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折向而行
平丘县城失陷的消息传来,曹操再次懵了一下,不过曹操毕竟是枭雄人物,他只是因为这条信息错愕了一阵,便立即反应了过来。
“派出快马传令考城守将毛玠、乐进挂出免战牌,统帅城内部众援兵虎牢关;传令燕县守将徐晃、司马朗挂出免战牌,统帅城内部众援兵虎牢关;传令长垣守将李典、满宠挂出免战牌,统帅城内部众援兵济阳……”
曹操回过神来,紧盯着墙上悬挂的一副作战地图思考了一阵,随即又发出了一系列的命令。
得到杨锐攻破平丘县城的消息之后,曹操越发觉得已是岌岌可危,左右衡量之下准备调集各处主力兵马,想要将杨锐部众聚歼在虎牢关以东地带。
此前虎牢关就刚刚被杨锐攻击过,按照杨锐所统帅50万名部众士卒此时的动向,曹操判断杨锐有可能意图占据虎牢关,阻断其退往司隶州的后路。
根据探马陆续送回来的消息,曹操已经获知杨锐部众竟然没有携带粮草物资,这在曹操看来是兵家之大忌,一旦曹操能够调度各方部众将深入陈留的杨锐部众围困,剩下的就算是耗也能将对方耗死了。
当然了,曹操之举可并不是围堵杨锐部众这么简单,若是围堵的目的无法达成,或者战事一直不顺利的情况下,曹操也存了要收拢兵力并就此退往司隶州的打算。
同时曹操当然也明白,无论是围堵杨锐还是战略撤退,虎牢关都将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战前、战中还是战后,失去对虎牢关这一雄关的掌控,都将会让他陷入极大的被动。
然而杨锐却是掌握了一种强力攻关的手段,就在前一日杨锐便用这种让人难以应对的手段,将虎牢关化为了一片火海,曹操部众士卒更是折损惨重,几乎十去八九。
根据侥幸逃脱的部众士卒反馈的信息,曹操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这场大火,却也大体推测出了杨锐利用飞行宠物发起攻击的,那便是杨锐的水军大船。
由于短时间内曹操根本无法在水军方面做出突破,同时又缺乏有效的防空手段,因而对于杨锐的这种攻击方式,曹操感觉很是棘手。
要知道杨锐飞行宠物仅仅投下了一轮“火球”进行攻击,整座虎牢关便陷入到了火海当中,不仅仅兵力伤亡十分巨大,饶是虎牢关作为最为坚固的雄关,关卡本身却也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除去东虎牢关西两侧极为坚固的两道城墙之外,关卡内部大部分的附属建筑物几乎都被焚烧一空,各类物资方面自然就更不用说。
因而这会儿即使曹操想要屯驻部众力量在虎牢关内,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一是受到杨锐飞行宠物火攻手段的威慑,二是由于关内附属建筑的损失,虎牢关本身暂时已经无法屯驻大量兵力了。
可以说无论是安全方面,还是吃住保障等方面,虎牢关都暂时失去了其作为一处雄关的作用。
对于这样一种情况,饶是曹操谋略滔滔,一时半会儿之间也是想不到什么好的应对手段,在虎牢关大火消息传递过来之后,曹操只是派了夏侯惇等一些勇将悍卒在虎牢关东西两侧分散驻防。
如此以来虽然减少了被大火聚歼的危险性,然而若是真正对上数量众多的杨锐部众,也是同样不够看。
曹操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将此前分别驻守五座前沿城池的兵力向虎牢关以及济阳方向调度,以便协同夏侯惇等虎牢守军。
将曹操一石二鸟的谋算暂时搁置一旁,却说杨锐推平平丘县城之后,便统帅大军毫不停歇地赶至封丘县域方向,并在夜色刚刚笼罩之际,达到了封丘县城东侧500里开外。
虽然距离封丘县城已是并不太远,但是夜间大军行动委实过于困难,杨锐便令程昱选了一处合适的所在,就此扎营屯住一夜。
至于封丘县城守军会不会提前有所察觉,通常情况下对战双方探马所涉及的范围都在300里左右,一般并不容易被发现。
话说回来,杨锐50万大军已经逼近封丘县城,即使其内守军有所觉察,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调度兵力协防,因而对此杨锐并不如何在意。
经过一夜休息,第二日天色还未全亮,杨锐已是统帅部众摸到了封丘县城城下,并在第一时间对封丘县城发起了攻击。
封丘县城内的守军数量同样不多,比之平丘县城相差不远,也是只有万余人的样子。这种情况之下,杨锐攻城的节奏比之平丘一战同样十分顺利。
前前后后再次花费了小半个多时辰时间,杨锐已是顺利将封丘县城同样掌控在了手中,接下来便是搜掠府库物资,收拾战场上爆落的金币、士卒转职技能书以及其余各类有价值的物品。
由于杨锐同样暂时不会在封丘驻防,整个封丘县城战事也很是短暂,一个多时辰之后杨锐已是统帅部众士卒出了封丘县城西城门。
在离开封丘县城之前,杨锐还留了一个后手,特意传令部众士卒在城内大量散布消息,让城内大量的NPC居民以及玩家获知——他接下来就将奔袭虎牢关。
而杨锐部众离开的方向也正是虎牢关,相信曹操首先获知的便将是杨锐已前往虎牢关的消息。
杨锐如此作为,当然是为了混淆曹操的视听,再加上虎牢关的战略位置,逼迫曹操调集兵力驰援虎牢关。
如此一来,曹操部众只要大规模调度,杨锐飞行宠物便能够发挥更多的作用了。而在曹操部众坚守城池的情况下,杨锐很难做出火攻城池的举动来。
当然了,杨锐的这一举动是建立在信息传递受限的情况下,若是杨锐知道眼下曹操已经开始调兵遣将,其实散播假消息之类的举动做不做都无所谓。
却说杨锐统帅部众出了封丘城西城门,并没有直逼酸枣、虎牢关的方向,而是在行出100余里之后便折向向北而去了。
/()
本书来自
“派出快马传令考城守将毛玠、乐进挂出免战牌,统帅城内部众援兵虎牢关;传令燕县守将徐晃、司马朗挂出免战牌,统帅城内部众援兵虎牢关;传令长垣守将李典、满宠挂出免战牌,统帅城内部众援兵济阳……”
曹操回过神来,紧盯着墙上悬挂的一副作战地图思考了一阵,随即又发出了一系列的命令。
得到杨锐攻破平丘县城的消息之后,曹操越发觉得已是岌岌可危,左右衡量之下准备调集各处主力兵马,想要将杨锐部众聚歼在虎牢关以东地带。
此前虎牢关就刚刚被杨锐攻击过,按照杨锐所统帅50万名部众士卒此时的动向,曹操判断杨锐有可能意图占据虎牢关,阻断其退往司隶州的后路。
根据探马陆续送回来的消息,曹操已经获知杨锐部众竟然没有携带粮草物资,这在曹操看来是兵家之大忌,一旦曹操能够调度各方部众将深入陈留的杨锐部众围困,剩下的就算是耗也能将对方耗死了。
当然了,曹操之举可并不是围堵杨锐部众这么简单,若是围堵的目的无法达成,或者战事一直不顺利的情况下,曹操也存了要收拢兵力并就此退往司隶州的打算。
同时曹操当然也明白,无论是围堵杨锐还是战略撤退,虎牢关都将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战前、战中还是战后,失去对虎牢关这一雄关的掌控,都将会让他陷入极大的被动。
然而杨锐却是掌握了一种强力攻关的手段,就在前一日杨锐便用这种让人难以应对的手段,将虎牢关化为了一片火海,曹操部众士卒更是折损惨重,几乎十去八九。
根据侥幸逃脱的部众士卒反馈的信息,曹操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这场大火,却也大体推测出了杨锐利用飞行宠物发起攻击的,那便是杨锐的水军大船。
由于短时间内曹操根本无法在水军方面做出突破,同时又缺乏有效的防空手段,因而对于杨锐的这种攻击方式,曹操感觉很是棘手。
要知道杨锐飞行宠物仅仅投下了一轮“火球”进行攻击,整座虎牢关便陷入到了火海当中,不仅仅兵力伤亡十分巨大,饶是虎牢关作为最为坚固的雄关,关卡本身却也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除去东虎牢关西两侧极为坚固的两道城墙之外,关卡内部大部分的附属建筑物几乎都被焚烧一空,各类物资方面自然就更不用说。
因而这会儿即使曹操想要屯驻部众力量在虎牢关内,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一是受到杨锐飞行宠物火攻手段的威慑,二是由于关内附属建筑的损失,虎牢关本身暂时已经无法屯驻大量兵力了。
可以说无论是安全方面,还是吃住保障等方面,虎牢关都暂时失去了其作为一处雄关的作用。
对于这样一种情况,饶是曹操谋略滔滔,一时半会儿之间也是想不到什么好的应对手段,在虎牢关大火消息传递过来之后,曹操只是派了夏侯惇等一些勇将悍卒在虎牢关东西两侧分散驻防。
如此以来虽然减少了被大火聚歼的危险性,然而若是真正对上数量众多的杨锐部众,也是同样不够看。
曹操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将此前分别驻守五座前沿城池的兵力向虎牢关以及济阳方向调度,以便协同夏侯惇等虎牢守军。
将曹操一石二鸟的谋算暂时搁置一旁,却说杨锐推平平丘县城之后,便统帅大军毫不停歇地赶至封丘县域方向,并在夜色刚刚笼罩之际,达到了封丘县城东侧500里开外。
虽然距离封丘县城已是并不太远,但是夜间大军行动委实过于困难,杨锐便令程昱选了一处合适的所在,就此扎营屯住一夜。
至于封丘县城守军会不会提前有所察觉,通常情况下对战双方探马所涉及的范围都在300里左右,一般并不容易被发现。
话说回来,杨锐50万大军已经逼近封丘县城,即使其内守军有所觉察,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调度兵力协防,因而对此杨锐并不如何在意。
经过一夜休息,第二日天色还未全亮,杨锐已是统帅部众摸到了封丘县城城下,并在第一时间对封丘县城发起了攻击。
封丘县城内的守军数量同样不多,比之平丘县城相差不远,也是只有万余人的样子。这种情况之下,杨锐攻城的节奏比之平丘一战同样十分顺利。
前前后后再次花费了小半个多时辰时间,杨锐已是顺利将封丘县城同样掌控在了手中,接下来便是搜掠府库物资,收拾战场上爆落的金币、士卒转职技能书以及其余各类有价值的物品。
由于杨锐同样暂时不会在封丘驻防,整个封丘县城战事也很是短暂,一个多时辰之后杨锐已是统帅部众士卒出了封丘县城西城门。
在离开封丘县城之前,杨锐还留了一个后手,特意传令部众士卒在城内大量散布消息,让城内大量的NPC居民以及玩家获知——他接下来就将奔袭虎牢关。
而杨锐部众离开的方向也正是虎牢关,相信曹操首先获知的便将是杨锐已前往虎牢关的消息。
杨锐如此作为,当然是为了混淆曹操的视听,再加上虎牢关的战略位置,逼迫曹操调集兵力驰援虎牢关。
如此一来,曹操部众只要大规模调度,杨锐飞行宠物便能够发挥更多的作用了。而在曹操部众坚守城池的情况下,杨锐很难做出火攻城池的举动来。
当然了,杨锐的这一举动是建立在信息传递受限的情况下,若是杨锐知道眼下曹操已经开始调兵遣将,其实散播假消息之类的举动做不做都无所谓。
却说杨锐统帅部众出了封丘城西城门,并没有直逼酸枣、虎牢关的方向,而是在行出100余里之后便折向向北而去了。
/()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