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回 雨箭风刀 飘蓬登异域 人亡家破 往事话从头
“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远,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唐朝李德裕这首诗,把海南岛描写成鬼门关那样可怕的地方,到了宋朝,这种观念仍然没有改变。苏东坡眨到海南之后,他的谢表中就有“并鬼门而东鳌,浮瘴海以南迁,孤老无托,瘴疠交攻,子孙痛哭江边,魑魅逢迎海上。”的怪句。因为海南远离中国大陆,古时是“雕题”,“凿齿”之国,汉武帝命伏波将军路博德平南粤,遣兵经略海州之地,北置珠崖,南置雇耳等部而叫做琼崖,后经马援、李德裕、李纲、苏轼、赵忠简等人,陆续开发,这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的海外乐园,人间琼岛,渐渐被中原人士所知,不过囿于北人轻南的观念,仍认为海南是蛮荒不毛之地。明宪宗时,海南邱-高中了传腕,历任太子少保,着了“幼学故专琼林”;
明世宗嘉靖时,海南的海瑞扳倒严嵩,中原人士歧视海南的成念,缓稍为改受过来,可是,仍以海南作为充军逃捕之地,把大好河山,委弃不用,正是令人浩叹不已了。
尤其历代昏君庸臣,把朝内的忠贞人士,眨的眨,遂的逐,充军的充军,这些被眨被逐的人物,不少大智大慧、刚毅不拔之士,他们到了海南之后,开辟蛮荒,教育黎庶,振兴文化,所以明朝中叶之后,中原虽然鼎沸,北方遍地烽姻,而处于海外一晌被歧视为“不毛之地”的海南,却因为有了些孤臣孽子的经营,不但留得一片净土,反而保存了民族的气节,使文物蒸蒸日上,现在海南约五公祠,挂有朱道台撰“唐嗟末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之海外;道契前贤,教与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的对联,短短几十个字,已经写尽历代昏臣庸臣的嘴脸,写尽先贤拓荒奋斗的功绩了。
却说明朝第六代的英宗皇帝即位时,还是九岁的孩子,所以被侯臣王振揽权,不论是匹夫贩卒,只要走王振的门槛,无一不是高官显爵,如果胸怀磊落,不愿向奸佞低头的,那管你是圣贤豪杰,忠臣义士,不但没有进身的机会,甚至于还要被刺配充军,或秘密处死。在“君子道消,小人道长”的情形下,勃内群奸争利,朝外连年杀伐,已经是崔符啼聚,遍地烽烟了。但是王振那管国家是否丧失元气,只图个人权利,最后还要挟英宗皇帝,御驾亲往瓦剌,激起“土木之变”,连到皇帝也做了也先的俘虏,后来朝内拥立景帝,国内大冶,奉英宗为上皇,可是并没有多久,又被曹吉祥、石亨等奸臣,迎上皇复位,造成“夺门之变”,按着就大大的杀戮一番,因此,朝廷也焦头烂额。
就在“夺门之变”这一年的深秋,海南岛清澜港附近向沟材的村民,看到最近几天风色不好,不敢驾舟出海捕鱼,只好藉着这个闲暇的日子集结在沙滩上,有的补破纲,有的在闲坐聊天,在这满天红霞之下,又涌起黑色棉花似的块云,虽然是大好的黄昏,但在有经验的海边渔民眼里,知道暴风雨快要来临了,因为沙滩离开村子很近,同时,海南的暴风每年总要起好几次,当地的人们已经过惯了风暴,并不觉得它怎样可怕,所以沙滩上除了几位老人家看看天色,盘算着暴风来临和遇境的时刻之外,其馀的村众,谁也不把它当做一回事,沙摊上仍然充满了笑声,黄昏的凉风,更增加了人们的快感。
风势越来越紧,黑棉花似的乌云越涌越多了,没有半顿饭的时光,红霞已经淹没在浓黑的云层里,海面上的巨浪,一个接一个地向海岸冲来,并且夹着凄厉的骄啸。
沙滩上的人群,这里再也不能保持宁静了,老婆婆和一些女人们赶紧抱着,拉着她们的孩子向村里跑去,呼唤声、哭嚷声,响遍了沙滩上的空间。正在这个混乱的时候,忽然响起又尖又锐的声音,这个盘音在呼着:“大伯!大伯,你快看那海里漂着什么?”沙滩上还有少数的男人顺着那呼唤的小孩所指的方向看去,不禁吓了一大跳。
原来那方向离开海岸约一里多路的海面上,正漂流着一艘小船,一个滔天的巨浪把那般小船推上浪的顶端,突然又把它吞没了,按着另一个浪头又把它推上去,这样一隐一现地在海沟里荡着,滔天的巨浪,昏黑的天空,包围着一叶的小舟,岸上的人们虽然不知道船上是否还载有人,可是都为了那艘小船担心,替那船上的人捏一把汗,谁也希望那艘小船能够被浪花推近岸边,让船上的人们得救,这个时候,沙滩上的老人也在岸上替那艘船合十祈祷,在喃喃不绝地祈祷。
可是,尽管巨浪一个接一个向岸上猛袭,但那艘小船却慢吞吞地并没有移动多少,泼墨似的天空反而迅速地泻下一缕乌云,海水夹着啸声卷起一条巨大的水柱,“完了!完了!”
被称为大伯的那位五十多岁的老人,猛搓着双手在喊着,沙滩上的人眼睁睁地看着龙卷风就要把那般小船带到天上去,最少也会把它撕成无数的碎片,因此,个个都失常地大喊起来,慈祥的老人们轻轻地辍泣,两手掩住脸孔而不敢再看这幅悲惨的情景。
说到这种“龙卷风”,真是非同小可,它来的时候常常是没有预兆,陡然间,飞沙走石,天上的云脚垂到地上,地面上的树木,房屋,人畜,统统被它吸到云端里去,而成为太空的旅行客,这些旅行客再临到地面的时候,没有一件不是百孔千疮,支离破碎,这是陆地上龙卷风的威力;如果龙卷风发生在海上,那就更有奇景可观,开始由云端下迅速成为柱状下垂,将到海面的时候,海水狂啸,巨浪滔天,同时海水也被吸成一条巨型的水柱上升入云,在这条水柱附近半里内的鱼虾、船舶,无一幸免,随着风势旅行了千数百里之后,风势渐渐衰落,鱼虾、船舶、海水,都成了阵雨下降,造成了水灾,海南岛每年总要经几次龙卷风和台风的袭击,而龙卷风造成的灾害更大,因为台风有预兆使人畜能够事先躲避起来,而龙卷风是没有方法预防的,它光临的时候。快如雷电,连躲也来不及,难怪向涛村的人,赌得不敢看那摇曳在龙卷风中心附近的小船了。
但实际上的情形并不像涛村人意想那么坏,约莫过了半顿饭的时光,远处的天空显露出一线的曙光,那根巨型的水柱渐渐移向东北角,倾盆的大雨挟着排山倒海之势,从远处向海岸袭来,虽然这些情况不过是瞬间的事。但经验告诉海岸的居门,是龙卷风已经掉头而去了这时侯,呆在海滩上的人,却发现了奇迹||那一艘小船并没有因这次台风而破碎,也不因为巨大的海浪而沉没,相反地,它已经顺着风雨的来势,而慢慢地更接近了岸边,使得向涛村民起了小小的骚动,并且收同了刚缓紧张的心情。
向涛村的人,有的立在沙滩上,有的站在屋檐下,但几乎每人都翘望着海里漂流着的小船,每一对眼睛都向那船上搜索,希望发现船上是否还载有人,而船上的人是否还能够活着?虽然仍旧是黄昏的时刻,小船离岸不过是只有半里,可是因为天上的乌云还没有完全散去,海面上仍然是一片模糊,普通人的目力,当然不可能发现什么,但由小船的型态看来,已经可以确定不是本岛的船舶,因为向涛村住的十有八九都是渔民,他们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驾着他们的渔船,绕着海南岛捕鱼、捉虾、取蚌,甚至于还到过东沙、西沙、团沙、围川、浮水洲等岛屿作业,所以这一带的各型渔船、货船,只要经他们的眼里,他们立刻可以指出那一种是潮州船,那一种是围洲船,绝对不会有毫厘的错误。
但是,这一艘小船的外型是那样地陌生,显然不是邻近各地的船,更不是本岛的船,所以他们在辩论着那般小船,到底是福建的、或是浙江的。不管那艘船是否有人,但渔民大都有互助的义气,尤其是意味着海上遇难的苦况,而对小船上的一切都寄以同情,这时候竟有几位年轻的小伙子,脱光了上衣,携带了绳索,准备冒着风浪的危险,游泳到船上,希望能够迅速把那般小船解救,如果不是有些较为持重的老人阻挡他们,那末他们必然这样做了。
在向涛村里所有的人,都已经知道有一艘外地的小船漂来本岛,经过了暴风龙卷风的袭击,仿安然无恙向他们的村子接近,他们离开海岸较远更不能看到船上有什么人物,可是他们却体会到,那艘小船必然还另外载有人,不然,它就不可能漂流那么远的路,而且能保持它的方向接近岸边,而不被海潮和潮和湾流冲走,不过船上的人经这次风暴的袭击之后,能否保持活命,倒是一个疑问了,不过这次风暴的时间很短,船上的人可能只是晕了过去,如果没有完全死去,那么还可以施行急救,这个村里以前也有过救助被难人的经验。所以王大伯的家里,得知小船还没有沉没的消息之后,立刻就奏好了姜汤、稀粥,等待在沙滩的村众救人归来,同时还预备了几块门板、油布,叫来几位精壮的村民带往沙滩。
正在村民把门板带到沙滩的时候,小船距离岸边也只有四五十丈远近了,如果在平日,再远一点也可以看得清楚,但这个时候已经是夜幕低垂,天空仍是一片漆黑,如果不是岸上的人老早注视着小船,那末可能连小船的影子也找不到了因为这样,原来已脱了衣服的小伙子再也不能忍耐了,他们早就把一段一段的绳子连接成百多丈的长绳,盘推在沙滩上。
这时,一位二十来岁的青年奋勇地把麻绳的一端,缚着自己的腰,他对王大伯说一句:
“大伯!请你叫人招呼这堆绳子。”之后。来不及向别人招呼,就很快地跑到海边,一个“惊蛙入水”,但听到“扑通!”一声,白浪滚滚,他头顶前面的海水,分成两道斜缕,汹汹涌涌地向他的后面直泻,人已经离岸五人丈开外了,盘在沙滩上的绳堆、很快就只剩下一小捆,一会儿,听到船上一声长啸,守着绳子的壮汉们,用熟练的手法,很快地收回绳子,小船如箭般向岸上直射,因为人多力足,小船竟被他们拉上一半搁在沙滩上,及是一阵欢呼“王大伯船上有三个人哩,都晕过去了!”
这时人们急急地涌到船边,王大伯迅速地分配人手把船上晕倒的一个老人和两个孩子,抬到门板上,按着抬起来向王大伯家里飞跑,归途中,王大伯牵着那首先上船的青年,很激动地说:“世成,今天真亏你,不然,那船上的一老二少还要再捱上半个时辰,就恐怕没有救了!”
世成说:“那没有什么,但是,大伯“你看这几个人能不能救呢?”
王大伯说:“现在我还说不定,我们赶快回去看看吧,你也不要回家了,就在我家里和我喝几杯酒,赶赶身上的湿气吧!”
王大伯的屋子是前后二间正屋,正屋两旁各有一间侧屋,当中是一个很大的天井,这时屋里屋外都黑压压地挤满了人,一老二少躺在侧屋的床上,经过王大伯和村民紧急的救治,那两个小孩子首先就醒过来,因为他们根木没有什么伤他没有什么病,不过是饥了肚子,再经海里面的大风浪冲击而晕了过去,经过了施救和灌给热的姜糖水,很快就醒过来,但是,那老人就不同了,他比那两个小孩子更要出力镇住那般小船,不然很快地就会被龙卷风卷去,他用尽了力量去和风力搏斗,但是人力怎能够和大自然的力去比拟呢?
如果不是他一生来练有过身的武功,那么老早就被风力打晕了,就这样,他也在拼命摇着船脱离了暴风中心之后,轨失去一切体力而晕倒在船上,等到村民把他抬到村上的时候,已经是奄奄一息了,经过了王大伯亲自对他施行“人工呼吸法”,而且不时灌给旧汤、稀粥,费了一个多时辰的功夫,这一个垂死的老人,也被救醒过来:他睁开双目,看到周围的情形之后,知道这条命是给人家救过来了,他一翻身就想爬起来,但王大伯用强力把他按下去,一面用目光制止他,当他看到他旁边躺着的孩子已经清醒之后,他也静静地由着王大伯摆布了,这时王大伯亲自给他们添了三碗稀粥之后,便对村众说明人已经得救了,因为还需要调养一下,不便打扰他们三人的精神,要村众各自回家,村民也觉得这三人既是从外地而来,和自己人的言语必定不能相通,一切事情有王大伯办理,一定会令人满意了,所以都答应一声就想各自散去。
这时王大伯忽又想起一件事来,赶快喊回村众,并对他们说:“本村忽然来了三个人,虽然不知道是好人坏人,但可不是邻近的人了,由那般船看来,必定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也许是被海盗抢劫后,把他们赶下小船,任他们自生自灭;也许是逃避仇人的追踪,而驾着小船,逃亡海外,不论是那一方面的原因,泄漏了消息,不但对一老二少不利,甚至于还要害及本村,所以要本村的子弟,统统保守秘密,不得泄漏。”顿了一下,接着说:“过一会任方带几个人,到海边把那般船拉上岸来,免得被潮水冲走,而露了眼线。”那个叫住方的中年人答应了一声,就和村众各自散去,只剩有世成留在王大伯家里,陪着招呼那三位不速之客。
村众散去之后,王大伯拿出几套乾的衣服,给那一老二少换了,这时一老二少,已经能够略为行动,他们本来没有什么病,不过是因饥渴交道,加上暴风的袭击而昏倒,现在日得到了休息,解决了饥渴,精神也就得到无上安慰,同时两个是小孩子,元气充足,一位老人是身怀绝学武功的人,所以在安定下来之后,很快地就恢复了体力,他们换好了衣服之后,由那老人率领着那二个小孩向王老伯一揖到地,口里说不尽地“谢谢救命之恩”,大家客气了一会,正屋里已摆上一桌丰盛的晚餐,在渔村里虽然没有什么好菜,但是贝干、苟子、乾鱼之类,却也另有风味,酒是自己做的,虽没有山西份酒、天津五加皮,那般醇烈,可是也经过一蒸二蒸,味道还算不错,大家入席之后,便就浅斟低酌起来,王大伯向老人继续斟第三杯酒之后,问:“老哥这次经这么大的风险,漂到敝地,必有原因,能否告知一二?”
老人先望望左右,长叹了一声,眼泪已泊泊的流下来,半晌才说:“老哥上此次得蒙救命之恩,是我们三人的大幸,你老哥不问,我也要对你老哥详尽说明,才不辜负你老哥救我们一场,不过,说来话长,同时,我还没有请教你老,和这位老弟的称呼呢?”
王大伯把自己的头一拍“该死!我真也忘记告诉你!”他这一来,如把旁边那两个小孩子逗得笑了起来,然后王大伯自我介绍一番!原来王大伯名字叫做仲泉,居住在向涛村已经是三代了,五年前他的老伴死后,就很寂寞地守着这么一间大屋,另外由他的侄儿邦宁,和侄媳任王贞来招呼,邦宁在十天前,带了一批乾鱼咸鱼到府城丢卖还没有回来。
说起这王大伯,他在清澜这一带原也是有名的人物,尤其是水里面的工夫,便可以说是独步一时,十五年前海盗林少英率了十几条大楼船,进犯清澜港,那时王大伯绩是四十二岁,他的水功正在馈峰状态。同时,年轻时到过迟罗、南洋、广州、钦川、越南等地,贝多识广,当下听说海盗进犯,就集合了向涛九村的精壮,驾着小舢板出海迎击,王大伯便潜到水底,还不到一个时辰,就把海盗船凿沉入艘,还把护舶的水鬼杀死了三四十个,林少英的船如果不是逃得快,而小舢板不利于仰攻的话,可能使海盗船全部都毁在海里。可是这一仗,却也打得林少英再不敢正视清澜港一带,十几年来得以平安无事。
从这次之后王仲泉就获得了“海底蛟”的混名,清澜附近的人,把王仲泉从“大哥”而喊到“大伯”。
说起“海底蛟王大伯”已是老少皆知的人物,而“王仲泉”这个原来的毛子,反少人知道了。那个青年世成性丁,是王大伯的徒弟,水里工夫煞是惊人,不论海里风浪怎样险恶,他也能游土十里八里的水里,遇到十分大的海浪,不利游泳的时候,他就潜入水底,一口气可在水底潜行二三十丈,所以也得了“浪里鲨”的绰号。这个向涛村有七八十家人口,就是“王”、“任”、“丁”三姓,多数以捕鱼为生,王大伯更是村里的领袖,村里的事,不论是大事小事,只要是王大伯一句话吩咐下来,无不遵照办理。
王大伯把这些情形,对老人大概说了一遍并且说:“老哥!我看你的情形,也知道你必然有无限的隐痛,不过,你知道,这里已是海外,也可说是人间的乐园,向沟村的人全是讲义气的人,天大的事我们全可以接上去,你老哥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告诉我小弟想办法,我小弟和你认识不过绕是一会儿,可是我内心似乎告诉我,你老哥绝不是什么坏人,所以我敢向你老哥保证,你可以长久住在这里,和我们共同生活,也许彼此都有个好处。”那老人好容易等到王大伯指手划脚讲完这一篇话,虽然觉得王大伯话里稍为有点自负,但也是瑚海好汉直率的本性,他在江湖宦海走了几十年,也觉得这种直率的好汉,比较奸滑浮华的小人容易相处,这几个月来自己带着两个小孩子到处漂泊,经历了多少艰辛和危险,尤其是在泉州府几乎被奸贼邓全兴诱卖,如果不是自己有武功和及时抢到小船逃走的话,现在已不知葬身何处?
那料到经过十几天的漂流,却到了人地生疏的海岛,老小三条命又被人家救了起来,总算有了报答故主恩情的机会,两个小孩子也有了昭雪血海深仇的希望了,虽然这里未必能逃避昏君的掌握,可堤既已远隔重洋,敌人一时也不会追查到这里来,更难得的是主人的深情,竟敢提出安全的保证,可见也是响铮铮的一条铁血汉子,回忆过去一切的遭遇本真是“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谊书人”了。现在已经是家破人亡,倒不如暂时住下来再作打算,不然在举目无亲的异地,又到什么地方找这么一个有血性,有肝胆的人作为托根之地呢!
所以,稍为考虑一会,就答应注下来了,而且对王大伯说出这次来到海岛的原因大伯更把桌子重重一拍,气愤不已!
那知不说犹可,一说起来卸把在卜的王大伯和丁世成气得须眉似战,面目喷姻,王原来这个老人名字叫做骆中明,是个武夫出身,但他的马上马下功夫,得自高人传授,兀是不俗。
英宗皇帝蒙尘之后,国内苗乱迭起,第二年瓦剌也先挟制英宗回国,攻破紫荆关,直达京师,这时朝中文武仓皇失措,要打吗,英宗上皇在敌人手里;不打吗?
看看敌人就要利用英宗,而攻陷京师,举国君臣都要变成俘虏,幸有兵部员外郎于谦力排众议,极力主战,临时把兵权夺了过来、立刻派兵埋伏在城内各要道旁边,准备瓦剌兵入城之后,就杀他一个措手不及。果然瓦刺兵上了大当,他们以为用大明的皇帝作为人质,是最安全的了,那里想到朝内拥立新皇邬王之后,英宗的地位,已是可有可无呢?
当瓦剌兵浩浩荡荡入城将达大半的时候,午门的炮声隆隆响了起来,瓦剌兵还以为朝廷欢迎的礼炮哩。可是炮声响过后,忽见一股一股全付武装的兵士,从横巷里杀出来,一霎间就把瓦剌兵截成几十小段,每一段都被包围着厮杀,二万多的瓦剌兵,几乎全折在城里,幸亏上皇仍末入城,否则这一仗就可以把英宗夺孜过来,而且使瓦剌的宰相也先和那些瓦剌兵,一个也没有生还的希望。在这一仗里,县中明身先士卒杀死了也先的弟弟华罗,杀得瓦剌兵心惊腿栗,而升到偏将的地位。
后来也先议和送还英宗,两国也就罢兵了,不久,西南苗乱又起,于谦奉命为平南都督,挑选了二十几员勇将带了两万多精兵出发,于都督慧眼识人,把骆中明升为游击将军,命他先行探路,县中明果然不负期望,先后追随于都督平定了福建的邓茂七,浙江的弃宗留,广东的黄萧震和湖广、贵州,广西等地的苗、摇、撞、撩各族的叛乱,但是,班师之后,国家干城的于都督,卸被御史罗通等人弹刻,说他的功劳簿记载不实,县中明这时虽已升到正印将军,刮破这一刻而降了下来,千都督也被剥夺了兵权,而出任那有职无权的兵部尚书。
经过这一次的突变,骆中明也知道官场险恶,并不是只凭着能力功勋就可以上达,必需要和权奸勾结,缓能够有上达的机会了,但他跟随了于都督五六年,又是于都督一手提拔的人,不但不能向权奸靠拢,而且自己那耿直的个性,也无法和那些小人为伍,与其留在官场冒着风险,倒不如啸傲姻霞,悠游岁月,自己从二十岁开始吃皇根到现在,已经整整四十年,自己无家室于女拖累,何必向群奸低头,就像于都督那么大的功勋,一心为国,他居住的地方甚至于不能遮风雨,这样一个忠臣还要被打到冷宫褪去,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参将,岂不是随时都要失掉性命的危险?
因此,立即上呈请辞,虽然于兵部再三挽留,请他为国尽力,但他辞以年老力衰,再不能侧身行伍,去志已泱,千兵部只得由他,但仍再三叮嘱,要他时常来家里走动,当骆中明临行的时候,于兵部家里还特别为他置酒饯行;使骆中明更感激得涕泪满衣襟,主客两方都对朝政被宦官阁党弄权…而咨晓良久。
骆中行拜别了于兵部离京之后,自感心地洞明“人生如寄,但此行的目的地,将在什么地方呢?古话说:“叶落归根土,人老同故乡”,可是他离开家乡的时节,父母已是亡故,了然一身,四十年来的戎马控佣,根本就没有时间同故乡去,究竟故乡的人事如何?当然要成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笑柄,虽然故乡对他很是淡漠,但故乡依然是先人庐墓的所在,同时也是小时活动的场所,那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可引起他无限的留连,都可以引起他无限的回忆和兴趣,因此他第一步决心还是走向一别四十年的荆州。在荆州的故乡住了个多月,扫庐墓,访故交,抚摩一些儿时游戏的事物之后,觉得又没有什么依恋,所谓“静极思动”,又沿奢长江而下,通游苏杭,这时,他忽想起于兵部的故里就在杭州,现在既然到了杭州来,自然不能不前往拜访一下,等到他找到兵部的故里时,却是一片竹篱围着矮矮约三间瓦屋,屋旁种些蔬菜,养些鹅鸡,如果不是带路的孩子告诉他说!
“于伯伯的家到了”,那么谁也不信这简陋的地方,就是当朝一品大员的住宅,虽然有带路的小孩子告诉他,但他仍然怀疑是带错了路,他反问那小孩子“这就于尚书的家吗”?
这时候,居中那间屋子“呀”的卡盘打开门了,走出来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手里面还拿着一卷书,很快地走到柴门来,那带路的孩子指着骆中明对出来那位青年说:“于三哥,这位伯伯要找你们,我带他来到了,他却不信呢”
骆中明连忙对那青年一损,接着说:“请问台端与于尚书于谦,是什么称呼?”
那青年连忙答礼并说:“于尚书是家伯,老先生来找家伯吗?他还在京未回呢!”
骆中明把来意和身分关系说明了,那青年连忙打开柴门让县中明同进屋子,并自我介绍,这时不由得骆中明不信了,他由那青年的口中知道那青年名叫于硫,是于谦的亲侄,因为他伯父一家人都上了住所,所以就率领着一个苍头和一个远房的兄弟住在于谦的家里,原因是于谦房于早已陈旧欠修,仅能遮蔽风雨,于谦虽然曾握一方面的兵权,堂全国的兵符,但是居官清廉,毫无积蓄,不但不能添置田产,甚至于连祖先留下来的屋子,都没有办法加以整修,倒是族内兄弟和一些热心的邻人,大家出钱出力稍为修蔓起来,不然早就倾屯不堪了,于硫所以住到于谦家里,也是代为照管的意思。
骆中明在杭州和于硫盘桓几日之后,又觉得无事可做,深受到浪迹萍踪的烦恼,心灵上似乎有了无尽的空虚,于是辞别了于硫,专程北上,在路上不断地想到于谦的忠贞和廉洁,礼贤下士,对自己又是那样关心,完全不把自己当做外人看待,即掌于硫来说吧,他知道自己是于谦的部属之后,就伯伯长伯伯短地尊崇着自己,这一份修养工夫,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造就,可见人家的家教良好,养成了谦恭礼让的习惯。
骆中明又想到自己,因为得不到升官,就脱离了宦海,不问国事,固然也是因为年老,但历史上廉颇黄忠,岂不也是老将,尤其因为这而脱离了追随十多年的长官,更觉心中不安,同时,目前朝内奸党不少,这些奸党如联合起来对付于谦,万一发生什么不幸,岂不是使自己遗憾终身?他真是不敢再想下去,只有加紧赶上北京,能够早一天见到于谦,纵然跟于谦当一名走卒也十分满意了,因为于谦那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精神,和那样谦恭礼让的风度,使一晌来染傲不群的骆中明感化过来了。
尽管骆中明是那样心急,但从杭州到北京这一段路程却也不近,好容易赶到北京的时候却恰好是年底,骆中明本意是立刻就到于谦的寓所去,可是一想,年底人家正是忙碌的时候,怎好意思去打扰,倒不如等到新年初一他老人家上朝贺祝回来之后再去拜年,比较适宜,横竖不急在这一天,所以就在于府附近找到一家整洁的客栈住下来,明天到于府去贺祝新年也要方便些,骆中明自以为这是十全十美的打算,那知人算不如天算,几乎使他遗恨终天呢大年初一的早晨,约莫是寅时光景,京师的爆竹已响遍了每一个角落,有官有职的人,急忙穿好朝服用他们的交通工具赶往午门,以恭祝郡王景泰万寿无辑,于谦是当朝的一品大员当然也不例外,文武百官鹄立在午门外没有好久,就见到一队一队的御林军,开来午门外警戒起来,再向金殿偷窥,又见那些锦衣卫一对一对都站立在阶堤两旁,甚至于有几个已站到金殿的四角,这种情形是历年来所没有的,大家心里起了一阵言语,但时间并不容许他们仔细去想,“邦!”一声云板,百官都鱼贯上了金阶,“邦!邦!”二声云板,百官都各按照他们的官阶次序站好,手上执着朝易,拱着背,等候皇帝升殿,好得三呼“万岁”了。
半晌,云板“邦!邦!邦!”三晌了,百官由礼卿领导跪拜高呼,刚刚高呼完毕,殿上忽然传旨“传兵部尚书于谦上殿”,这一来不但于谦奇怪,连到文武百官都觉得奇怪,不禁偷偷抬头向金殿上圣一下,这一望卸使得于谦和百官们目瞪口呆。
原来金殿上生的那里是什么景泰皇帝,现在坐在金椅上的竟是已经逊了位的英宗,这时候拱立在金阶的百官们不禁起了一阵轻轻骚动,同时彼此也知道是什么一同事了,这时,于谦已经缓步登上金阶,进入金殿,一声不响地,跪在金变座前,“于谦!你知罪吗?”皇帝这样问着,于谦到底不失为一个正义之土,立刻站起来又一躺到地说:“微臣何罪?”
英宗大喝一声说:“你还不自知罪吗?拥立景帝就是叛逆,还敢说无罪?”顿了一顿就叱锦衣卫拿下,锦衣卫虎狼似的就要动手,这时朝阶下一声高呼“慢着”!接着一个大臣不待宣召涌上了金殿,锦衣卫虽然凶猛但见到这个人后,倒不敢立刻逮捕于谦了,英宗斜视一眼,不容分说又叫“连王文也拿下”!原来后来上殿这个大臣是大学士王文,百官听到连王文也要拿下,不禁相顾失色,还有谁敢替他们两人抗辩?
原来这一件“夺门”事件,是内侍曹吉祥连络奸臣徐程、石亨,御史萧惟桢,都督张轩等人的预谋:他们利用鄂王景泰久病,而趁机拥起英宗复辟。
在满朝文武百官里,曹吉祥最怕的就是大学士王文和兵部尚书于谦两人,他原也知道这两人都是忠臣,但是他不杀害这些忠臣,则他这一派奸党就无法立足,而要害这些忠臣就必须藉英宗的力量;他老早就看出年纪轻轻的英宗,是不甘寂寞的,所以尽量挑拨英宗对景地的不满,果然英宗就被这些宦官奸臣利用了。
最使曹吉祥可怕的,还是于谦,因为于谦在英宗归国的时候,就把挟持英宗御驾亲往的王振斩了,而曹吉祥正是王振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他认为一旦被于谦发觉他和王振的关系,那末于谦必定会向景泰皇帝报告,而他这一批奸党都有性命的危险,不如先发制人绕是上策,因此,多少忠臣义士被牺牲、被灭族。
路中明睡在客栈被一阵爆竹的声音闹醒了,这一阵阵爆竹声音引起了他很多遐思,在往日,他也要随着这爆竹声音忽忙地到午门去鹄立等候皇帝上庙,但是现在他却是天不管地不管在旅社中高枕无忧,心理又是一阵轻松舒适,但这舒适的情绪并没有保持好久,他听到热闹的爆竹声中,似乎还来着兵马奔跑的足部莉蹄声,他意识到有不平凡的事件要发生了,过了一会,他果然听到他住的这条冲道上,一阵急促的兵马步伐向外急走,而且还来着吆喝禁止别人开门的声音。
骆中明的武功本来不错,倘轻轻开了窗门,一个“燕子穿云”上了屋面,悄悄地伸出头从屋脊往街上一看,他的心不禁上上地跳动起来,原来接近于谦的官邸那段街道上,黑压压地挤满了官兵,个个都已经弓上弦刀出销在看守着每一家门口。
骆中明起程北上时,所耽忧的事件,终于展现在他的眼前了,“到底是那一家出了事了?”他虽然面临这个现实,但仍然不相信是于兵部的家遭到横祸,他知道于兵部正是景泰皇帝倚重的人,纵然失势,也不会一声不响地忽然遭殃,多多少少总会在事前获知一点消息。
骆中明为了想更知道到底是那一家遭殃,就在屋面上施展“陆地腾云”的轻功,一缕照炳似的身影,迳向于府扑去,街道上的官兵连看不出到底是人是鬼,在屋面飞过。他这么一跃五大丈的距离,不消几跃早到于府附近的瓦面,这时他已经看到于府的客厅上灯火辉煌,官兵们团回钢在客厅约三面,于夫人正襟危坐在客厅的中央,旁边是于兵部的公予于冕和一个约有三十岁的妇人,这个妇人可能就是于冕的妻子了。可是,千冕的两个孩子和丫头仆妇一个都不见,只看到门公于福和打杂的于华碎官兵围在院子里站着发抖。
骆中明者到这种情况,惊得目瞪口呆,双脚一软,几乎摔下房子去;那知正在骆中明紧张的时候,客厅的屏风后又转出一个人来,这个人银盔银甲,手上还拿着一把精光耀目的长剑,分明是一位三品以上的武职,骆中明仔细一看,卸认得他就是因为征苗失律,被于谦弹刻,而连降三级的都督张,大概这次就是张率领御林军和锦衣卫来抄查于府了,但是于府究竟犯了什么事呢?骆中明仍然是十分惶惑,这时又见厅上于老夫人站了起来指着张轩大骂,张轩却在鞠躬不已,因为隔离太远,听不到于老夫人骂些什么,只见张轩鞠躬一回之后,把手向一招,那些锦衣卫就蜂拥进了客厅,分别跑向屏风背后,于老夫人已晕倒在后面的椅上,于冕和那妇人一面挠着于老夫人,一面却痛哭起莱,这一些动作,却使藏在瓦面上的骆中明明白过来了,他立刻联想到于家那两个小兄弟于志强、于志敏,今夜都不在这里,必定是逃跑了或是藏起来了,所以张轩将要锦衣卫去搜,照实际上看来,锦衣卫和御林军布遍了于府外,两个小孩子不可能逃出府去,可是他们躲在什么地方呢?
于府的情形,骆中明知道很清楚,前后不过是四间正屋和六间侧屋,于府的家口不多,除了后面二进住了祖孙三代之外,第一进是门房,第二进是客厅,后面二间侧屋作为仆妇的起居室,剩下四间侧屋,一间是书房,三间是留作招待客人用的,除了这些屋子住人之外,只有厨房、马廊、柴房和厕所,显然地已被张轩搜过一次,而没有发现,但是,现在锦衣卫多人拥入了第三进屋子,慢慢地搜是一定可以搜出来的,他两小兄弟如果落在张轩的手里,那里还会有命!
骆中明想到这里,心中一急,立刻展开身法抢先一步到了马廊,轻挫地喊:“志强、志敏,我是骆伯伯,赶快出来我带你们走!”他很快地绕了马廊一周,并没有听到声响,按着一个“乌云赶月”又到了柴房,骆中明照样绕着柴房一周轻轻地喊着,却听到柴房里面“咯”的一声,是一根小枝被折断了的声音,县中明知道里面必定必定有文章了,赶忙重复喊一遍,这时柴房的墙脚下一个小洞,却伸出一个小头来,“骆伯伯!我们在这里”,骆中明一见,真是如获至宝,忙喊道:“快出来!弟弟呢?迟了就来不及了”,于志强一跳而出,于志敏也跟着伸出头来做了一个鬼脸,这时锦衣卫已是进入第四进的屋子,骆中明那还有闲暇和他们两兄弟顽皮,还等不及于志敏全身离开那个小洞,马上把他一拉,往背上一搭,一手拖着于志强,一个“灵鹫冲霄”跳上屋面,脚底刚刚和屋面接触,又展开一个“乳燕归巢”身法,扑到对街的屋面,连接几下“乌云赶月”,早已脱离柴房三四十丈了,尽管骆中明的轻功厉害,但背着一个牵着一个总要影响了身法的灵活,所以他施展“乳燕归巢”
扑过对街的时候,就给守卫在街上的一个兵丁看到了,一声喊,在于府的锦衣卫士纷纷跳到街上,这时锦衣卫士中的赤眼-许鹏,也看到一条人影挟着一个小孩子在三四十丈开外飞奔,许鹏在锦衣卫士中,也算是顶尖的人物,当然不肯放过这个立功的机会,展开“夸父追日”的轻功,也风驰电掣地随后追来,许鹏后面的锦衣卫士,却被越抛越远。
骆中明的轻功原比赤眼-积胜一寿,可是这次却吃亏在负重上,尤其背上的于志敏双手搂着他的脖子,如果是慢慢地走,倒不觉得累赘,但这样飞跑起来,于志敏的身子就和骆中明的脖子几乎成了垂直的角度。于志敏体重虽然不大,而这样一正一反的力量,又何止千斤,但形势上不得不尽力奔驰,眼看着就要到城墙脚下,却听到后面一声“照打”,骆中明一个“蝙蝠投林”向左方一闪,就斜斜越出四五丈,把紧追后背的赤眼-许鹏气得呀呀乱叫。
原来赤眼-仗着自己的轻功,一路追赶好容易把距离追到只有三丈远近,骆中明距离城墙,也不过是十来丈远近了,赤眼-估计这十来丈路程中,自己不可能赶上前面飞跑的人,所以掏出一把“追魂夺命针”,用重手法向前面的人打去,赤眼-的“追魂尊命针”一打出去就是四十九根,最远可以打到八九丈,就像一蓬针雨包围着敌人的四周,在方圆五丈之内,原是没有方法躲开的,但这一招,赤眼-却犯了很大的错误,他以为骆中明会像一般武士的习惯,对于后面袭来的暗器,是向右闪避,所以赤眼-打出“追魂夺命针”的时候,自动把中心点向右移偏三丈,希望对方向右闪避的时候,自动送上针阵里来,如果骆中明不是右手挟着于志强的话,可真会上他的当,因为有了于志强妨碍了骆中明向右闪的灵活性,所以向左一闪,无意中却闪掉了赤眼-的毒着,也就在这电光石火的一瞬间,骆中明看出追赶自己的不过仅是一个人,就在这时,赤眼-在三丈外喊声“叛徒!走不掉了,认命吧!”一个“饿虎朴实”腾身扑上,右手刀“独劈华山”向骆中明当头劈刀,骆中明想不到鹰犬中还有这样功力的人物,急忙向前一窜,恰好避过一刀,借势急向前冲,竟脱离了赤眼-六七丈远,赤眼-意料不到对方竟有那么好的身手,大喝一声,随后追来。
这时,城墙上的火把齐明,东方也渐渐发白了,骆中明心里更是着急万分,如果不能在天亮以前冲出城外,那就什么都完了,但是,后面这个鹰犬却紧紧的追踪,不先把他毁了,似乎无法逃脱,但交手也有交手的困难,这两个小孩子又不能不顾,骆中明这一盘算,身法不禁一停,又被赤眼-追上两三丈,骆中明心中一急,一伏身揭起两块瓦片,喝声“打!”
左手往后一抖,把两块瓦片用“群蜂采蕊”的手法向赤眼-打去。
赤眼-急如风雨看看就可追上的时候,忽听到对方喝了一声,同时看到黑黝黝的暗器夹着凄厉的风声,分别作弧形向自己袭来,只好一收追势,把身形向后一挺,用手中刀朝着暗器一拦,“拍”的一声,两边袭来的暗器被他这么一拍,却化成无数碎片,少数的碎片却打在他的身上,这时候赤眼-才知道那里是什么暗器,原来是两块瓦片,不禁气得一佛出世,二佛涅-,大骂一声“好贼”,却听到二三十丈开外哈哈大笑起来,赤眼-真恨不得飞赶上去,把敌人一刀万段才消得这口闷气,但是赤眼-一面发狠,一面也暗暗吃惊,因为他已看出对方打暗器的手法确不平凡,但也不能就轻轻让对方逃出掌握,而留下话柄,这个赤眼-原是心高气傲,好胜贪功的人物,当下又加快了脚步追上去,那知道他快人家更快,对方已经拔上了城墙,十几个守兵一拥而上,被骆中明左手一挥就倒了四个,接着一矮身形展开“旋风腿”法,只一招“惊鲨搏浪”,又倒了九个,骆中明举手投足之间就解决了这方面的守兵,正待设法攀下城墙的时候,赤眼-许鹏已追上城墙,大喊“我赤眼-放你走掉就不就许”!
骆中明不禁一怔,他早就听说锦衣卫士里,许鹏是一个辣手人物,却不道在这里遇上,面对这个强敌,如果不能在三招二式里打发他走路,待得那锦衣卫士人多到达的时候,是非糟不可,骆中明赶紧把于氏两兄弟朝地上一放,趁机抓起两把灰沙,迎着赤眼-道:“难道怕你不成”?许鹏说声“看招!”一个“毒蛇出洞”把钢刀点向骆中明的“期门穴”,骆中明那里会让他点到?他等到钢刀尖端距离他左乳下不到半寸的时候,忽然来一个“游龙戏凤”,身随拳走,已经绕到许鹏的左侧,接着双拳一递,喊声“着”,一阵灰沙挟着双拳的劲风,竟向许鹏的面门打来,这时距离又近,拳势又疾,许鹏被灰沙迷了眼睛,下意识向右一闪,避去骆中明的双拳,同时手中刀随着身形的一闪用一招“秋风扫叶”,反截骆中明的腰腹。
骆中明那还能容他游斗?趁着许鹏被迷着两目的时候,双腿一起用一招“赤免嘶风”,把这只金眼-踢成一个“鹞子翻身”起了一丈多高,然后跌倒城根下。
骆中明用了计谋,侥幸地胜了赤眼-,自己也暗暗叫声“惭愧”!他转头望那于氏兄弟,却见他俩静静地望着自己,一点也没有惊慌的样子,不禁暗暗赞一句“不愧将门之子”,这时,又听到吆喝的声音,似乎有人在城里搏斗,而那些声音又是向城根这方面接近,时间再也不容他有考虑的馀地了,他嘱咐于氏兄弟牢牢地攀着他的脖子,施展着“壁虎游墙”的绝技,不到片刻已经脚踏实地,落在城外,他再把两兄弟挟在腋下,双脚重重的在岸边一顿,飞越了三丈多宽的护城河,把于氏两兄弟放下来,急急地牵着他们走上了官道,但他带着两小在官道上走半里路之后,又把他们挟起来回头走,并且跳下护城河,沿着护城河走约莫四五里找到一丛矮竹,这时他深深地吐一口气,把两小放下来。
同时,利用河边矮竹丛隐藏起来,他轻轻对于氏两兄弟说:“我们躲在这里,只要不出声响,那些贼人是找不到的,只是今天要捱一天饿,到晚上我再回城里找点东西来吃,趁机会看看你们家里的情形”,于氏小兄弟眼里噫着泪珠,点点头表示答应了,并且拥抱在一起沉沉地睡去。
二更过后,骆中明对于氏兄弟嘱附了几句,就离开那矮竹丛走向城根,施展着“壁虎游蔷”的工夫,不一会就到达墙顶,先在城墙上垛子偷窥一下,但见城内灯火辉煌人声喧杂,不时还有爆竹的响声,城墙上十多丈远的地方,有几个守兵不知在商议什么,骆中明立刻就利用这个机会跨上城墙,再匍匐行进,然后悄悄地溜进了城内,在平时这几个兵那里是他的对手,但他想到此行的任务,纵然是老虎也要暂时做兔子,以免引起敌人的警觉,但他进入城内之后就不相同了,双脚轻轻一点,一个“旱地拔葱”上了一排矮屋,从瓦面上一连几纵,竟朝人烟稠密的地方接近,他知道那块地方,就是于尚书府邸的附近,他判定了方向之后,立刻向于府飞跑,他明知道到那边去并没有得着什么,但那几间屋子正是他梦寐不忘,精神寄托的地方,尤其是今天早上发生事变之后,那个地方的情形怎样,是他急需知道的,不多一会,他已经到达于府,探头向墙里一望,只见各间屋子都是黑黝黝地静悄悄地,惟在客厅上有几个锦衣卫士,目中无人地在喝酒谈论。骆中明正想知道他们谈些什么,一个“倒竖蜻蜓”翻入墙内,立刻双脚向墙上一点,一个“孤鹜凌空”身体像箭一般斜斜地穿上屋檐,接着“倒卷珠帘”向下挂着,真似二两棉花落在屋瓦上声息毫无。现在他对于客厅里一切,已经是一览无遗了,围着桌上喝酒的锦衣卫士有六个人,上首座的那人长得枭眼鹰鼻,一眼看去就知道是一个阴狠的家伙,这时坐在下首的人问道:“看来于谦这个人,倒是好人哩,我们以为他当了兵部那么多年,又外放过做平南都督,家里必然有点油水,那知道却搜不到十两银子,连到皇上赐给他的衣剑古董,他也用黄布包起来锁在箱子里,好像舍不得拿出来用似的。”坐在右首一个连忙接着说:“谁说不是,今天司礼监曹公公来的时候,一眼看到那个红漆箱子,以为里面藏有什么贵重物品,打开来看,又见几个包袱包着,更证明是值钱的东西,曹公公还说于谦这些年来可肥了,这次死得不冤了,那知打开包袱一看,却都是皇上赐给于谦的东西,还害得曹公公跪拜一番,我看到他把脸都气红,幸好他没有胡子,不然,他不把胡子吹上天去才怪”,他最后这几句话,谈得大家呵呵大笑,骆中明不禁对他多看几眼。
但是,坐上首那位鹰鼻子,却扳起脸孔在骂:“周明,你想死;江怀,你也不想活!说笑话说到曹公公的头上去,你们都活得不耐烦了。”这几句话果然收效,那几个锦衣卫士都把头低下去,不敢做声,客厅里缄默了一会,坐在左下首那个卫士,把头一抬,说道:“我们只是奉命行事,谁还管他那么多,不过是自家弟兄们说说笑吧,谁要那么认真,”那位鹰鼻子又说:“你倒说得轻松呢,听说这次连大学士王文,也同时下狱,今天我听曹公公说王文于谦联络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人造反,共谋迎立襄王瞻噫,所以统统关到天牢去了,说我们造反,那就想活也活不成啦。”鹰鼻子说完话之后,就和坐在上首那位卫士“八马”,“五魁”豁起拳来。
经过鹰鼻子这么一说,骆中明已大概明白了这次事变的真相,他跟随于谦很多年,知道于谦绝没有谋叛的企图,这次必然是被曹吉祥等人所陷害,他本想立刻到天牢去设法见于谦一面,但是又记挂着于氏小兄弟已经饿了一天,而且没有人照顾,恐怕再出岔子,轨不堪设想,看这时的情形,再呆下去也听不到什么消息,还是先去找吃的东西才是正经,骆中明想到这里,立刻“倒退金钩”,上身一荡,两脚一松,竟飞上对面的墙头,翻出于家的院子之后,在另一条街上接连光顾了两家大户,取得食物,衣服和盘缠,飞也似地跑回原先进城的地方,仍施展着“壁虎游墙”的身法,不消片刻,早就到达城根,可笑那城上的守兵在不到一个更次,被人家经过他们的身旁两次,还瞢然不觉哩。
骆中明很快就找到那一丛矮竹,先在四周查察一遍,知道没有什么异状,然后从护城河的水里接近那丛矮竹,骆中明的身形刚刚接近矮竹,就听到两兄弟轻轻啜泣的声音,骆中明连忙靠了上去,把他两兄弟拉到怀里,于志敏立刻就问:“骆伯伯,我的爸爸呢?”骆中明不禁一怔,他知道如果将实在情形告诉他们,说不定引起他们大哭大喊,反而害了他们,眼睛一转,计上心来,“志敏,你们已经饿了一天了,先把东西吃饱了,我会告诉你们”。
于志强说:“骆伯伯,你要先告诉我们!”这一天又使骆中明为难起来了,没奈何,只好说:“告诉你们,可是不准哭”,于氏兄弟答应了,骆中明只好一面劝他们吃,一面把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被曹吉祥陷害的情形,告诉他们,于氏兄弟虽然是两个小孩子,可是倒有坚忍的耐性,怔怔地听完骆中明的陈述。
游于志强听完骆中明的陈述之后又问:“这样说来,我的爷爷和爸爸,可不是要被皇帝杀了?”
骆中明说:“那倒不一定,我们现在最要紧的是先找一个地方安定下来,再打探你爷爷的消息,而且你们两人绝对不能再出乱子了,万一你爷爷真的被杀了,我们也要想法子报仇,快点吃饱了饭才好干事呢!”
于氏小兄弟虽然生长在大贵的人家,可是因为于谦是一个廉洁的清官,一年也吃不到几回鸡鸭,有时客人来了,也杀一只鸡招待招待,两小兄弟也不过每人分到一只鸡腿,这回骆伯伯带回两只鸡、一只鸭和一只小烤猪太好了,同时,又是饿了一整天,肚子已经提出抗议,虽然还挂念着爷爷、爸爸、妈妈,可是吃起来就毫不客气了,真是风卷残云,狼噬虎吞,那消片刻就把这些东西吃得一乾二净。
老少三人填饱了肚子,骆中明立刻催促着走路,带着于志强兄弟避开官商大道,朝南方走去,约莫走了三四十里,他们找到一个山洞,骆中明先把两兄弟安顿下来,自己也盘膝假眠,不久,天色大亮,离开他们临时寓所小山洞约二三里地的官商大道上,行人已是熙熙攘攘。
因为这一带的习俗是初二外出拜年,骆中明静静地想一会,他计划着离开山洞去打探消息,同时替二小买一点食物,这两个晚上,他虽然在北京城闹过事,出过手,可是除了赤眼-许鹏之外,别人不会认识他的真面目,何况许鹏受了他的腿劲,不死也要重伤,绝对不能再来追踪,不过于氏两兄弟仍然要避免露面,万一朝廷已经绘图通缉,轨不好办了,他想通了这些问题之后,嘱咐二小几句,就单独一个人利用山上疏落的树影,掩掩映映地走上了小径,再从小径大摇大摆走上了官商大道,顺着官商大道一直向京城走去。
骆中明刚刚进入南苑街,就见街上围着一大堆人在看一张招贴,他知道必然有些蹊跷,所以也挤身向前一看,原来是皇帝改元的谕旨,上面说的是英宗复位改年号为“天顺元年”;在这谕旨的左边,另贴一张通缉于志强、于志敏和王紫霜的布告,上面环绘着三人的面貌详列了年籍。那些围观布告的闲人,有些点点头在欢悦,也有人暗暗地咨嗟,骆中明看到这样情形,就知事态并不简单,两小兄弟无论如何也不能露面了,自己虽很想进入天牢去见于谦一面,却要丢下两小兄弟又没人照管,同时天牢必然有很多高手严密戒备着,自己双拳不敌四手,冒这个危险去看于谦,倒不如扶养于谦的后代比较有意义。骆中明衡量轻重,决心不再往北京城,就地买了一大包熟食和不少的乾粮,又买了一个拜盒,把食物装在拜盒里,扮作到远处贺年的老头子,由原路上走回山洞,待到晚上,继续称着于氏小兄弟继续向南方前进。
开头十几天,骆中明等人都是选择小路,夜行晓宿,不敢使于氏兄弟和别人接触,半个月后离开京城已经是一千馀里,虽然在大城市里仍有通缉的招贴,但一般人早就把那件事淡忘了,骆中明查察了很多次,知道没有多大的妨害,才改为晓行夜宿,一路上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直把两小兄弟乐得笑口常开,骆中明看在眼里,也减轻了不少的心事。
骆中明等,行经了三个多月,进入泉州地界,已是离开京城几千里,而且人烟较少,以为是安全的地方了,骆中明就想在泉州城附近租下一所房子,住了下来,一面可以教于氏兄弟的武功,一面也可以趁机打探些有关于谦的消息。
有一天,他带于氏兄弟上街溜鞑的时候,忽然看到一匹马从横街上转了过来,他急忙把于氏兄弟一拖,向街边闪避,但是已经迟了,骑在马上的恰是一名千总,霎眼间那千总已到骆中明的跟前,立刻滚鞍下马,向骆中明打了一躬说:“骆参将!好久不见你老人家了,今天是被什么风送参将来到此地?舍下就在此地不远,请一同回去喝杯酒谈谈别后情形吧!”
骆中明原是认识这个人的,他是骆中明充任参将时一名小兵,在一次校阅中骆中明发现他的武艺不错,便有意提拔他,由小兵而把总,而百种,而千种,都是骆中明的恩惠,却料不到会在此地遇上了,他乡遇故知,当然是非常愉快,但骆中明因为带着两个逃命的小孩子,实在不愿意再和有职官的人往还。
所以,骆中明说:“邓全兴,我真想不到会在这里遇到你,难道你的盛意,不过,今天我还有点事,你只要告知你住的地方,我改日来拜访你吧”。那邓全兴那肯答应,紧紧拉着骆中明的手,另一只手执着马疆,很诚恳地说:“骆参将,你不要以为我还充当千总就见外了,其实我老早就想见见你,要告诉你许多消息,现在在街上不大好讲,就这样吧,择日不如碰日,现在就到舍下去,我慢慢把所有的情形告诉你老人家”。
邓全兴故示神秘,引起骆中明的兴趣,而且骆中明也知道邓全兴的武艺是和自己相差很远的,料到也不敢做出什么对不住自己的事来,如果多方推托,反会引起邓全兴的疑窦,而更加不妥,所以从容地答应了,四人同头走几家铺面之后,邓全兴就带领着骆中明进入一条巷子里,巷子的尽头,就是邓全兴的家。
他们走到巷子尽头的屋子,邓全兴敲敲那半塞门喊一声“阿永”,立刻由耳房里走出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把门开了,接下邓全兴的马疆,把马牵去,邓全兴揖客登阶,进了客厅,请骆中明在上首坐定了,又来了一个十三四岁眉清目秀的小孩子献上茶来,邓全兴又嘱咐那小孩子“阿泉!你叫阿永去选二三十只肥蟹来,要熟的,再带一坛竹叶青回来!”骆中明推辞不掉,只得由他去了。
彼此寒喧几句,不消许久,就见阿永带回几十只海蟹,后面还跟着一个夥计,托着坛酒,估计也有二三十斤重,来到厅里放下,就背转身出门去了,阿永也到后面拿来四付碗筷、酒杯,和吃螃蟹用的酱碟,替他们每人面前筛了一杯酒,大家就谈谈笑笑地喝起来,于氏兄弟不会喝酒,但是看到那么大的螃蟹,却不肯放过,嘻嘻哈哈的吃得比大人还要痛快,这时,邓全兴偶然回过头去,见阿永阿泉都站在背后侍候着,他把手一挥说:“你们不用侍候了,都出去吧,待叫你们时再来”。
阿永等人走后,邓全兴轻轻地对骆中明说:“参将,你好大胆,如果我猜得不错,面前坐着两位小友,可就是于将军的后人了”,骆中明只好点点头。
邓全兴接着说:“今天幸亏遇到卑职,所以急急请参将到舍下来,因为这两位小友的图形,早已由上面发下来了,公门中人个个也能够按图索骥,目前各地都奉到皇谕,通缉这两位小友归案,卑职虽然学识浅陋,但也多少懂得信义,绝不做出卖朋友的勾当,但舍下却是简陋得很,不能长期躲藏的,参将在这里住三几天之后,卑职雇一艘船送参将到鸡笼山去,鸡笼山距离泉州只有两昼夜的水程,虽然有少数中原人士居住,但他们都是经商的人,至于土人则不服王化,以参将的武功,不难在鸡笼山收服那些生番,在海外另辟一块天地,再退一步来说,在那边把两位小友教育成人之后,回到中原,那时事过境迁,谁还记得今日的事,而赶尽杀绝呢?”邓全兴这一席话,说得骆中明不断地点头,骆中明问些有关鸡笼屿的情形之后,就这样决定了。
晚上,邓全兴把骆中明等人带往后面的屋内安置之后,悄悄地骆中明出来,绕到屋子后面一间堆满柴草的小屋,骆中明一步一步跟着他,正不知道邓全兴捣什么鬼,只见邓全兴把小门打开后,用火镰打着火媒,把腊烛点燃了,借着烛光,看到墙上设有小小的神龛,那神龛已经很旧了,但神龛里却贴有一张崭新的黄表纸,近前一看,那张黄表纸赫然写着“故兵部尚书于公讳廷益之神位”和“故谨身殿大学士王公讳千之之神位”两行小字。骆中明一见邓全兴所奉的神主,也顾不得地下肮脏,立刻双膝跪下,泪流满面,而且喃喃地申诉,邓全兴也跪在骆中明的后面,一会儿邓全兴起来,一面搀着骆中明一面劝说:“参将,请不要哭坏了身子,兵部虽然死了,但是以博得亿万人的景仰,现在最重要的是抚育他的后代,再不能让他们出乱子”,骆中明听到他这正义决然的劝说,只好收起眼泪站起来,哀哀地问邓全兴有关于兵部的死讯,邓全兴说:“我也是在昨天才看到官报,详细情形仍然不知道,不过,由官奖的时间上推断,可能是上月的事了”,经过了这一夜的情形,骆中明对于邓全兴已是完全信任。
骆中明静静地在邓全兴的寓所住下来,到了第三天的下午,邓全兴匆匆地告诉骆中明,当天的晚上有船要偷渡鸡笼山,要他们收拾收拾,吃晚饭后,就偷偷地上船。
骆中明等人本来就没有什么好收拾的,吃了晚饭之后,天色已经黑了下来,邓全兴领着他们弯弯曲曲地转过很多街道到达海边,上了一艘小船,骆中明不禁绉着眉头问道:“这艘小船能去鸡笼山”?
邓全兴忙道:“这艘是鱼船,它常去鸡笼山的,船主王老二亲自开船,万无一失,别看它船小,其实坚实得很哩!”并俯耳低声说:“参将!这艘船好得很哩!不熟的船,我不敢请你老人家搭,惟有这艘是我们的哨探船,出海是不怕检查的,而且船主王老二,也是一条好汉子,是心腹的人,你老人家放心好了,他送你老人家上鸡笼山之后,还要取得你老人家的信息才能够回来见我,否则他就别想活命”。骆中明本来已经对邓全兴十分相信,对他这几句话当然显得更入耳,便不说什么了。
不久,岸上又来了两条精壮的汉子,邓全兴一看到这两人上船,连忙告诉骆中明走在前面那个是船主的表弟柳平,后面那个就是船主王老二了,接着喊声“老二,到这迸来我给你引见骆老爷子”,王老二和柳平都走过来,大家客套几句,骆中明不禁联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因为刚才两人上船的时候,那王老二倒了罢了,但那柳平上船的时候,那船向下一沉,又立刻就定住了,并不像一般人上船那种幌荡,现在面对面看着,更觉那柳平的双目精光内敛,分明是学过武功的人物,不过已经说要往鸡笼山,这艘船又是往鸡笼山去的,那能不搭呢?
同时,前晚上看到邓全兴对于于谦是那样景仰,这几天来观察的结果,丝毫也找不出可疑的徵候来,现在这艘船既然经常来往泉州和鸡笼山之间,难免不遇上海盗,也许就因为这样,所以远洋的船舶都要雇用通晓武艺的人,作为海上的保镖也说不定,横竖这些人不敢有对不住邓全兴的,自己又何必多心,平白地怀疑别人呢!
邓全兴叮嘱船主几句后,转过来对骆中明说:“老爷子,船就要开航了,我就此拜别了,老爷子到鸡笼山之后,可要常常哨一个信息回来,”骆中明擒着眼泪答应了,并且说:
“将来我们有什么发展,都要感激老弟的盛情了,”这时,王老二已吆喝夥计把帆升了起来,邓全兴不得不回到岸上,船启碇了,邓全兴在岸上挥挥手势,告别了骆中明迳自回去。
骆中明怔怔地站在船头,望着邓全兴的身影,由明显而渐渐模糊,最后分不出是人影也是夜色,但见天上的疏星闪烁,岸上的灯火辉煌,幽幽的陆影,阵阵的凉风,面对着眼前的小兄弟,引起百感交集,未来的前程,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
这艘渔船连船主一共是六人,船开出海之后,除了掌舵一个兼管帆,船首上坐了一个看水路之外,其除的人都没有什么事可做,稀稀落落的往舱里睡了,骆中明和船主闲话着鸡笼山的情形,一面连连催于氏小兄弟去睡,但小兄弟听得津津有趣,那肯就寝,过了一会,骆中明只得带两小兄弟进入舱里,几天来紧张的生活,这个时候才获得解脱,心情一松,也就沉沉地睡着了。
第三天的中午,左舷的远方现出一条长长的陆影,也有不少船舶在附近海面游弋,骆中明乘搭的这艘船却在船桅上升起一面红白相间的旗子,船也改了一个方向渐渐驶向岸边,约莫过了一个时辰,骆中明已看到岸上的房屋栉此,心头里不禁一阵欢呼,于氏小兄弟更是高兴地乱叫乱嚷,但骆中明回头一看,又不禁在心头上打了一个疙痕,原来游弋在海上的那些船舶,渐渐地接近了自己的船,而且是一个半圆形的阵势,当中的一艘大船更是乘风破浪直向自己冲来,这时也不过是相隔百多丈远了,骆中明连忙问船主王老二道:“这是什么地方?”“前面就是鸡笼山啊!”“为什么那些船尽跟着我们?”骆中明又问,王老二淡淡地说:“大概是要来查我们的船了!”
“查船?”一个危险的问号浮现出骆中明的意识中,他偶然抬头一望,已是大吃一惊,再低头看那帆影,更觉得自己所猜想的不误,但是,他仍然很镇定地走向正在操舵的船主,一声断喊“陡!王老二,你说究竟是什么地方?”“是鸡笼山啊!刚才不是已经告诉你了?”骆中明看到那船主骗了自己,还要赖着不承认,不禁大为气恼,但是在事实还未弄清楚以前,又不好动手,他再指那帆影大喊一声,“往鸡笼山为什么向西走”?这一问,把那王老二问倒了,一时无话可答,骆中明一看他这付嘴脸,知道自己三人已被他骗入险境了,如果不抓着一个做人质,就只好束手待毙,时间再也不容他考虑了。
说时迟那时快,骆中明一个“金龙探爪”右手向船主胸前抓去,但王老二的身手倒也不弱,他原是海盗头目,受了招生在泉州府充任一名捕快,这次元要把骆中明等人骗到福州,由省垣各名手对付骆中明,那怕骆中明本领再大,也要俯首就擒,却不道在半途被骆中明发觉,想到身家性命不得不干了,此时见骆中明闪电似的右手抓来,再不犹豫一闪避开来势,骆中明见一抓不中,立刻就欺身进步左手一伸“黑虎偷心”,又向王老二抓去,王老二喝声“动手!”身体向后一仰,竟从船尾翻入海中,那船帆没人操纵,被风力一压,滴溜溜地自转起来,船也因风帆的旋转而左右摇荡,后舱里传来于氏两兄弟的哭喊声!
骆中明再不迟疑,一个箭步标到舱口,用尽平生之力,觑准擒门就是一脚,“砰!”不但舱门被他踢开,而且,那拿刀守在门后的柳平也被那荡开的舱门,击晕在船上,骆中明夺得手中刀,“刷!刷!”两声,捆于氏兄弟的两名船夫,已经人头落地,只吓得另外两名船夫连忙跪下喊“爷爷饶命!”骆中明说:“要命的赶快去操舵,把船往外冲”,那两个船夫那敢说个“不”字,连忙走向后梢,骆中明又喝“站住”接着说:“只准一人去”,那走在后面的船夫只得留下来,这时骆中明连忙割断于氏兄弟身上的绳索,再看柳平一眼,心里想“留你不得”手起一刀,竟把柳平的脚筋挑断,柳平“哎哟”一声反而痛醒了过来,可是却无法站起来了,骆中明把他打到舱面上放下来对那两个船夫说:“你们好好听话,不然,这个柳平就是你们的榜样!”
当小船船头茁向外海的时候,和那对面驶来的大船隔虽不过三十来丈,船面上多是劲装水靠的兵丁,个个都弓上弦,刀出鞘,为首一个大喊“前面的船落帆!”骆中明对那船夫说:“不理他,右拐!”小船转身灵活,顺着风势一拐,竟拐出七八丈,等到大船转过头来的时候,小船已经超出了三四十丈,一路乘着风势直向外海驶去,大船也紧紧地衔尾急追,但是,海上可不比陆地上,尽管大船上的人着急,但他吃亏在转向不灵,而且载重太多,追了半个时辰,仍然隔离三十来丈,不过外海的船队,已经一字排开料想小船绝没法突围出去。
再过半个时辰,小船和外海的船队,越来越近了,天边的黑云也越来越密了,西北角的风力,把小船的帆吹得涨满,小船的速度像箭般向船队直射,骆中明连忙催两小兄弟到舱里伏下来,自己则抱着刀,在船面叱船夫把握着方向,要从船队的中心冲出去,那船夫虽然吓得大惊失色,可是如果不这样做立刻就要送命,只好硬着头皮来干,一霎间,小船已正朝着两艘大船的间隙冲到,大船上高喊“放箭!”令旗一挥,箭似飞蝗向小船射来,骆中明刀光一紧,就像一堵钢墙把射来的箭统统打落在船面上,连舵手也沾了刀光的恩惠。
而没有被射中,但这种情形势并不能保持许久,当小船穿入两艘大船的中央时,箭是从四面八方射来,骆中明一个失措,就听到舵手“哟!”的一声,知道自己人已经中箭,幸亏这时小船已乘着馀势,越过了大舶的后梢,骆中明连忙推开舵手,把船舵扶手夹在自己的腿下,面朝着大船舞刀挡箭,这时候,又见大船上的弓箭手一拥趋向后梢,那些箭随着风势射得更远。
但是骆中明的刀法到底非同小可,同时大船上的弓箭手一下子不能全部到达后梢发射,所以射来的箭一一被骆中明打落水中,霎那间,小船已超出弓箭射程之外。
这时,骆中明才俯首看那舵手,才见他的心窝中了一箭,显然是活不了,连忙叫出躲在船舱里的船夫把舵,趁着风势一直朝茫茫的大海急驶,那船队掉得头过来的时候,小船已超前二百多丈,原先迫在后面的那艘大船,却被船队转头时把它挡住了,这船队尾追了一程,眼见无法追及,只得垂头丧气回去。
骆中明虽然脱离了官军船队追捕的危险,可是今后要往什么地方去呢?好在船上水米还足够几天之用,只是督率船夫顺风扬帆,漫无目的地听天由命,在船上他拷问了柳平,才知道完全出于邓全兴的主意,他认为泉州的捕快力量不够,如果请省垣发兵来围捕,又怕宣扬起来反致被逃脱,邓全兴知道骆中明不懂得水功,所以定下这条“瞒天过海”计,使骆中明自动送上福州,那知仍然枉费心机,从拷问中,骆中明知道柳平也是泉州的捕目,今后自己行踪万不能给他知道,所以也把他杀了。
在大海中行船的第十天,那临时舵手精神不继,在转换风帆时,被帆索刮到海里去了,船上就馀下老少三人趁着西北风一路南下,恰巧被今天的暴风刮飞了风帆,只得利用船板拨水前进,那知又遇到龙卷风,心中一急,不免就晕了过去,骆中明说完了这段经历接着说:
“我们三人的命都是你老哥和这位朋友救起来的,今后你老哥要我做什么,我也要卖命去做,”又指着于氏兄弟说:“但是两个可怜的孩子一个十一岁、一个九岁,身担着血海深仇,我已经是到了风烛残年的时候了,万一有三长两短,还要请老哥照顾照顾!”说到伤心的地方,也忍不住呜咽起来。
王大伯把桌子一拍,半晌,站起来说:“骆参将!我今年也有五十八岁了,算起来你就是我的哥哥吧,我们这里虽是些粗人,但就看不惯那衣冠禽兽的伪君子,骆参将总可放心住下来,不过最好把姓名都改了,只说是浙江的武师到广东访友,被暴风吹来本地,明天把船一烧,我再吩咐村人一声,就万无一失了,而且我们渔船出海,有时也会遭受到爪哇国的渔船欺负,倒需要成立一个武馆,就请老哥教村中子弟练武,一方面也可以造就他俩小兄弟哩”。
骆中明一想,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就答应了,把名字改为王仲甫,两小兄弟也改为“王述先”“王述明”,作为祖孙身份,第二天早上,王大伯带王述先祖孙到祠堂和村众会面,把成立武馆事一说,博得全体一阵欢呼,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炽天使书城OCR小组CSH扫描,炽天使校正——
炽天使书城扫校</p>
明世宗嘉靖时,海南的海瑞扳倒严嵩,中原人士歧视海南的成念,缓稍为改受过来,可是,仍以海南作为充军逃捕之地,把大好河山,委弃不用,正是令人浩叹不已了。
尤其历代昏君庸臣,把朝内的忠贞人士,眨的眨,遂的逐,充军的充军,这些被眨被逐的人物,不少大智大慧、刚毅不拔之士,他们到了海南之后,开辟蛮荒,教育黎庶,振兴文化,所以明朝中叶之后,中原虽然鼎沸,北方遍地烽姻,而处于海外一晌被歧视为“不毛之地”的海南,却因为有了些孤臣孽子的经营,不但留得一片净土,反而保存了民族的气节,使文物蒸蒸日上,现在海南约五公祠,挂有朱道台撰“唐嗟末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之海外;道契前贤,教与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的对联,短短几十个字,已经写尽历代昏臣庸臣的嘴脸,写尽先贤拓荒奋斗的功绩了。
却说明朝第六代的英宗皇帝即位时,还是九岁的孩子,所以被侯臣王振揽权,不论是匹夫贩卒,只要走王振的门槛,无一不是高官显爵,如果胸怀磊落,不愿向奸佞低头的,那管你是圣贤豪杰,忠臣义士,不但没有进身的机会,甚至于还要被刺配充军,或秘密处死。在“君子道消,小人道长”的情形下,勃内群奸争利,朝外连年杀伐,已经是崔符啼聚,遍地烽烟了。但是王振那管国家是否丧失元气,只图个人权利,最后还要挟英宗皇帝,御驾亲往瓦剌,激起“土木之变”,连到皇帝也做了也先的俘虏,后来朝内拥立景帝,国内大冶,奉英宗为上皇,可是并没有多久,又被曹吉祥、石亨等奸臣,迎上皇复位,造成“夺门之变”,按着就大大的杀戮一番,因此,朝廷也焦头烂额。
就在“夺门之变”这一年的深秋,海南岛清澜港附近向沟材的村民,看到最近几天风色不好,不敢驾舟出海捕鱼,只好藉着这个闲暇的日子集结在沙滩上,有的补破纲,有的在闲坐聊天,在这满天红霞之下,又涌起黑色棉花似的块云,虽然是大好的黄昏,但在有经验的海边渔民眼里,知道暴风雨快要来临了,因为沙滩离开村子很近,同时,海南的暴风每年总要起好几次,当地的人们已经过惯了风暴,并不觉得它怎样可怕,所以沙滩上除了几位老人家看看天色,盘算着暴风来临和遇境的时刻之外,其馀的村众,谁也不把它当做一回事,沙摊上仍然充满了笑声,黄昏的凉风,更增加了人们的快感。
风势越来越紧,黑棉花似的乌云越涌越多了,没有半顿饭的时光,红霞已经淹没在浓黑的云层里,海面上的巨浪,一个接一个地向海岸冲来,并且夹着凄厉的骄啸。
沙滩上的人群,这里再也不能保持宁静了,老婆婆和一些女人们赶紧抱着,拉着她们的孩子向村里跑去,呼唤声、哭嚷声,响遍了沙滩上的空间。正在这个混乱的时候,忽然响起又尖又锐的声音,这个盘音在呼着:“大伯!大伯,你快看那海里漂着什么?”沙滩上还有少数的男人顺着那呼唤的小孩所指的方向看去,不禁吓了一大跳。
原来那方向离开海岸约一里多路的海面上,正漂流着一艘小船,一个滔天的巨浪把那般小船推上浪的顶端,突然又把它吞没了,按着另一个浪头又把它推上去,这样一隐一现地在海沟里荡着,滔天的巨浪,昏黑的天空,包围着一叶的小舟,岸上的人们虽然不知道船上是否还载有人,可是都为了那艘小船担心,替那船上的人捏一把汗,谁也希望那艘小船能够被浪花推近岸边,让船上的人们得救,这个时候,沙滩上的老人也在岸上替那艘船合十祈祷,在喃喃不绝地祈祷。
可是,尽管巨浪一个接一个向岸上猛袭,但那艘小船却慢吞吞地并没有移动多少,泼墨似的天空反而迅速地泻下一缕乌云,海水夹着啸声卷起一条巨大的水柱,“完了!完了!”
被称为大伯的那位五十多岁的老人,猛搓着双手在喊着,沙滩上的人眼睁睁地看着龙卷风就要把那般小船带到天上去,最少也会把它撕成无数的碎片,因此,个个都失常地大喊起来,慈祥的老人们轻轻地辍泣,两手掩住脸孔而不敢再看这幅悲惨的情景。
说到这种“龙卷风”,真是非同小可,它来的时候常常是没有预兆,陡然间,飞沙走石,天上的云脚垂到地上,地面上的树木,房屋,人畜,统统被它吸到云端里去,而成为太空的旅行客,这些旅行客再临到地面的时候,没有一件不是百孔千疮,支离破碎,这是陆地上龙卷风的威力;如果龙卷风发生在海上,那就更有奇景可观,开始由云端下迅速成为柱状下垂,将到海面的时候,海水狂啸,巨浪滔天,同时海水也被吸成一条巨型的水柱上升入云,在这条水柱附近半里内的鱼虾、船舶,无一幸免,随着风势旅行了千数百里之后,风势渐渐衰落,鱼虾、船舶、海水,都成了阵雨下降,造成了水灾,海南岛每年总要经几次龙卷风和台风的袭击,而龙卷风造成的灾害更大,因为台风有预兆使人畜能够事先躲避起来,而龙卷风是没有方法预防的,它光临的时候。快如雷电,连躲也来不及,难怪向涛村的人,赌得不敢看那摇曳在龙卷风中心附近的小船了。
但实际上的情形并不像涛村人意想那么坏,约莫过了半顿饭的时光,远处的天空显露出一线的曙光,那根巨型的水柱渐渐移向东北角,倾盆的大雨挟着排山倒海之势,从远处向海岸袭来,虽然这些情况不过是瞬间的事。但经验告诉海岸的居门,是龙卷风已经掉头而去了这时侯,呆在海滩上的人,却发现了奇迹||那一艘小船并没有因这次台风而破碎,也不因为巨大的海浪而沉没,相反地,它已经顺着风雨的来势,而慢慢地更接近了岸边,使得向涛村民起了小小的骚动,并且收同了刚缓紧张的心情。
向涛村的人,有的立在沙滩上,有的站在屋檐下,但几乎每人都翘望着海里漂流着的小船,每一对眼睛都向那船上搜索,希望发现船上是否还载有人,而船上的人是否还能够活着?虽然仍旧是黄昏的时刻,小船离岸不过是只有半里,可是因为天上的乌云还没有完全散去,海面上仍然是一片模糊,普通人的目力,当然不可能发现什么,但由小船的型态看来,已经可以确定不是本岛的船舶,因为向涛村住的十有八九都是渔民,他们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驾着他们的渔船,绕着海南岛捕鱼、捉虾、取蚌,甚至于还到过东沙、西沙、团沙、围川、浮水洲等岛屿作业,所以这一带的各型渔船、货船,只要经他们的眼里,他们立刻可以指出那一种是潮州船,那一种是围洲船,绝对不会有毫厘的错误。
但是,这一艘小船的外型是那样地陌生,显然不是邻近各地的船,更不是本岛的船,所以他们在辩论着那般小船,到底是福建的、或是浙江的。不管那艘船是否有人,但渔民大都有互助的义气,尤其是意味着海上遇难的苦况,而对小船上的一切都寄以同情,这时候竟有几位年轻的小伙子,脱光了上衣,携带了绳索,准备冒着风浪的危险,游泳到船上,希望能够迅速把那般小船解救,如果不是有些较为持重的老人阻挡他们,那末他们必然这样做了。
在向涛村里所有的人,都已经知道有一艘外地的小船漂来本岛,经过了暴风龙卷风的袭击,仿安然无恙向他们的村子接近,他们离开海岸较远更不能看到船上有什么人物,可是他们却体会到,那艘小船必然还另外载有人,不然,它就不可能漂流那么远的路,而且能保持它的方向接近岸边,而不被海潮和潮和湾流冲走,不过船上的人经这次风暴的袭击之后,能否保持活命,倒是一个疑问了,不过这次风暴的时间很短,船上的人可能只是晕了过去,如果没有完全死去,那么还可以施行急救,这个村里以前也有过救助被难人的经验。所以王大伯的家里,得知小船还没有沉没的消息之后,立刻就奏好了姜汤、稀粥,等待在沙滩的村众救人归来,同时还预备了几块门板、油布,叫来几位精壮的村民带往沙滩。
正在村民把门板带到沙滩的时候,小船距离岸边也只有四五十丈远近了,如果在平日,再远一点也可以看得清楚,但这个时候已经是夜幕低垂,天空仍是一片漆黑,如果不是岸上的人老早注视着小船,那末可能连小船的影子也找不到了因为这样,原来已脱了衣服的小伙子再也不能忍耐了,他们早就把一段一段的绳子连接成百多丈的长绳,盘推在沙滩上。
这时,一位二十来岁的青年奋勇地把麻绳的一端,缚着自己的腰,他对王大伯说一句:
“大伯!请你叫人招呼这堆绳子。”之后。来不及向别人招呼,就很快地跑到海边,一个“惊蛙入水”,但听到“扑通!”一声,白浪滚滚,他头顶前面的海水,分成两道斜缕,汹汹涌涌地向他的后面直泻,人已经离岸五人丈开外了,盘在沙滩上的绳堆、很快就只剩下一小捆,一会儿,听到船上一声长啸,守着绳子的壮汉们,用熟练的手法,很快地收回绳子,小船如箭般向岸上直射,因为人多力足,小船竟被他们拉上一半搁在沙滩上,及是一阵欢呼“王大伯船上有三个人哩,都晕过去了!”
这时人们急急地涌到船边,王大伯迅速地分配人手把船上晕倒的一个老人和两个孩子,抬到门板上,按着抬起来向王大伯家里飞跑,归途中,王大伯牵着那首先上船的青年,很激动地说:“世成,今天真亏你,不然,那船上的一老二少还要再捱上半个时辰,就恐怕没有救了!”
世成说:“那没有什么,但是,大伯“你看这几个人能不能救呢?”
王大伯说:“现在我还说不定,我们赶快回去看看吧,你也不要回家了,就在我家里和我喝几杯酒,赶赶身上的湿气吧!”
王大伯的屋子是前后二间正屋,正屋两旁各有一间侧屋,当中是一个很大的天井,这时屋里屋外都黑压压地挤满了人,一老二少躺在侧屋的床上,经过王大伯和村民紧急的救治,那两个小孩子首先就醒过来,因为他们根木没有什么伤他没有什么病,不过是饥了肚子,再经海里面的大风浪冲击而晕了过去,经过了施救和灌给热的姜糖水,很快就醒过来,但是,那老人就不同了,他比那两个小孩子更要出力镇住那般小船,不然很快地就会被龙卷风卷去,他用尽了力量去和风力搏斗,但是人力怎能够和大自然的力去比拟呢?
如果不是他一生来练有过身的武功,那么老早就被风力打晕了,就这样,他也在拼命摇着船脱离了暴风中心之后,轨失去一切体力而晕倒在船上,等到村民把他抬到村上的时候,已经是奄奄一息了,经过了王大伯亲自对他施行“人工呼吸法”,而且不时灌给旧汤、稀粥,费了一个多时辰的功夫,这一个垂死的老人,也被救醒过来:他睁开双目,看到周围的情形之后,知道这条命是给人家救过来了,他一翻身就想爬起来,但王大伯用强力把他按下去,一面用目光制止他,当他看到他旁边躺着的孩子已经清醒之后,他也静静地由着王大伯摆布了,这时王大伯亲自给他们添了三碗稀粥之后,便对村众说明人已经得救了,因为还需要调养一下,不便打扰他们三人的精神,要村众各自回家,村民也觉得这三人既是从外地而来,和自己人的言语必定不能相通,一切事情有王大伯办理,一定会令人满意了,所以都答应一声就想各自散去。
这时王大伯忽又想起一件事来,赶快喊回村众,并对他们说:“本村忽然来了三个人,虽然不知道是好人坏人,但可不是邻近的人了,由那般船看来,必定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也许是被海盗抢劫后,把他们赶下小船,任他们自生自灭;也许是逃避仇人的追踪,而驾着小船,逃亡海外,不论是那一方面的原因,泄漏了消息,不但对一老二少不利,甚至于还要害及本村,所以要本村的子弟,统统保守秘密,不得泄漏。”顿了一下,接着说:“过一会任方带几个人,到海边把那般船拉上岸来,免得被潮水冲走,而露了眼线。”那个叫住方的中年人答应了一声,就和村众各自散去,只剩有世成留在王大伯家里,陪着招呼那三位不速之客。
村众散去之后,王大伯拿出几套乾的衣服,给那一老二少换了,这时一老二少,已经能够略为行动,他们本来没有什么病,不过是因饥渴交道,加上暴风的袭击而昏倒,现在日得到了休息,解决了饥渴,精神也就得到无上安慰,同时两个是小孩子,元气充足,一位老人是身怀绝学武功的人,所以在安定下来之后,很快地就恢复了体力,他们换好了衣服之后,由那老人率领着那二个小孩向王老伯一揖到地,口里说不尽地“谢谢救命之恩”,大家客气了一会,正屋里已摆上一桌丰盛的晚餐,在渔村里虽然没有什么好菜,但是贝干、苟子、乾鱼之类,却也另有风味,酒是自己做的,虽没有山西份酒、天津五加皮,那般醇烈,可是也经过一蒸二蒸,味道还算不错,大家入席之后,便就浅斟低酌起来,王大伯向老人继续斟第三杯酒之后,问:“老哥这次经这么大的风险,漂到敝地,必有原因,能否告知一二?”
老人先望望左右,长叹了一声,眼泪已泊泊的流下来,半晌才说:“老哥上此次得蒙救命之恩,是我们三人的大幸,你老哥不问,我也要对你老哥详尽说明,才不辜负你老哥救我们一场,不过,说来话长,同时,我还没有请教你老,和这位老弟的称呼呢?”
王大伯把自己的头一拍“该死!我真也忘记告诉你!”他这一来,如把旁边那两个小孩子逗得笑了起来,然后王大伯自我介绍一番!原来王大伯名字叫做仲泉,居住在向涛村已经是三代了,五年前他的老伴死后,就很寂寞地守着这么一间大屋,另外由他的侄儿邦宁,和侄媳任王贞来招呼,邦宁在十天前,带了一批乾鱼咸鱼到府城丢卖还没有回来。
说起这王大伯,他在清澜这一带原也是有名的人物,尤其是水里面的工夫,便可以说是独步一时,十五年前海盗林少英率了十几条大楼船,进犯清澜港,那时王大伯绩是四十二岁,他的水功正在馈峰状态。同时,年轻时到过迟罗、南洋、广州、钦川、越南等地,贝多识广,当下听说海盗进犯,就集合了向涛九村的精壮,驾着小舢板出海迎击,王大伯便潜到水底,还不到一个时辰,就把海盗船凿沉入艘,还把护舶的水鬼杀死了三四十个,林少英的船如果不是逃得快,而小舢板不利于仰攻的话,可能使海盗船全部都毁在海里。可是这一仗,却也打得林少英再不敢正视清澜港一带,十几年来得以平安无事。
从这次之后王仲泉就获得了“海底蛟”的混名,清澜附近的人,把王仲泉从“大哥”而喊到“大伯”。
说起“海底蛟王大伯”已是老少皆知的人物,而“王仲泉”这个原来的毛子,反少人知道了。那个青年世成性丁,是王大伯的徒弟,水里工夫煞是惊人,不论海里风浪怎样险恶,他也能游土十里八里的水里,遇到十分大的海浪,不利游泳的时候,他就潜入水底,一口气可在水底潜行二三十丈,所以也得了“浪里鲨”的绰号。这个向涛村有七八十家人口,就是“王”、“任”、“丁”三姓,多数以捕鱼为生,王大伯更是村里的领袖,村里的事,不论是大事小事,只要是王大伯一句话吩咐下来,无不遵照办理。
王大伯把这些情形,对老人大概说了一遍并且说:“老哥!我看你的情形,也知道你必然有无限的隐痛,不过,你知道,这里已是海外,也可说是人间的乐园,向沟村的人全是讲义气的人,天大的事我们全可以接上去,你老哥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告诉我小弟想办法,我小弟和你认识不过绕是一会儿,可是我内心似乎告诉我,你老哥绝不是什么坏人,所以我敢向你老哥保证,你可以长久住在这里,和我们共同生活,也许彼此都有个好处。”那老人好容易等到王大伯指手划脚讲完这一篇话,虽然觉得王大伯话里稍为有点自负,但也是瑚海好汉直率的本性,他在江湖宦海走了几十年,也觉得这种直率的好汉,比较奸滑浮华的小人容易相处,这几个月来自己带着两个小孩子到处漂泊,经历了多少艰辛和危险,尤其是在泉州府几乎被奸贼邓全兴诱卖,如果不是自己有武功和及时抢到小船逃走的话,现在已不知葬身何处?
那料到经过十几天的漂流,却到了人地生疏的海岛,老小三条命又被人家救了起来,总算有了报答故主恩情的机会,两个小孩子也有了昭雪血海深仇的希望了,虽然这里未必能逃避昏君的掌握,可堤既已远隔重洋,敌人一时也不会追查到这里来,更难得的是主人的深情,竟敢提出安全的保证,可见也是响铮铮的一条铁血汉子,回忆过去一切的遭遇本真是“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谊书人”了。现在已经是家破人亡,倒不如暂时住下来再作打算,不然在举目无亲的异地,又到什么地方找这么一个有血性,有肝胆的人作为托根之地呢!
所以,稍为考虑一会,就答应注下来了,而且对王大伯说出这次来到海岛的原因大伯更把桌子重重一拍,气愤不已!
那知不说犹可,一说起来卸把在卜的王大伯和丁世成气得须眉似战,面目喷姻,王原来这个老人名字叫做骆中明,是个武夫出身,但他的马上马下功夫,得自高人传授,兀是不俗。
英宗皇帝蒙尘之后,国内苗乱迭起,第二年瓦剌也先挟制英宗回国,攻破紫荆关,直达京师,这时朝中文武仓皇失措,要打吗,英宗上皇在敌人手里;不打吗?
看看敌人就要利用英宗,而攻陷京师,举国君臣都要变成俘虏,幸有兵部员外郎于谦力排众议,极力主战,临时把兵权夺了过来、立刻派兵埋伏在城内各要道旁边,准备瓦剌兵入城之后,就杀他一个措手不及。果然瓦刺兵上了大当,他们以为用大明的皇帝作为人质,是最安全的了,那里想到朝内拥立新皇邬王之后,英宗的地位,已是可有可无呢?
当瓦剌兵浩浩荡荡入城将达大半的时候,午门的炮声隆隆响了起来,瓦剌兵还以为朝廷欢迎的礼炮哩。可是炮声响过后,忽见一股一股全付武装的兵士,从横巷里杀出来,一霎间就把瓦剌兵截成几十小段,每一段都被包围着厮杀,二万多的瓦剌兵,几乎全折在城里,幸亏上皇仍末入城,否则这一仗就可以把英宗夺孜过来,而且使瓦剌的宰相也先和那些瓦剌兵,一个也没有生还的希望。在这一仗里,县中明身先士卒杀死了也先的弟弟华罗,杀得瓦剌兵心惊腿栗,而升到偏将的地位。
后来也先议和送还英宗,两国也就罢兵了,不久,西南苗乱又起,于谦奉命为平南都督,挑选了二十几员勇将带了两万多精兵出发,于都督慧眼识人,把骆中明升为游击将军,命他先行探路,县中明果然不负期望,先后追随于都督平定了福建的邓茂七,浙江的弃宗留,广东的黄萧震和湖广、贵州,广西等地的苗、摇、撞、撩各族的叛乱,但是,班师之后,国家干城的于都督,卸被御史罗通等人弹刻,说他的功劳簿记载不实,县中明这时虽已升到正印将军,刮破这一刻而降了下来,千都督也被剥夺了兵权,而出任那有职无权的兵部尚书。
经过这一次的突变,骆中明也知道官场险恶,并不是只凭着能力功勋就可以上达,必需要和权奸勾结,缓能够有上达的机会了,但他跟随了于都督五六年,又是于都督一手提拔的人,不但不能向权奸靠拢,而且自己那耿直的个性,也无法和那些小人为伍,与其留在官场冒着风险,倒不如啸傲姻霞,悠游岁月,自己从二十岁开始吃皇根到现在,已经整整四十年,自己无家室于女拖累,何必向群奸低头,就像于都督那么大的功勋,一心为国,他居住的地方甚至于不能遮风雨,这样一个忠臣还要被打到冷宫褪去,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参将,岂不是随时都要失掉性命的危险?
因此,立即上呈请辞,虽然于兵部再三挽留,请他为国尽力,但他辞以年老力衰,再不能侧身行伍,去志已泱,千兵部只得由他,但仍再三叮嘱,要他时常来家里走动,当骆中明临行的时候,于兵部家里还特别为他置酒饯行;使骆中明更感激得涕泪满衣襟,主客两方都对朝政被宦官阁党弄权…而咨晓良久。
骆中行拜别了于兵部离京之后,自感心地洞明“人生如寄,但此行的目的地,将在什么地方呢?古话说:“叶落归根土,人老同故乡”,可是他离开家乡的时节,父母已是亡故,了然一身,四十年来的戎马控佣,根本就没有时间同故乡去,究竟故乡的人事如何?当然要成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笑柄,虽然故乡对他很是淡漠,但故乡依然是先人庐墓的所在,同时也是小时活动的场所,那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可引起他无限的留连,都可以引起他无限的回忆和兴趣,因此他第一步决心还是走向一别四十年的荆州。在荆州的故乡住了个多月,扫庐墓,访故交,抚摩一些儿时游戏的事物之后,觉得又没有什么依恋,所谓“静极思动”,又沿奢长江而下,通游苏杭,这时,他忽想起于兵部的故里就在杭州,现在既然到了杭州来,自然不能不前往拜访一下,等到他找到兵部的故里时,却是一片竹篱围着矮矮约三间瓦屋,屋旁种些蔬菜,养些鹅鸡,如果不是带路的孩子告诉他说!
“于伯伯的家到了”,那么谁也不信这简陋的地方,就是当朝一品大员的住宅,虽然有带路的小孩子告诉他,但他仍然怀疑是带错了路,他反问那小孩子“这就于尚书的家吗”?
这时候,居中那间屋子“呀”的卡盘打开门了,走出来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手里面还拿着一卷书,很快地走到柴门来,那带路的孩子指着骆中明对出来那位青年说:“于三哥,这位伯伯要找你们,我带他来到了,他却不信呢”
骆中明连忙对那青年一损,接着说:“请问台端与于尚书于谦,是什么称呼?”
那青年连忙答礼并说:“于尚书是家伯,老先生来找家伯吗?他还在京未回呢!”
骆中明把来意和身分关系说明了,那青年连忙打开柴门让县中明同进屋子,并自我介绍,这时不由得骆中明不信了,他由那青年的口中知道那青年名叫于硫,是于谦的亲侄,因为他伯父一家人都上了住所,所以就率领着一个苍头和一个远房的兄弟住在于谦的家里,原因是于谦房于早已陈旧欠修,仅能遮蔽风雨,于谦虽然曾握一方面的兵权,堂全国的兵符,但是居官清廉,毫无积蓄,不但不能添置田产,甚至于连祖先留下来的屋子,都没有办法加以整修,倒是族内兄弟和一些热心的邻人,大家出钱出力稍为修蔓起来,不然早就倾屯不堪了,于硫所以住到于谦家里,也是代为照管的意思。
骆中明在杭州和于硫盘桓几日之后,又觉得无事可做,深受到浪迹萍踪的烦恼,心灵上似乎有了无尽的空虚,于是辞别了于硫,专程北上,在路上不断地想到于谦的忠贞和廉洁,礼贤下士,对自己又是那样关心,完全不把自己当做外人看待,即掌于硫来说吧,他知道自己是于谦的部属之后,就伯伯长伯伯短地尊崇着自己,这一份修养工夫,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造就,可见人家的家教良好,养成了谦恭礼让的习惯。
骆中明又想到自己,因为得不到升官,就脱离了宦海,不问国事,固然也是因为年老,但历史上廉颇黄忠,岂不也是老将,尤其因为这而脱离了追随十多年的长官,更觉心中不安,同时,目前朝内奸党不少,这些奸党如联合起来对付于谦,万一发生什么不幸,岂不是使自己遗憾终身?他真是不敢再想下去,只有加紧赶上北京,能够早一天见到于谦,纵然跟于谦当一名走卒也十分满意了,因为于谦那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精神,和那样谦恭礼让的风度,使一晌来染傲不群的骆中明感化过来了。
尽管骆中明是那样心急,但从杭州到北京这一段路程却也不近,好容易赶到北京的时候却恰好是年底,骆中明本意是立刻就到于谦的寓所去,可是一想,年底人家正是忙碌的时候,怎好意思去打扰,倒不如等到新年初一他老人家上朝贺祝回来之后再去拜年,比较适宜,横竖不急在这一天,所以就在于府附近找到一家整洁的客栈住下来,明天到于府去贺祝新年也要方便些,骆中明自以为这是十全十美的打算,那知人算不如天算,几乎使他遗恨终天呢大年初一的早晨,约莫是寅时光景,京师的爆竹已响遍了每一个角落,有官有职的人,急忙穿好朝服用他们的交通工具赶往午门,以恭祝郡王景泰万寿无辑,于谦是当朝的一品大员当然也不例外,文武百官鹄立在午门外没有好久,就见到一队一队的御林军,开来午门外警戒起来,再向金殿偷窥,又见那些锦衣卫一对一对都站立在阶堤两旁,甚至于有几个已站到金殿的四角,这种情形是历年来所没有的,大家心里起了一阵言语,但时间并不容许他们仔细去想,“邦!”一声云板,百官都鱼贯上了金阶,“邦!邦!”二声云板,百官都各按照他们的官阶次序站好,手上执着朝易,拱着背,等候皇帝升殿,好得三呼“万岁”了。
半晌,云板“邦!邦!邦!”三晌了,百官由礼卿领导跪拜高呼,刚刚高呼完毕,殿上忽然传旨“传兵部尚书于谦上殿”,这一来不但于谦奇怪,连到文武百官都觉得奇怪,不禁偷偷抬头向金殿上圣一下,这一望卸使得于谦和百官们目瞪口呆。
原来金殿上生的那里是什么景泰皇帝,现在坐在金椅上的竟是已经逊了位的英宗,这时候拱立在金阶的百官们不禁起了一阵轻轻骚动,同时彼此也知道是什么一同事了,这时,于谦已经缓步登上金阶,进入金殿,一声不响地,跪在金变座前,“于谦!你知罪吗?”皇帝这样问着,于谦到底不失为一个正义之土,立刻站起来又一躺到地说:“微臣何罪?”
英宗大喝一声说:“你还不自知罪吗?拥立景帝就是叛逆,还敢说无罪?”顿了一顿就叱锦衣卫拿下,锦衣卫虎狼似的就要动手,这时朝阶下一声高呼“慢着”!接着一个大臣不待宣召涌上了金殿,锦衣卫虽然凶猛但见到这个人后,倒不敢立刻逮捕于谦了,英宗斜视一眼,不容分说又叫“连王文也拿下”!原来后来上殿这个大臣是大学士王文,百官听到连王文也要拿下,不禁相顾失色,还有谁敢替他们两人抗辩?
原来这一件“夺门”事件,是内侍曹吉祥连络奸臣徐程、石亨,御史萧惟桢,都督张轩等人的预谋:他们利用鄂王景泰久病,而趁机拥起英宗复辟。
在满朝文武百官里,曹吉祥最怕的就是大学士王文和兵部尚书于谦两人,他原也知道这两人都是忠臣,但是他不杀害这些忠臣,则他这一派奸党就无法立足,而要害这些忠臣就必须藉英宗的力量;他老早就看出年纪轻轻的英宗,是不甘寂寞的,所以尽量挑拨英宗对景地的不满,果然英宗就被这些宦官奸臣利用了。
最使曹吉祥可怕的,还是于谦,因为于谦在英宗归国的时候,就把挟持英宗御驾亲往的王振斩了,而曹吉祥正是王振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他认为一旦被于谦发觉他和王振的关系,那末于谦必定会向景泰皇帝报告,而他这一批奸党都有性命的危险,不如先发制人绕是上策,因此,多少忠臣义士被牺牲、被灭族。
路中明睡在客栈被一阵爆竹的声音闹醒了,这一阵阵爆竹声音引起了他很多遐思,在往日,他也要随着这爆竹声音忽忙地到午门去鹄立等候皇帝上庙,但是现在他却是天不管地不管在旅社中高枕无忧,心理又是一阵轻松舒适,但这舒适的情绪并没有保持好久,他听到热闹的爆竹声中,似乎还来着兵马奔跑的足部莉蹄声,他意识到有不平凡的事件要发生了,过了一会,他果然听到他住的这条冲道上,一阵急促的兵马步伐向外急走,而且还来着吆喝禁止别人开门的声音。
骆中明的武功本来不错,倘轻轻开了窗门,一个“燕子穿云”上了屋面,悄悄地伸出头从屋脊往街上一看,他的心不禁上上地跳动起来,原来接近于谦的官邸那段街道上,黑压压地挤满了官兵,个个都已经弓上弦刀出销在看守着每一家门口。
骆中明起程北上时,所耽忧的事件,终于展现在他的眼前了,“到底是那一家出了事了?”他虽然面临这个现实,但仍然不相信是于兵部的家遭到横祸,他知道于兵部正是景泰皇帝倚重的人,纵然失势,也不会一声不响地忽然遭殃,多多少少总会在事前获知一点消息。
骆中明为了想更知道到底是那一家遭殃,就在屋面上施展“陆地腾云”的轻功,一缕照炳似的身影,迳向于府扑去,街道上的官兵连看不出到底是人是鬼,在屋面飞过。他这么一跃五大丈的距离,不消几跃早到于府附近的瓦面,这时他已经看到于府的客厅上灯火辉煌,官兵们团回钢在客厅约三面,于夫人正襟危坐在客厅的中央,旁边是于兵部的公予于冕和一个约有三十岁的妇人,这个妇人可能就是于冕的妻子了。可是,千冕的两个孩子和丫头仆妇一个都不见,只看到门公于福和打杂的于华碎官兵围在院子里站着发抖。
骆中明者到这种情况,惊得目瞪口呆,双脚一软,几乎摔下房子去;那知正在骆中明紧张的时候,客厅的屏风后又转出一个人来,这个人银盔银甲,手上还拿着一把精光耀目的长剑,分明是一位三品以上的武职,骆中明仔细一看,卸认得他就是因为征苗失律,被于谦弹刻,而连降三级的都督张,大概这次就是张率领御林军和锦衣卫来抄查于府了,但是于府究竟犯了什么事呢?骆中明仍然是十分惶惑,这时又见厅上于老夫人站了起来指着张轩大骂,张轩却在鞠躬不已,因为隔离太远,听不到于老夫人骂些什么,只见张轩鞠躬一回之后,把手向一招,那些锦衣卫就蜂拥进了客厅,分别跑向屏风背后,于老夫人已晕倒在后面的椅上,于冕和那妇人一面挠着于老夫人,一面却痛哭起莱,这一些动作,却使藏在瓦面上的骆中明明白过来了,他立刻联想到于家那两个小兄弟于志强、于志敏,今夜都不在这里,必定是逃跑了或是藏起来了,所以张轩将要锦衣卫去搜,照实际上看来,锦衣卫和御林军布遍了于府外,两个小孩子不可能逃出府去,可是他们躲在什么地方呢?
于府的情形,骆中明知道很清楚,前后不过是四间正屋和六间侧屋,于府的家口不多,除了后面二进住了祖孙三代之外,第一进是门房,第二进是客厅,后面二间侧屋作为仆妇的起居室,剩下四间侧屋,一间是书房,三间是留作招待客人用的,除了这些屋子住人之外,只有厨房、马廊、柴房和厕所,显然地已被张轩搜过一次,而没有发现,但是,现在锦衣卫多人拥入了第三进屋子,慢慢地搜是一定可以搜出来的,他两小兄弟如果落在张轩的手里,那里还会有命!
骆中明想到这里,心中一急,立刻展开身法抢先一步到了马廊,轻挫地喊:“志强、志敏,我是骆伯伯,赶快出来我带你们走!”他很快地绕了马廊一周,并没有听到声响,按着一个“乌云赶月”又到了柴房,骆中明照样绕着柴房一周轻轻地喊着,却听到柴房里面“咯”的一声,是一根小枝被折断了的声音,县中明知道里面必定必定有文章了,赶忙重复喊一遍,这时柴房的墙脚下一个小洞,却伸出一个小头来,“骆伯伯!我们在这里”,骆中明一见,真是如获至宝,忙喊道:“快出来!弟弟呢?迟了就来不及了”,于志强一跳而出,于志敏也跟着伸出头来做了一个鬼脸,这时锦衣卫已是进入第四进的屋子,骆中明那还有闲暇和他们两兄弟顽皮,还等不及于志敏全身离开那个小洞,马上把他一拉,往背上一搭,一手拖着于志强,一个“灵鹫冲霄”跳上屋面,脚底刚刚和屋面接触,又展开一个“乳燕归巢”身法,扑到对街的屋面,连接几下“乌云赶月”,早已脱离柴房三四十丈了,尽管骆中明的轻功厉害,但背着一个牵着一个总要影响了身法的灵活,所以他施展“乳燕归巢”
扑过对街的时候,就给守卫在街上的一个兵丁看到了,一声喊,在于府的锦衣卫士纷纷跳到街上,这时锦衣卫士中的赤眼-许鹏,也看到一条人影挟着一个小孩子在三四十丈开外飞奔,许鹏在锦衣卫士中,也算是顶尖的人物,当然不肯放过这个立功的机会,展开“夸父追日”的轻功,也风驰电掣地随后追来,许鹏后面的锦衣卫士,却被越抛越远。
骆中明的轻功原比赤眼-积胜一寿,可是这次却吃亏在负重上,尤其背上的于志敏双手搂着他的脖子,如果是慢慢地走,倒不觉得累赘,但这样飞跑起来,于志敏的身子就和骆中明的脖子几乎成了垂直的角度。于志敏体重虽然不大,而这样一正一反的力量,又何止千斤,但形势上不得不尽力奔驰,眼看着就要到城墙脚下,却听到后面一声“照打”,骆中明一个“蝙蝠投林”向左方一闪,就斜斜越出四五丈,把紧追后背的赤眼-许鹏气得呀呀乱叫。
原来赤眼-仗着自己的轻功,一路追赶好容易把距离追到只有三丈远近,骆中明距离城墙,也不过是十来丈远近了,赤眼-估计这十来丈路程中,自己不可能赶上前面飞跑的人,所以掏出一把“追魂夺命针”,用重手法向前面的人打去,赤眼-的“追魂尊命针”一打出去就是四十九根,最远可以打到八九丈,就像一蓬针雨包围着敌人的四周,在方圆五丈之内,原是没有方法躲开的,但这一招,赤眼-却犯了很大的错误,他以为骆中明会像一般武士的习惯,对于后面袭来的暗器,是向右闪避,所以赤眼-打出“追魂夺命针”的时候,自动把中心点向右移偏三丈,希望对方向右闪避的时候,自动送上针阵里来,如果骆中明不是右手挟着于志强的话,可真会上他的当,因为有了于志强妨碍了骆中明向右闪的灵活性,所以向左一闪,无意中却闪掉了赤眼-的毒着,也就在这电光石火的一瞬间,骆中明看出追赶自己的不过仅是一个人,就在这时,赤眼-在三丈外喊声“叛徒!走不掉了,认命吧!”一个“饿虎朴实”腾身扑上,右手刀“独劈华山”向骆中明当头劈刀,骆中明想不到鹰犬中还有这样功力的人物,急忙向前一窜,恰好避过一刀,借势急向前冲,竟脱离了赤眼-六七丈远,赤眼-意料不到对方竟有那么好的身手,大喝一声,随后追来。
这时,城墙上的火把齐明,东方也渐渐发白了,骆中明心里更是着急万分,如果不能在天亮以前冲出城外,那就什么都完了,但是,后面这个鹰犬却紧紧的追踪,不先把他毁了,似乎无法逃脱,但交手也有交手的困难,这两个小孩子又不能不顾,骆中明这一盘算,身法不禁一停,又被赤眼-追上两三丈,骆中明心中一急,一伏身揭起两块瓦片,喝声“打!”
左手往后一抖,把两块瓦片用“群蜂采蕊”的手法向赤眼-打去。
赤眼-急如风雨看看就可追上的时候,忽听到对方喝了一声,同时看到黑黝黝的暗器夹着凄厉的风声,分别作弧形向自己袭来,只好一收追势,把身形向后一挺,用手中刀朝着暗器一拦,“拍”的一声,两边袭来的暗器被他这么一拍,却化成无数碎片,少数的碎片却打在他的身上,这时候赤眼-才知道那里是什么暗器,原来是两块瓦片,不禁气得一佛出世,二佛涅-,大骂一声“好贼”,却听到二三十丈开外哈哈大笑起来,赤眼-真恨不得飞赶上去,把敌人一刀万段才消得这口闷气,但是赤眼-一面发狠,一面也暗暗吃惊,因为他已看出对方打暗器的手法确不平凡,但也不能就轻轻让对方逃出掌握,而留下话柄,这个赤眼-原是心高气傲,好胜贪功的人物,当下又加快了脚步追上去,那知道他快人家更快,对方已经拔上了城墙,十几个守兵一拥而上,被骆中明左手一挥就倒了四个,接着一矮身形展开“旋风腿”法,只一招“惊鲨搏浪”,又倒了九个,骆中明举手投足之间就解决了这方面的守兵,正待设法攀下城墙的时候,赤眼-许鹏已追上城墙,大喊“我赤眼-放你走掉就不就许”!
骆中明不禁一怔,他早就听说锦衣卫士里,许鹏是一个辣手人物,却不道在这里遇上,面对这个强敌,如果不能在三招二式里打发他走路,待得那锦衣卫士人多到达的时候,是非糟不可,骆中明赶紧把于氏两兄弟朝地上一放,趁机抓起两把灰沙,迎着赤眼-道:“难道怕你不成”?许鹏说声“看招!”一个“毒蛇出洞”把钢刀点向骆中明的“期门穴”,骆中明那里会让他点到?他等到钢刀尖端距离他左乳下不到半寸的时候,忽然来一个“游龙戏凤”,身随拳走,已经绕到许鹏的左侧,接着双拳一递,喊声“着”,一阵灰沙挟着双拳的劲风,竟向许鹏的面门打来,这时距离又近,拳势又疾,许鹏被灰沙迷了眼睛,下意识向右一闪,避去骆中明的双拳,同时手中刀随着身形的一闪用一招“秋风扫叶”,反截骆中明的腰腹。
骆中明那还能容他游斗?趁着许鹏被迷着两目的时候,双腿一起用一招“赤免嘶风”,把这只金眼-踢成一个“鹞子翻身”起了一丈多高,然后跌倒城根下。
骆中明用了计谋,侥幸地胜了赤眼-,自己也暗暗叫声“惭愧”!他转头望那于氏兄弟,却见他俩静静地望着自己,一点也没有惊慌的样子,不禁暗暗赞一句“不愧将门之子”,这时,又听到吆喝的声音,似乎有人在城里搏斗,而那些声音又是向城根这方面接近,时间再也不容他有考虑的馀地了,他嘱咐于氏兄弟牢牢地攀着他的脖子,施展着“壁虎游墙”的绝技,不到片刻已经脚踏实地,落在城外,他再把两兄弟挟在腋下,双脚重重的在岸边一顿,飞越了三丈多宽的护城河,把于氏两兄弟放下来,急急地牵着他们走上了官道,但他带着两小在官道上走半里路之后,又把他们挟起来回头走,并且跳下护城河,沿着护城河走约莫四五里找到一丛矮竹,这时他深深地吐一口气,把两小放下来。
同时,利用河边矮竹丛隐藏起来,他轻轻对于氏两兄弟说:“我们躲在这里,只要不出声响,那些贼人是找不到的,只是今天要捱一天饿,到晚上我再回城里找点东西来吃,趁机会看看你们家里的情形”,于氏小兄弟眼里噫着泪珠,点点头表示答应了,并且拥抱在一起沉沉地睡去。
二更过后,骆中明对于氏兄弟嘱附了几句,就离开那矮竹丛走向城根,施展着“壁虎游蔷”的工夫,不一会就到达墙顶,先在城墙上垛子偷窥一下,但见城内灯火辉煌人声喧杂,不时还有爆竹的响声,城墙上十多丈远的地方,有几个守兵不知在商议什么,骆中明立刻就利用这个机会跨上城墙,再匍匐行进,然后悄悄地溜进了城内,在平时这几个兵那里是他的对手,但他想到此行的任务,纵然是老虎也要暂时做兔子,以免引起敌人的警觉,但他进入城内之后就不相同了,双脚轻轻一点,一个“旱地拔葱”上了一排矮屋,从瓦面上一连几纵,竟朝人烟稠密的地方接近,他知道那块地方,就是于尚书府邸的附近,他判定了方向之后,立刻向于府飞跑,他明知道到那边去并没有得着什么,但那几间屋子正是他梦寐不忘,精神寄托的地方,尤其是今天早上发生事变之后,那个地方的情形怎样,是他急需知道的,不多一会,他已经到达于府,探头向墙里一望,只见各间屋子都是黑黝黝地静悄悄地,惟在客厅上有几个锦衣卫士,目中无人地在喝酒谈论。骆中明正想知道他们谈些什么,一个“倒竖蜻蜓”翻入墙内,立刻双脚向墙上一点,一个“孤鹜凌空”身体像箭一般斜斜地穿上屋檐,接着“倒卷珠帘”向下挂着,真似二两棉花落在屋瓦上声息毫无。现在他对于客厅里一切,已经是一览无遗了,围着桌上喝酒的锦衣卫士有六个人,上首座的那人长得枭眼鹰鼻,一眼看去就知道是一个阴狠的家伙,这时坐在下首的人问道:“看来于谦这个人,倒是好人哩,我们以为他当了兵部那么多年,又外放过做平南都督,家里必然有点油水,那知道却搜不到十两银子,连到皇上赐给他的衣剑古董,他也用黄布包起来锁在箱子里,好像舍不得拿出来用似的。”坐在右首一个连忙接着说:“谁说不是,今天司礼监曹公公来的时候,一眼看到那个红漆箱子,以为里面藏有什么贵重物品,打开来看,又见几个包袱包着,更证明是值钱的东西,曹公公还说于谦这些年来可肥了,这次死得不冤了,那知打开包袱一看,却都是皇上赐给于谦的东西,还害得曹公公跪拜一番,我看到他把脸都气红,幸好他没有胡子,不然,他不把胡子吹上天去才怪”,他最后这几句话,谈得大家呵呵大笑,骆中明不禁对他多看几眼。
但是,坐上首那位鹰鼻子,却扳起脸孔在骂:“周明,你想死;江怀,你也不想活!说笑话说到曹公公的头上去,你们都活得不耐烦了。”这几句话果然收效,那几个锦衣卫士都把头低下去,不敢做声,客厅里缄默了一会,坐在左下首那个卫士,把头一抬,说道:“我们只是奉命行事,谁还管他那么多,不过是自家弟兄们说说笑吧,谁要那么认真,”那位鹰鼻子又说:“你倒说得轻松呢,听说这次连大学士王文,也同时下狱,今天我听曹公公说王文于谦联络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人造反,共谋迎立襄王瞻噫,所以统统关到天牢去了,说我们造反,那就想活也活不成啦。”鹰鼻子说完话之后,就和坐在上首那位卫士“八马”,“五魁”豁起拳来。
经过鹰鼻子这么一说,骆中明已大概明白了这次事变的真相,他跟随于谦很多年,知道于谦绝没有谋叛的企图,这次必然是被曹吉祥等人所陷害,他本想立刻到天牢去设法见于谦一面,但是又记挂着于氏小兄弟已经饿了一天,而且没有人照顾,恐怕再出岔子,轨不堪设想,看这时的情形,再呆下去也听不到什么消息,还是先去找吃的东西才是正经,骆中明想到这里,立刻“倒退金钩”,上身一荡,两脚一松,竟飞上对面的墙头,翻出于家的院子之后,在另一条街上接连光顾了两家大户,取得食物,衣服和盘缠,飞也似地跑回原先进城的地方,仍施展着“壁虎游墙”的身法,不消片刻,早就到达城根,可笑那城上的守兵在不到一个更次,被人家经过他们的身旁两次,还瞢然不觉哩。
骆中明很快就找到那一丛矮竹,先在四周查察一遍,知道没有什么异状,然后从护城河的水里接近那丛矮竹,骆中明的身形刚刚接近矮竹,就听到两兄弟轻轻啜泣的声音,骆中明连忙靠了上去,把他两兄弟拉到怀里,于志敏立刻就问:“骆伯伯,我的爸爸呢?”骆中明不禁一怔,他知道如果将实在情形告诉他们,说不定引起他们大哭大喊,反而害了他们,眼睛一转,计上心来,“志敏,你们已经饿了一天了,先把东西吃饱了,我会告诉你们”。
于志强说:“骆伯伯,你要先告诉我们!”这一天又使骆中明为难起来了,没奈何,只好说:“告诉你们,可是不准哭”,于氏兄弟答应了,骆中明只好一面劝他们吃,一面把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被曹吉祥陷害的情形,告诉他们,于氏兄弟虽然是两个小孩子,可是倒有坚忍的耐性,怔怔地听完骆中明的陈述。
游于志强听完骆中明的陈述之后又问:“这样说来,我的爷爷和爸爸,可不是要被皇帝杀了?”
骆中明说:“那倒不一定,我们现在最要紧的是先找一个地方安定下来,再打探你爷爷的消息,而且你们两人绝对不能再出乱子了,万一你爷爷真的被杀了,我们也要想法子报仇,快点吃饱了饭才好干事呢!”
于氏小兄弟虽然生长在大贵的人家,可是因为于谦是一个廉洁的清官,一年也吃不到几回鸡鸭,有时客人来了,也杀一只鸡招待招待,两小兄弟也不过每人分到一只鸡腿,这回骆伯伯带回两只鸡、一只鸭和一只小烤猪太好了,同时,又是饿了一整天,肚子已经提出抗议,虽然还挂念着爷爷、爸爸、妈妈,可是吃起来就毫不客气了,真是风卷残云,狼噬虎吞,那消片刻就把这些东西吃得一乾二净。
老少三人填饱了肚子,骆中明立刻催促着走路,带着于志强兄弟避开官商大道,朝南方走去,约莫走了三四十里,他们找到一个山洞,骆中明先把两兄弟安顿下来,自己也盘膝假眠,不久,天色大亮,离开他们临时寓所小山洞约二三里地的官商大道上,行人已是熙熙攘攘。
因为这一带的习俗是初二外出拜年,骆中明静静地想一会,他计划着离开山洞去打探消息,同时替二小买一点食物,这两个晚上,他虽然在北京城闹过事,出过手,可是除了赤眼-许鹏之外,别人不会认识他的真面目,何况许鹏受了他的腿劲,不死也要重伤,绝对不能再来追踪,不过于氏两兄弟仍然要避免露面,万一朝廷已经绘图通缉,轨不好办了,他想通了这些问题之后,嘱咐二小几句,就单独一个人利用山上疏落的树影,掩掩映映地走上了小径,再从小径大摇大摆走上了官商大道,顺着官商大道一直向京城走去。
骆中明刚刚进入南苑街,就见街上围着一大堆人在看一张招贴,他知道必然有些蹊跷,所以也挤身向前一看,原来是皇帝改元的谕旨,上面说的是英宗复位改年号为“天顺元年”;在这谕旨的左边,另贴一张通缉于志强、于志敏和王紫霜的布告,上面环绘着三人的面貌详列了年籍。那些围观布告的闲人,有些点点头在欢悦,也有人暗暗地咨嗟,骆中明看到这样情形,就知事态并不简单,两小兄弟无论如何也不能露面了,自己虽很想进入天牢去见于谦一面,却要丢下两小兄弟又没人照管,同时天牢必然有很多高手严密戒备着,自己双拳不敌四手,冒这个危险去看于谦,倒不如扶养于谦的后代比较有意义。骆中明衡量轻重,决心不再往北京城,就地买了一大包熟食和不少的乾粮,又买了一个拜盒,把食物装在拜盒里,扮作到远处贺年的老头子,由原路上走回山洞,待到晚上,继续称着于氏小兄弟继续向南方前进。
开头十几天,骆中明等人都是选择小路,夜行晓宿,不敢使于氏兄弟和别人接触,半个月后离开京城已经是一千馀里,虽然在大城市里仍有通缉的招贴,但一般人早就把那件事淡忘了,骆中明查察了很多次,知道没有多大的妨害,才改为晓行夜宿,一路上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直把两小兄弟乐得笑口常开,骆中明看在眼里,也减轻了不少的心事。
骆中明等,行经了三个多月,进入泉州地界,已是离开京城几千里,而且人烟较少,以为是安全的地方了,骆中明就想在泉州城附近租下一所房子,住了下来,一面可以教于氏兄弟的武功,一面也可以趁机打探些有关于谦的消息。
有一天,他带于氏兄弟上街溜鞑的时候,忽然看到一匹马从横街上转了过来,他急忙把于氏兄弟一拖,向街边闪避,但是已经迟了,骑在马上的恰是一名千总,霎眼间那千总已到骆中明的跟前,立刻滚鞍下马,向骆中明打了一躬说:“骆参将!好久不见你老人家了,今天是被什么风送参将来到此地?舍下就在此地不远,请一同回去喝杯酒谈谈别后情形吧!”
骆中明原是认识这个人的,他是骆中明充任参将时一名小兵,在一次校阅中骆中明发现他的武艺不错,便有意提拔他,由小兵而把总,而百种,而千种,都是骆中明的恩惠,却料不到会在此地遇上了,他乡遇故知,当然是非常愉快,但骆中明因为带着两个逃命的小孩子,实在不愿意再和有职官的人往还。
所以,骆中明说:“邓全兴,我真想不到会在这里遇到你,难道你的盛意,不过,今天我还有点事,你只要告知你住的地方,我改日来拜访你吧”。那邓全兴那肯答应,紧紧拉着骆中明的手,另一只手执着马疆,很诚恳地说:“骆参将,你不要以为我还充当千总就见外了,其实我老早就想见见你,要告诉你许多消息,现在在街上不大好讲,就这样吧,择日不如碰日,现在就到舍下去,我慢慢把所有的情形告诉你老人家”。
邓全兴故示神秘,引起骆中明的兴趣,而且骆中明也知道邓全兴的武艺是和自己相差很远的,料到也不敢做出什么对不住自己的事来,如果多方推托,反会引起邓全兴的疑窦,而更加不妥,所以从容地答应了,四人同头走几家铺面之后,邓全兴就带领着骆中明进入一条巷子里,巷子的尽头,就是邓全兴的家。
他们走到巷子尽头的屋子,邓全兴敲敲那半塞门喊一声“阿永”,立刻由耳房里走出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把门开了,接下邓全兴的马疆,把马牵去,邓全兴揖客登阶,进了客厅,请骆中明在上首坐定了,又来了一个十三四岁眉清目秀的小孩子献上茶来,邓全兴又嘱咐那小孩子“阿泉!你叫阿永去选二三十只肥蟹来,要熟的,再带一坛竹叶青回来!”骆中明推辞不掉,只得由他去了。
彼此寒喧几句,不消许久,就见阿永带回几十只海蟹,后面还跟着一个夥计,托着坛酒,估计也有二三十斤重,来到厅里放下,就背转身出门去了,阿永也到后面拿来四付碗筷、酒杯,和吃螃蟹用的酱碟,替他们每人面前筛了一杯酒,大家就谈谈笑笑地喝起来,于氏兄弟不会喝酒,但是看到那么大的螃蟹,却不肯放过,嘻嘻哈哈的吃得比大人还要痛快,这时,邓全兴偶然回过头去,见阿永阿泉都站在背后侍候着,他把手一挥说:“你们不用侍候了,都出去吧,待叫你们时再来”。
阿永等人走后,邓全兴轻轻地对骆中明说:“参将,你好大胆,如果我猜得不错,面前坐着两位小友,可就是于将军的后人了”,骆中明只好点点头。
邓全兴接着说:“今天幸亏遇到卑职,所以急急请参将到舍下来,因为这两位小友的图形,早已由上面发下来了,公门中人个个也能够按图索骥,目前各地都奉到皇谕,通缉这两位小友归案,卑职虽然学识浅陋,但也多少懂得信义,绝不做出卖朋友的勾当,但舍下却是简陋得很,不能长期躲藏的,参将在这里住三几天之后,卑职雇一艘船送参将到鸡笼山去,鸡笼山距离泉州只有两昼夜的水程,虽然有少数中原人士居住,但他们都是经商的人,至于土人则不服王化,以参将的武功,不难在鸡笼山收服那些生番,在海外另辟一块天地,再退一步来说,在那边把两位小友教育成人之后,回到中原,那时事过境迁,谁还记得今日的事,而赶尽杀绝呢?”邓全兴这一席话,说得骆中明不断地点头,骆中明问些有关鸡笼屿的情形之后,就这样决定了。
晚上,邓全兴把骆中明等人带往后面的屋内安置之后,悄悄地骆中明出来,绕到屋子后面一间堆满柴草的小屋,骆中明一步一步跟着他,正不知道邓全兴捣什么鬼,只见邓全兴把小门打开后,用火镰打着火媒,把腊烛点燃了,借着烛光,看到墙上设有小小的神龛,那神龛已经很旧了,但神龛里却贴有一张崭新的黄表纸,近前一看,那张黄表纸赫然写着“故兵部尚书于公讳廷益之神位”和“故谨身殿大学士王公讳千之之神位”两行小字。骆中明一见邓全兴所奉的神主,也顾不得地下肮脏,立刻双膝跪下,泪流满面,而且喃喃地申诉,邓全兴也跪在骆中明的后面,一会儿邓全兴起来,一面搀着骆中明一面劝说:“参将,请不要哭坏了身子,兵部虽然死了,但是以博得亿万人的景仰,现在最重要的是抚育他的后代,再不能让他们出乱子”,骆中明听到他这正义决然的劝说,只好收起眼泪站起来,哀哀地问邓全兴有关于兵部的死讯,邓全兴说:“我也是在昨天才看到官报,详细情形仍然不知道,不过,由官奖的时间上推断,可能是上月的事了”,经过了这一夜的情形,骆中明对于邓全兴已是完全信任。
骆中明静静地在邓全兴的寓所住下来,到了第三天的下午,邓全兴匆匆地告诉骆中明,当天的晚上有船要偷渡鸡笼山,要他们收拾收拾,吃晚饭后,就偷偷地上船。
骆中明等人本来就没有什么好收拾的,吃了晚饭之后,天色已经黑了下来,邓全兴领着他们弯弯曲曲地转过很多街道到达海边,上了一艘小船,骆中明不禁绉着眉头问道:“这艘小船能去鸡笼山”?
邓全兴忙道:“这艘是鱼船,它常去鸡笼山的,船主王老二亲自开船,万无一失,别看它船小,其实坚实得很哩!”并俯耳低声说:“参将!这艘船好得很哩!不熟的船,我不敢请你老人家搭,惟有这艘是我们的哨探船,出海是不怕检查的,而且船主王老二,也是一条好汉子,是心腹的人,你老人家放心好了,他送你老人家上鸡笼山之后,还要取得你老人家的信息才能够回来见我,否则他就别想活命”。骆中明本来已经对邓全兴十分相信,对他这几句话当然显得更入耳,便不说什么了。
不久,岸上又来了两条精壮的汉子,邓全兴一看到这两人上船,连忙告诉骆中明走在前面那个是船主的表弟柳平,后面那个就是船主王老二了,接着喊声“老二,到这迸来我给你引见骆老爷子”,王老二和柳平都走过来,大家客套几句,骆中明不禁联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因为刚才两人上船的时候,那王老二倒了罢了,但那柳平上船的时候,那船向下一沉,又立刻就定住了,并不像一般人上船那种幌荡,现在面对面看着,更觉那柳平的双目精光内敛,分明是学过武功的人物,不过已经说要往鸡笼山,这艘船又是往鸡笼山去的,那能不搭呢?
同时,前晚上看到邓全兴对于于谦是那样景仰,这几天来观察的结果,丝毫也找不出可疑的徵候来,现在这艘船既然经常来往泉州和鸡笼山之间,难免不遇上海盗,也许就因为这样,所以远洋的船舶都要雇用通晓武艺的人,作为海上的保镖也说不定,横竖这些人不敢有对不住邓全兴的,自己又何必多心,平白地怀疑别人呢!
邓全兴叮嘱船主几句后,转过来对骆中明说:“老爷子,船就要开航了,我就此拜别了,老爷子到鸡笼山之后,可要常常哨一个信息回来,”骆中明擒着眼泪答应了,并且说:
“将来我们有什么发展,都要感激老弟的盛情了,”这时,王老二已吆喝夥计把帆升了起来,邓全兴不得不回到岸上,船启碇了,邓全兴在岸上挥挥手势,告别了骆中明迳自回去。
骆中明怔怔地站在船头,望着邓全兴的身影,由明显而渐渐模糊,最后分不出是人影也是夜色,但见天上的疏星闪烁,岸上的灯火辉煌,幽幽的陆影,阵阵的凉风,面对着眼前的小兄弟,引起百感交集,未来的前程,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
这艘渔船连船主一共是六人,船开出海之后,除了掌舵一个兼管帆,船首上坐了一个看水路之外,其除的人都没有什么事可做,稀稀落落的往舱里睡了,骆中明和船主闲话着鸡笼山的情形,一面连连催于氏小兄弟去睡,但小兄弟听得津津有趣,那肯就寝,过了一会,骆中明只得带两小兄弟进入舱里,几天来紧张的生活,这个时候才获得解脱,心情一松,也就沉沉地睡着了。
第三天的中午,左舷的远方现出一条长长的陆影,也有不少船舶在附近海面游弋,骆中明乘搭的这艘船却在船桅上升起一面红白相间的旗子,船也改了一个方向渐渐驶向岸边,约莫过了一个时辰,骆中明已看到岸上的房屋栉此,心头里不禁一阵欢呼,于氏小兄弟更是高兴地乱叫乱嚷,但骆中明回头一看,又不禁在心头上打了一个疙痕,原来游弋在海上的那些船舶,渐渐地接近了自己的船,而且是一个半圆形的阵势,当中的一艘大船更是乘风破浪直向自己冲来,这时也不过是相隔百多丈远了,骆中明连忙问船主王老二道:“这是什么地方?”“前面就是鸡笼山啊!”“为什么那些船尽跟着我们?”骆中明又问,王老二淡淡地说:“大概是要来查我们的船了!”
“查船?”一个危险的问号浮现出骆中明的意识中,他偶然抬头一望,已是大吃一惊,再低头看那帆影,更觉得自己所猜想的不误,但是,他仍然很镇定地走向正在操舵的船主,一声断喊“陡!王老二,你说究竟是什么地方?”“是鸡笼山啊!刚才不是已经告诉你了?”骆中明看到那船主骗了自己,还要赖着不承认,不禁大为气恼,但是在事实还未弄清楚以前,又不好动手,他再指那帆影大喊一声,“往鸡笼山为什么向西走”?这一问,把那王老二问倒了,一时无话可答,骆中明一看他这付嘴脸,知道自己三人已被他骗入险境了,如果不抓着一个做人质,就只好束手待毙,时间再也不容他考虑了。
说时迟那时快,骆中明一个“金龙探爪”右手向船主胸前抓去,但王老二的身手倒也不弱,他原是海盗头目,受了招生在泉州府充任一名捕快,这次元要把骆中明等人骗到福州,由省垣各名手对付骆中明,那怕骆中明本领再大,也要俯首就擒,却不道在半途被骆中明发觉,想到身家性命不得不干了,此时见骆中明闪电似的右手抓来,再不犹豫一闪避开来势,骆中明见一抓不中,立刻就欺身进步左手一伸“黑虎偷心”,又向王老二抓去,王老二喝声“动手!”身体向后一仰,竟从船尾翻入海中,那船帆没人操纵,被风力一压,滴溜溜地自转起来,船也因风帆的旋转而左右摇荡,后舱里传来于氏两兄弟的哭喊声!
骆中明再不迟疑,一个箭步标到舱口,用尽平生之力,觑准擒门就是一脚,“砰!”不但舱门被他踢开,而且,那拿刀守在门后的柳平也被那荡开的舱门,击晕在船上,骆中明夺得手中刀,“刷!刷!”两声,捆于氏兄弟的两名船夫,已经人头落地,只吓得另外两名船夫连忙跪下喊“爷爷饶命!”骆中明说:“要命的赶快去操舵,把船往外冲”,那两个船夫那敢说个“不”字,连忙走向后梢,骆中明又喝“站住”接着说:“只准一人去”,那走在后面的船夫只得留下来,这时骆中明连忙割断于氏兄弟身上的绳索,再看柳平一眼,心里想“留你不得”手起一刀,竟把柳平的脚筋挑断,柳平“哎哟”一声反而痛醒了过来,可是却无法站起来了,骆中明把他打到舱面上放下来对那两个船夫说:“你们好好听话,不然,这个柳平就是你们的榜样!”
当小船船头茁向外海的时候,和那对面驶来的大船隔虽不过三十来丈,船面上多是劲装水靠的兵丁,个个都弓上弦,刀出鞘,为首一个大喊“前面的船落帆!”骆中明对那船夫说:“不理他,右拐!”小船转身灵活,顺着风势一拐,竟拐出七八丈,等到大船转过头来的时候,小船已经超出了三四十丈,一路乘着风势直向外海驶去,大船也紧紧地衔尾急追,但是,海上可不比陆地上,尽管大船上的人着急,但他吃亏在转向不灵,而且载重太多,追了半个时辰,仍然隔离三十来丈,不过外海的船队,已经一字排开料想小船绝没法突围出去。
再过半个时辰,小船和外海的船队,越来越近了,天边的黑云也越来越密了,西北角的风力,把小船的帆吹得涨满,小船的速度像箭般向船队直射,骆中明连忙催两小兄弟到舱里伏下来,自己则抱着刀,在船面叱船夫把握着方向,要从船队的中心冲出去,那船夫虽然吓得大惊失色,可是如果不这样做立刻就要送命,只好硬着头皮来干,一霎间,小船已正朝着两艘大船的间隙冲到,大船上高喊“放箭!”令旗一挥,箭似飞蝗向小船射来,骆中明刀光一紧,就像一堵钢墙把射来的箭统统打落在船面上,连舵手也沾了刀光的恩惠。
而没有被射中,但这种情形势并不能保持许久,当小船穿入两艘大船的中央时,箭是从四面八方射来,骆中明一个失措,就听到舵手“哟!”的一声,知道自己人已经中箭,幸亏这时小船已乘着馀势,越过了大舶的后梢,骆中明连忙推开舵手,把船舵扶手夹在自己的腿下,面朝着大船舞刀挡箭,这时候,又见大船上的弓箭手一拥趋向后梢,那些箭随着风势射得更远。
但是骆中明的刀法到底非同小可,同时大船上的弓箭手一下子不能全部到达后梢发射,所以射来的箭一一被骆中明打落水中,霎那间,小船已超出弓箭射程之外。
这时,骆中明才俯首看那舵手,才见他的心窝中了一箭,显然是活不了,连忙叫出躲在船舱里的船夫把舵,趁着风势一直朝茫茫的大海急驶,那船队掉得头过来的时候,小船已超前二百多丈,原先迫在后面的那艘大船,却被船队转头时把它挡住了,这船队尾追了一程,眼见无法追及,只得垂头丧气回去。
骆中明虽然脱离了官军船队追捕的危险,可是今后要往什么地方去呢?好在船上水米还足够几天之用,只是督率船夫顺风扬帆,漫无目的地听天由命,在船上他拷问了柳平,才知道完全出于邓全兴的主意,他认为泉州的捕快力量不够,如果请省垣发兵来围捕,又怕宣扬起来反致被逃脱,邓全兴知道骆中明不懂得水功,所以定下这条“瞒天过海”计,使骆中明自动送上福州,那知仍然枉费心机,从拷问中,骆中明知道柳平也是泉州的捕目,今后自己行踪万不能给他知道,所以也把他杀了。
在大海中行船的第十天,那临时舵手精神不继,在转换风帆时,被帆索刮到海里去了,船上就馀下老少三人趁着西北风一路南下,恰巧被今天的暴风刮飞了风帆,只得利用船板拨水前进,那知又遇到龙卷风,心中一急,不免就晕了过去,骆中明说完了这段经历接着说:
“我们三人的命都是你老哥和这位朋友救起来的,今后你老哥要我做什么,我也要卖命去做,”又指着于氏兄弟说:“但是两个可怜的孩子一个十一岁、一个九岁,身担着血海深仇,我已经是到了风烛残年的时候了,万一有三长两短,还要请老哥照顾照顾!”说到伤心的地方,也忍不住呜咽起来。
王大伯把桌子一拍,半晌,站起来说:“骆参将!我今年也有五十八岁了,算起来你就是我的哥哥吧,我们这里虽是些粗人,但就看不惯那衣冠禽兽的伪君子,骆参将总可放心住下来,不过最好把姓名都改了,只说是浙江的武师到广东访友,被暴风吹来本地,明天把船一烧,我再吩咐村人一声,就万无一失了,而且我们渔船出海,有时也会遭受到爪哇国的渔船欺负,倒需要成立一个武馆,就请老哥教村中子弟练武,一方面也可以造就他俩小兄弟哩”。
骆中明一想,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就答应了,把名字改为王仲甫,两小兄弟也改为“王述先”“王述明”,作为祖孙身份,第二天早上,王大伯带王述先祖孙到祠堂和村众会面,把成立武馆事一说,博得全体一阵欢呼,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炽天使书城OCR小组CSH扫描,炽天使校正——
炽天使书城扫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