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宣传战
鄂州的百姓,最近经历了他们这一生最为激烈动荡的时候。
先是持续的干旱,然后是百年不遇的大蝗灾,再后就是惊涛骇浪般的动乱。特别是在最后的动乱中,他们只能随波逐流,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参与到这场动乱之中。
他们人数众多,却不是这一场动乱的主角。他们参与了其中,却更像是局外人一样,迷茫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原本的府衙还在,里面的官员却是变了。原本的官员,或被杀或被囚,更多的官员,则是选择了明哲保身,投向了新任势力的这一边。
新势力,自然是原河内卫中郎将黄渊及其带领的士兵们。准确地说,是平永大将军黄渊及其下属们。
是的,平永大将军,这是黄渊自封的称号。在檄文公布之后,黄渊就自称平永大将军了,而他原本带领着的一万多士兵,也都各自被黄渊新封了官职。
至于他们是什么官职,百姓们是记不住了。百姓们只知道,原来的鄂州刺史府,如今已经成了平永大将军的驻扎地。大将军府前贴的那篇檄文,他们是看不懂的,但是他们知道那上面说的是什么。
隔三差五,大将军府的官员们,就会在大将军府前宣读这篇檄文。正是这样,百姓们都知道了,鄂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灾祸,这是上天在预警,是为了揭示皇上无德朝廷官员昏庸,而平永大将军府就是替天行道,是为鄂州百姓作主的;
他们更是知道了。大将军府的官员们都没有私产,也不贪赃,更会让百姓们吃饱饭传暖衣,等等。
不只是鄂州内城如此。就是鄂州管辖的县镇,也时时有跟随黄渊的士兵在宣读这篇檄文。
原本鄂州百姓对这檄文是不感兴趣的,然而,大将军府的人宣读这檄文的时候,会有粮食分给他们。
不管他们感不感兴趣,都记住了檄文的内容。百姓中。有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吃着大将军府送出来的粮食,听着这檄文的内容,然后就去投奔大将军府去了。
在鄂州大旱灾的时候,投靠大将军府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因为大将军府是提供口粮的!能有饭可以食,这比什么都重要。
然而这两天,鄂州百姓的心又不怎么平静了,因为那些投靠了大将军府的士兵们,似乎吃得并不那么饱。更重要的是。在鄂州境内,突然出现了很多像大将军府门前一样的文书,百姓们知道这叫“檄文”。
似乎是一夜之间,鄂州的房屋,都张贴着这种文书,而且上面还有各种不同的图案。百姓们不识字。却是会看图的。那一幅幅的图画,令得鄂州百姓都知道了即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况且还有会认几个字的百姓在一旁比划呢!
画图上,有一车车的稻粮,也有百姓捧着大碗盛满白饭的场景,这是表示鄂州城外,正有一车车的粮食运送来,就是为了给鄂州百姓赈灾的,鄂州百姓不用担心再饿肚子了;
图画上,有一对对的士兵。威风凛凛的地举着大刀向前冲,还有士兵们为百姓挡刀的图案,这是表示,招讨司的士兵前来鄂州平乱了,而且士兵人数众多。这些朝廷的官兵。是为了护佑鄂州百姓的。
一幅幅表示不同内容的图画,出现在鄂州百姓的眼前。就算大将军的士兵,撕掉了这些图画,可是没过多久,同样内容的图画又出现了。不管大永将军的士兵怎么做,都无法断绝这些图画的出现。
这些图画,让鄂州百姓心思泛动,看向平永大将军府的目光,也有些异样。他们都记得了,大将军府正是以前的鄂州刺史府。如今守在大将军府里面的,是被朝廷称之为反贼叛军的人!
在这些图画没有出现之前,鄂州百姓总觉得自己是鄂州之地的局外人,不管是以前的刺史府,还是如今平永大将军府,对他们而言,都是官员。只要他们有饭可吃生活不甚艰难,谁守在那里,都是不重要的。
可是在这些图画出现之后,鄂州百姓似乎知道了,在饱饭生活之外,其实还有反贼叛军这个称呼的。如今,朝廷的大军似乎正在向鄂州进发,那么他们应该怎么办?
百姓们从来都没有想到,局外人的他们,会面临着选择的时候。是支持大将军府还是支持鄂州外的朝廷士兵,这是不断在鄂州百姓心中出现的问题。
有不少百姓人家,已经在窃窃私语了。
“听说。从江南道运来的粮食,很快就要到鄂州了,而且朝廷这次派出了七万大军来平乱。七万大军,人数太多了。大将军府才万余人,鄂州一定会更乱吧,我们到时候的日子更惨了。”
“是呀,那我们该如何是好!不如我们还是趁早离开鄂州吧,逃往江南道,或许还能保住性命。鄂州这里听,太乱了啊。”
“可是大将军府有粮食发给我们没。况且大将军不是出来说了吗,朝廷根本就没有粮食运来,朝廷也根本不会理我们的死活,不然,鄂州也不至于会这样了。”
“……”
“……”
这样的话语,在那些图画出现之后,时不时从鄂州百姓口中说出。毕竟,鄂州大多数的百姓,有着根深蒂固的皇权思想,在这些图画出现之后,似乎又涌现了。
随即,鄂州百姓的心思浮动得更厉害了。因为在这些图画出现之后,鄂州的大街小巷,都传唱着一首童谣,说的,就是鄂州这里的情况。
“鄂州荒,有虫蝗,河道干,郎将狂,食人黄……鄂州荒,有虫蝗,河道干,郎将狂,食人黄……”
童音传唱的这些话语,简单明了,百姓们都知道这指的是什么。童谣前面说的情况,已经在鄂州境内出现了。郎将狂,食人狂,指的就是原来的中郎将,也就是现在的平永大将军黄渊了。
郎将狂,食人狂,这作何解?难道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指的是大将军黄渊有这样的癖好?食人,这怎么可能?
就在百姓们作着这种猜测又在否定他们猜测的时候,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就从大将军府里面传出来了。
传出消息的,据说是几日前去投靠大将军府的少壮百姓,还据说,那几个百姓是一边呕吐一边将这则消息冒死说出来的。
这几个百姓,在进入大将军府之后,每天吃得也不是很饱,又对大将军的膳食很感兴趣,便趁着厨房守兵离开的时候,偷偷进了大将军厨房。在那里看到的情景,却差点没把他们给吓死!
大将军厨房的案板上,竟然摆放着一具尸体,而且是劏开着的,一旁切碎的肉,似乎还隐约看见几根手指!当下,这几个百姓就忍着呕吐,逃出了大将军府,也将这一个事情传扬了开来。
因此,鄂州的百姓们,才听闻这一则骇人的消息,再听到那清脆的童谣,鄂州百姓的心都颤抖了,内心惊恐不已。
这则消息说得煞有其事,不管这则消息是真是假,都让鄂州百姓对他们的大将军起了恐惧之心,甚至有百姓担心着自己会不会成为大将军的盘中餐。
这则消息,令鄂州百姓惊恐,却令平永大将军震怒不已,他的脸色煞白,正怒声吩咐着大将军府的兵士们,一定要他们查出究竟是谁在散布谣言,一定要阻止这个谣言继续散布,不然,靠着忍痛发粮得来的民心,必定涣散了。
“一定要阻止这则谣言!还有那个童谣,绝对不能让他们再传唱了!”黄渊恶狠狠地说,心里想着平息这则谣言的办法。
不用想都知道,鄂州街头传唱的童谣、令百姓惊骇的吃人消息,都是专门针对他而散发出去的。这说明,他控制着的这个鄂州,有人正和朝廷招讨司的人里应外合,就是为了动乱这鄂州之地的民心!
这一则谣言,说的是子虚乌有,却有这样可怖的效果!食人,这样荒谬而恶心的事情,竟然都能想得出!散布谣言的人,用心和手段是多么险恶!
那些怎么都撕不完的图画,还有街头传唱不止的童谣,还有这平息不了的谣言,令得黄渊心中的怒意,并那若有若无的恐惧,怎么都无法散去。
随即,他想到了更重要的一点。这一系列的动作,就是为了动乱鄂州的民心,那么,朝廷招讨司的士兵必定很快就要进攻鄂州了!
想到这里,黄渊顾不得周身的怒意,也顾不得如何想办法去平息这些谣言了,他急急召来了得信得用的部下,商量着用兵布阵的对策。
七万招讨司士兵,这个人数,对于黄渊来说,是具有绝对压迫力的,他必须将鄂州之地的所有资源都用上,才有可能对抗这七万士兵。
当然,说是七万也不恰当,无论如何,黄渊都想着,要让刘良的晋州局势为他分担招讨司的部分兵力了。
就在黄渊和属下将领商量着应对招讨司的时候,有士兵急急忙忙地进来禀告了,他的声音是那样慌张而惊惧。
“大将军,大将军,不好了!朝廷的招讨司要打进来了!就是在明天!”
什么?招讨司的动作怎么会这么快?而且还会预告明天,这怎么可能?!
先是持续的干旱,然后是百年不遇的大蝗灾,再后就是惊涛骇浪般的动乱。特别是在最后的动乱中,他们只能随波逐流,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参与到这场动乱之中。
他们人数众多,却不是这一场动乱的主角。他们参与了其中,却更像是局外人一样,迷茫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原本的府衙还在,里面的官员却是变了。原本的官员,或被杀或被囚,更多的官员,则是选择了明哲保身,投向了新任势力的这一边。
新势力,自然是原河内卫中郎将黄渊及其带领的士兵们。准确地说,是平永大将军黄渊及其下属们。
是的,平永大将军,这是黄渊自封的称号。在檄文公布之后,黄渊就自称平永大将军了,而他原本带领着的一万多士兵,也都各自被黄渊新封了官职。
至于他们是什么官职,百姓们是记不住了。百姓们只知道,原来的鄂州刺史府,如今已经成了平永大将军的驻扎地。大将军府前贴的那篇檄文,他们是看不懂的,但是他们知道那上面说的是什么。
隔三差五,大将军府的官员们,就会在大将军府前宣读这篇檄文。正是这样,百姓们都知道了,鄂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灾祸,这是上天在预警,是为了揭示皇上无德朝廷官员昏庸,而平永大将军府就是替天行道,是为鄂州百姓作主的;
他们更是知道了。大将军府的官员们都没有私产,也不贪赃,更会让百姓们吃饱饭传暖衣,等等。
不只是鄂州内城如此。就是鄂州管辖的县镇,也时时有跟随黄渊的士兵在宣读这篇檄文。
原本鄂州百姓对这檄文是不感兴趣的,然而,大将军府的人宣读这檄文的时候,会有粮食分给他们。
不管他们感不感兴趣,都记住了檄文的内容。百姓中。有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吃着大将军府送出来的粮食,听着这檄文的内容,然后就去投奔大将军府去了。
在鄂州大旱灾的时候,投靠大将军府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因为大将军府是提供口粮的!能有饭可以食,这比什么都重要。
然而这两天,鄂州百姓的心又不怎么平静了,因为那些投靠了大将军府的士兵们,似乎吃得并不那么饱。更重要的是。在鄂州境内,突然出现了很多像大将军府门前一样的文书,百姓们知道这叫“檄文”。
似乎是一夜之间,鄂州的房屋,都张贴着这种文书,而且上面还有各种不同的图案。百姓们不识字。却是会看图的。那一幅幅的图画,令得鄂州百姓都知道了即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况且还有会认几个字的百姓在一旁比划呢!
画图上,有一车车的稻粮,也有百姓捧着大碗盛满白饭的场景,这是表示鄂州城外,正有一车车的粮食运送来,就是为了给鄂州百姓赈灾的,鄂州百姓不用担心再饿肚子了;
图画上,有一对对的士兵。威风凛凛的地举着大刀向前冲,还有士兵们为百姓挡刀的图案,这是表示,招讨司的士兵前来鄂州平乱了,而且士兵人数众多。这些朝廷的官兵。是为了护佑鄂州百姓的。
一幅幅表示不同内容的图画,出现在鄂州百姓的眼前。就算大将军的士兵,撕掉了这些图画,可是没过多久,同样内容的图画又出现了。不管大永将军的士兵怎么做,都无法断绝这些图画的出现。
这些图画,让鄂州百姓心思泛动,看向平永大将军府的目光,也有些异样。他们都记得了,大将军府正是以前的鄂州刺史府。如今守在大将军府里面的,是被朝廷称之为反贼叛军的人!
在这些图画没有出现之前,鄂州百姓总觉得自己是鄂州之地的局外人,不管是以前的刺史府,还是如今平永大将军府,对他们而言,都是官员。只要他们有饭可吃生活不甚艰难,谁守在那里,都是不重要的。
可是在这些图画出现之后,鄂州百姓似乎知道了,在饱饭生活之外,其实还有反贼叛军这个称呼的。如今,朝廷的大军似乎正在向鄂州进发,那么他们应该怎么办?
百姓们从来都没有想到,局外人的他们,会面临着选择的时候。是支持大将军府还是支持鄂州外的朝廷士兵,这是不断在鄂州百姓心中出现的问题。
有不少百姓人家,已经在窃窃私语了。
“听说。从江南道运来的粮食,很快就要到鄂州了,而且朝廷这次派出了七万大军来平乱。七万大军,人数太多了。大将军府才万余人,鄂州一定会更乱吧,我们到时候的日子更惨了。”
“是呀,那我们该如何是好!不如我们还是趁早离开鄂州吧,逃往江南道,或许还能保住性命。鄂州这里听,太乱了啊。”
“可是大将军府有粮食发给我们没。况且大将军不是出来说了吗,朝廷根本就没有粮食运来,朝廷也根本不会理我们的死活,不然,鄂州也不至于会这样了。”
“……”
“……”
这样的话语,在那些图画出现之后,时不时从鄂州百姓口中说出。毕竟,鄂州大多数的百姓,有着根深蒂固的皇权思想,在这些图画出现之后,似乎又涌现了。
随即,鄂州百姓的心思浮动得更厉害了。因为在这些图画出现之后,鄂州的大街小巷,都传唱着一首童谣,说的,就是鄂州这里的情况。
“鄂州荒,有虫蝗,河道干,郎将狂,食人黄……鄂州荒,有虫蝗,河道干,郎将狂,食人黄……”
童音传唱的这些话语,简单明了,百姓们都知道这指的是什么。童谣前面说的情况,已经在鄂州境内出现了。郎将狂,食人狂,指的就是原来的中郎将,也就是现在的平永大将军黄渊了。
郎将狂,食人狂,这作何解?难道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指的是大将军黄渊有这样的癖好?食人,这怎么可能?
就在百姓们作着这种猜测又在否定他们猜测的时候,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就从大将军府里面传出来了。
传出消息的,据说是几日前去投靠大将军府的少壮百姓,还据说,那几个百姓是一边呕吐一边将这则消息冒死说出来的。
这几个百姓,在进入大将军府之后,每天吃得也不是很饱,又对大将军的膳食很感兴趣,便趁着厨房守兵离开的时候,偷偷进了大将军厨房。在那里看到的情景,却差点没把他们给吓死!
大将军厨房的案板上,竟然摆放着一具尸体,而且是劏开着的,一旁切碎的肉,似乎还隐约看见几根手指!当下,这几个百姓就忍着呕吐,逃出了大将军府,也将这一个事情传扬了开来。
因此,鄂州的百姓们,才听闻这一则骇人的消息,再听到那清脆的童谣,鄂州百姓的心都颤抖了,内心惊恐不已。
这则消息说得煞有其事,不管这则消息是真是假,都让鄂州百姓对他们的大将军起了恐惧之心,甚至有百姓担心着自己会不会成为大将军的盘中餐。
这则消息,令鄂州百姓惊恐,却令平永大将军震怒不已,他的脸色煞白,正怒声吩咐着大将军府的兵士们,一定要他们查出究竟是谁在散布谣言,一定要阻止这个谣言继续散布,不然,靠着忍痛发粮得来的民心,必定涣散了。
“一定要阻止这则谣言!还有那个童谣,绝对不能让他们再传唱了!”黄渊恶狠狠地说,心里想着平息这则谣言的办法。
不用想都知道,鄂州街头传唱的童谣、令百姓惊骇的吃人消息,都是专门针对他而散发出去的。这说明,他控制着的这个鄂州,有人正和朝廷招讨司的人里应外合,就是为了动乱这鄂州之地的民心!
这一则谣言,说的是子虚乌有,却有这样可怖的效果!食人,这样荒谬而恶心的事情,竟然都能想得出!散布谣言的人,用心和手段是多么险恶!
那些怎么都撕不完的图画,还有街头传唱不止的童谣,还有这平息不了的谣言,令得黄渊心中的怒意,并那若有若无的恐惧,怎么都无法散去。
随即,他想到了更重要的一点。这一系列的动作,就是为了动乱鄂州的民心,那么,朝廷招讨司的士兵必定很快就要进攻鄂州了!
想到这里,黄渊顾不得周身的怒意,也顾不得如何想办法去平息这些谣言了,他急急召来了得信得用的部下,商量着用兵布阵的对策。
七万招讨司士兵,这个人数,对于黄渊来说,是具有绝对压迫力的,他必须将鄂州之地的所有资源都用上,才有可能对抗这七万士兵。
当然,说是七万也不恰当,无论如何,黄渊都想着,要让刘良的晋州局势为他分担招讨司的部分兵力了。
就在黄渊和属下将领商量着应对招讨司的时候,有士兵急急忙忙地进来禀告了,他的声音是那样慌张而惊惧。
“大将军,大将军,不好了!朝廷的招讨司要打进来了!就是在明天!”
什么?招讨司的动作怎么会这么快?而且还会预告明天,这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