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五章 报复
从潞州一直往东,有一条平坦宽阔的官道,顺着这条官道再往东走,就可以到达金枫国东边的那些小国家,也就是说,这条官道,是通往东边任何一个国家的必经之路。那些小国家的确很小,有的国家甚至只有一两万人口,不过由于气候温润、物产丰富,所以这些国家过得很是富足,并且颇有些向外扩张的意思。其中的东越国和青枝国国力最为强盛,他们经常蠢蠢欲动,发动战争,试图抢夺金枫国的土地,但是,由于金枫国顽强抵抗,所以他们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而现在,正如孟晓所预料的那样,贺清风根据孙子曦提供的情况,派人守住了那条官道,几乎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就是为了防止孟晓逃到别的国家去。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孟晓暂时放弃了这个计划,所以,他们一连守了五六天,连孟晓的影子都没看着。
贺清风不由得焦躁起来。可是,为了找到孟晓,他已经将整个潞州城翻了个底儿朝天,对此,何志权颇有意见,认为他小题大做。尽管很可能东盛王府真的混进了刺客,可贺清风最终不是也没事儿吗?干嘛为了他一个人就闹得整个潞州城都不得安宁?还不是仗着自己是王爷就为所欲为吗?
何志权找了个机会,当着一众大小官员的面,暗暗讽刺了贺清风的这个举动,将贺清风气个半死。
………………………………………………………………………………………………….
本来,那天何志权和潞州守将王元均请贺清风来,是要商议对付东越国的事情。因为东越国已经开始骚扰边境,而王元均的兵力一直都不是很强,已经向朝廷送了奏报,希望朝廷增援些兵马。可太后姜玉容和皇帝贺龙吟都认为,东边那些小国家都没什么可以顾虑的,与地处中原的金枫国简直无法相比,所以没有理会王元均,并且告诉他,潞州是东盛王的封地,他有责任守护好这个地方,因此,要是有什么事,就去找东盛王好了。王元均看了朝廷的批复,不觉连连摇头,他认为,朝廷太大意了。有的时候,小国家并不一定就是弱国的代名词,就像那一年,东越国差一点儿将潞州夺了过去,要不是先皇当机立断派贺清风前来,那么东越国可以一直打到京城去。
王元均无奈之下,只得找何志权商议,建议召集地方官员,再请来贺清风,好好商议一下御敌的大事。
可是何志权呢,也和太后姜玉容想的差不多,认为东越国没有那么厉害,王元均只不过是自己吓自己罢了。而且,上一次不是贺清风把东越国打败了吗?这一次,如果东越国还有侵略之意,那么还让贺清风出马就是了,根本用不着大惊小怪。
王元均十分生气。作为一员武将,他很清楚,贺清风的兵力远不如从前,已经被太后和皇上削减掉了不少。如今的东盛王,和先皇在世的时候已经无法相比了,手里的军权少得可怜,人马也不多,而东越国这几年一直都在养精蓄锐秣马厉兵,对金枫国大片的肥沃土地虎视眈眈。据王元均得到的可靠消息,东越国现在拥有的正规军队,比五年前增加了整整三倍,这还不算民间的一些武装组织。在这种情况下,贺清风即使是军事天才,手里没有人马,打算像五年前那样一举获胜,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时,贺清风还没有到,王元均就先跟何志权谈了自己的想法,并请何志权再给朝廷送一封奏折,说明这里的情况,请朝廷早作打算,以免到时候措手不及。王元均的想法是,何志权是皇帝的舅子哥,他的妹妹在皇上面前很得宠,所以,他说话,比自己这个普通的守将说话,也许会更加管用。
可没想到何志权根本就不理会那一套,还对他冷言讽刺了几句,气得王元均直瞪眼。王元均是个武将,没有那么多心眼子,嘴巴也比较笨,受了何志权几句抢白,坐在那里生闷气。
过了一会儿,贺清风到了。
何志权一直没有忘记上一次贺清风当着钦差大臣的面给自己的难堪,看见贺清风一露面,立刻不冷不热地说:“原来是王爷大驾光临啊,下官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贺清风十分讨厌何志权的这副嘴脸,可因为知道今天来是要商议大事,所以不想和他计较,只是开门见山,问今天议事的主题是什么。
王元均拱手道:“王爷,东越国这几年来一直都在秣马厉兵、蓄势待发,试图再次侵略我金枫国,我等镇守潞州,理应为朝廷分忧,可是朝廷始终不将东越国放在眼里,所以,今天请王爷来,就是要商议一个完全之策,以免到时候东越国真的侵入,我们手忙脚乱。”
贺清风点头道:“嗯,这的确是件大事。东越国对我们一直都虎视眈眈,我们绝对不能大意。只是本王如今兵权削减,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所以,本王的意思是,立刻向朝廷送去奏报,请朝廷早作准备。”
王元均一脸愁容:“已经发过奏报了,可朝廷不把东越国当回事儿,说只要下官与王爷联手,就足以将东越国抵挡在潞州之外。”
贺清风正要说话,何志权不阴不阳地开口了:“王将军,本官劝你还是不要麻烦王爷了。”
王元均不明白:“为什么啊?”
何志权冷声道:“王爷自己的府里混进了刺客都捉拿不到,你还指望他抵御外敌?真是太可笑了。你没见这几天,为了搜到那个刺客,王爷将潞州都快挖了一遍,可是结果呢?连个刺客的影子都没有见着。”
贺清风怒道:“何大人这话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何志权丝毫不害怕贺清风,“下官只是在讲述最近发生在潞州的一桩大事而已。”环顾众官员,“诸位大人说说看,东盛王府居然混进了来路不明的的刺客,而且,这刺客刺杀东盛王不成,居然在东盛王府如此严密的守卫下逃跑了,这,是不是算做一件大事呢?”
其他前来议事的官员什么也不敢说,也不敢露出任何表情,只是暗自捏了一把汗,担心贺清风一怒之下会狠狠教训一顿何志权。贺清风的暴脾气是出了名的,只不过这两年因为先皇去世,收敛了不少,否则,依着他以前在京城时候的做派,杀了何志权也未可知呢。
其实,他们也看不上何志权的某些做法和趾高气扬的架势,不就是妹妹在宫里当娘娘吗?靠着裙带关系,有什么好得意的?可是,大家敢怒不敢言,更不敢与贺清风走得太近。
果然,贺清风动怒了,上前一把揪住何志权的领子,将三块豆腐干高的何志权悬空提了起来:“你胡说什么?”
何志权知道贺清风不敢将自己怎么样,直着嗓子嚷道:“难道下官说错了吗?这几天,东盛王府管辖之下所有的军队都在搜捕那个刺客,真不知是刺客太厉害了呢,还是王府太无能了!”
贺清风用喷火的双眼怒视着何志权,真想将这个小人的脖子捏个粉碎。
可是,他知道,自己不能那么做。如果真的那样做了,会终于给朝廷一个将自己治罪的理由,而那个理由,正是姜玉容期盼多年的。
他不能因小失大。
其他官员见此情形,也纷纷劝阻道:“王爷,千万要冷静啊,不要意气用事。”
尤其是王元均,以前在京城的时候,与贺清风私交甚好。他不停地向贺清风使眼色,意思是大事要紧,不要为了这个小人搭上自己。
贺清风明白他的意思,慢慢将何志权放在了地上。
何志权其实也吓得够呛,虽然知道贺清风没有那么冲动,可万一呢?自己这条命没了岂不可惜?妹妹已经怀了龙种,以后,会给他这个做哥哥的带来很多荣华富贵,他不能还没有在享受到这些荣华富贵的时候就这么死了。
在众官员的劝说下,贺清风的怒气渐渐平息,开始商讨正事儿。虽然何志权不同意给朝廷增添麻烦,而且坚持东越国没有他们说得那么厉害,可因为其他官员都同意王元均和贺清风的意见,所以他好好思谋了一下,认为还是以防万一的好。如果东越国真的发动战争,自己作为潞州地方官员,也是有责任御敌的,到时候如果贺清风与王元均真的无法阻止侵略,那么他何志权的性命,首先就没有保证。因此,何志权终于同意给朝廷送一封加急奏报,请求朝廷派兵增援。
………………………………………………………………………………………………….
贺清风一想到何志权的冷嘲热讽,就越发痛恨孟晓,都是因为这个女人,自己才会这么颜面扫地。还好,幸亏母亲说不要声张丢了侍妾,而是声称捉拿刺客,否则,那个何志权,还不知道会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呢。
愤怒的贺清风站在孟晓的房间里,看着几乎被席卷一空的金银珠宝,咬牙切齿地发誓:“孟晓,本王一定要找到你,一定要问个清楚,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本王!”
而现在,正如孟晓所预料的那样,贺清风根据孙子曦提供的情况,派人守住了那条官道,几乎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就是为了防止孟晓逃到别的国家去。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孟晓暂时放弃了这个计划,所以,他们一连守了五六天,连孟晓的影子都没看着。
贺清风不由得焦躁起来。可是,为了找到孟晓,他已经将整个潞州城翻了个底儿朝天,对此,何志权颇有意见,认为他小题大做。尽管很可能东盛王府真的混进了刺客,可贺清风最终不是也没事儿吗?干嘛为了他一个人就闹得整个潞州城都不得安宁?还不是仗着自己是王爷就为所欲为吗?
何志权找了个机会,当着一众大小官员的面,暗暗讽刺了贺清风的这个举动,将贺清风气个半死。
………………………………………………………………………………………………….
本来,那天何志权和潞州守将王元均请贺清风来,是要商议对付东越国的事情。因为东越国已经开始骚扰边境,而王元均的兵力一直都不是很强,已经向朝廷送了奏报,希望朝廷增援些兵马。可太后姜玉容和皇帝贺龙吟都认为,东边那些小国家都没什么可以顾虑的,与地处中原的金枫国简直无法相比,所以没有理会王元均,并且告诉他,潞州是东盛王的封地,他有责任守护好这个地方,因此,要是有什么事,就去找东盛王好了。王元均看了朝廷的批复,不觉连连摇头,他认为,朝廷太大意了。有的时候,小国家并不一定就是弱国的代名词,就像那一年,东越国差一点儿将潞州夺了过去,要不是先皇当机立断派贺清风前来,那么东越国可以一直打到京城去。
王元均无奈之下,只得找何志权商议,建议召集地方官员,再请来贺清风,好好商议一下御敌的大事。
可是何志权呢,也和太后姜玉容想的差不多,认为东越国没有那么厉害,王元均只不过是自己吓自己罢了。而且,上一次不是贺清风把东越国打败了吗?这一次,如果东越国还有侵略之意,那么还让贺清风出马就是了,根本用不着大惊小怪。
王元均十分生气。作为一员武将,他很清楚,贺清风的兵力远不如从前,已经被太后和皇上削减掉了不少。如今的东盛王,和先皇在世的时候已经无法相比了,手里的军权少得可怜,人马也不多,而东越国这几年一直都在养精蓄锐秣马厉兵,对金枫国大片的肥沃土地虎视眈眈。据王元均得到的可靠消息,东越国现在拥有的正规军队,比五年前增加了整整三倍,这还不算民间的一些武装组织。在这种情况下,贺清风即使是军事天才,手里没有人马,打算像五年前那样一举获胜,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时,贺清风还没有到,王元均就先跟何志权谈了自己的想法,并请何志权再给朝廷送一封奏折,说明这里的情况,请朝廷早作打算,以免到时候措手不及。王元均的想法是,何志权是皇帝的舅子哥,他的妹妹在皇上面前很得宠,所以,他说话,比自己这个普通的守将说话,也许会更加管用。
可没想到何志权根本就不理会那一套,还对他冷言讽刺了几句,气得王元均直瞪眼。王元均是个武将,没有那么多心眼子,嘴巴也比较笨,受了何志权几句抢白,坐在那里生闷气。
过了一会儿,贺清风到了。
何志权一直没有忘记上一次贺清风当着钦差大臣的面给自己的难堪,看见贺清风一露面,立刻不冷不热地说:“原来是王爷大驾光临啊,下官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贺清风十分讨厌何志权的这副嘴脸,可因为知道今天来是要商议大事,所以不想和他计较,只是开门见山,问今天议事的主题是什么。
王元均拱手道:“王爷,东越国这几年来一直都在秣马厉兵、蓄势待发,试图再次侵略我金枫国,我等镇守潞州,理应为朝廷分忧,可是朝廷始终不将东越国放在眼里,所以,今天请王爷来,就是要商议一个完全之策,以免到时候东越国真的侵入,我们手忙脚乱。”
贺清风点头道:“嗯,这的确是件大事。东越国对我们一直都虎视眈眈,我们绝对不能大意。只是本王如今兵权削减,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所以,本王的意思是,立刻向朝廷送去奏报,请朝廷早作准备。”
王元均一脸愁容:“已经发过奏报了,可朝廷不把东越国当回事儿,说只要下官与王爷联手,就足以将东越国抵挡在潞州之外。”
贺清风正要说话,何志权不阴不阳地开口了:“王将军,本官劝你还是不要麻烦王爷了。”
王元均不明白:“为什么啊?”
何志权冷声道:“王爷自己的府里混进了刺客都捉拿不到,你还指望他抵御外敌?真是太可笑了。你没见这几天,为了搜到那个刺客,王爷将潞州都快挖了一遍,可是结果呢?连个刺客的影子都没有见着。”
贺清风怒道:“何大人这话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何志权丝毫不害怕贺清风,“下官只是在讲述最近发生在潞州的一桩大事而已。”环顾众官员,“诸位大人说说看,东盛王府居然混进了来路不明的的刺客,而且,这刺客刺杀东盛王不成,居然在东盛王府如此严密的守卫下逃跑了,这,是不是算做一件大事呢?”
其他前来议事的官员什么也不敢说,也不敢露出任何表情,只是暗自捏了一把汗,担心贺清风一怒之下会狠狠教训一顿何志权。贺清风的暴脾气是出了名的,只不过这两年因为先皇去世,收敛了不少,否则,依着他以前在京城时候的做派,杀了何志权也未可知呢。
其实,他们也看不上何志权的某些做法和趾高气扬的架势,不就是妹妹在宫里当娘娘吗?靠着裙带关系,有什么好得意的?可是,大家敢怒不敢言,更不敢与贺清风走得太近。
果然,贺清风动怒了,上前一把揪住何志权的领子,将三块豆腐干高的何志权悬空提了起来:“你胡说什么?”
何志权知道贺清风不敢将自己怎么样,直着嗓子嚷道:“难道下官说错了吗?这几天,东盛王府管辖之下所有的军队都在搜捕那个刺客,真不知是刺客太厉害了呢,还是王府太无能了!”
贺清风用喷火的双眼怒视着何志权,真想将这个小人的脖子捏个粉碎。
可是,他知道,自己不能那么做。如果真的那样做了,会终于给朝廷一个将自己治罪的理由,而那个理由,正是姜玉容期盼多年的。
他不能因小失大。
其他官员见此情形,也纷纷劝阻道:“王爷,千万要冷静啊,不要意气用事。”
尤其是王元均,以前在京城的时候,与贺清风私交甚好。他不停地向贺清风使眼色,意思是大事要紧,不要为了这个小人搭上自己。
贺清风明白他的意思,慢慢将何志权放在了地上。
何志权其实也吓得够呛,虽然知道贺清风没有那么冲动,可万一呢?自己这条命没了岂不可惜?妹妹已经怀了龙种,以后,会给他这个做哥哥的带来很多荣华富贵,他不能还没有在享受到这些荣华富贵的时候就这么死了。
在众官员的劝说下,贺清风的怒气渐渐平息,开始商讨正事儿。虽然何志权不同意给朝廷增添麻烦,而且坚持东越国没有他们说得那么厉害,可因为其他官员都同意王元均和贺清风的意见,所以他好好思谋了一下,认为还是以防万一的好。如果东越国真的发动战争,自己作为潞州地方官员,也是有责任御敌的,到时候如果贺清风与王元均真的无法阻止侵略,那么他何志权的性命,首先就没有保证。因此,何志权终于同意给朝廷送一封加急奏报,请求朝廷派兵增援。
………………………………………………………………………………………………….
贺清风一想到何志权的冷嘲热讽,就越发痛恨孟晓,都是因为这个女人,自己才会这么颜面扫地。还好,幸亏母亲说不要声张丢了侍妾,而是声称捉拿刺客,否则,那个何志权,还不知道会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呢。
愤怒的贺清风站在孟晓的房间里,看着几乎被席卷一空的金银珠宝,咬牙切齿地发誓:“孟晓,本王一定要找到你,一定要问个清楚,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