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两将惺惺相惜
张青云大喝一声:“这几个混蛋,不纯粹是找死吗?这么大行动,为什么不事先告诉我?”
说着,“啪”的一声,把手中的一页书信拽在了桌子上!
就在盏茶功夫前,张青云接到了一封信,是王全洲送过来的。
信中告诉他他们三个总兵如何分兵前往珋州,费尽周折,终于把总督大人救了出来!
但是由于敌人过于强大,三人带去的兵马大部分都丧命在珋州,剩下的一部分也在护送总督逃命的过程中不断损失。
现在还没有甩脱追击,希望军门接应他们,以便保证总督的安全;至于他们的过犯待事情过后任凭军门大人处置。
如果张青云知道,这封信还是在他们没有遭遇到四个旅的阻截之前写出,现在他们已经被围住,插翅难逃,估计他就不顾得发火了。
张青云的一个最得信任的书办,俯身捡起飘到地上的书信,看了一眼,附耳对他说:“大人,这是好事!起码把总督救了出来!到时,不妨说成是您老的锦囊妙计,只是由于下属的办事不力,才造成了成功解救后的诸般损失!”
看着老板的脸色由阴转晴,这个书办继续说:“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您可以说您为他们承担了违背军令擅自行动的大罪,而是用行动不力的轻微罪名代替,岂不是既收拢了人心,又有了替罪羊了?”
张青云终于脸色大好,乌云散去,说到:“我怎么能委过于人,贪功归己?不过你还是很有想法的,就按你说的起草奏章,我就不畏风险。为这些下属把罪名给减轻了。”
说着就起身前往两军对垒之处,他知道对方和自己的人数相当,要是战场上相斗,他自信还真不怕谁。
突然他意识他有些不对。脚步踌躇了一下。想了一想,才联系起刚才的信。他说他们带了一半人马去珋州救人,剩下的不就还剩下五千人?
而他得到的情报是他们每一路都有一万敌军来阻拦他们!
如此一来,那三路岂不是出于绝对劣势之中?
一想到三路尽折,他的冷汗唰的一下就冒了出来!
他只好派出三名跟在自己身边的卫士。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指示,他那三支残缺的队伍一定坚持住,至少坚持到他这里和对方主将对决的结束!
张青云到了现在还真不敢奢望四路皆胜了,能够丢卒保车,舍掉三路残兵,保证自己这一路的胜利,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事已至此。多想无益,张青云大踏步走了出去。
来到两军阵前,只见两阵对圆,军容齐整。旗鼓井然。
清军的总兵姜汉雄、天军的师长王建民突出队前,二人都是骑烈马,用长兵的猛将,各持一杆长枪,枪身四十五度角扬举,白刃在阳光下闪亮,红缨在微风中飘扬,如钢铁铸就一般,冷森森地发出杀气,坚定地指向对方!
张青云一到,从擂鼓的士兵中夺过鼓槌,立时就是一阵骤雨急捶,催促主将立即出马,阵斩敌将!
姜汉雄积聚已久的战意骤然攀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股一往无前的战气爆裂地展开,手中两丈长,枪头足有二十斤重的虎头蘸金枪,如毒龙出洞,打着回旋就向敌将挑去!
天军的总司令张远没有大鼓,他又更快捷的方式,如晴天霹雳般一声断喝:“出击!”
王建民浑身蓄势待发的能力陡然爆出出来,如同一股疾风吹向敌阵来将,手中两丈一尺长,枪头足有二十二斤的三尖两刃亮银枪,如怪蟒翻身,一条直线直奔对手的要桑咽喉扎去!
“嚓泠泠”一声巨响,两枪在中途碰在一起,各自急速地崩回!
二人都是深情一凛,如果不是各自弹回,而是扎在对手身下,绝对是同归于尽的下场!
这第一个回合的交手,就知道二人是势均力敌,谁也不能轻易战胜敌人,二人的交战只能是持久战。
但是二将的心情现在却大不相同!
王建民是心平气和,你来攻,我挡住即可,你不攻,我就耐心等待。
可是姜汉雄呢,那位提督的战鼓没有止境地擂,而且一阵紧似一阵!
虽然知道急不得,姜汉雄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去打!
尽管如此,姜汉雄还是保证了在行动上紧凑,步步进攻;但是在心态上保持平和,知道的对手的强大,只能慢慢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心里乱了方寸,就不输也输了。
王建民一边和姜汉雄交战,一边为他惋惜;他已经很清楚地知道对方的武功不在他之下,只是他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上峰的作为,纯粹是赶他上窟窿桥!这样搞下去,他想不死都不行。
所以,王建民也抻着劲,不为己甚,只是当作他的攻击也就行了,完全没有趁火打劫的意思。
姜汉雄感知王建民的好意,记在心中,也是把虎头蘸金枪耍得花团锦簇,但是没有用上真力,对方低档起来,反而比真打还要热闹,还要惊险。
但是,这样张青云依然不满足,鼓声一遍,就把单打独斗转化为群殴了!
只见满清的一万人全部压了上来,只剩下张青云的扈从队还守卫在他的身边。
张远一挥手,天军的一万人也大军齐上,转眼之间双方人马就如同两股洪峰对面相撞一样,“轰!”立刻就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了!
这是姜汉雄才松了一口气,没有芒刺在背一样的督促,他也就立刻停止了和王建民的缠斗,王建民也立即住手不打,撤出了交战!
临分开的时候,姜汉雄被着自己人,用身体当着,双手合揖,给王建民一礼,向他致谢;王建民则微微点头示意,此外没有任何动作。
看着这里的大规模聚战,短时间不可能结束,麦轲和张远打了招呼,说是去看看其他三个团的战斗进展;同时也注意一下,那些围剿总督的那四个团。
麦轲依然是不带兵将,只是带领了他的卫士,腾空而起,转眼不见。
.
说着,“啪”的一声,把手中的一页书信拽在了桌子上!
就在盏茶功夫前,张青云接到了一封信,是王全洲送过来的。
信中告诉他他们三个总兵如何分兵前往珋州,费尽周折,终于把总督大人救了出来!
但是由于敌人过于强大,三人带去的兵马大部分都丧命在珋州,剩下的一部分也在护送总督逃命的过程中不断损失。
现在还没有甩脱追击,希望军门接应他们,以便保证总督的安全;至于他们的过犯待事情过后任凭军门大人处置。
如果张青云知道,这封信还是在他们没有遭遇到四个旅的阻截之前写出,现在他们已经被围住,插翅难逃,估计他就不顾得发火了。
张青云的一个最得信任的书办,俯身捡起飘到地上的书信,看了一眼,附耳对他说:“大人,这是好事!起码把总督救了出来!到时,不妨说成是您老的锦囊妙计,只是由于下属的办事不力,才造成了成功解救后的诸般损失!”
看着老板的脸色由阴转晴,这个书办继续说:“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您可以说您为他们承担了违背军令擅自行动的大罪,而是用行动不力的轻微罪名代替,岂不是既收拢了人心,又有了替罪羊了?”
张青云终于脸色大好,乌云散去,说到:“我怎么能委过于人,贪功归己?不过你还是很有想法的,就按你说的起草奏章,我就不畏风险。为这些下属把罪名给减轻了。”
说着就起身前往两军对垒之处,他知道对方和自己的人数相当,要是战场上相斗,他自信还真不怕谁。
突然他意识他有些不对。脚步踌躇了一下。想了一想,才联系起刚才的信。他说他们带了一半人马去珋州救人,剩下的不就还剩下五千人?
而他得到的情报是他们每一路都有一万敌军来阻拦他们!
如此一来,那三路岂不是出于绝对劣势之中?
一想到三路尽折,他的冷汗唰的一下就冒了出来!
他只好派出三名跟在自己身边的卫士。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指示,他那三支残缺的队伍一定坚持住,至少坚持到他这里和对方主将对决的结束!
张青云到了现在还真不敢奢望四路皆胜了,能够丢卒保车,舍掉三路残兵,保证自己这一路的胜利,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事已至此。多想无益,张青云大踏步走了出去。
来到两军阵前,只见两阵对圆,军容齐整。旗鼓井然。
清军的总兵姜汉雄、天军的师长王建民突出队前,二人都是骑烈马,用长兵的猛将,各持一杆长枪,枪身四十五度角扬举,白刃在阳光下闪亮,红缨在微风中飘扬,如钢铁铸就一般,冷森森地发出杀气,坚定地指向对方!
张青云一到,从擂鼓的士兵中夺过鼓槌,立时就是一阵骤雨急捶,催促主将立即出马,阵斩敌将!
姜汉雄积聚已久的战意骤然攀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股一往无前的战气爆裂地展开,手中两丈长,枪头足有二十斤重的虎头蘸金枪,如毒龙出洞,打着回旋就向敌将挑去!
天军的总司令张远没有大鼓,他又更快捷的方式,如晴天霹雳般一声断喝:“出击!”
王建民浑身蓄势待发的能力陡然爆出出来,如同一股疾风吹向敌阵来将,手中两丈一尺长,枪头足有二十二斤的三尖两刃亮银枪,如怪蟒翻身,一条直线直奔对手的要桑咽喉扎去!
“嚓泠泠”一声巨响,两枪在中途碰在一起,各自急速地崩回!
二人都是深情一凛,如果不是各自弹回,而是扎在对手身下,绝对是同归于尽的下场!
这第一个回合的交手,就知道二人是势均力敌,谁也不能轻易战胜敌人,二人的交战只能是持久战。
但是二将的心情现在却大不相同!
王建民是心平气和,你来攻,我挡住即可,你不攻,我就耐心等待。
可是姜汉雄呢,那位提督的战鼓没有止境地擂,而且一阵紧似一阵!
虽然知道急不得,姜汉雄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去打!
尽管如此,姜汉雄还是保证了在行动上紧凑,步步进攻;但是在心态上保持平和,知道的对手的强大,只能慢慢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心里乱了方寸,就不输也输了。
王建民一边和姜汉雄交战,一边为他惋惜;他已经很清楚地知道对方的武功不在他之下,只是他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上峰的作为,纯粹是赶他上窟窿桥!这样搞下去,他想不死都不行。
所以,王建民也抻着劲,不为己甚,只是当作他的攻击也就行了,完全没有趁火打劫的意思。
姜汉雄感知王建民的好意,记在心中,也是把虎头蘸金枪耍得花团锦簇,但是没有用上真力,对方低档起来,反而比真打还要热闹,还要惊险。
但是,这样张青云依然不满足,鼓声一遍,就把单打独斗转化为群殴了!
只见满清的一万人全部压了上来,只剩下张青云的扈从队还守卫在他的身边。
张远一挥手,天军的一万人也大军齐上,转眼之间双方人马就如同两股洪峰对面相撞一样,“轰!”立刻就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了!
这是姜汉雄才松了一口气,没有芒刺在背一样的督促,他也就立刻停止了和王建民的缠斗,王建民也立即住手不打,撤出了交战!
临分开的时候,姜汉雄被着自己人,用身体当着,双手合揖,给王建民一礼,向他致谢;王建民则微微点头示意,此外没有任何动作。
看着这里的大规模聚战,短时间不可能结束,麦轲和张远打了招呼,说是去看看其他三个团的战斗进展;同时也注意一下,那些围剿总督的那四个团。
麦轲依然是不带兵将,只是带领了他的卫士,腾空而起,转眼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