第一千零一十八章:这叫什么事!
官员对待非体系的人傲慢通常会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民众没有事不会去和官方牵扯上,一旦牵涉上要么是求着办事,要么就是犯了事,有求于人或是心虚的心态下不免是用谦卑的态度。m. 【 更新快&nbp;&nbp;请搜索】
体系内的人遇到太多太多态度谦卑的人了,一开始可能还会不习惯有点不好意思什么的,但是时间久了体系内的人面对民众的小心翼翼和谦卑就会习以为常。是个人都不能惯着,一惯着肯定是要给惯坏了,当什么都觉得本来应该就是这样之后,只能用“呵呵”两个字才能表示什么叫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华夏自古以来就是“官本位”的思想,也就是无论怎么富有或是什么也不如做官来得痛快和实在,只要是个官就能够利用各种便利将家族发展起来,若是混上了高官和爵位那可就不得了了,家族显赫三代绝不是什么问题。
“官本位”的思想从华夏这片大地第一个国家被建立起来的时候已经存在,长久以来做官能够用人脉或是权力来个什么一人得道鸡犬飞升的事情,并不是一朝一夕才有这种思想。
唐代诗人王昌龄有过一首诗,曰:“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北宋诗人陆游亦有一首诗词,曰:“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甭管是豪情万丈,昂或是儿女情长,如何的梦断魂肠和壮志未酬,许许多多的诗歌里都有关于封侯的追求。
华夏是一个诗歌的民族,诗、赋、词贯穿着整个文明的历史有着无数关于追求功名利禄的篇幅,其实这也是“官本位”思想的一种体现。
追求做官不好吗?官又一概而论的好官或是坏官吗?凡事没有真正的绝对。就好像贪官也会办实事,清官未必能益民,等等之类的事情。
帝国建国十来年,从一开始吕哲就有设立监察官员的机构。查处的官员不少,问题依然还是一直在发生。不过相对来说,因为有督察署的存在,官员受到约束,官场情况总得来说还算是不错。
现在还不是官和吏有区分的年代。小吏亦是官的现状之下,凡是想要在官场上能有所发展的人,谁也不想相差踏错断了自己的前途。但是吧,有些时候凡是发生了一点什么,必定是与上官的示意脱不开关系。
张耳想要为中枢分忧……好吧,其实就是真的没什么事情好干,他又不想干坐着,因此搞出了一系列的事情,行政公文下达的词组非常严肃,但凡是严肃的公文到了乡间。一些原本能够睁只眼闭只眼的事情,到了严肃时刻就没有人敢不当一回事。
上司抓得紧,下面办事的人就会非常看重,毕竟升迁什么的除了需要有实际的政绩,也要上司能看重,是不是?
去到小伙子村庄办事的小吏态度上只是生硬,他们让村中的老人聚集村民,一再宣读提倡栽种果树的事情,然后又拿出了一些数据,表明了愿意配合官府可以得到什么辅助。
帝国的辅助非常多。像是生育辅助和困难辅助,又有军中士卒家属的特别辅助资金。然后又加上家中有人服役,军属孩童可以得到免费教育,军属生病可以无偿到国办医馆就医等等。此类种种的社会福利虽然大多数是倾斜到与军方有关联的家庭。但是对非军属也是有各种辅助政策。
根据张承部署的计划,会稽郡的山民若是愿意配合,官府可以借贷资金,并且官署运输队能够低价运输果树苗等等。另外,第一年能够从官方获得口粮,按人头计算。不分大小是每月三斗。可以说这样的政策真心是非常不错了。
因为帝国有检察署的关系,虽然可能会有遗漏,但是大多数时候不会发生克扣的现象,相关政策对于愿意配合的山民来说应该说比较有利。
问题是出在村民听到要向官府借贷上面,抗拒就免不了。
实际上,官府借贷给民间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上古时代官府借贷财帛给民间就是一种增收的国策,不管是夏或商,还是到了周王朝时期都在这么干。
以前官府借贷给民间,各个时期有着自己的钱息规定。帝国放贷自然也需要有钱息,不过一些相关的事情上是属于无息的小额贷款,等于是国家动用资金在拉动经济发展,使得民众想要干点什么事业的时候得到助益。
张承就是按照帝国的借贷条例在办事,像是让山民转为果农就是这么一个回事,因为借贷给山民用来转型的借贷政策其实是一种无息贷款。
有些时候没文化真的很可怕,不管是怎么解释,甭管到底是不是真的,反正村民就认一个死理,他们认为自己那样过挺好的,官方就是说破了天,老子们就不想听也不想干,根本就不需要官府来瞎操心。
若是在以前吧,下到山间的小吏面对这种“死硬分子”劝一次不听也就不会搭理,可是现在情况不是不同了嘛!郡守想要集中一批人,集中起来之后是要上报到中枢迁徙到边郡,县令可是一再交代能劝就多劝劝,毕竟是县里的在籍人口,能挽救就挽救一下,没有县令或县长会觉得县内人口多是坏事。
小吏是真的比较用心在解释和劝导,可架不住认死理的山民不听也就算了,一些长得壮实的人还个性比较冲,不听也就罢了总不能用着谁都能听见的声音嘀咕一些难听话吧?
谁都是有脾气的,特别是小吏认为他是在干好事,是为了“救”那一帮死硬的山民,一再被冷嘲热讽当即是真的有些火了,语气和态度就不止是生硬那么简单,自然也是会带上一些火气。
啊呀呀,不得了了,山民之所以是山民,那是他们有一手不错的捕猎手段。所谓的手段可以是近身拼杀技巧,可以是一手不错的箭术。反正就是有武艺压身,三言两语听不舒服,又有聚众与官府对抗的前科,总是免不了觉得大不了就干一架好了。
该说思想朴实还是脑子冲动?山民一句“拽什么”。然后小吏应“那是在帮你们保命”,误会由此产生。
保命是什么意思?那就要说叨说叨大多数人对边郡的理解,他们除了认为边郡是蛮荒到鸟不拉屎的地方之外,普遍认为边郡生存环境恶劣,长途跋涉前去边郡。然后再来个水土不服之类什么的,真真是不太好生存下来。很多时候这种理解也并非是什么错误,现在的医疗条件就是那么个回事,一些生活习惯上也谈不上什么注意卫生,心里郁郁再上饮食上的一些不注意,一个人还真的很容易就没了。
山民并不知道张耳下了严令要集合多少人,他们更搞不懂态度不是那么好的小吏是一种“好心被当驴肝肺”的怨念,只以为是小吏在出言威胁,当即就有人推攘,肢体冲突也就发生了。
壮实的人一旦动手。有时候下手就是那么没轻没重,一个不注意要是打中如太阳穴之类的要害,一击重拳也足够要了一个人的命。
一个推攘之间突然有一名同僚倒下,官府的人一时间有点没反应过来。
山民也是看得愣了,他们看着自己村庄里最能打的那位。
场面一时间变得落针可闻,那个挥拳击倒人的壮实山民一脸惊怕地蹲身查看,一看躺在地上的小吏竟然没有了呼吸,刹那间脸色无比的难看。
也不知道是谁吼了一句什么玩意,山民们在其余小吏发愣的时候就扑了上去,没想过会被山民围攻的小吏们很快就全部躺下了。
三个进入村庄的小吏被打死。等场面再次安静下来,一群山民免不了要面面相觑,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根本还没反应过来,估计还在迷糊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山民彪悍。但是近些年弄死官府中人的事情可真的是没有发生过,他们虽然没有文化又不具备什么大局观,可是对于帝国的强大并非不知道。
慌乱之下,又慌乱过后,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事情大发了。赶紧收拾家当能逃就逃。
事实上这一村庄的人最后也真的逃了,官府是在一天之后了解到派出的人手没有回来,又重新派人进了山里,看到村庄没有人影感觉奇怪,见到山民没有掩盖的三具同僚尸体,所有的疑惑都变成了惊骇。
竟然出人命,出的还是外出公干的同僚,整个村庄又在一天之内跑了个干干净净,这可是一件大得不能再大的事情了。
该县的县令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处理。县令第一时间通知县丞和县尉,三人共同签字画押之后调动县内公安搜捕,并且启动了县内的治安维稳条例中的“有事可征召乡民协助”这一条。然后,县令又紧急派人到郡府通知郡守。
张耳接到公文的时候已经是事发后的第二天的下午,他那个时候的喜悦多过于心痛,只差大吼一声“天助我也!”什么的,喜悦于表的神情被在场的贲郝看了个清清楚楚。
不是正在寻找杀鸡儆猴的村庄嘛,不是要找更好的理由来处理山民嘛,现在理由可是自行送到了张耳手上。
官府中人被杀,甭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杀,是不是意外什么的,那都是在挑战官方的权威,必须是要严肃处理。
那伙山民杀人之后不跑也就罢了,查清楚是个怎么回事,谁错谁对按照帝国的律法也就是惩处触犯法律的人,一跑等于是全村都成了杀人嫌疑犯!
“瞧瞧!瞧瞧!”张耳很是装模作样地愤怒大吼:“这就是山民,这就是百越血统遗传下来的野蛮行径!”
贲郝可不好说什么,山民彪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情况,处理山民稍微有些不当,发生流血冲突还真的不是什么太稀奇的事情。
张耳可没什么闲工夫再与贲郝风花雪月了,他告辞之后立刻召唤属官,很是痛快地骂了一顿一直对处理山民有意见的陈良,转头就对郡尉下令道:“启动三级维稳,集结公安部队,通知军方,不能再让民杀官的事情重演!”
有了一起山民杀官的事情,张耳这一次的命令没人敢再打马虎眼,因为谁都知道事情已经大条了,要是再行阻拦不是在抵制张耳,是在藐视国家的权威。
一帮原本反对张耳,并且在行政公文上留有标注并且入档的官员刹那间苦逼了,他们真心是没有想到会发生那么恶劣的事情,等于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天坑,不知道会不会被埋进去。
针对杀人在逃的山民追捕行动,在张耳的严令下,郡内公安的集结下,郡县兵出动部队协助的情况下,一场追逐与逃窜就那么上演了。
帝国可是有类似于身份证明的制度,也就是路引那一类的凭证,本身这种玩意就是为了对罪犯抓捕的便利而产生。
帝国长久以来都是半军管的情况,一些关卡实际上自设立之后没有关闭,杀人逃窜的山民是分散而逃,可是因为不懂一些常识,他们以为只要自己化化妆或装装傻什么的就能混过去,结果因为这样被逮住的人可是不少。
一些人在行迹败露之后也不是束手就擒,他们展开了反抗,有反抗必然是会发生暴力对抗。要是在官方力量完全占优的情况下,官方其实还是有心生擒活捉。但要是官方没有完全占优,对待杀人在逃的罪犯只能是干掉。
那个村庄最先嘲讽的叫阿牛,最先杀人的叫虎头。
虎头一家子是一路选择山林逃窜,他们到了会稽郡临近闽南郡必须要过关卡才没办法继续隐藏,结果过关卡的时候出示路引毫无意外败露身份了。
要是不反抗被擒拿,虎头自然是难逃一死,可不会连累家人。问题是他反抗了,并且也真的很能打,结果是被关卡的士卒用弓矢射成了刺猬,他在被射成刺猬的时候妻子发狂咬住一名士卒的脖子,被士卒吃痛反击的时候用刀捅穿了胸膛;他的儿子在反抗的时候也被划了一刀,是装死躺在地上眯眼看着自己的三个妹妹被士卒抗走,他等被拉上马车半路才逃掉,逃之前听士卒一些闲谈,知晓了皇帝听了会稽郡的事情会动怒,人生也就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目标。
当然了,虎子并不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士卒说那些话是得到某个人的示意。然后,士卒明明可以追上虎子,哪怕是不追也能用弓弩钉死也没有那么干。(未完待续。)
体系内的人遇到太多太多态度谦卑的人了,一开始可能还会不习惯有点不好意思什么的,但是时间久了体系内的人面对民众的小心翼翼和谦卑就会习以为常。是个人都不能惯着,一惯着肯定是要给惯坏了,当什么都觉得本来应该就是这样之后,只能用“呵呵”两个字才能表示什么叫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华夏自古以来就是“官本位”的思想,也就是无论怎么富有或是什么也不如做官来得痛快和实在,只要是个官就能够利用各种便利将家族发展起来,若是混上了高官和爵位那可就不得了了,家族显赫三代绝不是什么问题。
“官本位”的思想从华夏这片大地第一个国家被建立起来的时候已经存在,长久以来做官能够用人脉或是权力来个什么一人得道鸡犬飞升的事情,并不是一朝一夕才有这种思想。
唐代诗人王昌龄有过一首诗,曰:“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北宋诗人陆游亦有一首诗词,曰:“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甭管是豪情万丈,昂或是儿女情长,如何的梦断魂肠和壮志未酬,许许多多的诗歌里都有关于封侯的追求。
华夏是一个诗歌的民族,诗、赋、词贯穿着整个文明的历史有着无数关于追求功名利禄的篇幅,其实这也是“官本位”思想的一种体现。
追求做官不好吗?官又一概而论的好官或是坏官吗?凡事没有真正的绝对。就好像贪官也会办实事,清官未必能益民,等等之类的事情。
帝国建国十来年,从一开始吕哲就有设立监察官员的机构。查处的官员不少,问题依然还是一直在发生。不过相对来说,因为有督察署的存在,官员受到约束,官场情况总得来说还算是不错。
现在还不是官和吏有区分的年代。小吏亦是官的现状之下,凡是想要在官场上能有所发展的人,谁也不想相差踏错断了自己的前途。但是吧,有些时候凡是发生了一点什么,必定是与上官的示意脱不开关系。
张耳想要为中枢分忧……好吧,其实就是真的没什么事情好干,他又不想干坐着,因此搞出了一系列的事情,行政公文下达的词组非常严肃,但凡是严肃的公文到了乡间。一些原本能够睁只眼闭只眼的事情,到了严肃时刻就没有人敢不当一回事。
上司抓得紧,下面办事的人就会非常看重,毕竟升迁什么的除了需要有实际的政绩,也要上司能看重,是不是?
去到小伙子村庄办事的小吏态度上只是生硬,他们让村中的老人聚集村民,一再宣读提倡栽种果树的事情,然后又拿出了一些数据,表明了愿意配合官府可以得到什么辅助。
帝国的辅助非常多。像是生育辅助和困难辅助,又有军中士卒家属的特别辅助资金。然后又加上家中有人服役,军属孩童可以得到免费教育,军属生病可以无偿到国办医馆就医等等。此类种种的社会福利虽然大多数是倾斜到与军方有关联的家庭。但是对非军属也是有各种辅助政策。
根据张承部署的计划,会稽郡的山民若是愿意配合,官府可以借贷资金,并且官署运输队能够低价运输果树苗等等。另外,第一年能够从官方获得口粮,按人头计算。不分大小是每月三斗。可以说这样的政策真心是非常不错了。
因为帝国有检察署的关系,虽然可能会有遗漏,但是大多数时候不会发生克扣的现象,相关政策对于愿意配合的山民来说应该说比较有利。
问题是出在村民听到要向官府借贷上面,抗拒就免不了。
实际上,官府借贷给民间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上古时代官府借贷财帛给民间就是一种增收的国策,不管是夏或商,还是到了周王朝时期都在这么干。
以前官府借贷给民间,各个时期有着自己的钱息规定。帝国放贷自然也需要有钱息,不过一些相关的事情上是属于无息的小额贷款,等于是国家动用资金在拉动经济发展,使得民众想要干点什么事业的时候得到助益。
张承就是按照帝国的借贷条例在办事,像是让山民转为果农就是这么一个回事,因为借贷给山民用来转型的借贷政策其实是一种无息贷款。
有些时候没文化真的很可怕,不管是怎么解释,甭管到底是不是真的,反正村民就认一个死理,他们认为自己那样过挺好的,官方就是说破了天,老子们就不想听也不想干,根本就不需要官府来瞎操心。
若是在以前吧,下到山间的小吏面对这种“死硬分子”劝一次不听也就不会搭理,可是现在情况不是不同了嘛!郡守想要集中一批人,集中起来之后是要上报到中枢迁徙到边郡,县令可是一再交代能劝就多劝劝,毕竟是县里的在籍人口,能挽救就挽救一下,没有县令或县长会觉得县内人口多是坏事。
小吏是真的比较用心在解释和劝导,可架不住认死理的山民不听也就算了,一些长得壮实的人还个性比较冲,不听也就罢了总不能用着谁都能听见的声音嘀咕一些难听话吧?
谁都是有脾气的,特别是小吏认为他是在干好事,是为了“救”那一帮死硬的山民,一再被冷嘲热讽当即是真的有些火了,语气和态度就不止是生硬那么简单,自然也是会带上一些火气。
啊呀呀,不得了了,山民之所以是山民,那是他们有一手不错的捕猎手段。所谓的手段可以是近身拼杀技巧,可以是一手不错的箭术。反正就是有武艺压身,三言两语听不舒服,又有聚众与官府对抗的前科,总是免不了觉得大不了就干一架好了。
该说思想朴实还是脑子冲动?山民一句“拽什么”。然后小吏应“那是在帮你们保命”,误会由此产生。
保命是什么意思?那就要说叨说叨大多数人对边郡的理解,他们除了认为边郡是蛮荒到鸟不拉屎的地方之外,普遍认为边郡生存环境恶劣,长途跋涉前去边郡。然后再来个水土不服之类什么的,真真是不太好生存下来。很多时候这种理解也并非是什么错误,现在的医疗条件就是那么个回事,一些生活习惯上也谈不上什么注意卫生,心里郁郁再上饮食上的一些不注意,一个人还真的很容易就没了。
山民并不知道张耳下了严令要集合多少人,他们更搞不懂态度不是那么好的小吏是一种“好心被当驴肝肺”的怨念,只以为是小吏在出言威胁,当即就有人推攘,肢体冲突也就发生了。
壮实的人一旦动手。有时候下手就是那么没轻没重,一个不注意要是打中如太阳穴之类的要害,一击重拳也足够要了一个人的命。
一个推攘之间突然有一名同僚倒下,官府的人一时间有点没反应过来。
山民也是看得愣了,他们看着自己村庄里最能打的那位。
场面一时间变得落针可闻,那个挥拳击倒人的壮实山民一脸惊怕地蹲身查看,一看躺在地上的小吏竟然没有了呼吸,刹那间脸色无比的难看。
也不知道是谁吼了一句什么玩意,山民们在其余小吏发愣的时候就扑了上去,没想过会被山民围攻的小吏们很快就全部躺下了。
三个进入村庄的小吏被打死。等场面再次安静下来,一群山民免不了要面面相觑,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根本还没反应过来,估计还在迷糊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山民彪悍。但是近些年弄死官府中人的事情可真的是没有发生过,他们虽然没有文化又不具备什么大局观,可是对于帝国的强大并非不知道。
慌乱之下,又慌乱过后,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事情大发了。赶紧收拾家当能逃就逃。
事实上这一村庄的人最后也真的逃了,官府是在一天之后了解到派出的人手没有回来,又重新派人进了山里,看到村庄没有人影感觉奇怪,见到山民没有掩盖的三具同僚尸体,所有的疑惑都变成了惊骇。
竟然出人命,出的还是外出公干的同僚,整个村庄又在一天之内跑了个干干净净,这可是一件大得不能再大的事情了。
该县的县令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处理。县令第一时间通知县丞和县尉,三人共同签字画押之后调动县内公安搜捕,并且启动了县内的治安维稳条例中的“有事可征召乡民协助”这一条。然后,县令又紧急派人到郡府通知郡守。
张耳接到公文的时候已经是事发后的第二天的下午,他那个时候的喜悦多过于心痛,只差大吼一声“天助我也!”什么的,喜悦于表的神情被在场的贲郝看了个清清楚楚。
不是正在寻找杀鸡儆猴的村庄嘛,不是要找更好的理由来处理山民嘛,现在理由可是自行送到了张耳手上。
官府中人被杀,甭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杀,是不是意外什么的,那都是在挑战官方的权威,必须是要严肃处理。
那伙山民杀人之后不跑也就罢了,查清楚是个怎么回事,谁错谁对按照帝国的律法也就是惩处触犯法律的人,一跑等于是全村都成了杀人嫌疑犯!
“瞧瞧!瞧瞧!”张耳很是装模作样地愤怒大吼:“这就是山民,这就是百越血统遗传下来的野蛮行径!”
贲郝可不好说什么,山民彪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情况,处理山民稍微有些不当,发生流血冲突还真的不是什么太稀奇的事情。
张耳可没什么闲工夫再与贲郝风花雪月了,他告辞之后立刻召唤属官,很是痛快地骂了一顿一直对处理山民有意见的陈良,转头就对郡尉下令道:“启动三级维稳,集结公安部队,通知军方,不能再让民杀官的事情重演!”
有了一起山民杀官的事情,张耳这一次的命令没人敢再打马虎眼,因为谁都知道事情已经大条了,要是再行阻拦不是在抵制张耳,是在藐视国家的权威。
一帮原本反对张耳,并且在行政公文上留有标注并且入档的官员刹那间苦逼了,他们真心是没有想到会发生那么恶劣的事情,等于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天坑,不知道会不会被埋进去。
针对杀人在逃的山民追捕行动,在张耳的严令下,郡内公安的集结下,郡县兵出动部队协助的情况下,一场追逐与逃窜就那么上演了。
帝国可是有类似于身份证明的制度,也就是路引那一类的凭证,本身这种玩意就是为了对罪犯抓捕的便利而产生。
帝国长久以来都是半军管的情况,一些关卡实际上自设立之后没有关闭,杀人逃窜的山民是分散而逃,可是因为不懂一些常识,他们以为只要自己化化妆或装装傻什么的就能混过去,结果因为这样被逮住的人可是不少。
一些人在行迹败露之后也不是束手就擒,他们展开了反抗,有反抗必然是会发生暴力对抗。要是在官方力量完全占优的情况下,官方其实还是有心生擒活捉。但要是官方没有完全占优,对待杀人在逃的罪犯只能是干掉。
那个村庄最先嘲讽的叫阿牛,最先杀人的叫虎头。
虎头一家子是一路选择山林逃窜,他们到了会稽郡临近闽南郡必须要过关卡才没办法继续隐藏,结果过关卡的时候出示路引毫无意外败露身份了。
要是不反抗被擒拿,虎头自然是难逃一死,可不会连累家人。问题是他反抗了,并且也真的很能打,结果是被关卡的士卒用弓矢射成了刺猬,他在被射成刺猬的时候妻子发狂咬住一名士卒的脖子,被士卒吃痛反击的时候用刀捅穿了胸膛;他的儿子在反抗的时候也被划了一刀,是装死躺在地上眯眼看着自己的三个妹妹被士卒抗走,他等被拉上马车半路才逃掉,逃之前听士卒一些闲谈,知晓了皇帝听了会稽郡的事情会动怒,人生也就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目标。
当然了,虎子并不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士卒说那些话是得到某个人的示意。然后,士卒明明可以追上虎子,哪怕是不追也能用弓弩钉死也没有那么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