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凤尾焦琴
不觉已到了酉时,下人们奉上辅食来,现在蔡府还是一日两餐,辅食较为简单,一碗菜粥,一盘煮得很烂的豆子和肉羹,这也是与蔡邕的经济能力相关的,毕竟他现在还是闲赋在家没有复职,自然就没有俸禄,只能靠张温等朋友周济,不过多年的流亡生涯使得蔡邕对物质生活没有什么奢求,一箪食,一瓢饮,反而乐在其中。
刘泽很感慨,以蔡邕如此身份,倘若搁在现代的话,何以如此困顿。首先蔡邕做为知名学者,随便上《百家讲坛》之类的地方发表点演讲,再发行点著作,搞几场签名售书,金钱名利便自然滚滚而来;其次,蔡邕是大书法家,其作品收藏的人趋之若骛,随便写点出来,那也是字字千金;还有作为大音乐家作曲家古琴家,开几场音乐会,光门票挣得钱就数都数不过来了。
这就是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的不同之处,在古代,不论你有多高的才学,没有仕途,你就是一无所有,而现代社会,则可以充分地体现每个人的价值,象蔡邕如此优秀的人才,换作在现代社会,那将会大放异彩,而沦落到汉代,只能流亡天涯,寄人篱下,可悲可叹!
吃着那近乎糟糕的饭菜,让刘泽感慨的情绪再一次爆发,这算什么世道?不过他可不敢有半点表露,就算再难吃也比在赵云家吃的那顿强多了,何况天下还有许多人连饭都吃不上。想到此处,刘泽感到他肩上的担子愈发地沉重了,为天下百姓谋福梓,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看似简单,真要实现起来,还是相当的漫长。
蔡琰一边吃着,一边看刘泽,见他似有心事,浅笑盈盈地道:“刘公子乃大富大贵之人,恐怕寒舍的粗鄙饮食难合胃口吧?”蔡邕从小视这个女儿为子,无论是讲学吃饭,蔡琰都是和师兄们在一起,不似别家内外有别。
“那里那里,在下幼时家贫,饥荒年月,多以野菜充饥,虽然现在条件好些,但在下对饮食并如苛求。”
蔡琰“唔”了一声,道:“原来我以为象刘公子这样出手阔绰之人每餐必是山珍海味。”
“与我而言一箪食,一瓢饮足矣,锦衣玉食,人之小欲也,以天下人之温饱,乃泽之所求也。”
以天下人的温饱为己任,如此豪言壮语若旁人说出来,恐怕要被人笑掉大牙,但说这话的是刘泽,恐怕没人能笑出来,轘辕关的百万难民连朝庭都不管他们的死活,但刘泽却甘为天下先,舍粥济民,如此大义之举,天下无人不敬佩。
蔡邕闻之也不禁点头,嘉许道:“润德以天下苍生为重,赈济万民,实乃青年士子之楷模。”
阮瑀脸色阴郁,冷哼一声,低声嘀咕了一句:“沽名钓誉。”
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场的人都应该听得明明白白,正好是蔡邕声音刚落,他就这么来了一句,分明有否定蔡邕的话的意思,搞得蔡邕目光都十分严厉起来。
刘泽哑然失笑,妒令智昏,阮瑀的脑袋跟被驴踢了也差不多了,居然跟蔡邕唱起了反调,悲哀呀!对于这种人,刘泽都懒得辨驳,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想做什么是自己的事,想怎么说是别人的事,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蔡邕没说什么,倒是一直没开口的顾雍说道:“元瑜师弟,此言差矣。刘公子舍粥济万民,日耗万贯,真要是逐名求利,代价也未免太大了吧。在下尝闻何谓有钱?腰缠万贯耳。而刘公子每日在轘辕关的花费,便是一个腰缠万贯,此等魄力,天下几人能及?大汉朝有钱之人不在少数,但真正拿得出钱来救济难民又有几人?刘公子胸怀天下苍生,此等胸襟,又岂是争名逐利之辈能有的?”
刘泽抱之以微笑道:“顾兄过奖了,刘泽不过是一俗世之人,何来什么魄力胸襟,只是亲眼见如此之多的难民饥寒交迫,心中不忍,出手相援而已,至于花费多少,在下倒也没有考虑。但在刘某能力所及的范围,自当尽力而为之,至于旁人如何想那是他们的事,我无权干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顾雍由衷地钦佩地道:“刘公子淡泊名利,却以天下民生疾苦为己任,在下钦佩之至。”
蔡琰插口道:“哎,你们再不吃,饭都快凉了。”
顾雍不好意思地道:“刘公子,请。”
刘泽点点头,你别说,吃惯了三顿饭的刘泽可真是有点饿了,眼前的食物虽然粗鄙些,但也聊可充饥。他惊奇地发现,蔡琰居然吃得很快,大半碗的粥和大半盘的菜已吃得差不多见底了。
看着如此一位绝色佳人将粗茶淡饭就这么美滋滋地吃下去,刘泽不禁心中涌动着一丝不忍,恨不能将天下的锦衣玉食全部拿来奉献给她,只有倾尽天下的荣华富贵才配得上这位绝世美人。不过刘泽想归想,可没有冲动地去做,默默地将几案上的饭菜吃完。
接下来,便是等待天黑的到来。似乎感受了室内的沉闷,蔡邕吩咐蔡琰道:“琰儿,去把为父的焦尾琴拿来。”蔡琰很听话地站了起来,袅袅而去,不多时,她便抱着一架七弦琴返了回来。
刘泽很激动,想不到今日真得看到了与齐恒公的“号钟琴”、楚庄王的“绕梁琴”、司马相如的“绿绮琴”并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
关于焦尾琴的来历,刘泽倒还是知道一点的,蔡邕在吴中避难之时,邻居家有用桐木烧火做饭,蔡邕在隔壁听到了灶火中梧桐木爆燃时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音,他急忙跑到灶火边,将那块已经燃着了的桐木从火里抽了出来,自己的手也被烧伤了,邻居惊问何故,蔡邕说这是一块极好的造琴材料,并出价将它买了回去,然后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费尽心血,终于将这块桐木做成了一张琴。这张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盖世无双。因为它的琴尾被烧焦了,便叫它“焦尾琴”。
后世有联曰:“灵帝无珠走良将,焦桐有幸裁名琴”。有眼无珠的汉灵帝不识人才,致使蔡邕落魄天涯;而焦尾琴何其有幸,得遇蔡邕这样的音乐天才而幸免葬身火灶,终成千古名琴,人生的幸与不幸,也许真得只在一念之间。
蔡邕道:“琰儿,你来弹吧。”
刘泽很感慨,以蔡邕如此身份,倘若搁在现代的话,何以如此困顿。首先蔡邕做为知名学者,随便上《百家讲坛》之类的地方发表点演讲,再发行点著作,搞几场签名售书,金钱名利便自然滚滚而来;其次,蔡邕是大书法家,其作品收藏的人趋之若骛,随便写点出来,那也是字字千金;还有作为大音乐家作曲家古琴家,开几场音乐会,光门票挣得钱就数都数不过来了。
这就是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的不同之处,在古代,不论你有多高的才学,没有仕途,你就是一无所有,而现代社会,则可以充分地体现每个人的价值,象蔡邕如此优秀的人才,换作在现代社会,那将会大放异彩,而沦落到汉代,只能流亡天涯,寄人篱下,可悲可叹!
吃着那近乎糟糕的饭菜,让刘泽感慨的情绪再一次爆发,这算什么世道?不过他可不敢有半点表露,就算再难吃也比在赵云家吃的那顿强多了,何况天下还有许多人连饭都吃不上。想到此处,刘泽感到他肩上的担子愈发地沉重了,为天下百姓谋福梓,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看似简单,真要实现起来,还是相当的漫长。
蔡琰一边吃着,一边看刘泽,见他似有心事,浅笑盈盈地道:“刘公子乃大富大贵之人,恐怕寒舍的粗鄙饮食难合胃口吧?”蔡邕从小视这个女儿为子,无论是讲学吃饭,蔡琰都是和师兄们在一起,不似别家内外有别。
“那里那里,在下幼时家贫,饥荒年月,多以野菜充饥,虽然现在条件好些,但在下对饮食并如苛求。”
蔡琰“唔”了一声,道:“原来我以为象刘公子这样出手阔绰之人每餐必是山珍海味。”
“与我而言一箪食,一瓢饮足矣,锦衣玉食,人之小欲也,以天下人之温饱,乃泽之所求也。”
以天下人的温饱为己任,如此豪言壮语若旁人说出来,恐怕要被人笑掉大牙,但说这话的是刘泽,恐怕没人能笑出来,轘辕关的百万难民连朝庭都不管他们的死活,但刘泽却甘为天下先,舍粥济民,如此大义之举,天下无人不敬佩。
蔡邕闻之也不禁点头,嘉许道:“润德以天下苍生为重,赈济万民,实乃青年士子之楷模。”
阮瑀脸色阴郁,冷哼一声,低声嘀咕了一句:“沽名钓誉。”
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场的人都应该听得明明白白,正好是蔡邕声音刚落,他就这么来了一句,分明有否定蔡邕的话的意思,搞得蔡邕目光都十分严厉起来。
刘泽哑然失笑,妒令智昏,阮瑀的脑袋跟被驴踢了也差不多了,居然跟蔡邕唱起了反调,悲哀呀!对于这种人,刘泽都懒得辨驳,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想做什么是自己的事,想怎么说是别人的事,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蔡邕没说什么,倒是一直没开口的顾雍说道:“元瑜师弟,此言差矣。刘公子舍粥济万民,日耗万贯,真要是逐名求利,代价也未免太大了吧。在下尝闻何谓有钱?腰缠万贯耳。而刘公子每日在轘辕关的花费,便是一个腰缠万贯,此等魄力,天下几人能及?大汉朝有钱之人不在少数,但真正拿得出钱来救济难民又有几人?刘公子胸怀天下苍生,此等胸襟,又岂是争名逐利之辈能有的?”
刘泽抱之以微笑道:“顾兄过奖了,刘泽不过是一俗世之人,何来什么魄力胸襟,只是亲眼见如此之多的难民饥寒交迫,心中不忍,出手相援而已,至于花费多少,在下倒也没有考虑。但在刘某能力所及的范围,自当尽力而为之,至于旁人如何想那是他们的事,我无权干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顾雍由衷地钦佩地道:“刘公子淡泊名利,却以天下民生疾苦为己任,在下钦佩之至。”
蔡琰插口道:“哎,你们再不吃,饭都快凉了。”
顾雍不好意思地道:“刘公子,请。”
刘泽点点头,你别说,吃惯了三顿饭的刘泽可真是有点饿了,眼前的食物虽然粗鄙些,但也聊可充饥。他惊奇地发现,蔡琰居然吃得很快,大半碗的粥和大半盘的菜已吃得差不多见底了。
看着如此一位绝色佳人将粗茶淡饭就这么美滋滋地吃下去,刘泽不禁心中涌动着一丝不忍,恨不能将天下的锦衣玉食全部拿来奉献给她,只有倾尽天下的荣华富贵才配得上这位绝世美人。不过刘泽想归想,可没有冲动地去做,默默地将几案上的饭菜吃完。
接下来,便是等待天黑的到来。似乎感受了室内的沉闷,蔡邕吩咐蔡琰道:“琰儿,去把为父的焦尾琴拿来。”蔡琰很听话地站了起来,袅袅而去,不多时,她便抱着一架七弦琴返了回来。
刘泽很激动,想不到今日真得看到了与齐恒公的“号钟琴”、楚庄王的“绕梁琴”、司马相如的“绿绮琴”并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
关于焦尾琴的来历,刘泽倒还是知道一点的,蔡邕在吴中避难之时,邻居家有用桐木烧火做饭,蔡邕在隔壁听到了灶火中梧桐木爆燃时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音,他急忙跑到灶火边,将那块已经燃着了的桐木从火里抽了出来,自己的手也被烧伤了,邻居惊问何故,蔡邕说这是一块极好的造琴材料,并出价将它买了回去,然后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费尽心血,终于将这块桐木做成了一张琴。这张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盖世无双。因为它的琴尾被烧焦了,便叫它“焦尾琴”。
后世有联曰:“灵帝无珠走良将,焦桐有幸裁名琴”。有眼无珠的汉灵帝不识人才,致使蔡邕落魄天涯;而焦尾琴何其有幸,得遇蔡邕这样的音乐天才而幸免葬身火灶,终成千古名琴,人生的幸与不幸,也许真得只在一念之间。
蔡邕道:“琰儿,你来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