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泡姜生意
四五月,冬小麦已经成熟,李贵帮忙一起把小麦收了,晒干全卖了,交了农税,还是远远不够换债。(请记住我们的www.DukAnkan.com)青儿也没想到粮食出产这么少,两家七八亩荒地还不到八百斤小麦,而且又廉价,晒干了才九文一斤,这时她才想起她卖泡菜的收入其实挺不错的。交了税,只剩下三、四两银子,离债务还有好长一截。这里的小麦可是主粮,一般人家交了粮税剩下的都留下来做一年的口粮,不够就参些高粱什么的度日了。老爷子见青儿一家把口粮全卖了,沉默了一阵子,还是携李奶奶上门轻声劝导惠娘,钱慢慢还,先要紧着口粮。
青儿有些郁闷,她不想失信于人,于是兑着李贵又赶了一趟城里,卖了果子,又卖了些时令蔬菜油菜,菠菜,莴苣什么的,并编了个借口说是在青州收集来的,只是后来到长安以后,季节不对就不敢轻易拿出来了。李贵也相信,还说青儿做的对,是不能太冒险了。青儿见李贵真心为她着想,心里一松,又透露:自己跟小白单独行动过几次,一次,跟小白去集市,看到有人卖嫩姜,说是他自己家原是要种成老家做药用的,因为要急着搬去其他地方,他家口子不等跟他商量就全挖了,准备运到新住处种,但是路途遥远肯定是种不活的,就贱卖了。那人老家住山里,全部土地种了姜不说,还开了荒种姜,收起来不少,青儿把那些嫩姜全买了。还说回家后就开始制泡姜来卖,肯定大卖,李贵心情也跟着好起来。
青儿在现代就特别喜欢吃四川泡姜,酸酸辣辣的,很是可口。再说有句俗话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马上就到了,赚点口粮备着总是好的。她现在虽是无债一身轻,有点余钱傍身更好,于是青儿早早就开始琢磨了这事了。经她打听这个时代只知道老姜的药用,还不知道姜做吃食得美味,青儿不怕做第一个吃螃蟹的,有千年文化底蕴做熏陶,青儿对这些个自己熟悉的小事还是有信心的。
无钱路路不通,青儿深有体会。收完小麦,七八亩地很快种上黄豆,一家人就闲下来了,青儿急忙把部分嫩姜移到小作坊仓库里,开始制作泡姜,看来这次主要还是自家人动手了。村里的人或多或少有些水田,都忙着种稻谷,家里没什么田地的青壮力,早去城里做短工了,只留下妇弱在家忙着田地也够呛,很难找到帮手。
青儿又把跟李贵说的一番话跟惠娘说了一遍,说清楚了嫩姜的来历,惠娘才放了心。姜有开胃健脾、驱寒消毒、温肺止咳的作用,惠娘听说能做成吃食,只是稀奇,倒也放心让青儿折腾,自己打下手了,杏娘也过来帮忙了,青儿跟惠娘商量还是给杏娘算10文一天的工钱。忙起来三餐李贵一家人也在青儿家做了一起吃了,避免误了时间。李贵的工钱,青儿心里早有计较,家里的重活都是李贵一个干的,青儿心里很明白,再说是一家人,李贵对自家也是掏心肺腑的,青儿舍得银钱,毕竟那是死物。
青儿先将嫩姜切成丝凉拌,先让一家人尝了尝,很爽口,又听青儿说,做成泡菜更好吃,就都放心了。洗干净的嫩姜白白嫩嫩,个头大又饱满,看着很是喜人,小家伙看着也很是喜欢,很高兴帮着做些小事。这次李家人全家出动了,除了依依呀呀的小豆子。青儿把嫩姜洗干净后风干,把大个头的对半切开,小个头的就直接装进同样洗净风干的坛子里,每个坛子装半坛。
接着青儿烧开几大锅水放凉后,放入适量花椒,红尖椒,大蒜,盐,和适少许精糖,然后把调好的汁水倒进装了生姜的坛子里,最后每个坛子放一小块陈酸萝卜进去,密封好就成了。
过了五六天,青儿觉得差不多了,打开坛子,夹了些生姜出来,一家人伴着白粥,尝起鲜来。青儿自己倒是很有信心,毕竟她见前世长辈做过好几次,自己后来也动手做过泡姜,味道还不错。果然,子姜口感依旧脆嫩,入口丝丝的酸、辣、甜,很是爽口。许是土壤水质比现代好,嫩姜鲜嫩很多。三个大人连连称赞,小家伙也很是喜爱,顾不得说话,只是快速夹姜,快速喝粥,好像有人跟她们抢似乎的,既是大人一直跟她们讲还有很多,她们两个依然还是像很久没吃过东西似的,狼吞虎咽,引得惠娘一阵笑骂。青儿看着,笑眯眯的,一边慢慢享受起美食,白粥伴泡姜。细细品味嫩姜,清清爽爽,伴着白粥的清香更胜似人间美味,那味道还久久留在齿颊间不散,让人回味。
品尝过泡姜以后,一家人更有信心了,但是听青儿定的价还是吓了一跳,老贵,十九文一斤,包送。李贵忐忑不安的赶着驴车,带着青儿和几坛泡姜向城里赶去。
到了迎客斋,熟悉的店小二见到,赶紧帮忙把驴车牵到后院,然后领着他们去见了颜掌柜。去年年底多亏了青儿家的泡菜,既是年成不好,迎客斋生意也还不错,里面的小工也跟着过了个好年。小二哥可不敢轻慢了。
都是老主顾了,一切好说,掌柜尝了也赞不绝口,连说不错,青儿让掌柜伴着白粥再尝尝,颜掌柜尝了尝,神情激动:“小哥你绝了,能做出这么好吃的小菜,,多少钱一斤。”“十九文,带汁水。”青儿比了个数字,“这么贵,汁水都要钱?”“掌柜的,你老见识多,也知道这东西不仅好吃,而且只此一家。再说了这材料多贵,我就不多说了,掌柜你明白的。”“既是这样也太贵了些,平常人家可买不起,都赶上肉价了,汁水都要这么多铜板也说不过去。”“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 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这姜不仅有药用,还开胃滋补,好东西价钱当然就高了。”“哪里的俗话,我怎么没听说过啊?”颜掌柜一听,激动了,连谦称都忘了。青儿噎住了:“听一位老医生说的,姜有开胃驱寒的作用不假。好吃对身体又好,吃惯油腻的富人肯定喜爱。再说了,嫩姜和这汁水,还可以做调料,调味去腥,老姜味道更浓些,你们要是需要,以后有的话我也泡出来还是卖给你们,老价钱。”“还是贵了些,你这坛子里小半都是汁水,值不到这个价……”“掌柜的,你一小碟一小碟的卖给那些富人,肯定大赚的……”
姜还是老的辣,最终青儿被剥削了,十六文每斤,包送,每坛泡姜连皮有十八、九斤,掌柜的要求每坛泡姜放进去的嫩姜不能少于12斤,最后他还故做大方的说,坛重就不计较了。这个价格青儿能接受,但是她多多少少有些挫败,她一个现代知识分子还斗不过老古董。李贵倒是眉开眼笑,很是高兴。最后青儿嘱咐这嫩姜也不能吃太多,吃多了上火,久把驴车里一半的坛子搬下来,称秤结账走人。那些泡姜,青儿在家都检查过,味道很正宗,她顺手还把每个坛子里的陈萝卜取了出来,别人尝了也不容易学去做法,再说又受材料限制,青儿很放心。
到飘香的时候,谈判就快速了,十六文每斤连皮不二价,很快就谈妥了。两个人拿着钱,买了一杆秤就急忙赶回家,两个酒家可是约好五日后要送一批货的。
惠娘听到青儿亲口告诉她的好消息乐翻了,直嚷要杀鸡庆祝,结果还是李贵说要赶着出货,惠娘才算了,说是等忙完了再庆祝。做泡姜比做泡菜简单,洗净风干放进汁水了密封好就行了,很快青儿又做了一批。原来做好的,让李贵叫上老爷子家的儿子一起去送货,这次不用出去买材料,青儿给他们每坛10文的工钱。一辆牛车,把坛子叠好,也能装一二十坛,一个来回四五天,赶得上城里做苦力的最高价了,很公道。老爷子家田地里忙得差不多了,也不急着用牛车,很是乐意。老两口还专门来青儿家一趟,表示感谢,最后还让两个儿子一起去送货,好有个帮衬,青儿也很乐意,毕竟,路途虽不远也不近。
李贵每次从城里回来,总是啧啧赞叹,酒里从早上开始就人来人往,生意兴隆啦,好多江上路人到这里都会停下了尝尝这里的小菜啦。连孙武都找上他要货,还缠着他说老主顾了,多少也要卖他些什么的。两家酒货越要越多,搭上孙武家多一份不多,青儿也就答应了,就是李贵他们累些,青儿还嘱咐李贵记得跟孙武要跑路钱,给自个儿挣点茶水钱。
最后每次要的货最多达到八百斤,青儿有些吃不消,连忙让李贵跟两个掌柜说每次最多不能超过六百斤,送货的也要喘口气不是。再说,细水长流别人才知道自个儿家东西的重要性。虽然她空间里不缺嫩姜。
青儿有些郁闷,她不想失信于人,于是兑着李贵又赶了一趟城里,卖了果子,又卖了些时令蔬菜油菜,菠菜,莴苣什么的,并编了个借口说是在青州收集来的,只是后来到长安以后,季节不对就不敢轻易拿出来了。李贵也相信,还说青儿做的对,是不能太冒险了。青儿见李贵真心为她着想,心里一松,又透露:自己跟小白单独行动过几次,一次,跟小白去集市,看到有人卖嫩姜,说是他自己家原是要种成老家做药用的,因为要急着搬去其他地方,他家口子不等跟他商量就全挖了,准备运到新住处种,但是路途遥远肯定是种不活的,就贱卖了。那人老家住山里,全部土地种了姜不说,还开了荒种姜,收起来不少,青儿把那些嫩姜全买了。还说回家后就开始制泡姜来卖,肯定大卖,李贵心情也跟着好起来。
青儿在现代就特别喜欢吃四川泡姜,酸酸辣辣的,很是可口。再说有句俗话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马上就到了,赚点口粮备着总是好的。她现在虽是无债一身轻,有点余钱傍身更好,于是青儿早早就开始琢磨了这事了。经她打听这个时代只知道老姜的药用,还不知道姜做吃食得美味,青儿不怕做第一个吃螃蟹的,有千年文化底蕴做熏陶,青儿对这些个自己熟悉的小事还是有信心的。
无钱路路不通,青儿深有体会。收完小麦,七八亩地很快种上黄豆,一家人就闲下来了,青儿急忙把部分嫩姜移到小作坊仓库里,开始制作泡姜,看来这次主要还是自家人动手了。村里的人或多或少有些水田,都忙着种稻谷,家里没什么田地的青壮力,早去城里做短工了,只留下妇弱在家忙着田地也够呛,很难找到帮手。
青儿又把跟李贵说的一番话跟惠娘说了一遍,说清楚了嫩姜的来历,惠娘才放了心。姜有开胃健脾、驱寒消毒、温肺止咳的作用,惠娘听说能做成吃食,只是稀奇,倒也放心让青儿折腾,自己打下手了,杏娘也过来帮忙了,青儿跟惠娘商量还是给杏娘算10文一天的工钱。忙起来三餐李贵一家人也在青儿家做了一起吃了,避免误了时间。李贵的工钱,青儿心里早有计较,家里的重活都是李贵一个干的,青儿心里很明白,再说是一家人,李贵对自家也是掏心肺腑的,青儿舍得银钱,毕竟那是死物。
青儿先将嫩姜切成丝凉拌,先让一家人尝了尝,很爽口,又听青儿说,做成泡菜更好吃,就都放心了。洗干净的嫩姜白白嫩嫩,个头大又饱满,看着很是喜人,小家伙看着也很是喜欢,很高兴帮着做些小事。这次李家人全家出动了,除了依依呀呀的小豆子。青儿把嫩姜洗干净后风干,把大个头的对半切开,小个头的就直接装进同样洗净风干的坛子里,每个坛子装半坛。
接着青儿烧开几大锅水放凉后,放入适量花椒,红尖椒,大蒜,盐,和适少许精糖,然后把调好的汁水倒进装了生姜的坛子里,最后每个坛子放一小块陈酸萝卜进去,密封好就成了。
过了五六天,青儿觉得差不多了,打开坛子,夹了些生姜出来,一家人伴着白粥,尝起鲜来。青儿自己倒是很有信心,毕竟她见前世长辈做过好几次,自己后来也动手做过泡姜,味道还不错。果然,子姜口感依旧脆嫩,入口丝丝的酸、辣、甜,很是爽口。许是土壤水质比现代好,嫩姜鲜嫩很多。三个大人连连称赞,小家伙也很是喜爱,顾不得说话,只是快速夹姜,快速喝粥,好像有人跟她们抢似乎的,既是大人一直跟她们讲还有很多,她们两个依然还是像很久没吃过东西似的,狼吞虎咽,引得惠娘一阵笑骂。青儿看着,笑眯眯的,一边慢慢享受起美食,白粥伴泡姜。细细品味嫩姜,清清爽爽,伴着白粥的清香更胜似人间美味,那味道还久久留在齿颊间不散,让人回味。
品尝过泡姜以后,一家人更有信心了,但是听青儿定的价还是吓了一跳,老贵,十九文一斤,包送。李贵忐忑不安的赶着驴车,带着青儿和几坛泡姜向城里赶去。
到了迎客斋,熟悉的店小二见到,赶紧帮忙把驴车牵到后院,然后领着他们去见了颜掌柜。去年年底多亏了青儿家的泡菜,既是年成不好,迎客斋生意也还不错,里面的小工也跟着过了个好年。小二哥可不敢轻慢了。
都是老主顾了,一切好说,掌柜尝了也赞不绝口,连说不错,青儿让掌柜伴着白粥再尝尝,颜掌柜尝了尝,神情激动:“小哥你绝了,能做出这么好吃的小菜,,多少钱一斤。”“十九文,带汁水。”青儿比了个数字,“这么贵,汁水都要钱?”“掌柜的,你老见识多,也知道这东西不仅好吃,而且只此一家。再说了这材料多贵,我就不多说了,掌柜你明白的。”“既是这样也太贵了些,平常人家可买不起,都赶上肉价了,汁水都要这么多铜板也说不过去。”“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 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这姜不仅有药用,还开胃滋补,好东西价钱当然就高了。”“哪里的俗话,我怎么没听说过啊?”颜掌柜一听,激动了,连谦称都忘了。青儿噎住了:“听一位老医生说的,姜有开胃驱寒的作用不假。好吃对身体又好,吃惯油腻的富人肯定喜爱。再说了,嫩姜和这汁水,还可以做调料,调味去腥,老姜味道更浓些,你们要是需要,以后有的话我也泡出来还是卖给你们,老价钱。”“还是贵了些,你这坛子里小半都是汁水,值不到这个价……”“掌柜的,你一小碟一小碟的卖给那些富人,肯定大赚的……”
姜还是老的辣,最终青儿被剥削了,十六文每斤,包送,每坛泡姜连皮有十八、九斤,掌柜的要求每坛泡姜放进去的嫩姜不能少于12斤,最后他还故做大方的说,坛重就不计较了。这个价格青儿能接受,但是她多多少少有些挫败,她一个现代知识分子还斗不过老古董。李贵倒是眉开眼笑,很是高兴。最后青儿嘱咐这嫩姜也不能吃太多,吃多了上火,久把驴车里一半的坛子搬下来,称秤结账走人。那些泡姜,青儿在家都检查过,味道很正宗,她顺手还把每个坛子里的陈萝卜取了出来,别人尝了也不容易学去做法,再说又受材料限制,青儿很放心。
到飘香的时候,谈判就快速了,十六文每斤连皮不二价,很快就谈妥了。两个人拿着钱,买了一杆秤就急忙赶回家,两个酒家可是约好五日后要送一批货的。
惠娘听到青儿亲口告诉她的好消息乐翻了,直嚷要杀鸡庆祝,结果还是李贵说要赶着出货,惠娘才算了,说是等忙完了再庆祝。做泡姜比做泡菜简单,洗净风干放进汁水了密封好就行了,很快青儿又做了一批。原来做好的,让李贵叫上老爷子家的儿子一起去送货,这次不用出去买材料,青儿给他们每坛10文的工钱。一辆牛车,把坛子叠好,也能装一二十坛,一个来回四五天,赶得上城里做苦力的最高价了,很公道。老爷子家田地里忙得差不多了,也不急着用牛车,很是乐意。老两口还专门来青儿家一趟,表示感谢,最后还让两个儿子一起去送货,好有个帮衬,青儿也很乐意,毕竟,路途虽不远也不近。
李贵每次从城里回来,总是啧啧赞叹,酒里从早上开始就人来人往,生意兴隆啦,好多江上路人到这里都会停下了尝尝这里的小菜啦。连孙武都找上他要货,还缠着他说老主顾了,多少也要卖他些什么的。两家酒货越要越多,搭上孙武家多一份不多,青儿也就答应了,就是李贵他们累些,青儿还嘱咐李贵记得跟孙武要跑路钱,给自个儿挣点茶水钱。
最后每次要的货最多达到八百斤,青儿有些吃不消,连忙让李贵跟两个掌柜说每次最多不能超过六百斤,送货的也要喘口气不是。再说,细水长流别人才知道自个儿家东西的重要性。虽然她空间里不缺嫩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