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大宋武皇

第四十二章 政敌

    &nbsp&nbsp&nbsp&nbsp其实有时候想要威胁一个政客是很简单的事情,前提是你有他的把柄还有他政敌的联系方式。

    &nbsp&nbsp&nbsp&nbsp王沔此人观察聪明,辩论敏捷,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力和隐藏能力都相当出sè。但是此人有两大缺点。

    &nbsp&nbsp&nbsp&nbsp第一,经常失信于人。自从他被提拔到枢密副使以后,巴结他的人不在少数,对于巴结他的人,他也经常给予过于美好的承诺,但是过后却不照办,导致了不少人都恨他。

    &nbsp&nbsp&nbsp&nbsp第二,就是他那个不成器的弟弟王淮。索贿受贿,欺压百姓,坏事没少做。王沔经常得帮他弟弟擦屁股。

    &nbsp&nbsp&nbsp&nbsp这次赵惟吉之所以盯上了王沔就是因为他弟弟王淮的原因。

    &nbsp&nbsp&nbsp&nbsp赵惟吉北伐归来,卸任了判镇州事。而朝堂并没有提拔赵惟吉当时的副手镇州知州寇准,而是将王淮调往了镇州任判镇州事。

    &nbsp&nbsp&nbsp&nbsp其实本来这也没什么,正常的人事任免而已。但是好死不死的是这家伙在任上居然大肆索贿。

    &nbsp&nbsp&nbsp&nbsp州中商贾,地主,州下所辖县的知县甚至还有他的副手寇准。以寇准的脾气他能忍这事?当即便与王淮决裂,而且写了折子向朝廷准备告发王淮。

    &nbsp&nbsp&nbsp&nbsp但是折子到了京中却如泥牛入海没有了踪影。原因很简单,当然是有人帮助王淮拦截了折子,而此人正是王淮的哥哥王沔。

    &nbsp&nbsp&nbsp&nbsp就这样王淮顺利的打压住了朝中并没有什么靠山的寇准。

    &nbsp&nbsp&nbsp&nbsp这事发生的时候赵惟吉并不知道,但是很快的赵惟吉的情报系统发挥了功用,从每天rì报里的文章所解读出来的情报里赵惟吉得知了寇准遇到的难事。

    &nbsp&nbsp&nbsp&nbsp在得知到寇准遇到问题后赵惟吉第一时间通过丐帮的情报网得知了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

    &nbsp&nbsp&nbsp&nbsp无论是出于朋友义气,还是政治投资赵惟吉都必须帮寇准一把。

    &nbsp&nbsp&nbsp&nbsp常言道,头疼不能只医头,不能光治标不治本。这件事的根源其实是在王沔这里,要解决这件事情必然也都朝王沔下手了。

    &nbsp&nbsp&nbsp&nbsp朝王沔下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一些过程。第一步,铁峥帮赵惟吉找到了一个证人。镇州当地的地主,一个靠种棉花致富的地主。

    &nbsp&nbsp&nbsp&nbsp由于这几年棉纺织业的崛起,棉花的需求量激增,导致了中原很多地方在种粮食之余也开始种起了棉花。

    &nbsp&nbsp&nbsp&nbsp寇准在成安县就是靠推广棉花才名声鹊起的,到了镇州自然也没忘了这项产业。于是乎就有一批地主率先开始种起了棉花,并尝到了甜头。

    &nbsp&nbsp&nbsp&nbsp但是没想到的是王淮一到镇州便向所有种植或者是希望种植棉花的地主大肆索贿。原因很简单,虽然国家鼓励种植棉花,但是为了不产生因为所有人都去种植棉花而没有人生产粮食的尴尬境地,所以种植棉花是有资格的。

    &nbsp&nbsp&nbsp&nbsp原先寇准在的时候是奉行着抽签的原则,你能不能种植棉花全看老天的意思,所以也到还算公平。

    &nbsp&nbsp&nbsp&nbsp但是王淮到任后收回了所有棉花的种植权,改成“竞标”的方式。至于如何“竞标”,当然就是谁向他行贿的金额大,谁获得资格。

    &nbsp&nbsp&nbsp&nbsp于是乎不愿放弃这一金山的地主们便纷纷向他行贿。

    &nbsp&nbsp&nbsp&nbsp其实,铁峥只是随便找了其中一个地主来作证人而已。至于为什么随便找一个地主都可以做证人的理由也很简单。

    &nbsp&nbsp&nbsp&nbsp现在基本上垄断棉花收购的就是南阳王府旗下的纺织产业,虽然由于皇室的介入,旗下的纺织产业在收购棉花的时候不能打压价格,但是是否收购哪家产的棉花赵惟吉还是能够做主的。

    &nbsp&nbsp&nbsp&nbsp得罪王淮大不了不种棉花了,得罪赵惟吉你这一年种了棉花也基本白种,这些地主自然会权衡利弊的。

    &nbsp&nbsp&nbsp&nbsp有了证人就想扳倒王沔也未免把王沔想的太过简单了。但是这根本难不倒拥有超越这个时代一千年知识的赵惟吉。

    &nbsp&nbsp&nbsp&nbsp第二步便是制造舆论压力。《仕林rì报》的存在使得赵惟吉可以很轻松的制造起舆论的大cháo来。

    &nbsp&nbsp&nbsp&nbsp贪污受贿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都是相当遭人痛恨的。而且也经常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nbsp&nbsp&nbsp&nbsp赵惟吉找人写上无数篇稿子去《仕林rì报》投稿,基本就是真实情况的稿子必将吸引编者的注意。再加上北宋倡导言路畅通的政策,这些反映王淮索贿受贿的文章很快便出现在了报纸的头版头条里。

    &nbsp&nbsp&nbsp&nbsp虽然报纸里经常会出现对于一些揭露官员受贿的文章,但是这一次的却显得极其真实。充分的细节描写让人很难产生诬告的怀疑。

    &nbsp&nbsp&nbsp&nbsp于是王淮的案子在整个仕林中产生了一场风暴,而风暴的中心便是王沔了。

    &nbsp&nbsp&nbsp&nbsp这些都还不算完,紧接着第二步赵惟吉又实施了第三步,那便是寻找王沔的政敌。凡是混迹于朝堂之上的人谁在官场上没有几个政敌啊。万年老好人都还有人看他不顺眼,更何况王沔这样经常因为失信于人而招人记恨的人。

    &nbsp&nbsp&nbsp&nbsp通过张固的关系,赵惟吉很容易就将手头的证据交给了王沔的政敌们。

    &nbsp&nbsp&nbsp&nbsp于是乎一封封弹劾的奏章递到了赵光义的龙书案前。

    &nbsp&nbsp&nbsp&nbsp这下好了,本来就还兼有谏议大夫的王沔此时却被别人不停的弹劾。本来还对于外界舆论不太重视的王沔此时如坐针毡。他弟弟干的那点破事他这个哥哥当然是全部都知道的。这个时候他便必须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那就是弃车保帅放弃弟弟还是因为弟弟的案件一同被拉下水。

    &nbsp&nbsp&nbsp&nbsp当然王沔也不是没想过去通过本案的另一个核心人物去化解案件,但是想通过寇准去作伪证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虽然寇准本身在朝中并没有靠山,但是他在仕林之中还是由一点名气的,所以如果寇准出了任何事,后果可想而知。

    &nbsp&nbsp&nbsp&nbsp几天后的朝会,不出意外的王沔遭到了赵光义严厉的质询。

    &nbsp&nbsp&nbsp&nbsp“这些天的奏章和报纸主要在说什么相xìng也不用朕再对你重复了,这个弹劾你弟弟的奏章上所提及的被索贿的对象还有镇州知州寇准朕也都已经调查过了。寇准的确上书弹劾过你弟弟,但是朕却没有见到过那份奏章。关于这些事情你都知道吗?”在说话的过程中,赵光义的语气明显越来越冰冷。

    &nbsp&nbsp&nbsp&nbsp此时的王沔已经被逼上了绝路了,赵惟吉为王沔制造的就是一个绝境,无论作出什么选择他都将没有好下场。

    &nbsp&nbsp&nbsp&nbsp御史的弹劾和舆论的压力迫使赵光义必须严肃处理这件事情,而再经过认真的调查之后赵光义发现这件事情无论王沔是否知晓,他都触犯了赵光义的底线。

    &nbsp&nbsp&nbsp&nbsp党同伐异是帝王最恨的几件事之一,由于寇准的奏章被拦截说明负责纠核官员奏章的门下省里有着王沔的党羽,无论这些人是受到王沔的指示还是自发的行动。

    &nbsp&nbsp&nbsp&nbsp当然王沔也可以一退六二五,打死也不承认,只说是弟弟狐假虎威,自己的旗号被利用才导致门下省的官员自发帮助弟弟遮掩。

    &nbsp&nbsp&nbsp&nbsp这样一来,虽然太宗也不能那他怎样,但是这样一来王沔在朝堂里的所有盟友都会离他而去,因为没人能够与这样一人结盟。

    &nbsp&nbsp&nbsp&nbsp王沔将迎来的下场无非就是死刑和死缓的区别,也许直接承认下场还能好点,毕竟宋朝是不杀士大夫的。但如果出卖盟友的话,全是政敌的朝堂是没有他王沔容身之所的,以后下场也许会更凄惨。

    &nbsp&nbsp&nbsp&nbsp“这些事臣都知晓,也是臣威逼门下省官员将奏折扣留的,一切都是臣之罪。”知道横竖都没有好下场的王沔索xìng承认了所有的罪责。

    &nbsp&nbsp&nbsp&nbsp“好,既然你承认了。那么朕也不想多说了。”看到王沔承认了全部的罪责,赵光义也只能长叹一口气。念在他多年的苦劳,也就不准备再多说什么了。

    &nbsp&nbsp&nbsp&nbsp“王沔同其弟除去所有的官职,一同遣回原籍,永世不得录用。至于帮你扣留弹劾之人,由于是处于你的胁迫,官降三级。就这样吧,退朝。”宣布完惩罚以后赵光义径直离开了朝堂。

    &nbsp&nbsp&nbsp&nbsp这整个一件事让赵光义觉得很奇怪,事件的背后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推手一般,把握住整个事态的变化,直到将王沔逼入绝境。

    &nbsp&nbsp&nbsp&nbsp但是这件事赵光义也并非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首先是寇准进一步得到了他的注意。原本只是认为寇准是一个还不错的能臣的赵光义通过今次的事件又发现了寇准刚正不阿的一面,这让赵光义开始喜欢上这个人了。

    &nbsp&nbsp&nbsp&nbsp其次就是让赵光义注意到了这些新兴产业在促进民生的同时也可能滋生**,这一件事情也给全国准备打棉花注意或者是已经打了棉花注意的地方官们敲响了jǐng钟。

    &nbsp&nbsp&nbsp&nbsp可令赵光义没想到的是这起案件的最大赢家又是赵惟吉。

    &nbsp&nbsp&nbsp&nbsp十分聪明的寇准自然知道背后是谁在帮他,而以前就是赵德昭一系的这些人自然也看到了赵惟吉的力量和手段。

    &nbsp&nbsp&nbsp&nbsp获得了一个未来宰相的感激和一个政治派别的信任的赵惟吉自然才应该是整个案件背后最大的赢家了。

    &nbsp&nbsp&nbsp&nbsp而就在赵惟吉处理完这件事以后,江鱼也从华亭县回到了京城。

    &nbsp&nbsp&nbsp&nbsp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