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请太后三思
奕譞现如今在大清的地位,跟出国前比起来,可不能同日而语,早已大大提升,今非昔比!
这位王爷现在一手绝对掌控着战斗力已大大提升之大清的中央正规军,旗营。一手间接并部分掌控着大清最新式最先进武装,北洋海师。
等于是大清京畿地区的海陆军总司令。
这个时空的奕譞,与原来那个时空的奕譞,当然大不一样。
李鸿章虽然还是直接掌控着北洋海军的大部分权力,但是奕譞当然也会直接掌控一部分,对李鸿章形成压制。
毕竟奕譞是李鸿章直属上级不是?只要他有心插手,且不是很过份,李鸿章当然还是会让出一部分北洋海军的实际权力来。
所以现在的奕譞,在政坛上已然可以与恭亲王奕忻,分庭抗礼。在军事力量上则也隐隐能与直隶总督李鸿章,分庭抗礼。
不过奕譞的崛起,也很好地平衡了恭亲王奕忻,直隶总督李鸿章,这两位在朝廷上的权柄过重问题,很大程度消除了朝廷的隐患。
这对大清中央政府以及对慈禧都显然是有利的。
然而也有不利的一面。
因为奕譞这股新势力的强势崛起,让慈禧以后在对待刘清问题上,不得不慎而重之,再不敢轻易生出那什么把刘清这位小傀儡光绪帝干掉或废除之的歪念头。
可刘清这位光绪帝正在一天天长大,四五年时间恍如白驹过隙,一闪而逝。
而再过个四五年时间?刘清亲政一事也就要提上议事日程了。
这当然会让慈禧心里开始隐隐感觉到压力。
小皇上逐渐长大成人的压力。
所以奕譞势力的崛起,发展到现如今这程度,慈禧觉得已经很可以了!再也不能继续加强。
除非有个什么东东可以确保奕譞将来绝不会跟慈禧反目,即便将来他那位好儿子突然死翘翘了?依然会义无反顾地继续效忠她慈禧,才行。
这原本是绝无可能的事。
不过慈禧今天又觉得有点可能了。
因为如果刘清这位光绪帝亲政前就生了个儿子,然后突然死去,所立新君则是奕譞的亲孙子。
这不和他儿子在世时一样吗?奕譞这位亲爷爷当然还是会全心全意辅佐他这位年龄尚幼依然不能亲政还是得由慈禧垂帘听政的亲孙子。
这用心很隐蔽,绝对不是目的,只是一种以防万一的防守型策略。
也算是一步用心很深很深绝不会轻易被人察觉出来的暗棋。
但是要埋下这步暗棋,显然就要趁机纳这位吴可读大忠臣的尸谏,先把刘清尚未生出来的第一个儿子,提前立为储君,才行。
否则到时候刘清如果已经有了两三个儿子?咋办?那无疑又是一场危险的皇权争夺战。
而如果能把刘清将来生的第一个儿子,过继给同治帝,也就是过继成了慈禧的亲嫡孙。
这对慈禧来说无疑更为有利。
要知道这时候还是很讲究名份的!
亲子之嗣子,与继子之嗣子,这里面还是有点小区别的。
可立储君?这可是国家头等大事!慈禧现在当然不敢也无权独断。
所以她一定要先征得奕譞这位皇父的同意,才能在道理上彻底站住脚,也才可以让人家将来到时候完全无话可说。
慈禧的想法是,凭奕譞的水平,应该看不到也想不到这里面对他宝贝儿子的潜在危险。
反正将来不管立哪个孙儿为帝?不都还是你亲孙子吗?有啥区别呢?现在既然有人用尸谏这种极端方式提出预先把你未出世之大孙儿,立为储君,让朝廷很难办,你何不顺水推舟劝朝廷纳谏算了?
这想法不能说木得道理,但是奕譞的表态,却还是没有让慈禧称心如意。
“先立储君?”奕譞眉头一皱,略做沉吟,而后很快就抬起头来慨然表态道:“回太后,先立储君?与我大清帝位传承祖制不合!兹事体大,还请太后三思。”
居然就这么把这事给直接顶了回去!
不过奕譞现在这么做,还真不是因为他品出了什么这里面暗藏的对刘清的潜在危机。
而是因为一来他出于父亲的直觉,隐隐觉得这样做似乎对自己现在的这个皇上儿子,不妥?很不妥!等于直接侵犯了儿子最基本的皇权。
是!没错!刘清现在尚未亲政,谈不上有什么实际皇权。但指定继承人这种事,可是他将来的最基本皇权。
你把人家现在的皇权,剥夺掉,还则罢了。
怎能把人家将来最基本皇权也都提前予以剥夺了呢?也太过分了点吧!
这让我儿将来长大亲政后,情何以堪?又怎么管理这大清?当然不能接受!
二来这条大清祖制可不是什么一般的祖制,而是帝位传承祖制,份量当然大大重于其它方面任何一条祖制!
又岂可轻易违背?
再就是以慈禧的这什么皇太后身份,在这条帝位传承祖制面前,按理应该是那什么连评判资格都没有!遑论触犯?
换句话说也就是你有这个资格谈论改变或废除这条祖制吗?
话说你慈禧,现在只不过是非常时期行不得已而为之的垂帘听政权宜之事,而已。而不是那什么像武则天那样的女帝王,有啥资格谈什么改变帝王传承祖制呢?
所以奕譞现在当然要一口拒绝这什么狗屁尸谏,以打消慈禧的狂妄之念。
居然态度这明确坚定?!
慈禧听到奕譞这么说,顿时心里一沉。
心说自己还真是小瞧了这位七爷呀!看来这事还是不大可能办得通?
不过六爷他们对这事又会持何态度立场呢?慈禧暗自皱了下眉头,虽然不敢寄什么希望,但却当然还是抱着一点小幻想。
“七爷,理是这么个理,可人家现在已经都,哎!”慈禧说到这,叹了口气,用特无辜目光望着奕譞道:“七爷,如果我们对人家的以死进谏,都置之不理?也不大好吧?”
奕譞当即理直气壮回答道:“那就请太后把这折子明发内阁议处,看看大家伙对这事做何评说。”
大清国政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皇上亲自处理,由皇上直接授意军机大臣按他口述之意起草圣旨,而后再送给皇上过目,审核通过后,加盖皇帝玉玺,颁发下去,照此执行。
这种方式军机大臣有一定的建议权,但没有决定权,权力完全操之于皇上一个人之手。
而这也是大清一直以来最主要的国政处理方式。
所谓君权神授!乾坤独断!不容人挑衅。
另外一种则是类似于西方国家的内阁议会制度,也分为那什么类似于参议院众议院这样的两种议会体系。
一类是小范围人参加的军机处议处。
顾名思义,这是由军机大臣组成的一种议会制度。参与人数少,动静小,决策快,自同治年以来,应该是大清用得最多也是最主要的一种国政处理方式。
另外一类则是由内阁,军机处,六部九卿等这些政府最高职能部门派出代表,再加上满蒙两族王爷勋爵的代表,组成一个临时内阁,召开一场大型临时内阁会议,大家先集体讨论处理意见,各抒己见,最后用计票方式决出最终的决定。然后再把这决定,写成正式文本,送达御前。
说是由皇上定夺,但实际上只是由皇上加盖一个公章走个过场,就可以了。
因为用这种方式形成的决定,皇上一般不可能驳回。而即便驳回了?皇上也无权完全推翻现有的决定,还得重新发回内阁再议。
这是一种对皇权的限制与补充,也是一种对皇权的监督,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内阁议会制度,跟西方国家的那些内阁议会制度,大同小异。
但却当然没有西方国家内阁议会的实际权力与所起作用,大。
不过如果仅就大清这近十五年时间来说,议会的实际权力与所起的实际作用,可不小!
应该已经大致等同于西方国家的议会,所以大清才会有同治中兴的出现。
“明发内阁议处?”慈安这时候突然插嘴进来发言道:“嗯,就明发内阁议处吧!妹妹你看呢?”
慈禧闻言无不意外地瞟了眼慈安,而后当然只好点头表示同意。
这位王爷现在一手绝对掌控着战斗力已大大提升之大清的中央正规军,旗营。一手间接并部分掌控着大清最新式最先进武装,北洋海师。
等于是大清京畿地区的海陆军总司令。
这个时空的奕譞,与原来那个时空的奕譞,当然大不一样。
李鸿章虽然还是直接掌控着北洋海军的大部分权力,但是奕譞当然也会直接掌控一部分,对李鸿章形成压制。
毕竟奕譞是李鸿章直属上级不是?只要他有心插手,且不是很过份,李鸿章当然还是会让出一部分北洋海军的实际权力来。
所以现在的奕譞,在政坛上已然可以与恭亲王奕忻,分庭抗礼。在军事力量上则也隐隐能与直隶总督李鸿章,分庭抗礼。
不过奕譞的崛起,也很好地平衡了恭亲王奕忻,直隶总督李鸿章,这两位在朝廷上的权柄过重问题,很大程度消除了朝廷的隐患。
这对大清中央政府以及对慈禧都显然是有利的。
然而也有不利的一面。
因为奕譞这股新势力的强势崛起,让慈禧以后在对待刘清问题上,不得不慎而重之,再不敢轻易生出那什么把刘清这位小傀儡光绪帝干掉或废除之的歪念头。
可刘清这位光绪帝正在一天天长大,四五年时间恍如白驹过隙,一闪而逝。
而再过个四五年时间?刘清亲政一事也就要提上议事日程了。
这当然会让慈禧心里开始隐隐感觉到压力。
小皇上逐渐长大成人的压力。
所以奕譞势力的崛起,发展到现如今这程度,慈禧觉得已经很可以了!再也不能继续加强。
除非有个什么东东可以确保奕譞将来绝不会跟慈禧反目,即便将来他那位好儿子突然死翘翘了?依然会义无反顾地继续效忠她慈禧,才行。
这原本是绝无可能的事。
不过慈禧今天又觉得有点可能了。
因为如果刘清这位光绪帝亲政前就生了个儿子,然后突然死去,所立新君则是奕譞的亲孙子。
这不和他儿子在世时一样吗?奕譞这位亲爷爷当然还是会全心全意辅佐他这位年龄尚幼依然不能亲政还是得由慈禧垂帘听政的亲孙子。
这用心很隐蔽,绝对不是目的,只是一种以防万一的防守型策略。
也算是一步用心很深很深绝不会轻易被人察觉出来的暗棋。
但是要埋下这步暗棋,显然就要趁机纳这位吴可读大忠臣的尸谏,先把刘清尚未生出来的第一个儿子,提前立为储君,才行。
否则到时候刘清如果已经有了两三个儿子?咋办?那无疑又是一场危险的皇权争夺战。
而如果能把刘清将来生的第一个儿子,过继给同治帝,也就是过继成了慈禧的亲嫡孙。
这对慈禧来说无疑更为有利。
要知道这时候还是很讲究名份的!
亲子之嗣子,与继子之嗣子,这里面还是有点小区别的。
可立储君?这可是国家头等大事!慈禧现在当然不敢也无权独断。
所以她一定要先征得奕譞这位皇父的同意,才能在道理上彻底站住脚,也才可以让人家将来到时候完全无话可说。
慈禧的想法是,凭奕譞的水平,应该看不到也想不到这里面对他宝贝儿子的潜在危险。
反正将来不管立哪个孙儿为帝?不都还是你亲孙子吗?有啥区别呢?现在既然有人用尸谏这种极端方式提出预先把你未出世之大孙儿,立为储君,让朝廷很难办,你何不顺水推舟劝朝廷纳谏算了?
这想法不能说木得道理,但是奕譞的表态,却还是没有让慈禧称心如意。
“先立储君?”奕譞眉头一皱,略做沉吟,而后很快就抬起头来慨然表态道:“回太后,先立储君?与我大清帝位传承祖制不合!兹事体大,还请太后三思。”
居然就这么把这事给直接顶了回去!
不过奕譞现在这么做,还真不是因为他品出了什么这里面暗藏的对刘清的潜在危机。
而是因为一来他出于父亲的直觉,隐隐觉得这样做似乎对自己现在的这个皇上儿子,不妥?很不妥!等于直接侵犯了儿子最基本的皇权。
是!没错!刘清现在尚未亲政,谈不上有什么实际皇权。但指定继承人这种事,可是他将来的最基本皇权。
你把人家现在的皇权,剥夺掉,还则罢了。
怎能把人家将来最基本皇权也都提前予以剥夺了呢?也太过分了点吧!
这让我儿将来长大亲政后,情何以堪?又怎么管理这大清?当然不能接受!
二来这条大清祖制可不是什么一般的祖制,而是帝位传承祖制,份量当然大大重于其它方面任何一条祖制!
又岂可轻易违背?
再就是以慈禧的这什么皇太后身份,在这条帝位传承祖制面前,按理应该是那什么连评判资格都没有!遑论触犯?
换句话说也就是你有这个资格谈论改变或废除这条祖制吗?
话说你慈禧,现在只不过是非常时期行不得已而为之的垂帘听政权宜之事,而已。而不是那什么像武则天那样的女帝王,有啥资格谈什么改变帝王传承祖制呢?
所以奕譞现在当然要一口拒绝这什么狗屁尸谏,以打消慈禧的狂妄之念。
居然态度这明确坚定?!
慈禧听到奕譞这么说,顿时心里一沉。
心说自己还真是小瞧了这位七爷呀!看来这事还是不大可能办得通?
不过六爷他们对这事又会持何态度立场呢?慈禧暗自皱了下眉头,虽然不敢寄什么希望,但却当然还是抱着一点小幻想。
“七爷,理是这么个理,可人家现在已经都,哎!”慈禧说到这,叹了口气,用特无辜目光望着奕譞道:“七爷,如果我们对人家的以死进谏,都置之不理?也不大好吧?”
奕譞当即理直气壮回答道:“那就请太后把这折子明发内阁议处,看看大家伙对这事做何评说。”
大清国政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皇上亲自处理,由皇上直接授意军机大臣按他口述之意起草圣旨,而后再送给皇上过目,审核通过后,加盖皇帝玉玺,颁发下去,照此执行。
这种方式军机大臣有一定的建议权,但没有决定权,权力完全操之于皇上一个人之手。
而这也是大清一直以来最主要的国政处理方式。
所谓君权神授!乾坤独断!不容人挑衅。
另外一种则是类似于西方国家的内阁议会制度,也分为那什么类似于参议院众议院这样的两种议会体系。
一类是小范围人参加的军机处议处。
顾名思义,这是由军机大臣组成的一种议会制度。参与人数少,动静小,决策快,自同治年以来,应该是大清用得最多也是最主要的一种国政处理方式。
另外一类则是由内阁,军机处,六部九卿等这些政府最高职能部门派出代表,再加上满蒙两族王爷勋爵的代表,组成一个临时内阁,召开一场大型临时内阁会议,大家先集体讨论处理意见,各抒己见,最后用计票方式决出最终的决定。然后再把这决定,写成正式文本,送达御前。
说是由皇上定夺,但实际上只是由皇上加盖一个公章走个过场,就可以了。
因为用这种方式形成的决定,皇上一般不可能驳回。而即便驳回了?皇上也无权完全推翻现有的决定,还得重新发回内阁再议。
这是一种对皇权的限制与补充,也是一种对皇权的监督,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内阁议会制度,跟西方国家的那些内阁议会制度,大同小异。
但却当然没有西方国家内阁议会的实际权力与所起作用,大。
不过如果仅就大清这近十五年时间来说,议会的实际权力与所起的实际作用,可不小!
应该已经大致等同于西方国家的议会,所以大清才会有同治中兴的出现。
“明发内阁议处?”慈安这时候突然插嘴进来发言道:“嗯,就明发内阁议处吧!妹妹你看呢?”
慈禧闻言无不意外地瞟了眼慈安,而后当然只好点头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