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这楼道虽然九曲十八弯,可终归不过是上下左右四面墙壁组成的空间而已,怎么会少掉近百米的一段右墙?任是太祖想破脑袋也是毫无头绪。(请记住我www.dukankAn.com)(疯狂'看小说 手打)太祖心里一阵沮丧,自己折腾了半天,却是瞎忙活。这密封的空间里十分憋闷,若是再有一两个时辰还想不出主意,只怕是要憋死在这迷宫中了。他倚在左边墙上坐下,双眼盯着右边的墙,把自己从进入巨洞到困在这迷宫中的经过一遍一遍的回忆。这巨洞所处的山谷虽然荒凉,但绝非人迹罕至,偌大的一处巨洞,怎么从未听人说起过?他在这铁脊山经年打猎,附近几处村落都认识人,也听过些山精树怪的荒诞传说,可就没听过有什么巨洞的讯息。难道就从未有人发现过这个地方?还是发现这地方的人都死了?太祖想到刚到这举动所在的山谷时发生的情景,忽然觉的头皮发麻!难道自己在山谷中看到的不是幻觉,而是真的?!他搜肠刮肚,拼命的想自己听到的关于这铁脊山的传说。
太祖不是本地人,他的这份行当,叫做游山猎户。说白了就是居无定所,哪个山头野物多就奔哪。除了打猎吃肉,也倒腾些个兽皮兽骨,鹿茸熊掌来着,也能换银子花。有经验的游山猎户,也在山里倒腾些个草药。按规矩,游山猎户到了哪家山头,那得祭山神,拜老客。山附近三村五店,凡事靠着这山吃饭的人家,都要尽到礼数,当地的山民同意了,你才能在此处干营生。当时自己刚来这里的时候,去西山脚拜一家回殃老客,听说了一件蹊跷事。所谓的殃,便是民间传说的一种鬼,晚上出来害人。旧时候北方地区家有死人的,要回殃,还要请阴阳先生验看死者,写殃榜。榜上写着死者生卒年月。这个殃榜首先算是个死亡证明,有了这个殃榜,官面上不派仵作验尸,算是自然死亡。还有就是传说人死了以后还会有小鬼领着回魂谢灶,这也是死者最后一次给家人告别,所以这殃就是鬼,谁碰见谁就“遭殃”。据说这殃鬼是很厉害的,人见人死,兽见兽亡,什么桃符柳木黑狗血,一应辟邪驱鬼的物件全不济事。所以旧时专有为人回殃的这么一类人,除了写殃榜以外,还有出殃的很多仪式和规矩,必须这类人来经办。只要有人家办丧事,必要请回殃的先生。这西山脚下的老客,便是个回殃先生,姓刘,叫刘铁嘴。经的事多,又晓阴阳,所以在这穷山僻壤里很有威望。当时太祖去拜访他,见他很会说些个稀奇事,便好奇让他多讲讲,这老头也是个话篓子,便给他讲了很多这山里的传说。先前那个鹿群成灾,群狼食人的故事也是他讲的。
那刘铁嘴坐在草堂上,撇着老鼠须,瞪着黄皮子一般的老眼,说道起云遮雾盖的不经故事。他说这铁脊山原是个风水宝地,只因为旧朝时在围狼谷打过几场恶仗,死的冤鬼太多,沾染了灵脉,所以成了凶地。一到荒乱时节,那些冤魂乘着天地戾气,祸乱山里的山民。太祖不信,道,我在此处有些时日,并不见有什么冤魂为乱啊。刘铁嘴说道,先前鹿群成灾,便是冤魂为乱。那时朝廷不道,民怨沸腾,又加上天灾,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便要落草为寇。当时铁脊山便有一班好汉啸聚。那些好汉多是山中山民,为了生计做些没本钱的买卖,因铁脊山地势险峻,这股土匪渐渐成了气候。朝廷出兵征剿,就在围狼谷打了一场恶战。当时那谷中尸骨累累,填平了半个山谷!以后时局渐好,那些落草为匪的山民的后人只道可以安定下来,却不料各村各户均闹起邪**来。后来又有围狼谷出现了鹿群为害。那群鹿行踪诡秘,又凶狠异常,头长尖角,双目血赤,连狼群也不惧。山民有上山打猎的,不是被狼祸害了,便是被鹿群踏成肉泥!据说那群鹿特别喜欢吃沾了血肉的草木!那时刘铁嘴才十六岁,老子娘没了,跟着爷爷刘一山过活。他爷爷是道行高深的阴阳生,也在此地甚有威望,老百姓见怪事连连,便找上门来,求他爷爷解祟。爷爷说那哪是什么鹿群,分明是群殃回煞,怨报子孙,是顶顶厉害的妖邪!原来寻常灾殃出现,虽然厉害,但一般不会殃害亲人,正所谓“出殃回煞,亲丁不避”。但当初山民啸聚,死人甚多,又都怨气极重,恰又有谷中本就是个古战场,戾气极重,山匪死在其中,又没有子孙为他们做后事,便成了殃怨子孙的厉殃。群邪数量甚多,不避三光,化为群鹿害人,才有了这等异象。
当时的村民听是这等说词,如何不怕?纷纷跪地求救。他爷爷甚为为难,对众人拱手道:“列为乡亲,我刘一山也是世居此地,这回群殃回煞,连我也脱不了干系。又何须众位求我?只是小老儿道行浅薄,生平没有遇到过这等大灾,所以这心里也是没底,咱们还是请些真正有神通的人来解救咱们为妙!”众人中有年老的,说道:“先生莫自谦,且不说我等山野穷人,请不起大寺大院的法师真人。就是请了来,也未必就济事,况且群殃虽然祸害生人,可终究也是我等的先人祖辈,若是让和尚道士当做妖魔除戮了,我等岂不是不孝儿孙?所以还是请您老勉力为之,但有差遣,我等都听着您的办就是了!”众人都齐声附和。刘一山沉吟半响,道“也罢,终究看我等气运了!”
当下吩咐众人,先将各家院里院外中的树木上都拴上一条红布条,众人也都穿上大红衣裤。并用醋蒸熏自家屋子和家具。又叫已有人“遭殃”的人家,把遭殃之人都送往村头的关帝庙,捧上各家厨房供奉的灶王爷。来的时候记得带上遭殃者的生辰八字,最好能把当初啸聚山林死在围狼谷的那位先人的生卒年月也弄过来。众人道,万事都好办,只是这啸聚山林的土匪先人,实在是多有不知生卒年月的。刘一山叹了口气:“要有就最好,没有也不妨,只是我要多费些事。”众人应诺而去。刘一山也吩咐刘铁嘴穿上大红衣裤。刘铁嘴问道,“爷爷,为何要穿大红的衣服?”刘一山说:“可以避煞。”刘铁嘴道:“为啥穿红的就能避煞啊?”刘一山不耐烦的训斥道:“糊涂孩子,都啥时候了还问东问西?还不快去?!换好了衣服给我准备六精散!”刘铁嘴嘟囔着去了。所谓六精散,又叫六精斩退魂魄散,是用金精石、银精石、避殃沙、鬼见愁、鬼箭草、安息香等研为细末而成,具有避殃净秽的效果。刘铁嘴刚应了声诺,刘一山又迭声道“再准备一些十二都煞七邪散!”刘铁嘴心里一惊:“爷爷,要这么邪门的东西干什么?”这十二都煞七邪散,是由:天巴戟、地芍药、日乌头、月宫桂、人人参、鬼鬼箭、神获神、天杜仲、道远志、松茯苓、山桔梗、兽狼毒共十二味药,另加七种香:檀香、藿香、寸香、沉香、木香、芸香、**研为细末,是唯一一味可以除邪杀殃的厉害东西。只是殃鬼一般都是自家亲人,若用这十二都煞七邪散杀殃者,必大损福寿。刘一山面色苍白:“群殃回煞,何等厉害!我只希望这东西或者能有用罢了!”
关帝庙,关帝又称作三界伏魔大帝,是最能斩妖降魔的一尊神祗。众人抬着七个遭了秧的人来到庙里。那遭殃的七位,气若游丝,眼看就快没气了。不久,刘一山爷孙俩也来了。刘一山身着道袍,领着众人给关圣帝君祭献三牲,焚香祷告。众人看着那庙中威武肃立的关帝神像,心中惊骇稍稍平息,此时都默默的祈祷着神明保佑。只有刘一山知道,出殃回煞,原不是关二爷管的事,他让把人弄到这里,不过是因为关帝素来神力广大,希望可以通过关帝震慑其他的邪祟罢了。须知凡为殃鬼,乃是人死后的七魄。原来人死后三魂七魄还会有一段时间运行,所以对生人会有影响。但三魂乃属阳,乃是一股上升的清气,所以不妨事。真正的殃,就是七魄。七魄属阴,乃是下降的浊气,所以能回殃。亡人的七魄按一定的时间出来,化作某种颜色的煞气,向一定的方向而去,就叫“出殃”。出殃的运行方式是根据死者的生卒年月而定的,一般什么时间亡故就在什么时候出殃,不同的时间殃气的颜色也不一样,死者因性别不同出殃的时间也有所不同。正所谓:“气分五色按五行,男子女支辩分明。金东北,木西南。水土双双奔东南,唯有红火向西北,五色四方辩周全。”不过若是事情紧急,也就不用等什么出殃时间了。出殃以后,就要回殃,就是阴阳生按照出殃的运行规律,帮助生人避煞和为殃鬼祈攘。
不过,现在刘一山要做的事,既不是计算出殃时间,也不是为人回殃避煞,而是为遭殃的人解殃。他左手拿着一只金灿灿的铜铃铛,右手夹着两块玉板儿,一边摇铃一边打板儿。口中念叨着:“人生何喜死何悲,死后合埋黄土堆。一抔黄土盖眼前,红尘俗世末牵连。须知阎罗生死殿,不容阴鬼殃人间。一朝七魄下幽冥,三日回殃谢灶君。回殃乃是阎君旨,怜尔魂魅念亲丁。早去速回随无常,切莫人世煞人殃。君不见幽冥殿,吓魂台,阿鼻地狱何阴霾?嗟尔小鬼莫逞奸,速去黄泉轮转殿。人死为殃随五行,天法自运莫胡行!速去!速去!!”口中念叨着,手中抓上一把六精散,洒向遭殃的七个人。只见六色粉末撒在遭殃的人身上,顿时升腾出五色光芒来。
刘铁嘴见到五色殃光,忙按爷爷的吩咐,将香灰撒在门前的地上。刘一山面色凝重,竟然是五色殃光,这就说明七人身上都不是只撞上了一个殃煞。人死为殃,因为生卒年月分属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五色五殃,分别是:青红黄白黑。一个死者的殃只有一种颜色,五色殃光说明那个遭殃的人不是遭了一个殃鬼的殃,起码也得是五个!但是一般五个人分属五行的巧事又有多少?照刘一山推算,这七人每人遭的殃,最少的也得有十几个!刘一山口里念念有词,目光紧盯着门口那层薄薄的香灰。突然,刘一山突然冲着左起第一个遭殃的人喊道:“遭殃煞这何人?”旁边有遭殃者的亲人,答道:“牛三狗!”刘一山道:“报上生辰八字!”有人答道:“甲子、丙申、辛丑、壬寅!”
寻常遭殃需要解殃,只需报上死者的生辰便罢了,可此次死鬼太多,年头又太远,连遭殃者的亲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哪个先人出来殃害他们,所以刘一山只好用生魄回殃的法子了。所谓生魄回殃,乃是用秘法激醒遭殃者的生魂七魄,让他们帮助搜寻自己体内的殃鬼。这个法子不但麻烦,而且凶险,一个不好,遭殃者自己的魂魄便要被体内的殃鬼所害。但是如今没别的法子,只好硬着头皮干了。刘一山听见遭殃者的生辰八字,便拿朱笔在黄表纸上画了一个符,贴在遭殃者额头。刘一山口中念叨几句,遭殃者突然来了精神,坐起来说道:“牛黑子,生于庚子年、丁卯月、戊辰日、乙亥时!”刘一山面色一喜,这是遭殃者的魂魄在给自己报告他是遭了谁的殃。口中喊道:“戊己为殃,五行属土,色当为黄,该行东南!牛黑子,还不速去!”说着一把六精散撒了过去,只听见一声哀鸣,一道黄光从遭殃者身上分离,奔向东南而去。门口的那层香灰上,留下一串淡淡的足迹,像是老鼠留下的。殃鬼刘黑子属鼠,那是他走的时候留下的足迹。遭殃者身上的五色殃光中的黄光顿时黯淡了一些。刘一山吐出口气,只要按此法行事,七人身上的殃煞均能徐徐解去。
逆龙道中文网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太祖不是本地人,他的这份行当,叫做游山猎户。说白了就是居无定所,哪个山头野物多就奔哪。除了打猎吃肉,也倒腾些个兽皮兽骨,鹿茸熊掌来着,也能换银子花。有经验的游山猎户,也在山里倒腾些个草药。按规矩,游山猎户到了哪家山头,那得祭山神,拜老客。山附近三村五店,凡事靠着这山吃饭的人家,都要尽到礼数,当地的山民同意了,你才能在此处干营生。当时自己刚来这里的时候,去西山脚拜一家回殃老客,听说了一件蹊跷事。所谓的殃,便是民间传说的一种鬼,晚上出来害人。旧时候北方地区家有死人的,要回殃,还要请阴阳先生验看死者,写殃榜。榜上写着死者生卒年月。这个殃榜首先算是个死亡证明,有了这个殃榜,官面上不派仵作验尸,算是自然死亡。还有就是传说人死了以后还会有小鬼领着回魂谢灶,这也是死者最后一次给家人告别,所以这殃就是鬼,谁碰见谁就“遭殃”。据说这殃鬼是很厉害的,人见人死,兽见兽亡,什么桃符柳木黑狗血,一应辟邪驱鬼的物件全不济事。所以旧时专有为人回殃的这么一类人,除了写殃榜以外,还有出殃的很多仪式和规矩,必须这类人来经办。只要有人家办丧事,必要请回殃的先生。这西山脚下的老客,便是个回殃先生,姓刘,叫刘铁嘴。经的事多,又晓阴阳,所以在这穷山僻壤里很有威望。当时太祖去拜访他,见他很会说些个稀奇事,便好奇让他多讲讲,这老头也是个话篓子,便给他讲了很多这山里的传说。先前那个鹿群成灾,群狼食人的故事也是他讲的。
那刘铁嘴坐在草堂上,撇着老鼠须,瞪着黄皮子一般的老眼,说道起云遮雾盖的不经故事。他说这铁脊山原是个风水宝地,只因为旧朝时在围狼谷打过几场恶仗,死的冤鬼太多,沾染了灵脉,所以成了凶地。一到荒乱时节,那些冤魂乘着天地戾气,祸乱山里的山民。太祖不信,道,我在此处有些时日,并不见有什么冤魂为乱啊。刘铁嘴说道,先前鹿群成灾,便是冤魂为乱。那时朝廷不道,民怨沸腾,又加上天灾,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便要落草为寇。当时铁脊山便有一班好汉啸聚。那些好汉多是山中山民,为了生计做些没本钱的买卖,因铁脊山地势险峻,这股土匪渐渐成了气候。朝廷出兵征剿,就在围狼谷打了一场恶战。当时那谷中尸骨累累,填平了半个山谷!以后时局渐好,那些落草为匪的山民的后人只道可以安定下来,却不料各村各户均闹起邪**来。后来又有围狼谷出现了鹿群为害。那群鹿行踪诡秘,又凶狠异常,头长尖角,双目血赤,连狼群也不惧。山民有上山打猎的,不是被狼祸害了,便是被鹿群踏成肉泥!据说那群鹿特别喜欢吃沾了血肉的草木!那时刘铁嘴才十六岁,老子娘没了,跟着爷爷刘一山过活。他爷爷是道行高深的阴阳生,也在此地甚有威望,老百姓见怪事连连,便找上门来,求他爷爷解祟。爷爷说那哪是什么鹿群,分明是群殃回煞,怨报子孙,是顶顶厉害的妖邪!原来寻常灾殃出现,虽然厉害,但一般不会殃害亲人,正所谓“出殃回煞,亲丁不避”。但当初山民啸聚,死人甚多,又都怨气极重,恰又有谷中本就是个古战场,戾气极重,山匪死在其中,又没有子孙为他们做后事,便成了殃怨子孙的厉殃。群邪数量甚多,不避三光,化为群鹿害人,才有了这等异象。
当时的村民听是这等说词,如何不怕?纷纷跪地求救。他爷爷甚为为难,对众人拱手道:“列为乡亲,我刘一山也是世居此地,这回群殃回煞,连我也脱不了干系。又何须众位求我?只是小老儿道行浅薄,生平没有遇到过这等大灾,所以这心里也是没底,咱们还是请些真正有神通的人来解救咱们为妙!”众人中有年老的,说道:“先生莫自谦,且不说我等山野穷人,请不起大寺大院的法师真人。就是请了来,也未必就济事,况且群殃虽然祸害生人,可终究也是我等的先人祖辈,若是让和尚道士当做妖魔除戮了,我等岂不是不孝儿孙?所以还是请您老勉力为之,但有差遣,我等都听着您的办就是了!”众人都齐声附和。刘一山沉吟半响,道“也罢,终究看我等气运了!”
当下吩咐众人,先将各家院里院外中的树木上都拴上一条红布条,众人也都穿上大红衣裤。并用醋蒸熏自家屋子和家具。又叫已有人“遭殃”的人家,把遭殃之人都送往村头的关帝庙,捧上各家厨房供奉的灶王爷。来的时候记得带上遭殃者的生辰八字,最好能把当初啸聚山林死在围狼谷的那位先人的生卒年月也弄过来。众人道,万事都好办,只是这啸聚山林的土匪先人,实在是多有不知生卒年月的。刘一山叹了口气:“要有就最好,没有也不妨,只是我要多费些事。”众人应诺而去。刘一山也吩咐刘铁嘴穿上大红衣裤。刘铁嘴问道,“爷爷,为何要穿大红的衣服?”刘一山说:“可以避煞。”刘铁嘴道:“为啥穿红的就能避煞啊?”刘一山不耐烦的训斥道:“糊涂孩子,都啥时候了还问东问西?还不快去?!换好了衣服给我准备六精散!”刘铁嘴嘟囔着去了。所谓六精散,又叫六精斩退魂魄散,是用金精石、银精石、避殃沙、鬼见愁、鬼箭草、安息香等研为细末而成,具有避殃净秽的效果。刘铁嘴刚应了声诺,刘一山又迭声道“再准备一些十二都煞七邪散!”刘铁嘴心里一惊:“爷爷,要这么邪门的东西干什么?”这十二都煞七邪散,是由:天巴戟、地芍药、日乌头、月宫桂、人人参、鬼鬼箭、神获神、天杜仲、道远志、松茯苓、山桔梗、兽狼毒共十二味药,另加七种香:檀香、藿香、寸香、沉香、木香、芸香、**研为细末,是唯一一味可以除邪杀殃的厉害东西。只是殃鬼一般都是自家亲人,若用这十二都煞七邪散杀殃者,必大损福寿。刘一山面色苍白:“群殃回煞,何等厉害!我只希望这东西或者能有用罢了!”
关帝庙,关帝又称作三界伏魔大帝,是最能斩妖降魔的一尊神祗。众人抬着七个遭了秧的人来到庙里。那遭殃的七位,气若游丝,眼看就快没气了。不久,刘一山爷孙俩也来了。刘一山身着道袍,领着众人给关圣帝君祭献三牲,焚香祷告。众人看着那庙中威武肃立的关帝神像,心中惊骇稍稍平息,此时都默默的祈祷着神明保佑。只有刘一山知道,出殃回煞,原不是关二爷管的事,他让把人弄到这里,不过是因为关帝素来神力广大,希望可以通过关帝震慑其他的邪祟罢了。须知凡为殃鬼,乃是人死后的七魄。原来人死后三魂七魄还会有一段时间运行,所以对生人会有影响。但三魂乃属阳,乃是一股上升的清气,所以不妨事。真正的殃,就是七魄。七魄属阴,乃是下降的浊气,所以能回殃。亡人的七魄按一定的时间出来,化作某种颜色的煞气,向一定的方向而去,就叫“出殃”。出殃的运行方式是根据死者的生卒年月而定的,一般什么时间亡故就在什么时候出殃,不同的时间殃气的颜色也不一样,死者因性别不同出殃的时间也有所不同。正所谓:“气分五色按五行,男子女支辩分明。金东北,木西南。水土双双奔东南,唯有红火向西北,五色四方辩周全。”不过若是事情紧急,也就不用等什么出殃时间了。出殃以后,就要回殃,就是阴阳生按照出殃的运行规律,帮助生人避煞和为殃鬼祈攘。
不过,现在刘一山要做的事,既不是计算出殃时间,也不是为人回殃避煞,而是为遭殃的人解殃。他左手拿着一只金灿灿的铜铃铛,右手夹着两块玉板儿,一边摇铃一边打板儿。口中念叨着:“人生何喜死何悲,死后合埋黄土堆。一抔黄土盖眼前,红尘俗世末牵连。须知阎罗生死殿,不容阴鬼殃人间。一朝七魄下幽冥,三日回殃谢灶君。回殃乃是阎君旨,怜尔魂魅念亲丁。早去速回随无常,切莫人世煞人殃。君不见幽冥殿,吓魂台,阿鼻地狱何阴霾?嗟尔小鬼莫逞奸,速去黄泉轮转殿。人死为殃随五行,天法自运莫胡行!速去!速去!!”口中念叨着,手中抓上一把六精散,洒向遭殃的七个人。只见六色粉末撒在遭殃的人身上,顿时升腾出五色光芒来。
刘铁嘴见到五色殃光,忙按爷爷的吩咐,将香灰撒在门前的地上。刘一山面色凝重,竟然是五色殃光,这就说明七人身上都不是只撞上了一个殃煞。人死为殃,因为生卒年月分属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五色五殃,分别是:青红黄白黑。一个死者的殃只有一种颜色,五色殃光说明那个遭殃的人不是遭了一个殃鬼的殃,起码也得是五个!但是一般五个人分属五行的巧事又有多少?照刘一山推算,这七人每人遭的殃,最少的也得有十几个!刘一山口里念念有词,目光紧盯着门口那层薄薄的香灰。突然,刘一山突然冲着左起第一个遭殃的人喊道:“遭殃煞这何人?”旁边有遭殃者的亲人,答道:“牛三狗!”刘一山道:“报上生辰八字!”有人答道:“甲子、丙申、辛丑、壬寅!”
寻常遭殃需要解殃,只需报上死者的生辰便罢了,可此次死鬼太多,年头又太远,连遭殃者的亲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哪个先人出来殃害他们,所以刘一山只好用生魄回殃的法子了。所谓生魄回殃,乃是用秘法激醒遭殃者的生魂七魄,让他们帮助搜寻自己体内的殃鬼。这个法子不但麻烦,而且凶险,一个不好,遭殃者自己的魂魄便要被体内的殃鬼所害。但是如今没别的法子,只好硬着头皮干了。刘一山听见遭殃者的生辰八字,便拿朱笔在黄表纸上画了一个符,贴在遭殃者额头。刘一山口中念叨几句,遭殃者突然来了精神,坐起来说道:“牛黑子,生于庚子年、丁卯月、戊辰日、乙亥时!”刘一山面色一喜,这是遭殃者的魂魄在给自己报告他是遭了谁的殃。口中喊道:“戊己为殃,五行属土,色当为黄,该行东南!牛黑子,还不速去!”说着一把六精散撒了过去,只听见一声哀鸣,一道黄光从遭殃者身上分离,奔向东南而去。门口的那层香灰上,留下一串淡淡的足迹,像是老鼠留下的。殃鬼刘黑子属鼠,那是他走的时候留下的足迹。遭殃者身上的五色殃光中的黄光顿时黯淡了一些。刘一山吐出口气,只要按此法行事,七人身上的殃煞均能徐徐解去。
逆龙道中文网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