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0章 【广府风云】
老蒋来上海,心里这个苦啊!
在陈炯明兵变叛乱的关键时刻,他拼命护住了孙大先生,才有了后来被孙大先生赏识,受到重用的机会。({〔〔〔{?网{这一切,他都认为自己应该时来运转,今后的仕途将会是一片坦途。
可实际上,老蒋在‘国党’内部的身份很尴尬。
他是陈其美的部下,要是陈其美活着,一切都好说。有这位孙大先生器重的大将在,老蒋获得‘国党’内部支持的机会就不会少。其实三次护法,‘国党’方面并没有大肆宣传的打算。其实在民国主力社会的舆论之中,孙大先生去年重回广东,只不过是粤军分裂的戏码而已。
一部分支持孙大先生的粤军将士,背叛了他们的统帅陈炯明。老蒋并没有跟随孙大先生去了广州,而是前期出担任孙大先生的全权代表去了莫斯科,考察俄国的先进经验。其实,俄国选择孙大先生并不觉得是选。
俄国人原先定好的目标是吴佩孚。
当然‘玉帅’对俄国人没有丝毫好感,在双方接触一开始就谈崩了。
其次,俄国人看中了王学谦,实力足够异军突起,而且思想进步,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民族主义者。可随着俄国情报局对王学谦的调查和了解,他们认为自己没有那么大的魅力,能够吸引王学谦的重视。
没错,王学谦拥有民国国内最大的资金支持,不仅仅是浙江税赋惊人,因为他还是银行公会幕后的大人物。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爆出惊人的战争潜力,这是民国其他地方督军都无法拥有的资源优势。
其次就是王学谦的美国留学背景,让俄国人觉得王学谦如果会选择的话,更多的是选择实力更加雄厚的美国,而不会选择俄国。所以,当了第二备胎的孙大先生被俄国人选中,而当时的孙大先生在上海政治避难,他急需政治层面的支持。双方一拍即合之下,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合作。
在援助方面,俄国人确实给予了‘国党’从来没有过的慷慨和大方。一个满员军的装备,两百万卢布的无息贷款,派遣军事顾问,给予情报支持……
反正,孙大先生能够想到的,俄国人都替他想到了。他就算是没有想到的,俄国人也替他想到了。当然,他不想要的俄国人也会送过来。投资就要回报,这个道理在做生意是这样,在所谓的国与国之间的援助也是如此。
天上掉下了一注横财,砸地‘国党’上下差点找不到北了。
而去接受这批物资和装备的,正是孙大先生的全权代表,蒋中正。他名义上的身份是‘国党’的全权访问代表团团长,抵达莫斯科之后随即开展对俄国的考察。并加入商讨创办莫斯科中山大学的事宜,另外也为‘国党’的军事储备等问题走访了俄国的军事院校。
其实他更重要的任务是跟随物资安全抵达广州。
所以,老蒋错过了‘国党’最近一年最重要的事件,光复广州,第三次护法的胜利。当然前两次护法战争,孙大先生的对手都是北洋军政府,唯独这次是‘自己人’。可能是出于一种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思吧,孙大先生并没有大肆宣扬第三次护法的胜利。虽然这次护法并没有大书特书的宣传,但孙大先生回到广州之后,还是论功行赏了一番。不少人进入了‘国党’的中枢机构之中,获得了器重。
等到押运了大批物资回到广州的老蒋向孙大先生汇报,俄国人的援助数量,尤其是通过军事顾问的性质派遣军校的教官。广州建立新的军校已经刻不容缓了。
在年初的时候,孙大先生终于决定在夏季招收第一批军校学员,并在过年之后开始筹备军校的事宜。蒋中正被委以重任,但任军队筹备委员会的成员。这一刻,他意气风,决心大干一场。当然,老蒋这个人没有什么架子,至少在迹之前是如此,唯独心眼不大。
在他看来,老子是‘国党’的大功臣,这么多的武器和资金都是他押运回来的。
按道理来说,论功劳他是要排在‘国党’内第一的位置。
可实际上,筹备军校的章程一出来,孙大先生就没有考虑过将老蒋安排在军校校长的位置上。倒是选址已经准备好,就在黄埔港对望的一处珠江口岛屿上。
得到消息的老蒋如同晴空霹雳一般,整个人都傻掉了。
站在老蒋的立场,他很自然地觉得自己是痴情女遇到了薄情郎,任劳任怨的在外奔波,却没想到盼来了移情别恋的戏码。感觉广州的空气压抑地让他无法呼吸。他要离开这片伤心地。说起逃跑,他真的很有天赋,每次遇到过不去的坎,他都要跑一趟。这次也不例外,他觉得要屈居于程潜之下,感觉侮辱了他的功劳和学识。孙大先生那个没良心的……竟然没有想到他。
好吧,走了,离开广州这篇伤心地,去上海。
可到了上海他开始后悔了,担心孙大先生觉得他立场不坚定,争权夺利,在上海的日子惶惶不安地躲在家里。终于接到了张静江的信才感觉有了一点底气。张静江信上说会尽力说服孙大先生改弦易张,让老蒋如愿当上军校校长。
可是他也不想想自己那点能力和根基,是否有和程潜争夺军校校长的能力。比功绩,程潜在‘国党’内一直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也就是说他是和陈其美同一级别的‘国党’重臣。老蒋的那点经历,连给人家提鞋都不配。比军事素养……
有人问老蒋是哪里毕业的……老蒋就算是一张灿烂如同六月阳光的脸,立刻就会僵硬地如同数九寒冬的冰湖一样,冒着冷冽的寒气。
嗓子沙哑地说:“6士!”
在外人看来,回答肯定是不太合格的,一般对于留学日本的民**校生,只要是学军事的都会说自己是日本6军士官学校第几期,第几期毕业的。可老蒋根本就不敢说。他是振武学校毕业的,没赶上好时候。在之前,留学日本的清朝学生是不需要进入振武学校的,这个学校的存在是为了解决清朝留学生语言障碍,还有培养一些基本的军事训练。
贴切的说,日本创办振武学校是针对清朝学生语言不过关和军事不过关的问题。
等于是一个留学生经历的语言学校加军营。对于军事指挥、地形、专业学习,这些东西在振武学校都不涉及,说确切一点,老蒋就是在日本的假军营里,当了一年多的兵。可想而知,这样的学历是没脸说出来。老蒋是个很要面子的人,当然不会满世界的露自己的底。
可难免有人想要攀附交情的时候,舔着脸巴结,想要攀附个同学什么的:“兄弟,我是6士第8期的,你几期的?”
老将一般都会说自己是6期的,或者是1o期的。反正6军士官学校是两年学制,差两期基本上就没有碰面的机会。这里面的第几期、第几期和日本士官无关,而是清朝派遣的期数。
反正老蒋特心虚。
可程潜呢?
19o5年追随孙大先生,在‘国党’内部的关系网非常深,和黄兴是亲家,和宋教仁是好友。反正说他是‘国党’元老是没有人反对的。凭借其自身深厚的资历孙大先生就不能亏待他。而且,程潜参加指挥武昌义,第一次护法,第二次护法战争都是‘国党’的中坚力量。孙大先生是‘国党’的当家人,他要是一碗水端不平,‘国党’的人心就散了。
尤其是,程潜还有其‘国党’高层没有的眼光和经验,他在去年到达广州之后,就意识到军队要扩大,军事人才不可少。就在广州创办了一所军校,以军队士兵为主要生源教授基本的军事理论,而他担任校长。这份眼光和经验,都是让孙大先生非常满意的。
第一,不用说了,务实。这无疑是一个加分的点;其次,就是眼光前,走在了其他人的前面。凭借这两个优势,程潜担任新军校校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再说,孙大先生的烦心事也不少,去年再次回到广州之后。
他现跟在他身边的人的心态明显生了变化,不同于陈炯明时期,‘国党’的高层对于广东还有些畏手畏脚。毕竟是陈炯明打下来的江山,就连孙大先生也不得不多一层顾虑,更何况他手下的那些‘青年俊杰’们,就算是仗着孙大先生的宠幸也不敢去撩拨陈炯明的虎须。而这一次,完全不一样了,广东大半都控制在‘国党’的手中,没有人敢于来和他们争权夺势。一时间,‘国党’内部的权力斗争也进入了白热化。当其冲的就是汪兆铭和胡汉民之间的争斗。
蒋中正虽然得到了孙大先生的信任,但也要分人,和汪兆铭比?他不行。
和胡汉民比,他也没有资格。
就连谭延闿也要比老蒋重要的多。
这样一来,孙大先生对老蒋其实内心是不满的,这种不满延续到了四月份,******出走上海。孙大先生觉得不能去惯着蒋中正,你丫就是一个新人,凭什么敢对家主给的东西还挑三拣四?
爱走不走,不惯着他的。
打定了主意,孙大先生就当即通过总统府任命了程潜为新军校的校长。
不过老蒋跑了,张静江可受不了了。在他的计划里,蒋中正是他政治上的最大的培植对象,也是投资对象。就像是一个‘政治寡妇’一样,就有老蒋这根‘独苗’是他唯一的慰藉,当成宝贝一样地供着。而张静江也知道老蒋的‘心病’到底在哪里?
是不甘于在程潜之下吗?
可能有这方面的打算,但实际上,更多的是老蒋看中了新军校的职能。他可以通过军校一批批的学员,培植大量的基层军官。同时,军校又是‘国党’和俄国联系最紧密的机构,主要的军事援助后期都会在军校中体现。
老蒋见不得人好的心思,加上自己一点小心思,就触了他内心的醋坛子打翻了。可老蒋也知道,心里有怨气,不能和孙大先生说。因为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程潜都比他有资格担任这个校长。为今之计只能靠着张静江去孙大先生跟前磨。
张静江却是深得孙大先生的信任,不过浙江兵变让他在孙大先生跟前失分不少。
不过张静江已经是一个残疾之人,站在孙大先生的立场上,这位是为革命奔波大半辈子的人,就算是有点特权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张静江呢?自从双脚不便之后,他只能靠着轮椅往来,不可谓不辛苦。原本性格豪爽的人越来越婆婆妈妈,人称‘张磨磨’。他有的是时间,絮叨起来就没完没了。
孙大先生也被烦的不行,这时候心里也开始松动了,可不曾想,这天两人继续蘑菇的时候,宋子文正好来看姐姐。
他对张静江本来就不太喜欢,自从浙江兵变之后,他更是愧对王学谦。他甚至连跑到王学谦的府邸的勇气都没有,闹成这样,并不是宋子文不会做人,完全都是让张静江这个混蛋给闹腾的。
而且这家伙竟然还敢舔着脸说,蒋中正比程潜更加年轻,更加适合当军校的校长。
宋子文当即就火了,冷着脸问道:“张部长,这个蒋中正到底什么学历,打过仗没有?”
张静江是那种得罪人撂下就忘的人,心说:爷们多待得罪你了?张静江可以对别人倚老卖老,可对宋子文这一套根本就没用。凭资历,那是没本事的表现,他只会更加看不起张静江。更何况,宋子文是国舅爷,看在孙大先生的面子上,也不能太过了,只好勉强一笑道:“中正是6士毕业,而且有光复上海之功劳。”
孙大先生也觉得挺有道理,点头道:“不错。”
宋子文可不是那么好哄骗的,反而针对道:“可我怎么听说蒋中正是振武学校毕业,充其量也就是在日本当了一年多的兵而已。说带兵打仗,光复上海,谁都知道上海当时根本就没有清廷的驻军,是上海工商界推举陈其美担任了上海总督,根本就没有打过仗。而且,陈其美手下也没有多少军队。”
“让一个没有带兵经验,才学不够的人担任军校校长的重要职务,本来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更何况,大总统府已经任命了程潜为校长,朝令夕改,让刚刚安定下来的广州军民如何看待大总统府的威严?”
一阵抢白之后,张静江尴尬不已,其实老蒋的留学经历他也清楚。要不是被辛亥革命给耽搁了,被征召回国,蒋中正应该能够完成6士的学业。因为振武学校毕业之后,6军士官学校是不会做入学选拔的。毕竟是留学生,不是本国的军校学员。
可即成功入学,6军士官学校毕业,老蒋的资历和学识也无法和程潜相提并论。程潜是比张静江资格都要老的‘国党’臣子,真要说资格的话,谁也比不上这位的资历。
其次,宋子文对他的态度让他有点惊讶,可是他也知道宋子文和王学谦关系莫逆,不是别人能够相比的。而张静江也知道自己可能伤害了宋子文和王学谦之间的关系。对此,他自然是问心无愧,反正这是不能放在明面上来说的事。可宋子文一下子把问题牵扯到了孙大先生的声望和威信,连张静江也不敢过多地再去游说。
想着只能先告辞,准备找一个宋子文不在的机会,继续替蒋中正游说。
可随后的几天里,广州的‘国党’似乎一下子都如坠冰窟,英国从南洋派遣了一支舰队来香港。不明真相的‘国党’高层们如坐针毡,还以为英国人要干预广州临时政府呢?8
在陈炯明兵变叛乱的关键时刻,他拼命护住了孙大先生,才有了后来被孙大先生赏识,受到重用的机会。({〔〔〔{?网{这一切,他都认为自己应该时来运转,今后的仕途将会是一片坦途。
可实际上,老蒋在‘国党’内部的身份很尴尬。
他是陈其美的部下,要是陈其美活着,一切都好说。有这位孙大先生器重的大将在,老蒋获得‘国党’内部支持的机会就不会少。其实三次护法,‘国党’方面并没有大肆宣传的打算。其实在民国主力社会的舆论之中,孙大先生去年重回广东,只不过是粤军分裂的戏码而已。
一部分支持孙大先生的粤军将士,背叛了他们的统帅陈炯明。老蒋并没有跟随孙大先生去了广州,而是前期出担任孙大先生的全权代表去了莫斯科,考察俄国的先进经验。其实,俄国选择孙大先生并不觉得是选。
俄国人原先定好的目标是吴佩孚。
当然‘玉帅’对俄国人没有丝毫好感,在双方接触一开始就谈崩了。
其次,俄国人看中了王学谦,实力足够异军突起,而且思想进步,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民族主义者。可随着俄国情报局对王学谦的调查和了解,他们认为自己没有那么大的魅力,能够吸引王学谦的重视。
没错,王学谦拥有民国国内最大的资金支持,不仅仅是浙江税赋惊人,因为他还是银行公会幕后的大人物。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爆出惊人的战争潜力,这是民国其他地方督军都无法拥有的资源优势。
其次就是王学谦的美国留学背景,让俄国人觉得王学谦如果会选择的话,更多的是选择实力更加雄厚的美国,而不会选择俄国。所以,当了第二备胎的孙大先生被俄国人选中,而当时的孙大先生在上海政治避难,他急需政治层面的支持。双方一拍即合之下,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合作。
在援助方面,俄国人确实给予了‘国党’从来没有过的慷慨和大方。一个满员军的装备,两百万卢布的无息贷款,派遣军事顾问,给予情报支持……
反正,孙大先生能够想到的,俄国人都替他想到了。他就算是没有想到的,俄国人也替他想到了。当然,他不想要的俄国人也会送过来。投资就要回报,这个道理在做生意是这样,在所谓的国与国之间的援助也是如此。
天上掉下了一注横财,砸地‘国党’上下差点找不到北了。
而去接受这批物资和装备的,正是孙大先生的全权代表,蒋中正。他名义上的身份是‘国党’的全权访问代表团团长,抵达莫斯科之后随即开展对俄国的考察。并加入商讨创办莫斯科中山大学的事宜,另外也为‘国党’的军事储备等问题走访了俄国的军事院校。
其实他更重要的任务是跟随物资安全抵达广州。
所以,老蒋错过了‘国党’最近一年最重要的事件,光复广州,第三次护法的胜利。当然前两次护法战争,孙大先生的对手都是北洋军政府,唯独这次是‘自己人’。可能是出于一种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思吧,孙大先生并没有大肆宣扬第三次护法的胜利。虽然这次护法并没有大书特书的宣传,但孙大先生回到广州之后,还是论功行赏了一番。不少人进入了‘国党’的中枢机构之中,获得了器重。
等到押运了大批物资回到广州的老蒋向孙大先生汇报,俄国人的援助数量,尤其是通过军事顾问的性质派遣军校的教官。广州建立新的军校已经刻不容缓了。
在年初的时候,孙大先生终于决定在夏季招收第一批军校学员,并在过年之后开始筹备军校的事宜。蒋中正被委以重任,但任军队筹备委员会的成员。这一刻,他意气风,决心大干一场。当然,老蒋这个人没有什么架子,至少在迹之前是如此,唯独心眼不大。
在他看来,老子是‘国党’的大功臣,这么多的武器和资金都是他押运回来的。
按道理来说,论功劳他是要排在‘国党’内第一的位置。
可实际上,筹备军校的章程一出来,孙大先生就没有考虑过将老蒋安排在军校校长的位置上。倒是选址已经准备好,就在黄埔港对望的一处珠江口岛屿上。
得到消息的老蒋如同晴空霹雳一般,整个人都傻掉了。
站在老蒋的立场,他很自然地觉得自己是痴情女遇到了薄情郎,任劳任怨的在外奔波,却没想到盼来了移情别恋的戏码。感觉广州的空气压抑地让他无法呼吸。他要离开这片伤心地。说起逃跑,他真的很有天赋,每次遇到过不去的坎,他都要跑一趟。这次也不例外,他觉得要屈居于程潜之下,感觉侮辱了他的功劳和学识。孙大先生那个没良心的……竟然没有想到他。
好吧,走了,离开广州这篇伤心地,去上海。
可到了上海他开始后悔了,担心孙大先生觉得他立场不坚定,争权夺利,在上海的日子惶惶不安地躲在家里。终于接到了张静江的信才感觉有了一点底气。张静江信上说会尽力说服孙大先生改弦易张,让老蒋如愿当上军校校长。
可是他也不想想自己那点能力和根基,是否有和程潜争夺军校校长的能力。比功绩,程潜在‘国党’内一直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也就是说他是和陈其美同一级别的‘国党’重臣。老蒋的那点经历,连给人家提鞋都不配。比军事素养……
有人问老蒋是哪里毕业的……老蒋就算是一张灿烂如同六月阳光的脸,立刻就会僵硬地如同数九寒冬的冰湖一样,冒着冷冽的寒气。
嗓子沙哑地说:“6士!”
在外人看来,回答肯定是不太合格的,一般对于留学日本的民**校生,只要是学军事的都会说自己是日本6军士官学校第几期,第几期毕业的。可老蒋根本就不敢说。他是振武学校毕业的,没赶上好时候。在之前,留学日本的清朝学生是不需要进入振武学校的,这个学校的存在是为了解决清朝留学生语言障碍,还有培养一些基本的军事训练。
贴切的说,日本创办振武学校是针对清朝学生语言不过关和军事不过关的问题。
等于是一个留学生经历的语言学校加军营。对于军事指挥、地形、专业学习,这些东西在振武学校都不涉及,说确切一点,老蒋就是在日本的假军营里,当了一年多的兵。可想而知,这样的学历是没脸说出来。老蒋是个很要面子的人,当然不会满世界的露自己的底。
可难免有人想要攀附交情的时候,舔着脸巴结,想要攀附个同学什么的:“兄弟,我是6士第8期的,你几期的?”
老将一般都会说自己是6期的,或者是1o期的。反正6军士官学校是两年学制,差两期基本上就没有碰面的机会。这里面的第几期、第几期和日本士官无关,而是清朝派遣的期数。
反正老蒋特心虚。
可程潜呢?
19o5年追随孙大先生,在‘国党’内部的关系网非常深,和黄兴是亲家,和宋教仁是好友。反正说他是‘国党’元老是没有人反对的。凭借其自身深厚的资历孙大先生就不能亏待他。而且,程潜参加指挥武昌义,第一次护法,第二次护法战争都是‘国党’的中坚力量。孙大先生是‘国党’的当家人,他要是一碗水端不平,‘国党’的人心就散了。
尤其是,程潜还有其‘国党’高层没有的眼光和经验,他在去年到达广州之后,就意识到军队要扩大,军事人才不可少。就在广州创办了一所军校,以军队士兵为主要生源教授基本的军事理论,而他担任校长。这份眼光和经验,都是让孙大先生非常满意的。
第一,不用说了,务实。这无疑是一个加分的点;其次,就是眼光前,走在了其他人的前面。凭借这两个优势,程潜担任新军校校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再说,孙大先生的烦心事也不少,去年再次回到广州之后。
他现跟在他身边的人的心态明显生了变化,不同于陈炯明时期,‘国党’的高层对于广东还有些畏手畏脚。毕竟是陈炯明打下来的江山,就连孙大先生也不得不多一层顾虑,更何况他手下的那些‘青年俊杰’们,就算是仗着孙大先生的宠幸也不敢去撩拨陈炯明的虎须。而这一次,完全不一样了,广东大半都控制在‘国党’的手中,没有人敢于来和他们争权夺势。一时间,‘国党’内部的权力斗争也进入了白热化。当其冲的就是汪兆铭和胡汉民之间的争斗。
蒋中正虽然得到了孙大先生的信任,但也要分人,和汪兆铭比?他不行。
和胡汉民比,他也没有资格。
就连谭延闿也要比老蒋重要的多。
这样一来,孙大先生对老蒋其实内心是不满的,这种不满延续到了四月份,******出走上海。孙大先生觉得不能去惯着蒋中正,你丫就是一个新人,凭什么敢对家主给的东西还挑三拣四?
爱走不走,不惯着他的。
打定了主意,孙大先生就当即通过总统府任命了程潜为新军校的校长。
不过老蒋跑了,张静江可受不了了。在他的计划里,蒋中正是他政治上的最大的培植对象,也是投资对象。就像是一个‘政治寡妇’一样,就有老蒋这根‘独苗’是他唯一的慰藉,当成宝贝一样地供着。而张静江也知道老蒋的‘心病’到底在哪里?
是不甘于在程潜之下吗?
可能有这方面的打算,但实际上,更多的是老蒋看中了新军校的职能。他可以通过军校一批批的学员,培植大量的基层军官。同时,军校又是‘国党’和俄国联系最紧密的机构,主要的军事援助后期都会在军校中体现。
老蒋见不得人好的心思,加上自己一点小心思,就触了他内心的醋坛子打翻了。可老蒋也知道,心里有怨气,不能和孙大先生说。因为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程潜都比他有资格担任这个校长。为今之计只能靠着张静江去孙大先生跟前磨。
张静江却是深得孙大先生的信任,不过浙江兵变让他在孙大先生跟前失分不少。
不过张静江已经是一个残疾之人,站在孙大先生的立场上,这位是为革命奔波大半辈子的人,就算是有点特权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张静江呢?自从双脚不便之后,他只能靠着轮椅往来,不可谓不辛苦。原本性格豪爽的人越来越婆婆妈妈,人称‘张磨磨’。他有的是时间,絮叨起来就没完没了。
孙大先生也被烦的不行,这时候心里也开始松动了,可不曾想,这天两人继续蘑菇的时候,宋子文正好来看姐姐。
他对张静江本来就不太喜欢,自从浙江兵变之后,他更是愧对王学谦。他甚至连跑到王学谦的府邸的勇气都没有,闹成这样,并不是宋子文不会做人,完全都是让张静江这个混蛋给闹腾的。
而且这家伙竟然还敢舔着脸说,蒋中正比程潜更加年轻,更加适合当军校的校长。
宋子文当即就火了,冷着脸问道:“张部长,这个蒋中正到底什么学历,打过仗没有?”
张静江是那种得罪人撂下就忘的人,心说:爷们多待得罪你了?张静江可以对别人倚老卖老,可对宋子文这一套根本就没用。凭资历,那是没本事的表现,他只会更加看不起张静江。更何况,宋子文是国舅爷,看在孙大先生的面子上,也不能太过了,只好勉强一笑道:“中正是6士毕业,而且有光复上海之功劳。”
孙大先生也觉得挺有道理,点头道:“不错。”
宋子文可不是那么好哄骗的,反而针对道:“可我怎么听说蒋中正是振武学校毕业,充其量也就是在日本当了一年多的兵而已。说带兵打仗,光复上海,谁都知道上海当时根本就没有清廷的驻军,是上海工商界推举陈其美担任了上海总督,根本就没有打过仗。而且,陈其美手下也没有多少军队。”
“让一个没有带兵经验,才学不够的人担任军校校长的重要职务,本来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更何况,大总统府已经任命了程潜为校长,朝令夕改,让刚刚安定下来的广州军民如何看待大总统府的威严?”
一阵抢白之后,张静江尴尬不已,其实老蒋的留学经历他也清楚。要不是被辛亥革命给耽搁了,被征召回国,蒋中正应该能够完成6士的学业。因为振武学校毕业之后,6军士官学校是不会做入学选拔的。毕竟是留学生,不是本国的军校学员。
可即成功入学,6军士官学校毕业,老蒋的资历和学识也无法和程潜相提并论。程潜是比张静江资格都要老的‘国党’臣子,真要说资格的话,谁也比不上这位的资历。
其次,宋子文对他的态度让他有点惊讶,可是他也知道宋子文和王学谦关系莫逆,不是别人能够相比的。而张静江也知道自己可能伤害了宋子文和王学谦之间的关系。对此,他自然是问心无愧,反正这是不能放在明面上来说的事。可宋子文一下子把问题牵扯到了孙大先生的声望和威信,连张静江也不敢过多地再去游说。
想着只能先告辞,准备找一个宋子文不在的机会,继续替蒋中正游说。
可随后的几天里,广州的‘国党’似乎一下子都如坠冰窟,英国从南洋派遣了一支舰队来香港。不明真相的‘国党’高层们如坐针毡,还以为英国人要干预广州临时政府呢?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