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 张家少爷
075 张家少爷
李半夏一早赶到药庐,去之后才发现今天药庐了就她一个人看门。
赵郎中带着川乌去外诊了,药庐的门是她自己开的,什么东西也就只有自己一个人办了。
李半夏先将药柜给整理了下,哪样药材快用完了,用毛笔做个备注,上面贴上小纸条,等川乌回来再去置备。
有的药材时间放久了,有些发霉。
发霉的药材变了质,是有毒的。李半夏担心川乌抓药的时候没留意,便将它们收拾出来,等赵郎中回来和他说一声,统一处理掉。
后院还摆放了从各处收来的草药,李半夏看今日日头不错,也没事,就将它们摆出来晒一晒。
正忙着,前面来了人,只听那人喊道:“有人吗?这药庐了有人在吗?”
“请问你找谁?”李半夏站起身,走出来问。
“哦,这位姑娘,我是张员外府上的家丁,叫侯柳。我家少爷病了,想请赵郎中走一趟。”
李半夏粗粗打量来人几眼,来的人是个年轻人,白白净净的,只是有点削瘦。身上穿的料子还不错,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家丁。
“赵郎中去外诊了,现在不在这里。”
“去外诊了,这可怎么办~~”侯柳开始急了,“姑娘,不知赵郎中现在在哪里外诊?我家少爷病得很重,需得马上找大夫救治。”
李半夏听他家少爷病得很重,忙把赵郎中外诊的地址告诉了他。
听侯柳说,赵郎中外诊的地方与张家相去不远,回程途中正好去请他走一趟。李半夏听了也觉着甚好,如此就不用她担心了。
送走侯柳,李半夏就回到后面的藏书室,找了一本毒经到前面来看。前面的门还开着。难保一会儿没病人来,可不能让人扑个空。
自从上次耕牛事件之后,李半夏对用毒来了兴趣,尤其是那些发生在大家身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毒,真是越看越有意思。从中还能学到许多,也让自己的生活得到了更多的安全保障。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象征着思念的相思豆,不留心谁又能想到它是一种有毒的豆?
鸟有相思鸟,树有相思树。豆也有相思豆。或许正是这种豆有毒,才被称为相思豆。
相传古代有位少妇,因思念出征战死于边塞的夫君。朝夕倚于门前树下恸哭。泪水流干了,眼里流出了血,血泪染红了树根,于是就结出了具有相思意义的红色小豆子。
有时候,太过苦痛的泪。本来就是一种毒。因为她里面不只含有悲,含有泪,也有恨和怨。太过极致的东西总是容易催生出带有毒性的美,虽然有毒,却美好得令人心颤。
少男少女用五色线串相思豆作成项链手环,佩带身上。心想事成。佩带手上,得心应手。或用以相赠,增进情谊。得让爱情长久。
男女婚嫁时,新娘在手腕或颈上佩戴鲜红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环或项链,以象征男女双方心连心白头偕老。
用许过愿的相思红豆佩戴身上,称为如心所愿,相思红豆树代表显达富贵。
夫妻枕下各放六颗许过愿的相思红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李半夏目光停在最后一行。正想着什么,外面又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
还是刚才来的那位张家家丁侯柳。
“小李大夫——”
“侯大哥,为何去而复返,是不是赵郎中他……?”
“麻烦小李大夫现在就跟我走一趟,赵郎中那边的情况比较急,走不开。他让我来找你,说你一定会应付得来。”还真的是怪了,这一路下来,能找的大夫不是外诊了就是到城里办事去了,他家少爷要是在这个期间出了啥事,老爷非得将他的皮扒下来不可。
“可是我……”
“小李大夫,还请你莫要推辞,我家少爷病得很重,再找不到郎中只怕他会有个好歹……呸呸呸!我不能咒我家少爷有事,小李大夫,你就跟我走一趟吧,拜托你了。”
事有轻重缓急,还是救人重要。李半夏忙背着药箱,匆匆关上药庐的门,跟着侯柳来到了张员外家。
张员外是这一带的大户,早年靠着砚台发迹,一跃成为了这里的首富。别看这里地处偏远,又多没落小户,但靠着这“砚台之乡”的美誉,也富起来了一批人。
张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听说他家有一个江阳最大的砚石坑,生产出来的砚台质量上乘,雕刻精致。每日单是砚台进账,就有上千两。
张家在江阳有一家老字号享誉卞国的砚石店,那里面摆放着各色精美的砚台。张家旗下有最优秀的砚雕大家,将砚石加工,雕刻成各式的砚台。
张家自产的砚台水平一流,全国各地的文人雅士都以得到一块张家自产的砚台为荣。
提起张家,在江阳乃至卞国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张家的根还是在这小山村里,因为砚山在这里,他们祖祖辈辈都是靠着这片砚山生存发家,所以无论多富有也不会离开这座小山村。
张家的门庭极大,来来往往的家丁丫鬟,在各房之中穿梭不绝。装饰华贵,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李半夏单是看,就看得有些眼花缭乱。
李半夏为人向来素淡,即使心里吃惊面上也不会显露出来,那样倒失礼于人了。
“小李大夫,这边请——”侯柳指了指左边的一扇月亮门,对李半夏道了一声请,领她来到了张家少爷住的东跨院。
通往东跨院的路上,有一片梅花林。此时并非梅花花开时节,闻不到满园的花香,穿梭在梅花林中,也能嗅到一丝寒梅之气。
两人匆匆行来,上了几阶台阶,转而来到梅花小筑。
这里就是张家少爷住的地方,环境通幽,暗香萦绕,满园文人气息。但令李半夏颇感意外的是,从这院子的布局,到这房间的结构,似乎又是一个江湖人所住之地。
院子后面有一眼泉水,还有几根破开的竹瓣,泉水叮咚,徐徐流向院子中间的那个小池塘。池塘周围,放着一排木椅,能够想见黄昏时分坐在这里端着鱼食喂池塘里游鱼的情景,好一个雅致的所在!
目光流转,梅花小筑的门外悬挂着一个酒葫芦,葫芦半倾斜着,借着风力,偶尔从里面滴出两滴水酒。
酒色香醇,喜欢喝酒的人一定知道这便是窖藏了十六年的女儿红。
点滴可见知著,从这个酒葫芦也可猜出这间屋舍的主人不但是个喜欢饮酒的人,还是一个不拘小节、随性不羁之人。
“小李大夫,这里就是我家少爷的房间了,我家老爷和夫人就在里面,小李大夫请——”侯柳带着李半夏来到梅花小筑门外等候,侯柳躬身上前,对里面的张老爷和夫人禀报道:“老爷,夫人,大夫请来了——”
“还不快请大夫进来——”里面响起一个威严的声音,侯柳欠了欠身,回礼。
“小李大夫,里面请~~”李半夏抬脚进去,心里却在想,这大户人家的规矩可真多。这都什么时候了,听侯柳说张少爷病得很重,这还三请四请的,要都是这么个来法,病人等不到大夫,就直接一命呜呼了。
“老爷,夫人,这位是赵郎中药庐里的小李大夫——”
李半夏一脚刚踏进去,张家老爷就迎上来了,“大夫,你来了,快帮我看看小儿。小儿刚才吐了一口血,就晕过去了,现在已是不醒人事了。他娘叫了他许多声,一点反应都没有,大夫~~”
“张老爷且先放宽心,容我先为张少爷把把脉。”李半夏放下药箱,来到床前,看了看躺在床上的张少爷。
虽是匆匆一瞥,李半夏也看出这张家少爷生得潘安之貌,俊逸非凡。只是此刻他的脸苍白如雪,嘴角沁出点点的血丝,眉头紧皱着。即使在昏迷之中,也不断发出闷闷地咳嗽之声。
张家少爷一身月白长衫,仰卧在床上。即使病成这副样子,也是那般的素净、祥和。
李半夏把手搭在他的脉搏之上,侧目凝神,探析他的病况。
躺在床上的张少爷头动了动,似乎感受到来自外界的碰触。也许是这种碰触不具有威胁性,张家少爷慢慢又安静下来了,陷入了深深的昏迷之中。
李半夏渐渐皱起了眉头,有些难以置信地望着床上的张家少爷,似乎是怀疑自己的诊断,重新又为他号了一次脉。
张家老爷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更加焦急,“小李大夫,我儿的病怎样?”
李半夏回身,望着张老爷和张夫人,“张老爷,张少爷的病之前可曾有大夫为其医治?”
“没有啊,我儿前两天才回来,这些年一直在外面漂泊。可谁知,好不容易回来了,却……”张老爷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张夫人已是眼里垂泪。望着床上人事不知的儿子,泣不成声。
李半夏回头,望着床上的张少爷,目中是从未有过的凝重。
张少爷这个病,难治啊!
李半夏一早赶到药庐,去之后才发现今天药庐了就她一个人看门。
赵郎中带着川乌去外诊了,药庐的门是她自己开的,什么东西也就只有自己一个人办了。
李半夏先将药柜给整理了下,哪样药材快用完了,用毛笔做个备注,上面贴上小纸条,等川乌回来再去置备。
有的药材时间放久了,有些发霉。
发霉的药材变了质,是有毒的。李半夏担心川乌抓药的时候没留意,便将它们收拾出来,等赵郎中回来和他说一声,统一处理掉。
后院还摆放了从各处收来的草药,李半夏看今日日头不错,也没事,就将它们摆出来晒一晒。
正忙着,前面来了人,只听那人喊道:“有人吗?这药庐了有人在吗?”
“请问你找谁?”李半夏站起身,走出来问。
“哦,这位姑娘,我是张员外府上的家丁,叫侯柳。我家少爷病了,想请赵郎中走一趟。”
李半夏粗粗打量来人几眼,来的人是个年轻人,白白净净的,只是有点削瘦。身上穿的料子还不错,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家丁。
“赵郎中去外诊了,现在不在这里。”
“去外诊了,这可怎么办~~”侯柳开始急了,“姑娘,不知赵郎中现在在哪里外诊?我家少爷病得很重,需得马上找大夫救治。”
李半夏听他家少爷病得很重,忙把赵郎中外诊的地址告诉了他。
听侯柳说,赵郎中外诊的地方与张家相去不远,回程途中正好去请他走一趟。李半夏听了也觉着甚好,如此就不用她担心了。
送走侯柳,李半夏就回到后面的藏书室,找了一本毒经到前面来看。前面的门还开着。难保一会儿没病人来,可不能让人扑个空。
自从上次耕牛事件之后,李半夏对用毒来了兴趣,尤其是那些发生在大家身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毒,真是越看越有意思。从中还能学到许多,也让自己的生活得到了更多的安全保障。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象征着思念的相思豆,不留心谁又能想到它是一种有毒的豆?
鸟有相思鸟,树有相思树。豆也有相思豆。或许正是这种豆有毒,才被称为相思豆。
相传古代有位少妇,因思念出征战死于边塞的夫君。朝夕倚于门前树下恸哭。泪水流干了,眼里流出了血,血泪染红了树根,于是就结出了具有相思意义的红色小豆子。
有时候,太过苦痛的泪。本来就是一种毒。因为她里面不只含有悲,含有泪,也有恨和怨。太过极致的东西总是容易催生出带有毒性的美,虽然有毒,却美好得令人心颤。
少男少女用五色线串相思豆作成项链手环,佩带身上。心想事成。佩带手上,得心应手。或用以相赠,增进情谊。得让爱情长久。
男女婚嫁时,新娘在手腕或颈上佩戴鲜红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环或项链,以象征男女双方心连心白头偕老。
用许过愿的相思红豆佩戴身上,称为如心所愿,相思红豆树代表显达富贵。
夫妻枕下各放六颗许过愿的相思红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李半夏目光停在最后一行。正想着什么,外面又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
还是刚才来的那位张家家丁侯柳。
“小李大夫——”
“侯大哥,为何去而复返,是不是赵郎中他……?”
“麻烦小李大夫现在就跟我走一趟,赵郎中那边的情况比较急,走不开。他让我来找你,说你一定会应付得来。”还真的是怪了,这一路下来,能找的大夫不是外诊了就是到城里办事去了,他家少爷要是在这个期间出了啥事,老爷非得将他的皮扒下来不可。
“可是我……”
“小李大夫,还请你莫要推辞,我家少爷病得很重,再找不到郎中只怕他会有个好歹……呸呸呸!我不能咒我家少爷有事,小李大夫,你就跟我走一趟吧,拜托你了。”
事有轻重缓急,还是救人重要。李半夏忙背着药箱,匆匆关上药庐的门,跟着侯柳来到了张员外家。
张员外是这一带的大户,早年靠着砚台发迹,一跃成为了这里的首富。别看这里地处偏远,又多没落小户,但靠着这“砚台之乡”的美誉,也富起来了一批人。
张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听说他家有一个江阳最大的砚石坑,生产出来的砚台质量上乘,雕刻精致。每日单是砚台进账,就有上千两。
张家在江阳有一家老字号享誉卞国的砚石店,那里面摆放着各色精美的砚台。张家旗下有最优秀的砚雕大家,将砚石加工,雕刻成各式的砚台。
张家自产的砚台水平一流,全国各地的文人雅士都以得到一块张家自产的砚台为荣。
提起张家,在江阳乃至卞国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张家的根还是在这小山村里,因为砚山在这里,他们祖祖辈辈都是靠着这片砚山生存发家,所以无论多富有也不会离开这座小山村。
张家的门庭极大,来来往往的家丁丫鬟,在各房之中穿梭不绝。装饰华贵,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李半夏单是看,就看得有些眼花缭乱。
李半夏为人向来素淡,即使心里吃惊面上也不会显露出来,那样倒失礼于人了。
“小李大夫,这边请——”侯柳指了指左边的一扇月亮门,对李半夏道了一声请,领她来到了张家少爷住的东跨院。
通往东跨院的路上,有一片梅花林。此时并非梅花花开时节,闻不到满园的花香,穿梭在梅花林中,也能嗅到一丝寒梅之气。
两人匆匆行来,上了几阶台阶,转而来到梅花小筑。
这里就是张家少爷住的地方,环境通幽,暗香萦绕,满园文人气息。但令李半夏颇感意外的是,从这院子的布局,到这房间的结构,似乎又是一个江湖人所住之地。
院子后面有一眼泉水,还有几根破开的竹瓣,泉水叮咚,徐徐流向院子中间的那个小池塘。池塘周围,放着一排木椅,能够想见黄昏时分坐在这里端着鱼食喂池塘里游鱼的情景,好一个雅致的所在!
目光流转,梅花小筑的门外悬挂着一个酒葫芦,葫芦半倾斜着,借着风力,偶尔从里面滴出两滴水酒。
酒色香醇,喜欢喝酒的人一定知道这便是窖藏了十六年的女儿红。
点滴可见知著,从这个酒葫芦也可猜出这间屋舍的主人不但是个喜欢饮酒的人,还是一个不拘小节、随性不羁之人。
“小李大夫,这里就是我家少爷的房间了,我家老爷和夫人就在里面,小李大夫请——”侯柳带着李半夏来到梅花小筑门外等候,侯柳躬身上前,对里面的张老爷和夫人禀报道:“老爷,夫人,大夫请来了——”
“还不快请大夫进来——”里面响起一个威严的声音,侯柳欠了欠身,回礼。
“小李大夫,里面请~~”李半夏抬脚进去,心里却在想,这大户人家的规矩可真多。这都什么时候了,听侯柳说张少爷病得很重,这还三请四请的,要都是这么个来法,病人等不到大夫,就直接一命呜呼了。
“老爷,夫人,这位是赵郎中药庐里的小李大夫——”
李半夏一脚刚踏进去,张家老爷就迎上来了,“大夫,你来了,快帮我看看小儿。小儿刚才吐了一口血,就晕过去了,现在已是不醒人事了。他娘叫了他许多声,一点反应都没有,大夫~~”
“张老爷且先放宽心,容我先为张少爷把把脉。”李半夏放下药箱,来到床前,看了看躺在床上的张少爷。
虽是匆匆一瞥,李半夏也看出这张家少爷生得潘安之貌,俊逸非凡。只是此刻他的脸苍白如雪,嘴角沁出点点的血丝,眉头紧皱着。即使在昏迷之中,也不断发出闷闷地咳嗽之声。
张家少爷一身月白长衫,仰卧在床上。即使病成这副样子,也是那般的素净、祥和。
李半夏把手搭在他的脉搏之上,侧目凝神,探析他的病况。
躺在床上的张少爷头动了动,似乎感受到来自外界的碰触。也许是这种碰触不具有威胁性,张家少爷慢慢又安静下来了,陷入了深深的昏迷之中。
李半夏渐渐皱起了眉头,有些难以置信地望着床上的张家少爷,似乎是怀疑自己的诊断,重新又为他号了一次脉。
张家老爷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更加焦急,“小李大夫,我儿的病怎样?”
李半夏回身,望着张老爷和张夫人,“张老爷,张少爷的病之前可曾有大夫为其医治?”
“没有啊,我儿前两天才回来,这些年一直在外面漂泊。可谁知,好不容易回来了,却……”张老爷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张夫人已是眼里垂泪。望着床上人事不知的儿子,泣不成声。
李半夏回头,望着床上的张少爷,目中是从未有过的凝重。
张少爷这个病,难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