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8章 铲除武士制度
麦轲把解决各地的藩主,也就是各个藩国的大名的任务,都分配下去,交给三路大军,一定要把他们捉拿归案,一个不准落网!
其中从本州的右边沿海一线,那里有向本岛进攻的维尔斯科伊。
他领导原来的俄军舰队,负责九六岛、南鹿半岛、秋田、飞岛、栗岛、新泻等地。
还有左渡岛、蚰仓岛、七岛、能登半岛、富山、金泽、福井、鸟取、隐岐诸岛、岛后岛、岛前群岛等海岛或者半岛。
以及沿海的富山、金泽、福井、鸟取、松江等海岸城市。
所到之处,不但必须捉拿住在那里的大名,而且他们所统领的武士也都必须登记入册。
至于他们的命运,除非他们转化为天军,否则全部就地解散。
转化为天军,是需要麦轲的特殊批准。
首先,必须是天军的战略发展确实需要。
其次,天军确实能够把他们牢牢控制得住,确定不能让他们成为动乱的根源。
这两条要求,缺一不可。
而对那些解散的武士,天军则需要妥善安置。
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转化身份,进入任何民用行业,工农商都可以。
这些转业的武士,如果有需要,天军要给于及时帮助。
在本州南部进攻的海军,是天军水师总司令彼得。
他领导原来的美军舰队,本来就是从左路进攻东瀛岛国的本州岛。
彼得现在接到的分工,首先就是牡鹿半岛、金华山、仙台、水户、房总半岛、千叶、一直到横滨。
然后进展到伊豆七岛、大岛、新岛、神津岛、三宅岛、御藏岛、兰滩波岛、小笠原诸岛、伊豆半岛等与陆地相连的岛屿,还有独立于大洋深水区域的岛屿。
接着,继续西进。从静冈、津、志摩半岛、大岛、德岛,再到四国岛、高知等地。
所到之处。所干的事情,和维尔斯科伊一样。
中路大军,还是麦轲具体负责,除了左右两路海军负责捉拿的大名以外,都归麦轲解决。
麦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处于江户和京都之间的各路大名。
这两大繁华区域,以及衔接两大地区的中间地带,就是东瀛岛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这些大名,都上了麦轲的黑名单,必须一一抓捕归案。
麦轲的这些安排,都是针对东瀛岛国这个特殊国体的特殊情况所作的特殊安排。
经过一段时间的战争。有了亲身的经历和体验,还有灵犀一动的帮助,麦轲已经对东瀛岛国有了透彻的了解。
东瀛岛国,天皇是名义元首,幕府掌握管理全国的实权。
但是现在,幕府日趋衰落,他们的实权被那里大名大部分夺了过去。
这些大名就是个藩国的主管。
他们本来是幕府的助手。派往主要的城市去为幕府管理该城市。
但是现在,幕府对他们的管辖,有名无实了。
各个藩国,变成了各个大名的独立王国。
最早的时候,他们分成三个级别,只有一些有限的,或者只是象征性的权利。
这些顺从江户幕府的大名。在他们的领地内拥有一定的程度经济、政治和社会的自决权。让他们发展城内或城下町。
因此,他们拥有一个细小的国家的功能——大名常被称为“藩主”。而其家臣则称为“藩士”。
而一些有势力的大名们,也会在主藩内也设立“支藩”,支藩的藩主通常是由主藩藩主的重臣,例如“家老”,或血亲担任。
相对于诸“藩”,德川幕府的直辖领称为“天领”。
这些藩虽然拥有自主权,但是藩主都必需将儿子送往江户城作为人质,此为“参觐交替”的制度。
而藩主也不可以随意筑城,因为江户时代已经确立了一国一城令,但事实上一国里已经有多座城堡,大名也可以透过幕府批准设主城堡。
有些藩本来没有“石高”,例如虾夷地的松前藩,但因为获得了德川幕府的准许,拥有一万石资格,因而成为了藩。
这石高,就是衡量当地总粮食产量的单位,必须达到某种水平,才能作某些事情。
藩通常会以藩主的居城,也就是藩厅命名,例如上杉氏以米泽城作居城,一般被称作为米泽藩,而附近的伊达氏,在仙台城作居城,称作仙台藩。
但是如果藩的领城占有一国大多数领地甚至是多于一国的领地,通常会以国名作称呼,例如前田氏的加贺藩、岛津氏的萨摩藩、以国名作称呼。
在当时,最大的藩领是前田氏的加贺藩,拥有超过一百万石的石高,拥有了加贺和能登两国。
以“藩”称呼当时拥有一万石以上大名的领国,是由当时的儒学者开始的——中国古时周天子分封领地给国让诸侯们自治,概念是要服从天子。
同样地,东瀛岛国的大名们也要服从于幕府将军,因此便称这些领国为“藩”。但江户幕府的正式体制中没有“藩”这一设计,大名“藩主”间交流也不用“藩”的名义,而是以“某某家中”称呼。
虽然在江户时代初期,并非是正式的制度名称,所以只限某一部分人在使用,在元禄年间之后也只是到处可以看见的这样的称呼的程度。
直到明治时代正式成为公有的制度,这个名称才开始被广为使用。
各类藩国的总数共有二百七十六家。
到德川幕府灭亡,原本幕府直辖的领地改为由天皇管辖。
在整个江户时代,初期的武家诸法度规范“五万石以上石高的城主为大名”;“五万石未满阵屋领主为小名”。
当时全东瀛岛国有超过二百七十家大名,在江户幕府的统治体制下分为亲藩、谱代、外样三类。
吉井藩的鹰司松平左兵卫督领有表高一万石,辖六个村。实高仅一千八百七十八石,是已知大名中实高最低的大名。
实高最高的为金沢藩的松平加贺宰相的一百三十万石。辖二千三百多个村。
所谓“实高”,就是实际的石高,也就是真实的粮食产量。
表高最低的大名是成羽藩山崎志摩守和田原本藩平野远江守,表高都只有五千石。
所谓表高,就是名义身上的石高,就是他们为了符合某些要求,自己会报上来的粮食产量。
在当时的环境下,“实高”和“表高”不是一码事,往往差距很大。
德川时代的江户幕府,有三种大名。分别是亲藩大名、谱代大名、外样大名。
亲藩大名是与德川家有血缘关系的藩领,在这之中有着御三家之称的尾张、纪伊、水户藩最为重要。
御三家制度由德川家康所创,其义在于当将军家没有后继者之时,以水户家作为大名继承人产生的监督,而继承人则在纪伊、尾张两家产生。
在初代将军德川家康生前创设御三家之后,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时又让自己的次子德川宗武创设了田安家、四子德川宗尹则创设了一桥家。
之后的第九代将军德川家重又让次子德川重好成立清水家,此后即确立了御三卿的体制。其家格仅次于御三家。
谱代大名,即世袭的大名世家,是指在行一六零零年的关原之战以前一直追随德川家康的大将。
谱代大名地位仅次于亲藩大名,大多位居幕府要职,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有权力,俸禄却很少,如本多正信、大久保忠邻等。
德川家康设计幕府统治必须完全由亲藩和谱代大名操控。外样大名不得参与。
外样大名。则是在关原之战被迫臣服的大名,他们有的拥有雄厚实力。
如加贺藩的前田利家有一百二十万石领地、萨摩藩的岛津忠恒有七十七万石领地、仙台藩的伊达政宗有六十二万五千石领地。
三者皆外样大名而又是全国领地最多的诸侯。
不过。却没有亲藩或谱代大名的权力,又常被幕府监控,即使有心要反抗德川家,也无法成事。
因为外样大名的领土多在偏僻的外边,在锁国时期反而最容易跟外国势力结合,成为倒幕的主要动力。
郡是东瀛岛国自六四六年的大化改新后开始使用的行政区划,当东瀛岛国的行政区划为国、郡、里三级。
国置国司、郡置郡司、里置里长。
但随着东瀛岛国中心集权的瓦解,国郡体制后来变成郡乡体制,幕府时代则是各大名领国之下设置郡奉行和郡代。
这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实质的变化,是他们不再附属于幕府。
于是,个个藩国的变化得又快又慢,有早有晚,但是,没有不变的,变得方向也都是离开幕府的管辖。
而这些藩国,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几乎没有例外,在他们的藩国内,一律推行武士制度。
这个武士知道,基本上就是全民皆兵,全国上阵的意思。
麦轲熟知历史,知道现在中闭关锁国状态,这种黩武国策祸害不显;但是,一旦出现了全国性的几圈,出兵到其他国家,就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因此,麦轲对三路天军都发出死令,活捉大名,捣毁武士系统!
同时,麦轲也进一步指示,什么武士道信仰,什么武士道精神、什么武士道组织、什么武士道武器,也就是武士刀,全部打烂!
从此以后,跟武士有关的东西,全部湮灭无存。
.(未完待续~^~)
PS: 最终修改稿。
其中从本州的右边沿海一线,那里有向本岛进攻的维尔斯科伊。
他领导原来的俄军舰队,负责九六岛、南鹿半岛、秋田、飞岛、栗岛、新泻等地。
还有左渡岛、蚰仓岛、七岛、能登半岛、富山、金泽、福井、鸟取、隐岐诸岛、岛后岛、岛前群岛等海岛或者半岛。
以及沿海的富山、金泽、福井、鸟取、松江等海岸城市。
所到之处,不但必须捉拿住在那里的大名,而且他们所统领的武士也都必须登记入册。
至于他们的命运,除非他们转化为天军,否则全部就地解散。
转化为天军,是需要麦轲的特殊批准。
首先,必须是天军的战略发展确实需要。
其次,天军确实能够把他们牢牢控制得住,确定不能让他们成为动乱的根源。
这两条要求,缺一不可。
而对那些解散的武士,天军则需要妥善安置。
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转化身份,进入任何民用行业,工农商都可以。
这些转业的武士,如果有需要,天军要给于及时帮助。
在本州南部进攻的海军,是天军水师总司令彼得。
他领导原来的美军舰队,本来就是从左路进攻东瀛岛国的本州岛。
彼得现在接到的分工,首先就是牡鹿半岛、金华山、仙台、水户、房总半岛、千叶、一直到横滨。
然后进展到伊豆七岛、大岛、新岛、神津岛、三宅岛、御藏岛、兰滩波岛、小笠原诸岛、伊豆半岛等与陆地相连的岛屿,还有独立于大洋深水区域的岛屿。
接着,继续西进。从静冈、津、志摩半岛、大岛、德岛,再到四国岛、高知等地。
所到之处。所干的事情,和维尔斯科伊一样。
中路大军,还是麦轲具体负责,除了左右两路海军负责捉拿的大名以外,都归麦轲解决。
麦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处于江户和京都之间的各路大名。
这两大繁华区域,以及衔接两大地区的中间地带,就是东瀛岛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这些大名,都上了麦轲的黑名单,必须一一抓捕归案。
麦轲的这些安排,都是针对东瀛岛国这个特殊国体的特殊情况所作的特殊安排。
经过一段时间的战争。有了亲身的经历和体验,还有灵犀一动的帮助,麦轲已经对东瀛岛国有了透彻的了解。
东瀛岛国,天皇是名义元首,幕府掌握管理全国的实权。
但是现在,幕府日趋衰落,他们的实权被那里大名大部分夺了过去。
这些大名就是个藩国的主管。
他们本来是幕府的助手。派往主要的城市去为幕府管理该城市。
但是现在,幕府对他们的管辖,有名无实了。
各个藩国,变成了各个大名的独立王国。
最早的时候,他们分成三个级别,只有一些有限的,或者只是象征性的权利。
这些顺从江户幕府的大名。在他们的领地内拥有一定的程度经济、政治和社会的自决权。让他们发展城内或城下町。
因此,他们拥有一个细小的国家的功能——大名常被称为“藩主”。而其家臣则称为“藩士”。
而一些有势力的大名们,也会在主藩内也设立“支藩”,支藩的藩主通常是由主藩藩主的重臣,例如“家老”,或血亲担任。
相对于诸“藩”,德川幕府的直辖领称为“天领”。
这些藩虽然拥有自主权,但是藩主都必需将儿子送往江户城作为人质,此为“参觐交替”的制度。
而藩主也不可以随意筑城,因为江户时代已经确立了一国一城令,但事实上一国里已经有多座城堡,大名也可以透过幕府批准设主城堡。
有些藩本来没有“石高”,例如虾夷地的松前藩,但因为获得了德川幕府的准许,拥有一万石资格,因而成为了藩。
这石高,就是衡量当地总粮食产量的单位,必须达到某种水平,才能作某些事情。
藩通常会以藩主的居城,也就是藩厅命名,例如上杉氏以米泽城作居城,一般被称作为米泽藩,而附近的伊达氏,在仙台城作居城,称作仙台藩。
但是如果藩的领城占有一国大多数领地甚至是多于一国的领地,通常会以国名作称呼,例如前田氏的加贺藩、岛津氏的萨摩藩、以国名作称呼。
在当时,最大的藩领是前田氏的加贺藩,拥有超过一百万石的石高,拥有了加贺和能登两国。
以“藩”称呼当时拥有一万石以上大名的领国,是由当时的儒学者开始的——中国古时周天子分封领地给国让诸侯们自治,概念是要服从天子。
同样地,东瀛岛国的大名们也要服从于幕府将军,因此便称这些领国为“藩”。但江户幕府的正式体制中没有“藩”这一设计,大名“藩主”间交流也不用“藩”的名义,而是以“某某家中”称呼。
虽然在江户时代初期,并非是正式的制度名称,所以只限某一部分人在使用,在元禄年间之后也只是到处可以看见的这样的称呼的程度。
直到明治时代正式成为公有的制度,这个名称才开始被广为使用。
各类藩国的总数共有二百七十六家。
到德川幕府灭亡,原本幕府直辖的领地改为由天皇管辖。
在整个江户时代,初期的武家诸法度规范“五万石以上石高的城主为大名”;“五万石未满阵屋领主为小名”。
当时全东瀛岛国有超过二百七十家大名,在江户幕府的统治体制下分为亲藩、谱代、外样三类。
吉井藩的鹰司松平左兵卫督领有表高一万石,辖六个村。实高仅一千八百七十八石,是已知大名中实高最低的大名。
实高最高的为金沢藩的松平加贺宰相的一百三十万石。辖二千三百多个村。
所谓“实高”,就是实际的石高,也就是真实的粮食产量。
表高最低的大名是成羽藩山崎志摩守和田原本藩平野远江守,表高都只有五千石。
所谓表高,就是名义身上的石高,就是他们为了符合某些要求,自己会报上来的粮食产量。
在当时的环境下,“实高”和“表高”不是一码事,往往差距很大。
德川时代的江户幕府,有三种大名。分别是亲藩大名、谱代大名、外样大名。
亲藩大名是与德川家有血缘关系的藩领,在这之中有着御三家之称的尾张、纪伊、水户藩最为重要。
御三家制度由德川家康所创,其义在于当将军家没有后继者之时,以水户家作为大名继承人产生的监督,而继承人则在纪伊、尾张两家产生。
在初代将军德川家康生前创设御三家之后,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时又让自己的次子德川宗武创设了田安家、四子德川宗尹则创设了一桥家。
之后的第九代将军德川家重又让次子德川重好成立清水家,此后即确立了御三卿的体制。其家格仅次于御三家。
谱代大名,即世袭的大名世家,是指在行一六零零年的关原之战以前一直追随德川家康的大将。
谱代大名地位仅次于亲藩大名,大多位居幕府要职,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有权力,俸禄却很少,如本多正信、大久保忠邻等。
德川家康设计幕府统治必须完全由亲藩和谱代大名操控。外样大名不得参与。
外样大名。则是在关原之战被迫臣服的大名,他们有的拥有雄厚实力。
如加贺藩的前田利家有一百二十万石领地、萨摩藩的岛津忠恒有七十七万石领地、仙台藩的伊达政宗有六十二万五千石领地。
三者皆外样大名而又是全国领地最多的诸侯。
不过。却没有亲藩或谱代大名的权力,又常被幕府监控,即使有心要反抗德川家,也无法成事。
因为外样大名的领土多在偏僻的外边,在锁国时期反而最容易跟外国势力结合,成为倒幕的主要动力。
郡是东瀛岛国自六四六年的大化改新后开始使用的行政区划,当东瀛岛国的行政区划为国、郡、里三级。
国置国司、郡置郡司、里置里长。
但随着东瀛岛国中心集权的瓦解,国郡体制后来变成郡乡体制,幕府时代则是各大名领国之下设置郡奉行和郡代。
这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实质的变化,是他们不再附属于幕府。
于是,个个藩国的变化得又快又慢,有早有晚,但是,没有不变的,变得方向也都是离开幕府的管辖。
而这些藩国,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几乎没有例外,在他们的藩国内,一律推行武士制度。
这个武士知道,基本上就是全民皆兵,全国上阵的意思。
麦轲熟知历史,知道现在中闭关锁国状态,这种黩武国策祸害不显;但是,一旦出现了全国性的几圈,出兵到其他国家,就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因此,麦轲对三路天军都发出死令,活捉大名,捣毁武士系统!
同时,麦轲也进一步指示,什么武士道信仰,什么武士道精神、什么武士道组织、什么武士道武器,也就是武士刀,全部打烂!
从此以后,跟武士有关的东西,全部湮灭无存。
.(未完待续~^~)
PS: 最终修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