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章 北伐之对峙(补欠)
“弓弩手,放箭!!!”
“嗖嗖嗖”
随着汉军将领的一声令下,汉军顿时将手中之箭源源不断的射出,犹如漫天蝗虫一般遮天蔽日,又犹如陨石天降般声势浩荡。
鲜卑大军虽人数众多,然面对守城器械精良的汉军,强攻半月却是未有丝毫办法。
在付出几千具尸体后,鲜卑大军缓缓退去了,城上的汉军皆兴奋不已,高声欢呼。
董卓见此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自从撤退到这裕城之后,董卓便一直站在这城墙之上,虽未亲手杀敌,却是使汉军心中很是安稳。
然而董卓心中可并非想脸上那般开心,鲜卑大军连续半个月的进攻,使得此时这裕城中的汉军已是不足万人,虽然鲜卑大军损失的兵力是汉军的五倍。
但鲜卑大军多是奴隶大军,死多少,鲜卑人也不会心疼,而董卓却并非如此,原本出征的五万南越军,经过长时间的厮杀,已经成为了真正的精锐。
这些精锐在一般的军中可都是能够担任什长,屯长的骨干精兵,死一个董卓都会感到心痛。
好在建宁三年四月五日大汉传来了好消息,汉军组建北伐军突击高句丽,仅仅数日便攻至高句丽国都。
不得不说,此时的高句丽实力还没有后来那般强大,国土面积亦是较小,且国内大军皆派至北方参战,才使得汉军一击得手。
想来是高句丽此时的国王,未曾认真的了解此时的大汉,此时的大汉已不是之前的那般腐朽不堪了。
然而高句丽的战争实力亦是相当可观的,在得知汉军已将攻至国都之时,高句丽国王即刻召集国内青壮,并召回北方大军。
使得高句丽国都一日之间,竟然拥兵八万人,而攻至国都下的汉军,仅仅是虎贲与铁骑两军,无双军皆被驻扎在了长庆,以防止高句丽大军回师南下。
高句丽北方作战之十五万大军,若要回师支援国都,那么必须要经过然城与长庆两地,而这两地如今皆在汉军手中,这就意味着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就要看是汉军率先攻破高句丽的国都,还是高句丽的十五万大军率先南下。
就这样与好消息一同传到董卓耳边的还有一个坏消息,继续拖住鲜卑大军,夫余国的南线大军会南下攻打高句丽,北线自然便需要汉军自己独自支撑。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飞快策马奔向城下大喝道“将军,鲜卑大军退兵了。”
董卓闻言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城墙边道“此言当真?”
“不敢欺瞒将军,刚刚鲜卑大军撤退后,并未入鲜卑大营,而是一路向北而去,我等前往其大营查看,发现里面空无一人。”
“好,好,好。”董卓连说三个好字。
城上的汉军,皆回以巨大的欢呼之声。
建宁三年四月八日,鲜卑大军因得知高句丽撤军,恐夫余国趁势反扑,立即收缩兵力,进驻城池之中。
毕竟鲜卑乃是马背上的民族,是故这为了守护好城池,需要早早的做好守城准备。
这样董卓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竟是轻而易举的完成了。
与董卓的开心比起来,董宠就要郁闷多了,轻而易举的攻占了高句丽整个南方领土,却在这高句丽国都一座孤城上屡屡受挫。
连续攻打了数日,却是连城头都没有攻上去。
这一日汉军停止了攻势,董宠、贾诩、徐荣、张纯四人带着一众护卫,来到高句丽国都之外的高坡上。
董宠看着千疮百孔,却依然屹立不倒的国都城,转身对贾诩道“文和,子赐。听闻此前陛下亲征,平定许昭叛乱之时,余杭一战,用投石车一砸便基本结束了战事,可是真的?”
贾诩微微一礼道“那次大战之具体指挥,乃是徐荣将军,还是请徐荣将军说说吧!”
徐荣也不客套,开口道“将军,许昭大军与这高句丽大军完全无法比拟,那日,我等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了余杭城下,给反军以威慑,再者,反军皆是反叛之人,虽许昭称帝,其麾下兵士依然认为自己是叛军,如此一来面对陛下的大军才会不堪一击。”
“而这国都城的大军,皆如我等大汉军人,拼死搏杀为的乃是保家卫国,且其身后乃是自家妻儿老小,怎会放弃抵抗?”
董宠闻言点了点头,的确,这场战争大汉才是侵略者,但是没有办法,国家与国家之间哪里有那么多的仁义,有的只是裸的利益。
虽然刘宏对东汉灵帝时期的历史不是很了解,但是刘宏却也知道东汉末年可谓是天灾不断,是故能有一个不错的产粮之地,是重中之重。后世毛爷爷说的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嘛!
随后董宠开口道“诸位,不知我等围而不攻可否?”
贾诩毫不犹豫的摇头道“将军,这国都城内至少尚有粮百万石,我等要围到什么时候?此时我军的兵力与高句丽的兵力相当,若非铁骑军三万铁骑的话,我等根本就无法与高句丽大军对战。”
其实董宠话一出口,便知道失言了,且不说贾诩的理由,单单是这场战争的出发点,就不是要打一场长时间的战争。因为这次的战争,只是为了给大汉提供一个产粮之地而已。
随即董宠无奈的说道“若是别无他法,还不如将这只大军放走。”
董宠虽是无心之言,然贾诩却是眼睛一亮,随即道“将军,所言甚是,高句丽以东国都五百里便是沃沮国,其国国主乃是守成之君,若是我等可将高句丽之国主驱赶至沃沮国,长庆之外的十余万高句丽大军亦会转道东进,那时一山不容二虎,必会恶斗,我等亦可轻而易举的占据高句丽南部。”
“参谋,若是高句丽聚集大军重新杀回,又当如何?”
“沃沮国与高句丽边界之处,乃是盖马山,我等只需驻扎三万大军,便可将二十万大军拒之门外。”
董宠对这个提议很是动心,不过还是问道“可是,又如何将国都城的高句丽国主驱赶出城呢?”
“此事易耳!”贾诩自信的笑道。
ps:上面提起的有一个好的产量之地,不是说这里产量多,而是这里没有世家朝廷得到的税赋比较多,毕竟汉朝是按人头收税的,摊丁入亩还有一千多年才出现呢!
今天加更两章,第一章在下午三点多,第二章可能要晚一点,大家连晚上九点那章一起看吧!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嗖嗖嗖”
随着汉军将领的一声令下,汉军顿时将手中之箭源源不断的射出,犹如漫天蝗虫一般遮天蔽日,又犹如陨石天降般声势浩荡。
鲜卑大军虽人数众多,然面对守城器械精良的汉军,强攻半月却是未有丝毫办法。
在付出几千具尸体后,鲜卑大军缓缓退去了,城上的汉军皆兴奋不已,高声欢呼。
董卓见此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自从撤退到这裕城之后,董卓便一直站在这城墙之上,虽未亲手杀敌,却是使汉军心中很是安稳。
然而董卓心中可并非想脸上那般开心,鲜卑大军连续半个月的进攻,使得此时这裕城中的汉军已是不足万人,虽然鲜卑大军损失的兵力是汉军的五倍。
但鲜卑大军多是奴隶大军,死多少,鲜卑人也不会心疼,而董卓却并非如此,原本出征的五万南越军,经过长时间的厮杀,已经成为了真正的精锐。
这些精锐在一般的军中可都是能够担任什长,屯长的骨干精兵,死一个董卓都会感到心痛。
好在建宁三年四月五日大汉传来了好消息,汉军组建北伐军突击高句丽,仅仅数日便攻至高句丽国都。
不得不说,此时的高句丽实力还没有后来那般强大,国土面积亦是较小,且国内大军皆派至北方参战,才使得汉军一击得手。
想来是高句丽此时的国王,未曾认真的了解此时的大汉,此时的大汉已不是之前的那般腐朽不堪了。
然而高句丽的战争实力亦是相当可观的,在得知汉军已将攻至国都之时,高句丽国王即刻召集国内青壮,并召回北方大军。
使得高句丽国都一日之间,竟然拥兵八万人,而攻至国都下的汉军,仅仅是虎贲与铁骑两军,无双军皆被驻扎在了长庆,以防止高句丽大军回师南下。
高句丽北方作战之十五万大军,若要回师支援国都,那么必须要经过然城与长庆两地,而这两地如今皆在汉军手中,这就意味着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就要看是汉军率先攻破高句丽的国都,还是高句丽的十五万大军率先南下。
就这样与好消息一同传到董卓耳边的还有一个坏消息,继续拖住鲜卑大军,夫余国的南线大军会南下攻打高句丽,北线自然便需要汉军自己独自支撑。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飞快策马奔向城下大喝道“将军,鲜卑大军退兵了。”
董卓闻言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城墙边道“此言当真?”
“不敢欺瞒将军,刚刚鲜卑大军撤退后,并未入鲜卑大营,而是一路向北而去,我等前往其大营查看,发现里面空无一人。”
“好,好,好。”董卓连说三个好字。
城上的汉军,皆回以巨大的欢呼之声。
建宁三年四月八日,鲜卑大军因得知高句丽撤军,恐夫余国趁势反扑,立即收缩兵力,进驻城池之中。
毕竟鲜卑乃是马背上的民族,是故这为了守护好城池,需要早早的做好守城准备。
这样董卓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竟是轻而易举的完成了。
与董卓的开心比起来,董宠就要郁闷多了,轻而易举的攻占了高句丽整个南方领土,却在这高句丽国都一座孤城上屡屡受挫。
连续攻打了数日,却是连城头都没有攻上去。
这一日汉军停止了攻势,董宠、贾诩、徐荣、张纯四人带着一众护卫,来到高句丽国都之外的高坡上。
董宠看着千疮百孔,却依然屹立不倒的国都城,转身对贾诩道“文和,子赐。听闻此前陛下亲征,平定许昭叛乱之时,余杭一战,用投石车一砸便基本结束了战事,可是真的?”
贾诩微微一礼道“那次大战之具体指挥,乃是徐荣将军,还是请徐荣将军说说吧!”
徐荣也不客套,开口道“将军,许昭大军与这高句丽大军完全无法比拟,那日,我等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了余杭城下,给反军以威慑,再者,反军皆是反叛之人,虽许昭称帝,其麾下兵士依然认为自己是叛军,如此一来面对陛下的大军才会不堪一击。”
“而这国都城的大军,皆如我等大汉军人,拼死搏杀为的乃是保家卫国,且其身后乃是自家妻儿老小,怎会放弃抵抗?”
董宠闻言点了点头,的确,这场战争大汉才是侵略者,但是没有办法,国家与国家之间哪里有那么多的仁义,有的只是裸的利益。
虽然刘宏对东汉灵帝时期的历史不是很了解,但是刘宏却也知道东汉末年可谓是天灾不断,是故能有一个不错的产粮之地,是重中之重。后世毛爷爷说的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嘛!
随后董宠开口道“诸位,不知我等围而不攻可否?”
贾诩毫不犹豫的摇头道“将军,这国都城内至少尚有粮百万石,我等要围到什么时候?此时我军的兵力与高句丽的兵力相当,若非铁骑军三万铁骑的话,我等根本就无法与高句丽大军对战。”
其实董宠话一出口,便知道失言了,且不说贾诩的理由,单单是这场战争的出发点,就不是要打一场长时间的战争。因为这次的战争,只是为了给大汉提供一个产粮之地而已。
随即董宠无奈的说道“若是别无他法,还不如将这只大军放走。”
董宠虽是无心之言,然贾诩却是眼睛一亮,随即道“将军,所言甚是,高句丽以东国都五百里便是沃沮国,其国国主乃是守成之君,若是我等可将高句丽之国主驱赶至沃沮国,长庆之外的十余万高句丽大军亦会转道东进,那时一山不容二虎,必会恶斗,我等亦可轻而易举的占据高句丽南部。”
“参谋,若是高句丽聚集大军重新杀回,又当如何?”
“沃沮国与高句丽边界之处,乃是盖马山,我等只需驻扎三万大军,便可将二十万大军拒之门外。”
董宠对这个提议很是动心,不过还是问道“可是,又如何将国都城的高句丽国主驱赶出城呢?”
“此事易耳!”贾诩自信的笑道。
ps:上面提起的有一个好的产量之地,不是说这里产量多,而是这里没有世家朝廷得到的税赋比较多,毕竟汉朝是按人头收税的,摊丁入亩还有一千多年才出现呢!
今天加更两章,第一章在下午三点多,第二章可能要晚一点,大家连晚上九点那章一起看吧!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