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军校建立
正德九年的秋天,大明朝堂上因为军校的事吵成一团,其中张永这个内廷头子在正德的授意下,以及杨一清的帮助下,第一次与反对建造军校的内阁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双方都是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谁都不肯退让一步。
对于朝堂上的争吵,正德却是稳坐金銮殿,好像丝毫都不在意,不过李东阳他们却都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们都知道,本来与内阁关系不错的张永之所以对军校的事情上如此强硬,最关键的就是因为这位皇帝陛下在背后的支持。
果然,一个月后的朝堂上,内廷与内阁双方都因为军校的事情争吵的筋疲力尽,也就在这个时候,正德终于出手了,他十分强硬的决定建造大明的军校,并且亲自赐名为“大明皇家军事学校”,简称皇家军校,而且军校下属两个分校,其中一个是位于京城的皇家陆军军校,另外一个则是位于松江的皇家海军军校。
对于正德强硬的决定建造军校,下面的大臣们也都是坚决的反对,甚至不少大臣在大殿外长跪不起,请求皇帝陛下收回成命,否则他们就跪死在皇城之中。可惜这些大臣们的威胁对于正德根本没有任何作用,因为他本来就是个没心没肺的家伙,结果外面的有几个年纪大的老臣跪晕了,其中一个因救治无效而宣告死亡,最后剩下的人一看没有效果,只能无奈的让家人抬回了府里。
不管大明的文官如何反对,正德是铁了心要把军校建造起来,而且杨一清也正式接过建造军校的担子。反正他是兵部尚书。这本来就是他的份内之事。谁也插不下手。不过说起来杨一清为了支持军校的建造,也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整个朝堂上的文官都将他视为叛徒,不少以前的好友都与他划地绝交,这使得本来头发黑白相间的杨一清在短短数天内,整个人的头发胡子全都变得雪白一片,由此可知他承受着怎样的精神压力。
不过杨一清也是个认死理的人,他既然接下了建造军校的重任。而且还是被正德任命为陆军学校的第一任样监,所以现在也是铁了心要把军校建造起来,一开始的时候户部和工部都不配合,一个不愿意出钱,一个不愿意出工匠,不过这也难不倒杨一清,因为他们和正德早就料到这种情况,所以军校的建造费用全都是由正德的内库出的。
说起来自从周重大力发展海贸后,正德手中就再也不为缺钱而发愁了,各个港口收缴的税收自然是要上交国库。不过正德却早早的拿出钱让周重帮着运作,现在这些钱都已经变成了船队。来往于大明与南洋之间,每次都能获利巨万,可以说正德现在也成为一个海贸商人,而且还是最顶尖的那种,海面上除了周重的南洋商会外,根本没有人可以与正德的船队相比,也正是有了这支船队,所以正德根本就不缺钱。
至于工匠就更好办了,大明可能会缺粮粮钱,但唯独不会缺人,至于工匠更是遍地都是,工部下面虽然掌握一批工匠,但是在民间却有更多的工匠,甚至连军队里都有专门的匠户,所以只要杨一清手中有人,而且又有军队的支持,招募一些干活的工匠简直易如反掌。
有钱有人,军校的建造很快就提上了日程,杨一清带着工匠头子在京城的西效选了一处有山有水的地方,然后立刻开始建造军校。说是军校,其实整个军校就是按照大明的军营建造的,里面的校舍不用美观,只要结实就行,而且军校里还有食堂、宿舍、操练场和火器试验场等等,等到开学之后,军校就会实行军事化管理,任何人都不得外出。
除了军校的硬件设施外,军校自然还需要一些执教的教官,这些人要么得精通兵法,要么就是经历过战阵的军中悍将,也只有在这些人的教导下,军校里的学生才能成材,所以正德对此也十分重视,命令仇钺亲自寻找军校的教官,然后由他亲自考察。
仇钺本来就是军中的将领,对于军中的情况也十分熟悉,所以他很快就拟定了一批名单,这些人都是军中的老将,有些人的资格并不比神瑛差多少,只是以前受到文官们的压制,所以在爵位上比不上神瑛与仇钺,但若论起真正的功劳,却并不比他们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正德加紧时间给陆军学校招揽教员时,最后竟然引来一个大人物,这个人名叫徐俌,字公辅,徐达的五世孙,同时也是这一代的魏国公,之前曾经掌管过左军都督府和中军都督府,现在年纪大了,这才在几年前退了下来,这次听说正德准备开办军校,竟然自己请命希望到军校任职。
当年徐达被封为魏国公,世代镇守着南京,另外徐达还有一个儿子被封为宁国公,宁国公一系则呆在北京城中,一门出现两个公爵,整个大明历史上也就只徐家一门,而且魏国公府与宁国公府虽然分居两地,但却是联系紧密,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两个公府的后人中也是人才济济,五军都督府从来都没有缺少过徐家的人,可以说是大明军中的第一豪门。
徐俌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从他年轻时就开始进入军中,几十年来也是数次带兵剿灭大明的边患和叛乱,这些实打实的军功再加上他们徐家的名头,使得徐俌在军中的威名极盛,根本不是神瑛、仇钺这样的人可以相比的,所以之前仇钺在拟定军校的教员名单时,根本不敢把徐俌列上去,甚至就算是正德想要让徐俌出山,也必须事前与徐俌商议一下,只有对方同意了,正德才敢把对方的名字列在军校的教员名单上,不过正德却觉得没必须打搅到徐俌的晚年生活,所以也没有通知徐俌,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徐俌在听到军校的事情后,竟然立刻派人上书,请求到学校任职,同时他也已经从南京动身,不日就会到达北京。
对于徐俌的忽然加入,正德一方都是大喜过望,要知道魏国公府和宁国公府一向都是大明权贵中的代表者,特别是徐俌本身也极有才能,早年又立下不少功勋,可以说更是大明勋贵之中的头面人物,在勋贵中也极有影响力,可以说有这样的人物加入,一来可以减少军校建设过程中的阻力,二来也能极大的提高军校的权威性。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正德对于徐俌的到来可谓是欢迎之至,甚至他和杨一清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把校监的职位让给徐俌,毕竟无论是从威望还是功劳上,杨一清都无法与徐俌相比,而且若是由徐俌担任校监,日后无论谁把自家的孩子送到军校,都得乖乖的遵守军校的纪律,否则军棍打起来可就丝毫不留情面。
正德这边的陆军军校有徐俌这样的人物加入,另外还有杨一清、张永和仇钺等人从旁协助,所以整个军校从建造之初就成为整个大明的焦点,所有人都集中在这座军校上,文官们对它是咬牙切齿,武将们则把自己家的儿孙准备好了,只要军校开始招生,他们就会把子孙送进去,无论能否在里面成材,至少出来时就会多一个天子门生的头衔,更重要的还能在军校里结识一帮朋友,这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极为有利。
相比北京陆军学校的轰轰烈烈,松江那边的海军学校却要低调的多,一来大明上下都对海军不怎么重视,虽然这几年海贸发展的很快,但人们的目光却依然习惯性的盯在陆地上,除了少数一些人外,几乎没有人关心海洋上的事情。二来陆军军校也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所以对于与陆军学校一起开办的海军学校,却被大多数人忽略过去了。
不过这种不被人重视也正是周重梦寐以求的,因为当所有人都在关注北京城的陆军学校时,海军学校却已经在松江破土动工,而且建造的速度比北京更快,整个海军学校使用砖石和水泥做为建筑材料,很快就建造起第一批的军校建筑,然后那些被招收来的读书人就立刻进入军校,跟着海军中的一些老人和周重高薪聘请来的天文和算学高手,以及葡萄牙战俘学习。
除了上面的那些读书人外,周重还开始在南洋海军中选拔一些聪明伶俐的年轻人,然后让他们进入海军军校学习,毕竟现在海军扩张的太快,不但缺少士兵,同样也缺少将官,那些读书人只能做为技术官员使用,至于真正指挥海军打仗的人,还需要真正的海军军官才行。
说起来海军与陆军不同,大明的海军本来就是空白一片,所以海军中也没有什么利益纠葛,这使得周重可以在海军这块大画布上任意挥洒,而现在海军军校的成立,就是周重在这块画布上画下的最浓重一笔。
对于朝堂上的争吵,正德却是稳坐金銮殿,好像丝毫都不在意,不过李东阳他们却都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们都知道,本来与内阁关系不错的张永之所以对军校的事情上如此强硬,最关键的就是因为这位皇帝陛下在背后的支持。
果然,一个月后的朝堂上,内廷与内阁双方都因为军校的事情争吵的筋疲力尽,也就在这个时候,正德终于出手了,他十分强硬的决定建造大明的军校,并且亲自赐名为“大明皇家军事学校”,简称皇家军校,而且军校下属两个分校,其中一个是位于京城的皇家陆军军校,另外一个则是位于松江的皇家海军军校。
对于正德强硬的决定建造军校,下面的大臣们也都是坚决的反对,甚至不少大臣在大殿外长跪不起,请求皇帝陛下收回成命,否则他们就跪死在皇城之中。可惜这些大臣们的威胁对于正德根本没有任何作用,因为他本来就是个没心没肺的家伙,结果外面的有几个年纪大的老臣跪晕了,其中一个因救治无效而宣告死亡,最后剩下的人一看没有效果,只能无奈的让家人抬回了府里。
不管大明的文官如何反对,正德是铁了心要把军校建造起来,而且杨一清也正式接过建造军校的担子。反正他是兵部尚书。这本来就是他的份内之事。谁也插不下手。不过说起来杨一清为了支持军校的建造,也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整个朝堂上的文官都将他视为叛徒,不少以前的好友都与他划地绝交,这使得本来头发黑白相间的杨一清在短短数天内,整个人的头发胡子全都变得雪白一片,由此可知他承受着怎样的精神压力。
不过杨一清也是个认死理的人,他既然接下了建造军校的重任。而且还是被正德任命为陆军学校的第一任样监,所以现在也是铁了心要把军校建造起来,一开始的时候户部和工部都不配合,一个不愿意出钱,一个不愿意出工匠,不过这也难不倒杨一清,因为他们和正德早就料到这种情况,所以军校的建造费用全都是由正德的内库出的。
说起来自从周重大力发展海贸后,正德手中就再也不为缺钱而发愁了,各个港口收缴的税收自然是要上交国库。不过正德却早早的拿出钱让周重帮着运作,现在这些钱都已经变成了船队。来往于大明与南洋之间,每次都能获利巨万,可以说正德现在也成为一个海贸商人,而且还是最顶尖的那种,海面上除了周重的南洋商会外,根本没有人可以与正德的船队相比,也正是有了这支船队,所以正德根本就不缺钱。
至于工匠就更好办了,大明可能会缺粮粮钱,但唯独不会缺人,至于工匠更是遍地都是,工部下面虽然掌握一批工匠,但是在民间却有更多的工匠,甚至连军队里都有专门的匠户,所以只要杨一清手中有人,而且又有军队的支持,招募一些干活的工匠简直易如反掌。
有钱有人,军校的建造很快就提上了日程,杨一清带着工匠头子在京城的西效选了一处有山有水的地方,然后立刻开始建造军校。说是军校,其实整个军校就是按照大明的军营建造的,里面的校舍不用美观,只要结实就行,而且军校里还有食堂、宿舍、操练场和火器试验场等等,等到开学之后,军校就会实行军事化管理,任何人都不得外出。
除了军校的硬件设施外,军校自然还需要一些执教的教官,这些人要么得精通兵法,要么就是经历过战阵的军中悍将,也只有在这些人的教导下,军校里的学生才能成材,所以正德对此也十分重视,命令仇钺亲自寻找军校的教官,然后由他亲自考察。
仇钺本来就是军中的将领,对于军中的情况也十分熟悉,所以他很快就拟定了一批名单,这些人都是军中的老将,有些人的资格并不比神瑛差多少,只是以前受到文官们的压制,所以在爵位上比不上神瑛与仇钺,但若论起真正的功劳,却并不比他们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正德加紧时间给陆军学校招揽教员时,最后竟然引来一个大人物,这个人名叫徐俌,字公辅,徐达的五世孙,同时也是这一代的魏国公,之前曾经掌管过左军都督府和中军都督府,现在年纪大了,这才在几年前退了下来,这次听说正德准备开办军校,竟然自己请命希望到军校任职。
当年徐达被封为魏国公,世代镇守着南京,另外徐达还有一个儿子被封为宁国公,宁国公一系则呆在北京城中,一门出现两个公爵,整个大明历史上也就只徐家一门,而且魏国公府与宁国公府虽然分居两地,但却是联系紧密,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两个公府的后人中也是人才济济,五军都督府从来都没有缺少过徐家的人,可以说是大明军中的第一豪门。
徐俌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从他年轻时就开始进入军中,几十年来也是数次带兵剿灭大明的边患和叛乱,这些实打实的军功再加上他们徐家的名头,使得徐俌在军中的威名极盛,根本不是神瑛、仇钺这样的人可以相比的,所以之前仇钺在拟定军校的教员名单时,根本不敢把徐俌列上去,甚至就算是正德想要让徐俌出山,也必须事前与徐俌商议一下,只有对方同意了,正德才敢把对方的名字列在军校的教员名单上,不过正德却觉得没必须打搅到徐俌的晚年生活,所以也没有通知徐俌,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徐俌在听到军校的事情后,竟然立刻派人上书,请求到学校任职,同时他也已经从南京动身,不日就会到达北京。
对于徐俌的忽然加入,正德一方都是大喜过望,要知道魏国公府和宁国公府一向都是大明权贵中的代表者,特别是徐俌本身也极有才能,早年又立下不少功勋,可以说更是大明勋贵之中的头面人物,在勋贵中也极有影响力,可以说有这样的人物加入,一来可以减少军校建设过程中的阻力,二来也能极大的提高军校的权威性。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正德对于徐俌的到来可谓是欢迎之至,甚至他和杨一清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把校监的职位让给徐俌,毕竟无论是从威望还是功劳上,杨一清都无法与徐俌相比,而且若是由徐俌担任校监,日后无论谁把自家的孩子送到军校,都得乖乖的遵守军校的纪律,否则军棍打起来可就丝毫不留情面。
正德这边的陆军军校有徐俌这样的人物加入,另外还有杨一清、张永和仇钺等人从旁协助,所以整个军校从建造之初就成为整个大明的焦点,所有人都集中在这座军校上,文官们对它是咬牙切齿,武将们则把自己家的儿孙准备好了,只要军校开始招生,他们就会把子孙送进去,无论能否在里面成材,至少出来时就会多一个天子门生的头衔,更重要的还能在军校里结识一帮朋友,这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极为有利。
相比北京陆军学校的轰轰烈烈,松江那边的海军学校却要低调的多,一来大明上下都对海军不怎么重视,虽然这几年海贸发展的很快,但人们的目光却依然习惯性的盯在陆地上,除了少数一些人外,几乎没有人关心海洋上的事情。二来陆军军校也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所以对于与陆军学校一起开办的海军学校,却被大多数人忽略过去了。
不过这种不被人重视也正是周重梦寐以求的,因为当所有人都在关注北京城的陆军学校时,海军学校却已经在松江破土动工,而且建造的速度比北京更快,整个海军学校使用砖石和水泥做为建筑材料,很快就建造起第一批的军校建筑,然后那些被招收来的读书人就立刻进入军校,跟着海军中的一些老人和周重高薪聘请来的天文和算学高手,以及葡萄牙战俘学习。
除了上面的那些读书人外,周重还开始在南洋海军中选拔一些聪明伶俐的年轻人,然后让他们进入海军军校学习,毕竟现在海军扩张的太快,不但缺少士兵,同样也缺少将官,那些读书人只能做为技术官员使用,至于真正指挥海军打仗的人,还需要真正的海军军官才行。
说起来海军与陆军不同,大明的海军本来就是空白一片,所以海军中也没有什么利益纠葛,这使得周重可以在海军这块大画布上任意挥洒,而现在海军军校的成立,就是周重在这块画布上画下的最浓重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