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零五章 勇士?莽夫?(30更)
杜如晦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卫大帅所言,有您的道理,所以小的以为,至低限度,我军也要留有足够的防守潼关和函谷关的兵力,然后兵出关外,步步为营,不要轻易与叛军决战,一方面让东都守军看到我们的行动,坚定他们守下去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不至于一战而溃,不可收拾。”
上官政恨恨地骂道:“嘴上没毛的小子,哪懂军事,就在这里胡说八道,你不知道战,就是要看勇气吗?还没打仗就想着输了以后如何如何,那还打个屁啊,”
“再说我军的兵力本来就少,若是分兵防守潼关和函谷关,那出关的不足六万,叛军几乎两倍与我,可以直接把我们包围,到时候他们断我粮道,我这七万大军,又如何能维持?”
“卫大帅,别听这小子的屁话,还是全军趁着这股子锐气,倾巢而出,跟叛军决战,东都兵马看到我们出战,也一定会开城配合,到时候两面夹击,反贼必败无疑!”
杜如晦沉声喝道:“上官将军,请你不要把你的私怨,置于全军的胜负之上,你跟杨玄感有仇,可以一个人出头,与他单打独斗来报仇,犯不着拖上七万将士来跟你赌这一把。”
上官政猛地一转身,沙包大的拳头一下子举了起来,大骂道:“什么无礼的小子,敢跟本将军这样说话,不想活了吗?!”李大亮一看情况不对,连忙挡在了杜如晦的身前,杜如晦却是神色自若,甚至没有看上官政一眼。
卫玄的嘴角勾了勾:“杜如晦,作为一个军士,你的话太过分了。上官将军是将军,军中有上下之分,你应该向上官将军道歉。”
杜如晦平静地说道:“卫大帅。您刚才说了,小的言者无罪。可以知无不言,但是上官将军却仗着自己的军职更高,屡次打断小的发言,刚才更是一言不和,几乎动手,如果小的是私下在军中胡言,散布这种动摇军心的言论,那不用上官将军出手。小的甘受军法,但大帅有令在先,小的不敢有所隐瞒,若是大帅收回成命,那小的自然不再多说半句话,也不会再惹得上官将军不高兴了。”
上官政恨恨地骂道:“你小子是拿了鸡毛当令箭是不是,以为有了大帅的命令,就可以胡说八道吗?大帅,这小子滑得很,我看他可能跟杨氏乱党有联系。还是好好查一下的好。”
卫玄摆了摆手,叹道:“好了,上官将军。杜如晦白身从军,忠心是不用多说的,本帅既然让他开口,就是让他参与军议,言者无罪的,你要让人家说话!”
上官政气鼓鼓地说道:“那好,大帅让他说话,他说我军跟叛军正面交战,胜负难料。一旦输了,那就潼关不保。关中必失,是不是这样?”
杜如晦淡淡地说道:“小的没有说必输。只是说有输的危险,两军决胜之前,需要庙算,推演,请问小的刚才的推演,有何不当之处?就是上官将军也说,敌众我寡吧。”
上官政不理杜如晦,继续说道:“卫大帅,你让这小子尽情开口,那我上官政身为将军,是不是也有说话的资格呢?”
卫玄心中暗叹,这上官政真是莽夫一个,这种时候跟个小兵还要置气,但此人确实骁勇善战,又跟杨玄感有如此深仇,到时候拼命的时候,还真的离不开这个莽夫,他点了点头,说道:“上官将军,你也是征战多年的宿将了,有什么高见,可以直说无妨。”
上官政慨然道:“叛军起兵,靠的就是一股子气,官军若是紧逼,挫其锐气,则其气焰自消灭,不少想要投奔的反贼,也会望而却步,反之,若是官军连战连败,甚至不敢出战,则叛军气焰嚣张,就是观望之众,也会加入到叛军一方,东都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官军已无野战之力,只能困守孤城,所以城外的叛军才越打越多,势力越来越大。”
卫玄点了点头:“不错,是这么个道理,但是东都是大隋的根本,不可有失,城中的守军固守不出,也是情有可缘的,所以才需要我们各方军队来援。”
上官政得意地看了一眼杜如晦,说道:“末将不才,当年也曾经参与过平定杨谅谋反之战,现在的情况,与当时很象,叛军突然发难,打了朝廷一个措手不及,先锋兵马攻克蒲州,打开了入关中的门户,如果当时杨谅的胆子大一点,全军过河,直扑关中,则胜负之数,真的难料了。”
“可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杨谅还是怕了,怂了,他舍不得自己的并州根基,怕自己过河之后战事不利,连老家也保不住,所以最后他没靠着这股子锐气过河,而是全军回师晋阳,然后派兵四处攻掠。”
“可是因为他的这一举动,天下人都看出他并无争夺天下的必死决心,只想着保守并州之地,割据自立,所以后来天下,几乎没有人响应他。”
“后来杨谅派去经略各地的军队,在末将等各路守军的抵抗下,也是纷纷兵败,最后平叛大军四处合围,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平定了叛乱,可以说,杨谅的失败,从他不敢趁着锋锐之时,进取关中,就已经注定了。”
卫玄微微一笑:“上官将军当年为了平叛,先是困守孤城,然后又是千里追击,可谓居功至伟,不过你说当年的平叛之事,和今天,有什么相通之处吗?”
上官政哈哈一笑,说道:“末将想说的,就是这个锐气,兵嘛,打仗全靠一股子气,血气一上来,自然悍不畏死,两强相遇,就是勇者胜,也就是锐气更足,士气更盛的一方胜出。”
“我军现在兵强马壮,正是士气高昂之时。大家也都喝了杨家血,吃了老贼肉,都知要么胜,要么死,这次平叛,敌军确实有十万之众,但换而言之,那也是十万个脑袋,在洛阳城下,大隋腹地,消灭这十万野外的贼军,总比万里迢迢地到高句丽去砍那些蛮子脑袋,要来得容易吧。”(未完待续。)
上官政恨恨地骂道:“嘴上没毛的小子,哪懂军事,就在这里胡说八道,你不知道战,就是要看勇气吗?还没打仗就想着输了以后如何如何,那还打个屁啊,”
“再说我军的兵力本来就少,若是分兵防守潼关和函谷关,那出关的不足六万,叛军几乎两倍与我,可以直接把我们包围,到时候他们断我粮道,我这七万大军,又如何能维持?”
“卫大帅,别听这小子的屁话,还是全军趁着这股子锐气,倾巢而出,跟叛军决战,东都兵马看到我们出战,也一定会开城配合,到时候两面夹击,反贼必败无疑!”
杜如晦沉声喝道:“上官将军,请你不要把你的私怨,置于全军的胜负之上,你跟杨玄感有仇,可以一个人出头,与他单打独斗来报仇,犯不着拖上七万将士来跟你赌这一把。”
上官政猛地一转身,沙包大的拳头一下子举了起来,大骂道:“什么无礼的小子,敢跟本将军这样说话,不想活了吗?!”李大亮一看情况不对,连忙挡在了杜如晦的身前,杜如晦却是神色自若,甚至没有看上官政一眼。
卫玄的嘴角勾了勾:“杜如晦,作为一个军士,你的话太过分了。上官将军是将军,军中有上下之分,你应该向上官将军道歉。”
杜如晦平静地说道:“卫大帅。您刚才说了,小的言者无罪。可以知无不言,但是上官将军却仗着自己的军职更高,屡次打断小的发言,刚才更是一言不和,几乎动手,如果小的是私下在军中胡言,散布这种动摇军心的言论,那不用上官将军出手。小的甘受军法,但大帅有令在先,小的不敢有所隐瞒,若是大帅收回成命,那小的自然不再多说半句话,也不会再惹得上官将军不高兴了。”
上官政恨恨地骂道:“你小子是拿了鸡毛当令箭是不是,以为有了大帅的命令,就可以胡说八道吗?大帅,这小子滑得很,我看他可能跟杨氏乱党有联系。还是好好查一下的好。”
卫玄摆了摆手,叹道:“好了,上官将军。杜如晦白身从军,忠心是不用多说的,本帅既然让他开口,就是让他参与军议,言者无罪的,你要让人家说话!”
上官政气鼓鼓地说道:“那好,大帅让他说话,他说我军跟叛军正面交战,胜负难料。一旦输了,那就潼关不保。关中必失,是不是这样?”
杜如晦淡淡地说道:“小的没有说必输。只是说有输的危险,两军决胜之前,需要庙算,推演,请问小的刚才的推演,有何不当之处?就是上官将军也说,敌众我寡吧。”
上官政不理杜如晦,继续说道:“卫大帅,你让这小子尽情开口,那我上官政身为将军,是不是也有说话的资格呢?”
卫玄心中暗叹,这上官政真是莽夫一个,这种时候跟个小兵还要置气,但此人确实骁勇善战,又跟杨玄感有如此深仇,到时候拼命的时候,还真的离不开这个莽夫,他点了点头,说道:“上官将军,你也是征战多年的宿将了,有什么高见,可以直说无妨。”
上官政慨然道:“叛军起兵,靠的就是一股子气,官军若是紧逼,挫其锐气,则其气焰自消灭,不少想要投奔的反贼,也会望而却步,反之,若是官军连战连败,甚至不敢出战,则叛军气焰嚣张,就是观望之众,也会加入到叛军一方,东都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官军已无野战之力,只能困守孤城,所以城外的叛军才越打越多,势力越来越大。”
卫玄点了点头:“不错,是这么个道理,但是东都是大隋的根本,不可有失,城中的守军固守不出,也是情有可缘的,所以才需要我们各方军队来援。”
上官政得意地看了一眼杜如晦,说道:“末将不才,当年也曾经参与过平定杨谅谋反之战,现在的情况,与当时很象,叛军突然发难,打了朝廷一个措手不及,先锋兵马攻克蒲州,打开了入关中的门户,如果当时杨谅的胆子大一点,全军过河,直扑关中,则胜负之数,真的难料了。”
“可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杨谅还是怕了,怂了,他舍不得自己的并州根基,怕自己过河之后战事不利,连老家也保不住,所以最后他没靠着这股子锐气过河,而是全军回师晋阳,然后派兵四处攻掠。”
“可是因为他的这一举动,天下人都看出他并无争夺天下的必死决心,只想着保守并州之地,割据自立,所以后来天下,几乎没有人响应他。”
“后来杨谅派去经略各地的军队,在末将等各路守军的抵抗下,也是纷纷兵败,最后平叛大军四处合围,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平定了叛乱,可以说,杨谅的失败,从他不敢趁着锋锐之时,进取关中,就已经注定了。”
卫玄微微一笑:“上官将军当年为了平叛,先是困守孤城,然后又是千里追击,可谓居功至伟,不过你说当年的平叛之事,和今天,有什么相通之处吗?”
上官政哈哈一笑,说道:“末将想说的,就是这个锐气,兵嘛,打仗全靠一股子气,血气一上来,自然悍不畏死,两强相遇,就是勇者胜,也就是锐气更足,士气更盛的一方胜出。”
“我军现在兵强马壮,正是士气高昂之时。大家也都喝了杨家血,吃了老贼肉,都知要么胜,要么死,这次平叛,敌军确实有十万之众,但换而言之,那也是十万个脑袋,在洛阳城下,大隋腹地,消灭这十万野外的贼军,总比万里迢迢地到高句丽去砍那些蛮子脑袋,要来得容易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