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三章 在对的时机,撞上对的大头(三)
王安石的得力助手章惇曾这样评价过赵佶,“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不得不说,他眼力还是很毒的。[ 超多好看小说]
眼下赵佶当着藩属使臣的面自亮底牌的轻率举动,绝对是外交界引以为耻的典型案例,可惜赵佶就是这么随性的人,不但并没有觉得自己有甚么不妥,反而沉浸在一种占了大便宜的自得中。
话说到这里,就不得不简单叙述一下东京太学的近况。
著名文人皇帝赵佶在登基以后,便大力发展太学,并厉行太学三舍法,再次扩充太学。他在东京城南熏门外,建立“辟雍”,规模宏大,有一百斋之多,可容纳三千人,称为“外舍生”。此时城内的太学本部,则专容“内舍”与“上舍生”,最多时,三舍共有三千八百人之多。此时太学之繁荣可见一斑。
但此时的太学,并不能简单的归结到单纯的教育机构中去。因为道君皇帝曾下诏罢科举,自唐以后各朝各代千百年间流行的科举取士大潮,到了赵佶这一朝,竟沦为“非主流”,遂使得太学成为了士子进身的唯一途径。故而此时的太学,完全可以看作是大宋后备官员的人才库。
众所周知,宋朝是出了名的“冗兵冗官”。这时节冒出一个不按历史走向来的梁山泊,导致此时朝廷严重冗兵变成了朝廷严重缺兵。唯一没有被王伦改变的,就属冗官一途依旧延续了历史走向。就眼下的情况来说,往往朝中的官员都消化不良,有官无位的现象极其严重,更别提正式官员身后还有这批数量庞大并“虎视眈眈”的后备官员们,以至于此番高丽人请求从太学中调集百余学子前去高丽教化黎民,赵佶竟有一种王俣实乃可人儿的幻觉。
他哪里知道,那个让他恨不得食骨饮血之辈,为了解决大宋朝冗兵冗官的难题,简直操碎了心。
高丽国这回请求的是一百名学子。说起来这么点人数放到三千人的“预备官员”中。连个浪花都翻不起。赵佶当然不会觉得这个数目太“多”。更何况,可以预料的是,这批学子要是去了高丽,无疑将是传播大宋影响力的最佳媒介。起舞电子书</strong>对未来两国关系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于影响,绝对是无可估量的。
付出自己感觉多余甚至头疼无法安置的学子,收获一个全面宋化的高丽,赵佶只庆幸这王俣是不是被仁州李家给吓坏了脑子!一想到机不可失,这位随性的艺术家当场拍板。废话也不多说一句,直开了金口:“准!”
传声筒金富轼到底是土生土长的高丽人,此时不禁叫“财大气粗”的赵佶这种败家的气魄给彻底震惊到了,虽说完成任务的喜悦顿时上脸,不过同时又有一丝阴霾覆盖在心头。
怎么说呢?就连吕将这个东京太学的弃儿,眼下都能在高丽弄得风生水起,此番若是按他给出的学子名单按图索骥,那将来高丽,还不彻底绝了本土人出头的希望?
宋人有句话说得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金富轼此时算是体会深刻,甚至在一瞬间冒出过反水念头,他很想泣血求告,这都是贵国梁山贼寇的惊天阴谋,天子你不要上当!
可惜,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徒劳。皇天此时抛弃了高丽,也绝不曾站在宋国一边。
“下臣叩谢隆恩!日后的高丽国必将全心全意追随大宋,誓死效忠教主道君皇帝!”金富轼最终做出了他的选择,中规中矩,不。罄尽全力的糊弄着蒙在鼓里的宋国君臣。
金富轼“直白”而“肉麻”的言论,果然让赵佶有些飘飘然起来,他最喜欢人家称呼他为教主道君皇帝了,没想到从番国使臣口中也听到这个自豪的称呼。一时间竟然主动道:
“高丽自古乃我中原属国。朕现在为两国关系打下坚实基础,也是履行我大宋应尽之义务。贵国国主若有未尽之意,爱卿不妨直接提出来!”
此时虽然是非正式会晤场合,但比正式会晤的效率要高得太多,只要哄得赵佶开了金口,接下来和宋国大臣的谈判也会轻松得多。深谙此道的金富轼当然不会放过眼下良机,当场便不客气了:
“高丽偏安海外,百姓愚昧,生病不知求医问药,只知惊扰鬼神。吾主欲在国内大力弘扬华夏医学,无奈人才匮乏。久闻大宋乃寰宇雄邦,国内能人异士数不胜数,是以吾主恳求大宋天子,莫要忘怀散落在半岛的藩属子民!”
被人惦记的感觉从来没有这么愉悦过。道君皇帝闻言龙颜大悦,不禁扶髯而笑。此时在座的重臣中已有人吃不住心中那股恶心劲,均暗骂这蛮夷端的无耻,要完学子又要医士,接下去还不知想要甚么!果然这数十万贯的贡品,不是白贡的。
见赵佶脸上并不不悦之色,金富轼趁热打铁道:“吾主闻上国医学分为:大方脉(内科)、风科、小方脉(小儿科)、疮肿兼折疡、眼科、产科、口齿兼咽喉科、针灸科、金镞兼书禁科等九科,下国倾心宋风,是以吾主斗胆奏请天子,还望每科派遣三位神医前往高丽国开山立派,吾国不敢贪猥无厌,当以五年为期,五年后,吾主当以厚赐恭送各位杏林泰斗功成归国!”
在金富轼想象中,这个要求应该比要学子难度要低,毕竟在宋国医生地位远不如文士,而且此番在人数上的要求又比学子要少,应该属于好达成那种。哪知赵佶听了具体要求后,一反刚才大方之举,竟然沉吟起来。
一科三人,九科就是二十七人。要说宋朝的翰林医官院确实是良医云集不假,但规模和太学比起来,却要小得多了。
高丽人只当是捡菜么,还一科三位宗师级的人物?且不说他赵佶龙体尊贵,就是东京城内皇族贵戚也不少,把医官都派出去了,自己要用怎么办?是以在听到具体要求后,赵佶不免也算起小账来,浑然没有刚才的大方劲儿,只见他沉吟良久,方才道:
“翰林医官局不比太学,人手实在紧张,恐怕不能满足贵国的请求。这样吧,朕吩咐下去,让每科挤出一位名医前往高丽传医!”
金富轼却又暗暗吃了一惊,没把握的对方一口应下,有把握的对方反而踌躇起来,这宋国天子真是君心难测。不过此番既然是过来捞的,也就是捞多捞少的问题,那贼、王伦不是交待……漫天叫价,坐地还钱?
“微臣谢主隆恩!下臣离境之时,吾主便多有吩咐,说是万万不能让上国为难!既然陛下开了金口,小国上下还是感激万分。只是下臣还有个小小的请求,想请求陛下恩准!”
“爱卿且说说看!”
赵佶在龙椅上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要说这高丽人虽然有些贪得无厌,却又让人不觉得讨厌。总的来说,此时赵佶心情还没有因对方的要求而破坏。
“上国有上国的难处,下国也有下国的苦衷。吾国上下实为缺医少药困扰,还请天子准许小国使团,自行在东京招募医士、学徒,当然,绝对是真金白银以求人才,绝不敢坏了两国邦交!”金富轼恳求道。
“若有子民自愿去高丽行医,有司不得阻挠,来去悉听尊便!”
赵佶大手一挥,轻描淡写道。医士算是读书人中的下品,也不是甚么了不得的人物,还入不得赵佶的龙眼。刚才之所以没有照单全准,还是因为翰林医官局的医士是为皇家勋贵服务的缘故,是以才拦了一下。但是换做民间的大夫,他就没多大兴趣了,既然高丽出得起价,谁愿意去去便是。
得了赵佶的保证,金富轼自然又是一番感激,甚至在当场(其实早就做好了)还做了一首诗来歌颂赵佶。
作为高丽士人的代表性人物,金富轼就算真是临场发挥,也绝对能倾轧关系户李资谅的三脚猫水平。比如甚么“今日陪臣参盛际,愿歌天保永无忘!”这等不入流的诗句,他是正眼也不屑于一顾的。
赵佶一听番臣献诗,顿时兴致来了,当场和金富轼逐字逐句谈论起这首诗来,连正事都忘了,一说又是小半个时辰,赵佶意外发现高丽竟然也有此等大才,颇觉兴奋。
眼看夜色将晚,两人谈论起来没完没了,年过七旬的蔡京实在有些熬不住了,不得不委婉提醒赵佶办正事要紧,赵佶虽然有些意犹未尽,总算没有忘了今晚的正事,毕竟许了对方许多好处,若听不到水响,也是不甘。赵佶当即示意臣子们出面,摸摸高丽的底牌,看他们到底有多少诚意。
“如今女真方兴未艾,实质上取代了辽国与贵国接壤,不知高丽日后如何处理与女真的邦交?”童贯出征在外,枢密院就是王襄作主,此时当仁不让的充当起投石问路的角色。(未完待续。)xh211
眼下赵佶当着藩属使臣的面自亮底牌的轻率举动,绝对是外交界引以为耻的典型案例,可惜赵佶就是这么随性的人,不但并没有觉得自己有甚么不妥,反而沉浸在一种占了大便宜的自得中。
话说到这里,就不得不简单叙述一下东京太学的近况。
著名文人皇帝赵佶在登基以后,便大力发展太学,并厉行太学三舍法,再次扩充太学。他在东京城南熏门外,建立“辟雍”,规模宏大,有一百斋之多,可容纳三千人,称为“外舍生”。此时城内的太学本部,则专容“内舍”与“上舍生”,最多时,三舍共有三千八百人之多。此时太学之繁荣可见一斑。
但此时的太学,并不能简单的归结到单纯的教育机构中去。因为道君皇帝曾下诏罢科举,自唐以后各朝各代千百年间流行的科举取士大潮,到了赵佶这一朝,竟沦为“非主流”,遂使得太学成为了士子进身的唯一途径。故而此时的太学,完全可以看作是大宋后备官员的人才库。
众所周知,宋朝是出了名的“冗兵冗官”。这时节冒出一个不按历史走向来的梁山泊,导致此时朝廷严重冗兵变成了朝廷严重缺兵。唯一没有被王伦改变的,就属冗官一途依旧延续了历史走向。就眼下的情况来说,往往朝中的官员都消化不良,有官无位的现象极其严重,更别提正式官员身后还有这批数量庞大并“虎视眈眈”的后备官员们,以至于此番高丽人请求从太学中调集百余学子前去高丽教化黎民,赵佶竟有一种王俣实乃可人儿的幻觉。
他哪里知道,那个让他恨不得食骨饮血之辈,为了解决大宋朝冗兵冗官的难题,简直操碎了心。
高丽国这回请求的是一百名学子。说起来这么点人数放到三千人的“预备官员”中。连个浪花都翻不起。赵佶当然不会觉得这个数目太“多”。更何况,可以预料的是,这批学子要是去了高丽,无疑将是传播大宋影响力的最佳媒介。起舞电子书</strong>对未来两国关系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于影响,绝对是无可估量的。
付出自己感觉多余甚至头疼无法安置的学子,收获一个全面宋化的高丽,赵佶只庆幸这王俣是不是被仁州李家给吓坏了脑子!一想到机不可失,这位随性的艺术家当场拍板。废话也不多说一句,直开了金口:“准!”
传声筒金富轼到底是土生土长的高丽人,此时不禁叫“财大气粗”的赵佶这种败家的气魄给彻底震惊到了,虽说完成任务的喜悦顿时上脸,不过同时又有一丝阴霾覆盖在心头。
怎么说呢?就连吕将这个东京太学的弃儿,眼下都能在高丽弄得风生水起,此番若是按他给出的学子名单按图索骥,那将来高丽,还不彻底绝了本土人出头的希望?
宋人有句话说得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金富轼此时算是体会深刻,甚至在一瞬间冒出过反水念头,他很想泣血求告,这都是贵国梁山贼寇的惊天阴谋,天子你不要上当!
可惜,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徒劳。皇天此时抛弃了高丽,也绝不曾站在宋国一边。
“下臣叩谢隆恩!日后的高丽国必将全心全意追随大宋,誓死效忠教主道君皇帝!”金富轼最终做出了他的选择,中规中矩,不。罄尽全力的糊弄着蒙在鼓里的宋国君臣。
金富轼“直白”而“肉麻”的言论,果然让赵佶有些飘飘然起来,他最喜欢人家称呼他为教主道君皇帝了,没想到从番国使臣口中也听到这个自豪的称呼。一时间竟然主动道:
“高丽自古乃我中原属国。朕现在为两国关系打下坚实基础,也是履行我大宋应尽之义务。贵国国主若有未尽之意,爱卿不妨直接提出来!”
此时虽然是非正式会晤场合,但比正式会晤的效率要高得太多,只要哄得赵佶开了金口,接下来和宋国大臣的谈判也会轻松得多。深谙此道的金富轼当然不会放过眼下良机,当场便不客气了:
“高丽偏安海外,百姓愚昧,生病不知求医问药,只知惊扰鬼神。吾主欲在国内大力弘扬华夏医学,无奈人才匮乏。久闻大宋乃寰宇雄邦,国内能人异士数不胜数,是以吾主恳求大宋天子,莫要忘怀散落在半岛的藩属子民!”
被人惦记的感觉从来没有这么愉悦过。道君皇帝闻言龙颜大悦,不禁扶髯而笑。此时在座的重臣中已有人吃不住心中那股恶心劲,均暗骂这蛮夷端的无耻,要完学子又要医士,接下去还不知想要甚么!果然这数十万贯的贡品,不是白贡的。
见赵佶脸上并不不悦之色,金富轼趁热打铁道:“吾主闻上国医学分为:大方脉(内科)、风科、小方脉(小儿科)、疮肿兼折疡、眼科、产科、口齿兼咽喉科、针灸科、金镞兼书禁科等九科,下国倾心宋风,是以吾主斗胆奏请天子,还望每科派遣三位神医前往高丽国开山立派,吾国不敢贪猥无厌,当以五年为期,五年后,吾主当以厚赐恭送各位杏林泰斗功成归国!”
在金富轼想象中,这个要求应该比要学子难度要低,毕竟在宋国医生地位远不如文士,而且此番在人数上的要求又比学子要少,应该属于好达成那种。哪知赵佶听了具体要求后,一反刚才大方之举,竟然沉吟起来。
一科三人,九科就是二十七人。要说宋朝的翰林医官院确实是良医云集不假,但规模和太学比起来,却要小得多了。
高丽人只当是捡菜么,还一科三位宗师级的人物?且不说他赵佶龙体尊贵,就是东京城内皇族贵戚也不少,把医官都派出去了,自己要用怎么办?是以在听到具体要求后,赵佶不免也算起小账来,浑然没有刚才的大方劲儿,只见他沉吟良久,方才道:
“翰林医官局不比太学,人手实在紧张,恐怕不能满足贵国的请求。这样吧,朕吩咐下去,让每科挤出一位名医前往高丽传医!”
金富轼却又暗暗吃了一惊,没把握的对方一口应下,有把握的对方反而踌躇起来,这宋国天子真是君心难测。不过此番既然是过来捞的,也就是捞多捞少的问题,那贼、王伦不是交待……漫天叫价,坐地还钱?
“微臣谢主隆恩!下臣离境之时,吾主便多有吩咐,说是万万不能让上国为难!既然陛下开了金口,小国上下还是感激万分。只是下臣还有个小小的请求,想请求陛下恩准!”
“爱卿且说说看!”
赵佶在龙椅上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要说这高丽人虽然有些贪得无厌,却又让人不觉得讨厌。总的来说,此时赵佶心情还没有因对方的要求而破坏。
“上国有上国的难处,下国也有下国的苦衷。吾国上下实为缺医少药困扰,还请天子准许小国使团,自行在东京招募医士、学徒,当然,绝对是真金白银以求人才,绝不敢坏了两国邦交!”金富轼恳求道。
“若有子民自愿去高丽行医,有司不得阻挠,来去悉听尊便!”
赵佶大手一挥,轻描淡写道。医士算是读书人中的下品,也不是甚么了不得的人物,还入不得赵佶的龙眼。刚才之所以没有照单全准,还是因为翰林医官局的医士是为皇家勋贵服务的缘故,是以才拦了一下。但是换做民间的大夫,他就没多大兴趣了,既然高丽出得起价,谁愿意去去便是。
得了赵佶的保证,金富轼自然又是一番感激,甚至在当场(其实早就做好了)还做了一首诗来歌颂赵佶。
作为高丽士人的代表性人物,金富轼就算真是临场发挥,也绝对能倾轧关系户李资谅的三脚猫水平。比如甚么“今日陪臣参盛际,愿歌天保永无忘!”这等不入流的诗句,他是正眼也不屑于一顾的。
赵佶一听番臣献诗,顿时兴致来了,当场和金富轼逐字逐句谈论起这首诗来,连正事都忘了,一说又是小半个时辰,赵佶意外发现高丽竟然也有此等大才,颇觉兴奋。
眼看夜色将晚,两人谈论起来没完没了,年过七旬的蔡京实在有些熬不住了,不得不委婉提醒赵佶办正事要紧,赵佶虽然有些意犹未尽,总算没有忘了今晚的正事,毕竟许了对方许多好处,若听不到水响,也是不甘。赵佶当即示意臣子们出面,摸摸高丽的底牌,看他们到底有多少诚意。
“如今女真方兴未艾,实质上取代了辽国与贵国接壤,不知高丽日后如何处理与女真的邦交?”童贯出征在外,枢密院就是王襄作主,此时当仁不让的充当起投石问路的角色。(未完待续。)xh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