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02 话前途三美犹叹息 忧安危独寝尚难眠
PS:忙中出错,居然将以前的发上来了,。
PPS:越忙越错,居然没有及时取消掉定时。今天先改一章,明天再改好下一章。另外会有加更做补偿。太晚了,先睡了。
袭人走了,贾宝玉修身养性,而探春则窝在了自己的屋子里,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薛宝钗突然发现自己的时间越发多了起来。这时间越多,薛宝钗的心里就越不舒服,因为薛蟠都已经整整半年音信全无了,薛姨妈已经支持不住,病倒在床,而薛宝钗只要一闲下来,就忍不住胡思乱想。
这天,薛宝钗伺候着薛姨妈睡着以后,就拿出了自己手里的针线,发狠地做着。这时,外头燕儿双手高举着一封信,“邦”的一下撞开了门,跪倒薛宝钗的面前,道:“太太,姑娘,好消息,大爷的信!”
这下子,连薛姨妈都从床上坐了起来,道:“快,快拿来我看看。蟠儿,蟠儿现在在哪里。”
薛宝钗一下子夺过燕儿手里的信,果然是薛蟠的笔记,信上交代了他经历过的事情,还告诉家人,送信的人是他的好朋友,要家人跟着来人去接他,他身子还好,只是没有路费,身边的钱,就只够寄信的。薛宝钗知道了以后,心神大定,特地去了后门,见了送信的人,送上谢礼,这才安排下人小厮去接薛蟠。
半个月以后,薛蟠总算是到京了。此时的薛姨妈已经能够下地了,薛蟠一进屋子,就被薛姨妈搂在了怀里,一边哭一边捶着儿子,道:“你这个没良心的,怎么这么就才来信啊,你可知道,你妹妹担心得连头发都掉了大半了。”
“妈是儿子没有用,这次居然折了本钱不说,连路费都没有带回来。还要家里去接儿子。儿子真的是……”
“傻孩子,我只要你没事儿就好。以后,你就呆着家里,跟妈一起,咱们家什么没有。就是不缺钱。只要你安安分分地,吃喝花用一辈子都尽够了。”
谁知道薛蟠道:“妈,这次可不是儿子没本事,实在是那些盐商太过分了。妈,你知道吗?儿子在扬州的时候,那些盐商虽然说是请我们这些世交吃酒,实际上却是软禁我们,逼着我们跟着他们跟朝廷作对。有几个商人怒斥那些盐商,却被捅了刀子。那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可把在场的人给吓死了。儿子见不对劲,悄悄地打晕了一个下人,换了衣裳,这才借着水路逃走了。”
薛姨妈和薛宝钗面面相觑,她们还不知道这个呢。
薛蟠拿起桌子上的茶壶,灌了一大口,这才道:“儿子本来也带了些金银镙子还有银两银票什么的在身上的。可是那些金银镙子还有银两什么的都很重,儿子游到一半。就游不动了,只好把金子银子都丢了。加上儿子逃跑时,又是摔跤又是跌倒,结果,衣服也好,泡了水的银票也好,都坏了,有剩下几张银票,因为不小心。又被儿子给撕破了。那个时候,儿子还以为自己死定了。还好,流民里面也有好人,像姜大哥就是,不但将自己的口粮分给儿子,还背了儿子走了好长一段路。
“还有,那些官吏都不许我们进入京畿,说是怕我们把瘟疫带入京师,边上又有兵丁拿着刀枪,我们也只好去了指定的地方。接受惠民局的大夫的检查。在一个村子里面呆了快一个月,确定我们身上没有疾病,官兵们才带领我们换了地方。我们跟着姜大哥他们一起做苦力,挖土,运石块、粮食,靠着这些,我才积攒 一点银钱。本来我是想,早一点回来的,可是我每天做得比别人少,挣的钱也比别人少,所以,最后,我也只挣下了买纸笔和寄信的钱。不过,因为朝廷的法令,我们这些流民还不能进京畿,最后,还是贿赂了官兵,这才放行的。”
薛宝钗道:“可是,哥哥不是存了寄信的钱吗?”
“贿赂的官兵以后,就没有多少了,而且,我不会别的,让我做苦力什么的,我还行,让我一个人想办法进京,我会不会迷路且不说,前阵子,这天气还是很热的,也不知道会不会在半路上中暑。还是姜大哥仗义,他说他帮我送信。这路上的银钱且不说,这人情可就大了。”
薛宝钗连连点头,薛姨妈道:“你这位朋友呢,真是要好好谢谢他呢。”
薛蟠道:”姜大哥知道我如今也是寄居在姨妈家里的,也知道我们一家总共才这么一点点大的院子,他觉得不方便,所以,暂时安顿在客栈里。妈,你放心,姜大哥是个好人,对我又照顾,我可不会忘恩负义。”
薛宝钗道:“那哥哥想怎么感谢人家呢?”
薛蟠道:“我记得姜大哥曾经说过,他想买上几亩地,再娶房媳妇儿,过自己的小日子。所以,我想送姜大哥一个小庄子,外加一处小宅子才好。毕竟我已经和他结义了。”
听薛蟠洋洋得意的这么说,薛宝钗也只得笑笑。不过这庄子什么的也容易,这段时日,随着那些盐商的落马,也有不少官员下台,这田地的价格也跌得厉害,薛蟠这么一说,薛宝钗就拿出了银钱置办庄子,不但送了薛蟠的那位救命恩人一座十顷的庄子,还给自己家置办了两个庄子。
薛宝钗很庆幸,当初自己母亲决意带自己兄妹两个进京一事。如果当初她们薛家还在金陵,那么这次盐商作乱一事,绝对会牵连到自己身上,听说,自己那位叔父也因为这次的事情过世了,如果不是花了大量的银钱疏通关系,说不定连家眷都会入罪。薛宝钗一想到,自己的年纪也不小了,如果再南面,肯定已经议亲,甚至说不定就出嫁了,那么说不定自己就是那被官卖的罪人家的女眷中的一员。
薛宝钗每次想到这个就不寒而栗。所以,这天晚上,薛宝钗就找到了哥哥,告诉了他自己的心事,并道:“哥哥,哥哥不在的时候,姨妈来了几次,想让我嫁了宝玉,哥哥怎么看?”
“‘妹妹喜欢那个贾宝玉吗?如果妹妹喜欢,那就不用说了。”
“哥哥,人家在问你的主意,你居然这么说人家。其实,我也不知道那个贾宝玉好不好。就在前几天,贾宝玉屋里的袭人就被发卖了,连她的家人也背上了盗窃藏脏之罪,也成了贱民。我想,那贾宝玉是个好拿捏的,以我的手段,日后也不用害怕那些丫头们作祟。”
“你既然觉得值得,那你就嫁吧。”
“哥哥,我还没有说完呢。那个贾宝玉是个没有担当的,袭人被拖走的时候,那么求他,他都没有说上一句话,这叫我有些寒心。日后,若是太太折腾我,那我……”
“妹子,我觉得你想多了。你看我们家,这么豪富,会跟个丫头似的,将夫家的东西往娘家搬吗?说不定你将来的夫家还指望着你的嫁妆过日子呢。还有,那二太太是你的亲姨妈,怎么照应你都来不及了,怎么会折腾你呢?不过,婆媳是天敌,每个媳妇都是这么熬过来的,你一向是个有心计、有成算的,还怕这么点事情?”
薛宝钗点点头。
薛蟠道:“不过,妹子,你告诉我,你到底喜不喜欢那个贾宝玉?”
薛宝钗道:“不不知道。之前我觉得这个贾宝玉不但靠不住,还是个没能耐的。可是哥哥不在的日子,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哥哥可能不会回来了,都以为我们家绝户了,这言语里……,唯有宝玉,对我极好的,所以,我……”
薛蟠道:“既然这样,妹妹就不妨考虑一下宝玉吧。不是有句话,叫做‘千金容易得,难得有情郎’吗?既然那个贾宝玉对妹妹好,妹妹就不妨考虑一下,而且,贾宝玉的身份也算过得去,有了这个妹妹将来的孩子就不用背着商人的身份过日子了。”
“商人有什么不好的?”
“妹妹,你看这次盐商作乱,那些盐商们都是处以极刑,可是同样犯法的官吏不过是流放,这就是身份那。妹妹数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妹妹,我们家的身份,在金陵,那是块好招牌,可是在京里,就上不得台面了。而且,这次的盐商的事情一出,朝廷势必会清洗商人,也就是说,即便是皇商,我们的日子也会比以往艰难得多。所以,妹妹的亲事上……对不起,妹妹,都是我没有用。”
“哥哥说什么话儿来,妹妹知道,哥哥待妹妹我还是极好的。不过,哥哥你是怎么知道这个的?”
“是姜大哥跟我说的,你别看姜大哥这个样子,人家虽然只比我大一岁,可是已经是秀才了。据说,早早五年前人家就已经过了童生试了。要不是因为守孝,姜大哥说不定就中了秀才了。”
“姜大哥果然这么厉害?”
“那是当然。不过姜大哥说过,他中了举人就不打算往上考了,因为他的性子不适合官场。”
“好可惜。”
“我倒是觉得这样挺好的。你看那些当官的,又有几个落到好的。中了举人,可是享受朝廷的免税政策,还不用担心官场倾轧,多好。”(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PS:越忙越错,居然没有及时取消掉定时。今天先改一章,明天再改好下一章。另外会有加更做补偿。太晚了,先睡了。
袭人走了,贾宝玉修身养性,而探春则窝在了自己的屋子里,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薛宝钗突然发现自己的时间越发多了起来。这时间越多,薛宝钗的心里就越不舒服,因为薛蟠都已经整整半年音信全无了,薛姨妈已经支持不住,病倒在床,而薛宝钗只要一闲下来,就忍不住胡思乱想。
这天,薛宝钗伺候着薛姨妈睡着以后,就拿出了自己手里的针线,发狠地做着。这时,外头燕儿双手高举着一封信,“邦”的一下撞开了门,跪倒薛宝钗的面前,道:“太太,姑娘,好消息,大爷的信!”
这下子,连薛姨妈都从床上坐了起来,道:“快,快拿来我看看。蟠儿,蟠儿现在在哪里。”
薛宝钗一下子夺过燕儿手里的信,果然是薛蟠的笔记,信上交代了他经历过的事情,还告诉家人,送信的人是他的好朋友,要家人跟着来人去接他,他身子还好,只是没有路费,身边的钱,就只够寄信的。薛宝钗知道了以后,心神大定,特地去了后门,见了送信的人,送上谢礼,这才安排下人小厮去接薛蟠。
半个月以后,薛蟠总算是到京了。此时的薛姨妈已经能够下地了,薛蟠一进屋子,就被薛姨妈搂在了怀里,一边哭一边捶着儿子,道:“你这个没良心的,怎么这么就才来信啊,你可知道,你妹妹担心得连头发都掉了大半了。”
“妈是儿子没有用,这次居然折了本钱不说,连路费都没有带回来。还要家里去接儿子。儿子真的是……”
“傻孩子,我只要你没事儿就好。以后,你就呆着家里,跟妈一起,咱们家什么没有。就是不缺钱。只要你安安分分地,吃喝花用一辈子都尽够了。”
谁知道薛蟠道:“妈,这次可不是儿子没本事,实在是那些盐商太过分了。妈,你知道吗?儿子在扬州的时候,那些盐商虽然说是请我们这些世交吃酒,实际上却是软禁我们,逼着我们跟着他们跟朝廷作对。有几个商人怒斥那些盐商,却被捅了刀子。那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可把在场的人给吓死了。儿子见不对劲,悄悄地打晕了一个下人,换了衣裳,这才借着水路逃走了。”
薛姨妈和薛宝钗面面相觑,她们还不知道这个呢。
薛蟠拿起桌子上的茶壶,灌了一大口,这才道:“儿子本来也带了些金银镙子还有银两银票什么的在身上的。可是那些金银镙子还有银两什么的都很重,儿子游到一半。就游不动了,只好把金子银子都丢了。加上儿子逃跑时,又是摔跤又是跌倒,结果,衣服也好,泡了水的银票也好,都坏了,有剩下几张银票,因为不小心。又被儿子给撕破了。那个时候,儿子还以为自己死定了。还好,流民里面也有好人,像姜大哥就是,不但将自己的口粮分给儿子,还背了儿子走了好长一段路。
“还有,那些官吏都不许我们进入京畿,说是怕我们把瘟疫带入京师,边上又有兵丁拿着刀枪,我们也只好去了指定的地方。接受惠民局的大夫的检查。在一个村子里面呆了快一个月,确定我们身上没有疾病,官兵们才带领我们换了地方。我们跟着姜大哥他们一起做苦力,挖土,运石块、粮食,靠着这些,我才积攒 一点银钱。本来我是想,早一点回来的,可是我每天做得比别人少,挣的钱也比别人少,所以,最后,我也只挣下了买纸笔和寄信的钱。不过,因为朝廷的法令,我们这些流民还不能进京畿,最后,还是贿赂了官兵,这才放行的。”
薛宝钗道:“可是,哥哥不是存了寄信的钱吗?”
“贿赂的官兵以后,就没有多少了,而且,我不会别的,让我做苦力什么的,我还行,让我一个人想办法进京,我会不会迷路且不说,前阵子,这天气还是很热的,也不知道会不会在半路上中暑。还是姜大哥仗义,他说他帮我送信。这路上的银钱且不说,这人情可就大了。”
薛宝钗连连点头,薛姨妈道:“你这位朋友呢,真是要好好谢谢他呢。”
薛蟠道:”姜大哥知道我如今也是寄居在姨妈家里的,也知道我们一家总共才这么一点点大的院子,他觉得不方便,所以,暂时安顿在客栈里。妈,你放心,姜大哥是个好人,对我又照顾,我可不会忘恩负义。”
薛宝钗道:“那哥哥想怎么感谢人家呢?”
薛蟠道:“我记得姜大哥曾经说过,他想买上几亩地,再娶房媳妇儿,过自己的小日子。所以,我想送姜大哥一个小庄子,外加一处小宅子才好。毕竟我已经和他结义了。”
听薛蟠洋洋得意的这么说,薛宝钗也只得笑笑。不过这庄子什么的也容易,这段时日,随着那些盐商的落马,也有不少官员下台,这田地的价格也跌得厉害,薛蟠这么一说,薛宝钗就拿出了银钱置办庄子,不但送了薛蟠的那位救命恩人一座十顷的庄子,还给自己家置办了两个庄子。
薛宝钗很庆幸,当初自己母亲决意带自己兄妹两个进京一事。如果当初她们薛家还在金陵,那么这次盐商作乱一事,绝对会牵连到自己身上,听说,自己那位叔父也因为这次的事情过世了,如果不是花了大量的银钱疏通关系,说不定连家眷都会入罪。薛宝钗一想到,自己的年纪也不小了,如果再南面,肯定已经议亲,甚至说不定就出嫁了,那么说不定自己就是那被官卖的罪人家的女眷中的一员。
薛宝钗每次想到这个就不寒而栗。所以,这天晚上,薛宝钗就找到了哥哥,告诉了他自己的心事,并道:“哥哥,哥哥不在的时候,姨妈来了几次,想让我嫁了宝玉,哥哥怎么看?”
“‘妹妹喜欢那个贾宝玉吗?如果妹妹喜欢,那就不用说了。”
“哥哥,人家在问你的主意,你居然这么说人家。其实,我也不知道那个贾宝玉好不好。就在前几天,贾宝玉屋里的袭人就被发卖了,连她的家人也背上了盗窃藏脏之罪,也成了贱民。我想,那贾宝玉是个好拿捏的,以我的手段,日后也不用害怕那些丫头们作祟。”
“你既然觉得值得,那你就嫁吧。”
“哥哥,我还没有说完呢。那个贾宝玉是个没有担当的,袭人被拖走的时候,那么求他,他都没有说上一句话,这叫我有些寒心。日后,若是太太折腾我,那我……”
“妹子,我觉得你想多了。你看我们家,这么豪富,会跟个丫头似的,将夫家的东西往娘家搬吗?说不定你将来的夫家还指望着你的嫁妆过日子呢。还有,那二太太是你的亲姨妈,怎么照应你都来不及了,怎么会折腾你呢?不过,婆媳是天敌,每个媳妇都是这么熬过来的,你一向是个有心计、有成算的,还怕这么点事情?”
薛宝钗点点头。
薛蟠道:“不过,妹子,你告诉我,你到底喜不喜欢那个贾宝玉?”
薛宝钗道:“不不知道。之前我觉得这个贾宝玉不但靠不住,还是个没能耐的。可是哥哥不在的日子,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哥哥可能不会回来了,都以为我们家绝户了,这言语里……,唯有宝玉,对我极好的,所以,我……”
薛蟠道:“既然这样,妹妹就不妨考虑一下宝玉吧。不是有句话,叫做‘千金容易得,难得有情郎’吗?既然那个贾宝玉对妹妹好,妹妹就不妨考虑一下,而且,贾宝玉的身份也算过得去,有了这个妹妹将来的孩子就不用背着商人的身份过日子了。”
“商人有什么不好的?”
“妹妹,你看这次盐商作乱,那些盐商们都是处以极刑,可是同样犯法的官吏不过是流放,这就是身份那。妹妹数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妹妹,我们家的身份,在金陵,那是块好招牌,可是在京里,就上不得台面了。而且,这次的盐商的事情一出,朝廷势必会清洗商人,也就是说,即便是皇商,我们的日子也会比以往艰难得多。所以,妹妹的亲事上……对不起,妹妹,都是我没有用。”
“哥哥说什么话儿来,妹妹知道,哥哥待妹妹我还是极好的。不过,哥哥你是怎么知道这个的?”
“是姜大哥跟我说的,你别看姜大哥这个样子,人家虽然只比我大一岁,可是已经是秀才了。据说,早早五年前人家就已经过了童生试了。要不是因为守孝,姜大哥说不定就中了秀才了。”
“姜大哥果然这么厉害?”
“那是当然。不过姜大哥说过,他中了举人就不打算往上考了,因为他的性子不适合官场。”
“好可惜。”
“我倒是觉得这样挺好的。你看那些当官的,又有几个落到好的。中了举人,可是享受朝廷的免税政策,还不用担心官场倾轧,多好。”(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