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五十七章 轩然大波
唐松几龘人等了大约半个多时辰后,陈一哲从精舍中走了出来,“家门不幸,劣子忤逆,让诸位见笑了”
说话间,陈一哲向叶梦甫、袁三山深施一礼,“小畜牲们出言不逊,某特为请罪,俯请两位先生勿怪”
叶、袁见状急忙还礼,说了一回后,适才精舍内的不快就此消散,陈一哲边引着几龘人向另一处书房走去,边扭过头来对唐松道:“清音文社被封的事龘情你都知道了?”
唐松点头时将带来的那纸公文也递了过去,这正是此前州衙发给弘文印社的那份,内容是说清音文社未得州衙核审解封之前,即令弘文印社不得为之承印任何物事,若有违之必遭严惩云云。
陈一哲看完冷哼了一声,“小友意下如何?”
唐松反问道:“清音文社被封,哲翁又将如何?”
“清音文社非一家一龘人之玩物,可兴废由心。李明玉倒行逆施,然任他手段再辣,老夫的骨头却也不软”
闻言,唐松笑着取回陈一哲手中的公文,当着几龘人的面将之撕成粉碎,“清音文社之创建并不违反国朝律令,李明玉如此作为是为乱命,既是乱命,某焉能从之?”
见他如此,陈一哲几龘人心底松了一口气,交视之间俱都一笑。笑过之后,叶梦甫道:“清音文社刚刚发出成立的晓谕告示,而今正当是有所作为的时候,李明玉禁令一下,我等俱为禁令所缚而难有作为。如此时日稍久,人心必散,吾恐清音文社沦为士林笑柄矣”
“扬州可不是只有一个州衙,容不得他李明玉一手遮天”
袁三山摇摇头,“哲翁,他只需一直拖着,时间稍久清音文社就将不亡而亡,梦甫兄说的对,咱们拖不起啊”
就在这时,唐松笑着插了一句,“列位是钻牛角尖了,清音乃江南文社,未必江南就只有一个扬州不成?”
……………………
李明玉下手太辣,逼得陈一哲等人只能悍然反击。一番计议之后,几龘人兵分数路,陈一哲命驾前往衙门聚集的子城蜀冈,除了不会到扬州州衙,他将以地方耆宿的身龘份遍拜淮南道观察使衙门、扬州大都督府衙门以及扬州市舶司衙门,以为陈情。
陈一哲前往淮南道观察使衙门请见本道观察使并递呈状书的同时,叶梦甫留守水天阁院奋笔疾书,将清音文社遭李明玉无理查禁之事周知江南各州名士。
与此同时,袁三山、张旭两人则忙于收拾行囊,命船由扬州前往苏州,为配合他们的计划,将扬州弘文印社交由上官六兄弟之上官明监管后,唐松带着上官谨一同随行。
先秦春秋时,吴王阖闾命前来投奔的楚国大臣伍子胥建阖闾大城以为吴国国都,前隋开皇年间,以城西南姑苏山定城名为苏,唐沿隋例,称为苏州。
张旭世居苏州,其母陆氏为初唐著名书法家陆柬之孙女,也是贞观朝名相、文坛领袖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为业,有称于史,张旭家在苏州亦堪称名门。
因是有事,唐松四人入了苏州城后没时间细赏城中美景,在张旭家安顿下来后,袁三山与张旭去寻清音文社在本城的社管,唐松则带着上官谨到了弘文印社。
苏州弘文印社比之扬州的要小一些,唐松两人进去时,就见书肆内士子往来颇是热闹。
上官谨在书肆内细细的看了一会儿,又往柜上翻了翻账册后笑着向唐松道:“苏州不愧是富庶名城,人才荟萃之地。此间生意的利水竟是不比扬州少,看这势头,许是三四个月之后咱们建苏州印社的本钱就能回来了”
听见生意赚龘钱,唐松自然也高兴,“苏杭扬三州之外,其他各州的印社怎么样了?”
上官谨略一思忖在心里算了算,“大多已经开张,剩下的至多三五日之内也都差不多了,介时走遍江南,不管是到那个州城俱有我弘文印社。公龘子,时至今日遍数天下同业,若论印社规模之大,我弘文若认第二,可就再没人敢认第一了”
气势昂扬的说完,上官谨又皱起了眉头,“而今弘文印社之所以利水如此丰厚,全仗着咱们用的是新式印刷术,每出一本书的本钱远比其它印社低廉的多。不过随着印社越开越多,用工越来越多,泥活字印刷术的秘密恐难长保啊”
“天下间那有常保不泄的秘密?现在能保一天是一天。真到保不住时,我自有打算”
两人正自说着时,有张府下人寻来,请两人即刻回去。
赶回张府,张旭与袁三山正陪着一位须发半百的读书人在说话,此人正是清音文社在苏州的社管许审之。
见礼罢,袁三山说了事龘情原委。适才他与张旭找到许审之说了扬州清音文社被封之事后,义愤填膺的许审之即刻引着两人到苏州州衙往拜刺史。
许审之乃苏州名宿,在士林威望甚高,历任刺史对他都很礼遇,凡是请见从没有被挡过驾的,但这一次却破了例,本州霍使君竟然没见。等三人悻悻出衙时,却有一个刀笔吏赶出来,也没说是奉使君大龘人之命传话,只是隐隐点出霍刺史昨天接到了扬州李使君的sī信。
说完这些,刀笔吏边送着三人龘出去,边说了一些霍刺史素来仰慕许老名士的话,甚或也点到了霍刺史身为江南人氏,实是乐观于清音文社的成立,然则有同僚情面在,有些事就实不好表态了。
袁三山说完,许审之一声长叹,xìng子粗率的张旭愤然拍案:“李明玉卑鄙小龘人,诚江南士林之贼也!”
屋里静默了一会儿,袁三山注目唐松道:“小友主意素多,现今有何良策?莫若我们再往扬州走一趟?”
唐松摇摇头,“苏州州衙既然接到书信,扬州又岂能例外?现在到那一州只怕都不管用了”
“那可如何是好?我等就只能枯等哲翁不成?”
“官司不是好打的,更何况还事涉扬州刺史,我料哲翁那里短时间之内断难有所突破。等是等不得的”
听到这里,张旭再也忍不住了,“上官你有什么主意尽管说就是,这般不爽利真是急煞人也”
唐松笑笑,看向许审之与袁三山道:“诸位是关心太乱,让霍刺史推翻李明玉的乱命不易,但霍苏州也没说清音文社就是非法,更没说清音文社不能在苏州有所举动,既然如此咱们便以苏州为根据大张旗鼓的办一次江南诗会,一并借此机会将扬州文社总司被封之事晓谕士林”
唐松刚刚说完,张旭霍然站起,“对呀,细思那刀笔吏之言辞,霍苏州分明就是两边都不想得罪。既然如此,咱们就在苏州办这场诗会,却看他李明玉如何在苏州只手遮天,声势一起,便是哲翁那里也要轻松的多了”
袁三山与许审之对视一眼后,两人都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咱们便即刻修书分送各州社管”
闻言,唐松摆摆手,“江南州府甚多,诸位人手有限,送信只怕不便。此事龘交予我弘文印社便是,而今既是以苏州为根据举办诗会,哲翁又不在,自当以审之先生为尊,审之先生且与三山先生及伯高等地方贤达定好诗会具体章程之后,弘文遍及江南各州的印社自当以最快的速度将之晓谕江南士林,如此岂不是省事的多了”
闻言,袁三山大喜,那许审之就此成为清音文社第一次诗会的主盟人,声望大增指日可待,亦是兴奋欢然,计议已定之后,众人便迅速忙活起来。
由许审之领首,袁三山与张旭为佐,召集苏州士林名高望重者共同会商,仅仅只用了一天时间便将第一次诗会的内容与章程定了下来。在章程之后,更有一龘份附有苏州士林三十七人联署的倡言信,言清音文社无违律令,有用于国,力倡扬州州衙以江南士林为念,速去总司封禁云云。
看到这份倡言公开信,唐松大喜过望,当即交由上官谨亲自安排从速发往各州弘文印社。
借助兵部驾部司统管的驿传系统,在花费重金之后,清音文社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诗会章程与公开倡言信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往分送各州。
仅仅数日之后,遍布江南各州的弘文印社前都张贴起了诗会章程与倡言信,且凡购书者皆能免费获赠一龘份。
一传十,十传百,此物一龘出,继前面那份晓谕告示之后,清音文社再次震动江南。
清音文社开办以来的第一次诗会终于开始了,睹此消息之后,江南各州无数以诗文自诩的士子们皆是摩拳擦掌,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以清音文社如此大的规模,只要能在这次诗会中有精彩表现继而雀屏中选,则自己的诗作就能经由弘文印社精印行世,届时一举成名直如探囊取物耳。
自古以来,不好利禄官位的读书人总还有一些,但不好名的却是少之又少,这次得着这么好的机会,谁肯让人?一时间真是人龘人奋勇,个个争先,力图要在此次诗会中一鸣惊人,脱颖而出。
借助于清音文社庞大的根基,诗会的消息一龘出果如预想般搅动了整个江南士林,观其引起的躁动,还真有几分神都科考的气氛。
与此同时,公开倡言信也随之遍传江南,清音文社总司被扬州州衙封禁的消息顿时广而周之,引起士林大哗。当此之时,士子们参与诗会的热情有多高,对扬州州衙的非议就有多深。
此次诗会明确以各州社管为初审,只有经他们筛选过的诗作方能携往苏州参与终审,这样的章程规定实实在在赋予了地方社管们极大的权力,亦将他们的声望与利益与清音文社紧紧绑在了一起。是以当清音文社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时,这些身为社管的各州名士们顿时率先而起,愤然抨击扬州州衙之乱命。
先是,杭州社管洪汉玉老名士受到弘文印社发布诗会章程进而一夜遍传杭州的启示,主动前往杭州弘文印社力请将他愤而书就的一篇声援陈一哲之文章公开发布。
杭州弘文印社慨然允诺,仅仅半天之后,这篇长达千言的声援文章就被版印而出,不到一天时间,除弘文印社门口张贴的那一龘份之外,其它近八百份都被闻讯后陆续而来的杭州士子领取一空,老名士洪汉玉的声望随之暴涨。
此例一开,江南各州的弘文印社都开始版印单页的声援文章,定额大州八百份,中州五百,下州三百,先是地方翘楚名士的文章,但随着投来的声援文章越来越多,一些由普通士子撰写的精品文章也被无偿版印分发,而这种举动又刺jī了更多的投稿。
借由清音文社总司被封一事,刚刚在江南布局完成的弘文印社完成了最为璀璨的亮相,亦在江南士子们心中留下了烙印般不可磨灭的印记。其威力之大,足以将松散的士子们联成一龘体,进而使相对于官府是处于绝对弱势的士林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而在此过程中,弘文印社也逐渐开始确立起士林代言人龘及权威信息发布人的地位。
随着一龘份份声讨文章的发布,扬州州衙封禁清音文社总司的事龘情被炒到热的发烫的地步,到后来,就连不识字的普通老百姓也已人尽皆知,并迅速向整个天下四方扩散。
事龘情到了这个地步,李明玉真是恨之无极,然则数千年来官府对百姓的威权早已在他心底扎根,从未经受过如此舆论风暴的他悍然采用了最为惯常标准的处断手法。
一面上书政事堂及淮南道观察使衙门申明封禁清音文社总司的原因,一面正式行文江南各州府衙门,请为封禁弘文印社并取缔清音文社在各州的活动。与此同时,李明玉亲带三班衙役直扑水天阁院,以huò乱人心之罪名拘捕陈一哲。而后转战弘文印社,封禁扬州弘文印社,并拘押印社内上官明及林管头等三十七人。。
说话间,陈一哲向叶梦甫、袁三山深施一礼,“小畜牲们出言不逊,某特为请罪,俯请两位先生勿怪”
叶、袁见状急忙还礼,说了一回后,适才精舍内的不快就此消散,陈一哲边引着几龘人向另一处书房走去,边扭过头来对唐松道:“清音文社被封的事龘情你都知道了?”
唐松点头时将带来的那纸公文也递了过去,这正是此前州衙发给弘文印社的那份,内容是说清音文社未得州衙核审解封之前,即令弘文印社不得为之承印任何物事,若有违之必遭严惩云云。
陈一哲看完冷哼了一声,“小友意下如何?”
唐松反问道:“清音文社被封,哲翁又将如何?”
“清音文社非一家一龘人之玩物,可兴废由心。李明玉倒行逆施,然任他手段再辣,老夫的骨头却也不软”
闻言,唐松笑着取回陈一哲手中的公文,当着几龘人的面将之撕成粉碎,“清音文社之创建并不违反国朝律令,李明玉如此作为是为乱命,既是乱命,某焉能从之?”
见他如此,陈一哲几龘人心底松了一口气,交视之间俱都一笑。笑过之后,叶梦甫道:“清音文社刚刚发出成立的晓谕告示,而今正当是有所作为的时候,李明玉禁令一下,我等俱为禁令所缚而难有作为。如此时日稍久,人心必散,吾恐清音文社沦为士林笑柄矣”
“扬州可不是只有一个州衙,容不得他李明玉一手遮天”
袁三山摇摇头,“哲翁,他只需一直拖着,时间稍久清音文社就将不亡而亡,梦甫兄说的对,咱们拖不起啊”
就在这时,唐松笑着插了一句,“列位是钻牛角尖了,清音乃江南文社,未必江南就只有一个扬州不成?”
……………………
李明玉下手太辣,逼得陈一哲等人只能悍然反击。一番计议之后,几龘人兵分数路,陈一哲命驾前往衙门聚集的子城蜀冈,除了不会到扬州州衙,他将以地方耆宿的身龘份遍拜淮南道观察使衙门、扬州大都督府衙门以及扬州市舶司衙门,以为陈情。
陈一哲前往淮南道观察使衙门请见本道观察使并递呈状书的同时,叶梦甫留守水天阁院奋笔疾书,将清音文社遭李明玉无理查禁之事周知江南各州名士。
与此同时,袁三山、张旭两人则忙于收拾行囊,命船由扬州前往苏州,为配合他们的计划,将扬州弘文印社交由上官六兄弟之上官明监管后,唐松带着上官谨一同随行。
先秦春秋时,吴王阖闾命前来投奔的楚国大臣伍子胥建阖闾大城以为吴国国都,前隋开皇年间,以城西南姑苏山定城名为苏,唐沿隋例,称为苏州。
张旭世居苏州,其母陆氏为初唐著名书法家陆柬之孙女,也是贞观朝名相、文坛领袖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为业,有称于史,张旭家在苏州亦堪称名门。
因是有事,唐松四人入了苏州城后没时间细赏城中美景,在张旭家安顿下来后,袁三山与张旭去寻清音文社在本城的社管,唐松则带着上官谨到了弘文印社。
苏州弘文印社比之扬州的要小一些,唐松两人进去时,就见书肆内士子往来颇是热闹。
上官谨在书肆内细细的看了一会儿,又往柜上翻了翻账册后笑着向唐松道:“苏州不愧是富庶名城,人才荟萃之地。此间生意的利水竟是不比扬州少,看这势头,许是三四个月之后咱们建苏州印社的本钱就能回来了”
听见生意赚龘钱,唐松自然也高兴,“苏杭扬三州之外,其他各州的印社怎么样了?”
上官谨略一思忖在心里算了算,“大多已经开张,剩下的至多三五日之内也都差不多了,介时走遍江南,不管是到那个州城俱有我弘文印社。公龘子,时至今日遍数天下同业,若论印社规模之大,我弘文若认第二,可就再没人敢认第一了”
气势昂扬的说完,上官谨又皱起了眉头,“而今弘文印社之所以利水如此丰厚,全仗着咱们用的是新式印刷术,每出一本书的本钱远比其它印社低廉的多。不过随着印社越开越多,用工越来越多,泥活字印刷术的秘密恐难长保啊”
“天下间那有常保不泄的秘密?现在能保一天是一天。真到保不住时,我自有打算”
两人正自说着时,有张府下人寻来,请两人即刻回去。
赶回张府,张旭与袁三山正陪着一位须发半百的读书人在说话,此人正是清音文社在苏州的社管许审之。
见礼罢,袁三山说了事龘情原委。适才他与张旭找到许审之说了扬州清音文社被封之事后,义愤填膺的许审之即刻引着两人到苏州州衙往拜刺史。
许审之乃苏州名宿,在士林威望甚高,历任刺史对他都很礼遇,凡是请见从没有被挡过驾的,但这一次却破了例,本州霍使君竟然没见。等三人悻悻出衙时,却有一个刀笔吏赶出来,也没说是奉使君大龘人之命传话,只是隐隐点出霍刺史昨天接到了扬州李使君的sī信。
说完这些,刀笔吏边送着三人龘出去,边说了一些霍刺史素来仰慕许老名士的话,甚或也点到了霍刺史身为江南人氏,实是乐观于清音文社的成立,然则有同僚情面在,有些事就实不好表态了。
袁三山说完,许审之一声长叹,xìng子粗率的张旭愤然拍案:“李明玉卑鄙小龘人,诚江南士林之贼也!”
屋里静默了一会儿,袁三山注目唐松道:“小友主意素多,现今有何良策?莫若我们再往扬州走一趟?”
唐松摇摇头,“苏州州衙既然接到书信,扬州又岂能例外?现在到那一州只怕都不管用了”
“那可如何是好?我等就只能枯等哲翁不成?”
“官司不是好打的,更何况还事涉扬州刺史,我料哲翁那里短时间之内断难有所突破。等是等不得的”
听到这里,张旭再也忍不住了,“上官你有什么主意尽管说就是,这般不爽利真是急煞人也”
唐松笑笑,看向许审之与袁三山道:“诸位是关心太乱,让霍刺史推翻李明玉的乱命不易,但霍苏州也没说清音文社就是非法,更没说清音文社不能在苏州有所举动,既然如此咱们便以苏州为根据大张旗鼓的办一次江南诗会,一并借此机会将扬州文社总司被封之事晓谕士林”
唐松刚刚说完,张旭霍然站起,“对呀,细思那刀笔吏之言辞,霍苏州分明就是两边都不想得罪。既然如此,咱们就在苏州办这场诗会,却看他李明玉如何在苏州只手遮天,声势一起,便是哲翁那里也要轻松的多了”
袁三山与许审之对视一眼后,两人都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咱们便即刻修书分送各州社管”
闻言,唐松摆摆手,“江南州府甚多,诸位人手有限,送信只怕不便。此事龘交予我弘文印社便是,而今既是以苏州为根据举办诗会,哲翁又不在,自当以审之先生为尊,审之先生且与三山先生及伯高等地方贤达定好诗会具体章程之后,弘文遍及江南各州的印社自当以最快的速度将之晓谕江南士林,如此岂不是省事的多了”
闻言,袁三山大喜,那许审之就此成为清音文社第一次诗会的主盟人,声望大增指日可待,亦是兴奋欢然,计议已定之后,众人便迅速忙活起来。
由许审之领首,袁三山与张旭为佐,召集苏州士林名高望重者共同会商,仅仅只用了一天时间便将第一次诗会的内容与章程定了下来。在章程之后,更有一龘份附有苏州士林三十七人联署的倡言信,言清音文社无违律令,有用于国,力倡扬州州衙以江南士林为念,速去总司封禁云云。
看到这份倡言公开信,唐松大喜过望,当即交由上官谨亲自安排从速发往各州弘文印社。
借助兵部驾部司统管的驿传系统,在花费重金之后,清音文社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诗会章程与公开倡言信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往分送各州。
仅仅数日之后,遍布江南各州的弘文印社前都张贴起了诗会章程与倡言信,且凡购书者皆能免费获赠一龘份。
一传十,十传百,此物一龘出,继前面那份晓谕告示之后,清音文社再次震动江南。
清音文社开办以来的第一次诗会终于开始了,睹此消息之后,江南各州无数以诗文自诩的士子们皆是摩拳擦掌,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以清音文社如此大的规模,只要能在这次诗会中有精彩表现继而雀屏中选,则自己的诗作就能经由弘文印社精印行世,届时一举成名直如探囊取物耳。
自古以来,不好利禄官位的读书人总还有一些,但不好名的却是少之又少,这次得着这么好的机会,谁肯让人?一时间真是人龘人奋勇,个个争先,力图要在此次诗会中一鸣惊人,脱颖而出。
借助于清音文社庞大的根基,诗会的消息一龘出果如预想般搅动了整个江南士林,观其引起的躁动,还真有几分神都科考的气氛。
与此同时,公开倡言信也随之遍传江南,清音文社总司被扬州州衙封禁的消息顿时广而周之,引起士林大哗。当此之时,士子们参与诗会的热情有多高,对扬州州衙的非议就有多深。
此次诗会明确以各州社管为初审,只有经他们筛选过的诗作方能携往苏州参与终审,这样的章程规定实实在在赋予了地方社管们极大的权力,亦将他们的声望与利益与清音文社紧紧绑在了一起。是以当清音文社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时,这些身为社管的各州名士们顿时率先而起,愤然抨击扬州州衙之乱命。
先是,杭州社管洪汉玉老名士受到弘文印社发布诗会章程进而一夜遍传杭州的启示,主动前往杭州弘文印社力请将他愤而书就的一篇声援陈一哲之文章公开发布。
杭州弘文印社慨然允诺,仅仅半天之后,这篇长达千言的声援文章就被版印而出,不到一天时间,除弘文印社门口张贴的那一龘份之外,其它近八百份都被闻讯后陆续而来的杭州士子领取一空,老名士洪汉玉的声望随之暴涨。
此例一开,江南各州的弘文印社都开始版印单页的声援文章,定额大州八百份,中州五百,下州三百,先是地方翘楚名士的文章,但随着投来的声援文章越来越多,一些由普通士子撰写的精品文章也被无偿版印分发,而这种举动又刺jī了更多的投稿。
借由清音文社总司被封一事,刚刚在江南布局完成的弘文印社完成了最为璀璨的亮相,亦在江南士子们心中留下了烙印般不可磨灭的印记。其威力之大,足以将松散的士子们联成一龘体,进而使相对于官府是处于绝对弱势的士林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而在此过程中,弘文印社也逐渐开始确立起士林代言人龘及权威信息发布人的地位。
随着一龘份份声讨文章的发布,扬州州衙封禁清音文社总司的事龘情被炒到热的发烫的地步,到后来,就连不识字的普通老百姓也已人尽皆知,并迅速向整个天下四方扩散。
事龘情到了这个地步,李明玉真是恨之无极,然则数千年来官府对百姓的威权早已在他心底扎根,从未经受过如此舆论风暴的他悍然采用了最为惯常标准的处断手法。
一面上书政事堂及淮南道观察使衙门申明封禁清音文社总司的原因,一面正式行文江南各州府衙门,请为封禁弘文印社并取缔清音文社在各州的活动。与此同时,李明玉亲带三班衙役直扑水天阁院,以huò乱人心之罪名拘捕陈一哲。而后转战弘文印社,封禁扬州弘文印社,并拘押印社内上官明及林管头等三十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