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真正的《大儒之书》
石室之中一片寂静,杨纪抱着《大儒之书》,在最初的震惊之后,很快冷静下来。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没有道理的。难道是数万年的时间发生了什么我所不知道的变故。”
杨纪开始冷静思考问题所在。
距离《大儒之书》所处的那个年代已经过去太漫长的时间了,谁也不敢保证,是不是有人到过这里,或者发生过其他什么变故。
如果在自己之前,曾经有人到过这里,并且拿到过《大儒之书》,那离奇的情况都不会让人觉得奇怪了。
甚至于,杨纪开始担心自己拿到的是不是真正的《大儒之书》,说不定,《大儒之书》已经被人调包也不一定。
“不会的,别的变得了。但是这种古老的气息变不了。而且,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杨纪很快又摇了摇头。
那些读书成圣、言出法随、号令天地的“文圣”们,其神通不是寻常的可以想像的。他们即然留下了这些文道复兴的线索,就绝对不可能出现意外,甚至被人调换。
“难道是我的修为不够吗?童生级的文道修养并不足以翻看《大儒之书》的内容?”
杨纪暗暗皱起了眉头,但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是这么回事。
“这里面一定有什么我没有注意的关键东西。”
杨纪抱着《大儒之书》,索性盘坐到地上,专心的揣摩。把《大儒之书》又翻看了几遍,又试着以手代表,在上面书写文章,然而还是没有反应。
“到底是什么呢?那位儒道先辈不可能会骗我的。”
杨纪以手支颔,冥思苦想。所有的事情。前前后后,全部在脑海里过了一遍。
“……文叶,如果万世之后,你重新苏醒遇到一个拿着我们笔墨的人。那就代表其他人都失败了。那个人将是我们文道的最后一人。”
冥冥中。一个雷鸣声的声音划过脑海,杨纪浑身一震。突然明白了什么。
“我知道了!文圣笔墨,是文圣笔墨!……”
杨纪激动起来。
“《大儒之书》并不是任何人拿到都可以看的,而是留给文道一脉的传人的。要想阅读书里的内容,必须要是文道传人。而文道传人的凭证就是文圣笔墨!……”
杨纪一通百通。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拿到的《大儒之书》空无一字了。
万载的时间,可以发生的事情太多。即便是学究天人的“文圣”们也无法保证万无一失。
他们留下了《大儒之书》,同时也留下了钥匙,那就是一个个“文圣笔墨”的碎片。
那位儒道前辈之将《大儒之书》托付给自己,而不是其他人,关键的原因,就是自己的身上拥有“文圣笔墨”的气息。
杨纪想到此处不再犹豫。急急忙忙的从怀中取出那片“文圣笔墨”,上面像“文”又像“又”的“x”正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那光芒吞吐不定,仿佛感应到了《大儒之书》的气息。互相呼应一般。
“原来真的是这样。”
杨纪看到此处再无疑问。
“嗖!”
“文圣笔墨”感应到《大儒之书》的气息,还没等杨纪放过去,便嗖的一声破指而出,化为一道摇曳的白光落入《大儒之书》中。
哗啦啦!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掌在翻动,《大儒之书》的书页开始一张张从头到尾急速的翻动了一遍,然后又啪的一声迅速合上。
随着书页合上,石室里又恢复了安静。手中的《大儒之书》看起来没有任何变化,那张封皮和之前相比没有任何的差别,但杨纪心中却开始怦怦直跳。
咝!杨纪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翻开了《大儒之书》的扉页。
“嗡!”
杨纪手指碰触的地方,白色的巨大扉页泛开道道涟漪,一行行字迹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慢慢的浮现书页上:
“文气级别:童生(粗通文理)。”
“可以翻阅的典藉等级:童生级别。”
“附:具备‘坚韧’的品质,是成为‘文童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
然后后面就是大段的空白。
看着《大儒之书》扉页上的字迹,杨纪嘴巴张得大大的。
“这本书居然可以探测一个人身上的文气!”
杨纪吃惊不小。这些字迹方方正正、一板一眼,就像一个老学究,一丝不苟的站在你面前。
“坚韧?……这莫非就是文圣们的时代,要想考取‘童生’资格的标准?如此说来,文道一脉的功名岂非也有脉络可寻?”
杨纪心中浮想连翩。当初史师说自己笔下有“文气”,自己还莫名其妙。在这个文道衰弱的时候,是很难练出什么文气的。
但是如今看来,在这个时代,虽然“浩气长河”已经泯灭不见,出不了“读书成圣”的文圣。
但如今看来,不论在什么时候,只要遵循脉络,未必就不可以诞生出新的“文童生”、“文秀才”、“文举人”、“文进士”、“文状元”、乃至于文道宗师。
虽然“文圣”不好说,毕竟在没有遭受毁灭的文道盛世,想要读书成圣,诞生出一位“文圣”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出上一个“文道宗师”还是完全可以的。
“怪不得叫《大儒之书》,原来如此!”
杨纪终于有些明白书名的由来了。这本典藉的培养上限,恐怕文坛的宗师泰斗,至于“文圣”,不是它不想培养,而是无法培养。
如果真的可以这样,恐怕上古时代的“文圣”就是茫茫无计了。
“我从七岁开始读书,一路蹉跎,跌跌撞撞,即便是面临大夫人的打压也从未放弃,无意之中居然满足了《大儒之书》所说的条件。再加上文由心生,写出来的文章带上了文气,这才考取了‘童生’。所谓坚韧大概由此而来。”
“不过,如果文童生的前提是‘坚韧’,那文秀才的前提是什么?文举人,文进士……,甚至于文圣呢?”
……
杨纪脑海中浮想连遍。他感觉自己似乎窥见了上古文道时代的“冰山一角”。这本《大儒之书》背后似乎蕴含了上古文道时代人才辈出,秀才、举人、进士、状元、宗师、文圣辈出的秘密。
如果利用得好,在这个时代重现上古文道盛世未必是不可能的事情!
“对了,扉页里还提到了可以翻阅的典藉!”
杨纪心中一动,立即翻过扉页,下一刻,满字的文字扑面而来。看到这些文字,杨纪心中激动起来。
“儒道古藉……真正的儒道古藉!”
杨纪看着上面的一行行字迹,只是第一眼,杨纪就知道自己真的看到了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儒道古藉”。
儒道一脉的学问、学识浩如烟海,杨纪所在的时代所保存的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而已。
就算是那些留传下来的《经》《藉》,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失。能保持大部分的内容已经不错了。至于完整的原文已经无法奢望了。
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圣贤的言语,只是一个字的差别,意思也能有天地的不同。
无法找到真正上古儒道的原文,一直是现在文道一道的巨大遗憾。
“《启蒙》、《幼学》、《识章》、《问礼》、《知义》……,史师他们如到这些典藉一定会非常激动的。想不到,这些东西居然能在我的手上重现。”
杨纪欣喜不已。
抛除掉追求实力这一点,除为一个儒道学子,杨纪也非常高兴,能让这些上古华章原汁原味的重现天日。
杨纪一行一行的看过去,自从转修武道以来,杨纪已经很久没有像痴醉于学识、文章了。
这些文字似乎并不是简单的笔墨写就,而是以无上的文气所聚,字里行间蕴含了无上的灵气和知识。
杨纪感觉自己就像一块空白的海绵一样,完全的吸收着这些古藉的内容。杨纪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精神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明显的一步步增强。
这就好像隔着无尽的时空,面对面的接受一位学识深厚的儒道先贤的教讳一样。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这些典藉仅仅只是看一遍都能够增长人的精神,怪不得文道的盛世,数以千万计的莘莘学子心无旁骛、孜孜不倦的醉心文事,诞生出那么多的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状元……,一个个文采华章,浩气冲天!”
杨纪赞叹不已。
文道的盛世到底有多么繁盛?关于那个时代,有一个不断流传下来的说法。那就是在那个时代,芸芸学子不是“看”书,而是“听”书。
他们看到的不是文字,而是直接在耳边“听”到声音。所谓“余音绕梁,三月不绝”,看到了文字,脑海中听到的却是“声音”,先贤的教训在耳边三月不绝。
杨纪修为不够,还达不到“听”书的境界。
不过仅仅只是看过这些华章就能够增长知识,增加精神力。杨纪已经可以想像,这些古代的佚事,恐怕不止是传说而已。
“没有道理的。难道是数万年的时间发生了什么我所不知道的变故。”
杨纪开始冷静思考问题所在。
距离《大儒之书》所处的那个年代已经过去太漫长的时间了,谁也不敢保证,是不是有人到过这里,或者发生过其他什么变故。
如果在自己之前,曾经有人到过这里,并且拿到过《大儒之书》,那离奇的情况都不会让人觉得奇怪了。
甚至于,杨纪开始担心自己拿到的是不是真正的《大儒之书》,说不定,《大儒之书》已经被人调包也不一定。
“不会的,别的变得了。但是这种古老的气息变不了。而且,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杨纪很快又摇了摇头。
那些读书成圣、言出法随、号令天地的“文圣”们,其神通不是寻常的可以想像的。他们即然留下了这些文道复兴的线索,就绝对不可能出现意外,甚至被人调换。
“难道是我的修为不够吗?童生级的文道修养并不足以翻看《大儒之书》的内容?”
杨纪暗暗皱起了眉头,但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是这么回事。
“这里面一定有什么我没有注意的关键东西。”
杨纪抱着《大儒之书》,索性盘坐到地上,专心的揣摩。把《大儒之书》又翻看了几遍,又试着以手代表,在上面书写文章,然而还是没有反应。
“到底是什么呢?那位儒道先辈不可能会骗我的。”
杨纪以手支颔,冥思苦想。所有的事情。前前后后,全部在脑海里过了一遍。
“……文叶,如果万世之后,你重新苏醒遇到一个拿着我们笔墨的人。那就代表其他人都失败了。那个人将是我们文道的最后一人。”
冥冥中。一个雷鸣声的声音划过脑海,杨纪浑身一震。突然明白了什么。
“我知道了!文圣笔墨,是文圣笔墨!……”
杨纪激动起来。
“《大儒之书》并不是任何人拿到都可以看的,而是留给文道一脉的传人的。要想阅读书里的内容,必须要是文道传人。而文道传人的凭证就是文圣笔墨!……”
杨纪一通百通。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拿到的《大儒之书》空无一字了。
万载的时间,可以发生的事情太多。即便是学究天人的“文圣”们也无法保证万无一失。
他们留下了《大儒之书》,同时也留下了钥匙,那就是一个个“文圣笔墨”的碎片。
那位儒道前辈之将《大儒之书》托付给自己,而不是其他人,关键的原因,就是自己的身上拥有“文圣笔墨”的气息。
杨纪想到此处不再犹豫。急急忙忙的从怀中取出那片“文圣笔墨”,上面像“文”又像“又”的“x”正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那光芒吞吐不定,仿佛感应到了《大儒之书》的气息。互相呼应一般。
“原来真的是这样。”
杨纪看到此处再无疑问。
“嗖!”
“文圣笔墨”感应到《大儒之书》的气息,还没等杨纪放过去,便嗖的一声破指而出,化为一道摇曳的白光落入《大儒之书》中。
哗啦啦!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掌在翻动,《大儒之书》的书页开始一张张从头到尾急速的翻动了一遍,然后又啪的一声迅速合上。
随着书页合上,石室里又恢复了安静。手中的《大儒之书》看起来没有任何变化,那张封皮和之前相比没有任何的差别,但杨纪心中却开始怦怦直跳。
咝!杨纪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翻开了《大儒之书》的扉页。
“嗡!”
杨纪手指碰触的地方,白色的巨大扉页泛开道道涟漪,一行行字迹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慢慢的浮现书页上:
“文气级别:童生(粗通文理)。”
“可以翻阅的典藉等级:童生级别。”
“附:具备‘坚韧’的品质,是成为‘文童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
然后后面就是大段的空白。
看着《大儒之书》扉页上的字迹,杨纪嘴巴张得大大的。
“这本书居然可以探测一个人身上的文气!”
杨纪吃惊不小。这些字迹方方正正、一板一眼,就像一个老学究,一丝不苟的站在你面前。
“坚韧?……这莫非就是文圣们的时代,要想考取‘童生’资格的标准?如此说来,文道一脉的功名岂非也有脉络可寻?”
杨纪心中浮想连翩。当初史师说自己笔下有“文气”,自己还莫名其妙。在这个文道衰弱的时候,是很难练出什么文气的。
但是如今看来,在这个时代,虽然“浩气长河”已经泯灭不见,出不了“读书成圣”的文圣。
但如今看来,不论在什么时候,只要遵循脉络,未必就不可以诞生出新的“文童生”、“文秀才”、“文举人”、“文进士”、“文状元”、乃至于文道宗师。
虽然“文圣”不好说,毕竟在没有遭受毁灭的文道盛世,想要读书成圣,诞生出一位“文圣”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出上一个“文道宗师”还是完全可以的。
“怪不得叫《大儒之书》,原来如此!”
杨纪终于有些明白书名的由来了。这本典藉的培养上限,恐怕文坛的宗师泰斗,至于“文圣”,不是它不想培养,而是无法培养。
如果真的可以这样,恐怕上古时代的“文圣”就是茫茫无计了。
“我从七岁开始读书,一路蹉跎,跌跌撞撞,即便是面临大夫人的打压也从未放弃,无意之中居然满足了《大儒之书》所说的条件。再加上文由心生,写出来的文章带上了文气,这才考取了‘童生’。所谓坚韧大概由此而来。”
“不过,如果文童生的前提是‘坚韧’,那文秀才的前提是什么?文举人,文进士……,甚至于文圣呢?”
……
杨纪脑海中浮想连遍。他感觉自己似乎窥见了上古文道时代的“冰山一角”。这本《大儒之书》背后似乎蕴含了上古文道时代人才辈出,秀才、举人、进士、状元、宗师、文圣辈出的秘密。
如果利用得好,在这个时代重现上古文道盛世未必是不可能的事情!
“对了,扉页里还提到了可以翻阅的典藉!”
杨纪心中一动,立即翻过扉页,下一刻,满字的文字扑面而来。看到这些文字,杨纪心中激动起来。
“儒道古藉……真正的儒道古藉!”
杨纪看着上面的一行行字迹,只是第一眼,杨纪就知道自己真的看到了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儒道古藉”。
儒道一脉的学问、学识浩如烟海,杨纪所在的时代所保存的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而已。
就算是那些留传下来的《经》《藉》,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失。能保持大部分的内容已经不错了。至于完整的原文已经无法奢望了。
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圣贤的言语,只是一个字的差别,意思也能有天地的不同。
无法找到真正上古儒道的原文,一直是现在文道一道的巨大遗憾。
“《启蒙》、《幼学》、《识章》、《问礼》、《知义》……,史师他们如到这些典藉一定会非常激动的。想不到,这些东西居然能在我的手上重现。”
杨纪欣喜不已。
抛除掉追求实力这一点,除为一个儒道学子,杨纪也非常高兴,能让这些上古华章原汁原味的重现天日。
杨纪一行一行的看过去,自从转修武道以来,杨纪已经很久没有像痴醉于学识、文章了。
这些文字似乎并不是简单的笔墨写就,而是以无上的文气所聚,字里行间蕴含了无上的灵气和知识。
杨纪感觉自己就像一块空白的海绵一样,完全的吸收着这些古藉的内容。杨纪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精神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明显的一步步增强。
这就好像隔着无尽的时空,面对面的接受一位学识深厚的儒道先贤的教讳一样。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这些典藉仅仅只是看一遍都能够增长人的精神,怪不得文道的盛世,数以千万计的莘莘学子心无旁骛、孜孜不倦的醉心文事,诞生出那么多的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状元……,一个个文采华章,浩气冲天!”
杨纪赞叹不已。
文道的盛世到底有多么繁盛?关于那个时代,有一个不断流传下来的说法。那就是在那个时代,芸芸学子不是“看”书,而是“听”书。
他们看到的不是文字,而是直接在耳边“听”到声音。所谓“余音绕梁,三月不绝”,看到了文字,脑海中听到的却是“声音”,先贤的教训在耳边三月不绝。
杨纪修为不够,还达不到“听”书的境界。
不过仅仅只是看过这些华章就能够增长知识,增加精神力。杨纪已经可以想像,这些古代的佚事,恐怕不止是传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