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登场篇
几个月后,她生下了孩子。(凤舞文学网 http://www.qiuwu.net)新生命诞生,据说富商很高兴,却忘了数ri子。这不是他的种,而是姓侬!这孩子很特别,他和没藏讹庞一样,有着强大的自信。没理由的,他相信自己就是要做皇帝!
孩子长大,终于有一天知道了自己身世。二话没说,拿刀砍了养父,带着母亲回到父亲当年辖区傥犹州,他瞬间夺回了父亲原职,紧接着做出了侬族人千百年来做梦都不敢的事:他自建了一国家“大历国”!他不管宋朝有多大、交趾有多强、身后边还有个大理国,反正我就是要当皇帝!他成功了,名字也瞬间响亮:侬智高!至少交趾人是牢牢记住了他…
多简单!不服是?那么打服你!侬智高跟他老爸遭遇一样,被交趾人一顿胖揍,抓了回去。不过他和他老爸结局还是很不同的,可能是劳教期间表现好?他被交趾人放回来了,且官复原职,还是傥犹州的广源蛮首领。
但侬智高当皇帝的心永远不变。满腔怒火化做了实干jing神,他边对交趾俯首称臣,边暗地里招兵买马,把四周围所有能团结的力量(雷火、频婆等4洞、思浪州、安德州)都收编了过来。势力是一天天见涨,招抚了好多蛮族兄弟,渐渐条件成熟了,又一个国家隆重登场“南天国”名字比以前的响亮,可经历使人聪明。侬智高已见识过了交趾人的拳脚,知光凭自己很难du li存活。这时他想到了光辉伟大、声名远扬、战无不胜的宋朝。他的领土在理论上是宋朝的,那就郑重诚恳地写封要求内附的报表,应没问题了?那时山高皇帝远,宋朝是俺大哥,小小的交趾还在话下吗?
侬智高很有诚意地写好了信,派人送到了最近的大宋城市邕州,从这时起。他就成了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天天翘首以盼大宋的回信,会等上超过2年半的时间…到那时,我们再来看他。
耶律宗真的亲征中路军回国后,萧惠的南路军和耶律敌鲁古的北路军继续深入夏境。萧惠的南路军战舰粮草绵亘数百里,部下建议他派出侦察兵随时侦查西夏动静,但萧惠不听。果然17ri,西夏军突袭萧惠大营,辽军甚至都来不及披上战甲作战,便大败而归。萧惠还差点被俘。
10月。耶律敌鲁古率阻卜部落为主力的北路军一路杀至贺兰山,擒获李元昊妻子及大批西夏官员家属归国。途中遇到3千西夏军挑战,大破之,萧慈氏奴、耶律斡里战死。
皇祐2年(1050)1月12ri,耶律宗真对征夏之役赏功罚过:这一战,萧惠的南路军是大败、耶律敌鲁古的北路军是大胜、耶律宗真自己的中路军则是不胜不败。于是敌鲁古进封漆水郡王。因萧惠之子萧慈氏奴在北路军中战死,萧惠得以功过相抵、免去处罚。13ri,宗真遣使往西夏问罪。2月30ri,西夏大军攻打辽国的金肃城报复。不料却被耶律高家奴大败。主将2人被杀、另一人受伤遁去、万余士兵被杀。3月10ri,萧迭里得又在三角川杀败西夏军。13ri,宗真派耶律益出使大宋,告知自己此次亲征的战况。16ri。再派萧蒲奴等率大军伐夏。17ri,命北院枢密使萧革在夏辽边境屯驻大军,以做声援。
22ri,耶律宗真驻跸息鸡淀。大宋翰林学士赵概做为此次临时派遣的宋使在息鸡淀随耶律宗真一起打猎。宗真命赵概赋《信誓如山河诗》诗成,赐以玉杯。
5月7ri,萧蒲奴大军杀入西夏。他的待遇和他的皇帝是一样的:西夏人坚壁清野。他不见敌,纵掠而还…至此,辽夏三大战之第二战、第三战接连落幕…
现在请包拯包大人隆重登场:包大人的名望、事迹是诸葛亮那个级别的。他不仅是人、更是神!行走在yin阳两界,无论对方是谁,他都是一张铁脸相对,他的智慧就是个无敌型的放大镜,什么样的罪、什么样的**,都别想逃过他眼睛!当然最最让人神往的就是他的力量:只要你有罪,就肯定罪有应得。不管你是谁!
好了,现在从头来看他的履历生平。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并非像传说中父母早死,由嫂子养大,所以称她为嫂娘。相反,他父母都健在,和他生活在一起,直到生命最后时刻。
包拯在天圣五年考中了进士,那一科人才鼎盛,从状元王尧臣到韩琦、吴育、赵概、文彦博等人,都先后荣登东西两府,成为宋朝顶级朝臣。与这些人相比,包拯的荣耀来得太晚了。中进士后,他以父母年老为由,辞官不做,回归乡里。一直奉养双亲,直到二老谢世。接着再守孝3年,前后共10年之久,才出山做了一个小小知县。他在知县位置上只留下一个可记载的例子。即那个著名的杀牛案。
某人养了头牛,被人偷割了舌头,就来报官。可毫无头绪,也没证据,怎么办呢?包拯也很无奈,他告诉报官者:回去杀了那头牛,反正它也活不成了牛被杀了后,又有一人来报官。根据大宋法律,私自杀牛者有罪。这时包拯问这位热心公民:你干嘛要割了那头牛的舌头,再来反告?你跟人家有那么大的仇吗?于是那人服罪…
接着包拯升官,从知县一跃变成端州知州。而在端州知州任上,他的表现除了清廉并无其他断案故事,在盛产端砚的端州当官,直到卸任,没带走任何一块。其实,他也根本不需要带走什么,因他得到了更大好处。下一站是御史台,己是一流的京官了。
让我以小人之心度包大人之腹:包拯完全摸准了中国古代儒家理论的人才鉴定标准“非孝子不忠臣”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父母孝顺,才会对君王忠诚。这一条百试百准!不过无论如何,包拯没迷恋权力地位,在乡下全心全意奉养父母。这样的人,该值得我们尊敬。所以把他升入御史台,完全是件好事,整风运动开始!第一枪就打中了皇帝心中最爱的最爱!
话有点绕。其实很简单。皇帝心中的最爱是张贵妃,张贵妃的最爱是她的伯父张尧佐。其实并不亲,一来张尧佐和张贵妃的父亲是堂兄弟非亲兄弟。二来张尧佐很薄情,真正做到了见死不救。父亲刚死时,张小姐举目无亲,唯一出路就是投奔伯父,可张尧佐拒绝。理由是他当官的地方太远,在四川,你走不到的。于是张小姐只好改行当舞女,才勉强活了下来。最后张小姐机缘巧合进了宫。如今才一步步做到了贵妃。
按说这样的长辈,基本上可无视,当做没这人就对了?可奇怪的是,张尧佐就是有本事让侄女失忆。自从她进宫后,他就攀定了这门亲,不知说了些什么话,张小姐就被洗脑了。从此以后,以伯父的升官发财为己任、为乐事,终生奋斗不息。
效果很显著。张尧佐己从遥远四川边陲的一介推官,升到了大宋帝国第三高官三司使,掌管天下钱粮。
综上所述,可得出两个答案:1张尧佐很无耻、2张美人很健忘。可这不是包拯所想的。他看到的是帝国危机。而之所以称其为危机,完全是由“真理”也就是儒家学说来告诉他的。儒家学说可以超级博大,也可以jing简成一句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在这大前提下,没任何势力能被允许抢走士大夫们的特权。包括其它诸子百家及皇帝的老婆、亲戚。尤其张美人这样年轻貌美、出身贫寒的妃子,和她无耻加无能的伯父。让他们当权,必将祸国殃民!
于是包拯决定弹劾。这时他身份还相当低,要说事时还得拉上好多同僚。插句题外话,包拯在言官系统里还是蛮吃香的,因他的队伍站得好。在我们的普通思维里,包拯应是和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君子站在一起的伟人。可惜错了!他在庆历年间被提拔进京城,是由当时御史台长官王拱辰推荐的,上任后猛烈抨击新政,拆范仲淹的台,是一把罕见的好手!
通过和新政君子们过招,包拯的热身运动做得挺好,这时准备向张氏集团发力。他回首前尘,展望未来,觉得身上发冷:这张贵妃,己有了刘娥的影子!同样出身贫寒、同样热衷权势,宋朝很有可能再出一天圣级的太后啊!这并非危言耸听!
如宰相文彦博在四川时就和张尧佐来往密切,进京后和张贵妃内外勾结。除贝州平叛的内部信息外,还有某年上元节观花灯,张贵妃衣着特别,万众瞩目,是罕见的灯笼锦。皇帝问哪来的?贵妃很诚实:文彦博夫人送的。
还有次皇帝到贵妃房里散步,突然见到一排定州出产的红瓷器,鲜明耀目,华贵珍异。一问,贵妃又老实交代:王拱辰大人送的。皇帝很愤怒,举起手里的柱斧,一个个亲手砸碎。
这些不算,话说封建国家等级森严,什么人享受什么排场,这是儒家理论里比天都大的规矩,名曰“礼仪”可张贵妃就不当回事。某次出行,她定要用皇后的銮驾伞盖。于是她施展全套女xing魅力,没完没了的磨皇帝。皇帝受不了了,对她一笑:你去找皇后借,她给你,你就用。结果真就去了,而曹皇后也很有趣:你要,我就给。于是张贵妃喜滋滋回来报告:皇后借我了。却不料皇帝突然沉下了脸:国家典章有秩,你僭越失礼,当什么都是儿戏吗!
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综上,这女人贪图小利、爱慕虚荣,哪点能和当年的刘娥相比呢?且每次张美人想要出格时,都被皇帝当场震慑,从没给过她好脸!
说明一切都在皇帝掌握之中,危险根本不存在!可包拯这些人不管,就是想折腾!6月21ri,弹劾奏章递了上去,主要弹劾两点:1张尧佐不懂业务,靠裙带关系上位,严重阻碍了三司部门正常工作。2最近黄河改道了,开封城还地震,这也是张尧佐闹的…
唉!连黄河大改道这种级别的灾难都是张尧佐引起的?那他还能是个凡人吗?
皇帝看都懒得看,就扔一边了。初战失利,包拯他们强忍怒火,回家休息慢慢想,定会有办法的!
本来嘛,张尧佐也是正牌进士出身,虽混得不大出彩,可也没劣迹,凭什么不能当三司使?说他不懂业务?这么多年那么多了不起的名臣能人,都当过三司使,哪位做出过什么业绩来了?国家该冗兵、冗吏、冗费的还是不停地冗。说句难听点的话:都是同一种型号的废物!
关键时刻还是老同志出马。御史台的老牌弹劾名人何郯因母亲年老,申请外放当官,就近照应。8月5ri临走前,和皇帝聊天:张尧佐升官太快,下面人事摆不平了。您要真喜欢他,就把他当您半个多月前去世的亲舅舅李用和那样对待好了。
只加官,不给权,一世富贵享受着,不显山不露水,难道不好吗?
赵祯有点心动,真的挺好。同一时间,包拯升官了,从御史台转到知谏院,当上了院长大人。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他开始不停地在皇帝耳边唠叨——罢掉张尧佐、罢掉张尧佐…包大人成了宋朝版的唐僧!
9月18ri,西夏军侵辽边境,又被耶律敌鲁古击退。没藏讹庞与没藏太后不得不考虑向耶律宗真再次低头服小。10月17ri,没藏太后遣使以李谅祚的名义入辽,请求称臣罢兵。
在以包拯为首无数言官“不罢张尧佐就死”的这种压力下,皇帝让步了。
孩子长大,终于有一天知道了自己身世。二话没说,拿刀砍了养父,带着母亲回到父亲当年辖区傥犹州,他瞬间夺回了父亲原职,紧接着做出了侬族人千百年来做梦都不敢的事:他自建了一国家“大历国”!他不管宋朝有多大、交趾有多强、身后边还有个大理国,反正我就是要当皇帝!他成功了,名字也瞬间响亮:侬智高!至少交趾人是牢牢记住了他…
多简单!不服是?那么打服你!侬智高跟他老爸遭遇一样,被交趾人一顿胖揍,抓了回去。不过他和他老爸结局还是很不同的,可能是劳教期间表现好?他被交趾人放回来了,且官复原职,还是傥犹州的广源蛮首领。
但侬智高当皇帝的心永远不变。满腔怒火化做了实干jing神,他边对交趾俯首称臣,边暗地里招兵买马,把四周围所有能团结的力量(雷火、频婆等4洞、思浪州、安德州)都收编了过来。势力是一天天见涨,招抚了好多蛮族兄弟,渐渐条件成熟了,又一个国家隆重登场“南天国”名字比以前的响亮,可经历使人聪明。侬智高已见识过了交趾人的拳脚,知光凭自己很难du li存活。这时他想到了光辉伟大、声名远扬、战无不胜的宋朝。他的领土在理论上是宋朝的,那就郑重诚恳地写封要求内附的报表,应没问题了?那时山高皇帝远,宋朝是俺大哥,小小的交趾还在话下吗?
侬智高很有诚意地写好了信,派人送到了最近的大宋城市邕州,从这时起。他就成了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天天翘首以盼大宋的回信,会等上超过2年半的时间…到那时,我们再来看他。
耶律宗真的亲征中路军回国后,萧惠的南路军和耶律敌鲁古的北路军继续深入夏境。萧惠的南路军战舰粮草绵亘数百里,部下建议他派出侦察兵随时侦查西夏动静,但萧惠不听。果然17ri,西夏军突袭萧惠大营,辽军甚至都来不及披上战甲作战,便大败而归。萧惠还差点被俘。
10月。耶律敌鲁古率阻卜部落为主力的北路军一路杀至贺兰山,擒获李元昊妻子及大批西夏官员家属归国。途中遇到3千西夏军挑战,大破之,萧慈氏奴、耶律斡里战死。
皇祐2年(1050)1月12ri,耶律宗真对征夏之役赏功罚过:这一战,萧惠的南路军是大败、耶律敌鲁古的北路军是大胜、耶律宗真自己的中路军则是不胜不败。于是敌鲁古进封漆水郡王。因萧惠之子萧慈氏奴在北路军中战死,萧惠得以功过相抵、免去处罚。13ri,宗真遣使往西夏问罪。2月30ri,西夏大军攻打辽国的金肃城报复。不料却被耶律高家奴大败。主将2人被杀、另一人受伤遁去、万余士兵被杀。3月10ri,萧迭里得又在三角川杀败西夏军。13ri,宗真派耶律益出使大宋,告知自己此次亲征的战况。16ri。再派萧蒲奴等率大军伐夏。17ri,命北院枢密使萧革在夏辽边境屯驻大军,以做声援。
22ri,耶律宗真驻跸息鸡淀。大宋翰林学士赵概做为此次临时派遣的宋使在息鸡淀随耶律宗真一起打猎。宗真命赵概赋《信誓如山河诗》诗成,赐以玉杯。
5月7ri,萧蒲奴大军杀入西夏。他的待遇和他的皇帝是一样的:西夏人坚壁清野。他不见敌,纵掠而还…至此,辽夏三大战之第二战、第三战接连落幕…
现在请包拯包大人隆重登场:包大人的名望、事迹是诸葛亮那个级别的。他不仅是人、更是神!行走在yin阳两界,无论对方是谁,他都是一张铁脸相对,他的智慧就是个无敌型的放大镜,什么样的罪、什么样的**,都别想逃过他眼睛!当然最最让人神往的就是他的力量:只要你有罪,就肯定罪有应得。不管你是谁!
好了,现在从头来看他的履历生平。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并非像传说中父母早死,由嫂子养大,所以称她为嫂娘。相反,他父母都健在,和他生活在一起,直到生命最后时刻。
包拯在天圣五年考中了进士,那一科人才鼎盛,从状元王尧臣到韩琦、吴育、赵概、文彦博等人,都先后荣登东西两府,成为宋朝顶级朝臣。与这些人相比,包拯的荣耀来得太晚了。中进士后,他以父母年老为由,辞官不做,回归乡里。一直奉养双亲,直到二老谢世。接着再守孝3年,前后共10年之久,才出山做了一个小小知县。他在知县位置上只留下一个可记载的例子。即那个著名的杀牛案。
某人养了头牛,被人偷割了舌头,就来报官。可毫无头绪,也没证据,怎么办呢?包拯也很无奈,他告诉报官者:回去杀了那头牛,反正它也活不成了牛被杀了后,又有一人来报官。根据大宋法律,私自杀牛者有罪。这时包拯问这位热心公民:你干嘛要割了那头牛的舌头,再来反告?你跟人家有那么大的仇吗?于是那人服罪…
接着包拯升官,从知县一跃变成端州知州。而在端州知州任上,他的表现除了清廉并无其他断案故事,在盛产端砚的端州当官,直到卸任,没带走任何一块。其实,他也根本不需要带走什么,因他得到了更大好处。下一站是御史台,己是一流的京官了。
让我以小人之心度包大人之腹:包拯完全摸准了中国古代儒家理论的人才鉴定标准“非孝子不忠臣”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父母孝顺,才会对君王忠诚。这一条百试百准!不过无论如何,包拯没迷恋权力地位,在乡下全心全意奉养父母。这样的人,该值得我们尊敬。所以把他升入御史台,完全是件好事,整风运动开始!第一枪就打中了皇帝心中最爱的最爱!
话有点绕。其实很简单。皇帝心中的最爱是张贵妃,张贵妃的最爱是她的伯父张尧佐。其实并不亲,一来张尧佐和张贵妃的父亲是堂兄弟非亲兄弟。二来张尧佐很薄情,真正做到了见死不救。父亲刚死时,张小姐举目无亲,唯一出路就是投奔伯父,可张尧佐拒绝。理由是他当官的地方太远,在四川,你走不到的。于是张小姐只好改行当舞女,才勉强活了下来。最后张小姐机缘巧合进了宫。如今才一步步做到了贵妃。
按说这样的长辈,基本上可无视,当做没这人就对了?可奇怪的是,张尧佐就是有本事让侄女失忆。自从她进宫后,他就攀定了这门亲,不知说了些什么话,张小姐就被洗脑了。从此以后,以伯父的升官发财为己任、为乐事,终生奋斗不息。
效果很显著。张尧佐己从遥远四川边陲的一介推官,升到了大宋帝国第三高官三司使,掌管天下钱粮。
综上所述,可得出两个答案:1张尧佐很无耻、2张美人很健忘。可这不是包拯所想的。他看到的是帝国危机。而之所以称其为危机,完全是由“真理”也就是儒家学说来告诉他的。儒家学说可以超级博大,也可以jing简成一句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在这大前提下,没任何势力能被允许抢走士大夫们的特权。包括其它诸子百家及皇帝的老婆、亲戚。尤其张美人这样年轻貌美、出身贫寒的妃子,和她无耻加无能的伯父。让他们当权,必将祸国殃民!
于是包拯决定弹劾。这时他身份还相当低,要说事时还得拉上好多同僚。插句题外话,包拯在言官系统里还是蛮吃香的,因他的队伍站得好。在我们的普通思维里,包拯应是和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君子站在一起的伟人。可惜错了!他在庆历年间被提拔进京城,是由当时御史台长官王拱辰推荐的,上任后猛烈抨击新政,拆范仲淹的台,是一把罕见的好手!
通过和新政君子们过招,包拯的热身运动做得挺好,这时准备向张氏集团发力。他回首前尘,展望未来,觉得身上发冷:这张贵妃,己有了刘娥的影子!同样出身贫寒、同样热衷权势,宋朝很有可能再出一天圣级的太后啊!这并非危言耸听!
如宰相文彦博在四川时就和张尧佐来往密切,进京后和张贵妃内外勾结。除贝州平叛的内部信息外,还有某年上元节观花灯,张贵妃衣着特别,万众瞩目,是罕见的灯笼锦。皇帝问哪来的?贵妃很诚实:文彦博夫人送的。
还有次皇帝到贵妃房里散步,突然见到一排定州出产的红瓷器,鲜明耀目,华贵珍异。一问,贵妃又老实交代:王拱辰大人送的。皇帝很愤怒,举起手里的柱斧,一个个亲手砸碎。
这些不算,话说封建国家等级森严,什么人享受什么排场,这是儒家理论里比天都大的规矩,名曰“礼仪”可张贵妃就不当回事。某次出行,她定要用皇后的銮驾伞盖。于是她施展全套女xing魅力,没完没了的磨皇帝。皇帝受不了了,对她一笑:你去找皇后借,她给你,你就用。结果真就去了,而曹皇后也很有趣:你要,我就给。于是张贵妃喜滋滋回来报告:皇后借我了。却不料皇帝突然沉下了脸:国家典章有秩,你僭越失礼,当什么都是儿戏吗!
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综上,这女人贪图小利、爱慕虚荣,哪点能和当年的刘娥相比呢?且每次张美人想要出格时,都被皇帝当场震慑,从没给过她好脸!
说明一切都在皇帝掌握之中,危险根本不存在!可包拯这些人不管,就是想折腾!6月21ri,弹劾奏章递了上去,主要弹劾两点:1张尧佐不懂业务,靠裙带关系上位,严重阻碍了三司部门正常工作。2最近黄河改道了,开封城还地震,这也是张尧佐闹的…
唉!连黄河大改道这种级别的灾难都是张尧佐引起的?那他还能是个凡人吗?
皇帝看都懒得看,就扔一边了。初战失利,包拯他们强忍怒火,回家休息慢慢想,定会有办法的!
本来嘛,张尧佐也是正牌进士出身,虽混得不大出彩,可也没劣迹,凭什么不能当三司使?说他不懂业务?这么多年那么多了不起的名臣能人,都当过三司使,哪位做出过什么业绩来了?国家该冗兵、冗吏、冗费的还是不停地冗。说句难听点的话:都是同一种型号的废物!
关键时刻还是老同志出马。御史台的老牌弹劾名人何郯因母亲年老,申请外放当官,就近照应。8月5ri临走前,和皇帝聊天:张尧佐升官太快,下面人事摆不平了。您要真喜欢他,就把他当您半个多月前去世的亲舅舅李用和那样对待好了。
只加官,不给权,一世富贵享受着,不显山不露水,难道不好吗?
赵祯有点心动,真的挺好。同一时间,包拯升官了,从御史台转到知谏院,当上了院长大人。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他开始不停地在皇帝耳边唠叨——罢掉张尧佐、罢掉张尧佐…包大人成了宋朝版的唐僧!
9月18ri,西夏军侵辽边境,又被耶律敌鲁古击退。没藏讹庞与没藏太后不得不考虑向耶律宗真再次低头服小。10月17ri,没藏太后遣使以李谅祚的名义入辽,请求称臣罢兵。
在以包拯为首无数言官“不罢张尧佐就死”的这种压力下,皇帝让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