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没文化真可怕与扫盲
“赵家丫头啊,”宋老爷子正了正脸色,问道,“你有没跟店家说清楚你要买这瓶子是干嘛用的?”
赵静一呆,这有什么关系吗?小姑娘反应也挺快,就在这里她已经意识到这情况似乎有点那什么不对路了。不过这小姑娘倒也挺实诚的,没把事儿赖到人家卖家身上,只是老实地摇了摇头,“没说,我就说了我要买一古董,要精致、漂亮点的,而且年头绝对要够悠久,我会请行家帮看,只要东西没问题,要价合适,那钱绝对不是问题。”
一听这姑娘这话出口,宋老爷子只觉得自己的脑门都大了三圈,瞧这话说得哟……,老爷子都有想掩面装做自己不认识她,要不是这姑娘还知道提“年头”两字,之老爷子还以为这姑娘这是打算买小姑娘穿的小裙子呢。忽然间老爷子对自己的老友抱上了十二万分的同情心,养出这么一闺女不容易啊,特别是像他们这样可以称为收藏世家的人有养出这么一闺女实在“太不容易”了!
不过,宋老爷子还是很快转向了卖家,朝他点了点头,表示感谢,这位的报价虽然坑了点,但也不算坑得很离谱,而且也没给那赵家的“小白”姑娘拿那些个“一眼假”的东西来忽悠,算是有良心了。而且也怪小姑娘自己也没跟人说清楚这东西是拿来做什么用的,所以人家把这瓶子拿出来也算合乎要求,也怪不到人卖家头上来。
这时卖家也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了,虽说宋老爷子没认识他,可是这位卖家却是认识这老爷子的,毕竟s市说大不大。说小呢那也不就,收藏圈子就这么大,圈子里普通人之间可能会互不认识,可是处于圈子中顶层的那一小撮人却肯定会为圈子中的人所熟识。
虽不知到底是个什么回事,但是卖家倒也没有过份担心,毕竟他东西在这里,这东西那是绝对的正。虽说要价高了点。但不是有句话嘛。那就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这做生意的谁不想多赚两个子儿?谁也说不出他的不是来。可是这位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宋老爷子。莫不是这里有什么不妥?”
赵静,赵“小白”姑娘也猛点头,对啊,这有什么不妥吗?一双大眼眨巴眨巴地。满脸无辜的样子。
“这是这小姑娘买给她家姥爷过寿用的,小姑娘的姥爷估计你也认识。也是咱圈子里的人,就是文老爷子。你说有没有不妥?”宋老爷子道。
简单的一句话,赵静还是没太搞得清楚情况,可是这卖东西的可就醒过神了。哎哟我的滴个妈妈哟,小姑奶奶喂,您买东西前咋不把话说清楚讲明白啊。要是知道东西是您买给长辈过寿用的,再怎么滴咱也不可能给您拿这玩意儿啊。
于是当场这位就忍不住失声叫道:“我说姑娘喂。我叫您小姑奶奶还不成吗?这,这,这之前您咋不早说哩。您,您这不是坑我吗!”
这文老爷子谁不知道啊,在这s市收藏圈子里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啊,名头不在这宋老爷子之下,可以说也是一位在s市收藏界跺一跺脚地就得跟着震三震的人物。如果让他老人家知道了,自己居然给她外孙女推荐这玩意儿给他当寿礼,那后果……。虽说这事是因为自己不知道,但是有些事不是你一句“不知道”就可以说得清的。
“那个,宋老爷子,您看这事办的,我真没那意思,我这是真不知道,要是知道我……”这卖家那是急得有点子抓耳挠腮了,这语无伦次的朝宋老爷子解释着。同时这位心里那也是黄莲水直冒啊,连嘴巴子也是苦的,哎,今天的事给弄得,哎!简直没法说了。
“得了,还好这东西没送出去,也没造成什么坏影响,这事啊就到此为止吧。”摆了摆手,宋老爷子示意这卖家不用再解释了,其实这事啊跟这位实在关系不大,也是赵家这小丫头自己没说清楚而已。
同时宋老爷子心下也在苦笑,他终于明白自家老友文老爷子为什么老是感叹他那外孙女呆在国外都成“香蕉人”了,这样的错误发生在像他们这样的书香世家、收藏世家,这要传出去被外人知道了非笑掉大牙不可。
“宋爷爷,这到底是个什么回事啊,你们倒是说清楚啊,我这还一头雾水的。”赵静再也忍不住了,矇眬中她已经知道自己这绝对是做错事儿了,于是急忙追问道,“难不成这瓶子有什么问题?可刚才您不是说了这玩意儿是真的没问题吗?而且这年代也是到了的,做得还那么漂亮,到底哪里不好了?”赵静忍不住用异样的眼光望了这瓶子一眼,
还不等宋老爷子开口呢,这卖家倒是苦笑了一下,自己给小姑娘把原委给讲了:“姑娘喂,咱这个瓶子倒真没问题,就像你说的,制作精巧,可问题是如果你把这个瓶子在文老爷子的寿宴上送出去的话,就会出大问题了!”
“出大问题?只要没送假货那还能出什么问题。”这位这是真不明白。
卖家望了望宋老爷子,他是真不知道怎么跟这小姑娘说了,这位完全是外行中的外行嘛。
“丫头你可知道,这瓶子是属于随葬品……”宋老爷子摇了摇头,开口给赵家小姑娘扫盲,同时感叹,这没文化有时候真的挺可怕(赵静抗议:谁说咱没文化,咱可是十八岁就拿到硕士毕业文凭的高材生,而且还是全科a+,这多难得你知道不?)。
“这个我知道,但这又有什么关系,老爷子手上那些个抱着不放的宝贝有几个不是从坟坑里给挖出来的,还有一个还是被死人给咬嘴里的,他不也嫌脏,成天爱不释手地摸着玩。”对此小姑娘并不以为意。
“那是含蝉,不一样。”宋老爷子忍不住抗议。要知道文老爷子手中的那枚带沁含蝉就是他也眼红的宝贝,他想还想不来呢,这丫头居然还敢嫌。
“有什么不一样,不都是从死人坟坑里挖出来的吗??”赵静还是有点儿不以为意,在她的感觉中还是觉得只要不是假的,那一切都没问题了。
“是,它们都是从死人坟坟里挖出来的。可是他们所代表的意思可差远了。”望着赵静那不以为然的样子。宋老爷子不满意了,“丫头你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吗?”
赵静摇了摇头,有点迟疑地道:“就算不知道它是干嘛用的。但是同为随葬品,那应该都差不多吧。”
“差不多?这两个可差远了!”宋老爷子没好气地说,“虽同为随葬品,但是含蝉是放置于往生之人的口中压舌用的。寓精神不死,再生复活。但你知道你口中的这个瓶子又是干嘛用的吗?”
“干嘛用的?”迟疑了一下。赵静给出了一个最安全的答案,“装东西用的。”
宋老爷子都差不多给这位气乐了,装东西用的,还真是个好答案。
“那你知道这是装什么东西用的吗?”宋老爷子追问了一句。
“不知道。”赵静摇了摇头。
“不知道就听着。我仔细给你说说这个,顺便给你扫扫盲,让你也明白为什么这玩意儿绝对不能当成寿礼送。”抿了一口水。宋老爷子才道,“虽说同为随葬品。但是这瓶子却是件冥器!这个瓶子叫魂瓶,也称魂魄瓶、五罐瓶、五孔瓶、五谷瓶等。”摸了摸瓶身,老爷子才继续道。
“至于魂瓶陪葬的现象是怎样出现的,什么是支配这种习俗的原初观念,魂瓶的造型及其堆塑构图等又有什么象征意义,等等,历来存在着种种不同说法。”停了一下,组织了一下语言,宋老爷子这才继续说。
“在唐宋时期的文献记载中,魂瓶习俗发端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商朝末年,伯夷叔齐兄弟因谏周武王伐纣无效,遂遁入首阳山隐居,立誓不食周粟,最终双双饿死。家乡父老将两人遗体安葬时特地把“粮罂”、“五谷袋”等放进墓中,以抚慰饥饿的亡魂,由此形成了魂瓶随葬的礼仪。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九引录,此事在王肃《丧服要记》里就有记载,春秋时,鲁哀公为其父举丧,孔子责备他没有在陪葬物中放进五谷囊,哀公辩解道:“五谷囊陪葬,起自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恐其魂之饥也,故设五谷囊。吾父食味含脯而死,何用此为?”说明这种礼俗在春秋时就已流行,并且为孔子所赞同。”
“还有一种说法,有人以为魂瓶之俗虽未必创自伯夷、叔齐的葬事,但它源起唯恐亡魂饥饿的观念,这种说法是有考古成果证明的。考古资料表明,远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有把谷物、鱼肉等装在陶器中陪葬的做法,迄至商周已成为传统。大约到秦汉之际,这种专供魂食的粮罂、五谷袋等,又发展成仿照实物特制的“陶仓”,几乎在所有已经发掘的汉代墓葬中,都有这种“陶仓”出土。陶仓内装有小麦、稻、粟、大豆等谷物,有的还写上名称及象征性的数量,如“大麦屑万石”、“豆万石”等,以示储藏丰富。”
“这魂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形态。这种习俗的观念依据,就是人死后灵魂不死,在冥间仍需饮食,生者得为死者备好食物。这不惟体现生者对死者的关切之情,也是安抚亡魂防其再来阳世扰害的自保措施。“魂瓶”之称,亦由此义得名。”
“当然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魂瓶并非像粮罂、食罐那一类供给死者在冥间使用的生活用品,而是以具体形象的事物,寄托了抽象无形的信仰,体现了巫术、神话与宗教的俗用趋向。从魂瓶的器型讲,它是一种收魂的巫具。以中空的自然物如竹管、牛角、骨头等用于收聚灵魂,本是世界各地皆有的巫法,陶瓷魂瓶则是随着文化的演进而出现的人工收魂巫具,其罐口与肩部的凿孔,用作亡魂出入的门户。从魂瓶的图像堆塑看,其构图立意本出于上古神话中“仙岛神山”的图演,而魂瓶的功用也正蕴藏在这些图像中,就是通过那些孔道,把亡魂打发到“极乐世界”去,而不对生人作祟,从而达到安魂佑生之目的。”
“但是相反,也有人认为魂瓶的本义应该是“镇魂瓶”,是巫觋施法镇墓的法物,即把死者灵魂收镇于瓶中,免得它蹿出来作怪。有些墓葬和遗址中常发现陶瓶上有朱书的“镇墓文”或符篆、封泥,均反映了这种意图。”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魂瓶以五谷命名,取五谷之形,上书五谷之字,内置五谷之实,反映了中国农业民族的生命观和以谷祭魂、安魂的信仰习俗,这种信仰可能追溯到遥远的原始时代,蕴藏着谷物是维系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主要食粮、是祭神之物、具有驱鬼避煞功能、可用于招魂等丰富的内涵,同时又是生命延续与再生的象征。”
说完这一大串话,宋老爷子停了下来,喝了口茶水润了润嗓子:“现在赵家丫头你明白这玩意儿为什么不能送了吗?”
“明,明白了。”其实在赵静只听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脚软得不行了,两眼有些发直,老天啊,这还好自己请了宋老爷子来帮着掌眼,否则自己差点就真的闯下大祸了。这丫头差点恨不得给自己一下,老天爷哟,如果自己真的在姥爷的寿宴上把这玩意儿拿出来的话……
老天爷,怪不得刚才那卖家会呼老天,这会赵静也想次效仿了,在姥爷的寿宴上将这玩意儿拿出来那不就是在诅咒老爷子早登极乐嘛。想到这里,“咚”一下,赵静不由得脚一软跌坐在了椅子上,再也说不出话来。(未完待续)
赵静一呆,这有什么关系吗?小姑娘反应也挺快,就在这里她已经意识到这情况似乎有点那什么不对路了。不过这小姑娘倒也挺实诚的,没把事儿赖到人家卖家身上,只是老实地摇了摇头,“没说,我就说了我要买一古董,要精致、漂亮点的,而且年头绝对要够悠久,我会请行家帮看,只要东西没问题,要价合适,那钱绝对不是问题。”
一听这姑娘这话出口,宋老爷子只觉得自己的脑门都大了三圈,瞧这话说得哟……,老爷子都有想掩面装做自己不认识她,要不是这姑娘还知道提“年头”两字,之老爷子还以为这姑娘这是打算买小姑娘穿的小裙子呢。忽然间老爷子对自己的老友抱上了十二万分的同情心,养出这么一闺女不容易啊,特别是像他们这样可以称为收藏世家的人有养出这么一闺女实在“太不容易”了!
不过,宋老爷子还是很快转向了卖家,朝他点了点头,表示感谢,这位的报价虽然坑了点,但也不算坑得很离谱,而且也没给那赵家的“小白”姑娘拿那些个“一眼假”的东西来忽悠,算是有良心了。而且也怪小姑娘自己也没跟人说清楚这东西是拿来做什么用的,所以人家把这瓶子拿出来也算合乎要求,也怪不到人卖家头上来。
这时卖家也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了,虽说宋老爷子没认识他,可是这位卖家却是认识这老爷子的,毕竟s市说大不大。说小呢那也不就,收藏圈子就这么大,圈子里普通人之间可能会互不认识,可是处于圈子中顶层的那一小撮人却肯定会为圈子中的人所熟识。
虽不知到底是个什么回事,但是卖家倒也没有过份担心,毕竟他东西在这里,这东西那是绝对的正。虽说要价高了点。但不是有句话嘛。那就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这做生意的谁不想多赚两个子儿?谁也说不出他的不是来。可是这位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宋老爷子。莫不是这里有什么不妥?”
赵静,赵“小白”姑娘也猛点头,对啊,这有什么不妥吗?一双大眼眨巴眨巴地。满脸无辜的样子。
“这是这小姑娘买给她家姥爷过寿用的,小姑娘的姥爷估计你也认识。也是咱圈子里的人,就是文老爷子。你说有没有不妥?”宋老爷子道。
简单的一句话,赵静还是没太搞得清楚情况,可是这卖东西的可就醒过神了。哎哟我的滴个妈妈哟,小姑奶奶喂,您买东西前咋不把话说清楚讲明白啊。要是知道东西是您买给长辈过寿用的,再怎么滴咱也不可能给您拿这玩意儿啊。
于是当场这位就忍不住失声叫道:“我说姑娘喂。我叫您小姑奶奶还不成吗?这,这,这之前您咋不早说哩。您,您这不是坑我吗!”
这文老爷子谁不知道啊,在这s市收藏圈子里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啊,名头不在这宋老爷子之下,可以说也是一位在s市收藏界跺一跺脚地就得跟着震三震的人物。如果让他老人家知道了,自己居然给她外孙女推荐这玩意儿给他当寿礼,那后果……。虽说这事是因为自己不知道,但是有些事不是你一句“不知道”就可以说得清的。
“那个,宋老爷子,您看这事办的,我真没那意思,我这是真不知道,要是知道我……”这卖家那是急得有点子抓耳挠腮了,这语无伦次的朝宋老爷子解释着。同时这位心里那也是黄莲水直冒啊,连嘴巴子也是苦的,哎,今天的事给弄得,哎!简直没法说了。
“得了,还好这东西没送出去,也没造成什么坏影响,这事啊就到此为止吧。”摆了摆手,宋老爷子示意这卖家不用再解释了,其实这事啊跟这位实在关系不大,也是赵家这小丫头自己没说清楚而已。
同时宋老爷子心下也在苦笑,他终于明白自家老友文老爷子为什么老是感叹他那外孙女呆在国外都成“香蕉人”了,这样的错误发生在像他们这样的书香世家、收藏世家,这要传出去被外人知道了非笑掉大牙不可。
“宋爷爷,这到底是个什么回事啊,你们倒是说清楚啊,我这还一头雾水的。”赵静再也忍不住了,矇眬中她已经知道自己这绝对是做错事儿了,于是急忙追问道,“难不成这瓶子有什么问题?可刚才您不是说了这玩意儿是真的没问题吗?而且这年代也是到了的,做得还那么漂亮,到底哪里不好了?”赵静忍不住用异样的眼光望了这瓶子一眼,
还不等宋老爷子开口呢,这卖家倒是苦笑了一下,自己给小姑娘把原委给讲了:“姑娘喂,咱这个瓶子倒真没问题,就像你说的,制作精巧,可问题是如果你把这个瓶子在文老爷子的寿宴上送出去的话,就会出大问题了!”
“出大问题?只要没送假货那还能出什么问题。”这位这是真不明白。
卖家望了望宋老爷子,他是真不知道怎么跟这小姑娘说了,这位完全是外行中的外行嘛。
“丫头你可知道,这瓶子是属于随葬品……”宋老爷子摇了摇头,开口给赵家小姑娘扫盲,同时感叹,这没文化有时候真的挺可怕(赵静抗议:谁说咱没文化,咱可是十八岁就拿到硕士毕业文凭的高材生,而且还是全科a+,这多难得你知道不?)。
“这个我知道,但这又有什么关系,老爷子手上那些个抱着不放的宝贝有几个不是从坟坑里给挖出来的,还有一个还是被死人给咬嘴里的,他不也嫌脏,成天爱不释手地摸着玩。”对此小姑娘并不以为意。
“那是含蝉,不一样。”宋老爷子忍不住抗议。要知道文老爷子手中的那枚带沁含蝉就是他也眼红的宝贝,他想还想不来呢,这丫头居然还敢嫌。
“有什么不一样,不都是从死人坟坑里挖出来的吗??”赵静还是有点儿不以为意,在她的感觉中还是觉得只要不是假的,那一切都没问题了。
“是,它们都是从死人坟坟里挖出来的。可是他们所代表的意思可差远了。”望着赵静那不以为然的样子。宋老爷子不满意了,“丫头你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吗?”
赵静摇了摇头,有点迟疑地道:“就算不知道它是干嘛用的。但是同为随葬品,那应该都差不多吧。”
“差不多?这两个可差远了!”宋老爷子没好气地说,“虽同为随葬品,但是含蝉是放置于往生之人的口中压舌用的。寓精神不死,再生复活。但你知道你口中的这个瓶子又是干嘛用的吗?”
“干嘛用的?”迟疑了一下。赵静给出了一个最安全的答案,“装东西用的。”
宋老爷子都差不多给这位气乐了,装东西用的,还真是个好答案。
“那你知道这是装什么东西用的吗?”宋老爷子追问了一句。
“不知道。”赵静摇了摇头。
“不知道就听着。我仔细给你说说这个,顺便给你扫扫盲,让你也明白为什么这玩意儿绝对不能当成寿礼送。”抿了一口水。宋老爷子才道,“虽说同为随葬品。但是这瓶子却是件冥器!这个瓶子叫魂瓶,也称魂魄瓶、五罐瓶、五孔瓶、五谷瓶等。”摸了摸瓶身,老爷子才继续道。
“至于魂瓶陪葬的现象是怎样出现的,什么是支配这种习俗的原初观念,魂瓶的造型及其堆塑构图等又有什么象征意义,等等,历来存在着种种不同说法。”停了一下,组织了一下语言,宋老爷子这才继续说。
“在唐宋时期的文献记载中,魂瓶习俗发端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商朝末年,伯夷叔齐兄弟因谏周武王伐纣无效,遂遁入首阳山隐居,立誓不食周粟,最终双双饿死。家乡父老将两人遗体安葬时特地把“粮罂”、“五谷袋”等放进墓中,以抚慰饥饿的亡魂,由此形成了魂瓶随葬的礼仪。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九引录,此事在王肃《丧服要记》里就有记载,春秋时,鲁哀公为其父举丧,孔子责备他没有在陪葬物中放进五谷囊,哀公辩解道:“五谷囊陪葬,起自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恐其魂之饥也,故设五谷囊。吾父食味含脯而死,何用此为?”说明这种礼俗在春秋时就已流行,并且为孔子所赞同。”
“还有一种说法,有人以为魂瓶之俗虽未必创自伯夷、叔齐的葬事,但它源起唯恐亡魂饥饿的观念,这种说法是有考古成果证明的。考古资料表明,远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有把谷物、鱼肉等装在陶器中陪葬的做法,迄至商周已成为传统。大约到秦汉之际,这种专供魂食的粮罂、五谷袋等,又发展成仿照实物特制的“陶仓”,几乎在所有已经发掘的汉代墓葬中,都有这种“陶仓”出土。陶仓内装有小麦、稻、粟、大豆等谷物,有的还写上名称及象征性的数量,如“大麦屑万石”、“豆万石”等,以示储藏丰富。”
“这魂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形态。这种习俗的观念依据,就是人死后灵魂不死,在冥间仍需饮食,生者得为死者备好食物。这不惟体现生者对死者的关切之情,也是安抚亡魂防其再来阳世扰害的自保措施。“魂瓶”之称,亦由此义得名。”
“当然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魂瓶并非像粮罂、食罐那一类供给死者在冥间使用的生活用品,而是以具体形象的事物,寄托了抽象无形的信仰,体现了巫术、神话与宗教的俗用趋向。从魂瓶的器型讲,它是一种收魂的巫具。以中空的自然物如竹管、牛角、骨头等用于收聚灵魂,本是世界各地皆有的巫法,陶瓷魂瓶则是随着文化的演进而出现的人工收魂巫具,其罐口与肩部的凿孔,用作亡魂出入的门户。从魂瓶的图像堆塑看,其构图立意本出于上古神话中“仙岛神山”的图演,而魂瓶的功用也正蕴藏在这些图像中,就是通过那些孔道,把亡魂打发到“极乐世界”去,而不对生人作祟,从而达到安魂佑生之目的。”
“但是相反,也有人认为魂瓶的本义应该是“镇魂瓶”,是巫觋施法镇墓的法物,即把死者灵魂收镇于瓶中,免得它蹿出来作怪。有些墓葬和遗址中常发现陶瓶上有朱书的“镇墓文”或符篆、封泥,均反映了这种意图。”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魂瓶以五谷命名,取五谷之形,上书五谷之字,内置五谷之实,反映了中国农业民族的生命观和以谷祭魂、安魂的信仰习俗,这种信仰可能追溯到遥远的原始时代,蕴藏着谷物是维系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主要食粮、是祭神之物、具有驱鬼避煞功能、可用于招魂等丰富的内涵,同时又是生命延续与再生的象征。”
说完这一大串话,宋老爷子停了下来,喝了口茶水润了润嗓子:“现在赵家丫头你明白这玩意儿为什么不能送了吗?”
“明,明白了。”其实在赵静只听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脚软得不行了,两眼有些发直,老天啊,这还好自己请了宋老爷子来帮着掌眼,否则自己差点就真的闯下大祸了。这丫头差点恨不得给自己一下,老天爷哟,如果自己真的在姥爷的寿宴上把这玩意儿拿出来的话……
老天爷,怪不得刚才那卖家会呼老天,这会赵静也想次效仿了,在姥爷的寿宴上将这玩意儿拿出来那不就是在诅咒老爷子早登极乐嘛。想到这里,“咚”一下,赵静不由得脚一软跌坐在了椅子上,再也说不出话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