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诛九族之论
第二日,俞氏一行人休息妥当之后,寒暄已叙,正事就开始提上日程了,这首先开始的,就是一场书房大讨论。
这场书房大讨论由沈华善住持,参加的人员是与沈家极其亲密的人家,有溪山来的俞氏一行人,有沈家的姻亲古家的古文澜,当然沈家的沈则敬、沈则儒、沈余宏和沈宁。
对于沈宁出现在书房里,俞氏一行人都感到不解,但看到另外人的都习以为常,便知道沈宁出现在这里必有缘由,也就不多说了。
“现在京兆局势如何?”这是俞谨之首先提出的问题。
他一直在溪山,虽然叶正纯和沈华善都和他描述过京兆的局势,但是瞬息事变,也不知道这京兆如今到底是怎样的情况了。不明情况之前,他绝对不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皇子妃日前诞了皇长孙,皇上欣喜异常,对这个长孙恩宠不已,少府监往二皇子府送去的赏赐,令得后宫妃嫔和诸皇子眼红;二皇子一系的官员正在密谋请立太子之事,估计不久京兆就会有造势的举动,不过我估计最早都会在皇长孙满月之后。”
顿了顿,沈余宏继续说道:“五皇子和户部尚书幼女已经完婚,增添了不少势力。五皇子府正在加紧收拢郑濮存的势力,鸿胪少卿方从哲也为五皇子带来了不少官员。”这是五皇子那一系的情况。
“而我们支持的十二皇子,其生母晋为容妃,极得皇上宠爱;其姨为荣平郡主,十二皇子势微不显。在京兆诸官员看来,三皇子被圈禁之后,夺嫡就是二皇子和五皇子之间的事情。”最后才是十二皇子的情况。
沈余宏一条一条地汇报,这大体,就是如今京兆的情况了。他主理如流处,对京兆的局势最清楚不过了。
“势微不显。相对而已,扮猪吃老虎的事情多了去了。”俞正道点评道。他最擅长的就是算科和纵横术,对于什么天仙局、和门宴、红袖招之类的事情是知道得清清楚楚。
势微之时韬光养晦,他认为不是什么坏事。
“此话也有道理,只是帝心难测。这次请你们过来。一是为了这京兆局势。另外主要的就是为了帝心。镇国公薨之后,淑和长公主深居简出,皇上做事越发随心。皇上去年杖死了给事中吕务厚。今春隐约的意思是,要撤掉给事中一职,大家都来说一说吧,帝心何为?”
沈华善继续说道。类似的问题,在去年春天吕务厚被杖死之时,沈家人也思考过的了,当时定下阻止之策,也促成沈家此后支持十二皇子的举动。
“杖死吕务厚之后,给事中就只有三名了。三名都是皇上的亲信。廷杖只是皇上独权的第一步,这撤给事中就是第二步,去年说的事情都说中了,这第三步,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沈则儒说道。
对于长泰帝的种种举动,他感到很失望。如今已经是皇权至上的了。皇上还做那么多事情做什么呢?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这给事中一撤,皇上就看到了所视之目、所指之手。太祖定下的种种限制,早就殆尽了。惠和帝对给事中倒是推崇的,是明君,可惜崩得太早了。照这样看来,皇上对于‘独夫’一词已经不记得了。”
俞谨之继续说道。读书人的天性使然,使得他对长泰帝这种种独夫尤其不能接受,年迈可以慎独,但却不能噤声。
“皇上的第三步,应该是独揽兵权。则思从安北都护府发回来的信中说道,自三皇子监军之后,兵部对安北都护军的将领轮番调动,还不断从陇右安插将领进去,似乎要打破安北都护谷郑军的局面,这样的举动已经令得谷大祖和郑闲心生怨怼了。”沈则敬补充道。
沈则思从安北发回的信息并不及时,这样的局势已经是两个月之前的事情了。
这天下是上官皇族的天下,是皇上的天下,但是谷郑几代在安北的心血和牺牲,沈则敬这个文官也知道得一清二楚。现在皇上要夺了谷郑的兵权,这令他不忍,却也不知道说什么才是对的。
“皇上似乎忘记了,他的皇长孙才几天大,能不能养活还是个问题。就算将兵权夺了过来,上官皇族又能派谁去领呢?幼王?还是膝下几个皇子?我看这样下去,家国危矣。”俞谨之说道,上官皇族这些年子孙凋零,何尝不是福气微薄?
皇上要将所有的权力握在手中,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所有的权力握在帝王手中,却又无任何限制的时候,国家和百姓就艰难了。
所以太祖才是定下那么多的限制,实在是见识深远,可惜了,二百多年过去了,上官皇族没有一个子孙可以有此见识。
“谷大祖必反,北疆必乱。皇上长此以往,是动了大永根基。”一直沉默的沈宁说话了,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往后的轨迹。
其实从三皇子监军后,北疆已经不安稳了。现在,北疆兵将已经开始乱了。
前世,长泰帝夺兵权,谷大祖在长泰四十二年举起反旗。北疆有反,朝中有争,长泰帝还想做独夫,对于这样的局面,沈宁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俞谨之和俞正时等人诧异地看向沈宁,继而点点头,开始明白沈华善为什么一定要让她出现在书房了。
她对北疆的事情说得这么肯定,说明她心中早就有过这样的思考了,大永的根基都乱了,那么怎么办?
“既然皇上此举不当,那么为人臣子自当劝谏;劝谏无用,那么又该怎么办?”俞正时说话了,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为人臣子的本分,自是要尽忠,如何个尽忠法,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
先前说过,溪山俞氏不墨守成规,故每每能开拓创新,俞正时的问题,也是俞氏这种不拘泥的品性体现。不拘泥成规,就连帝王之行也敢质疑。
这,可算是大逆不道了!
“匡正之心,不在皇权;帝王无道,自当劝谏;劝谏无功。当有能者代之。”俞谨之接话了。扔下了这个晴天霹雳!
他回答了俞正时的话,而且比俞正时的不拘泥还有恐怖,他不仅仅是质疑。而且反对和替代!
这已经不是墨守成规和礼数的问题了,而是……而是夷九族的大逆不道之言啊!
沈则敬、沈则儒和沈余宏等人面色惊变,心里的震动慌乱无法形容,俞家人也不例外,他们从来没听过父亲(祖父)提到过这样的话语!
就连最先发起问题的俞正时也不例外,他们都惊愕地看着俞谨之,久久不能言语。
取而代之,谋朝篡位,这忤逆之言。是罪夷九族的啊!
众人之中,只有沈华善和沈宁听了俞谨之的话还能保持平静的心境,甚至,嘴角还含着一丝若隐若现的笑意。
这样的言论,三十多年前,沈华善就从兄长沈从善那里听说过。这些年他遵从沈从善的教诲,甚至实践沈从善的意志,这样的话,他从来就没有忘记过,怎么会震惊?
而沈宁。是重生而来,前世的经历告诉她,这样的言论是多么有道理!长泰帝昏庸,上官长治等人的暴戾和阴险,她都知道得清清楚楚。这些在别人看来是罪诛九族的言论,前一世沈家已经用满门皆灭的代价来证实是对的,她有什么好惊异的呢?
只是,没有想到外祖从不出仕,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那么前世,究竟外祖有没有和祖父说过这样的话呢?溪山俞氏最后的结局会是怎么样?沈宁虽不知道,却也能猜到了。
“外祖,这……”沈余宏毕竟年轻,忍不住心中的慌乱。他最先说话了,却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在场的都是自己人,也不用怕诛九族。不出五年,天下必乱,到时候生灵涂炭天下大乱,人如猪狗,比诛九族又好到哪里去呢。”俞谨之接着说道,继续发表惊人之言。
他拿过舆图指一指北疆、西燕,再指了指京兆,示意众人考虑这几处地方,他对于众人的反应也不意外。
当初他自己想到这些话语时,也惊慌不已,可是随着岁长,这个念头是越发清晰了。
他熟知经史,大永如今的局面,和史书中描述的改朝换代天下大乱的局面相差无几,如今,也应该提醒众人这一点了。
“亲家的话说得在理,现今之时,就是要铺势,作好应对准备。若是天下太平,自然最好;若是天下有变,到时候再考虑是否诛九族、乱臣贼子的问题吧。”沈华善接过俞谨之的话说道。
铺势,是最重要的,将来才有应对之力。
其实沈家派了沈则思去安北,又放了沈余益和沈积和在西燕,已经是在为将来铺势了。这些话就算没有说破,沈家和俞氏也是有所体会。
“这话说得没有错。这个问题,大家都可以想一想,但不是现在就要做这样的事情。要顺势顺时而变。现在在前面的,就是阻止皇上撤给事中。”俞谨之和沈华善一言一和,试图将书房内惊慌的氛围平息下来。
这话语是犀利了点没有错,但是他们也应该回过神来了,还有几年可以慢慢想,如今,还有不少正事要做的!
许是俞谨之和沈华善的语气太过自然太过不当一回事了,书房众人也很快就平息下来了。
虽然他们的心依旧跳得厉害,但脸上的表情不再惊慌了。当然,从书房退去之后,这些人心里有怎样的思考和领悟,这就不能一一细论了。
他们现今最应关注的,乃是接下来的国子监论道啊!
ps:
一更!推荐萧七七的书:《丑医》 /qyqfav前世死得惨烈,这辈子“没脸”“没钱”但她懂医识药有空间逃出黑暗乞丐组织,种药行医发家致富却总牵扯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和事她只想过自己的富足小日子,为嘛会这么难呢?
这场书房大讨论由沈华善住持,参加的人员是与沈家极其亲密的人家,有溪山来的俞氏一行人,有沈家的姻亲古家的古文澜,当然沈家的沈则敬、沈则儒、沈余宏和沈宁。
对于沈宁出现在书房里,俞氏一行人都感到不解,但看到另外人的都习以为常,便知道沈宁出现在这里必有缘由,也就不多说了。
“现在京兆局势如何?”这是俞谨之首先提出的问题。
他一直在溪山,虽然叶正纯和沈华善都和他描述过京兆的局势,但是瞬息事变,也不知道这京兆如今到底是怎样的情况了。不明情况之前,他绝对不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皇子妃日前诞了皇长孙,皇上欣喜异常,对这个长孙恩宠不已,少府监往二皇子府送去的赏赐,令得后宫妃嫔和诸皇子眼红;二皇子一系的官员正在密谋请立太子之事,估计不久京兆就会有造势的举动,不过我估计最早都会在皇长孙满月之后。”
顿了顿,沈余宏继续说道:“五皇子和户部尚书幼女已经完婚,增添了不少势力。五皇子府正在加紧收拢郑濮存的势力,鸿胪少卿方从哲也为五皇子带来了不少官员。”这是五皇子那一系的情况。
“而我们支持的十二皇子,其生母晋为容妃,极得皇上宠爱;其姨为荣平郡主,十二皇子势微不显。在京兆诸官员看来,三皇子被圈禁之后,夺嫡就是二皇子和五皇子之间的事情。”最后才是十二皇子的情况。
沈余宏一条一条地汇报,这大体,就是如今京兆的情况了。他主理如流处,对京兆的局势最清楚不过了。
“势微不显。相对而已,扮猪吃老虎的事情多了去了。”俞正道点评道。他最擅长的就是算科和纵横术,对于什么天仙局、和门宴、红袖招之类的事情是知道得清清楚楚。
势微之时韬光养晦,他认为不是什么坏事。
“此话也有道理,只是帝心难测。这次请你们过来。一是为了这京兆局势。另外主要的就是为了帝心。镇国公薨之后,淑和长公主深居简出,皇上做事越发随心。皇上去年杖死了给事中吕务厚。今春隐约的意思是,要撤掉给事中一职,大家都来说一说吧,帝心何为?”
沈华善继续说道。类似的问题,在去年春天吕务厚被杖死之时,沈家人也思考过的了,当时定下阻止之策,也促成沈家此后支持十二皇子的举动。
“杖死吕务厚之后,给事中就只有三名了。三名都是皇上的亲信。廷杖只是皇上独权的第一步,这撤给事中就是第二步,去年说的事情都说中了,这第三步,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沈则儒说道。
对于长泰帝的种种举动,他感到很失望。如今已经是皇权至上的了。皇上还做那么多事情做什么呢?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这给事中一撤,皇上就看到了所视之目、所指之手。太祖定下的种种限制,早就殆尽了。惠和帝对给事中倒是推崇的,是明君,可惜崩得太早了。照这样看来,皇上对于‘独夫’一词已经不记得了。”
俞谨之继续说道。读书人的天性使然,使得他对长泰帝这种种独夫尤其不能接受,年迈可以慎独,但却不能噤声。
“皇上的第三步,应该是独揽兵权。则思从安北都护府发回来的信中说道,自三皇子监军之后,兵部对安北都护军的将领轮番调动,还不断从陇右安插将领进去,似乎要打破安北都护谷郑军的局面,这样的举动已经令得谷大祖和郑闲心生怨怼了。”沈则敬补充道。
沈则思从安北发回的信息并不及时,这样的局势已经是两个月之前的事情了。
这天下是上官皇族的天下,是皇上的天下,但是谷郑几代在安北的心血和牺牲,沈则敬这个文官也知道得一清二楚。现在皇上要夺了谷郑的兵权,这令他不忍,却也不知道说什么才是对的。
“皇上似乎忘记了,他的皇长孙才几天大,能不能养活还是个问题。就算将兵权夺了过来,上官皇族又能派谁去领呢?幼王?还是膝下几个皇子?我看这样下去,家国危矣。”俞谨之说道,上官皇族这些年子孙凋零,何尝不是福气微薄?
皇上要将所有的权力握在手中,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所有的权力握在帝王手中,却又无任何限制的时候,国家和百姓就艰难了。
所以太祖才是定下那么多的限制,实在是见识深远,可惜了,二百多年过去了,上官皇族没有一个子孙可以有此见识。
“谷大祖必反,北疆必乱。皇上长此以往,是动了大永根基。”一直沉默的沈宁说话了,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往后的轨迹。
其实从三皇子监军后,北疆已经不安稳了。现在,北疆兵将已经开始乱了。
前世,长泰帝夺兵权,谷大祖在长泰四十二年举起反旗。北疆有反,朝中有争,长泰帝还想做独夫,对于这样的局面,沈宁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俞谨之和俞正时等人诧异地看向沈宁,继而点点头,开始明白沈华善为什么一定要让她出现在书房了。
她对北疆的事情说得这么肯定,说明她心中早就有过这样的思考了,大永的根基都乱了,那么怎么办?
“既然皇上此举不当,那么为人臣子自当劝谏;劝谏无用,那么又该怎么办?”俞正时说话了,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为人臣子的本分,自是要尽忠,如何个尽忠法,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
先前说过,溪山俞氏不墨守成规,故每每能开拓创新,俞正时的问题,也是俞氏这种不拘泥的品性体现。不拘泥成规,就连帝王之行也敢质疑。
这,可算是大逆不道了!
“匡正之心,不在皇权;帝王无道,自当劝谏;劝谏无功。当有能者代之。”俞谨之接话了。扔下了这个晴天霹雳!
他回答了俞正时的话,而且比俞正时的不拘泥还有恐怖,他不仅仅是质疑。而且反对和替代!
这已经不是墨守成规和礼数的问题了,而是……而是夷九族的大逆不道之言啊!
沈则敬、沈则儒和沈余宏等人面色惊变,心里的震动慌乱无法形容,俞家人也不例外,他们从来没听过父亲(祖父)提到过这样的话语!
就连最先发起问题的俞正时也不例外,他们都惊愕地看着俞谨之,久久不能言语。
取而代之,谋朝篡位,这忤逆之言。是罪夷九族的啊!
众人之中,只有沈华善和沈宁听了俞谨之的话还能保持平静的心境,甚至,嘴角还含着一丝若隐若现的笑意。
这样的言论,三十多年前,沈华善就从兄长沈从善那里听说过。这些年他遵从沈从善的教诲,甚至实践沈从善的意志,这样的话,他从来就没有忘记过,怎么会震惊?
而沈宁。是重生而来,前世的经历告诉她,这样的言论是多么有道理!长泰帝昏庸,上官长治等人的暴戾和阴险,她都知道得清清楚楚。这些在别人看来是罪诛九族的言论,前一世沈家已经用满门皆灭的代价来证实是对的,她有什么好惊异的呢?
只是,没有想到外祖从不出仕,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那么前世,究竟外祖有没有和祖父说过这样的话呢?溪山俞氏最后的结局会是怎么样?沈宁虽不知道,却也能猜到了。
“外祖,这……”沈余宏毕竟年轻,忍不住心中的慌乱。他最先说话了,却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在场的都是自己人,也不用怕诛九族。不出五年,天下必乱,到时候生灵涂炭天下大乱,人如猪狗,比诛九族又好到哪里去呢。”俞谨之接着说道,继续发表惊人之言。
他拿过舆图指一指北疆、西燕,再指了指京兆,示意众人考虑这几处地方,他对于众人的反应也不意外。
当初他自己想到这些话语时,也惊慌不已,可是随着岁长,这个念头是越发清晰了。
他熟知经史,大永如今的局面,和史书中描述的改朝换代天下大乱的局面相差无几,如今,也应该提醒众人这一点了。
“亲家的话说得在理,现今之时,就是要铺势,作好应对准备。若是天下太平,自然最好;若是天下有变,到时候再考虑是否诛九族、乱臣贼子的问题吧。”沈华善接过俞谨之的话说道。
铺势,是最重要的,将来才有应对之力。
其实沈家派了沈则思去安北,又放了沈余益和沈积和在西燕,已经是在为将来铺势了。这些话就算没有说破,沈家和俞氏也是有所体会。
“这话说得没有错。这个问题,大家都可以想一想,但不是现在就要做这样的事情。要顺势顺时而变。现在在前面的,就是阻止皇上撤给事中。”俞谨之和沈华善一言一和,试图将书房内惊慌的氛围平息下来。
这话语是犀利了点没有错,但是他们也应该回过神来了,还有几年可以慢慢想,如今,还有不少正事要做的!
许是俞谨之和沈华善的语气太过自然太过不当一回事了,书房众人也很快就平息下来了。
虽然他们的心依旧跳得厉害,但脸上的表情不再惊慌了。当然,从书房退去之后,这些人心里有怎样的思考和领悟,这就不能一一细论了。
他们现今最应关注的,乃是接下来的国子监论道啊!
ps:
一更!推荐萧七七的书:《丑医》 /qyqfav前世死得惨烈,这辈子“没脸”“没钱”但她懂医识药有空间逃出黑暗乞丐组织,种药行医发家致富却总牵扯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和事她只想过自己的富足小日子,为嘛会这么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