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魏征的眉头稍稍一皱:“主公,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杨玄感和李密,让他们跟李渊争取这关陇贵族的领导权?”
王世充叹了口气:“这个办法我也想过,但是杨玄感资历太浅,年轻气盛,不可能让那些关陇的老家伙和大家族们在这个时候投靠他的,再说原来杨素掌权之时,也是飞扬跋扈,把包括关陇世家在内的大家族都得罪了个遍,所以即使他以前势力那么大,想要跟他家结亲的关陇家族,除了李渊也没有一个。再说了,这几年杨玄感一直蜇居在家中,又没了杨素当年的权势,是完全无法跟李渊竞争的,现在象柴绍这样的关陇世家的年轻一辈,都跟留在大兴的李渊家关系极好,而迁居东都的杨玄感,已经算不得完全的关陇家族了。”
魏征的面色变得越来越凝重:“主公,这么说来,我们对李渊势力的坐大,基本上无能为力了?”
王世充点了点头,眼中的碧芒一闪而没:“事在人为,走一步看一步吧,如果李渊自以为现在成了关陇贵族的领袖,开始公然地四处与其他家族串联,那我们的机会就来了,杨广对这种事情,可是最警惕不过的。”
魏征也勾了勾嘴角:“那么接下来,主公打算怎么做?西域乃至西突厥这里,我们要做什么补救吗?”
王世充摇了摇头:“现在不行,莫何可汗刚刚得了那长孙晟的暗助,得以即位,我们这时候再做什么事。也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了,而且这回我们跟咄苾王子闹得不愉快,他也不可能象以前那样帮我们联络铁勒人了,这里的情况就先这样吧。维持正常的商路即可,我们真正要经营的方向,暂时转向吐谷浑。”
魏征微微一愣:“吐谷浑?主公这话是什么意思?您觉得伏连可汗这回还能逃得出来吗?”
王世充微微一笑:“如果他逃不出来,就不是伏连可汗了,吐谷浑人打仗的本事不行,逃命的本事无以伦比。当年就连以强悍骑兵著称,打得柔然都无处遁逃的北魏,都没法灭了吐谷浑,原因就在于那高原之上,空气稀薄。想要追击是非常困难的事,而吐谷浑人世代居于此,熟悉地形,心肺功能也能适应这种呼吸,所以能摆脱追兵,我看这回伏连可汗绝不会傻傻地躲在城里等死,而是会在大军合围之前逃出来,所以以后。我们倒是可以和这伏连可汗有合作。”
魏征皱了皱眉头:“跟他能有什么合作的?”
王世充摇了摇头:“如果西域那里的关系没以前那么好了,那我们通过西域的铁,跟东-突厥交换战马的这条渠道也就要中断了。至少不能象以前那样明目张胆地进行,乱世之中,战马,军械和粮食才是最重要的三样东西,尤其是我们如果要在中原或者南方起兵的话,更是要想办法搞到战马才是。突厥那里如果不再给我们稳定地提供战马,我们就只有找吐谷浑了。”
魏征的双眼一亮:“这样真的可以吗?”
王世充微微一笑:“以前我们即使从突厥买了几千匹战马。也无处存放,一些作为跑马场的马。更多的只能伪装成商团的驼马和运输工具,马这东西,没有草原奔驰,再好的战马几年下来也就只能拉拉大车了,所以我们现在真正能用上的战马,也就是两处跑马场的那三四千匹罢了,而且一旦乱世,都不一定能用得上,很可能会给朝廷征调了。”
魏征笑了起来:“主公是想用这吐谷浑之地牧马吗?”
王世充笑着拍了拍魏征的肩膀:“玄成果然一点即透,不错,正是如此,刘权有意通过这一战当上那吐谷浑之地的刺史,以这方圆数千里的茫茫草原,想要设置郡县,象内地一样地管理,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所以说刘权只能依靠当地的部落首领进行羁縻管理,自己住在城中,而把广阔的草原让给吐谷浑各部,慕容氏毕竟在这里经营了几百年,即使伏连可汗暂时躲起来,这吐谷浑的人心也在他这里,所以我们光靠刘权还不行,还得私下里建立跟伏连可汗的联系才是。”
魏征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可是这回杨广亲自督察,誓要捉住伏连可汗,只怕想要救他,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吧,搞不好还会惹火烧身呢。主公还请三思。”
王世充的脸上现出了一份坚毅的神色:“事在人为,我们现在失掉了西域,也即将失去和突厥的联系,乱世却是越来越近,我们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军马。对了,李靖这次得了战功,我也可以趁机拜托身为吏部侍郎的裴世矩,让他给李靖安排一个马邑郡丞的职务,你看如何?”
魏征点了点头:“这是早就商量好的,也当照此办理,只是李靖一人在马邑势单力孤,只怕即使碰到乱世,也难成气候,主公,你真的要扶持那个刘武周,而不是想办法加强李靖在当地的权势吗?”
王世充叹了口气:“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马邑和雁门这两个郡,就是通向东-突厥和漠南草原的两个门户,汉胡杂居,非本地人不可驾驭,雁门那里地势险要,处于山中,防守尚可,但想要迅速地打通跟突厥的联系,或者说放养战马,那是不如马邑的,刘武周在马邑经营多年,他这回从军建功,想必就是想在马邑混得一个军职,不管我们助不助他,这一点都很难有改变,所以我安排李靖去那里,也只是暗中设法挑起刘武周和关陇势力的矛盾,让他以后把首要的目标对准关陇,给我们在中原的起势争取时间。”
魏征摇了摇头:“可是这样一来,主公还可能把李靖给收回来吗?老实说,李靖的将才绝世,并不在主公之下。这样的人才在乱世中用好了,那就会是您的韩信,远非张金称可比,万一李靖陷在马邑了,那可如何是好?”
王世充的眼中碧芒一闪:“以李靖的本事。一定可以想办法脱困的,这点我深信不疑,而且我相信李靖的人品,选择了向我效忠,一定不会再去投靠别人!”
魏征笑而不语,两人一起看向了远处的大营。王世充仰头看了看天空中的明月,心中暗道:一切真能如意吗?
吐谷浑,伏俟城,这座位于车我真山(古地名,今不详。推测大约是在青海西部)中的石制坚城,正好卡在入山的唯一一条通道之中,四周都是高耸入云的山峰,峰上覆盖着冰雪,就连善爬的猿猴也只能望峰兴叹。
而这座高约四五丈的石制城堡,虽然正面宽度不过两三百步,可就和隋朝的雁门郡一样,卡在山峰之间。可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城后是一座方圆几十里的山谷。谷中青草密布,几十万头牛羊散居其中,而四五万帐落,也在这山谷之中星罗棋布,这里,就是吐谷浑人最后的避难盛地。也是他们几百年来多次逃过灭族之厄的祖先保佑之地,在这个隋朝四路大军铁壁合围。连只鸟儿都难飞进来的时候,更是他们最后的圣地了。
伏连可汗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须发斑白,按着慕容氏古老的传统,头戴步摇金冠,而须发则都梳成了一条条干净整齐的小辫子,走起路来,辫发和步摇金冠上的金枝一起晃动,别有一番风情。
可是这位吐谷浑的可汗,这会儿却是愁眉苦脸,两只不大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山外那密密麻麻的隋军营帐,还有在山外草原上来回奔驰,耀武扬威的数万隋军骑兵,长年被草原上狂风吹皱着的脸部皱纹,一根根地晃动着,每一下都反映出他内心的焦虑与变化。
自从一个半月前,隋军的大军四面合围,在山外摆开了阵势之后,伏连可汗就发现自己插翅难飞了,这回隋军的人数,看起来比他在山谷中的牛羊数量都要多,伏连可汗终于意识到自己这回惹了多大的麻烦,可是慕容氏的骄傲却让他没有任何投降的打算,吐谷浑从没有向强敌投降的可汗,以前在北魏的太武大帝,战神拓跋焘面前,先可汗宁可向南退入无人地带,也保持了气节与尊严,而这,也是伏连可汗想要做的。
对面的隋军阵营里,又传来一阵鸣鼓之声,两三千步兵,列着整齐的队形,向着这吐谷浑的山城缓步而来,又是一次徒劳的攻城,在这两个月内,这种事情每天都会发生,双方的兵士都已经习以为常了,经历了开始十余天的猛攻,隋军在城下留下的几千具尸体,已经让攻方基本上放弃了强攻的打算,这山道最多只能容纳十几人并排而行,一切攻城的手段都用不上,除非能让尸体堆到城墙的高度,不然这座石城是牢不可破的,只是杨广为了自己的面子,每天仍然强令将军们率军攻击,以证明这里仍然是战场!
几千名隋军在入山的通道外列阵,长槊手们举着盾牌,缓缓向前,后面几百名弓箭手跟随,到了离城二百多步的距离,弓箭手们纷纷从盾牌中钻出,向前奔个几十步,胡乱地向城头射出一排羽箭,然后头也不回地向后撤离,换下一批的弓箭手上前,而城头的守军也是如此,吐谷浑的弓弩无论是劲道还是射程都无法与隋军的军用弓弩相比,若不是有居高临下的地形之利,早已经被压制了,可是靠着这城墙加上山道,足有六七丈的高度优势,城头的弓箭手们也是一阵向天乱射,跟城下的隋军倒是斗了个旗鼓相当。
三四轮的弓箭射完,城下的隋军倒下十几个,散乱地躺在那几千具尸体之中,已是深冬,不少尸体上都盖了厚厚的冰霜,得亏在这高原的寒冬,才不至于象中原的夏天那样,产生大疫,城头的吐谷浑人也倒了十多个,被迅速地抬下,保持着城头始终有五六百守军,而伏连可汗,整个过程中都一言不发,冷冷地看着这场例行公事般的攻守之战。
一阵鸣锣之声,隋军的步兵们如逢大赦,飞快地退出了山道,伏连可汗叹了口气,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身子,对左右说道:“派三百人出城拔箭,顺便把这些隋军的甲胄剥来,记住,还是老规矩,若是隋人突击,不可恋战,迅速回城!”
突然,城下的一具“尸体”动了动,伏连可汗的眼睛一下子睁得圆圆地,向前急行两步,走到城垛头,向下一看,这具“尸体”稍微一抖,身上的五六根箭杆全部脱落,显然这些箭根本没有击穿他的铁甲,伏连可汗心中暗骂此人狡猾,拿起身边手下的一把大弓,正准备放箭,却听到城下那人突然抬头用鲜卑语(吐谷浑是鲜卑慕容氏,说鲜卑语)说道:“伏连可汗,我有要事找你,请别放箭!”
伏连可汗微微一愣,厉声道:“你这个狡猾的隋人,想骗我们上当吗?”
那“尸体”仍然在尸堆里,稍稍地抬起了头,说道:“我就一个人,骗不了你什么的,而我要说的事情,事关你们吐谷浑的存亡,信不信由你啦!”
伏连可汗的左右两人,正是他手下两个最忠实部落的首领,左边的是以足智多谋而著称的大宝王尼洛周,而右边的一个,则是号称吐谷浑头号勇士的悍将乞伏达。
黑色脸膛,络腮胡子的乞伏达是个火爆性子,不耐烦地说道:“可汗,此人诈死想要入城,其中必然有诈,汉人都是一肚子的花花肠子,不要上他的当啊,射死他得了!”
白发红脸,身形瘦小,穿着一身羊皮袄子的尼洛周却沉吟不语,伏连可汗放下了弓箭,转头问道:“大宝王,你有何高见呢?”(未完待续)
王世充叹了口气:“这个办法我也想过,但是杨玄感资历太浅,年轻气盛,不可能让那些关陇的老家伙和大家族们在这个时候投靠他的,再说原来杨素掌权之时,也是飞扬跋扈,把包括关陇世家在内的大家族都得罪了个遍,所以即使他以前势力那么大,想要跟他家结亲的关陇家族,除了李渊也没有一个。再说了,这几年杨玄感一直蜇居在家中,又没了杨素当年的权势,是完全无法跟李渊竞争的,现在象柴绍这样的关陇世家的年轻一辈,都跟留在大兴的李渊家关系极好,而迁居东都的杨玄感,已经算不得完全的关陇家族了。”
魏征的面色变得越来越凝重:“主公,这么说来,我们对李渊势力的坐大,基本上无能为力了?”
王世充点了点头,眼中的碧芒一闪而没:“事在人为,走一步看一步吧,如果李渊自以为现在成了关陇贵族的领袖,开始公然地四处与其他家族串联,那我们的机会就来了,杨广对这种事情,可是最警惕不过的。”
魏征也勾了勾嘴角:“那么接下来,主公打算怎么做?西域乃至西突厥这里,我们要做什么补救吗?”
王世充摇了摇头:“现在不行,莫何可汗刚刚得了那长孙晟的暗助,得以即位,我们这时候再做什么事。也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了,而且这回我们跟咄苾王子闹得不愉快,他也不可能象以前那样帮我们联络铁勒人了,这里的情况就先这样吧。维持正常的商路即可,我们真正要经营的方向,暂时转向吐谷浑。”
魏征微微一愣:“吐谷浑?主公这话是什么意思?您觉得伏连可汗这回还能逃得出来吗?”
王世充微微一笑:“如果他逃不出来,就不是伏连可汗了,吐谷浑人打仗的本事不行,逃命的本事无以伦比。当年就连以强悍骑兵著称,打得柔然都无处遁逃的北魏,都没法灭了吐谷浑,原因就在于那高原之上,空气稀薄。想要追击是非常困难的事,而吐谷浑人世代居于此,熟悉地形,心肺功能也能适应这种呼吸,所以能摆脱追兵,我看这回伏连可汗绝不会傻傻地躲在城里等死,而是会在大军合围之前逃出来,所以以后。我们倒是可以和这伏连可汗有合作。”
魏征皱了皱眉头:“跟他能有什么合作的?”
王世充摇了摇头:“如果西域那里的关系没以前那么好了,那我们通过西域的铁,跟东-突厥交换战马的这条渠道也就要中断了。至少不能象以前那样明目张胆地进行,乱世之中,战马,军械和粮食才是最重要的三样东西,尤其是我们如果要在中原或者南方起兵的话,更是要想办法搞到战马才是。突厥那里如果不再给我们稳定地提供战马,我们就只有找吐谷浑了。”
魏征的双眼一亮:“这样真的可以吗?”
王世充微微一笑:“以前我们即使从突厥买了几千匹战马。也无处存放,一些作为跑马场的马。更多的只能伪装成商团的驼马和运输工具,马这东西,没有草原奔驰,再好的战马几年下来也就只能拉拉大车了,所以我们现在真正能用上的战马,也就是两处跑马场的那三四千匹罢了,而且一旦乱世,都不一定能用得上,很可能会给朝廷征调了。”
魏征笑了起来:“主公是想用这吐谷浑之地牧马吗?”
王世充笑着拍了拍魏征的肩膀:“玄成果然一点即透,不错,正是如此,刘权有意通过这一战当上那吐谷浑之地的刺史,以这方圆数千里的茫茫草原,想要设置郡县,象内地一样地管理,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所以说刘权只能依靠当地的部落首领进行羁縻管理,自己住在城中,而把广阔的草原让给吐谷浑各部,慕容氏毕竟在这里经营了几百年,即使伏连可汗暂时躲起来,这吐谷浑的人心也在他这里,所以我们光靠刘权还不行,还得私下里建立跟伏连可汗的联系才是。”
魏征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可是这回杨广亲自督察,誓要捉住伏连可汗,只怕想要救他,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吧,搞不好还会惹火烧身呢。主公还请三思。”
王世充的脸上现出了一份坚毅的神色:“事在人为,我们现在失掉了西域,也即将失去和突厥的联系,乱世却是越来越近,我们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军马。对了,李靖这次得了战功,我也可以趁机拜托身为吏部侍郎的裴世矩,让他给李靖安排一个马邑郡丞的职务,你看如何?”
魏征点了点头:“这是早就商量好的,也当照此办理,只是李靖一人在马邑势单力孤,只怕即使碰到乱世,也难成气候,主公,你真的要扶持那个刘武周,而不是想办法加强李靖在当地的权势吗?”
王世充叹了口气:“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马邑和雁门这两个郡,就是通向东-突厥和漠南草原的两个门户,汉胡杂居,非本地人不可驾驭,雁门那里地势险要,处于山中,防守尚可,但想要迅速地打通跟突厥的联系,或者说放养战马,那是不如马邑的,刘武周在马邑经营多年,他这回从军建功,想必就是想在马邑混得一个军职,不管我们助不助他,这一点都很难有改变,所以我安排李靖去那里,也只是暗中设法挑起刘武周和关陇势力的矛盾,让他以后把首要的目标对准关陇,给我们在中原的起势争取时间。”
魏征摇了摇头:“可是这样一来,主公还可能把李靖给收回来吗?老实说,李靖的将才绝世,并不在主公之下。这样的人才在乱世中用好了,那就会是您的韩信,远非张金称可比,万一李靖陷在马邑了,那可如何是好?”
王世充的眼中碧芒一闪:“以李靖的本事。一定可以想办法脱困的,这点我深信不疑,而且我相信李靖的人品,选择了向我效忠,一定不会再去投靠别人!”
魏征笑而不语,两人一起看向了远处的大营。王世充仰头看了看天空中的明月,心中暗道:一切真能如意吗?
吐谷浑,伏俟城,这座位于车我真山(古地名,今不详。推测大约是在青海西部)中的石制坚城,正好卡在入山的唯一一条通道之中,四周都是高耸入云的山峰,峰上覆盖着冰雪,就连善爬的猿猴也只能望峰兴叹。
而这座高约四五丈的石制城堡,虽然正面宽度不过两三百步,可就和隋朝的雁门郡一样,卡在山峰之间。可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城后是一座方圆几十里的山谷。谷中青草密布,几十万头牛羊散居其中,而四五万帐落,也在这山谷之中星罗棋布,这里,就是吐谷浑人最后的避难盛地。也是他们几百年来多次逃过灭族之厄的祖先保佑之地,在这个隋朝四路大军铁壁合围。连只鸟儿都难飞进来的时候,更是他们最后的圣地了。
伏连可汗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须发斑白,按着慕容氏古老的传统,头戴步摇金冠,而须发则都梳成了一条条干净整齐的小辫子,走起路来,辫发和步摇金冠上的金枝一起晃动,别有一番风情。
可是这位吐谷浑的可汗,这会儿却是愁眉苦脸,两只不大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山外那密密麻麻的隋军营帐,还有在山外草原上来回奔驰,耀武扬威的数万隋军骑兵,长年被草原上狂风吹皱着的脸部皱纹,一根根地晃动着,每一下都反映出他内心的焦虑与变化。
自从一个半月前,隋军的大军四面合围,在山外摆开了阵势之后,伏连可汗就发现自己插翅难飞了,这回隋军的人数,看起来比他在山谷中的牛羊数量都要多,伏连可汗终于意识到自己这回惹了多大的麻烦,可是慕容氏的骄傲却让他没有任何投降的打算,吐谷浑从没有向强敌投降的可汗,以前在北魏的太武大帝,战神拓跋焘面前,先可汗宁可向南退入无人地带,也保持了气节与尊严,而这,也是伏连可汗想要做的。
对面的隋军阵营里,又传来一阵鸣鼓之声,两三千步兵,列着整齐的队形,向着这吐谷浑的山城缓步而来,又是一次徒劳的攻城,在这两个月内,这种事情每天都会发生,双方的兵士都已经习以为常了,经历了开始十余天的猛攻,隋军在城下留下的几千具尸体,已经让攻方基本上放弃了强攻的打算,这山道最多只能容纳十几人并排而行,一切攻城的手段都用不上,除非能让尸体堆到城墙的高度,不然这座石城是牢不可破的,只是杨广为了自己的面子,每天仍然强令将军们率军攻击,以证明这里仍然是战场!
几千名隋军在入山的通道外列阵,长槊手们举着盾牌,缓缓向前,后面几百名弓箭手跟随,到了离城二百多步的距离,弓箭手们纷纷从盾牌中钻出,向前奔个几十步,胡乱地向城头射出一排羽箭,然后头也不回地向后撤离,换下一批的弓箭手上前,而城头的守军也是如此,吐谷浑的弓弩无论是劲道还是射程都无法与隋军的军用弓弩相比,若不是有居高临下的地形之利,早已经被压制了,可是靠着这城墙加上山道,足有六七丈的高度优势,城头的弓箭手们也是一阵向天乱射,跟城下的隋军倒是斗了个旗鼓相当。
三四轮的弓箭射完,城下的隋军倒下十几个,散乱地躺在那几千具尸体之中,已是深冬,不少尸体上都盖了厚厚的冰霜,得亏在这高原的寒冬,才不至于象中原的夏天那样,产生大疫,城头的吐谷浑人也倒了十多个,被迅速地抬下,保持着城头始终有五六百守军,而伏连可汗,整个过程中都一言不发,冷冷地看着这场例行公事般的攻守之战。
一阵鸣锣之声,隋军的步兵们如逢大赦,飞快地退出了山道,伏连可汗叹了口气,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身子,对左右说道:“派三百人出城拔箭,顺便把这些隋军的甲胄剥来,记住,还是老规矩,若是隋人突击,不可恋战,迅速回城!”
突然,城下的一具“尸体”动了动,伏连可汗的眼睛一下子睁得圆圆地,向前急行两步,走到城垛头,向下一看,这具“尸体”稍微一抖,身上的五六根箭杆全部脱落,显然这些箭根本没有击穿他的铁甲,伏连可汗心中暗骂此人狡猾,拿起身边手下的一把大弓,正准备放箭,却听到城下那人突然抬头用鲜卑语(吐谷浑是鲜卑慕容氏,说鲜卑语)说道:“伏连可汗,我有要事找你,请别放箭!”
伏连可汗微微一愣,厉声道:“你这个狡猾的隋人,想骗我们上当吗?”
那“尸体”仍然在尸堆里,稍稍地抬起了头,说道:“我就一个人,骗不了你什么的,而我要说的事情,事关你们吐谷浑的存亡,信不信由你啦!”
伏连可汗的左右两人,正是他手下两个最忠实部落的首领,左边的是以足智多谋而著称的大宝王尼洛周,而右边的一个,则是号称吐谷浑头号勇士的悍将乞伏达。
黑色脸膛,络腮胡子的乞伏达是个火爆性子,不耐烦地说道:“可汗,此人诈死想要入城,其中必然有诈,汉人都是一肚子的花花肠子,不要上他的当啊,射死他得了!”
白发红脸,身形瘦小,穿着一身羊皮袄子的尼洛周却沉吟不语,伏连可汗放下了弓箭,转头问道:“大宝王,你有何高见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