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竹林一梦 1
    万不易刚一入门,一个伙计已然殷勤的迎了上来。万不易却先让其带他到柜台掌柜处问话,伙计不明何意,虽有些狐疑,但还是恭谨的将万不易引到柜台处。
    万不易见了掌柜后就问这两rì可有一个京师来的姓高的客人住在这里。他见掌柜的有思索之意,又将要找之人的形貌简略的说了一下。
    原来万不易要找之人乃是朝廷的一位姓高的将军,万不易本是江湖中草莽,与朝廷的将军看上去本是极不相干的,但是数年前却因一事偶遇结识,且甚是投缘,于是结下了极深的交情,平rì都以兄弟相称。
    前些时rì他接到此人的书信,书信中邀其一同前往葭阏山游玩。万不易接到书信后自然高兴,因为他和他的这位兄长已近两年未见,不是这位兄长出征在外,就是他浪荡江湖,所以心中颇有些惦念。兄长相邀自然要去,可是偏巧那几rì还有些要事,所以不能同时随往,所以另以书信约定一个月后于葭阏山松云台的“松云馆”相见。
    那掌柜的听了做恍然状,打量了一下万不易后,就问万不易可是姓万?万不易听掌柜的这般问话,心中已了然,就应了句“正是”。
    掌柜这才说今早上有一个姓高的客人曾经留话,今天若是有一个姓万的先生来找他,就说他去游玩了,今天晚些时候才回来,让他先在这里住下。
    万不易因在黄梅岭受了点伤,又一路风尘仆仆的也颇有些疲倦之意,一想正是合意,先清洗一番然后睡个好觉,醒来或许就可相见了。万不易就向掌柜的要了个房间,谁知这位高将军都已经预订好了,万不易心中甚喜,自随伙计前去安置,此话不题。
    就在万不易来到松云台这一rì,在葭阏山东南侧的忘言峰下正缓缓行来三人,行走在前面的是一个身材高大儒士般装束的中年人,年约四十来岁,青衣宽袍,负手而行,很是悠然。他的后面跟着两个年轻的汉子,年长些的大约三十岁左右,身材雄壮;另一个也就是二十来岁,身材要矮些,不过看上去却也jīng悍。两人牵着三匹马,拖后尾随。
    那中年人叫高勉,吴州人氏,隆兴二年在三十岁时一举中了二甲进士,后任一个小小的正七品的兵部主事。到了龙兴六年因朝廷南北用兵,朝中乏有将才,这高勉虽说是个读书人,却略晓兵法又有些武略,就被提拔为游击将军,随后十余年随军北拒戎狄,南征蛮夷,立下军功,现已升授从四品的云麾将军,成为朝中有名的儒将。后南北初定,值太平无为之世,高勉rìrì在京中闲坐无事,遂向兵部告了个长假,带了两个亲随,轻衣简从的外出游历去了。
    这两个亲随都是高勉身边最是得用的亲兵,年长些的叫马五,另一个叫程十六,这高勉贴身的亲兵有十八人,为了方便,平常都把名给隐掉,直接冠以数字,听着倒也有趣。因马五忠谨,程十六伶俐,所以外出时常只带这二人。
    这高勉戎马倥偬多年,平生没有多少喜好,唯有对道家之法心中极是仰慕,最喜欢拜望那些山林之中的奇观隐庵,结交道人隐士,纵论道经,乐此不疲。因在京时常听说东南的葭阏山风景奇秀,多有高士隐贤,一rì突然心血忽至,就定下了东南之行。出京后一路信步南行,或宿或行,走了大半个月后方游历至葭阏山。他在葭阏山的松云台住了下来,每rì只外出游玩,至晚方回,今rì刚好前往这忘言峰。
    这忘言峰几可以算是葭阏山最东侧,只有一条崎岖的山道相通,所以是一个最为偏僻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更有一份难得的清幽气象。高勉见这忘言峰上奇峰险峻、怪石突兀,山下叠翠清幽,流涧宛若游龙隐现,不觉心神畅悦。又隐隐见有一青石古道盘旋而上,顿时来了兴致,命那个年轻些的亲随程十六在山下看护马匹,自己带着另一个略年长的亲随马五拾级而上。
    高勉二人由西登山,游玩了小半rì,绕到忘言峰东麓而下,见不远处有一竹林,隐约有一竹舍,心想已经走了近半rì有些饥渴,就想前去讨碗水喝顺便歇息一下。
    走了不一会儿,高勉就入了竹林,但见修竹篁篁,好一份清幽静雅。高勉穿过竹林来到竹舍前,见是一大两小竹舍三间,旁边还有一处牲口棚,里面栓着一头水牛,就料想此处居住的人是位农户。
    高勉虽说从军多年,但到底是读书人出身,自小家教严谨,极重礼数,兼宦海浮沉十余年练就的谦恭审慎。于是整了整衣服,到正中大竹舍前,亲自扣门。
    不一会,只听“吱呀”一声,竹门打开,出来一老翁,虽然一身灰sè粗布农装脚踏一双草鞋,却是眉发如雪,jīng神矍铄,看上去倒也不俗。高勉行了礼,说明来意,老翁相了高勉一眼,见是一个知书答礼的人,倒象是个诚诚君子,就含笑让进屋子。高勉连声称谢,向老翁告了声叨扰,就随着老者进去了。
    高勉进屋后见屋子里桌椅器具都是竹子做成,虽然粗陋,却是难得的整洁。老者待高勉进屋,就请坐下,高勉自是谦虚了一下,就在靠着门边的一张竹椅坐下,亲随不敢就坐只侍立于高勉身侧。高勉知道他随行半rì也已累了,也命他坐下歇息。马五见屋子里有张竹凳,就搬了来,在高勉旁边斜签坐下。
    老翁拿来一壶茶和两个杯子,小心斟满,请高勉和马五用,高勉忙欠身接过称谢。老翁者也在近旁的一张竹椅坐下相陪。
    两下坐定,老翁请高勉先用茶,高勉称谢呷了一口,但觉余香缭绕、清冽异常,连口称赞,问老者是什么茶。
    老翁呵呵一笑说:“乡野之物,让先生见笑了。十几年前竹林中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长出两株茶树,就摘了些回来炮制,觉得还能喝得,所以才敢拿来待客,先生不嫌弃就好。”高勉连称不敢。
    老翁问:“不知先生从何而来,怎么会到这忘言峰下?”
    高勉把自己的来历简单说了一番。
    老翁起身行了个礼说:“原来是位将军大人,小民失礼了。”
    高勉忙还礼说:“老丈是化外高人,我只是一个凡俗的将军,怎么敢受老丈的礼?”
    老翁一笑:“我哪里是什么高人,只是一个躲进山林里的老头子罢了。”
    高勉说:“老丈谦虚了。只是不知老丈如何称呼,什么时候到这里的?”
    老翁说:“时间久了,自己叫什么名字早就忘了,因认识我的人都说我这里的那几竿竹子长得好,就给我一个‘清直公’雅号,后来就都叫开了。说起我什么时候进这山里,想想那已经是延祚十一年的事了。”
    高勉心下一盘算,那延祚年间已是前朝的事了,细算已经是五、六十年以前了,估摸着这老汉至少也有七十来岁,jīng神却如此健旺,实在难得。
    高勉说:“果然是好名号,老丈清雅,颇有竹清且直的风骨。”
    清直公哈哈一笑:“将军谬赞了,不怕将军笑话,我其实就是一农翁,自从来到这里见这片竹林甚好,就伐竹建舍安居于此,又见竹林后有块空地,就辟了几亩种些粮食,每rì也是辛勤劳作,待打下粮食,就出山换些rì常用物,在这里孤身一人苟延残年,哪里又有什么风雅?”
    高勉和清直公闲话几句,忽然心中一动,想起点事来。
    
()
    万不易见了掌柜后就问这两rì可有一个京师来的姓高的客人住在这里。他见掌柜的有思索之意,又将要找之人的形貌简略的说了一下。
    原来万不易要找之人乃是朝廷的一位姓高的将军,万不易本是江湖中草莽,与朝廷的将军看上去本是极不相干的,但是数年前却因一事偶遇结识,且甚是投缘,于是结下了极深的交情,平rì都以兄弟相称。
    前些时rì他接到此人的书信,书信中邀其一同前往葭阏山游玩。万不易接到书信后自然高兴,因为他和他的这位兄长已近两年未见,不是这位兄长出征在外,就是他浪荡江湖,所以心中颇有些惦念。兄长相邀自然要去,可是偏巧那几rì还有些要事,所以不能同时随往,所以另以书信约定一个月后于葭阏山松云台的“松云馆”相见。
    那掌柜的听了做恍然状,打量了一下万不易后,就问万不易可是姓万?万不易听掌柜的这般问话,心中已了然,就应了句“正是”。
    掌柜这才说今早上有一个姓高的客人曾经留话,今天若是有一个姓万的先生来找他,就说他去游玩了,今天晚些时候才回来,让他先在这里住下。
    万不易因在黄梅岭受了点伤,又一路风尘仆仆的也颇有些疲倦之意,一想正是合意,先清洗一番然后睡个好觉,醒来或许就可相见了。万不易就向掌柜的要了个房间,谁知这位高将军都已经预订好了,万不易心中甚喜,自随伙计前去安置,此话不题。
    就在万不易来到松云台这一rì,在葭阏山东南侧的忘言峰下正缓缓行来三人,行走在前面的是一个身材高大儒士般装束的中年人,年约四十来岁,青衣宽袍,负手而行,很是悠然。他的后面跟着两个年轻的汉子,年长些的大约三十岁左右,身材雄壮;另一个也就是二十来岁,身材要矮些,不过看上去却也jīng悍。两人牵着三匹马,拖后尾随。
    那中年人叫高勉,吴州人氏,隆兴二年在三十岁时一举中了二甲进士,后任一个小小的正七品的兵部主事。到了龙兴六年因朝廷南北用兵,朝中乏有将才,这高勉虽说是个读书人,却略晓兵法又有些武略,就被提拔为游击将军,随后十余年随军北拒戎狄,南征蛮夷,立下军功,现已升授从四品的云麾将军,成为朝中有名的儒将。后南北初定,值太平无为之世,高勉rìrì在京中闲坐无事,遂向兵部告了个长假,带了两个亲随,轻衣简从的外出游历去了。
    这两个亲随都是高勉身边最是得用的亲兵,年长些的叫马五,另一个叫程十六,这高勉贴身的亲兵有十八人,为了方便,平常都把名给隐掉,直接冠以数字,听着倒也有趣。因马五忠谨,程十六伶俐,所以外出时常只带这二人。
    这高勉戎马倥偬多年,平生没有多少喜好,唯有对道家之法心中极是仰慕,最喜欢拜望那些山林之中的奇观隐庵,结交道人隐士,纵论道经,乐此不疲。因在京时常听说东南的葭阏山风景奇秀,多有高士隐贤,一rì突然心血忽至,就定下了东南之行。出京后一路信步南行,或宿或行,走了大半个月后方游历至葭阏山。他在葭阏山的松云台住了下来,每rì只外出游玩,至晚方回,今rì刚好前往这忘言峰。
    这忘言峰几可以算是葭阏山最东侧,只有一条崎岖的山道相通,所以是一个最为偏僻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更有一份难得的清幽气象。高勉见这忘言峰上奇峰险峻、怪石突兀,山下叠翠清幽,流涧宛若游龙隐现,不觉心神畅悦。又隐隐见有一青石古道盘旋而上,顿时来了兴致,命那个年轻些的亲随程十六在山下看护马匹,自己带着另一个略年长的亲随马五拾级而上。
    高勉二人由西登山,游玩了小半rì,绕到忘言峰东麓而下,见不远处有一竹林,隐约有一竹舍,心想已经走了近半rì有些饥渴,就想前去讨碗水喝顺便歇息一下。
    走了不一会儿,高勉就入了竹林,但见修竹篁篁,好一份清幽静雅。高勉穿过竹林来到竹舍前,见是一大两小竹舍三间,旁边还有一处牲口棚,里面栓着一头水牛,就料想此处居住的人是位农户。
    高勉虽说从军多年,但到底是读书人出身,自小家教严谨,极重礼数,兼宦海浮沉十余年练就的谦恭审慎。于是整了整衣服,到正中大竹舍前,亲自扣门。
    不一会,只听“吱呀”一声,竹门打开,出来一老翁,虽然一身灰sè粗布农装脚踏一双草鞋,却是眉发如雪,jīng神矍铄,看上去倒也不俗。高勉行了礼,说明来意,老翁相了高勉一眼,见是一个知书答礼的人,倒象是个诚诚君子,就含笑让进屋子。高勉连声称谢,向老翁告了声叨扰,就随着老者进去了。
    高勉进屋后见屋子里桌椅器具都是竹子做成,虽然粗陋,却是难得的整洁。老者待高勉进屋,就请坐下,高勉自是谦虚了一下,就在靠着门边的一张竹椅坐下,亲随不敢就坐只侍立于高勉身侧。高勉知道他随行半rì也已累了,也命他坐下歇息。马五见屋子里有张竹凳,就搬了来,在高勉旁边斜签坐下。
    老翁拿来一壶茶和两个杯子,小心斟满,请高勉和马五用,高勉忙欠身接过称谢。老翁者也在近旁的一张竹椅坐下相陪。
    两下坐定,老翁请高勉先用茶,高勉称谢呷了一口,但觉余香缭绕、清冽异常,连口称赞,问老者是什么茶。
    老翁呵呵一笑说:“乡野之物,让先生见笑了。十几年前竹林中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长出两株茶树,就摘了些回来炮制,觉得还能喝得,所以才敢拿来待客,先生不嫌弃就好。”高勉连称不敢。
    老翁问:“不知先生从何而来,怎么会到这忘言峰下?”
    高勉把自己的来历简单说了一番。
    老翁起身行了个礼说:“原来是位将军大人,小民失礼了。”
    高勉忙还礼说:“老丈是化外高人,我只是一个凡俗的将军,怎么敢受老丈的礼?”
    老翁一笑:“我哪里是什么高人,只是一个躲进山林里的老头子罢了。”
    高勉说:“老丈谦虚了。只是不知老丈如何称呼,什么时候到这里的?”
    老翁说:“时间久了,自己叫什么名字早就忘了,因认识我的人都说我这里的那几竿竹子长得好,就给我一个‘清直公’雅号,后来就都叫开了。说起我什么时候进这山里,想想那已经是延祚十一年的事了。”
    高勉心下一盘算,那延祚年间已是前朝的事了,细算已经是五、六十年以前了,估摸着这老汉至少也有七十来岁,jīng神却如此健旺,实在难得。
    高勉说:“果然是好名号,老丈清雅,颇有竹清且直的风骨。”
    清直公哈哈一笑:“将军谬赞了,不怕将军笑话,我其实就是一农翁,自从来到这里见这片竹林甚好,就伐竹建舍安居于此,又见竹林后有块空地,就辟了几亩种些粮食,每rì也是辛勤劳作,待打下粮食,就出山换些rì常用物,在这里孤身一人苟延残年,哪里又有什么风雅?”
    高勉和清直公闲话几句,忽然心中一动,想起点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