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良人养成记

第一百一十六章 遇阻

    绕过三个小院才走进了正堂。小柔看了看房内的装饰,问道:娘,你这两年没少挣钱吧?这宅子扩大了两三倍有余不说,这屋内的摆设,都快赶上杨公府的品阶了。

    余氏忙自谦道:没有很多。大都是你姨祖母帮衬的。

    小柔不依道:娘,你就说实话,我还能伸手跟你要钱不成?

    余氏无奈道:你这孩子真是越大越不像话。就算给小柔钱,也不能让允之知道才是。遂不着痕迹问道:娘现在让人把拜帖送至定侯府,明日带你过去那边,可好?

    小柔笑道:好。允之哥哥还有正事要办,我们在江宁也停不了几日,明日过去正好。

    余氏遂命人去梁定侯府,又派人去府衙找王益回府。

    这时,余妈妈领着个年轻妇人抱了个孩子走进过。那孩子白里透红的皮肤,在红色肚兜的衬托下,粉雕玉琢,煞是可爱!小柔忙把他抱了过来。只见那孩子睁着黑溜溜的大眼睛,好奇的望着小柔。此情此景,再加上血缘天性,小柔轻轻的哄着他,还柔声的说着:唔,我是你姐姐,知道吗?要快些早大噢。又抬头问道:娘,七弟叫什么?

    王安上。

    小柔不禁暗叹,这个爹的心思越来越大了,这个上一定不是指直属上司。六弟王安世,今年虽然六岁了,可是月份小啊,不过四周岁罢了,已经开始了他漫漫求学路。王家的儿子,如此不易那。

    她感叹的话刚出口,余氏责备道:胡说什么呢!你三岁那年就开始学习了,四岁开始习字的,跟你比。你弟弟启蒙一点都不早。

    小柔讪讪的一笑。她那不是特殊情况嘛!

    半盏茶的功夫,杨元初就不干了,小小的身子在杨允之身上扭动不停。小柔见状,只得把幼弟送到母亲怀中,又从杨允之手中接过儿子。

    杨允之本来就插不上什么话,只觉得因他在这。自家娘子和岳母说不得私房话。现下儿子不用自己抱了,就道:想必岳父也快回府了。允之去迎一迎。

    余氏忙命人给他带路,待他走后,温柔对小柔说道:允之还像从前那般对你,娘彻底放心了。

    娘给女儿找的人,怎么会差呢!我公公才厉害呢,晚上我细细讲给娘听。

    余氏笑应后,看着杨元初道:这孩子比你七弟机灵多了。

    小柔看似抱怨,实则得意道:七弟这样才好呢。别看元初才这么点孩子,挑的很呢!只穿棉质衣服他才不哭闹。更是不吃别人的奶,现在是我自己奶她呢。

    余氏风淡云轻的说道:自己奶也好,你就是娘自己奶大的。仿佛当年,不是她请不到奶娘,而是她自己不愿意请一般。

    小柔闻言先是一愣,而后笑道:看我长的这么好的份上。再生我还坚持自己奶。看来娘已经把过去彻底放下了,真好。

    小柔想起个事,问道:娘,家里不缺钱,为何三哥住在又偏又小的宅子里呢?

    余氏有丝无奈,又有些伤感道:还不是老家那俩兄弟惹的,其实也怪娘!娘就不该露财。言罢。把事情娓娓道来。

    两年前,余氏后补给小柔的嫁妆,大都是梁老夫人拿的,自己手头钱没大动。待王安石进京后,余氏就着手给王安石张罗婚事。因王益说王安石是先中进士后成亲,恐怕老家会来不少人,余氏和他商议过后,拿自己的钱又买了下后街的宅子,两户连成一户。

    待王安石授职返回江宁成亲时,来的人不仅有王安仁和王安道两兄弟,连他们的外祖徐家也来了不少人。见着江宁王家的气派,再看看王安石的声势浩大的婚礼,徐家人心生不满。先是王安石成亲当日就差点闹事,婚宴过后,他们又一直拖着不回临川,还在王安仁和王安道俩兄弟面前不停的说,劝二人要钱要财的。更是在余氏面前说王益如何偏心,她作为继母不能光想着自己的儿子,不能光去巴结有前途的继子什么的,旨在多要些钱给王安仁和王安道。

    余氏怎肯无辜被责备?她自己的钱,想给谁就给谁,与别人何干!再者了,不争不抢的,她说不定还会给呢。老大和老二为小柔做过什么!老三没少帮小柔打理事情,她就多给王安石关别人什么事!尤其是关徐家人什么事!徐家人这般行事,她更加一个子不愿意出。那些日子,王家是鸡飞狗跳,糟乱不堪。

    最后,还是吴氏得娘家人支持,劝王安石退还了余氏所给的钱财,夫妻俩带着成亲所得的部小部分钱财,孤身去了扬州。王益这个老好人,见最优异的儿子如此上任,这才发了火,把徐家人赶走。

    好在,王安石夫妇俩都是勤俭之人,不上一年,就在扬州买了个小宅子,虽然地段有些不好。

    小柔叹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事怪不得娘!你有钱的事,临川的人早晚都会知道,没什么好隐瞒的。娘,你没想法子帮衬三哥一下?

    余氏道:哪能呢?只是你三哥那性子一直不肯要罢了。得知他们买了宅子后,娘选了一批中等家具送了过去,以贺乔迁之喜。他们俩见没什么奇特的地方,确实跟宅子相配,这才留下的。你三嫂有孕后,娘送了个经验婆子和两个丫鬟过去,顺带了足够你三嫂吃到生产的补品。

    小柔见余氏颇为得意的模样,不禁问道:三哥就这么收了?王安石不像这么容易妥协的人啊。

    哪能!娘当时嘱咐那婆子了,收下人就得收下东西。你三哥一男的,怎么会对生产之事了解呢?而且,你三嫂人确实不错,你三哥对她也很上心的。最后留下婆子,当然也就得收下东西了。

    这日傍晚,王家在府学中念书的三兄弟到家后,小柔给了三人相同的礼物。简单问过王安礼是否参加今秋的秋闱后,就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六弟王安世身上了。先是细细的问了他学的怎样,可否有困难,又问他有没有什么想要的,想吃的等等问题。惹的另外俩兄弟羡慕不已。

    余氏见状,递给小柔一个适可而止的眼神。小柔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偏心,下一刻就深深感受到娘亲的不易。她一个做姐姐的尚且如此之心,娘该得多压抑自己的心啊。真能拿别人的儿子当亲儿子般疼爱的,那得多圣母啊!

    第二日,母女俩收拾妥当,去了定侯府,杨允之则随王益去了见了韩知府。

    小柔呆呆的看着精神矍铄的梁老夫人,愣愣的听着她如碧珠落玉盘清脆的言语,久久不能回神。自打二人见面后,老夫人就不停的劝小柔要把心思放在赚钱上,哪怕身为女子,也要有钱傍身什么什么的。小柔好想问她是不是也是穿越来的,否则哪个古代女子如她这般重视钱财?当老夫人拿着大把的稀世珍宝送给杨元初时,小柔才明了,眼前的老人并不爱财,只是喜欢赚钱那个过程罢了。

    小柔回应着老夫人,赞叹她的想法时,宋玉惜来了。老夫人立刻转了说教的对象,小柔反而成为宋玉惜值得学习的榜样了!宋玉惜趁老夫人喝茶时,侧头对小柔吐了吐舌头。小柔一时没忍住,噗嗤笑出声来。不待老夫人再开口,小柔忙道:姨祖母,小柔和姐姐还有生意上的事要处理呢。

    老夫人忙道:正事要紧。那主意,我琢磨着很好,你这孩子天资不错。经商缺钱时,一定要先问过姨祖母。我这老太婆这里没有,你再别地找去。要不是我年纪大了,我也想跟着你们一起闹闹。

    小柔甜甜道:姨祖母哪里大了?您多大小柔不知道,看着最多五十罢了。

    老夫人笑道:你这孩子故意的吧。老婆子都有重孙子了,早过了花甲之年。可惜这帮不争气的小子,没一个擅经商的。宋家的优秀血统,怎么只传女不传男呢!

    此言一出,逗乐了一屋子的人,包括梁家的儿媳妇孙媳妇。

    前后一共七日,店铺就开始改造起来。杨允之那边,韩知府本打算现在就开始动工,杨允之拦道:韩大人不急,淮南路那边,虽然有沈伯伯坐镇,允之三舅哥跑腿,但仍需些时日才能定下来。允之再去两浙路一躺,争取两浙路和淮南路一并修建。韩大人这边,只需要做好两边衔接的准备工作即可。

    韩知府微笑应诺。杨允之走后,韩知府不禁笑的更开怀。这事若办下来,再有恩师帮衬一下,他明年调任京官就是十拿九稳的事了。

    韩知府高兴之时,杨允之却遇到了碰到了个硬钉子。

    杨允之望着两浙路节度使的郭鹏的府邸,没好气的对身旁的吕嘉问道:宋家不是温州,乃至两浙路首富吗?每年拿那么多钱财去孝敬节度使,怎么见他都这么难?

    吕嘉问好脾气道:官家几时把商户放在眼里了?我们不拿那么些钱,就做不得生意的。

    杨允之见他没揭自己的短,就只是嘟囔道:小柔跟你说六四分,你都稳赚的。刚才,门房的人决绝了吕嘉问的拜访后,杨允之又打着官家的旗号,门房照样不予以通报,只是留下了两人的拜帖罢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