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打探
连家庄是个大村子,人口比榆树庄多了有一倍。连姓是村里的大姓,连家庄里五人里面有两人姓连。据说是老早以前,有户姓连的外来逃荒的人家来到这块地上最先开垦出了几亩薄田,才慢慢地聚集起了人来。连家庄靠近柳河,连接十里八村的柳河在连家庄弯了一个大弯,连家庄自此风调雨顺,田地肥沃,成了远近有名的富庶的村子。
进了连家庄,王大姑熟门熟路地往张家走去。路上一个大嫂子打招呼道:这不是王家嫂子吗,咋今天有空,来找老根嫂啊?张婶子的丈夫叫张老根,连家庄的人都称其老根嫂。
张家的房子在村子中央,是座白墙青瓦的小院,农家院子的格局类似,不外也是一溜正房,旁边两排的厢房。
老根嫂早得了信,一早就在院门口张望了,好不容易盼来了王大姑,忙不迭地迎进了房。
张家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顺英和彩英早早地嫁了出去,大儿子得财前个月刚娶了本村的姑娘连淑芳,二儿子得福也订了亲,只等着娶进门了。
这会子,家里的男人们都去地里忙乎了。王大姑姑侄俩刚在厅房坐正,新媳妇连淑芳便过来上茶了。
连淑芳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鹅蛋脸,大眼睛,两颊有几点细细的白麻子,倒是显得俏丽。因为还是新媳妇,穿了一身桃红的衫子,头上簪了两根扁扁的银簪子,手上还套了一个玉镯子。
连淑芳规规矩矩地上了茶,举止利索,毫不忸怩,却也不急着下去,倒在一旁细细地打量起庄善若来了。
老根嫂笑道:淑芳,看啥呢?
连淑芳笑道:我见这妹妹面善,大概就是婶子家的善若妹子吧?
庄善若也朝连淑芳微笑着,心想,这就是那三十六抬嫁妆的新媳妇吧,看起来倒不是娇惯的,也是能干的人。
王大姑瞅着连淑芳道:我咋看着淑芳倒是比成亲那天还要俏丽些呢。
连淑芳转了转一双美目,道:婶子说笑了。
淑芳长得也好,只是善若一来,就被比下去了。老根嫂道。
庄善若微微地红了脸,她很少外出到别人家做客,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分寸。连淑芳却上前拉住庄善若的手道:妹妹也是个腼腆的。听说妹妹做得一手好针线活,今儿好不容易来了,可得给姐姐看看。
庄善若连忙说好,看了王大姑一眼任由着连淑芳拉着进了内室。
老根嫂嘱咐了一句,道:淑芳,仔细着点,双身子的人了。
王大姑喜道:这么快?
可不是?我们也都没想到,怕是白欢喜一场,去郎中那里看了,真真是喜脉。
王大姑恭喜了几声,见连淑芳和庄善若不在跟前,便道:当着你我也不绕弯子了,今天实在是有急事找你商量。
老根嫂也正色道:啥事?你先说。
王大姑便将这几日的事情细细说了一边,老根嫂皱着眉头听了半晌,待王大姑说完,倒是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道:这可不是天大的喜事?该轮到我恭喜你了。
啥喜事?我这心啊是悬在半空慌得我呀!
老根嫂沉思道:这连家庄虽然大,但有名有姓有头有脸的也就统共那几个人。这许家我知道,是个厚道人家,特别是他家当家的许掌柜,虽然是个生意人,心肠最是绵软。他们家是十几年前搬到县城里的,在村子里的时候也没见和谁红过脸。
那就好,那就好!王大姑迭声道。
他家的大小子我也见过,那个时候还小,不过总是长得端正的,听说六七岁就进了私塾,极聪明上进。老根嫂突然笑道,也不怕你笑话,我家得财也上了几天私塾,和那许秀才还同过学呢——看现在人家这出息!
王大姑又细细将许家的事打听清楚,家里人口事物,一件也不落下。
进了县城,回来的就少了,不过一年也总回来几趟,不外乎看看宅子,收收租,祭祭祖。老根嫂笑道,没想到倒有这一桩缘分,俗话说三岁看老,按我看这许秀才像他老爹,也是个和善可靠的。
王大姑听得喜不自胜,一颗心早放大半下来。刘福婶的话是只能听一半,这个和她有了半辈子交情的老姐妹可不会诓她。
老根嫂极力留饭,王大姑也没太推辞,左右家里就是些女人,男人们带了干粮在地里吃了。
连淑芳帮着老根嫂做了顿午饭,庄善若帮着绣那些小衣服小鞋子。王大姑坐在庄善若身边帮着收拾,一边将刚才老根嫂讲的悄悄地讲与她听。
庄善若见王大姑如释重负的模样,只是轻轻扯着嘴角笑了笑,这婚事是好是歹现在下断言为时尚早。不过好日子总是人过出来的,只要那许家是厚道人家,她有信心也有能力将自己的小日子经营好。
吃罢了饭,娘几个坐着聊天。王大姑心思定了下来,也有兴致听听那些东家长西家短的了。
王大姑瞅着连淑芳发髻上插着的那两根银簪子,笑着对老根嫂道:我见你媳妇那簪子倒是别致,我琢磨着也该给善若打上一对。
老根嫂道:这些头面首饰做新媳妇的时候戴戴,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哪里还有这样的兴致每天拾掇着。说着往自己媳妇的身上瞟了两眼。
王大姑知道老根嫂有敲打她媳妇的意思,便说道:她们年轻自然得好好打扮。我们这十几年家也没操办过喜事,也不知道该置办些什么。那日我看淑芳那三十六抬嫁妆倒是体面,啥时候得了空了,给你婶子开张嫁妆单子出来,我也照着好好备上几样。
连淑芳赶忙含笑着应了。
老根嫂道:老姐姐是抬举淑芳了。
连淑芳知道婆婆有些看不上她那三十六抬嫁妆,听说大姑子小姑子出嫁的时候也就是二十四台。连淑芳娘家就她一个老闺女,爹娘心疼,特意将嫁妆置办得丰厚些,原本想着婆家能高看一眼,却没料着却让老根嫂心怀芥蒂。她是个机灵的,掩嘴笑了两声道:婶子你是不知道,要说到嫁妆体面,谁也比不过上个月出嫁的连双秀,那些金的银的,都能晃花你的眼。
是哪家的闺女?
老根嫂道:也是连家庄的,嫁给了县太爷的小舅子,光是吹打手就叫了三班,开了流水席面,热闹了一整天。
哦。那家里也是个殷实的。
哪里,家境倒也是稀松平常得很。老根嫂感叹道,虽说是闺女出阁都要哭嫁,可我从没见到过哭嫁哭得这么狠的,脸上的妆都哭花了,还是重新拾掇的。
娘,许是人家舍不得离家,嫁到县城,不比嫁到本村。
唉。老根嫂道,外人哪里知道。
王大姑见老根嫂似乎话里有话,只当是另有隐情,也不便再追问下去。这嫁得好嫁得歹也是各人的造化了,幸亏老天爷开了眼,她哪里还有空去管人家的闲事,一颗心早想着怎么回村给刘福婶回话去了。
庄善若还是低着头专心地缝着件婴儿的小袄,婴儿皮肤嫩,一点线头都能硌着,得小心地将线头打到外面。至于,王大姑等人在说些什么,她是过了一耳朵,却毫不留心。
====================================
明天恢复日更,更新时间是每天的20点,多谢各位的支持,你们的支持是我的动力!加油加油!
进了连家庄,王大姑熟门熟路地往张家走去。路上一个大嫂子打招呼道:这不是王家嫂子吗,咋今天有空,来找老根嫂啊?张婶子的丈夫叫张老根,连家庄的人都称其老根嫂。
张家的房子在村子中央,是座白墙青瓦的小院,农家院子的格局类似,不外也是一溜正房,旁边两排的厢房。
老根嫂早得了信,一早就在院门口张望了,好不容易盼来了王大姑,忙不迭地迎进了房。
张家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顺英和彩英早早地嫁了出去,大儿子得财前个月刚娶了本村的姑娘连淑芳,二儿子得福也订了亲,只等着娶进门了。
这会子,家里的男人们都去地里忙乎了。王大姑姑侄俩刚在厅房坐正,新媳妇连淑芳便过来上茶了。
连淑芳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鹅蛋脸,大眼睛,两颊有几点细细的白麻子,倒是显得俏丽。因为还是新媳妇,穿了一身桃红的衫子,头上簪了两根扁扁的银簪子,手上还套了一个玉镯子。
连淑芳规规矩矩地上了茶,举止利索,毫不忸怩,却也不急着下去,倒在一旁细细地打量起庄善若来了。
老根嫂笑道:淑芳,看啥呢?
连淑芳笑道:我见这妹妹面善,大概就是婶子家的善若妹子吧?
庄善若也朝连淑芳微笑着,心想,这就是那三十六抬嫁妆的新媳妇吧,看起来倒不是娇惯的,也是能干的人。
王大姑瞅着连淑芳道:我咋看着淑芳倒是比成亲那天还要俏丽些呢。
连淑芳转了转一双美目,道:婶子说笑了。
淑芳长得也好,只是善若一来,就被比下去了。老根嫂道。
庄善若微微地红了脸,她很少外出到别人家做客,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分寸。连淑芳却上前拉住庄善若的手道:妹妹也是个腼腆的。听说妹妹做得一手好针线活,今儿好不容易来了,可得给姐姐看看。
庄善若连忙说好,看了王大姑一眼任由着连淑芳拉着进了内室。
老根嫂嘱咐了一句,道:淑芳,仔细着点,双身子的人了。
王大姑喜道:这么快?
可不是?我们也都没想到,怕是白欢喜一场,去郎中那里看了,真真是喜脉。
王大姑恭喜了几声,见连淑芳和庄善若不在跟前,便道:当着你我也不绕弯子了,今天实在是有急事找你商量。
老根嫂也正色道:啥事?你先说。
王大姑便将这几日的事情细细说了一边,老根嫂皱着眉头听了半晌,待王大姑说完,倒是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道:这可不是天大的喜事?该轮到我恭喜你了。
啥喜事?我这心啊是悬在半空慌得我呀!
老根嫂沉思道:这连家庄虽然大,但有名有姓有头有脸的也就统共那几个人。这许家我知道,是个厚道人家,特别是他家当家的许掌柜,虽然是个生意人,心肠最是绵软。他们家是十几年前搬到县城里的,在村子里的时候也没见和谁红过脸。
那就好,那就好!王大姑迭声道。
他家的大小子我也见过,那个时候还小,不过总是长得端正的,听说六七岁就进了私塾,极聪明上进。老根嫂突然笑道,也不怕你笑话,我家得财也上了几天私塾,和那许秀才还同过学呢——看现在人家这出息!
王大姑又细细将许家的事打听清楚,家里人口事物,一件也不落下。
进了县城,回来的就少了,不过一年也总回来几趟,不外乎看看宅子,收收租,祭祭祖。老根嫂笑道,没想到倒有这一桩缘分,俗话说三岁看老,按我看这许秀才像他老爹,也是个和善可靠的。
王大姑听得喜不自胜,一颗心早放大半下来。刘福婶的话是只能听一半,这个和她有了半辈子交情的老姐妹可不会诓她。
老根嫂极力留饭,王大姑也没太推辞,左右家里就是些女人,男人们带了干粮在地里吃了。
连淑芳帮着老根嫂做了顿午饭,庄善若帮着绣那些小衣服小鞋子。王大姑坐在庄善若身边帮着收拾,一边将刚才老根嫂讲的悄悄地讲与她听。
庄善若见王大姑如释重负的模样,只是轻轻扯着嘴角笑了笑,这婚事是好是歹现在下断言为时尚早。不过好日子总是人过出来的,只要那许家是厚道人家,她有信心也有能力将自己的小日子经营好。
吃罢了饭,娘几个坐着聊天。王大姑心思定了下来,也有兴致听听那些东家长西家短的了。
王大姑瞅着连淑芳发髻上插着的那两根银簪子,笑着对老根嫂道:我见你媳妇那簪子倒是别致,我琢磨着也该给善若打上一对。
老根嫂道:这些头面首饰做新媳妇的时候戴戴,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哪里还有这样的兴致每天拾掇着。说着往自己媳妇的身上瞟了两眼。
王大姑知道老根嫂有敲打她媳妇的意思,便说道:她们年轻自然得好好打扮。我们这十几年家也没操办过喜事,也不知道该置办些什么。那日我看淑芳那三十六抬嫁妆倒是体面,啥时候得了空了,给你婶子开张嫁妆单子出来,我也照着好好备上几样。
连淑芳赶忙含笑着应了。
老根嫂道:老姐姐是抬举淑芳了。
连淑芳知道婆婆有些看不上她那三十六抬嫁妆,听说大姑子小姑子出嫁的时候也就是二十四台。连淑芳娘家就她一个老闺女,爹娘心疼,特意将嫁妆置办得丰厚些,原本想着婆家能高看一眼,却没料着却让老根嫂心怀芥蒂。她是个机灵的,掩嘴笑了两声道:婶子你是不知道,要说到嫁妆体面,谁也比不过上个月出嫁的连双秀,那些金的银的,都能晃花你的眼。
是哪家的闺女?
老根嫂道:也是连家庄的,嫁给了县太爷的小舅子,光是吹打手就叫了三班,开了流水席面,热闹了一整天。
哦。那家里也是个殷实的。
哪里,家境倒也是稀松平常得很。老根嫂感叹道,虽说是闺女出阁都要哭嫁,可我从没见到过哭嫁哭得这么狠的,脸上的妆都哭花了,还是重新拾掇的。
娘,许是人家舍不得离家,嫁到县城,不比嫁到本村。
唉。老根嫂道,外人哪里知道。
王大姑见老根嫂似乎话里有话,只当是另有隐情,也不便再追问下去。这嫁得好嫁得歹也是各人的造化了,幸亏老天爷开了眼,她哪里还有空去管人家的闲事,一颗心早想着怎么回村给刘福婶回话去了。
庄善若还是低着头专心地缝着件婴儿的小袄,婴儿皮肤嫩,一点线头都能硌着,得小心地将线头打到外面。至于,王大姑等人在说些什么,她是过了一耳朵,却毫不留心。
====================================
明天恢复日更,更新时间是每天的20点,多谢各位的支持,你们的支持是我的动力!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