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之战篇
他们动用了6个监军司兵力,唯恐不够,在民间征兵时达到十丁抽九的程度!共凑齐了30万兵力,带足100天粮食,向宋朝泾原路集结。结果空等了1个多月,李宪一点动静都没,那边永乐城却建起来了!西夏人又气又急,真是摁下葫芦起来瓢,再也耽误不起了,全军开拔向鄜延路靠近,拔下永乐城这根钉子!
这时,守城部队派人向米脂城紧急求援。最先接到信息的是大将高永亨,他哥哥是鄜延军中排名仅次于曲珍的高永能,兄弟俩在前不久西征的无定河谷一战中都起到了决定作用。这样的人,在军中威信应得到尊重。高永亨立即去见徐禧,提出自己意见“城里兵少,没水源,难以坚守”平心而论,这是客观事实。可徐禧的反应是大怒,把这懦夫孬种关进大牢里去!之后他笑嘻嘻看了眼西北方,说了句非常牛的话“西夏人来送死了,这正是我建功立业取功名的好时候”他下了两个命令:1请名义上的西北最高长官沈括坐镇米脂,理由是主帅不可轻动。2我率部队赶赴永乐城,迎战敌军!
全体宋军一起发抖,其中最冷的是沈括。他后悔了。作为西北最高长官,永乐城计划没他的支持根本不可能实施。由此可判断:他昧了良心!以他天文地理无所不精的知识面,会连永乐城没水源这巨大缺陷都不懂吗?明显的,沈括把这座城当成了政府工程而非战备工程。此时考验突然间来了!沈括想了又想,他提醒徐禧:兵力相差太悬殊了。敌军30万,我军不超过4万,这仗没法打。不如以永乐城为诱饵,就让西夏人占领。之后我们招集西北所有军队。与之决胜…可徐禧对沈括笑了笑:永乐城的事,皇上已全权交给了我。您是主帅,我给您留1万兵力,就留在米脂城听我好消息吧…
徐禧带着2万多人上路,连带着永乐城原有5千多人,宋军在3万左右。西夏军30万,这数字对比是不是很熟悉呢?对!和李元昊时期的三川口、好水川等战役一样,都是1:10!
8日,徐禧、李舜举来到永乐城。迎接他的是大将曲珍。出于战局考虑,曲珍实不想让徐禧进城:兵马我来调度,您就回后方米脂城督战吧!
徐禧笑了“曲侯老将,何其胆小也”他是笑着进城的,有好多想法,憋着多难受!进城后,他 第 157 章 体一头雾水:老兄,俺们都是拿刀砍人的老粗,您学问大,都不懂哎!
这里简单介绍下“王师不鼓不成列”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一位神人。此人大名鼎鼎,中国人基本都知道他叫宋襄公。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正和春秋时代公认的野蛮人楚军在打仗。楚军渡河攻击,宋军有人劝他乘楚军渡河才渡一半,立即发动攻击,可以多胜少。宋襄公大义凛然说出了这句话。结果就是被全军渡河完毕后的楚军打败,大腿上中了一箭,伤重而死…几千年来他就是个大笑话,反面典型。这时居然被徐禧提了出来,仿佛还光芒万丈了一样!徐禧,你只是个拿人工资,替人打仗的打工仔,装什么大象?以为你是宋襄公,想争霸主的人啊?
徐禧不管,在宋朝空前宽松的政治环境下,他就是要打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于是,叶悖麻、咩讹埋的铁鹞子重骑兵也过了河,西夏军发起攻击!没等他们动,宋军先攻击了!数千名手持雪亮银枪、身穿异锦战袍的鄜延军骑兵冲向了5万余名重甲铁鹞子军…
这是不可思议的举动,除非是汉虎贲军或唐玄甲骑,不然无异于找死。但鄜延军就这样冲了过去,带着徐禧下达的死命令——必须冲击3次!3次后,后面的步兵才可上阵!这就是说:不管这数千银枪骑兵命运怎样,其余友军只能坐视不管!
之后发生的事让人无语,鄜延军军纪真是太强了,徐禧的每一个要求都被严格执行了。银枪军面对10倍以上的重甲骑兵,连续冲击了3次。3次过后,西夏铁鹞子反击了!无论怎样抵抗,数量和装备的劣势让银枪骑败了下来!
败的时候,正迎上后面冲上来的步兵…3次攻击后步兵要上阵的!骑兵倒卷进步兵方阵里,一片混乱。6万余人搅杀在一起的局面下,没人可力挽狂澜,鄜延军败了,纷乱地退向永乐城城墙…
而这时。良机再次出现。只要把握住,宋军仍可胜利!城头上,鄜延军大将曲珍在混乱中发现了战机,他向徐禧紧急建议:西夏人5万多铁鹞子精锐尽出,鄜延军应立即派出剩下的所有骑兵绕到无定河边,那里剩下的都是西夏军的老弱,以强击弱,措不及防,西夏人肯定大乱!那时铁鹞子回救。鄜延军乘势掩杀,败局立即就可翻盘!但徐禧停表了。停表的意思就是他处于瞬间静止状态,不说答应也不说拒绝,没任何命令下达,而城门紧紧关着…
战场不等人,5万多铁鹞子军像铁甲堆积而成的巨盾,把鄜延军挤向城墙。为逃生,他们爬上山崖,从那里跳进了永乐城里。共战死800余人,回来了15000余人。里边有银枪骑也有步兵,只是再没什么分别。因战马是不会爬悬崖、跳城墙的,8千余匹战马都留在了城外,成了西夏人的战利品!
徐禧的停表还在继续,叶悖麻、咩讹埋盯向了 第 157 章 中兵力突围!不出大意外,至少能逃出六七成人…战争胜负从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有生力量才是最可贵的,尤其是鄜延军这些百战精兵,他们本身才是国家最难得的财富!
可徐禧再次反对:永乐城地势险要,怎可轻言放弃?何况主将逃亡,军心就动摇了。这样的话是对是错,实在没心情去理会了。这是个不分对错,都只以自己心性做事的人。当然,这样的人也有他的好处。绝境中,徐禧登上城头,和士兵们一起防守。饿了吃烧饼、困了就躺在士兵腿上睡,起码在个人操守上,徐禧无愧于战场和军人!
徐禧这样拼命,暂时把鄜延军的疲惫和怨气压了下去,大家同心守城!面对30万敌军,永乐城始终不破!可这也招来了一煞星——党项战神仁多零丁!经五路伐夏的打击,西夏也早就油尽灯枯。永乐城实是逼着他们上刀山,无论如何都得快速拿下!为此他们又一次派出了这张最后底牌!
仁多零丁的残暴是罕见的。这人到位后,西夏军攻击突然升级,完全不顾伤亡,每天派出万人以上的部队像蚂蚁一样往城上爬,相应的每天城下都堆积下数千尸体。最开始时,西夏人对自己的尸体还是很尊重的,都用毯子包起来拖回去。后来仁多零丁的强攻命令让人发疯,就什么都不管了!成千上万的尸体就堆在城墙下,还活着的就踩着它们往城上爬。这种攻击力度,纵观宋朝建国来所有战争,就算宋太宗远征燕云、决定宋朝命运的澶渊大战时也都没达到…
面对这些,堪称几千年才一见的死脑瓜徐禧也犹豫了。硬拼不是办法,援兵迟迟不到,他想到了谈判。不管怎样,就算拖延些时间也好…他先派吕文惠去,仁多零丁要曲珍来才可以谈。再派景思宜去,对方终于提出了价钱。谈判可以,除非把五路伐夏中宋军夺去的兰州、米脂等城归还西夏!徐禧苦笑,这是不可能的!就算他想答应,这也超出了他的权限。这时仁多零丁出现在永乐城下,有些戏虐地对城上喊“汉人没水了吧?干嘛还不投降”
徐禧立即拿起只水壶,把整壶水倒了下去“没水?这是什么”仁多零丁大笑“也只有这么一点了吧”转身回营,立即强攻!城上的鄜延军心都凉了,这西夏人真鬼,比当年李元昊还鬼!他说对了,整个永乐城当时只剩下了2壶水,一壶在徐禧手里,一壶在太监李舜举手里。徐禧想用当年麟州城骗李元昊的老法子骗仁多零丁,可惜对方不上当!
干旱在继续、强攻在继续,直到9月20日,这一天是鄜延军的命运日,天上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眼看一场瓢泼大雨就要下了!鄜延军的致命干渴就要解决!党项战神疯了!他命不惜一切代价,哪怕都死光也要攻进城去!大雨,终于下了,此时已是深夜,一片漆黑中除了闪电外没半点光亮,火把无法点燃,城内外数十万人在黑暗里殊死搏斗,他们看不清自己杀了谁、或谁杀了自己,黑暗终将吞没一切,这一时刻终于到了…20日深夜,永乐城沦陷,随即被西夏人拆毁…
李稷死了,这位军需官冲到城门口,死在乱兵堆里。蕃军指挥使马贵死了,他力杀数十名西夏人,倒在血泊里。大将高永能也死了,他本是可逃生的。他孙子高昌裔在危急中牵马过来,告诉他有条小路能逃出去。可高永能悲愤难抑,在黑暗中大叫“吾结发从军,未尝一败,今年已七十,受国大恩,今日就是我报国之日”
这时,守城部队派人向米脂城紧急求援。最先接到信息的是大将高永亨,他哥哥是鄜延军中排名仅次于曲珍的高永能,兄弟俩在前不久西征的无定河谷一战中都起到了决定作用。这样的人,在军中威信应得到尊重。高永亨立即去见徐禧,提出自己意见“城里兵少,没水源,难以坚守”平心而论,这是客观事实。可徐禧的反应是大怒,把这懦夫孬种关进大牢里去!之后他笑嘻嘻看了眼西北方,说了句非常牛的话“西夏人来送死了,这正是我建功立业取功名的好时候”他下了两个命令:1请名义上的西北最高长官沈括坐镇米脂,理由是主帅不可轻动。2我率部队赶赴永乐城,迎战敌军!
全体宋军一起发抖,其中最冷的是沈括。他后悔了。作为西北最高长官,永乐城计划没他的支持根本不可能实施。由此可判断:他昧了良心!以他天文地理无所不精的知识面,会连永乐城没水源这巨大缺陷都不懂吗?明显的,沈括把这座城当成了政府工程而非战备工程。此时考验突然间来了!沈括想了又想,他提醒徐禧:兵力相差太悬殊了。敌军30万,我军不超过4万,这仗没法打。不如以永乐城为诱饵,就让西夏人占领。之后我们招集西北所有军队。与之决胜…可徐禧对沈括笑了笑:永乐城的事,皇上已全权交给了我。您是主帅,我给您留1万兵力,就留在米脂城听我好消息吧…
徐禧带着2万多人上路,连带着永乐城原有5千多人,宋军在3万左右。西夏军30万,这数字对比是不是很熟悉呢?对!和李元昊时期的三川口、好水川等战役一样,都是1:10!
8日,徐禧、李舜举来到永乐城。迎接他的是大将曲珍。出于战局考虑,曲珍实不想让徐禧进城:兵马我来调度,您就回后方米脂城督战吧!
徐禧笑了“曲侯老将,何其胆小也”他是笑着进城的,有好多想法,憋着多难受!进城后,他 第 157 章 体一头雾水:老兄,俺们都是拿刀砍人的老粗,您学问大,都不懂哎!
这里简单介绍下“王师不鼓不成列”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一位神人。此人大名鼎鼎,中国人基本都知道他叫宋襄公。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正和春秋时代公认的野蛮人楚军在打仗。楚军渡河攻击,宋军有人劝他乘楚军渡河才渡一半,立即发动攻击,可以多胜少。宋襄公大义凛然说出了这句话。结果就是被全军渡河完毕后的楚军打败,大腿上中了一箭,伤重而死…几千年来他就是个大笑话,反面典型。这时居然被徐禧提了出来,仿佛还光芒万丈了一样!徐禧,你只是个拿人工资,替人打仗的打工仔,装什么大象?以为你是宋襄公,想争霸主的人啊?
徐禧不管,在宋朝空前宽松的政治环境下,他就是要打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于是,叶悖麻、咩讹埋的铁鹞子重骑兵也过了河,西夏军发起攻击!没等他们动,宋军先攻击了!数千名手持雪亮银枪、身穿异锦战袍的鄜延军骑兵冲向了5万余名重甲铁鹞子军…
这是不可思议的举动,除非是汉虎贲军或唐玄甲骑,不然无异于找死。但鄜延军就这样冲了过去,带着徐禧下达的死命令——必须冲击3次!3次后,后面的步兵才可上阵!这就是说:不管这数千银枪骑兵命运怎样,其余友军只能坐视不管!
之后发生的事让人无语,鄜延军军纪真是太强了,徐禧的每一个要求都被严格执行了。银枪军面对10倍以上的重甲骑兵,连续冲击了3次。3次过后,西夏铁鹞子反击了!无论怎样抵抗,数量和装备的劣势让银枪骑败了下来!
败的时候,正迎上后面冲上来的步兵…3次攻击后步兵要上阵的!骑兵倒卷进步兵方阵里,一片混乱。6万余人搅杀在一起的局面下,没人可力挽狂澜,鄜延军败了,纷乱地退向永乐城城墙…
而这时。良机再次出现。只要把握住,宋军仍可胜利!城头上,鄜延军大将曲珍在混乱中发现了战机,他向徐禧紧急建议:西夏人5万多铁鹞子精锐尽出,鄜延军应立即派出剩下的所有骑兵绕到无定河边,那里剩下的都是西夏军的老弱,以强击弱,措不及防,西夏人肯定大乱!那时铁鹞子回救。鄜延军乘势掩杀,败局立即就可翻盘!但徐禧停表了。停表的意思就是他处于瞬间静止状态,不说答应也不说拒绝,没任何命令下达,而城门紧紧关着…
战场不等人,5万多铁鹞子军像铁甲堆积而成的巨盾,把鄜延军挤向城墙。为逃生,他们爬上山崖,从那里跳进了永乐城里。共战死800余人,回来了15000余人。里边有银枪骑也有步兵,只是再没什么分别。因战马是不会爬悬崖、跳城墙的,8千余匹战马都留在了城外,成了西夏人的战利品!
徐禧的停表还在继续,叶悖麻、咩讹埋盯向了 第 157 章 中兵力突围!不出大意外,至少能逃出六七成人…战争胜负从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有生力量才是最可贵的,尤其是鄜延军这些百战精兵,他们本身才是国家最难得的财富!
可徐禧再次反对:永乐城地势险要,怎可轻言放弃?何况主将逃亡,军心就动摇了。这样的话是对是错,实在没心情去理会了。这是个不分对错,都只以自己心性做事的人。当然,这样的人也有他的好处。绝境中,徐禧登上城头,和士兵们一起防守。饿了吃烧饼、困了就躺在士兵腿上睡,起码在个人操守上,徐禧无愧于战场和军人!
徐禧这样拼命,暂时把鄜延军的疲惫和怨气压了下去,大家同心守城!面对30万敌军,永乐城始终不破!可这也招来了一煞星——党项战神仁多零丁!经五路伐夏的打击,西夏也早就油尽灯枯。永乐城实是逼着他们上刀山,无论如何都得快速拿下!为此他们又一次派出了这张最后底牌!
仁多零丁的残暴是罕见的。这人到位后,西夏军攻击突然升级,完全不顾伤亡,每天派出万人以上的部队像蚂蚁一样往城上爬,相应的每天城下都堆积下数千尸体。最开始时,西夏人对自己的尸体还是很尊重的,都用毯子包起来拖回去。后来仁多零丁的强攻命令让人发疯,就什么都不管了!成千上万的尸体就堆在城墙下,还活着的就踩着它们往城上爬。这种攻击力度,纵观宋朝建国来所有战争,就算宋太宗远征燕云、决定宋朝命运的澶渊大战时也都没达到…
面对这些,堪称几千年才一见的死脑瓜徐禧也犹豫了。硬拼不是办法,援兵迟迟不到,他想到了谈判。不管怎样,就算拖延些时间也好…他先派吕文惠去,仁多零丁要曲珍来才可以谈。再派景思宜去,对方终于提出了价钱。谈判可以,除非把五路伐夏中宋军夺去的兰州、米脂等城归还西夏!徐禧苦笑,这是不可能的!就算他想答应,这也超出了他的权限。这时仁多零丁出现在永乐城下,有些戏虐地对城上喊“汉人没水了吧?干嘛还不投降”
徐禧立即拿起只水壶,把整壶水倒了下去“没水?这是什么”仁多零丁大笑“也只有这么一点了吧”转身回营,立即强攻!城上的鄜延军心都凉了,这西夏人真鬼,比当年李元昊还鬼!他说对了,整个永乐城当时只剩下了2壶水,一壶在徐禧手里,一壶在太监李舜举手里。徐禧想用当年麟州城骗李元昊的老法子骗仁多零丁,可惜对方不上当!
干旱在继续、强攻在继续,直到9月20日,这一天是鄜延军的命运日,天上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眼看一场瓢泼大雨就要下了!鄜延军的致命干渴就要解决!党项战神疯了!他命不惜一切代价,哪怕都死光也要攻进城去!大雨,终于下了,此时已是深夜,一片漆黑中除了闪电外没半点光亮,火把无法点燃,城内外数十万人在黑暗里殊死搏斗,他们看不清自己杀了谁、或谁杀了自己,黑暗终将吞没一切,这一时刻终于到了…20日深夜,永乐城沦陷,随即被西夏人拆毁…
李稷死了,这位军需官冲到城门口,死在乱兵堆里。蕃军指挥使马贵死了,他力杀数十名西夏人,倒在血泊里。大将高永能也死了,他本是可逃生的。他孙子高昌裔在危急中牵马过来,告诉他有条小路能逃出去。可高永能悲愤难抑,在黑暗中大叫“吾结发从军,未尝一败,今年已七十,受国大恩,今日就是我报国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