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梦穿康熙换乾坤

第一百九十七章——臣子做何想

    小贝勒爷弘毅和盘托出自己对郑芝龙、郑成功父子二人的“如意算盘”,“皇帝爸爸”福临也全盘采纳、一体应允,一班文武群臣都看到了今天这拖沓的御前会议“胜利闭幕”的曙光,有些按耐不住大功告成的喜悦,也就对其中或许有、或许没有的些许不足与纰漏选择了得过且过、视而不见了。毕竟,深更半夜还在这大内,终归是有风险的!

    唯有一位,随着小玄烨的激昂说辞慢慢变得严肃起来,眉头紧锁半响,终于轻轻摇了摇头。

    刚下完旨意、要六部抓紧办理儿子两策妙计的福临,还是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细微的与众不同,放缓了兴奋的语调,诚恳的问道:

    “图海,你有何难言之隐,不妨说出来。”

    这一下倒好,眼瞅着就可以散会、回家脱去这厚重朝服享清闲了,却被图海搅了好事!满臣纷纷对之侧目,分明有些不满的意思——你管他“三防同安王”也罢、“五口设海关”也好,说到底还不是咱们大清的皇子在收拾汉人的异姓王?过一些也行,狠一些也中,你图海这时候有什么难言之隐,比我们回去搂着如花似玉的汉女媵妾还要紧要?

    “回皇上的话,奴才并非难言之隐,而是好奇:此中紧要,贝勒爷自然清楚明白,为何却隐而不说?是不是小爷自有妙招在后,故而奴才不敢造次进言。”

    图海急忙迈前一步,先看了看今天刚刚结交的天降祥瑞的小玄烨。这才据实禀报。

    “此中紧要?隐而不说?”福临被自己十分器重的满洲能臣这么一提点,虽然一时半会儿还不得要领,却急忙收拢了散会的心思。

    “玄烨,你可是如图海所言,有所隐瞒?或是时候不到?”皇帝很负责地提出了问题。

    “皇阿玛,儿臣……”弘毅心思飞转,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找出一个已经被图海发觉的漏洞!而这个漏洞,一定是紧要非常的,否则图海不可能贸然发问!可问题出在哪里呢?漏洞又是什么呢?

    “玄烨,你既然会议御前。就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毕竟时候也不早了。你尚年幼,诸位爱卿中又多有年长体弱的,都要早一点回去歇息才是。毕竟,朕虽然盛年。可总还是要时刻考虑臣子的感受的……”

    福临还以为玄烨的支吾不语是在故意“卖关子”。故而好言劝解。

    “臣子的感受……”弘毅闻听皇帝这句开导自己的肺腑之言。猛然醒悟!原来漏洞出在这里!

    “皇阿玛!图海大人敏于君事,果然处处为君上着想,也一语中的!儿臣正要说这同安王得知朝廷排布之后。会作何反应!玄烨钦佩之致!”弘毅朗声作答,回身就给图海一礼。

    可不是吗?你们父子君臣在这位育宫里把郑芝龙的老底掰扯了个粉碎,然后自以为是得安排了个严丝合缝,可你们都没有想到,人家郑氏满门会有如何感受,会做如何感想!

    幸亏福临无意之中说的那句安慰几位稍显不耐的满人汉臣的话,一下子警醒了整个晚上都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的曾弘毅。作为明末清初海商阶层的代表人物,郑芝龙怎么可能就不会发觉这些个做法对自己的种种猜忌和限制?又怎么可能还会言听计从、任人摆布?

    “呵呵,同安王会作何感想,朕也正有此一问!图海问得好!来,玄烨,说说你的预判吧。诸位爱卿也再忍耐忍耐,善始善终,政令所出,切不可虎头蛇尾!”年轻的福临其实和弘毅一样,刚才只是沉浸在美好的畅想之中,忽略了事主的必然反映。但既然说到此处了,皇帝的威仪还是要保全的,并且换做了对臣下殚精竭虑操劳国事的期许。

    “奴才(臣等)遵旨!皇上辛苦!”老臣觉罗巴哈纳只能领着众人表态。

    “皇阿玛,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儿臣绝不算智者,自然难免疏漏。儿臣想先听听图海大人和众位大人的高论,玄烨也好拾遗补缺。”

    弘毅突然改变了策略,想让大伙围绕这个问题都来参与参与。

    后世现代社会有一种“会议学”论断,认为一个高效的会议,参与人数最多不过二十人为好。今天的御前会议,连皇帝算在内,再加上吴良辅这个“列席”名额,不过十九人,还算达标,也保证了目前为止所有议题都是有讨论、有结论的。

    但“会议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学论断,那就是一个会议报告持续四十分钟以后,参会者就会精力下降,不自觉的走神跑题,影响会议效果。“三防同安王”这个“分议题”进行到现在,基本上就等于是弘毅一个人的报告会,时间也差不多进行了两刻钟的样子,是该听报告的人们进入“疲劳期”的时候了。

    既然弘毅刚才疏忽了郑芝龙父子对自己这些釜底抽薪之策的反应,还不如让图海和大家伙都说一说他们的理解和判断,说不定里面就有他还没有想到的关键所在。这样一来,正好可以让一只无所事事的众人都参与进来,用热烈讨论抵消冗长会议的困乏。

    “好,玄烨就是要谦虚谨慎,多向各位大臣讨教学问,这样才能利于长远!图海,你先说说看。”福临倒是很欣赏小儿子此刻表现出来的这份谦虚和谦让。

    “奴才遵旨。其实贝勒爷早就心中有数,奴才抛砖引玉而已。”图海略作谦让,继而当仁不让的说起来了。

    “奴才以为,自朝堂之上来看,小爷的四用、三疑并三防,尤其是大防厦漳泉,的确犀利!”图海开宗明义。上来先对小玄烨一晚上的嘴皮子功劳大加肯定,这是放着有人出来“反攻倒算”。

    “但前面小爷也说过,同安王无论是出身海贼,还是纵横海上,亦或折冲西人、以硬碰硬,都说明他绝非凡品,而是堪为大用的。既然如此,今日御前会议之事,即使不传到他的耳中,恐怕朝廷颁旨之日。也是他恍然大悟之时!”

    图海这一句更是明白无误——你小玄烨前面分析的透彻。我们听得明白,那人家郑芝龙就绝非傻子一枚,岂有不分析朝廷旨意深层含义的道理?

    “请教图大人,同安王会作何判断?”弘毅在御阶之上大点其头。十分钦佩的样子。不失时机进入正题。

    “奴才以为。同安王必然上疏请辞。”图海心中早有判断。

    “请辞?难道他不想出海行商?”福临一下子有些沉不住气了!如果大行海商的主角不上场,今晚自己岂不是白白忙活?

    “奴才以为,他不是不想鱼入大海、鸟飞高空。而是知道自己领了这个差事,只能是出力不讨好。故而请辞。”

    图海的这一判断,弘毅是十分欣赏的。

    “出力不讨好?朕封他父子二王、世袭罔替,让他驻扎福建一省,来日给他台湾全岛,这还不是好处?他还要如何讨好?”福临有些懊恼,却又无计可施。

    “郑芝龙恬不知耻!皇上,干脆就让奴才领了八旗大兵,直接去福建缴了他的兵权,再让他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瞧见皇帝犯难坐蜡,兵部侍郎觉罗科尔昆突然“发力”。

    “哈哈,科尔昆果然威武!你自打髫龀[tiáochèn]之龄就跟随太祖武皇帝,弱冠之年就威震军中,朕知道你的勇猛。不过这再次用兵东南,却是万万不可。福建百姓,需要休养生息;郑氏二王,朕也与他们有约在先。”福临笑着宽慰关键时刻跳出来给自己提气的觉罗近支,却没有意气用事。

    “奴才谢主子褒奖!”年不过三十许的觉罗科尔昆悻悻而退,却似乎有些糊涂,不自觉“低声”问身边记录会议内容的折库讷道:

    “条陈之龄是啥意思?”

    尽管是“低声”,但孔武之人的音频历来较高,还是在这夜晚的位育宫传得分明,众人都忍俊不止了!

    “哈哈,科尔昆,朕是说你七八岁就在太祖皇帝驾前效力了!”福临只得亲自做个解说。

    “哦!奴才不懂这些汉话,太绕口,一个意思好几个说项。奴才就知道为我爱新觉罗家的主子甘做鹰犬,凭谁敢不服我大清,奴才就统兵灭了再说!”科尔昆声如洪钟,誓死效忠。

    “好!天下未平,有你做巴图鲁的那一天!”福临很是欣赏科尔昆的直率,尽管没有文采,但打仗足够用了。

    这位觉罗科尔昆,的确是勇武、直率之人。他爷爷早年归顺了努尔哈赤,父亲官至牛录额真。他自己很小就做了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侍卫。也许是受了耿直个性的阿巴泰的影响,这位小家伙自小就是个直脾气,敢做敢说、爱憎分明,又擅长攻伐,颇有战策。

    顺治九年,科尔昆跟着亲王尼堪远征衡州,明将李定国列象阵迎战。科尔昆出主意说:“大象不怕弓矢,只是长鼻子很脆弱。我就射这儿!”说完两箭齐出,一举贯穿头象的象鼻!于是头象败退,象阵溃乱。这本来是大功一件,可惜下面发生的事情却很让科尔昆不爽:尼堪轻骑疾进,遇伏战没!主帅阵亡,这可是大败,偏将就这么回去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于是科尔昆三次冲入敌阵,终于找回了尼堪遗骸。虽然后来终归还是打到了宝庆地界,而且在山顶扎营的数万孙可望的兵马,而且科尔昆按照贝勒屯齐的意思,上疏朝廷奏报战事的时候,故意对尼堪的阵亡隐而不报,但还是东窗事发。多尔衮就此事下议政王、贝勒、大臣会勘,科尔昆竟然说自己不知道上疏里面都说了什么!郑亲王济尔哈朗大声呵斥科尔昆无礼,倔脾气科尔昆就更大声的“说”道:“我打小侍奉太祖,后来又事太宗,转战二十多年。今奏事不明,死得其分,咎由自取。你们凭什么对我加以污蔑侮辱?”后来多尔衮还是“察其无罪,命宽之,但夺世职”。

    “科尔昆孔武,大清之福。不过我们不能自乱阵脚,荒废了皇上收服东南郑氏的一片良苦用心。”图海也是笑着出来化解,要把这个小插曲拉回正题。

    “奴才以为,皇上仁至义尽,同安王也是心知肚明。不过他的夙愿,却不是偏居福建一隅,而是闽粤两省!至于台湾,或许本就不在他的期许。”图海再次语出惊人!

    这下子,就连弘毅也是长大了嘴巴,半晌无语!

    ps:抱歉了,亏欠的一定会补上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