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这货不是马超

第四章 天生文学少年

    快五岁的时候,马腾终于熬到了姑臧令,升迁后的他给娘送来了一名侍女。

    几个月后又给我送来了一个玩伴。

    其实以我当时的年纪,这个比我年长五六岁的少年称不上玩伴,而是随从。

    “赵承,以后你就跟长公子吧。”前来送人的是马腾的贴身护卫邓山,他平rì很少说笑,见到我只是低头应付而已。我总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

    “是……”叫赵承的孩子面黄肌瘦,一看就是饿死鬼投胎,怯生生地看着比他低了两个头的我。

    “没有给我的吗?”大姐马雯问邓山,也是怯怯的模样。

    邓山一脸为难地摇头。

    “雯儿不要胡闹。”娘拉过大姐,向邓山点头。

    “小人告退。”邓山向娘微微弯腰,而后很快离去。

    娘看了看赵承,叹了口气:“先洗一洗身子,我让人给你拿一套干净衣服吧。”

    赵承抬头仰望着她:“谢、谢夫人。”

    一个初来乍到的侍从,没有别人给他洗澡的待遇。赵承匆匆洗涮完毕,穿上了一套麻布袍卦。

    “倒是jīng神了一些。”我盘着腿打量他。

    “少爷!”他急忙向我点头哈腰。

    我摆摆手:“别这样,我没这么多规矩!”废话,我只不过是一个刚刚当上县令的穷人家的庶长子而已,哪来这么多规矩!

    “呃,是!”他虽然没明白,但还是连连点头。

    “我问你,你懂功夫吗?”虽然一眼就能从身形看得出这小子平时连饭都吃不饱,但是我还是抱着一线希望的问道。

    “攻功功夫?”他结结巴巴地反问我。

    “好吧,就是拳脚,”我只好换了个词语,“你能打架吗?”

    “打架?”他吓了一跳,胡乱摆头,“小人从来只有挨打的份,哪里敢动手打架!”

    我暗自骂自己多此一问,能沦落到被马腾收留的流浪儿,肯定不是能打的货sè……

    我将问话方式也换了:“好吧,那你会干什么?”

    他迷茫地摇晃着湿漉漉的脑袋,发梢上飞溅的水滴shè进了我的眼睛。

    我忍不住揉起眼睛:“你什么都不会?”那我养你干什么?!“做饭?洗衣?扫地?骑马?投矛?shè箭?”

    他如同拨浪鼓一般摇头,掀起一阵狂风暴雨般的进攻。

    我抵挡不住,只能连连后退。

    他的头发终于甩干了:“我还指望少爷你教我呢!”

    我一屁股坐在地上。

    于是我带领着屁事都不会的随从开始了生活。

    -

    童年的时光总似十分短暂。

    回想起来也并不会有多少回忆。

    西凉固然荒凉贫瘠,即使武威作为凉州一个郡,其治所姑臧城内外也仅有不足八千户,总人口加上士卒勉强号称六万,而整个武威郡总共也才不到十万人。要知道,西凉这地方虽然也零零碎碎分布着些许村县,但七八成以上的人口都聚集在治所之地,毕竟人类作为社会xìng动物,大家还是都喜欢过群居生活嘛。

    这区区六万人口,放在现代真是连个三等乡镇都比不上,更无法与县城相提并论,就拿我的老故乡——位于河东的一座小县,贫苦到了极点的地方,头顶上带了十几年的“国家级贫困县”帽子,人口也有近三十五万之众,更遑论山东、河南、四川、广东四个人口大省了,动辄一县便有七八十万,老百姓只要再稍一不小心便可突破百万,这还是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了三十来年之后的情景了。

    但是这凉州地广人稀,而且这个年代环境保护极好,传说中的大沙漠什么的距离我还有几千里,所以便只有大片的草原和密林,却正是打马遛狗的绝佳场所。而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西凉少年,每rì纵马驰骋已成为必修之课。

    我前生的身子骨,虽然不能说是弱不禁风,但也称的上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基本上属于没有任何格斗经验、看到火并斗殴腿脚发软的一类人,这一辈子倒是rìrì在大风中奔驰,时时在丛林里蹿跃,体格魄力,自是不可同往世相比。

    至于“文化修养”方面,大家应该都知道,西凉啊,这是什么鬼地方?那是大汉朝除了西域长史府外最西最北的角落,又与边界的少数民族西羌临界,人家时不时高兴了冲进来一通拼抢,百姓能够留下来活命已是万幸,普通人家哪里还会奢望通过读书识字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培养自己的道德情cāo?

    当然,老爹此时虽然官还很小,但好歹也算是姑臧城之中的父母官,请个先生教育教育自己的儿女当然不算什么难事。于是,和亲娘一加合计,就请了个城里颇有些名气的贾夫子给马家的几头小马驹和庞翼家里的两个儿子教教书。

    庞翼是谁?前辈子我并不晓得,从来没听过的人物,现在是老爹的副手,但老爹对他一家,那叫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真正实现了马庞两家范围内的啊,除了老婆不能共享之外,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让我看了都觉得会感激涕零不知所云了。

    庞家老大叫庞柔,没印象,身子骨十分柔弱,只好向读书方向发展了,为人比较沉稳,给人的感觉是不易接近;比起默默无名的老大,老二就是大名鼎鼎声名赫赫了——庞德!

    他nǎinǎi的,老子第一次听到他自报姓名时两条小腿激动地哆嗦了老半天,几乎想抱着他痛哭几个时辰:哥哥呀,您是俺来到这鬼地方之后所看到的第一名牛X将领啊!

    当然,我的便宜老爹可不能算是名将,虽然他勉强也能称得上是一方诸侯,但是本身在这鬼地方就不容易引人注目,后来又是被曹cāo这厮给整死了,平生除了和韩遂合合分分打打闹闹之外也没什么让我记住的事情,所以早已被我自动忽略。

    而且,这庞德哥哥,以后必然要成为我手下的强大助力,至少在前期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应该算是我方第一悍将了,你说你说,我怎么能不激动啊!

    但是……这小庞哥哥怎么比他哥哥更加安静了?别看其年纪只不过比我大三岁而已,平时的话语反而不及我三成,经常让怀揣亲善目的而去接近他的我感到兴趣索然。

    嗯,其实最初和我在一起上课的,也要算上大姐马雯和随从赵承,大姐就不用说了,俺们西凉这边,和羌人距离太近,本身民风就极为剽悍,又与更加剽悍的少数民族混在一起,难不免被他们熏陶得愈发生猛,很多中原人可能视之如天经地义的东西往往被大家嗤之以鼻,很多习惯既不是汉族的,也不是羌族或其它少数民族的,就这么奇奇怪怪的流传下来了,女子上学之类的更是没人管你,一般人都活不下去了谁还有心思管你将军的闺女上学?

    至于后来有人乱传说马超nǎinǎi是羌族女子因此马超有四分之一羌族血统,无视之;甚至还有人扯上了天,也不知道从哪里引的经据的典,考察了半天终于发现:三国名将马超为何威名赫赫?那是因为他手下的jīng锐兵马都是古罗马那边的残兵败将流窜过来的后裔!他nǎinǎi的,不用这么鄙视中国人吧?我们这边不就是因为水土和中原有些差别,风沙大一点,生活简陋一些,导致大家身材长一些眼睛大一些鼻子高一些皮肤糙一些而已嘛!这就二话不说直接妖魔化俺们?!还有没有天理了啊!

    而至于后来我的亲弟弟马铁和马休两个小崽子也跟着我们一起上课,那已是三四年后的事情了。

    毕竟转世之后也生活了也好几年了,称得上基本适应了这个时代的生活了,其实谈不上适应不适应的问题,因为远在在上辈子的时候,我到重生为止,都只是大学生而已,对于当时的社会也只有那么一点点了解罢了,要说什么适应社会,根本无从谈起。

    上了两三个月的私塾,总算是学会写汉代的破字了,笔画还真是繁琐,有的字倒是一看就认识——毕竟还是有简单字流传下来嘛,俺们汉字说到底还是象形字呵!

    话说汉末三国这个时代用什么字体我可不认识,我就只认识最基本的宋体楷体,还有我原来打字时最喜欢用的华文新魏……不知道归不知道,但反正一篇文章,用现在我的水平来看,基本上也能明白大半,因为我所拥有“雄厚”的文字底蕴和强大的识字能力,贾夫子在刚开始教书时经常对我的“聪慧”大加赞赏。庞家兄弟对我屡次受到表扬倒是没什么反应,反而是我的亲亲大姐,竟然也有些嫉妒,这姐姐心高气傲,什么事情都不肯向男子低头呢。

    不过我的得意与自豪也就到此为止了,除了这点可以作为炫耀资本外,其它方面也就那一般般水平罢了——当他们都认完字之后,我在这方面再如何“天才”,也没机会吹嘘显露了。而且由于对后世填鸭式教育早已形成可怕的依赖xìng习惯,我反而受不了这夫子仿佛上大课般的传授,时常感觉我在一间几百人上课的大教室里,听着台上的教授摇头晃脑地讲着马哲毛概邓论三代科发,眼皮已经不是我的了……

    还好,由于我早期表现优良,贾夫子对我的印象极好,基本上不管我,对我主观上懈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真是体贴的人xìng化教学啊!

    汉末的教育之中,儒家经典当然是绝对的主流,毕竟汉武帝时期重用董仲儒这厮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家都只好学习孔孟之道了,最初听了本《论语》,只能感觉到孔老爷思想很不错,只是确实没什么用,我来来去去也就只能学会初中时学过的那几句最通俗易懂的子曰云云的,乱世之中,这个重要吗?

    我很喜欢它们。

    但是我不屑学。

    鉴于本人对于儒家经典的不屑一顾,以及对于文学事业的无限爱好,我特意从百忙之中抽出一丝闲暇,除了领着赵承到处横行霸道之外,就是窝在房里写写回忆录、抒发一下心中闷sāo的小chūn情了。

    记得最早动笔写出来的是一本挺薄的东西,我管它叫做《三国志》。对,咱文化人可不稀罕什么《三国演义》之类的不入流小说,咱是正儿八经的正经人,就写正儿八经的史书,这本书是四五岁时候写的,当时也不认识几个汉朝字,当然用简体中文写着方便了,于是写出来的百来页东西被其它人看起来就属于天书之类了。

    我常常叹息:书到用时方恨少,古人诚不欺我也!

    这《三国志》一书其实颇为简陋,因为我所认识而且能写出点东西的人物,来来去去也就那二三十人,而且大半都是受演义影响,有时又受过易中天品三国的熏陶,写出来都很……那个,客观公道。

    同时为了丰富其内容,我只好再苦思冥想,将演义中所能回忆起来的经典场面编编改改的填充进去,于是,这本严肃的史书中也夹带了一丝的武侠成分了。

    对,我是一直蛮喜欢武侠的。可惜。

    然后是伟大的第二部著作了,我构思了很长时间,终于决定写一篇长篇巨著。

    这应该是一系列设想宏大的作品,讲述的也是一个末代王朝之中的一群年轻的人们,他们为了保护自己身边之人而挥剑奋斗的故事,老套却感人,之中有热血有温情,有权谋有战争,有兄弟也有组织,有势力间激烈残酷的对抗,也有算计中的默无声息。当时我心中激荡了好久,始终不知道该如何给这部必将会在我的人生中永远熠熠闪光的作品命名。苦思了三个时辰之后,大笔毅然落下,雪白的纸上赫然落下五个大字。

    “九州缥缈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