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四贞讲故事
ps:感谢白马王子只要处女、永灿两位兄弟的精彩点评!感谢彪骑兵、白马王子只要处女的月票和祝福!
看到玄烨捧着那两部书如获至宝、奉若神物一般,孔四贞满意的笑了。
“玄烨,你可知道孙元化孙初阳大人?”
“我……”捧着书,弘毅恨不得现在就去发明“度娘”去!
“这孙元化,乃是前明的右佥都御史,兼登、莱二州巡抚,也曾经是我父王的恩公……”孔四贞对弘毅的满脸尴尬毫不介意,自顾自的讲述起来。
原来,此两部书都是前明孙元化所著。
孙元化,字初阳,号火东,明天启间举人。明神宗万历九年,孙元化出生在嘉定县高桥何家弄,后迁居嘉定县城。他“天资异敏,好奇略”,曾到上海县徐光启学馆受业。明万历四十年(1612)得中举人后,因为跟着徐光启学习火器和数学,只因热心西学,未能继续考中进士,遂放弃科举功名,潜心研究西学。在徐光启入教后,他确认天主教能“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后,于天启元年在北京受洗入教,即邀请洋教士到家乡嘉定开教,遂使嘉定成为中国天主教活动中心之一。
“原来孙元化早已皈依了汤老玛法的洋教了?”听到这里,弘毅忍不住插了一句话。
“正是,弘毅先别问我如何知晓。后面我自会诉说原委。”孔四贞点点头,却不想多做解释。弘毅也只好继续耐心聆听:
天启二年(1622),辽省防务吃紧,孙元化向朝廷条呈《备京》、《防边》两策,受到朝廷的重视。兵部尚书孙承宗出任蓟辽经略,用孙元化筑台制炮主张,筑宁远城,孙主其事。后经侯震旸保荐从军辽东,协同袁崇焕驻守宁远,对袁崇焕等帮助极大。袁崇焕誉为“识慧两精”。次年。孙助袁崇焕守宁远,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率6万大军号称20万,猛攻宁远。明军城头共布置有十一门大炮。威力惊人。努尔哈赤身受重伤,七个月后病死,史称“宁远大捷”。事实证明“筑台制炮”是抗金最佳方略。由于奸人魏忠贤专权。袁崇焕被迫引退,孙元化也被罢官回乡。
崇祯元年(1628),崇祯接位,诛杀魏忠贤,袁崇焕复出,点名要孙元化襄赞辽省军务。第二年,金兵直犯北京,多疑的崇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冤杀袁崇焕。孙元化在关内关外隔绝的困境中,团结将士,借助西洋大炮,驻防的八城、二十四堡屹立不动。孙元化力主以广宁为抗金前沿阵地,逐步向前推进。明廷却未采纳其正确主张。崇祯三年一月,孙元化随孙承宗镇守山海关,三月加山东按察副使,五月兵部尚书梁廷栋破格荐用孙元化升登、莱二州巡抚。孙元化在登州网罗西学英才,大胆募用西士,组建一支有27名欧人的“西洋队”,使登州成为“东陲之西学堡垒”。
“西洋佣兵?”又一次,弘毅还是忍不住打断了孔四贞的讲述,而这次,少女只是点了点头,连话都没接,继续自己的回忆:
后来袁崇焕杀毛文龙,皮岛旧将哗变,孙元化识才而用,接收了皮岛的旧将,其中就有孔四贞的父亲孔有德,以及后来的靖南王耿仲明、李九成等人。孔有德被任命为骑兵参将,耿仲明则被派往登州要塞。
“原来主角、你的父王是后面登场的呢!怪不得前面都不让插话,因为好戏在后头!”弘毅这次学乖了,只在心里嘀咕。孔四贞却不知道贝勒爷的腹诽,依旧沉浸在那段过往的回忆中。
崇祯四年(1631)八月,太宗皇太极率清兵攻大凌河(今辽宁锦县),祖大寿围于城内,粮尽援绝。孙元化奉命派兵赴援。孙元化巡抚登州时,辽人避战乱居山东者十万余人,孙认为辽人可用,重用一批辽将,今要赴援辽省,孙元化急令孔有德以本部由海路抄袭建州叛军后路——耀州(今营口附近)。但遇到风浪,未能成功。孙元化大怒,复令孔领八百骑由陆路赶赴前线增援。
然而登州辽东兵与山东兵素不和,孔有德抵达吴桥(今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当时属于山东)时,因遇大雨春雪,部队给养不足,又部队行抵吴桥时,与山东人屡有摩擦,县人皆闭门罢市。有一士兵强取山东望族、东林党干将王象春之家仆的一只土鸡,该士兵却被那恶奴“穿箭游营”。于是孔有德手下其他士兵击杀了该家仆。事后王象春之子不肯罢休,要求查明真相。此时,把孙元化给的市马钱[1]花尽的李九成正好归来,恐遭非议,于是乘机煽动众人大肆抢家劫舍。孔有德受李九成之子李应元的煽动,无奈在吴桥发动叛变反明,史称“吴桥兵变”。
孔有德倒戈杀回山东半岛,连陷临邑、陵县、商河、青城诸城,率兵直趋登州。孙元化急令张焘率辽兵守登州城外,遗总兵官张可大发兵抗击,以两路成合击之势。但张焘部与孔有德旧识,张焘的兵卒随即投入孔有德行列,而张可大所部自是大败。与孔有德是旧交的登州中军耿仲明、陈光福等人,立即举火开门,崇祯五年(1632年)一月登州便告失陷,掳获了守军六千人、援兵千人、马三千匹、饷银十万两、红夷大炮二十馀位,西洋炮三百位。总兵张可大斩杀其妾陈氏後,上吊自尽,孙元化自杀未成,也不向孔有德妥协。城中葡萄牙人有特谢拉.科雷亚及其葡萄牙炮手西劳经、鲁未略、拂朗亚兰达、方斯谷、额弘略、恭撒彔、安尼、阿弥额尔、萨琮、安多、兀若望、伯多彔等十二人战死,另有十五人重伤。却无一人投降,最后只逃出了区区三人。
“西洋佣兵竟然忠烈如此?实在可叹!”弘毅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评论一句,却发觉不妥。因为死在孔有德手下的“西洋雇佣军”如果算得上“忠烈”,岂不是坐实了孔有德的“叛逆”之罪?讲故事的可是孔有德的女儿呢!
弘毅急忙抬眼仔细查看孔四贞的表情,未料自己这位“姑姑”也在那里点头称是,而且说道:
“其实,有明一朝,始终对西洋人存有戒心,对‘跃马持刀。弯弓挟矢于中国’的西兵更是疑惧。甚至敌意。其实,用西炮募西兵,并非坏事。今日我们只论兵事,不涉其他。其实。宁远之役。西炮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弘毅再一次大跌眼镜!这是多么“欢型”的理念呀。岂不是大大的超前?再加上最后那句火炮在宁远之役作用的评价,倒是身为大清皇子的弘毅有些不知所措了。
“姑姑说的在理……”只有用这么一句蒙混过关了。
“和你说了吗,就咱两人。叫我姐姐。”孔四贞这次没有急着说故事,而是耐心纠正两人之间的辈分关系。
“哦,姐姐……”弘毅有些无奈,只好暂时做个乖弟弟。
孔四贞如愿,这才继续讲下去:
孔有德念旧,将孙元化和张焘等一班被俘之人放还。孙元化与张焘回到京师,为政敌陕西道试御史余应桂、兵科给事中李梦辰所陷害,孙元化送镇抚司,狱中遭到酷刑,手受刑五次,加琼二百馀。首辅周延儒欲免其死罪,求救於徐光启,终无法挽回。崇祯五年七月二十三日(1632年9月7日)孙元化与张焘同被处死。就连当时在明廷任职的汤若望,还曾在孙元化死前乔装成送炭工人入狱探望,为其做最后的教徒告解。
“哦?汤老玛法认识此人?”弘毅再次插嘴。
“嗯……”孔四贞欲言又止,有些尴尬。弘毅看得清楚,回忆起汤若望几次奉召入慈宁宫看望皇太后,自己和孔四贞都在的时候,的确发觉这位少女对汤若望有一些特殊的兴趣,总是问一些天主教和西洋科技的问题。当时还以为是女孩子的好奇心作祟,现在看却是和孙元化有关。
“唉,可惜了,如此善用火炮之人……”弘毅只好再次转变话题,客观评价一句,却话说一半却突然打住了。
“呵呵,玄烨不说下去我也知道,可如此善于用炮之人,如果不死,拿过来对付我们大清咋办?是不是?”孔四贞笑着问道。
“这个……”
“好了,你继续听我说。”——
孔有德攻入登州城之际,怕孙元化自杀殉国,毕竟于自己有恩之人。于是快马赶进孙的府邸,果然救下了正欲自刎的孙元化。后来两人一席长谈,孔有德说自己的无奈,孙元化讲自己悲愤,大有“一笑泯恩仇”的意思。后来,孔有德放孙元化北归朝廷,孙元化也说预感到自己有去无回了,就将毕生所学西洋兵学之集成、这两部兵书送给了孔有德【其它的都在城破只是付之一炬了,可惜可叹】。后来,孔有德投奔大清,凭借着孙元化在登州铸就的几十门西洋火炮,以及自己手下被那些葡萄牙佣兵亲手调教成军的炮手,在皇太极手下谋取了“第一汉王”的位置。这两部兵书也被孔有德视为至宝,行军打仗都带在身边,时常翻阅。
“哦!”弘毅应和一声,怪不得此书显得很旧呢!
后来直到桂林城被李定国所破,临别之时,孔有德将兵书亲手交给了年纪大一点的孔四贞,还提醒一句:“此书精要所在,在于论及火炮瞄准之术,不可轻视外人![2]”
“啊?既然如此,玄烨万万不可亵玩此书了!”弘毅闻听,急忙恭敬放下手中一直捧着的书册。
“玄烨,姐姐信得过你,你既然答应了救我弟弟,你就和我亲弟弟一般了,算不得外人!”孔四贞干脆将那两部书一起重新包裹好,推到弘毅面前。
“再说了。此书必须是重视火炮、懂的火炮之人才可珍视若我父王一样。玄烨你木兰演兵,火器运用有如神助,我都听皇太后说了,足见你就是那位冥冥注定该当拥有此书的人了!”
孔四贞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况且汤玛法也对你敬重有加,也许,你就是他的天主所说的圣徒在世,给你,我也放心!”
“我……”
“玄烨不必多说,天机不可泄露。你说的。我也许不会懂。但,我相信你,能够实现我父王未尽的遗志……”
此话出口,弘毅再也无法推脱了。
临别之时。孔四贞依依不舍送至宫门口。才凄凄婉婉冲着弘毅说了一句:“玄烨。我等你的好消息!”
“嗯,等我!”
[1]市马钱,原指宋明两朝通行的“茶马贸易官营体制”下。以茶易马(往往马贱茶贵,借以从藩奴手中赚取差价),此处硬指代用来购买行军打仗物资的军费。【欢迎书友指正】
[2]请允许我隆重的介绍一下这本我认为很重要的书——《西法神机》成于崇祯五年前,原稿在战火中流失,现存清康熙元年据其副本刊印的古香草堂本,分上、下两卷,约三万余字,图19幅。书中记载了30多种发射火药的配方;阐述了以火炮口径的尺寸为基数,按一定比倍数设计其他各部分的方法;提出了弹重、装药量与火炮口径成一定比例的要求;创制了一种新型的攻城炮车;设计了多种便于发挥火力优势的凸面炮台。
《西法神机》、《经武全书》是我国最早介绍西洋火器、战术的军事著作,可惜未能引起朝廷重视,依法研制火炮,朝廷还冤杀这位绝无仅有的西学英才。孙后,再也无人懂炮学,更不用说著书立说了。清康熙帝要造炮,还得仰仗洋人。帮助康熙造炮的传教士南怀仁著造炮书《神武图说》,比孙元化晚四五十年。
《西法神机》全面反映了孙元化关于火器设计的思想。他认为,研制火器必须明理识性,“推物理之妙”,合乎事物之特性,才能制成合用的成品。后经过对火炮射程与射角关系的一系列试射后指出,火炮的射击,若从平射位置直射即零度算起,射程随仰角的增加而渐远,超过45度角后,射程又逐渐变近。此外,孙元化通过研究后认为,炮弹射出炮膛后并非沿直线飞行,而是“全用其直势,亦用其曲势;曲势过半,不能杀人矣”。其意是说炮弹在空中飞行时,既沿直线前飞,又受地球引力下坠,合成曲线轨迹,过曲线顶点后,速度减慢,动能减小,杀伤力削弱,最后速度为零,杀伤力消失。他的论述虽不如伽利略对抛物线的论述透彻,但已相去不远,是中国古代关于弹道理论的一大突破。他在《铳台图说》中,对大型火炮发射后产生强烈震动的原因做了初步的阐述:发射火炮时,“铳气出口,空气相激,气之动也最捷,故山谷皆答,其近而裂者,则能排墙,能撼石”。这是对大型炮弹射出后所生冲击波现象的一种朴素解释,也是一大进步。
但是,此书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徐光启和李之藻等人看到了西方兵学的过人之处,乃大量将西方书籍翻译成中文。这样一来西方的弹道学也就传到了中国。于是在这个时期,就有了孙元化的《西法神机》等讲述当时火炮瞄准技术的书籍。但很可惜的是,晚明面对的战局和世局非常的混乱和窘迫,新进的兵学由於马上就得运用於战事,所以即使是翻译的主事者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消化所有的丛书,这个时期翻译的欧洲火炮书籍,往往直接采用原书上的数据,并没有依照中国用的度量单位加以换算。且翻译西方的单位时还抄袭中国原有的名词,再加上那个时期的欧洲各国也都还没统一计量标准。于是造成了单位上很大的混淆。就像是明代以一步为五尺约合156cm,而圆周定义为365.25度。这可和《西法神机》等书上所说的定义相差可远了。又如填装弹药时,将“磅”翻译成“斤”。当时中国所用的“斤”≈597克还不到一公斤。万一装多了火药便有炸膛的危险!不过不管怎样,从《西法神机》与《火攻挈要》可看出明末对铳炮弹道学的认识。可惜明代尚未整合完东西方的兵学随即灭亡了,承继明代兵学的清朝虽然在其初期还有心想要再做兵学上的改进,但随著中国宇内的各方平定,清廷随即自我设限,再也不重视兵学的发展了。於是晚明的努力在康熙以後终於付诸东流了,明代士人的努力被浪费掉了,换来的是中国近百年受压於西方的耻辱。
看到玄烨捧着那两部书如获至宝、奉若神物一般,孔四贞满意的笑了。
“玄烨,你可知道孙元化孙初阳大人?”
“我……”捧着书,弘毅恨不得现在就去发明“度娘”去!
“这孙元化,乃是前明的右佥都御史,兼登、莱二州巡抚,也曾经是我父王的恩公……”孔四贞对弘毅的满脸尴尬毫不介意,自顾自的讲述起来。
原来,此两部书都是前明孙元化所著。
孙元化,字初阳,号火东,明天启间举人。明神宗万历九年,孙元化出生在嘉定县高桥何家弄,后迁居嘉定县城。他“天资异敏,好奇略”,曾到上海县徐光启学馆受业。明万历四十年(1612)得中举人后,因为跟着徐光启学习火器和数学,只因热心西学,未能继续考中进士,遂放弃科举功名,潜心研究西学。在徐光启入教后,他确认天主教能“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后,于天启元年在北京受洗入教,即邀请洋教士到家乡嘉定开教,遂使嘉定成为中国天主教活动中心之一。
“原来孙元化早已皈依了汤老玛法的洋教了?”听到这里,弘毅忍不住插了一句话。
“正是,弘毅先别问我如何知晓。后面我自会诉说原委。”孔四贞点点头,却不想多做解释。弘毅也只好继续耐心聆听:
天启二年(1622),辽省防务吃紧,孙元化向朝廷条呈《备京》、《防边》两策,受到朝廷的重视。兵部尚书孙承宗出任蓟辽经略,用孙元化筑台制炮主张,筑宁远城,孙主其事。后经侯震旸保荐从军辽东,协同袁崇焕驻守宁远,对袁崇焕等帮助极大。袁崇焕誉为“识慧两精”。次年。孙助袁崇焕守宁远,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率6万大军号称20万,猛攻宁远。明军城头共布置有十一门大炮。威力惊人。努尔哈赤身受重伤,七个月后病死,史称“宁远大捷”。事实证明“筑台制炮”是抗金最佳方略。由于奸人魏忠贤专权。袁崇焕被迫引退,孙元化也被罢官回乡。
崇祯元年(1628),崇祯接位,诛杀魏忠贤,袁崇焕复出,点名要孙元化襄赞辽省军务。第二年,金兵直犯北京,多疑的崇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冤杀袁崇焕。孙元化在关内关外隔绝的困境中,团结将士,借助西洋大炮,驻防的八城、二十四堡屹立不动。孙元化力主以广宁为抗金前沿阵地,逐步向前推进。明廷却未采纳其正确主张。崇祯三年一月,孙元化随孙承宗镇守山海关,三月加山东按察副使,五月兵部尚书梁廷栋破格荐用孙元化升登、莱二州巡抚。孙元化在登州网罗西学英才,大胆募用西士,组建一支有27名欧人的“西洋队”,使登州成为“东陲之西学堡垒”。
“西洋佣兵?”又一次,弘毅还是忍不住打断了孔四贞的讲述,而这次,少女只是点了点头,连话都没接,继续自己的回忆:
后来袁崇焕杀毛文龙,皮岛旧将哗变,孙元化识才而用,接收了皮岛的旧将,其中就有孔四贞的父亲孔有德,以及后来的靖南王耿仲明、李九成等人。孔有德被任命为骑兵参将,耿仲明则被派往登州要塞。
“原来主角、你的父王是后面登场的呢!怪不得前面都不让插话,因为好戏在后头!”弘毅这次学乖了,只在心里嘀咕。孔四贞却不知道贝勒爷的腹诽,依旧沉浸在那段过往的回忆中。
崇祯四年(1631)八月,太宗皇太极率清兵攻大凌河(今辽宁锦县),祖大寿围于城内,粮尽援绝。孙元化奉命派兵赴援。孙元化巡抚登州时,辽人避战乱居山东者十万余人,孙认为辽人可用,重用一批辽将,今要赴援辽省,孙元化急令孔有德以本部由海路抄袭建州叛军后路——耀州(今营口附近)。但遇到风浪,未能成功。孙元化大怒,复令孔领八百骑由陆路赶赴前线增援。
然而登州辽东兵与山东兵素不和,孔有德抵达吴桥(今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当时属于山东)时,因遇大雨春雪,部队给养不足,又部队行抵吴桥时,与山东人屡有摩擦,县人皆闭门罢市。有一士兵强取山东望族、东林党干将王象春之家仆的一只土鸡,该士兵却被那恶奴“穿箭游营”。于是孔有德手下其他士兵击杀了该家仆。事后王象春之子不肯罢休,要求查明真相。此时,把孙元化给的市马钱[1]花尽的李九成正好归来,恐遭非议,于是乘机煽动众人大肆抢家劫舍。孔有德受李九成之子李应元的煽动,无奈在吴桥发动叛变反明,史称“吴桥兵变”。
孔有德倒戈杀回山东半岛,连陷临邑、陵县、商河、青城诸城,率兵直趋登州。孙元化急令张焘率辽兵守登州城外,遗总兵官张可大发兵抗击,以两路成合击之势。但张焘部与孔有德旧识,张焘的兵卒随即投入孔有德行列,而张可大所部自是大败。与孔有德是旧交的登州中军耿仲明、陈光福等人,立即举火开门,崇祯五年(1632年)一月登州便告失陷,掳获了守军六千人、援兵千人、马三千匹、饷银十万两、红夷大炮二十馀位,西洋炮三百位。总兵张可大斩杀其妾陈氏後,上吊自尽,孙元化自杀未成,也不向孔有德妥协。城中葡萄牙人有特谢拉.科雷亚及其葡萄牙炮手西劳经、鲁未略、拂朗亚兰达、方斯谷、额弘略、恭撒彔、安尼、阿弥额尔、萨琮、安多、兀若望、伯多彔等十二人战死,另有十五人重伤。却无一人投降,最后只逃出了区区三人。
“西洋佣兵竟然忠烈如此?实在可叹!”弘毅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评论一句,却发觉不妥。因为死在孔有德手下的“西洋雇佣军”如果算得上“忠烈”,岂不是坐实了孔有德的“叛逆”之罪?讲故事的可是孔有德的女儿呢!
弘毅急忙抬眼仔细查看孔四贞的表情,未料自己这位“姑姑”也在那里点头称是,而且说道:
“其实,有明一朝,始终对西洋人存有戒心,对‘跃马持刀。弯弓挟矢于中国’的西兵更是疑惧。甚至敌意。其实,用西炮募西兵,并非坏事。今日我们只论兵事,不涉其他。其实。宁远之役。西炮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弘毅再一次大跌眼镜!这是多么“欢型”的理念呀。岂不是大大的超前?再加上最后那句火炮在宁远之役作用的评价,倒是身为大清皇子的弘毅有些不知所措了。
“姑姑说的在理……”只有用这么一句蒙混过关了。
“和你说了吗,就咱两人。叫我姐姐。”孔四贞这次没有急着说故事,而是耐心纠正两人之间的辈分关系。
“哦,姐姐……”弘毅有些无奈,只好暂时做个乖弟弟。
孔四贞如愿,这才继续讲下去:
孔有德念旧,将孙元化和张焘等一班被俘之人放还。孙元化与张焘回到京师,为政敌陕西道试御史余应桂、兵科给事中李梦辰所陷害,孙元化送镇抚司,狱中遭到酷刑,手受刑五次,加琼二百馀。首辅周延儒欲免其死罪,求救於徐光启,终无法挽回。崇祯五年七月二十三日(1632年9月7日)孙元化与张焘同被处死。就连当时在明廷任职的汤若望,还曾在孙元化死前乔装成送炭工人入狱探望,为其做最后的教徒告解。
“哦?汤老玛法认识此人?”弘毅再次插嘴。
“嗯……”孔四贞欲言又止,有些尴尬。弘毅看得清楚,回忆起汤若望几次奉召入慈宁宫看望皇太后,自己和孔四贞都在的时候,的确发觉这位少女对汤若望有一些特殊的兴趣,总是问一些天主教和西洋科技的问题。当时还以为是女孩子的好奇心作祟,现在看却是和孙元化有关。
“唉,可惜了,如此善用火炮之人……”弘毅只好再次转变话题,客观评价一句,却话说一半却突然打住了。
“呵呵,玄烨不说下去我也知道,可如此善于用炮之人,如果不死,拿过来对付我们大清咋办?是不是?”孔四贞笑着问道。
“这个……”
“好了,你继续听我说。”——
孔有德攻入登州城之际,怕孙元化自杀殉国,毕竟于自己有恩之人。于是快马赶进孙的府邸,果然救下了正欲自刎的孙元化。后来两人一席长谈,孔有德说自己的无奈,孙元化讲自己悲愤,大有“一笑泯恩仇”的意思。后来,孔有德放孙元化北归朝廷,孙元化也说预感到自己有去无回了,就将毕生所学西洋兵学之集成、这两部兵书送给了孔有德【其它的都在城破只是付之一炬了,可惜可叹】。后来,孔有德投奔大清,凭借着孙元化在登州铸就的几十门西洋火炮,以及自己手下被那些葡萄牙佣兵亲手调教成军的炮手,在皇太极手下谋取了“第一汉王”的位置。这两部兵书也被孔有德视为至宝,行军打仗都带在身边,时常翻阅。
“哦!”弘毅应和一声,怪不得此书显得很旧呢!
后来直到桂林城被李定国所破,临别之时,孔有德将兵书亲手交给了年纪大一点的孔四贞,还提醒一句:“此书精要所在,在于论及火炮瞄准之术,不可轻视外人![2]”
“啊?既然如此,玄烨万万不可亵玩此书了!”弘毅闻听,急忙恭敬放下手中一直捧着的书册。
“玄烨,姐姐信得过你,你既然答应了救我弟弟,你就和我亲弟弟一般了,算不得外人!”孔四贞干脆将那两部书一起重新包裹好,推到弘毅面前。
“再说了。此书必须是重视火炮、懂的火炮之人才可珍视若我父王一样。玄烨你木兰演兵,火器运用有如神助,我都听皇太后说了,足见你就是那位冥冥注定该当拥有此书的人了!”
孔四贞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况且汤玛法也对你敬重有加,也许,你就是他的天主所说的圣徒在世,给你,我也放心!”
“我……”
“玄烨不必多说,天机不可泄露。你说的。我也许不会懂。但,我相信你,能够实现我父王未尽的遗志……”
此话出口,弘毅再也无法推脱了。
临别之时。孔四贞依依不舍送至宫门口。才凄凄婉婉冲着弘毅说了一句:“玄烨。我等你的好消息!”
“嗯,等我!”
[1]市马钱,原指宋明两朝通行的“茶马贸易官营体制”下。以茶易马(往往马贱茶贵,借以从藩奴手中赚取差价),此处硬指代用来购买行军打仗物资的军费。【欢迎书友指正】
[2]请允许我隆重的介绍一下这本我认为很重要的书——《西法神机》成于崇祯五年前,原稿在战火中流失,现存清康熙元年据其副本刊印的古香草堂本,分上、下两卷,约三万余字,图19幅。书中记载了30多种发射火药的配方;阐述了以火炮口径的尺寸为基数,按一定比倍数设计其他各部分的方法;提出了弹重、装药量与火炮口径成一定比例的要求;创制了一种新型的攻城炮车;设计了多种便于发挥火力优势的凸面炮台。
《西法神机》、《经武全书》是我国最早介绍西洋火器、战术的军事著作,可惜未能引起朝廷重视,依法研制火炮,朝廷还冤杀这位绝无仅有的西学英才。孙后,再也无人懂炮学,更不用说著书立说了。清康熙帝要造炮,还得仰仗洋人。帮助康熙造炮的传教士南怀仁著造炮书《神武图说》,比孙元化晚四五十年。
《西法神机》全面反映了孙元化关于火器设计的思想。他认为,研制火器必须明理识性,“推物理之妙”,合乎事物之特性,才能制成合用的成品。后经过对火炮射程与射角关系的一系列试射后指出,火炮的射击,若从平射位置直射即零度算起,射程随仰角的增加而渐远,超过45度角后,射程又逐渐变近。此外,孙元化通过研究后认为,炮弹射出炮膛后并非沿直线飞行,而是“全用其直势,亦用其曲势;曲势过半,不能杀人矣”。其意是说炮弹在空中飞行时,既沿直线前飞,又受地球引力下坠,合成曲线轨迹,过曲线顶点后,速度减慢,动能减小,杀伤力削弱,最后速度为零,杀伤力消失。他的论述虽不如伽利略对抛物线的论述透彻,但已相去不远,是中国古代关于弹道理论的一大突破。他在《铳台图说》中,对大型火炮发射后产生强烈震动的原因做了初步的阐述:发射火炮时,“铳气出口,空气相激,气之动也最捷,故山谷皆答,其近而裂者,则能排墙,能撼石”。这是对大型炮弹射出后所生冲击波现象的一种朴素解释,也是一大进步。
但是,此书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徐光启和李之藻等人看到了西方兵学的过人之处,乃大量将西方书籍翻译成中文。这样一来西方的弹道学也就传到了中国。于是在这个时期,就有了孙元化的《西法神机》等讲述当时火炮瞄准技术的书籍。但很可惜的是,晚明面对的战局和世局非常的混乱和窘迫,新进的兵学由於马上就得运用於战事,所以即使是翻译的主事者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消化所有的丛书,这个时期翻译的欧洲火炮书籍,往往直接采用原书上的数据,并没有依照中国用的度量单位加以换算。且翻译西方的单位时还抄袭中国原有的名词,再加上那个时期的欧洲各国也都还没统一计量标准。于是造成了单位上很大的混淆。就像是明代以一步为五尺约合156cm,而圆周定义为365.25度。这可和《西法神机》等书上所说的定义相差可远了。又如填装弹药时,将“磅”翻译成“斤”。当时中国所用的“斤”≈597克还不到一公斤。万一装多了火药便有炸膛的危险!不过不管怎样,从《西法神机》与《火攻挈要》可看出明末对铳炮弹道学的认识。可惜明代尚未整合完东西方的兵学随即灭亡了,承继明代兵学的清朝虽然在其初期还有心想要再做兵学上的改进,但随著中国宇内的各方平定,清廷随即自我设限,再也不重视兵学的发展了。於是晚明的努力在康熙以後终於付诸东流了,明代士人的努力被浪费掉了,换来的是中国近百年受压於西方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