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娘家(二)
更新时间:2013-12-25
他修长的手指轻轻缠绕着她的发丝,他很喜欢她的头发,也喜欢那光滑的发丝滑过自己指尖的感触。
沈月尘望向朱锦堂道:大爷,今晚不是该去曹姨娘那里吗?怎么又过来了?
朱锦堂手轻轻地抚着她柔顺的青丝,淡然道:我刚去瞧过她了。
刚刚去瞧过了,那就是要留下过夜的意思了。
沈月尘点了点头,也不多问,只把册子合上,放在床旁的杌子上。
怎么不看了?朱锦堂发问道。
沈月尘侧过脸望着他,轻声道:时候不早了,妾身该伺候大爷休息了。
谁知,朱锦堂却回了一道:我还不困呢。先不忙,你看你的,我看我的。
沈月尘听得微微一怔,只抬头看了他一眼,有些不明所以道:都这会了,大爷还要去书房忙吗?
朱锦堂似笑非笑的道:不过去了。说完,他便弯下身子脱鞋,然后,挨着沈月尘的身边一起半躺在床上。
沈月尘一时闹不清楚他的用意,只见,他把册子重新递到自己手上,便整个人把身子往后一靠,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一双眸子流转生波,在淡淡的烛光下愈发显得明亮,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子。
沈月尘被他看红了脸,稍稍往后错了错身子,轻轻地笑:大爷瞧着我做什么?
你看你的,我看我的。朱锦堂又重复了一遍。
沈月尘目光微微一闪,红了脸,啐道:我有什么好看的。
朱锦堂微微地笑,故意不说话。
他注视着她,自然而然的伸手,亲自将垂落脸颊旁的落发,轻轻掠到耳后。小小的一个举动,却出人意外地显得亲昵。
沈月尘莫名地觉得心口一热。
最近他的笑容好像多了起来,其实,他笑起来的样子,很好看,也很耀眼。
眼瞅着他一张棱角分明的脸越离越近,近到她能看清他眼睑上一根根长长的睫毛,黝黑如墨的双眸,还有,微微勾起的嘴角……
突地,一种心悸不安的感觉油然而生,沈月尘下意识地往旁边躲了一下,只让他的吻落在了自己的脸颊上。
许是,因为两个人最近太过亲密的缘故,她忽然觉得有些忧心忡忡起来。
他越是温柔,她越是感到不安。
为什么朱锦堂对她总是这般温存?是因为他真的喜欢她?还是单纯只是为了孩子?那么,倘若有一天他知道了她不易有孕的事情之后,他又会变成什么样子?怕是,连多看她一眼都会觉得难受吧。想到这里,沈月尘的心里忽然凉了一大截,随即摇摇头,想要立刻驱走这些不安的思绪。
朱锦堂见到她摇头,颇感意外,两道浓眉挑了挑,立刻停下了动作。
怎么了?
没事。她极力掩藏起自己的忧心。
朱锦堂微微沉吟,问道:你身上不方便?
沈月尘缓过神来,赶紧点点头,顺势低垂着头不发一语。
原来如此。
朱锦堂深深地吸一口气,慢慢地挑起她的下颚,双眸再度看向她时,炙热的**早已敛去,只剩下一片温和。我知道了,睡吧。
他在她额上印上一吻,搂着她重新躺下。沈月尘没再挣扎,偎在他胸膛上任他抱着,却是久久没有睡意。
亲密归亲密,现实仍归现实。他们虽然缠绵,却还不够情深,她很满意现在两个人现在的关系,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关系能持续多久……
次日一早,吴妈借着出外采办食材的理由,和沈家的下人碰了个面。
隔天午后,沈家便正式派了小厮过来送信,信上说沈老太太偶感风寒,身子不适。
沈月尘一接到信,便明白了祖母的意思,是要让她可以借着探病的由头回娘家一趟。
沈月尘没有耽误功夫,直接带着书信去了上房,告诉老太太和大夫人。
老太太听说老亲家病了,很是上心,忙让命人准备几样补品,让沈月尘一起带回去。你祖母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这会天气越来越凉,你回去之后,要好好叮嘱她老人家顾好身体。
沈月尘故意泛红了眼眶,点一点头:谢老太太费心。
黎氏随即也道:你既然回去了,那就多呆些时候再回来。老亲家见了你,心里一高兴,病也会好的快些。你多陪陪她,晚点也不要紧。
沈月尘闻言,又是福一福身,谢大夫人。
老太太见她眼圈微红,轻轻叹了一声道:好了,你也别担心了。上了年纪的人,身子自然不中用些,你快回去看看吧。
门房的小厮们已经备好了软轿,就停在西角门门外,四个衣帽周全的轿夫们正安安静静地等着。
沈月尘携着吴妈的手出了西角门,和她一起坐上软轿。春茗和翠心各挎着一个素色包袱,步行跟随在轿旁。
轿子一路出了朱家大门,行出小巷,来到人来人往的大街上。
上次回门的时候,沈月尘悄悄掐算过,从朱家到沈家,最多不过半个时辰,一来一往一个时辰足够用了。
吴妈,家里那边你都交代好了吗?沈月尘掀起一角帘子,望了望外面,询问道。
吴妈淡淡一笑:老太太既然派人捎了信来,肯定都是安排好了的。
多半个时辰之后,轿子终于停在了沈家老宅的大门口。
大门外,管家媳妇带领一众丫鬟婆子迎了出来。
沈月尘见了,微微一惊。
沈家的老宅虽然不小,但家中的下人并不多,里里外外加起来,也不过十多个。可是这会,光是出门迎接的人,就已经有了二十多人,而且,大多都是她没见过的新面孔。
那为首的管家媳妇就是个新面孔,率先带人磕了头,拜见沈月尘道:奴婢们给大小姐请安。
沈月尘忙抬一抬手,大家不必多礼,老太太怎样了?
管家媳妇躬身回话道:老太太刚吃过药,这会正在上房里面歇着呢,请大小姐随奴婢过去说话。
沈月尘没着急抬步,回头望了望抬轿的轿夫们,又吩咐道:先把礼物都拿进去,然后让门房的人招待他们喝茶吃饭。
那管家媳妇忙一一应了,交代几句之后,便亲自让着沈月尘去了上房。
沈月尘才走到门口,就听得一阵笑声,听起来十分妩媚娇嗲。
沈月尘进屋一看,只见两鬓斑白的沈老太太正端坐在主位之上,身边立着一个杏黄色的俏丽身影,仔细一看竟是沈月婵。
沈月尘缓步进来,一身华丽的妇人打扮,人还是那个人,只是,神情气度却与以往大大地不同。
沈老太太一见她来了,眼神一亮,忙伸出手来道:月尘啊,你来了。
旁边的丫鬟机灵地送上锦垫,沈月尘随即深深拜下,叩头道:孙女儿给老太太请安,老太太万福。
沈老太太忙示意丫鬟把她扶起来,语气嗔怪道:好孩子,你来了就好,一家子亲人,何必非要行如此大礼。快来,让祖母好生瞧瞧。
沈月尘依言上前,走到老太太跟前儿。
沈老太太忙执起了沈月尘如玉温润的小手,细细打量了好一会,瞧着她面色红润,气色还算不错,只是依旧身形纤瘦,看起来瘦伶伶的,浑身没有半点肉的样子。
沈老太太不禁皱眉道:瞧瞧你,怎么还是这样瘦?
沈月尘低头笑了一下:孙儿已经是日日进补了。
沈老太太紧了紧她的手:那还不补得不够。我上回差人给你送去的血燕,你吃了没有?
还没呢。那么好的东西,孙儿舍不得动。
不许舍不得,我是特意让人给你送去补身子的。吃完了,我再派人给你送。
沈老太太的话音刚落,一旁的沈月婵就过来插话道:奶奶也真是的,姐姐如今嫁入名门,什么好东西没有,哪里还用得着您这样事无巨细地想着。
沈月尘闻言,随即望向沈月婵,含笑道:妹妹也在呢。
沈月婵巧笑盈盈:妹妹给姐姐请安了。说完,一把挽住老太太的胳膊,撒着娇道:奶奶写信说想我了,所以,我是特意回来陪奶奶的。
沈老太太笑呵呵地摸摸她的头:好孩子,你姐姐难得回来一趟,祖母有些话要和你姐姐说,你先回房去。
沈月婵闻言,脸上的笑容立刻淡了几分,答应了一声,转身出了上房。
沈老太太随即摆摆手,示意屋子里的其他人也都跟了出去。
待下人们走后,沈老太太的神情微微一变,望着沈月尘,关切道:你怎么样?在婆家过得还好吗?
沈月尘心想,三言两语间也说不清楚,只点一点头:托祖母的福,一切还好。
沈老太太叹了口气,那你的身子如何了?
祖母给的药,我一日不落地吃着。痛经的毛病是好多了……沈月尘轻声道:亏得上次祖母及时出手,替我解难,否则,我的麻烦就大了。
沈老太太又是一叹:你也是个倔脾气的。出了那么大的事,也不回来知会我一声儿,幸好,吴妈对你忠心耿耿,回来告诉了我,方才没有酿成大错。
他修长的手指轻轻缠绕着她的发丝,他很喜欢她的头发,也喜欢那光滑的发丝滑过自己指尖的感触。
沈月尘望向朱锦堂道:大爷,今晚不是该去曹姨娘那里吗?怎么又过来了?
朱锦堂手轻轻地抚着她柔顺的青丝,淡然道:我刚去瞧过她了。
刚刚去瞧过了,那就是要留下过夜的意思了。
沈月尘点了点头,也不多问,只把册子合上,放在床旁的杌子上。
怎么不看了?朱锦堂发问道。
沈月尘侧过脸望着他,轻声道:时候不早了,妾身该伺候大爷休息了。
谁知,朱锦堂却回了一道:我还不困呢。先不忙,你看你的,我看我的。
沈月尘听得微微一怔,只抬头看了他一眼,有些不明所以道:都这会了,大爷还要去书房忙吗?
朱锦堂似笑非笑的道:不过去了。说完,他便弯下身子脱鞋,然后,挨着沈月尘的身边一起半躺在床上。
沈月尘一时闹不清楚他的用意,只见,他把册子重新递到自己手上,便整个人把身子往后一靠,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一双眸子流转生波,在淡淡的烛光下愈发显得明亮,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子。
沈月尘被他看红了脸,稍稍往后错了错身子,轻轻地笑:大爷瞧着我做什么?
你看你的,我看我的。朱锦堂又重复了一遍。
沈月尘目光微微一闪,红了脸,啐道:我有什么好看的。
朱锦堂微微地笑,故意不说话。
他注视着她,自然而然的伸手,亲自将垂落脸颊旁的落发,轻轻掠到耳后。小小的一个举动,却出人意外地显得亲昵。
沈月尘莫名地觉得心口一热。
最近他的笑容好像多了起来,其实,他笑起来的样子,很好看,也很耀眼。
眼瞅着他一张棱角分明的脸越离越近,近到她能看清他眼睑上一根根长长的睫毛,黝黑如墨的双眸,还有,微微勾起的嘴角……
突地,一种心悸不安的感觉油然而生,沈月尘下意识地往旁边躲了一下,只让他的吻落在了自己的脸颊上。
许是,因为两个人最近太过亲密的缘故,她忽然觉得有些忧心忡忡起来。
他越是温柔,她越是感到不安。
为什么朱锦堂对她总是这般温存?是因为他真的喜欢她?还是单纯只是为了孩子?那么,倘若有一天他知道了她不易有孕的事情之后,他又会变成什么样子?怕是,连多看她一眼都会觉得难受吧。想到这里,沈月尘的心里忽然凉了一大截,随即摇摇头,想要立刻驱走这些不安的思绪。
朱锦堂见到她摇头,颇感意外,两道浓眉挑了挑,立刻停下了动作。
怎么了?
没事。她极力掩藏起自己的忧心。
朱锦堂微微沉吟,问道:你身上不方便?
沈月尘缓过神来,赶紧点点头,顺势低垂着头不发一语。
原来如此。
朱锦堂深深地吸一口气,慢慢地挑起她的下颚,双眸再度看向她时,炙热的**早已敛去,只剩下一片温和。我知道了,睡吧。
他在她额上印上一吻,搂着她重新躺下。沈月尘没再挣扎,偎在他胸膛上任他抱着,却是久久没有睡意。
亲密归亲密,现实仍归现实。他们虽然缠绵,却还不够情深,她很满意现在两个人现在的关系,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关系能持续多久……
次日一早,吴妈借着出外采办食材的理由,和沈家的下人碰了个面。
隔天午后,沈家便正式派了小厮过来送信,信上说沈老太太偶感风寒,身子不适。
沈月尘一接到信,便明白了祖母的意思,是要让她可以借着探病的由头回娘家一趟。
沈月尘没有耽误功夫,直接带着书信去了上房,告诉老太太和大夫人。
老太太听说老亲家病了,很是上心,忙让命人准备几样补品,让沈月尘一起带回去。你祖母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这会天气越来越凉,你回去之后,要好好叮嘱她老人家顾好身体。
沈月尘故意泛红了眼眶,点一点头:谢老太太费心。
黎氏随即也道:你既然回去了,那就多呆些时候再回来。老亲家见了你,心里一高兴,病也会好的快些。你多陪陪她,晚点也不要紧。
沈月尘闻言,又是福一福身,谢大夫人。
老太太见她眼圈微红,轻轻叹了一声道:好了,你也别担心了。上了年纪的人,身子自然不中用些,你快回去看看吧。
门房的小厮们已经备好了软轿,就停在西角门门外,四个衣帽周全的轿夫们正安安静静地等着。
沈月尘携着吴妈的手出了西角门,和她一起坐上软轿。春茗和翠心各挎着一个素色包袱,步行跟随在轿旁。
轿子一路出了朱家大门,行出小巷,来到人来人往的大街上。
上次回门的时候,沈月尘悄悄掐算过,从朱家到沈家,最多不过半个时辰,一来一往一个时辰足够用了。
吴妈,家里那边你都交代好了吗?沈月尘掀起一角帘子,望了望外面,询问道。
吴妈淡淡一笑:老太太既然派人捎了信来,肯定都是安排好了的。
多半个时辰之后,轿子终于停在了沈家老宅的大门口。
大门外,管家媳妇带领一众丫鬟婆子迎了出来。
沈月尘见了,微微一惊。
沈家的老宅虽然不小,但家中的下人并不多,里里外外加起来,也不过十多个。可是这会,光是出门迎接的人,就已经有了二十多人,而且,大多都是她没见过的新面孔。
那为首的管家媳妇就是个新面孔,率先带人磕了头,拜见沈月尘道:奴婢们给大小姐请安。
沈月尘忙抬一抬手,大家不必多礼,老太太怎样了?
管家媳妇躬身回话道:老太太刚吃过药,这会正在上房里面歇着呢,请大小姐随奴婢过去说话。
沈月尘没着急抬步,回头望了望抬轿的轿夫们,又吩咐道:先把礼物都拿进去,然后让门房的人招待他们喝茶吃饭。
那管家媳妇忙一一应了,交代几句之后,便亲自让着沈月尘去了上房。
沈月尘才走到门口,就听得一阵笑声,听起来十分妩媚娇嗲。
沈月尘进屋一看,只见两鬓斑白的沈老太太正端坐在主位之上,身边立着一个杏黄色的俏丽身影,仔细一看竟是沈月婵。
沈月尘缓步进来,一身华丽的妇人打扮,人还是那个人,只是,神情气度却与以往大大地不同。
沈老太太一见她来了,眼神一亮,忙伸出手来道:月尘啊,你来了。
旁边的丫鬟机灵地送上锦垫,沈月尘随即深深拜下,叩头道:孙女儿给老太太请安,老太太万福。
沈老太太忙示意丫鬟把她扶起来,语气嗔怪道:好孩子,你来了就好,一家子亲人,何必非要行如此大礼。快来,让祖母好生瞧瞧。
沈月尘依言上前,走到老太太跟前儿。
沈老太太忙执起了沈月尘如玉温润的小手,细细打量了好一会,瞧着她面色红润,气色还算不错,只是依旧身形纤瘦,看起来瘦伶伶的,浑身没有半点肉的样子。
沈老太太不禁皱眉道:瞧瞧你,怎么还是这样瘦?
沈月尘低头笑了一下:孙儿已经是日日进补了。
沈老太太紧了紧她的手:那还不补得不够。我上回差人给你送去的血燕,你吃了没有?
还没呢。那么好的东西,孙儿舍不得动。
不许舍不得,我是特意让人给你送去补身子的。吃完了,我再派人给你送。
沈老太太的话音刚落,一旁的沈月婵就过来插话道:奶奶也真是的,姐姐如今嫁入名门,什么好东西没有,哪里还用得着您这样事无巨细地想着。
沈月尘闻言,随即望向沈月婵,含笑道:妹妹也在呢。
沈月婵巧笑盈盈:妹妹给姐姐请安了。说完,一把挽住老太太的胳膊,撒着娇道:奶奶写信说想我了,所以,我是特意回来陪奶奶的。
沈老太太笑呵呵地摸摸她的头:好孩子,你姐姐难得回来一趟,祖母有些话要和你姐姐说,你先回房去。
沈月婵闻言,脸上的笑容立刻淡了几分,答应了一声,转身出了上房。
沈老太太随即摆摆手,示意屋子里的其他人也都跟了出去。
待下人们走后,沈老太太的神情微微一变,望着沈月尘,关切道:你怎么样?在婆家过得还好吗?
沈月尘心想,三言两语间也说不清楚,只点一点头:托祖母的福,一切还好。
沈老太太叹了口气,那你的身子如何了?
祖母给的药,我一日不落地吃着。痛经的毛病是好多了……沈月尘轻声道:亏得上次祖母及时出手,替我解难,否则,我的麻烦就大了。
沈老太太又是一叹:你也是个倔脾气的。出了那么大的事,也不回来知会我一声儿,幸好,吴妈对你忠心耿耿,回来告诉了我,方才没有酿成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