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房产
白氏和胡氏立刻就行动起来。白氏把红鲤和账房袁先生叫来,整理了一下账本,盘算了一下银钱,都取了出来。胡氏也去把家里藏着的银票都拿了来,两家的钱都交给了陈材。陈材很忙,建市场太多事情了。
白氏想了一下,对袁茂说:这个事情其实很容易,袁先生就辛苦一下,我让人把我们府里常用的那个经纪找了来,你拿着银票和他一起去城北市场周边大量买地,买铺子,乃至于院子都可以,不用看的,只要价格便宜,靠近市场就行了。
袁茂奇怪了:城北那里很偏的,住的人也少,平时那些铺子都没有生意,买那里的干什么啊?
白氏神秘的说:袁先生去吧,反正就可着这些银子买,我们家的两万两,胡夫人的两万两,分开来买,记好帐,把契书之类的都弄好了就行了。
袁茂只好照做了。
这边,市场是建好了,可是要兴旺起来还要段时间,陈远恒就想了很多法子,比如前期优惠铺租,还有找来买家等等。要做的事情很多,每天忙的不可开交。
这一天,陈远恒难得在家里,陈文蕙看着父亲?c了一圈,心疼的很,对父亲说:父亲,你这样也太辛苦了,归根到底还是你手下有能力的人才太少了,要是多几个就好了,能帮父亲分忧啊。
陈远恒笑着说:这一次办市场已经好多了,因为有粮道黄大人帮忙,以前可都是我一个人带着家人干的。再说,我就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哪里能令有本事的人跟随我呢?
陈文蕙想想也是,现在自己家里还是太弱了。这样不利于发展啊。还是要想个法子。就又对陈远恒说:父亲,现在我们招不来人才,可以自己培养人才啊?
陈远恒苦笑一下:蕙儿,这些都是官衙的事情,不是培养几个能干家人就解决的。像陈材能干,但是只是帮助我,并不能单独去做事情,因为朝廷有朝廷的制度啊。
说到这里,陈文蕙就问了:那能帮助父亲的官员是那些呢?
陈远恒没有不耐烦,反而细细跟女儿解说:最好事读书人,有点功名,比如说是个秀才啊,举人啊,这样可以在衙门里当个书办,师爷,衙役,都头之类的。
陈文蕙又问:书办,师爷,衙役,都头都是多大的官啊?
陈远恒说:书办,衙役都没有品,但是是衙门的人,拿钱粮的,有权力办事情,师爷就是能帮为父处理文书了,都头就又能干一些,是有品级的,九品,属于兵头将尾。管理衙役们。都头可以抓人,可以催粮,可以办很多事情。但是都头属于武官,不是秀才能胜任的,要会武功才行,因为有时候还要抓捕犯人。
这下子陈文蕙明白了,书办,衙役就是一般的科员且是执法人员,都头是公安局长,师爷是秘书。
弄明白这些,陈文蕙又说:父亲,那你现在用的这些人怎么样呢?
陈远恒气闷的说:人家有本事的人走马上任会带齐人员,到任后就把自己的人安插进去,自然办什么事情都有人去做,哪里用亲历亲为呢,只管掌握着大局,寄情于山水写一些名作诗篇就行了。哪里能像我什么都没有就走马上任了,只能勉强用着前任留下的,这不是自己人,就要多操心,所以这么劳累呢。
陈文蕙这下子明白了,因为父亲是庶子,哪里会有人跟随他,帮助他呢,他在府里自己都不受待见,怎么可能让跟谁者受宠呢?陈文蕙又问:那些读书人呢,他们很多出身寒门,哪里有钱请人帮忙做事情呢?
陈远恒说:这些人比我们这些世家出身的还轻松呢,他们等到出来做官的时候已经文章学问名扬天下了,自然有许多弟子,这些弟子可都是能干的读书人啊,一般人请都请不到的。就像是你胡姨的父亲,虽然现在落魄了,被发配边疆了,但是身边伺候的弟子们多的很,估计也受不了多少苦。可不是比我们这些世家子还好吗?所以啊,世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啊。
这下子陈文蕙知道为什么前世看那些名诗名作都出自古代高官之手,心想,他们忙于政务,哪来的时间吟诗作赋啊。原来是这么回事。
陈文蕙想了想就去父亲说:其实父亲眼下就算是忙碌些也没什么,毕竟这个安城这么小,事务不多,但是以后要是当了知府呢,当了更大的官了呢,所以父亲还是要留心身边的人,现在就开始培养一些人才,比如说安城本地的秀才们啊,还有衙役也有办法,可以找安城本地的武馆啊,父亲自己培养一些好手,自然以后就能轻松了。对了,父亲还说到钱粮师爷,我看着我们府里的袁先生就很好,父亲可以鼓励他考个秀才,然后让他给您当钱粮师爷,他感激父亲的提携之恩,自然会用心为父亲办事。
陈远恒一下子被提醒了,沉吟良久。白氏接着说:我看蕙儿说的很对。老爷前一段不是因为菊花诗会在士林中名声大振吗?现在又因为胡姐姐的事情让老爷一下子多了许多好名声,老爷用心观察,找出能干忠厚的,提拔一下,或是给个秀才的功名,或是聘为书办,师爷之类的,老爷不是就培养出自己的人手了吗?还有我们府里俊儿和麟儿的拳脚师傅吴师傅,走南闯北,认识许多武功好手,可以让他给推荐一个年轻能干的,做都头,一般的人才就做衙役,这样岂不是好啊?
陈远恒笑了:我看你们母女比我聪明,给蕙儿和夫人这么一说,看来是我以前没考虑到。我以后就这么办吧。找个时间我去找找吴师傅谈谈,其实他就很胜任。其实就是做了都头,也还是有时间教导俊儿和麟儿的。可以再让他找几个本地的好手做衙役,还有袁先生我也要抽空和他谈谈。对了,袁先生被你们派去做什么了是吧。上次夫人你好像是和我说了,我忙就给忘记了。
白氏抿嘴一笑:老爷,我和你说了好几回了,看样子你都没记在心上。
说完,把买房产的事情说了一下。陈远恒拍手说:蕙儿真是敏捷啊,这个安城许多大商人都还没有想到呢,你们手脚倒是快,已经行动上了,这下子我们一定能再赚一笔的。只是我们这个事情不能打着出租的主意,赚上一笔就走,毕竟我们不是本地人,打理起来不方便,还有,也怕以后市场生意越做越大,御史们知道了不好。
白氏忙正色道:这个我都省的,我就是这么想的,老爷放心吧。
陈远恒点点头。
日子过的很快,陈远恒和袁茂说了,袁茂很是感动,刚好买房产的事情也办好了,就去认真读书起来,还经常跟着陈远恒参加文会,陈远恒还为他引荐了当地一些大儒,得到了他们的指点,进步很快。再加上陈远恒放水,眼看着得个秀才应该是没有问题。
另一方面,陈远恒和吴师傅谈了以后,吴师傅很是感动,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能当官的一天,虽然只是个九品的官,这让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平民的他很激动。吴师傅名字叫吴大山,天生力气大,家里条件还可以,中等小市民家庭。家在德庆城里住,只是一进五间的院子,在德庆城边的村子里还有几十亩田,佃给人家一年也够生活的。吴大山从小就喜欢拳脚。他父亲看他是块材料,再加上家里还过的去,就送了他来安城武馆学艺。后来又被送到青城派去学武艺。艺成下山后他已经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了。父亲早就死了,留下一个寡母,连妹妹都被天山派的人带走了。好在家里人少,田还在,母亲还攒的有些钱,给他娶了个老婆严氏。严氏十五岁嫁给他,他已经二十号几了,比人家大快十岁。自然事事都让着妻子。结婚后,他又去了京城找了同门师兄,同门师兄介绍他去了一家大镖局威远镖局,从趟子手做起,因为武功很好,多次帮助镖局化险为夷,在江湖上闯下了名头,也做到了大镖头。但是那种刀头舔血的生涯让他厌倦了。
后来老母亲找人捎信要他回去,因为他成亲多年回家很少,妻子只生了一个孩子,还是女孩,母亲要他回去传宗接代。没法子,他就想办法由威远镖局的老板推荐到了省城镖局。又过了几年,他儿子也生了,更眷恋家了,再说,年龄也大了,不再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了,走镖是很辛苦的,他从京城到省城十几年下来也攒下了一些钱,都让母亲和妻子买成了地,现在家里光是地也有一两百亩了,足够生活了,就想着回德庆城养老算了。
疯狂求推荐,求收藏。
白氏想了一下,对袁茂说:这个事情其实很容易,袁先生就辛苦一下,我让人把我们府里常用的那个经纪找了来,你拿着银票和他一起去城北市场周边大量买地,买铺子,乃至于院子都可以,不用看的,只要价格便宜,靠近市场就行了。
袁茂奇怪了:城北那里很偏的,住的人也少,平时那些铺子都没有生意,买那里的干什么啊?
白氏神秘的说:袁先生去吧,反正就可着这些银子买,我们家的两万两,胡夫人的两万两,分开来买,记好帐,把契书之类的都弄好了就行了。
袁茂只好照做了。
这边,市场是建好了,可是要兴旺起来还要段时间,陈远恒就想了很多法子,比如前期优惠铺租,还有找来买家等等。要做的事情很多,每天忙的不可开交。
这一天,陈远恒难得在家里,陈文蕙看着父亲?c了一圈,心疼的很,对父亲说:父亲,你这样也太辛苦了,归根到底还是你手下有能力的人才太少了,要是多几个就好了,能帮父亲分忧啊。
陈远恒笑着说:这一次办市场已经好多了,因为有粮道黄大人帮忙,以前可都是我一个人带着家人干的。再说,我就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哪里能令有本事的人跟随我呢?
陈文蕙想想也是,现在自己家里还是太弱了。这样不利于发展啊。还是要想个法子。就又对陈远恒说:父亲,现在我们招不来人才,可以自己培养人才啊?
陈远恒苦笑一下:蕙儿,这些都是官衙的事情,不是培养几个能干家人就解决的。像陈材能干,但是只是帮助我,并不能单独去做事情,因为朝廷有朝廷的制度啊。
说到这里,陈文蕙就问了:那能帮助父亲的官员是那些呢?
陈远恒没有不耐烦,反而细细跟女儿解说:最好事读书人,有点功名,比如说是个秀才啊,举人啊,这样可以在衙门里当个书办,师爷,衙役,都头之类的。
陈文蕙又问:书办,师爷,衙役,都头都是多大的官啊?
陈远恒说:书办,衙役都没有品,但是是衙门的人,拿钱粮的,有权力办事情,师爷就是能帮为父处理文书了,都头就又能干一些,是有品级的,九品,属于兵头将尾。管理衙役们。都头可以抓人,可以催粮,可以办很多事情。但是都头属于武官,不是秀才能胜任的,要会武功才行,因为有时候还要抓捕犯人。
这下子陈文蕙明白了,书办,衙役就是一般的科员且是执法人员,都头是公安局长,师爷是秘书。
弄明白这些,陈文蕙又说:父亲,那你现在用的这些人怎么样呢?
陈远恒气闷的说:人家有本事的人走马上任会带齐人员,到任后就把自己的人安插进去,自然办什么事情都有人去做,哪里用亲历亲为呢,只管掌握着大局,寄情于山水写一些名作诗篇就行了。哪里能像我什么都没有就走马上任了,只能勉强用着前任留下的,这不是自己人,就要多操心,所以这么劳累呢。
陈文蕙这下子明白了,因为父亲是庶子,哪里会有人跟随他,帮助他呢,他在府里自己都不受待见,怎么可能让跟谁者受宠呢?陈文蕙又问:那些读书人呢,他们很多出身寒门,哪里有钱请人帮忙做事情呢?
陈远恒说:这些人比我们这些世家出身的还轻松呢,他们等到出来做官的时候已经文章学问名扬天下了,自然有许多弟子,这些弟子可都是能干的读书人啊,一般人请都请不到的。就像是你胡姨的父亲,虽然现在落魄了,被发配边疆了,但是身边伺候的弟子们多的很,估计也受不了多少苦。可不是比我们这些世家子还好吗?所以啊,世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啊。
这下子陈文蕙知道为什么前世看那些名诗名作都出自古代高官之手,心想,他们忙于政务,哪来的时间吟诗作赋啊。原来是这么回事。
陈文蕙想了想就去父亲说:其实父亲眼下就算是忙碌些也没什么,毕竟这个安城这么小,事务不多,但是以后要是当了知府呢,当了更大的官了呢,所以父亲还是要留心身边的人,现在就开始培养一些人才,比如说安城本地的秀才们啊,还有衙役也有办法,可以找安城本地的武馆啊,父亲自己培养一些好手,自然以后就能轻松了。对了,父亲还说到钱粮师爷,我看着我们府里的袁先生就很好,父亲可以鼓励他考个秀才,然后让他给您当钱粮师爷,他感激父亲的提携之恩,自然会用心为父亲办事。
陈远恒一下子被提醒了,沉吟良久。白氏接着说:我看蕙儿说的很对。老爷前一段不是因为菊花诗会在士林中名声大振吗?现在又因为胡姐姐的事情让老爷一下子多了许多好名声,老爷用心观察,找出能干忠厚的,提拔一下,或是给个秀才的功名,或是聘为书办,师爷之类的,老爷不是就培养出自己的人手了吗?还有我们府里俊儿和麟儿的拳脚师傅吴师傅,走南闯北,认识许多武功好手,可以让他给推荐一个年轻能干的,做都头,一般的人才就做衙役,这样岂不是好啊?
陈远恒笑了:我看你们母女比我聪明,给蕙儿和夫人这么一说,看来是我以前没考虑到。我以后就这么办吧。找个时间我去找找吴师傅谈谈,其实他就很胜任。其实就是做了都头,也还是有时间教导俊儿和麟儿的。可以再让他找几个本地的好手做衙役,还有袁先生我也要抽空和他谈谈。对了,袁先生被你们派去做什么了是吧。上次夫人你好像是和我说了,我忙就给忘记了。
白氏抿嘴一笑:老爷,我和你说了好几回了,看样子你都没记在心上。
说完,把买房产的事情说了一下。陈远恒拍手说:蕙儿真是敏捷啊,这个安城许多大商人都还没有想到呢,你们手脚倒是快,已经行动上了,这下子我们一定能再赚一笔的。只是我们这个事情不能打着出租的主意,赚上一笔就走,毕竟我们不是本地人,打理起来不方便,还有,也怕以后市场生意越做越大,御史们知道了不好。
白氏忙正色道:这个我都省的,我就是这么想的,老爷放心吧。
陈远恒点点头。
日子过的很快,陈远恒和袁茂说了,袁茂很是感动,刚好买房产的事情也办好了,就去认真读书起来,还经常跟着陈远恒参加文会,陈远恒还为他引荐了当地一些大儒,得到了他们的指点,进步很快。再加上陈远恒放水,眼看着得个秀才应该是没有问题。
另一方面,陈远恒和吴师傅谈了以后,吴师傅很是感动,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能当官的一天,虽然只是个九品的官,这让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平民的他很激动。吴师傅名字叫吴大山,天生力气大,家里条件还可以,中等小市民家庭。家在德庆城里住,只是一进五间的院子,在德庆城边的村子里还有几十亩田,佃给人家一年也够生活的。吴大山从小就喜欢拳脚。他父亲看他是块材料,再加上家里还过的去,就送了他来安城武馆学艺。后来又被送到青城派去学武艺。艺成下山后他已经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了。父亲早就死了,留下一个寡母,连妹妹都被天山派的人带走了。好在家里人少,田还在,母亲还攒的有些钱,给他娶了个老婆严氏。严氏十五岁嫁给他,他已经二十号几了,比人家大快十岁。自然事事都让着妻子。结婚后,他又去了京城找了同门师兄,同门师兄介绍他去了一家大镖局威远镖局,从趟子手做起,因为武功很好,多次帮助镖局化险为夷,在江湖上闯下了名头,也做到了大镖头。但是那种刀头舔血的生涯让他厌倦了。
后来老母亲找人捎信要他回去,因为他成亲多年回家很少,妻子只生了一个孩子,还是女孩,母亲要他回去传宗接代。没法子,他就想办法由威远镖局的老板推荐到了省城镖局。又过了几年,他儿子也生了,更眷恋家了,再说,年龄也大了,不再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了,走镖是很辛苦的,他从京城到省城十几年下来也攒下了一些钱,都让母亲和妻子买成了地,现在家里光是地也有一两百亩了,足够生活了,就想着回德庆城养老算了。
疯狂求推荐,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