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王阳明遇到唐伯虎
第268章王阳明遇到唐伯虎
游北方不可缺京师,游京师不可不去天桥。天桥这地方,乃是皇上去先农坛祭天的必经之路,意为通天之桥。
桥下有湖波河道,不是后世那臭气熏天的龙须沟,而是河水湍湍,清澈见底的一方胜景。西邻长提春柳,东迎河浦熏风,诸多胜地横亘其间。
前年京师糟了大水,险些水漫了紫禁城。工部奉了圣旨,不敢怠慢,倒也很是下了一番心思,如今污水打地下流走,地上随处可见一座座样式清奇的茅厕,污垢少了,京城百姓无不为之欢喜。
粉墙碧瓦映竹树,天风云影山色湖光,雇上一叶扁舟游荡湖泽中,但见野水弥漫,荻花萧瑟。这自然风光粉黛乃天生其美,顷刻间,就勾得离乡游子,骚客文人到此一扫胸中积郁块垒。
四时一致,如在江湖,过之者辄生遐思。此天桥非彼天桥,后世杂耍艺人的聚集地,明朝时期还未形成。附近水势茫茫,下面河道名曰野凫潭,在祈谷潭西北,积水十余顷,四时不竭,每旦有野凫游泳其间,因名之。和西海子相连,河水横贯大半个北京城,百姓往来不便,是以修了一座天桥,连接南北。
成化年间以来,京师人烟日渐稠密,内城往外扩散,渐渐把天桥一带包围进来。
原计划外城要包围内城四周,周长一百二十多里。因朝廷缺钱,人力不足而减修,只修了环抱南郊,包括东南角和西南角的外城,全长二十八里。外城南墙长二千四百五十四丈四尺四寸,东墙长一千零八十五丈一尺,西墙长一千零九十三丈二尺。城墙高二丈,垛口四尺,基厚二丈,顶收一丈四尺。
外城共八门:南面三门:正中为永定门,东为左安门,西为右安门。东面一门为广渠门。东北隅一门为东便门。西面一门为广安门,西北隅一门为西便门。整个城市呈现出一个“凸”字形的轮廓。
其时是汉武二年正二月祀神庙会,一大早,就有城里城外的商家赶来,错三落五搭起席棚,围着南泉寺连绵起市。盖因当今万岁鼓励商贾,下旨商人和文人,农人地位相等,商事越发兴盛。
后来为此天下士子好生和万岁爷吵了几架,堵着午门不让宫里人出来,连续闹了半个多月,最后圣上让了步,亲口承诺文人比商贾高尚那么半级,一场风波于是化解。
万岁的深情厚谊,天底下的小商小贩,巨商富贾皆心怀感激,怎么说地位都提高不少,可以穿绫罗绸缎,可以参加科举,可以建豪宅,可以不用瞅见官老爷绕道而行。和农民平级,就比文人和军人差了那么一点点,因此对于朝廷提高商税,由三十抽一提高至十抽其一,并未有太多不满,扪心自问,以前委实太低了。
农赋税相应减少,首辅刘大人又建言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得到朝野内外的一致好评。谁不知万岁最是痛恨权贵侵占土地,地主隐瞒田亩,官府贪婪。这两年轰轰烈烈的清丈土地,也不知流徙了多少为富不仁的有钱人家,以至于天下流民一扫而空,百姓人人安居乐业,大明国力蒸蒸日上,日盛一日。
正月初一户部邸报颁行天下,一年赋税比之成化年间激增一倍有余,农税比例却由七成半减至五成,盐税由一成减至半成,而海关税赋占了一成五,商税由一成增加至三成。
别开生面的统计数字,明白无误的告知天下人,自从太祖朝至今将近百年,压在农民身上的负担大大减轻,以往商税不足一成,海关税赋更是分文没有,闹得种地辛苦度日艰难,经商富得流油。
闲话休提,天桥两岸一二里地间,耍百戏打莽式的,测字打卦的,唱小曲的,滩簧,对白,道情,评话,打十字鼓的,喧嚣连天。
今年天气格外晴朗,春回大地,水面提前解冻,垂柳吐出嫩芽。真真是湖下游船如梭,岸上香客似蚁,夹杂着一声声的吆喝。
“王逢圣的炒豆腐,买份尝尝啊万岁爷金口亲尝,赞了一个大大的好,快来买啊”
“豚头肉,豚头肉,万岁爷闻香下了玉辇,亲自买了三份带回宫里去,娘娘尝了喜欢的不得了,李三郎酱十样的豚头肉啦。”
“汪九公家的拌鲥鱼,御赐近臣,天下一绝啰”
“周胖子蒸的的大馒头,白白嫩嫩,唇齿留香,大内侍卫吃了都说好不吃算您没来过北京城。”
?如此种种,把个庙会场子搅得开锅稀粥般热闹,往来游人时不时的会心一笑,也只有当今万岁爷喜欢这般胡闹,据说拿他人家做招牌,还得付上一百文钱的代言费呢。
春花宅紫嫣红,芳草新绿如茵,一位十六七岁的白衣少年,出了天桥以北的贵宾客栈,慢慢踱着步,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上了天桥。
以前石头砌成的雕栏拱桥是不许官民行走其上的,那是皇帝御道,只能走两侧的木桥。
少年行走间似乎有些费力,神色振奋,看着最中央的两道黄线,游人都自觉的从两边走动,桥上一位官差都没有,叹道:“不愧是当年的六贤王,爱民如子名不虚传,竟然能允许百姓自由自在的打天桥通过。”
这少年名叫王守仁,字伯安,绍兴府余姚县人。父亲王华成化十七年高中状元,那一年他年仅九岁,随其父移居京师。
王守仁家教极严,少年时学文习武,偏爱下棋,往往为此耽误功课。有一次其父见他屡教不改,一气之下,把象棋投落河中,此事对王守仁触动颇大,顿时感悟,当即写了一首诗寄托平生志向。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父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流。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从此王守仁加倍用功,日夜博览群书,不只限于四书五经,所猎博杂,思想和当时的官场昏暗风气格格不入,很多私塾先生都不能理解他,十二岁时有感于成化朝的昏昧,作了一首打油诗。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比月大。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从此后王守仁孤芳自赏,自比诸葛孔明,可见其人志向远大,从小就立志匡扶正义,兼济天下的大志向。十四岁时有感于某一位贵胄少年痛骂万贵妃,又见首辅万安借科举大比捞钱,遂纠结三百多落地举人,抬着财神拥入贡院,把个万安等主考骂的狗血淋头,贡院和国子监搅得四脚朝天,他大闹一场后扬长而去。
也是他命好,正好赶上来年成化皇帝驾崩,弘治皇帝继位后大赦天下,其父并未受到牵连,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近几年,王守仁在老家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而居,刻苦读书,学业大进,骑术,射术,兵法日趋精通,自号阳明先生,许多好友遂称呼他为王阳明。
汉武皇帝登基称帝,一连串震惊天下的锐意革新,不惜得罪所有豪强贵族,使得王守仁拍案叫好之余,坐不住了,当即收拾行囊,昼夜兼程的赶往京城。
不想途中连二连三的碰上各地豪强造反,王守仁毅然弃笔从戎,协助官军剿灭叛乱,因此几次险死还生,不慎被流矢射中大腿,养好伤后从此走路有些一瘸一拐。
上了桥头,王守仁住了步怅然回顾,清瘦俊逸的脸泛出一丝苦笑。从刀光剑影乍回这烟花世界烦恼人间,真有恍若隔世之感。
身受重伤,王守仁并不后悔,能为百姓和朝廷尽一份力,不枉此生,可叹的是落下残疾,今生今世是无法参加科举了。
“白杨绿草,风雨忧愁,经年一别,这树都合抱了。”触景伤情,王守仁喃喃自语。
“哎呀,这不是阳明先生么?”
突然背后有人大笑道:“他乡遇故知,总算有人陪我一解忧愁了。”
王守仁听着这声音很是耳熟,忙回头看去,但见那人不过十八九岁,白净面皮,个头不高,生的一表人才,风流倜傥。头戴文士巾,靛青夹袍外套着件青松绿竹的文士长衫,腰间系着滚边绣花玄带。
王守仁大喜过望,笑道:“竟然是伯虎,咦?你不在江南,怎么跑到京城来了?”
那名叫伯虎的青年长叹一声,说道:“去年家父病逝,家母也因忧伤很快过世,为兄受师尊指点,不想在应天府考试,就干脆跑到京城来见识一番。”
王守仁见到好友很是欢喜,上前问道:“你那师傅可是才女秋香?久闻大名,一直无缘得见一面,可否为小弟引见?”
虎苦笑道:“实不相瞒,师尊受不得贱内的小姐脾气,已经回返秦淮河岸隐居了。”
“啊,当真遗憾。”王守仁受了打击,隐隐间有了几分跳出红尘的倾向,下半辈子能寄情山水,拜擅于丹青的昔日秦淮河头牌,秋香姑娘为师,也算是一桩乐事。
这伯虎不问可知,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唐寅唐伯虎了,当年朱祐桓救出秋香,特意派人送她去了江南,一来是为了教授唐伯虎绘画,二来看看这真的秋香,能否点成一段美好姻缘。
可惜秋香和唐寅间有了一段师徒情分,并未走到一起。唐伯虎家境殷实,自小就聪颖非常,被誉为吴中四大才子,偶然间结识了隐居读书的王阳明,去年刚娶了媳扫徐氏,父母就告别人世。
这几年唐伯虎与某人书信不断,某人早就不安好心,被连哄带骗去了数十幅字画。父母故去后,唐伯虎结庐守丧了大半年,他生性洒脱,不喜世俗礼法,架不住媳扫的劝说,干脆独自一个人跑到京城,看看能否通过某人的门路,参加科举。
第268章王阳明遇到唐伯虎。.。
更多到,地址
游北方不可缺京师,游京师不可不去天桥。天桥这地方,乃是皇上去先农坛祭天的必经之路,意为通天之桥。
桥下有湖波河道,不是后世那臭气熏天的龙须沟,而是河水湍湍,清澈见底的一方胜景。西邻长提春柳,东迎河浦熏风,诸多胜地横亘其间。
前年京师糟了大水,险些水漫了紫禁城。工部奉了圣旨,不敢怠慢,倒也很是下了一番心思,如今污水打地下流走,地上随处可见一座座样式清奇的茅厕,污垢少了,京城百姓无不为之欢喜。
粉墙碧瓦映竹树,天风云影山色湖光,雇上一叶扁舟游荡湖泽中,但见野水弥漫,荻花萧瑟。这自然风光粉黛乃天生其美,顷刻间,就勾得离乡游子,骚客文人到此一扫胸中积郁块垒。
四时一致,如在江湖,过之者辄生遐思。此天桥非彼天桥,后世杂耍艺人的聚集地,明朝时期还未形成。附近水势茫茫,下面河道名曰野凫潭,在祈谷潭西北,积水十余顷,四时不竭,每旦有野凫游泳其间,因名之。和西海子相连,河水横贯大半个北京城,百姓往来不便,是以修了一座天桥,连接南北。
成化年间以来,京师人烟日渐稠密,内城往外扩散,渐渐把天桥一带包围进来。
原计划外城要包围内城四周,周长一百二十多里。因朝廷缺钱,人力不足而减修,只修了环抱南郊,包括东南角和西南角的外城,全长二十八里。外城南墙长二千四百五十四丈四尺四寸,东墙长一千零八十五丈一尺,西墙长一千零九十三丈二尺。城墙高二丈,垛口四尺,基厚二丈,顶收一丈四尺。
外城共八门:南面三门:正中为永定门,东为左安门,西为右安门。东面一门为广渠门。东北隅一门为东便门。西面一门为广安门,西北隅一门为西便门。整个城市呈现出一个“凸”字形的轮廓。
其时是汉武二年正二月祀神庙会,一大早,就有城里城外的商家赶来,错三落五搭起席棚,围着南泉寺连绵起市。盖因当今万岁鼓励商贾,下旨商人和文人,农人地位相等,商事越发兴盛。
后来为此天下士子好生和万岁爷吵了几架,堵着午门不让宫里人出来,连续闹了半个多月,最后圣上让了步,亲口承诺文人比商贾高尚那么半级,一场风波于是化解。
万岁的深情厚谊,天底下的小商小贩,巨商富贾皆心怀感激,怎么说地位都提高不少,可以穿绫罗绸缎,可以参加科举,可以建豪宅,可以不用瞅见官老爷绕道而行。和农民平级,就比文人和军人差了那么一点点,因此对于朝廷提高商税,由三十抽一提高至十抽其一,并未有太多不满,扪心自问,以前委实太低了。
农赋税相应减少,首辅刘大人又建言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得到朝野内外的一致好评。谁不知万岁最是痛恨权贵侵占土地,地主隐瞒田亩,官府贪婪。这两年轰轰烈烈的清丈土地,也不知流徙了多少为富不仁的有钱人家,以至于天下流民一扫而空,百姓人人安居乐业,大明国力蒸蒸日上,日盛一日。
正月初一户部邸报颁行天下,一年赋税比之成化年间激增一倍有余,农税比例却由七成半减至五成,盐税由一成减至半成,而海关税赋占了一成五,商税由一成增加至三成。
别开生面的统计数字,明白无误的告知天下人,自从太祖朝至今将近百年,压在农民身上的负担大大减轻,以往商税不足一成,海关税赋更是分文没有,闹得种地辛苦度日艰难,经商富得流油。
闲话休提,天桥两岸一二里地间,耍百戏打莽式的,测字打卦的,唱小曲的,滩簧,对白,道情,评话,打十字鼓的,喧嚣连天。
今年天气格外晴朗,春回大地,水面提前解冻,垂柳吐出嫩芽。真真是湖下游船如梭,岸上香客似蚁,夹杂着一声声的吆喝。
“王逢圣的炒豆腐,买份尝尝啊万岁爷金口亲尝,赞了一个大大的好,快来买啊”
“豚头肉,豚头肉,万岁爷闻香下了玉辇,亲自买了三份带回宫里去,娘娘尝了喜欢的不得了,李三郎酱十样的豚头肉啦。”
“汪九公家的拌鲥鱼,御赐近臣,天下一绝啰”
“周胖子蒸的的大馒头,白白嫩嫩,唇齿留香,大内侍卫吃了都说好不吃算您没来过北京城。”
?如此种种,把个庙会场子搅得开锅稀粥般热闹,往来游人时不时的会心一笑,也只有当今万岁爷喜欢这般胡闹,据说拿他人家做招牌,还得付上一百文钱的代言费呢。
春花宅紫嫣红,芳草新绿如茵,一位十六七岁的白衣少年,出了天桥以北的贵宾客栈,慢慢踱着步,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上了天桥。
以前石头砌成的雕栏拱桥是不许官民行走其上的,那是皇帝御道,只能走两侧的木桥。
少年行走间似乎有些费力,神色振奋,看着最中央的两道黄线,游人都自觉的从两边走动,桥上一位官差都没有,叹道:“不愧是当年的六贤王,爱民如子名不虚传,竟然能允许百姓自由自在的打天桥通过。”
这少年名叫王守仁,字伯安,绍兴府余姚县人。父亲王华成化十七年高中状元,那一年他年仅九岁,随其父移居京师。
王守仁家教极严,少年时学文习武,偏爱下棋,往往为此耽误功课。有一次其父见他屡教不改,一气之下,把象棋投落河中,此事对王守仁触动颇大,顿时感悟,当即写了一首诗寄托平生志向。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父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流。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从此王守仁加倍用功,日夜博览群书,不只限于四书五经,所猎博杂,思想和当时的官场昏暗风气格格不入,很多私塾先生都不能理解他,十二岁时有感于成化朝的昏昧,作了一首打油诗。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比月大。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从此后王守仁孤芳自赏,自比诸葛孔明,可见其人志向远大,从小就立志匡扶正义,兼济天下的大志向。十四岁时有感于某一位贵胄少年痛骂万贵妃,又见首辅万安借科举大比捞钱,遂纠结三百多落地举人,抬着财神拥入贡院,把个万安等主考骂的狗血淋头,贡院和国子监搅得四脚朝天,他大闹一场后扬长而去。
也是他命好,正好赶上来年成化皇帝驾崩,弘治皇帝继位后大赦天下,其父并未受到牵连,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近几年,王守仁在老家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而居,刻苦读书,学业大进,骑术,射术,兵法日趋精通,自号阳明先生,许多好友遂称呼他为王阳明。
汉武皇帝登基称帝,一连串震惊天下的锐意革新,不惜得罪所有豪强贵族,使得王守仁拍案叫好之余,坐不住了,当即收拾行囊,昼夜兼程的赶往京城。
不想途中连二连三的碰上各地豪强造反,王守仁毅然弃笔从戎,协助官军剿灭叛乱,因此几次险死还生,不慎被流矢射中大腿,养好伤后从此走路有些一瘸一拐。
上了桥头,王守仁住了步怅然回顾,清瘦俊逸的脸泛出一丝苦笑。从刀光剑影乍回这烟花世界烦恼人间,真有恍若隔世之感。
身受重伤,王守仁并不后悔,能为百姓和朝廷尽一份力,不枉此生,可叹的是落下残疾,今生今世是无法参加科举了。
“白杨绿草,风雨忧愁,经年一别,这树都合抱了。”触景伤情,王守仁喃喃自语。
“哎呀,这不是阳明先生么?”
突然背后有人大笑道:“他乡遇故知,总算有人陪我一解忧愁了。”
王守仁听着这声音很是耳熟,忙回头看去,但见那人不过十八九岁,白净面皮,个头不高,生的一表人才,风流倜傥。头戴文士巾,靛青夹袍外套着件青松绿竹的文士长衫,腰间系着滚边绣花玄带。
王守仁大喜过望,笑道:“竟然是伯虎,咦?你不在江南,怎么跑到京城来了?”
那名叫伯虎的青年长叹一声,说道:“去年家父病逝,家母也因忧伤很快过世,为兄受师尊指点,不想在应天府考试,就干脆跑到京城来见识一番。”
王守仁见到好友很是欢喜,上前问道:“你那师傅可是才女秋香?久闻大名,一直无缘得见一面,可否为小弟引见?”
虎苦笑道:“实不相瞒,师尊受不得贱内的小姐脾气,已经回返秦淮河岸隐居了。”
“啊,当真遗憾。”王守仁受了打击,隐隐间有了几分跳出红尘的倾向,下半辈子能寄情山水,拜擅于丹青的昔日秦淮河头牌,秋香姑娘为师,也算是一桩乐事。
这伯虎不问可知,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唐寅唐伯虎了,当年朱祐桓救出秋香,特意派人送她去了江南,一来是为了教授唐伯虎绘画,二来看看这真的秋香,能否点成一段美好姻缘。
可惜秋香和唐寅间有了一段师徒情分,并未走到一起。唐伯虎家境殷实,自小就聪颖非常,被誉为吴中四大才子,偶然间结识了隐居读书的王阳明,去年刚娶了媳扫徐氏,父母就告别人世。
这几年唐伯虎与某人书信不断,某人早就不安好心,被连哄带骗去了数十幅字画。父母故去后,唐伯虎结庐守丧了大半年,他生性洒脱,不喜世俗礼法,架不住媳扫的劝说,干脆独自一个人跑到京城,看看能否通过某人的门路,参加科举。
第268章王阳明遇到唐伯虎。.。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