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3章 【抹黑】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句并非是智慧之言,而是经验之谈。并非是说人的心里阴暗有多严重,就是看不得人过的好。
而群起而攻之这种事情,不需要负责任,国人对于不要负责任的事情都是非常踊跃的,明知道不好,也会偷偷的暗自爽快一把。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孔子说了,攻击和主张不同的言论,也是对自己有害的。这里说的其实是一个道理。放在普通人身上,异端就是比他们耀眼的能人,对于芸芸众生来说,真要是有一鹤立鸡群的主出现了,肯定心里头泛酸,恨不得眼睛睁圆了,看人家倒霉,谁心里会从来没有嫉妒的心思呢?
从某种角度来说,王学谦完全符合了在民国政坛内‘异端’的角色。
不说别的,要实力有实力,要地盘有地盘,要军队有军队。这个标准,在民国的政坛已经可以呼风唤雨了,可问题是如今的王学谦还有声望、敢于对收回租界,对洋人说‘不’的超级政治偶像。毫不夸张的说,王学谦已经是民国知识界和精英基层期待已久的政坛代言人。他们盼着有一个强硬的民族主义政坛领袖已经很久了。百年屈辱,不是说说的,是心头一直抹不去的痛。
王学谦完美的演示了一个政客该有的气节,一个民族主义者对于积弱已久的民国有着怎么样的巨大号召力!
就连曹锟也经常团着双手,像是老年版的‘和气娃娃’似地感慨不已:这个娃不简单!
说的就是王学谦,他从出现在民国政坛,到真正的拥有一方势力,成为民国几大派系之中不可忽视的大人物,只不过用了几年的时间。想一想民国其他的大人物,几年时间够干嘛?
孙大先生躲在日本就有好几年,二十多年来就一直蹉跎在了被通缉和逃跑的路途之中了。
曹锟当大头兵,差点在朝鲜当了炮灰,也是那几年。
张作霖,这位爷就更不堪了,当年落草为寇花了好几年时间才符合招安的资格。
……
可以说民国政坛的大佬,当年起家的时候都是九死一生的局面。除了少数人之外,大部分都死‘苦出身’,有些还背负‘乱党’的名声很多年的,可是怎么一个‘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世界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少爷……这让其他人怎么看?
是不是膈应的慌?
偷偷的想要搞他?
看王学谦倒霉?
……
这种心思也不是什么丢人的想法,是个人发现自己九死一生换取来的成就,人家轻轻松松就获得了,这种心头的嫉妒,是怎么也无法消除的。只不过,有些人行动了,有些人碍于内心的底线,并没有过多的实际行动。
不过,之前王学谦塑造的是金身,又是振兴民族工业,又是争取民族主权,就算是购买铁路,也是为了能够将江南的铁路网络建立起来。那时候去喷王学谦,是要被舆论的唾沫给淹死人的。
可是,一切在这几天发生了改变,王学谦和美国人之间走的太近了,至于贸易协议,根本就没有公布。对此,也没有人想要公布,因为一点意义都没有。而更深入的谈判,在民国只有少数几个人才知道。会议记录,在浙江只有三个人看到了,王学谦,宋子文和陈布雷。可能之后会让林长民等人看到,也知晓的人也不过寥寥数人。
秘密之所以是秘密,是因为知道的人很少,想要知道的人很多。可想要知道,却无法知道的时候,很多人内心就会冒出一个想法,会不会是有见不得人的东西,才千方百计的不让人知晓?猜忌几乎成为了本能。有些人打听不到消息,又出于嫉妒,就会在内心一遍遍的告诉自己,肯定有猫腻。
王学谦会不会做出丧权辱国的事来,将民国的利益卖给了美国人?
不用说,这样想的人还真不少。主要是因为民国都知道了美国的商业部长抵达浙江进行商业洽谈,可谁也不知道洽谈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久而久之,连支持王学谦的人都开始动摇了,原本那么高调的一个人,还藏着掖着,会不会真有不好的事发生吧?
于是第一份在报纸上隐晦的提醒王学谦,要守住本心的文章就出现了。
这样的提醒,很快被人解读成为知情者的解密。
很快会让人想到,王学谦是做了不可告人的秘密。
要是一个普通人和一个美国人之间商量隐秘的事,也闹不出多大的动静来,想要卖国当汉奸,真没有这个资格。可王学谦不一样,他已经具备了当汉奸的资格,而且洋人会很器重他……这话很别扭,可架不住这么一个理。卖国也是要身份地位的,平头老百姓就是想卖,也没有门路。
要说王学谦对于舆论报道,还真没有什么担心的。嘴长在人家身上,民国时代,文人是被彻底解放了,什么话都敢说,什么念头都敢往外蹦。不像满清的时候,哪家报纸敢胡说八道……好吧,还真有,洋人的报纸可不看满清大员的脸色,他们是底气最足的。可问题是洋人不关心华夏人,也不关心华夏的高官们的节操。他们关心的是市场和利益。可要是国人想要痛斥政府不作为,政治黑暗等等,那就等着吃牢饭吧!
这还是好的,要是赶在康熙爷的时代,一家子都要砍头。
到了民国,文人们的春天真的是来临了。新文化运动说白了,是套在文人身上枷锁彻底没有了,没有规矩,没有约束的时代,真不能说是好还是坏。
就像是社会一样,偷东西不犯法,估计整个国家的人都要没有廉耻感了。相比之下,造谣更没有责任了,本来就是躲在幕后,心理负担顿时小了很多。就像是在后世,很多人是语言上的巨人,在生活中缩的像一团风干的抹布,可是在网上,一下子牛气起来,仿佛就没有他不敢干的事。骂人,这算是个事吗?
一开始,作为王学谦麾下情报负责人的戴笠,压根就没有注意市面上报纸的风向。觉得不过是有些人故意找不痛快的,派手下人去调差一番,也不了了之。仅上海租界布道路上(也就是四马路),靠近三一大教堂附近就有四百来家报社。大大小小的报社,每天都有开张的,也有关门的。
别看杜月笙在上海手眼通天,可面对这些流窜在民国各个角落的闲散文人,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最后不了了之收场。
其实戴笠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主子王学谦,别说嫉妒,就是恨他的人也多了去了。不敢说仇人满天下,可民国政坛的势力不少都是对王学谦非常忌惮的,希望看他倒霉的人也大有人在。在报纸上说两句没影子的话,也不过是图一时痛快而已。用王学谦的话来说,这个世界上爱的人很多,恨你的人也很多,那么你就距离成功不远了。
这话其实很好理解,用娱乐圈的解释就是:“人红是非多!”
王学谦红不红?
这是肯定的,在民国政坛谁还能和他比名气?别看孙大先生当年声望登顶的时候,可一样也有人黑他,比如说曾经和孙大先生算是朋友的杨度,就写文章说孙大先生是****。
有人黑王学谦,再正常不过了。
再说戴笠自己,他觉得自从当官,当大官之后,人生状态似乎也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在浙江,他几乎可以说是仇人遍地,连浙江籍的狗都不待见他。用戴笠的思维想问题,这些恨他的人,就是眼红他?他也不想一想,浙江的不少官员都因为他倒霉了,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在特务面前,这些都是浮云。当然,这些官员自己也有问题,不是贪,就是搞阴谋诡计,倒霉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戴笠。戴笠有一万种办法让人后悔活在世上……他的背影不让人恨的牙痒痒,都没天理了。
可接下来的舆论,竟然疯狂似的持井喷的状态出现,很多文章都不再是以遮遮掩掩的方式来隐晦其中。直接点名说东南大员之类的话,而内容直接就是怒骂王学谦卖国。
说的还是有鼻子有眼的,可问题是报纸上的胡言乱语,戴笠也分辨不出那些真,那些假。
因为外交谈判他根本就没有资格参加好不好,连端茶送水的人都换成了陈布雷。也就是说,在谈判的房间内发生的任何事,也只有几个当事人和陈布雷清楚。就算是送茶和点心的服务生,连门口都无法靠近,就被拦下来了。
戴笠倒是想要安排一两个眼线,可是他做吗?
所以,戴笠也数不清楚王学谦和胡佛商议的结果到底是什么,对民国有利还是有害。估计……民国政客签订的外交条约,很少有对国家有利的。在这种大背景下,戴笠也有些底气不足。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看那个混蛋不开眼,来一个杀一儆百。
闹腾了好几天,一点效果都没有不说,还是受了一肚子的气。
属下告诉他,好几家抹黑王学谦的报纸就是新办的,报社的职员连老板是谁都不知道,抓人都没出抓。就连封锁的报社机器,也是从洋行租赁金来的……
“这帮混蛋,一个个背地里放冷枪,还是个爷们吗?”
戴笠在自己的地盘里气的牙花子疼,可也是大眼瞪小眼的没有一点办法。好在民国的几家大报社都没有刊登,或者转载这些小报的谣言,可仿佛像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让王学谦难堪。而这时候,不管是王学谦出来辟谣也好,澄清也罢,都是不合适的。
因为谣言这个东西,作为当事人是解释不清楚的。
正在戴笠脑袋胀痛的时候,电话响了起来,电话那头的声音是陈布雷。虽然王学谦没有说话,但是陈布雷急了,要戴笠三天内平息舆论。这下子戴笠也傻眼了,三天!他连是谁下手的都不知道啊!
边上的戴春榜低眉顺眼的看着戴笠,他是戴笠的胞弟,戴家不富裕,能够供养戴笠读到师范已经很不容易了,做弟弟的只能十多岁就去杂货店当学徒做伙计,练就了一双察言观色的眼睛。自从戴笠得势之后,被留在警察厅,担任后勤处处长。
“哥……”
“你……出去!”戴笠也是烦了,才对弟弟这样说话。他的兄弟的秉性当大哥的自然清楚的很,肯定是没钱了,想要打秋风。
戴春榜没有走的打算,他也知道戴笠最近不顺心,这家伙察言观色的手段着实了得。官场的箴言自然有很多,比如孔夫子就说过: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话的意思就是,做官并不是多做就好,少做少错,那才是为官之道。做官就是求一个稳当。可戴笠的官不求稳,而是求激进,这是他身份决定的,当特务的求稳当是找死。
这话对于戴春榜来说,他是搞不明白的,但是他明白一个道理,他哥如今犯难了,什么都不做,就是无能。于是他鼓足勇气对戴笠说:“哥你小看我不是?”
“我还高看你了,可你是扶得起来的人吗?让你去侦稽队,你连身上的枪被人顺走了都不知道,还能做啥?”想起戴春榜身上发生的丑事,戴笠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可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谁让一个娘老子生的呢?
可戴春榜却不服气了,挺着瘪下去的胸膛,硬是要装一副高深莫测的架势出来,差点没把戴笠给气乐了,手指着他的兄弟忍着笑道:“好吧,你先说就说说,现在市面上的小报都胡乱刊登消息,故意抹黑王督,可是我们谁做的都不知道,这事怎么查,怎么禁止?”
“好吧,哥,我们就抓人。”
“抓人?抓谁,你知道吗?那个混蛋脸上写着‘阴谋’两个字?让你去抓?”
戴春榜理所当然道:“谁的嫌疑最大,就抓谁。就算是找不到那个背地里使坏的人,也能震慑宵小。总好过什么也不做,什么也查不出来。大哥,我不是说你,我们既然是做王督的狗腿子,就要有狗腿子的觉悟,不能等人闹事才想着抓人,得让人都怕我们……”
前半句,戴笠还听得有点意思。他这个官和其他官场的官员不一样,作风稳当是不会被器重的,也是做不出成绩来的。可后半句,让戴笠气急败坏的大怒:“你骂谁狗腿子?”
“大哥……”
戴春榜打小一直活在戴笠的阴影之下,没他大哥聪明,也没有他大哥坏……总之,连比阴险都比不上,见戴笠发火了,立刻缩回脑袋不敢说话了。
当然,戴笠这样的真小人是不在乎一两句骂名的,气过之后,反复思量弟弟的建议。不得不说,这家伙平日里也没有什么本事,但是小心思却不少。
这次的建议,很符合戴笠的心意,觉得可行,可问题是抓人也要分情况啊!
平白无故的抓人,是会引起争议,可万一是乱又乱招,将背后的那群人给激起来了呢?这不就有线索了吗?
想来想去,戴笠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于是脸色平复一些之后,就问:“你说抓谁?”
“湖州的商会就很可疑,那帮人被断了盐引的生意,接着又要被断了生丝生意,我看抓这些人就没错。”
戴笠托着下巴,正在思量,湖州商会不就是张静江的一帮人么?就算是抓错了也不要紧,想到这里,他习惯性的哼哼:“嗯……”
戴春榜还以为戴笠答应了他的建议,顿时大喜,高兴的差点没有蹦起来,湖州商会,那不就是南浔商团吗?浙江最有钱的四个商团之一,仅次于宁绍商会和杭州钱帮。以前可是垄断了东南一代的盐业和丝绸生意,家产千万的就有好几家。
既然要抓人,戴春榜就坚定的认为他这个提建议的人是有功之人,带队必然要有他,不然不合理啊!感觉要发财,发大财的戴春榜兴奋地嚷嚷道:“大哥,你放心吧!一个都跑不了,我就去集合人去南浔。”
自己的弟弟这么高兴,着实把戴笠吓一跳,随后他心中一紧,暗道:原来这小子打这个主意……
“你给我回来!”
这句并非是智慧之言,而是经验之谈。并非是说人的心里阴暗有多严重,就是看不得人过的好。
而群起而攻之这种事情,不需要负责任,国人对于不要负责任的事情都是非常踊跃的,明知道不好,也会偷偷的暗自爽快一把。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孔子说了,攻击和主张不同的言论,也是对自己有害的。这里说的其实是一个道理。放在普通人身上,异端就是比他们耀眼的能人,对于芸芸众生来说,真要是有一鹤立鸡群的主出现了,肯定心里头泛酸,恨不得眼睛睁圆了,看人家倒霉,谁心里会从来没有嫉妒的心思呢?
从某种角度来说,王学谦完全符合了在民国政坛内‘异端’的角色。
不说别的,要实力有实力,要地盘有地盘,要军队有军队。这个标准,在民国的政坛已经可以呼风唤雨了,可问题是如今的王学谦还有声望、敢于对收回租界,对洋人说‘不’的超级政治偶像。毫不夸张的说,王学谦已经是民国知识界和精英基层期待已久的政坛代言人。他们盼着有一个强硬的民族主义政坛领袖已经很久了。百年屈辱,不是说说的,是心头一直抹不去的痛。
王学谦完美的演示了一个政客该有的气节,一个民族主义者对于积弱已久的民国有着怎么样的巨大号召力!
就连曹锟也经常团着双手,像是老年版的‘和气娃娃’似地感慨不已:这个娃不简单!
说的就是王学谦,他从出现在民国政坛,到真正的拥有一方势力,成为民国几大派系之中不可忽视的大人物,只不过用了几年的时间。想一想民国其他的大人物,几年时间够干嘛?
孙大先生躲在日本就有好几年,二十多年来就一直蹉跎在了被通缉和逃跑的路途之中了。
曹锟当大头兵,差点在朝鲜当了炮灰,也是那几年。
张作霖,这位爷就更不堪了,当年落草为寇花了好几年时间才符合招安的资格。
……
可以说民国政坛的大佬,当年起家的时候都是九死一生的局面。除了少数人之外,大部分都死‘苦出身’,有些还背负‘乱党’的名声很多年的,可是怎么一个‘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世界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少爷……这让其他人怎么看?
是不是膈应的慌?
偷偷的想要搞他?
看王学谦倒霉?
……
这种心思也不是什么丢人的想法,是个人发现自己九死一生换取来的成就,人家轻轻松松就获得了,这种心头的嫉妒,是怎么也无法消除的。只不过,有些人行动了,有些人碍于内心的底线,并没有过多的实际行动。
不过,之前王学谦塑造的是金身,又是振兴民族工业,又是争取民族主权,就算是购买铁路,也是为了能够将江南的铁路网络建立起来。那时候去喷王学谦,是要被舆论的唾沫给淹死人的。
可是,一切在这几天发生了改变,王学谦和美国人之间走的太近了,至于贸易协议,根本就没有公布。对此,也没有人想要公布,因为一点意义都没有。而更深入的谈判,在民国只有少数几个人才知道。会议记录,在浙江只有三个人看到了,王学谦,宋子文和陈布雷。可能之后会让林长民等人看到,也知晓的人也不过寥寥数人。
秘密之所以是秘密,是因为知道的人很少,想要知道的人很多。可想要知道,却无法知道的时候,很多人内心就会冒出一个想法,会不会是有见不得人的东西,才千方百计的不让人知晓?猜忌几乎成为了本能。有些人打听不到消息,又出于嫉妒,就会在内心一遍遍的告诉自己,肯定有猫腻。
王学谦会不会做出丧权辱国的事来,将民国的利益卖给了美国人?
不用说,这样想的人还真不少。主要是因为民国都知道了美国的商业部长抵达浙江进行商业洽谈,可谁也不知道洽谈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久而久之,连支持王学谦的人都开始动摇了,原本那么高调的一个人,还藏着掖着,会不会真有不好的事发生吧?
于是第一份在报纸上隐晦的提醒王学谦,要守住本心的文章就出现了。
这样的提醒,很快被人解读成为知情者的解密。
很快会让人想到,王学谦是做了不可告人的秘密。
要是一个普通人和一个美国人之间商量隐秘的事,也闹不出多大的动静来,想要卖国当汉奸,真没有这个资格。可王学谦不一样,他已经具备了当汉奸的资格,而且洋人会很器重他……这话很别扭,可架不住这么一个理。卖国也是要身份地位的,平头老百姓就是想卖,也没有门路。
要说王学谦对于舆论报道,还真没有什么担心的。嘴长在人家身上,民国时代,文人是被彻底解放了,什么话都敢说,什么念头都敢往外蹦。不像满清的时候,哪家报纸敢胡说八道……好吧,还真有,洋人的报纸可不看满清大员的脸色,他们是底气最足的。可问题是洋人不关心华夏人,也不关心华夏的高官们的节操。他们关心的是市场和利益。可要是国人想要痛斥政府不作为,政治黑暗等等,那就等着吃牢饭吧!
这还是好的,要是赶在康熙爷的时代,一家子都要砍头。
到了民国,文人们的春天真的是来临了。新文化运动说白了,是套在文人身上枷锁彻底没有了,没有规矩,没有约束的时代,真不能说是好还是坏。
就像是社会一样,偷东西不犯法,估计整个国家的人都要没有廉耻感了。相比之下,造谣更没有责任了,本来就是躲在幕后,心理负担顿时小了很多。就像是在后世,很多人是语言上的巨人,在生活中缩的像一团风干的抹布,可是在网上,一下子牛气起来,仿佛就没有他不敢干的事。骂人,这算是个事吗?
一开始,作为王学谦麾下情报负责人的戴笠,压根就没有注意市面上报纸的风向。觉得不过是有些人故意找不痛快的,派手下人去调差一番,也不了了之。仅上海租界布道路上(也就是四马路),靠近三一大教堂附近就有四百来家报社。大大小小的报社,每天都有开张的,也有关门的。
别看杜月笙在上海手眼通天,可面对这些流窜在民国各个角落的闲散文人,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最后不了了之收场。
其实戴笠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主子王学谦,别说嫉妒,就是恨他的人也多了去了。不敢说仇人满天下,可民国政坛的势力不少都是对王学谦非常忌惮的,希望看他倒霉的人也大有人在。在报纸上说两句没影子的话,也不过是图一时痛快而已。用王学谦的话来说,这个世界上爱的人很多,恨你的人也很多,那么你就距离成功不远了。
这话其实很好理解,用娱乐圈的解释就是:“人红是非多!”
王学谦红不红?
这是肯定的,在民国政坛谁还能和他比名气?别看孙大先生当年声望登顶的时候,可一样也有人黑他,比如说曾经和孙大先生算是朋友的杨度,就写文章说孙大先生是****。
有人黑王学谦,再正常不过了。
再说戴笠自己,他觉得自从当官,当大官之后,人生状态似乎也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在浙江,他几乎可以说是仇人遍地,连浙江籍的狗都不待见他。用戴笠的思维想问题,这些恨他的人,就是眼红他?他也不想一想,浙江的不少官员都因为他倒霉了,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在特务面前,这些都是浮云。当然,这些官员自己也有问题,不是贪,就是搞阴谋诡计,倒霉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戴笠。戴笠有一万种办法让人后悔活在世上……他的背影不让人恨的牙痒痒,都没天理了。
可接下来的舆论,竟然疯狂似的持井喷的状态出现,很多文章都不再是以遮遮掩掩的方式来隐晦其中。直接点名说东南大员之类的话,而内容直接就是怒骂王学谦卖国。
说的还是有鼻子有眼的,可问题是报纸上的胡言乱语,戴笠也分辨不出那些真,那些假。
因为外交谈判他根本就没有资格参加好不好,连端茶送水的人都换成了陈布雷。也就是说,在谈判的房间内发生的任何事,也只有几个当事人和陈布雷清楚。就算是送茶和点心的服务生,连门口都无法靠近,就被拦下来了。
戴笠倒是想要安排一两个眼线,可是他做吗?
所以,戴笠也数不清楚王学谦和胡佛商议的结果到底是什么,对民国有利还是有害。估计……民国政客签订的外交条约,很少有对国家有利的。在这种大背景下,戴笠也有些底气不足。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看那个混蛋不开眼,来一个杀一儆百。
闹腾了好几天,一点效果都没有不说,还是受了一肚子的气。
属下告诉他,好几家抹黑王学谦的报纸就是新办的,报社的职员连老板是谁都不知道,抓人都没出抓。就连封锁的报社机器,也是从洋行租赁金来的……
“这帮混蛋,一个个背地里放冷枪,还是个爷们吗?”
戴笠在自己的地盘里气的牙花子疼,可也是大眼瞪小眼的没有一点办法。好在民国的几家大报社都没有刊登,或者转载这些小报的谣言,可仿佛像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让王学谦难堪。而这时候,不管是王学谦出来辟谣也好,澄清也罢,都是不合适的。
因为谣言这个东西,作为当事人是解释不清楚的。
正在戴笠脑袋胀痛的时候,电话响了起来,电话那头的声音是陈布雷。虽然王学谦没有说话,但是陈布雷急了,要戴笠三天内平息舆论。这下子戴笠也傻眼了,三天!他连是谁下手的都不知道啊!
边上的戴春榜低眉顺眼的看着戴笠,他是戴笠的胞弟,戴家不富裕,能够供养戴笠读到师范已经很不容易了,做弟弟的只能十多岁就去杂货店当学徒做伙计,练就了一双察言观色的眼睛。自从戴笠得势之后,被留在警察厅,担任后勤处处长。
“哥……”
“你……出去!”戴笠也是烦了,才对弟弟这样说话。他的兄弟的秉性当大哥的自然清楚的很,肯定是没钱了,想要打秋风。
戴春榜没有走的打算,他也知道戴笠最近不顺心,这家伙察言观色的手段着实了得。官场的箴言自然有很多,比如孔夫子就说过: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话的意思就是,做官并不是多做就好,少做少错,那才是为官之道。做官就是求一个稳当。可戴笠的官不求稳,而是求激进,这是他身份决定的,当特务的求稳当是找死。
这话对于戴春榜来说,他是搞不明白的,但是他明白一个道理,他哥如今犯难了,什么都不做,就是无能。于是他鼓足勇气对戴笠说:“哥你小看我不是?”
“我还高看你了,可你是扶得起来的人吗?让你去侦稽队,你连身上的枪被人顺走了都不知道,还能做啥?”想起戴春榜身上发生的丑事,戴笠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可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谁让一个娘老子生的呢?
可戴春榜却不服气了,挺着瘪下去的胸膛,硬是要装一副高深莫测的架势出来,差点没把戴笠给气乐了,手指着他的兄弟忍着笑道:“好吧,你先说就说说,现在市面上的小报都胡乱刊登消息,故意抹黑王督,可是我们谁做的都不知道,这事怎么查,怎么禁止?”
“好吧,哥,我们就抓人。”
“抓人?抓谁,你知道吗?那个混蛋脸上写着‘阴谋’两个字?让你去抓?”
戴春榜理所当然道:“谁的嫌疑最大,就抓谁。就算是找不到那个背地里使坏的人,也能震慑宵小。总好过什么也不做,什么也查不出来。大哥,我不是说你,我们既然是做王督的狗腿子,就要有狗腿子的觉悟,不能等人闹事才想着抓人,得让人都怕我们……”
前半句,戴笠还听得有点意思。他这个官和其他官场的官员不一样,作风稳当是不会被器重的,也是做不出成绩来的。可后半句,让戴笠气急败坏的大怒:“你骂谁狗腿子?”
“大哥……”
戴春榜打小一直活在戴笠的阴影之下,没他大哥聪明,也没有他大哥坏……总之,连比阴险都比不上,见戴笠发火了,立刻缩回脑袋不敢说话了。
当然,戴笠这样的真小人是不在乎一两句骂名的,气过之后,反复思量弟弟的建议。不得不说,这家伙平日里也没有什么本事,但是小心思却不少。
这次的建议,很符合戴笠的心意,觉得可行,可问题是抓人也要分情况啊!
平白无故的抓人,是会引起争议,可万一是乱又乱招,将背后的那群人给激起来了呢?这不就有线索了吗?
想来想去,戴笠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于是脸色平复一些之后,就问:“你说抓谁?”
“湖州的商会就很可疑,那帮人被断了盐引的生意,接着又要被断了生丝生意,我看抓这些人就没错。”
戴笠托着下巴,正在思量,湖州商会不就是张静江的一帮人么?就算是抓错了也不要紧,想到这里,他习惯性的哼哼:“嗯……”
戴春榜还以为戴笠答应了他的建议,顿时大喜,高兴的差点没有蹦起来,湖州商会,那不就是南浔商团吗?浙江最有钱的四个商团之一,仅次于宁绍商会和杭州钱帮。以前可是垄断了东南一代的盐业和丝绸生意,家产千万的就有好几家。
既然要抓人,戴春榜就坚定的认为他这个提建议的人是有功之人,带队必然要有他,不然不合理啊!感觉要发财,发大财的戴春榜兴奋地嚷嚷道:“大哥,你放心吧!一个都跑不了,我就去集合人去南浔。”
自己的弟弟这么高兴,着实把戴笠吓一跳,随后他心中一紧,暗道:原来这小子打这个主意……
“你给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