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清末英雄

第四十五章 通航

    九月的东北仍是热气逼人,苍莽辽阔的东北大地之上,两支异国的军队正在对持,犹如两个猛兽,不断的磨着自己锋利的爪牙,积蓄力量,小心翼翼的注视着对方,以待对方一不留神就搏命一击。

    此时在辽阳东面五百里的怀仁县城以北的浑江江面上,两艘火轮船正像两个大烟客一般,不断的吐着黑烟,小心翼翼的逆流而上。本来以着浑江如此曲折狭小的航道是容不下这种五百吨的火轮船的,但是这船在设计的时候就特别的把长宽比调低,长度在只有四十五米的情况下,宽度拉为十米,当然,即使是这样船在这样曲折的河道上行驶仍然艰难。

    兴旺号船长于三宝正站舵轮室里亲自站在舵轮边,紧张的望向前名的江面。旁边爱唠叨的引航员吴老瓜嘀嘀咕咕的讲着去年冬天他带着人清理巷道的事情:那家伙……那场面……只听‘轰、轰’几声,哎呀妈呀,比打雷还响的雷呀,那山就不见了……大伙啊,马上都跪下了,你知道为啥跪么?俺们这浑江啊,相传啊老早老早的时候,这江还是叫沸流江来着,水清的很,可后来不知道为啥江里面出了两只老鳖精,它们没事就瞎折腾,就把这水给搅浑了。有道是啊,浑江水,浑浆浆,两个老鳖兴风浪……

    舱室里的人正听他老神叨叨的念歌的时候,吴老瓜却往外扫了一眼,马上停了下来,喊道:哎,前名有弯了,前面有弯了……望北转了,往北转了……他说话向来不分左右,只说东南西北。幸好这一路行来大家都是习惯了。他声音一出,舵手便把船往右行去,浑江太窄了。不提前获得些提前量,这弯转不过去。

    很快。船行不到几百米,这江水忽的拦腰一收,然后便见江水从左边奔流而来。因为准备的早,加上这个弯还是不急的,轮船很轻松的就过了弯道,待船头打正,却见江面忽然变的异常宽阔。这地方似乎是一个湖泊,此时江面上的风吹进船室,众人顿时感到一阵清凉,真是说不出的舒畅。于三宝正待问是什么地方了。吴老瓜自己嘀咕起来了,这地方啊,就是五女山城了,说是古时五仙女下山,为民除害。现在上面还有五女庙呢。

    一听说是五女山城了。于三宝立马出了舱室,往舱外走去。在行船计划里,这五女山城就是其中的一个卸货地点。当然,这到底是卸什么货,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直觉告诉他,东家在东北这边干的事情很多是见不得光的,比如昨天兴华号,货都没卸就直接返航往天津去了,真要是做正经买卖的会这么折腾吗。他走往住着那几个学生的舱室,敲了敲门道:五女山城到了,你们几个准备吧。

    学生们闻言立马站了起来,四处忙去了。很快,在他们的指挥下,轮船很快就靠岸了。长长的栈桥搭在船舷上,一伙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花衣服汉子上了船,在几个学生的带领下,下船舱去了。只听得舱内乒乒乓乓一阵声音,就有木箱子吊了上来面,上面写的都是洋文,于三宝看不是英文,自然是一个不识,旁边大副钱亮问道:三宝哥,这是啥东西,洋土吗?

    于三宝摇摇头,道:管他是什么,自己干好自己活。忘记当初东家怎么说的了?他虽然不认得上面的洋文,但却知道这里面装的绝对不是洋土,洋土是不会这般重的。至于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他也不稀罕去想,单看这船在过海关的时候,那些巡检和日本人没把东西查出来的份上,这东西就绝不是什么平常东西。

    钱亮很是瘪瘪嘴,很是没趣的走开了。几十件藏在船底隔舱的木箱很快就搬完了,岸上的人示意船马上开走,以便让下一艘卸货,此时江面倒是开阔,随便往哪开都没问题。就这么折腾了一上午,下午的时候两艘船又开始溯流而上了。虽然过了五女山城到目的地通化二道江那边已经只有一百余里,但越是往上游江面却越是狭窄,弯道也越急,如此绊绊磕磕的走了两天,第三日的上午,轮船终于到了通化县城。

    此时通化县城的东关可谓是人山人海,去年那艘三百吨的火轮船到通化的时候,就引得几十里外的人都往城里赶,今天却是两艘——原本是三艘——比去年还大的洋船到通化,那更是不得了的事情,而且这船还是隶属通化轮船公司的,又如何不让如深受交通不便的士绅百姓们高兴呢?为了庆祝轮船公司的新船到港,在士绅们的建言下,通化县难得的弄了个欢迎仪式,以庆贺通化至安东、通化至天津、通化至上海的航线开通。

    众人簇拥之下,县令秋老爷身着七品官袍,正在凉棚下念着胡子,没有理会旁边士绅的奉承,只是欣喜的看着江面上的庞然大物遐气,送来什么就收什么,另外还弄了从胡匪手里缴来的三十杆单打一作为回礼。如此礼来礼往,大家虽未见面但是交情却不是太浅,是以陈去病知道之后,又跑到老张家忽悠了一下子,弄来了两千两办学经费。

    别提那两千两了,宪鬯兄,你是不知道,那些小家伙吃起饭来那是跟抢差不多,真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现在学校学生加起来快一千号人了,后面还有更多学生进来,光吃每月都要几百块,还不要说营建校舍,校服什么的。说到学校那一摊子事情,陈去病很是头疼,有些话他不好说出来。

    钟观光打了个哈哈,说道:别愁了,别愁了,你把申请单写上来吧,要是不多……他话还没有说完,陈去病就掏出单子递到他手里了。原来早就下好套了,难怪哭穷哭的厉害。钟观光苦笑着只有接过,幸好上面数目不多。

    见钟观光没有什么异议,陈去病心顿时放了下来,一下没忍住便说道:宪鬯兄,这竟成也对学生太好了吧。这几县加起来学龄儿童要在四五万人,虽是要什么考试入学,可人还是不少。一天就要吃半斤多高粱米,一年下来吃两百天,这可是四五十万斤米啊,还要给他们发衣衫,上次不知道谁说的还要给学生每天一个鸡蛋,学校以后都要变成养鸡场了,要不是江浙来的那帮学生能吃亏,不然早就回老家了。

    钟观光苦笑,发鸡蛋这事情有谁,还不也是杨竟成杨大会长吗,一天一鸡蛋,老师都要变养鸡专业户了。当然,这也是在开会商量的时候说说,面对陈去病还是要劝慰的:佩忍,你就别抱怨了,你申请的钱明天就让人过来领。竟成考虑的长远,人是多了些,但以后用起来就少了。再说,一个学生一年也就吃个一百多斤米,东北高粱米便宜,也就一块钱多点一石,四五万人穿衣吃饭穿衣加上先生的工资也就十万块钱一年。今年咱们仓促了些,明年我们做个计划出来,你就不要再这样一趟趟的跑来跑去了。

    陈去病道:跑来跑去倒也没事,我就是……他眼睛瞄向那些士绅,……就是气不过啊,农户家孩子我知道,不要说有余钱,吃饭都难,可他们这些人不少人家底厚实,儿子在学校里吃着穿着,自己却是一根毛都不拔,真是为富不仁……

    陈去病说的问题钟观光早就知晓,不单通化,就是全天下士绅都是如此,若是本宗本社的倒还罢了,要是让他们打开门来接济外面的人,那是想也不要想的了。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听他说完便不言语了。

    更正:第四十二章 林少白,应该为林少泉。搞错了还请大家原谅!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