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两百一十七章 秘潜东都
第两百一十七章秘潜东都
八月十三日凌晨,伽蓝带着高泰和乔二,在崔逊所遣的两名亲信属从的引领下,顺利抵达东太阳mé由网友上传==
此行之顺利,让伽蓝充分领略了大世家那无处不在的庞大势力。//
下了邙山大摇大摆就进了叛军阵营,崔逊的属从牛气烘烘的自保报家门并呈上信物,马上就有一名鹰扬府郎将出面接待。崔逊的属从连一句谎话都没有,间接说奉命去东都送信。
很快,他们就被送到了行台,而出面接待的官员非常客气,以至都没有索要崔逊的信件以做查验,实际上也确实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因为这种信件肯定有暗语,看了也白看,不如送个顺水人情。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杨玄感的自信,他对自己对手的情况一清二楚,根本不担心崔逊玩什么花招。当前形势下,脚踩两条船以至三条船的贵族官僚比比皆是,双方之间能够隐藏的秘密实在有限。
行台马上派人把他们送到了东太阳门外。镇戍东太阳门的正是右候卫府武贲郎将崔宝德。他拿到崔逊的信物,马上命人放下吊篮,把伽蓝等人接进了皇城。
崔宝德看完崔逊的信,大感惊讶,万万没想到眼前之人竟是那个神秘的禁军校尉伽蓝。今日崔氏几位中坚人物对伽蓝青睐有加,正是因为他的进言和“牵线搭桥”,崔氏才在乱局中掌控了主动,并在关键时辰与当朝几大重要派系携手合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以至改变了东都局势的发展。
崔宝德与伽蓝亲热寒暄,然后依照崔逊信中所求,急报崔赜。崔赜闻讯,知道东都局势发生了严峻变故,当即亲身赶往东太阳门,以期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消息,牢牢掌控主动权。
最近崔氏日子难过,可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虽然知道杨恭仁、杨师道兄弟与杨玄感、韦福嗣等人不断小心**,企图拖延时间,但西京大军一旦覆灭,关中本土贵族就不得不屈从于杨玄感,到那时东都还能支撑几天?谁敢保证以杨恭仁为首的东都关陇贵族就不会背信弃义,临阵倒戈?
崔赜急慢慢而来,直奔崔宝德的指挥所。
屋内崔宝德正与伽蓝探讨西北疆局势。早年崔宝德也是西北军里的一员战将,不过他镇戍在灵武和朔方一带,主要对抗东.突厥诸虏,对西土和西突厥诸虏不是很了解,故以此为话题,不料却听到了伽蓝的危言之辞。^/非常文学/^伽蓝推断,吐谷浑人将复国,帝国将迅速得到对西疆的控制,西征所有战果将毁于一旦,而未来严峻要挟中土的不是西突厥,反倒是正在重新兴起的东.突厥。
伽蓝的分析有理有据,颠覆了崔宝德对西北两疆局势的认识,不得不重新思考这场风暴对帝国所形成的无法挽回的致命伤害,而崔氏若想在未来惊涛骇浪的大潮中“劈波斩浪”,非但要对中土大势的发展有正确判断,更要以此判断拿出正确的切实可行的策略,否则,稍有不慎,便会灰飞烟灭。
千余年来,崔氏世代延续屹立不倒,一代代杰出子弟影响以至决定着历史的走向,凭仗的是什么?原因无他,就在于崔氏处理危机的高超能力,崔氏历代子弟在每一次危机中都能拿出正确的策略,确保了宗族和血统的延续。
现在崔宝德心中的疑惑有了答案,无怪乎裴世矩器重伽蓝,多年来委其以重任,此子确有非同凡响的天赋,眼界非常宽阔,眼力非常敏锐,在听了他对时局的分析和推衍后,马上便给人一种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之感,让人在钦佩之余对其观感也霎时改变了。
当初崔逊说到伽蓝的时候,崔赜和崔宝德都不以为然,但后来伽蓝所说都变成了现实,伽蓝的设想也在关键时辰协助了崔氏,崔氏这才对其重视起来。伽蓝第一次进京,崔赜与其慢慢见了一面,随即便赞不绝口,崔宝德不由对伽蓝其人充满了好奇。今日一见,随便聊了聊,伽蓝的谈吐和举止便赢得了崔宝德的好感,双方相谈甚欢。
崔赜推门而入。崔宝德和伽蓝都很惊讶,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此时丑时已过,正是熟睡之刻,崔赜明显是从床榻上爬起来的,并且亲身赶了过来,这不仅仅是对局势的关怀,更是对伽蓝的重视。
伽蓝深施一礼。崔赜形神枯槁,比上次所见削瘦很多,似乎连发须都已全白,可见他在重压之下也是不堪承受。
“将军劳苦。”崔赜急行几步,伸手相扶。
伽蓝无论在东都,还是在北邙山,都是关键人物,尤其在裴弘策阵亡、独孤武都和司马同宪渡河北去之后,伽蓝坚持留在北邙山作战,其意义就严峻了。这一点东都清楚,河内清楚,卫文升和李丹更清楚,而卫文升在岌岌可危之际通令嘉奖伽蓝,更是有的放矢之举。现实上伽蓝就是皇帝派遣到东都战场上的秘兵,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而风暴过后的清算中,伽蓝的呈奏无疑会决定很多人的命运,所以,伽蓝虽然决定不了东都战局的进程,却能够在一定范畴内影响到局势的发展。
此刻,东都战事最为紧张之刻,伽蓝再次进京,不难推测出其承担的使命之重。
崔赜呼吸稍显急促,双手微颤,心中的紧张情绪难以掩饰。伽蓝顺势挽住崔赜的手臂,将其搀扶到上首坐下,自己敬佩末座,崔宝德次席相陪。
崔赜亲身赶到东太阳门,崔宝德又留在这件屋子里,其代表的含义就很明显了,不论局势如何变化,崔氏都要维持与几大势力的联盟,而要维持这一局面,伽蓝是关键,所以,这是崔氏决策层与伽蓝的一次正式会谈。
当然,伽蓝能够拒绝,能够视崔氏的诚意于不顾,间接要求觐见越王或者拜见杨恭仁,而这一“拒绝”的含义就多了,因为在韦福嗣的斡旋下,韦津、李丹、杨玄感、裴弘策和杨恭仁正在商讨能否由代王杨侑承继皇统,假如此事成为现实,崔氏不仅仅被动,就连选择余地都没了。
好在伽蓝没有拒绝,不待崔赜询问,便把近一个月来发生在东都城外的事情细致述说了一遍。
近一个月来,间接影响战局的关键事件,便是裴弘策之死。
裴弘策的死,不但再一次证明了关陇人和山东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加快了东都、西京和杨玄感所属的关陇贵族在政治利益上的妥协速度,如果忠诚于皇帝的援军还迟迟不至,那么能够想像,等到杨玄感以武力迫使关中本土贵族妥协后,关西必定失陷,整个局势便对皇帝非常不利了。
好在皇帝派遣的援军终究到了,距离河内河阳城还有七八天的路程,只需西京大军顽强支撑下去,则杨玄感败亡在即。
所以,伽蓝再一次赶赴东都,请求东都抱着破釜沉舟之决心,倾尽全力出城一战。
崔氏没有理由拒绝。崔赜和崔宝德终究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曙光,只需他们拿下这个功劳,则崔氏必能逃脱风暴之后的清算。但是,崔氏控制的军队数量有限,若想集结更多的军队出战,必须联手樊子盖。说到底,这又是关陇人和山东人之间的一次争斗。
杨玄感攻打东都之前,东都内部的主要矛盾是保守派和改革派之争,所以樊子盖是必然阻碍,为此请出了杨恭仁这座“大山”。现在形势变了,东都内部的矛盾转为关陇人和山东人之争,樊子盖倒成了必然盟友,而杨恭仁则成了阻碍。
樊子盖虽然是山东贵族集团的领军人物,又是改革派的核心成员,但他能否支持出城一战?以东都的有限兵力出城一战,危险性之大可想而知,而且更重要的是,假如杨恭仁不支持,杨恭仁留在城内,那樊子盖无论如何也不会出城作战,能够肯定地说,他出城就是死,你说他会出城吗?
崔赜神情凝重,愁眉不展。
崔宝德苦笑,然后摇头,不停地摇头。伽蓝的计策确实是唯一的拯救之策,却没有实施的可能性。
“某去觐见越王。”伽蓝主动说道,“某会竭尽全力说服越王,然后与越王一起说服观公。”
崔赜和崔宝德互相看了一眼,悄然颔首。皇帝和裴世矩既然敢派遣一个西北人,一个从未踏足中土的西北人到东都来执行严峻使命,自然有他们的道理,大概,此子还真的藏有什么非常手段,不动声色间便能创造一个奇观。
“某先送你去觐见越王。”崔赜慢慢站起,一边移步先行,一边小声说道,“然后某便赶赴留守府拜会樊尚。”
越王杨侗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严格遵从沙门律制,早起礼佛诵经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在越王府一处幽静的佛堂内,檀香袅袅,梵音轻唱,一股肃穆空灵之气弥漫在黑暗中,让人烦躁不安的情绪迅速消散。
崔赜在外堂盘膝而坐,如老僧入定,其实心潮崎岖,思绪紊乱,不过这个环境倒是有利于他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
伽蓝负手站立于一株香樟大树下,沐浴在淡淡的幽香之中,连日厮杀所带来的深重疲劳和紧张情绪似乎得以宣泄,心间慢慢涌出一股久违的温暖和恬静,慢慢的,随着若隐若现的梵唱之音,伽蓝陷入一种浮生若梦的空冥之境,如梦如幻。
蓦然,一缕金光穿透了他的身心,照亮了他的心灵。
“师兄……”
伽蓝霍然惊醒。
=
……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
八月十三日凌晨,伽蓝带着高泰和乔二,在崔逊所遣的两名亲信属从的引领下,顺利抵达东太阳mé由网友上传==
此行之顺利,让伽蓝充分领略了大世家那无处不在的庞大势力。//
下了邙山大摇大摆就进了叛军阵营,崔逊的属从牛气烘烘的自保报家门并呈上信物,马上就有一名鹰扬府郎将出面接待。崔逊的属从连一句谎话都没有,间接说奉命去东都送信。
很快,他们就被送到了行台,而出面接待的官员非常客气,以至都没有索要崔逊的信件以做查验,实际上也确实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因为这种信件肯定有暗语,看了也白看,不如送个顺水人情。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杨玄感的自信,他对自己对手的情况一清二楚,根本不担心崔逊玩什么花招。当前形势下,脚踩两条船以至三条船的贵族官僚比比皆是,双方之间能够隐藏的秘密实在有限。
行台马上派人把他们送到了东太阳门外。镇戍东太阳门的正是右候卫府武贲郎将崔宝德。他拿到崔逊的信物,马上命人放下吊篮,把伽蓝等人接进了皇城。
崔宝德看完崔逊的信,大感惊讶,万万没想到眼前之人竟是那个神秘的禁军校尉伽蓝。今日崔氏几位中坚人物对伽蓝青睐有加,正是因为他的进言和“牵线搭桥”,崔氏才在乱局中掌控了主动,并在关键时辰与当朝几大重要派系携手合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以至改变了东都局势的发展。
崔宝德与伽蓝亲热寒暄,然后依照崔逊信中所求,急报崔赜。崔赜闻讯,知道东都局势发生了严峻变故,当即亲身赶往东太阳门,以期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消息,牢牢掌控主动权。
最近崔氏日子难过,可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虽然知道杨恭仁、杨师道兄弟与杨玄感、韦福嗣等人不断小心**,企图拖延时间,但西京大军一旦覆灭,关中本土贵族就不得不屈从于杨玄感,到那时东都还能支撑几天?谁敢保证以杨恭仁为首的东都关陇贵族就不会背信弃义,临阵倒戈?
崔赜急慢慢而来,直奔崔宝德的指挥所。
屋内崔宝德正与伽蓝探讨西北疆局势。早年崔宝德也是西北军里的一员战将,不过他镇戍在灵武和朔方一带,主要对抗东.突厥诸虏,对西土和西突厥诸虏不是很了解,故以此为话题,不料却听到了伽蓝的危言之辞。^/非常文学/^伽蓝推断,吐谷浑人将复国,帝国将迅速得到对西疆的控制,西征所有战果将毁于一旦,而未来严峻要挟中土的不是西突厥,反倒是正在重新兴起的东.突厥。
伽蓝的分析有理有据,颠覆了崔宝德对西北两疆局势的认识,不得不重新思考这场风暴对帝国所形成的无法挽回的致命伤害,而崔氏若想在未来惊涛骇浪的大潮中“劈波斩浪”,非但要对中土大势的发展有正确判断,更要以此判断拿出正确的切实可行的策略,否则,稍有不慎,便会灰飞烟灭。
千余年来,崔氏世代延续屹立不倒,一代代杰出子弟影响以至决定着历史的走向,凭仗的是什么?原因无他,就在于崔氏处理危机的高超能力,崔氏历代子弟在每一次危机中都能拿出正确的策略,确保了宗族和血统的延续。
现在崔宝德心中的疑惑有了答案,无怪乎裴世矩器重伽蓝,多年来委其以重任,此子确有非同凡响的天赋,眼界非常宽阔,眼力非常敏锐,在听了他对时局的分析和推衍后,马上便给人一种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之感,让人在钦佩之余对其观感也霎时改变了。
当初崔逊说到伽蓝的时候,崔赜和崔宝德都不以为然,但后来伽蓝所说都变成了现实,伽蓝的设想也在关键时辰协助了崔氏,崔氏这才对其重视起来。伽蓝第一次进京,崔赜与其慢慢见了一面,随即便赞不绝口,崔宝德不由对伽蓝其人充满了好奇。今日一见,随便聊了聊,伽蓝的谈吐和举止便赢得了崔宝德的好感,双方相谈甚欢。
崔赜推门而入。崔宝德和伽蓝都很惊讶,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此时丑时已过,正是熟睡之刻,崔赜明显是从床榻上爬起来的,并且亲身赶了过来,这不仅仅是对局势的关怀,更是对伽蓝的重视。
伽蓝深施一礼。崔赜形神枯槁,比上次所见削瘦很多,似乎连发须都已全白,可见他在重压之下也是不堪承受。
“将军劳苦。”崔赜急行几步,伸手相扶。
伽蓝无论在东都,还是在北邙山,都是关键人物,尤其在裴弘策阵亡、独孤武都和司马同宪渡河北去之后,伽蓝坚持留在北邙山作战,其意义就严峻了。这一点东都清楚,河内清楚,卫文升和李丹更清楚,而卫文升在岌岌可危之际通令嘉奖伽蓝,更是有的放矢之举。现实上伽蓝就是皇帝派遣到东都战场上的秘兵,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而风暴过后的清算中,伽蓝的呈奏无疑会决定很多人的命运,所以,伽蓝虽然决定不了东都战局的进程,却能够在一定范畴内影响到局势的发展。
此刻,东都战事最为紧张之刻,伽蓝再次进京,不难推测出其承担的使命之重。
崔赜呼吸稍显急促,双手微颤,心中的紧张情绪难以掩饰。伽蓝顺势挽住崔赜的手臂,将其搀扶到上首坐下,自己敬佩末座,崔宝德次席相陪。
崔赜亲身赶到东太阳门,崔宝德又留在这件屋子里,其代表的含义就很明显了,不论局势如何变化,崔氏都要维持与几大势力的联盟,而要维持这一局面,伽蓝是关键,所以,这是崔氏决策层与伽蓝的一次正式会谈。
当然,伽蓝能够拒绝,能够视崔氏的诚意于不顾,间接要求觐见越王或者拜见杨恭仁,而这一“拒绝”的含义就多了,因为在韦福嗣的斡旋下,韦津、李丹、杨玄感、裴弘策和杨恭仁正在商讨能否由代王杨侑承继皇统,假如此事成为现实,崔氏不仅仅被动,就连选择余地都没了。
好在伽蓝没有拒绝,不待崔赜询问,便把近一个月来发生在东都城外的事情细致述说了一遍。
近一个月来,间接影响战局的关键事件,便是裴弘策之死。
裴弘策的死,不但再一次证明了关陇人和山东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加快了东都、西京和杨玄感所属的关陇贵族在政治利益上的妥协速度,如果忠诚于皇帝的援军还迟迟不至,那么能够想像,等到杨玄感以武力迫使关中本土贵族妥协后,关西必定失陷,整个局势便对皇帝非常不利了。
好在皇帝派遣的援军终究到了,距离河内河阳城还有七八天的路程,只需西京大军顽强支撑下去,则杨玄感败亡在即。
所以,伽蓝再一次赶赴东都,请求东都抱着破釜沉舟之决心,倾尽全力出城一战。
崔氏没有理由拒绝。崔赜和崔宝德终究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曙光,只需他们拿下这个功劳,则崔氏必能逃脱风暴之后的清算。但是,崔氏控制的军队数量有限,若想集结更多的军队出战,必须联手樊子盖。说到底,这又是关陇人和山东人之间的一次争斗。
杨玄感攻打东都之前,东都内部的主要矛盾是保守派和改革派之争,所以樊子盖是必然阻碍,为此请出了杨恭仁这座“大山”。现在形势变了,东都内部的矛盾转为关陇人和山东人之争,樊子盖倒成了必然盟友,而杨恭仁则成了阻碍。
樊子盖虽然是山东贵族集团的领军人物,又是改革派的核心成员,但他能否支持出城一战?以东都的有限兵力出城一战,危险性之大可想而知,而且更重要的是,假如杨恭仁不支持,杨恭仁留在城内,那樊子盖无论如何也不会出城作战,能够肯定地说,他出城就是死,你说他会出城吗?
崔赜神情凝重,愁眉不展。
崔宝德苦笑,然后摇头,不停地摇头。伽蓝的计策确实是唯一的拯救之策,却没有实施的可能性。
“某去觐见越王。”伽蓝主动说道,“某会竭尽全力说服越王,然后与越王一起说服观公。”
崔赜和崔宝德互相看了一眼,悄然颔首。皇帝和裴世矩既然敢派遣一个西北人,一个从未踏足中土的西北人到东都来执行严峻使命,自然有他们的道理,大概,此子还真的藏有什么非常手段,不动声色间便能创造一个奇观。
“某先送你去觐见越王。”崔赜慢慢站起,一边移步先行,一边小声说道,“然后某便赶赴留守府拜会樊尚。”
越王杨侗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严格遵从沙门律制,早起礼佛诵经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在越王府一处幽静的佛堂内,檀香袅袅,梵音轻唱,一股肃穆空灵之气弥漫在黑暗中,让人烦躁不安的情绪迅速消散。
崔赜在外堂盘膝而坐,如老僧入定,其实心潮崎岖,思绪紊乱,不过这个环境倒是有利于他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
伽蓝负手站立于一株香樟大树下,沐浴在淡淡的幽香之中,连日厮杀所带来的深重疲劳和紧张情绪似乎得以宣泄,心间慢慢涌出一股久违的温暖和恬静,慢慢的,随着若隐若现的梵唱之音,伽蓝陷入一种浮生若梦的空冥之境,如梦如幻。
蓦然,一缕金光穿透了他的身心,照亮了他的心灵。
“师兄……”
伽蓝霍然惊醒。
=
……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