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龙方蛰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时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与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美国第一位从西点军校毕业的总统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当时李鸿章已年过五十,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虽然李鸿章二十岁就写下了“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的牛逼诗句,名扬京师,但仕途不顺,三十岁才入曾国藩的湘军幕僚。不过1874的李鸿章,经过曾国藩的大力提携和二十年的浴血奋斗,已经从那个落魄潦倒、满腹牢骚、忧郁不得志的中年失意男成长为大清的一号汉臣,在紫禁城内都有骑马的特权,时任直隶总督和北洋通商大臣,官居一品,分的府邸自然比袁家气派得多,是典型的中式风格大四合院,四周植了两行松柏,林荫蔽日,双眼凸出的石狮雄壮威武,立在一丈多高的门旁,门上有一对大大的虎头黄铜叩门。
宋骁飞下了马车,拿起铜环叩响三下后,一个精瘦的老管家“吱呀”一声开了大门,宋骁飞拿出袁保恒写的拜帖,自报家门,穿黑马褂的老管家点点头,“袁公子里面请,我家老爷在客厅等着了。”
宋骁飞一听,李鸿章竟然在等着自己,毕竟第一次见历史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的心情有些紧张,两腿发抖,跟着管家进到李府的客厅。客厅中间摆了一个大木炕,上面铺了一层虎皮褥子,中间摆了一矮脚茶几,炕两边可坐两人,炕下摆了两排太师椅。依传统的礼节,下级见上级,后辈见前辈,应该坐在炕前的太师椅上。只有平辈或上级才能“升炕”,坐在主人旁边。不过一般主人都会客气请来宾上座,客人要推迟。
见宋骁飞到来,身穿绣有仙鹤一品官服的李鸿章下炕笑脸相迎,并没大官的架子,以长辈对晚辈的关切语气说,“早闻袁府有位少年才俊,遍访京城都找不到合适的老师,是贤侄你吧?来,升炕。”
宋骁飞不熟悉封建社会那种尊卑等级的“升炕”规矩,没有多想,便坐了下来。他打量着李鸿章,此公个头中上,目测有一米八左右,留着灰白胡须,满面红光,双眼像老狐狸一样放光,深不可测。
过了一会,一位十四五岁的青衣婢女端上一个茶盘,上面放了两只官窑粉彩盖盅,里面泡了两盏香气腾腾的六安瓜片茶。
李鸿章端茶正要叫请,宋骁飞在马车上就已渴了,进到客厅之后又很紧张,口干舌燥,便取茶在手,一手端茶一手打开盖子,吹开热气,咕嘟咕嘟得喝起茶来,发出异常的响声。李鸿章皱了一下眉头,没有说话,放下茶盅。等宋骁飞喝完茶,才问了一句,“贤侄今年多大了?”
“回中堂大人,十五。”
李鸿章“哦”了一声,宋骁飞想起叔父袁保恒嘱咐的“有话直说”,便开门见山,对李鸿章说:“昔日甘罗十二即为丞相,我也想学他,早日从政,为国效力。”
“贤侄可考取过什么功名?”
“我自小学习拳法剑术,留心时事,好读兵书,不愿龌龊久困笔砚间,博取什么科举功名,倒是跟容阙大人的千金学了英、德、法、日等国的洋文,在军事方面略懂一些。”宋骁飞故意显摆。
李鸿章一听他懂洋文,还略懂军事,有了兴趣,道:“贤侄小小年纪对军事有造诣,实属难得,不妨说来听听。”
宋骁飞娓娓道来:“现在大清东面日本对台湾琉球虎视眈眈,南边法国人起兵越南,西边英国对西藏图谋不轨,北边沙俄对新疆觊觎已久,国家处处受人欺凌,主要原因是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师。要是在地面作战,大清和列强抗衡,还有一二分胜算。如是海战,我大清根本没有可战之舰。当年英法联军就是从海上攻打天津卫,直取北京城,圆明园之耻当让朝廷惊醒。”
宋骁飞的意见和李鸿章的想法不谋而合,几个月前,他就分六项策略筹议海防,上奏朝廷,但遭到了李鸿藻为首的“清流派”阻挠,连左宗棠也极力反对,说大清一向重在布防陆疆,海防要耗费巨资,没有必要。道光皇帝和咸丰皇帝死后,现在的朝廷权力斗争更加复杂,不只洋务派和以同治皇帝的老师李鸿藻为首的清流派水火难容,东宫和西宫两位太后的意见也越来越不一致。还有恭亲王奕?、醇亲王奕?各有自己的势力,关系都很微妙。建水师要买军舰和火炮,没钱寸步难行,朝廷正花巨资修复1860年被英法联军的强盗们烧毁的圆明园,国库空虚。
宋骁飞学的历史都是死东西,低估了当时政治的复杂性,他也搞不清东宫和西宫两位太后、恭亲王和醇亲王的关系,对洋务派和清流派的斗争也只是略知皮毛,他继续纸上谈兵,还大谈修铁路、开煤矿等强国富民之策,李鸿章一直没有插话,临走前,让管家取来笔墨纸砚,题了一个字送给宋骁飞,让他拿回家再看。
临走,宋骁飞突然想起军队变法还没说,便道:“中堂大人练兵多年,淮军虽然也操练洋枪,但现在大清的军制操法和军械都落后于西洋各国,必须变法,否则一二十年后不要说御泰西之敌,就连日本也难制衡了。”
李鸿章捋了捋花白的胡须,拍了拍宋骁飞的肩膀,道:“贤侄才学和见识俱佳,是可造之材。我年轻时,也自以为写写文章,振臂一呼,就可以提升民心士气,改变这个世界。但现在我入仕三十年,明白一个道理:这世界哪都有规矩,懂规矩的人方能成事。要改变规矩,先要适应它;变法,更不是动动嘴皮子的事。你要记住,一个国家和一个人是一样的,得了重病,辅以善药,效虽缓而有功,投以猛剂,病未除而增剧。现在大清国政务繁苛,牵一发而动全身,须从长计议,年轻人要学会务实!”
回到家里,宋骁飞得意洋洋跟叔父谈起李鸿章如何礼遇自己,又是“升炕”,又拿家乡的六安贡茶招待自己,还称自己是“可造之材”,袁保恒详细询问了两人会面的经过,当听到宋骁飞竟然“升炕”,和李鸿章平起平坐,袁保恒一拍大腿,摇摇头,对宋骁飞说,“侄儿年少轻狂,误了自己!中堂大人是曾文正公带出来的,最讲究礼仪风范,善于从细节观察人的修身之道。当年容闳容大人第一次见文正公,只因马褂下面还套穿了没来得及换的洋装,结果自毁长城,十年不见重用。他常说,识人不能凭他自己说什么,而要看他做什么!”
“啊?叔父,那可怎么办?”宋骁飞没想到李鸿章会在意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你呀,还是光有才华,缺乏历练。李大人平日常跟我们说,朝廷的形势现在很复杂,办洋务只管闷头实干!朝廷现在的势力人称有四派,帝师、王佐、鬼使、神差,帝师派以李鸿藻为首,一帮清流大臣附和,守旧;王佐指军机处,李鸿藻、恭亲王等都是军机大臣;鬼使是指总理衙门,以恭亲王、李中堂等人为首,主外交,办洋务,兴实业;神差指神机营,以醇亲王为首。东宫和西宫、同治皇帝的关系都很微妙。你纸上谈兵,大谈洋务和变法之道,他不插话也很正常。李大人可留你在府上吃晚饭?”
“没有。临走,李中堂倒是给我题了一幅字。”宋骁飞展开那幅字,是一个“蜇”字。
“大龙方蜇!这个‘蜇’字含意深远呀,你要牢牢记住这个字!李中堂是要教导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那你就应该蛰伏,沉下心去历练。”袁保恒说。
宋骁飞没想到第一次展露头角,就被老谋深算的李鸿章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心情颇为沮丧,袁保恒安慰他说,“这次都怪为叔一时大意,平时也没有刻意要求你的礼数。你年纪还小,以后再找机会吧。对了,最近阿古柏在新疆闹事,朝廷派我去左宗棠大人的军幕协助平叛,我马上出发,接下来的半年,你好好读书,争取来年考取功名,而且你要加强修身养性,或许李大人有朝一日,会再用你!”
宋骁飞心想,这将来会是什么时候呢?不行,我得再想想办法补救,不能等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骁飞下了马车,拿起铜环叩响三下后,一个精瘦的老管家“吱呀”一声开了大门,宋骁飞拿出袁保恒写的拜帖,自报家门,穿黑马褂的老管家点点头,“袁公子里面请,我家老爷在客厅等着了。”
宋骁飞一听,李鸿章竟然在等着自己,毕竟第一次见历史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的心情有些紧张,两腿发抖,跟着管家进到李府的客厅。客厅中间摆了一个大木炕,上面铺了一层虎皮褥子,中间摆了一矮脚茶几,炕两边可坐两人,炕下摆了两排太师椅。依传统的礼节,下级见上级,后辈见前辈,应该坐在炕前的太师椅上。只有平辈或上级才能“升炕”,坐在主人旁边。不过一般主人都会客气请来宾上座,客人要推迟。
见宋骁飞到来,身穿绣有仙鹤一品官服的李鸿章下炕笑脸相迎,并没大官的架子,以长辈对晚辈的关切语气说,“早闻袁府有位少年才俊,遍访京城都找不到合适的老师,是贤侄你吧?来,升炕。”
宋骁飞不熟悉封建社会那种尊卑等级的“升炕”规矩,没有多想,便坐了下来。他打量着李鸿章,此公个头中上,目测有一米八左右,留着灰白胡须,满面红光,双眼像老狐狸一样放光,深不可测。
过了一会,一位十四五岁的青衣婢女端上一个茶盘,上面放了两只官窑粉彩盖盅,里面泡了两盏香气腾腾的六安瓜片茶。
李鸿章端茶正要叫请,宋骁飞在马车上就已渴了,进到客厅之后又很紧张,口干舌燥,便取茶在手,一手端茶一手打开盖子,吹开热气,咕嘟咕嘟得喝起茶来,发出异常的响声。李鸿章皱了一下眉头,没有说话,放下茶盅。等宋骁飞喝完茶,才问了一句,“贤侄今年多大了?”
“回中堂大人,十五。”
李鸿章“哦”了一声,宋骁飞想起叔父袁保恒嘱咐的“有话直说”,便开门见山,对李鸿章说:“昔日甘罗十二即为丞相,我也想学他,早日从政,为国效力。”
“贤侄可考取过什么功名?”
“我自小学习拳法剑术,留心时事,好读兵书,不愿龌龊久困笔砚间,博取什么科举功名,倒是跟容阙大人的千金学了英、德、法、日等国的洋文,在军事方面略懂一些。”宋骁飞故意显摆。
李鸿章一听他懂洋文,还略懂军事,有了兴趣,道:“贤侄小小年纪对军事有造诣,实属难得,不妨说来听听。”
宋骁飞娓娓道来:“现在大清东面日本对台湾琉球虎视眈眈,南边法国人起兵越南,西边英国对西藏图谋不轨,北边沙俄对新疆觊觎已久,国家处处受人欺凌,主要原因是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师。要是在地面作战,大清和列强抗衡,还有一二分胜算。如是海战,我大清根本没有可战之舰。当年英法联军就是从海上攻打天津卫,直取北京城,圆明园之耻当让朝廷惊醒。”
宋骁飞的意见和李鸿章的想法不谋而合,几个月前,他就分六项策略筹议海防,上奏朝廷,但遭到了李鸿藻为首的“清流派”阻挠,连左宗棠也极力反对,说大清一向重在布防陆疆,海防要耗费巨资,没有必要。道光皇帝和咸丰皇帝死后,现在的朝廷权力斗争更加复杂,不只洋务派和以同治皇帝的老师李鸿藻为首的清流派水火难容,东宫和西宫两位太后的意见也越来越不一致。还有恭亲王奕?、醇亲王奕?各有自己的势力,关系都很微妙。建水师要买军舰和火炮,没钱寸步难行,朝廷正花巨资修复1860年被英法联军的强盗们烧毁的圆明园,国库空虚。
宋骁飞学的历史都是死东西,低估了当时政治的复杂性,他也搞不清东宫和西宫两位太后、恭亲王和醇亲王的关系,对洋务派和清流派的斗争也只是略知皮毛,他继续纸上谈兵,还大谈修铁路、开煤矿等强国富民之策,李鸿章一直没有插话,临走前,让管家取来笔墨纸砚,题了一个字送给宋骁飞,让他拿回家再看。
临走,宋骁飞突然想起军队变法还没说,便道:“中堂大人练兵多年,淮军虽然也操练洋枪,但现在大清的军制操法和军械都落后于西洋各国,必须变法,否则一二十年后不要说御泰西之敌,就连日本也难制衡了。”
李鸿章捋了捋花白的胡须,拍了拍宋骁飞的肩膀,道:“贤侄才学和见识俱佳,是可造之材。我年轻时,也自以为写写文章,振臂一呼,就可以提升民心士气,改变这个世界。但现在我入仕三十年,明白一个道理:这世界哪都有规矩,懂规矩的人方能成事。要改变规矩,先要适应它;变法,更不是动动嘴皮子的事。你要记住,一个国家和一个人是一样的,得了重病,辅以善药,效虽缓而有功,投以猛剂,病未除而增剧。现在大清国政务繁苛,牵一发而动全身,须从长计议,年轻人要学会务实!”
回到家里,宋骁飞得意洋洋跟叔父谈起李鸿章如何礼遇自己,又是“升炕”,又拿家乡的六安贡茶招待自己,还称自己是“可造之材”,袁保恒详细询问了两人会面的经过,当听到宋骁飞竟然“升炕”,和李鸿章平起平坐,袁保恒一拍大腿,摇摇头,对宋骁飞说,“侄儿年少轻狂,误了自己!中堂大人是曾文正公带出来的,最讲究礼仪风范,善于从细节观察人的修身之道。当年容闳容大人第一次见文正公,只因马褂下面还套穿了没来得及换的洋装,结果自毁长城,十年不见重用。他常说,识人不能凭他自己说什么,而要看他做什么!”
“啊?叔父,那可怎么办?”宋骁飞没想到李鸿章会在意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你呀,还是光有才华,缺乏历练。李大人平日常跟我们说,朝廷的形势现在很复杂,办洋务只管闷头实干!朝廷现在的势力人称有四派,帝师、王佐、鬼使、神差,帝师派以李鸿藻为首,一帮清流大臣附和,守旧;王佐指军机处,李鸿藻、恭亲王等都是军机大臣;鬼使是指总理衙门,以恭亲王、李中堂等人为首,主外交,办洋务,兴实业;神差指神机营,以醇亲王为首。东宫和西宫、同治皇帝的关系都很微妙。你纸上谈兵,大谈洋务和变法之道,他不插话也很正常。李大人可留你在府上吃晚饭?”
“没有。临走,李中堂倒是给我题了一幅字。”宋骁飞展开那幅字,是一个“蜇”字。
“大龙方蜇!这个‘蜇’字含意深远呀,你要牢牢记住这个字!李中堂是要教导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那你就应该蛰伏,沉下心去历练。”袁保恒说。
宋骁飞没想到第一次展露头角,就被老谋深算的李鸿章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心情颇为沮丧,袁保恒安慰他说,“这次都怪为叔一时大意,平时也没有刻意要求你的礼数。你年纪还小,以后再找机会吧。对了,最近阿古柏在新疆闹事,朝廷派我去左宗棠大人的军幕协助平叛,我马上出发,接下来的半年,你好好读书,争取来年考取功名,而且你要加强修身养性,或许李大人有朝一日,会再用你!”
宋骁飞心想,这将来会是什么时候呢?不行,我得再想想办法补救,不能等白了少年头,空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