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章:可控和不可控
很多事情其实并不是统治者想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布置了什么政策之后就能得到相应的成效。
吕议认为教育界有那么多的儒家不合适,有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的亲身感受,更多的是因为拿着“后世”的思想在看待现如今的儒家。
如今的儒家并不是被董仲舒加入了“天人感应”后的儒家,甚至也不是经由“朱程理学”改造后的儒家。
儒家现在正是蓬勃向上的时候,他们讲究“君子六艺”,并且有着很强的进取精神,可是说句很实在的话,儒家的进取很多时候是进取的方向有点怪异,像是吕议就亲耳听到很多属于儒家的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讲述的是儒家求追的理想社会,最令人纳闷的是教课的时候很多时候更像是在拉拢“信~徒”。
争取更多人,让更多的人成为儒家一员,这从孔子创建儒家之后就已经成为惯例。估计儒家是第一个知道“人多势众”好处的学派,也是首个明白掌握舆~论重要性的学派。吕议反感儒家,他自己也承认是因为带着“后世”的眼光,可是也真的是在出于“治世”考虑。
“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冒险精神,让学子们了解世界。”吕议是小心的进行措词,对着萧何说:“帝国未来还会继续向外开拓,可是国民基本上对外非常陌生,他们甚至不清楚离开自己家乡五十里外有什么。我们或许可以在教育上多增加一些开拓视野的知识?”
萧何本来是要走了,对于吕议请求他留下来聊一聊有点意外,等开始聊之后听到这位殿下谈教育,谈儒家,甚至是谈到了帝国的向外开拓,和未来帝国需要的是一群什么样的国民,一时间竟是有些呆住了。
帝国的教育界大量聘用儒家是经过商讨后的决议,儒家早在战国末期就已经形成“人多势众”的趋势,社会上的各个层面都有儒家的存在,他们也大部分掌握着民间的舆~论。
儒家掌握舆~论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建立起来的。是经过数十上百年的累积,他们曾经多次想要用民间的舆~论来影响诸侯国的国策布置,有些成功有些失败,其实哪怕是操作舆~论成功儒家也没有因此而有上位的机会。反而是屡次失败就会被诸侯国进行驱逐或是暗中清洗。
若是春秋时期或者是战国早期,因为各个诸侯国的君主不能让自己的名声太臭,看谁不爽基本都是会礼送,礼送不成最多也是驱逐,并不会做出杀掉名士的行为。毕竟杀名士自古以来就是最令人不齿和反感的事情,可是要被破骂祖宗十八代,也会令有才能的人不敢前去效力。
那么各个诸侯国有大批量杀掉过士子甚至是名士的事情吗?有的!始皇帝就干过,并且是用最残暴的方式进行坑杀或是油炸,起因是有人议论他的生母赵姬。
“舆~论是名器,不能被某个学派掌握。”吕议腼腆地看着萧何,说道:“我看学校中的儒家学派教师,他们是很认真地在进行讲课,可是夹带的私货太多太多了。”
萧何脸上挂着微笑,静静地听着吕议慢慢述说。内心里在想什么呢?他是在想,吕议有着自小聪慧的名声,也快要十岁了,越是长大对一些国策开始有更多的见解。而似乎,他曾经亲耳听过皇帝谈起过吕议,皇帝的用词是吕议日后要么是有顶天的成就,也极可能成为一个无比混账的皇帝。
是的,吕哲就是那么跟萧何说的,也是他首次在重臣面前露出会让吕议接位的想法。
当时的萧何心里其实非常的欣慰,他是支持嫡长子继承法的人。吕议的生母赵婉是皇后,那么吕议就是理所当然的嫡长子,内心里当然是非常肯定皇帝让吕议继位的想法。若说只是因为吕议是嫡长子他就认同皇帝的想法,后面他暗中观察吕议。对吕议的一些行为也看在眼里,而吕议的表现也着实是让他欣喜。
只是……吕议十岁的年纪来谈帝国的教育问题,甚至是提出一些看法,萧何暂时没有深思吕议说的那些到底对不对,可是萧何内心里的震惊是非常大,大得一时间只能是脸上保持微笑来掩饰。
吕议还在继续述说。萧何一边听一边理清楚刚才的想法,等待吕议停下说话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他才说:“殿下,您可知晓为什么会让儒家充斥教育界?”
“知晓。”吕议当然知道,他点着头:“为了给他们找事做,不至于有那么多在野,然后在民间搞东搞西。”
“这位殿下对儒家非常反感啊?”萧何心里想着:“殿下年岁这般小,是因为在学校有儒生得罪,还是受到什么人的影响?”
实际上成了皇帝的吕哲已经不能轻易对某些事情或是某些人展现出反感或是厌恶的态度,但是只要是有心认真观察,大概也会知道皇帝吕哲对儒家亦是没有好感,甚至是已经不止是没有好感,是一种非常厌恶的态度。
萧何恰恰是知晓皇帝对儒家看法的人之一,他们实际上并不是那么清楚皇帝为什么会对儒家的感官那么差,那一次献俘仪式之后才算是为皇帝找到了一个厌恶儒家的理由,更深层次的一想也明白没有任何统治者会喜欢一帮在民间操作舆~论的家伙。
正是因为思考得多了,站在统治阶层深思,任何一名官员,甚至是儒家学派的官员,除非是别有用心想借舆~论搅风搅雨,不然还真的是对一帮喜欢操控舆~论的儒家士子感到头疼。
帝国的官场上的儒学门生其实不少,像是叔孙通就是头号的儒家大儒,儒家出身并且比较出名的陆贾、孔鲋、卢生也在帝国官场一席之地,一些如司马欣、吕臣、武臣等等的将领也学习过一些儒家学派的典籍对儒家并不陌生。
皇帝不喜欢儒家的消息也不知道是谁最先在暗地里流传,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这个不知道真假的消息,一些原本在研读儒家书籍的人立刻就懵了,哪敢继续研读下去?一些本来就是儒家出身的官员更是人人自危,光顾着忧虑什么时候自己的官职会被撸掉,基本是没有心思做事。等等之类的影响还有许多,反正就是因为皇帝不喜欢儒家。只要是能跟儒家稍微扯上一点关系的人都是人人自危。
萧何作为执政官,发现不但是官场有些异样,连带民间都有问题,他自然是要向皇帝汇报这种现象。
不得不说的是当时的吕哲也被弄得有些发愣。他是不喜欢儒家,但是不喜欢的是被董仲舒加了“天人感应”和有宋一代已经被改造的“朱程理学”,虽然依然是不喜欢当代动不动就搞舆~论操作的儒家,可是并没有将后世的厌恶带到当代的儒家身上来嘛。
不管吕哲是真的厌恶儒家或是不厌恶,当大家都认为他厌恶的时候。哪怕是不厌恶也是厌恶,并且因为传闻已经形成影响力,导致帝国某些方面的不稳,总该是要拿出一个适中的方法来解决。
“所以陛下召集了诸多的同僚,于光明殿那边商讨,一是帝国想要重视教育,但是极度缺乏教师资源,儒家学派识字的人多,社会层面触及也广,再则是……”萧何苦笑着摇了摇头才继续说下去:“再则是在野的儒生以其让他们在民间搅事。不如让他们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吕议有听过那一场商议,也已经知道商议的最终结果和执行力度,但他现在想要表达的是,太多儒生学子在教育上出现了问题。
得说实话,吕议真的认为教育上的问题非常严重,一个不好可能下一代人就废了,哪怕是不废,但总要教育出一代对帝国在日后国策上有帮助的人吧?但是很显然的事情,要是根据目前的教育方式进行下去,只要一二十年教育事物上的恶果就会让统治阶层一个接着一个傻眼掉。
或许傻眼不足以形容教育失败的严重性。吕议因为是亲身在接受当代的教育模板,他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肯定,要是当前的教育模式不改,以后帝国要面临的麻烦绝对要比想象中来得大!
“缺乏对帝国之外事物的了解。然后应该加强一种冒险精神?”萧何有听进去,甚至是已经察觉到事情的重要性。他沉思了很久的一段时间,问道:“殿下的意思是,应该在当代教育上就加强对边郡移民的重视,甚至是让当代接受教育的人明白生存空间建设的重要?”
吕议猛点头,他十分清楚目前的中枢对没多少人乐意移民边郡感到头疼。不是移民政策不好,也不是说移民宣传不到位,说白了就是这一代的民间思想上已经认定了某些事情,根本就无法扭转过来。
是啊,人口稠密的地方越来越稠密,地广人稀的地方哪怕是辅助政策做得到位,可是愿意从腹地迁移到边郡的人依然是太少太少,导致的现象就是军队打下的地盘越多,地方行政上的麻烦也就越多,甚至是为了能让领地上多一些民众已经开始考虑接受一些当地土著。
帝**方有一个说法,他们认为自己的征战是在为炎黄苗裔开拓生存空间,一旦接纳非炎黄苗裔的族群,等于是他们的征战将会被蒙羞,因此所有将领都异常反对接受异族。
在西北的几个郡,一些地方官员为了增加治下人口,他们翻遍了几乎所有典籍,查阅了一些关于上古时期的炎黄苗裔迁移记载,最后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认为在西北和西南活动的羌人其实也是炎黄苗裔,只是羌人在上古时期与中原的炎黄苗裔分离得太久了,结果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和习惯。
那些人为什么要费那么大的功夫去查羌人是不是同为炎黄苗裔一员?不就是看到西北和西南的羌人非常多嘛!他们又得知军方的态度,那么想要将羌人纳入“大家庭”总该有一个说头是吧?
“的确,查证下去,羌人确实是我炎黄苗裔的一员,陛下和军方的人认可了那些郡县地方官的说法。”萧何也是认可的一员,并对调查结果深信不疑,他看到吕议表情很奇怪,“呵呵”笑了几声,继续说:“不但是羌人,其实北方的戎人和狄人,考察下来也是属于我炎黄的后裔。”
吕议“嘿嘿嘿”有点无语的笑着,扩张太过迅猛的后果已经出现了。帝国一直在鼓励多生多育,但是从怀孕到孩子长大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因为乐意移民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官方已经开始饥不择食地想要拥有更多的人口,将主意打到了同为炎黄苗裔的那些部族去。
羌人、戎人、狄人真的是同为炎黄苗裔吗?说是也是,真的是能够从一些记载上查阅到相关的记录,甚至是匈奴、东胡……许许多多的族群要真的是算下来,查起来也能是炎黄苗裔啊!
“中枢已经在商议,有了一部分的结论,帝国会逐渐接纳羌人,让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价值观全部与内地的人同化,让他们重新回到这个文明的大家庭中来。”萧何看着表情越来越膛目结舌的吕议,说道:“也在考虑接受戎人和狄人,毕竟这件事情是有过先例的。”
是有过先例,秦国花了二三百年的时间融合掉了一批戎人和狄人,说句很现实的话,关中数百万的人口总,大部分就是接受了华夏文明洗礼的戎人和狄人,现在都分不清到底谁是谁了。
“我们需要人口,非常非常多的人口。”萧何表情开始变得严肃,他也不得不严肃,点了点头:“你说的那些,我会上书与陛下说明,只是殿下应当清楚一点,我们好不容易安抚下儒家学派,没有可能也不会在目前的当口去裁撤,殿下明白吗?”
“那至少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进修’,在教育上进行一些倾向性。”吕议越说声音越低……(未完待续。)
吕议认为教育界有那么多的儒家不合适,有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的亲身感受,更多的是因为拿着“后世”的思想在看待现如今的儒家。
如今的儒家并不是被董仲舒加入了“天人感应”后的儒家,甚至也不是经由“朱程理学”改造后的儒家。
儒家现在正是蓬勃向上的时候,他们讲究“君子六艺”,并且有着很强的进取精神,可是说句很实在的话,儒家的进取很多时候是进取的方向有点怪异,像是吕议就亲耳听到很多属于儒家的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讲述的是儒家求追的理想社会,最令人纳闷的是教课的时候很多时候更像是在拉拢“信~徒”。
争取更多人,让更多的人成为儒家一员,这从孔子创建儒家之后就已经成为惯例。估计儒家是第一个知道“人多势众”好处的学派,也是首个明白掌握舆~论重要性的学派。吕议反感儒家,他自己也承认是因为带着“后世”的眼光,可是也真的是在出于“治世”考虑。
“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冒险精神,让学子们了解世界。”吕议是小心的进行措词,对着萧何说:“帝国未来还会继续向外开拓,可是国民基本上对外非常陌生,他们甚至不清楚离开自己家乡五十里外有什么。我们或许可以在教育上多增加一些开拓视野的知识?”
萧何本来是要走了,对于吕议请求他留下来聊一聊有点意外,等开始聊之后听到这位殿下谈教育,谈儒家,甚至是谈到了帝国的向外开拓,和未来帝国需要的是一群什么样的国民,一时间竟是有些呆住了。
帝国的教育界大量聘用儒家是经过商讨后的决议,儒家早在战国末期就已经形成“人多势众”的趋势,社会上的各个层面都有儒家的存在,他们也大部分掌握着民间的舆~论。
儒家掌握舆~论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建立起来的。是经过数十上百年的累积,他们曾经多次想要用民间的舆~论来影响诸侯国的国策布置,有些成功有些失败,其实哪怕是操作舆~论成功儒家也没有因此而有上位的机会。反而是屡次失败就会被诸侯国进行驱逐或是暗中清洗。
若是春秋时期或者是战国早期,因为各个诸侯国的君主不能让自己的名声太臭,看谁不爽基本都是会礼送,礼送不成最多也是驱逐,并不会做出杀掉名士的行为。毕竟杀名士自古以来就是最令人不齿和反感的事情,可是要被破骂祖宗十八代,也会令有才能的人不敢前去效力。
那么各个诸侯国有大批量杀掉过士子甚至是名士的事情吗?有的!始皇帝就干过,并且是用最残暴的方式进行坑杀或是油炸,起因是有人议论他的生母赵姬。
“舆~论是名器,不能被某个学派掌握。”吕议腼腆地看着萧何,说道:“我看学校中的儒家学派教师,他们是很认真地在进行讲课,可是夹带的私货太多太多了。”
萧何脸上挂着微笑,静静地听着吕议慢慢述说。内心里在想什么呢?他是在想,吕议有着自小聪慧的名声,也快要十岁了,越是长大对一些国策开始有更多的见解。而似乎,他曾经亲耳听过皇帝谈起过吕议,皇帝的用词是吕议日后要么是有顶天的成就,也极可能成为一个无比混账的皇帝。
是的,吕哲就是那么跟萧何说的,也是他首次在重臣面前露出会让吕议接位的想法。
当时的萧何心里其实非常的欣慰,他是支持嫡长子继承法的人。吕议的生母赵婉是皇后,那么吕议就是理所当然的嫡长子,内心里当然是非常肯定皇帝让吕议继位的想法。若说只是因为吕议是嫡长子他就认同皇帝的想法,后面他暗中观察吕议。对吕议的一些行为也看在眼里,而吕议的表现也着实是让他欣喜。
只是……吕议十岁的年纪来谈帝国的教育问题,甚至是提出一些看法,萧何暂时没有深思吕议说的那些到底对不对,可是萧何内心里的震惊是非常大,大得一时间只能是脸上保持微笑来掩饰。
吕议还在继续述说。萧何一边听一边理清楚刚才的想法,等待吕议停下说话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他才说:“殿下,您可知晓为什么会让儒家充斥教育界?”
“知晓。”吕议当然知道,他点着头:“为了给他们找事做,不至于有那么多在野,然后在民间搞东搞西。”
“这位殿下对儒家非常反感啊?”萧何心里想着:“殿下年岁这般小,是因为在学校有儒生得罪,还是受到什么人的影响?”
实际上成了皇帝的吕哲已经不能轻易对某些事情或是某些人展现出反感或是厌恶的态度,但是只要是有心认真观察,大概也会知道皇帝吕哲对儒家亦是没有好感,甚至是已经不止是没有好感,是一种非常厌恶的态度。
萧何恰恰是知晓皇帝对儒家看法的人之一,他们实际上并不是那么清楚皇帝为什么会对儒家的感官那么差,那一次献俘仪式之后才算是为皇帝找到了一个厌恶儒家的理由,更深层次的一想也明白没有任何统治者会喜欢一帮在民间操作舆~论的家伙。
正是因为思考得多了,站在统治阶层深思,任何一名官员,甚至是儒家学派的官员,除非是别有用心想借舆~论搅风搅雨,不然还真的是对一帮喜欢操控舆~论的儒家士子感到头疼。
帝国的官场上的儒学门生其实不少,像是叔孙通就是头号的儒家大儒,儒家出身并且比较出名的陆贾、孔鲋、卢生也在帝国官场一席之地,一些如司马欣、吕臣、武臣等等的将领也学习过一些儒家学派的典籍对儒家并不陌生。
皇帝不喜欢儒家的消息也不知道是谁最先在暗地里流传,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这个不知道真假的消息,一些原本在研读儒家书籍的人立刻就懵了,哪敢继续研读下去?一些本来就是儒家出身的官员更是人人自危,光顾着忧虑什么时候自己的官职会被撸掉,基本是没有心思做事。等等之类的影响还有许多,反正就是因为皇帝不喜欢儒家。只要是能跟儒家稍微扯上一点关系的人都是人人自危。
萧何作为执政官,发现不但是官场有些异样,连带民间都有问题,他自然是要向皇帝汇报这种现象。
不得不说的是当时的吕哲也被弄得有些发愣。他是不喜欢儒家,但是不喜欢的是被董仲舒加了“天人感应”和有宋一代已经被改造的“朱程理学”,虽然依然是不喜欢当代动不动就搞舆~论操作的儒家,可是并没有将后世的厌恶带到当代的儒家身上来嘛。
不管吕哲是真的厌恶儒家或是不厌恶,当大家都认为他厌恶的时候。哪怕是不厌恶也是厌恶,并且因为传闻已经形成影响力,导致帝国某些方面的不稳,总该是要拿出一个适中的方法来解决。
“所以陛下召集了诸多的同僚,于光明殿那边商讨,一是帝国想要重视教育,但是极度缺乏教师资源,儒家学派识字的人多,社会层面触及也广,再则是……”萧何苦笑着摇了摇头才继续说下去:“再则是在野的儒生以其让他们在民间搅事。不如让他们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吕议有听过那一场商议,也已经知道商议的最终结果和执行力度,但他现在想要表达的是,太多儒生学子在教育上出现了问题。
得说实话,吕议真的认为教育上的问题非常严重,一个不好可能下一代人就废了,哪怕是不废,但总要教育出一代对帝国在日后国策上有帮助的人吧?但是很显然的事情,要是根据目前的教育方式进行下去,只要一二十年教育事物上的恶果就会让统治阶层一个接着一个傻眼掉。
或许傻眼不足以形容教育失败的严重性。吕议因为是亲身在接受当代的教育模板,他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肯定,要是当前的教育模式不改,以后帝国要面临的麻烦绝对要比想象中来得大!
“缺乏对帝国之外事物的了解。然后应该加强一种冒险精神?”萧何有听进去,甚至是已经察觉到事情的重要性。他沉思了很久的一段时间,问道:“殿下的意思是,应该在当代教育上就加强对边郡移民的重视,甚至是让当代接受教育的人明白生存空间建设的重要?”
吕议猛点头,他十分清楚目前的中枢对没多少人乐意移民边郡感到头疼。不是移民政策不好,也不是说移民宣传不到位,说白了就是这一代的民间思想上已经认定了某些事情,根本就无法扭转过来。
是啊,人口稠密的地方越来越稠密,地广人稀的地方哪怕是辅助政策做得到位,可是愿意从腹地迁移到边郡的人依然是太少太少,导致的现象就是军队打下的地盘越多,地方行政上的麻烦也就越多,甚至是为了能让领地上多一些民众已经开始考虑接受一些当地土著。
帝**方有一个说法,他们认为自己的征战是在为炎黄苗裔开拓生存空间,一旦接纳非炎黄苗裔的族群,等于是他们的征战将会被蒙羞,因此所有将领都异常反对接受异族。
在西北的几个郡,一些地方官员为了增加治下人口,他们翻遍了几乎所有典籍,查阅了一些关于上古时期的炎黄苗裔迁移记载,最后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认为在西北和西南活动的羌人其实也是炎黄苗裔,只是羌人在上古时期与中原的炎黄苗裔分离得太久了,结果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和习惯。
那些人为什么要费那么大的功夫去查羌人是不是同为炎黄苗裔一员?不就是看到西北和西南的羌人非常多嘛!他们又得知军方的态度,那么想要将羌人纳入“大家庭”总该有一个说头是吧?
“的确,查证下去,羌人确实是我炎黄苗裔的一员,陛下和军方的人认可了那些郡县地方官的说法。”萧何也是认可的一员,并对调查结果深信不疑,他看到吕议表情很奇怪,“呵呵”笑了几声,继续说:“不但是羌人,其实北方的戎人和狄人,考察下来也是属于我炎黄的后裔。”
吕议“嘿嘿嘿”有点无语的笑着,扩张太过迅猛的后果已经出现了。帝国一直在鼓励多生多育,但是从怀孕到孩子长大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因为乐意移民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官方已经开始饥不择食地想要拥有更多的人口,将主意打到了同为炎黄苗裔的那些部族去。
羌人、戎人、狄人真的是同为炎黄苗裔吗?说是也是,真的是能够从一些记载上查阅到相关的记录,甚至是匈奴、东胡……许许多多的族群要真的是算下来,查起来也能是炎黄苗裔啊!
“中枢已经在商议,有了一部分的结论,帝国会逐渐接纳羌人,让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价值观全部与内地的人同化,让他们重新回到这个文明的大家庭中来。”萧何看着表情越来越膛目结舌的吕议,说道:“也在考虑接受戎人和狄人,毕竟这件事情是有过先例的。”
是有过先例,秦国花了二三百年的时间融合掉了一批戎人和狄人,说句很现实的话,关中数百万的人口总,大部分就是接受了华夏文明洗礼的戎人和狄人,现在都分不清到底谁是谁了。
“我们需要人口,非常非常多的人口。”萧何表情开始变得严肃,他也不得不严肃,点了点头:“你说的那些,我会上书与陛下说明,只是殿下应当清楚一点,我们好不容易安抚下儒家学派,没有可能也不会在目前的当口去裁撤,殿下明白吗?”
“那至少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进修’,在教育上进行一些倾向性。”吕议越说声音越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