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 东海风云三
朝堂上的气氛最近极为不融洽,每次朝会上都充满了一种火药的味道,大臣们对于皇上最近的表现也很不满意。
他们需要一个什么样子的皇帝呢?他们需要一个好皇帝,天下也需要一个好皇帝。那什么是好皇帝呢?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先贤说过的话,真正做到这个就是一个好皇帝了,大臣们心想,但这句话已经被皇帝朱元璋批判过了,因此还差点没有把这位先贤赶出孔庙。所以这句话是不能说的。
那么就是从谏如流了,只要能听从大臣们的意见,那就是一个好皇帝,朱元璋独断独行的作风,早已经被朝廷的大臣们在心里被打入了黑名单。
要不迷恋于女sè,要仁政爱民,要礼贤下士,要做到国富民强……。
很多很多,几乎每一个大臣心中都有一条底限,每个人的标准也不相同,当然,无论是所谓的忠臣或者jiān臣,都想皇帝按照自己心中的标准去做这个皇帝。
但是如今不同了,朝堂之上绝大多数臣子们,都抛弃了自己心中的标准底限,心里共同升起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皇上做事能轻重分明,因为他们发现皇上好像净做些捡芝麻丢西瓜的事情。
现在大明最大的事情是什么?高丽半岛处于大明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之中,已经完全脱离了朝廷的控制,在洪武年间,高丽人像狗一样一次又一次的来京师露出那谄媚的笑。但是自从朱棣去了之后,再也看不到了。
也可以说自宋以来。高丽人第一次和大陆的界限如此分明,这使一向鼓吹教化的读书人感到由衷的气愤。面对这种情况,他们沉不住气了。
有的大臣上奏,要求立刻谕旨高丽,扶正李芳远的权知高丽国事之位,甚至可以将李芳远册封为高丽王,要求只有一个,就是高丽必须向朝廷表示恭顺之意,让大明作为宗主国能够达到宗主国的威严。
这是保守一派的说法,更有激进派的还在朝堂之上跪奏。要求朝廷立即兵发高丽,为朝廷、为大明除掉隐患,以正国人视听。
历数了恭让王瑶的罪状,指责其不该收容大明叛贼,要求皇帝下诏废除恭让王的王位等等,不过谁此刻也不敢说出,恭让王是皇帝派人送给李芳果的,以至于李芳果有了名目号令高丽民众。
大明军队现在的强大,以及上次北伐北平的胜利。使大臣们觉得大明军力天下第一,做这种事情应该是手到擒来,可皇上偏偏没有这么做。
没有任何调兵的迹象,甚至除了派出一个耿炳文前往辽东之外。什么也没有做。特别是大明渤海水师在鸭绿江遇袭,当皇上听后,只问了伤亡与否。当得到伤亡很小时,随即就将这件事束之高阁。只是命令立刻补充渤海水师,使其保持现在的编制。
同时。又命兵部押运数百艘废旧战船往高丽海峡以壮军威。同时给了方明谦一道密旨。谁也搞不明白,弄一些破船去怎么能壮大军威,这不是让那些蛮夷看笑话吗?
大臣们谁也不明白皇帝心中在想着什么,做皇帝不去考虑叛乱,反而将去注意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比如在朱棣图谋不轨的消息在京师上下扩散时,皇帝却下了一道诏书,命朱棣返回北平,并诏命礼部开始实行。
大家当时就惊呆了,皇上诏书上说,但凡大明在册之民,所有幼童必须在八岁进入蒙学启蒙。至十三岁为期五年的义务教育谁也不能缺少,按照规定送子女读书者,税赋减半,否则加倍。
进入蒙学是属于义务教育,全免费xìng质的,具体款项可以由当地官员自行筹措,可在税赋中拨出一部分,可由当地富户捐赠,捐赠款项达到一定数目后,可执行原来在苏州的做法,授予其国士勋章。
首期,由户部调出五十万宝钞作为启动资金,礼部侍郎黄子澄负责具体执行,二年之后由皇上派员验收。
大臣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看错了,在辽东有战事的情况下,朝廷应该是筹措资金、粮草准备应对叛乱,而皇上此时却将钱花在了所谓的教育上,当然了,作为读书人出身的大臣们不会觉得皇上这个诏命是错的,只是实行的时机不对而已。
为此,大臣们已经准备联合起来劝谏皇上,秦淮河上的画舫中成了大臣们商谈聚会的地方,而这一切,当然都逃不过朱元璋的锦衣卫窥视。
而此时的朱元璋却在御花园中漫步,在一座小桥边停住了。这里两边有假山,中间像一道裂缝,有风吹来,将他颔下的已经苍白的胡须吹得飘飘拂拂,使身着常服的朱元璋,平添了几分老态。
假山的参差、嶙峋隐约可见;四周树木的绿枝,像捉迷藏的顽皮孩子一样,,将头呀手呀探出来,溪里隐隐流动着汩汩的水流声。景sè如此之好,令朱元璋有些流连忘返,很久没有这么悠闲过了,最近疲于应付大臣们的劝谏,是他片刻也不得闲。
在小桥上来回走动着,享受着久违的惬意,不由想起前不久发生的两件事来了,那事让他记忆犹新,让他难以忘怀,也让他从心里面高兴。
一件事是朱元璋最近才听锦衣卫汇报说的。浙江布政使吴雪凡,今年因为政绩被委任为通政司通政使,上任不久,就听到百姓反映驸马都尉梅殷和公主从中都凤阳府回京时,沿途不分地域践踏良田,扰乱民安。
吴雪凡调查核实确有此事之后,即亲自来到公主府,当面对驸马都尉梅殷说:“你们回京时,一路打猎扰了民众,我要上朝去奏与皇上。皇上是一定不会原谅你的。”梅殷听罢,非常吃惊。立即进去告诉公主。公主自知有错,立即备酒菜出来。一面请吴雪凡喝酒,一面认错地说:“我们手下的人,一路确实扰了老百姓,这是很不对的。只是当时我确实不知道,没有及早制止,才出了这种错,现在我拿出五百贯钱,来赔偿老百姓们的损失,请千万不要用这点小事烦扰皇上了。”
吴雪凡见公主认了错。又合理地赔偿了,也就将这事妥善地了了。这事很快就在南京城中传开了,一些平rì娇纵的富贵子弟都悄悄说:这位通政使怎地了得,连公主、驸马他都能治了,我等岂能不加小心!
还有一件事,就是关于安南,也就是另一个时空中的越南部分地区,蒙元末年战乱时,安南趁机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蒙元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如嶅、庆远、渊、脱等五县。
洪武初年,朱元璋曾晓谕安南陈朝国王陈rì焜,令将五县之地返还思明土司。但陈朝此时由国相黎季犛掌权,他胁迫国王陈rì焜,称兵拒命。朱元璋以战争方息。重在安抚,不愿再起干戈。于是置之不理,安南从此处于半dú lì状态。
但是安南陈氏政权已趋式微。一直内讧不断。就在洪武二十七年,相国黎季犛又把陈rì焜杀掉,改立其子陈颙,没多久,再杀陈颙,次年,黎季犛干脆灭掉陈朝,大杀陈氏宗族,并自立为帝,定国号为大虞,改元圣元,自己也改姓胡,名一元,与其子胡汉苍共理朝政。
同时遣使奉表到大明,诡称陈氏宗族已绝,胡汉苍为陈明宗之外孙,因此暂时登基理政。当时正值所谓的靖难开始,朱元璋也暂时不想对付东南亚,于是对胡一元的请示未置可否。北伐结束,胡汉苍遣使者到南京朝贺,并再次讨封。
朱元璋命礼部讨论此事,皆认为事关重大,安南情况不明,不可听信一面之辞,复奏详加考察,还没有等有结果。在去年,一个名叫裴伯耆的安南陈氏旧臣突然来到南京,这个裴伯耆是一位申包胥式的人物,他心怀陈朝,不满胡氏的倒行逆施,于是来大明乞兵复国。裴伯耆所描述的安南,完全不同于胡氏父子两人的说法。
裴伯耆的忠心虽然颇为煽情,但并未打动朱元璋,因为这一时期大明的经营重点是北方,无意在南方构衅,何况安南究竟是陈氏还是胡氏掌权,只要是臣服于明朝,并无多大区别,而朱元璋巴不得那里再乱一些,好让北方之事稳定后秋后算账呢。因此仅命赐给裴伯耆衣食,对出兵复国却只字不提。
但在今年八月底,老挝宣慰使刀线歹派人送来了前安南国王陈rì烜之孙陈天平。陈天平当初在家国剧变时并未被杀,他曾一度招兵复仇,但很快为胡一元所败,从者四散。陈天平逃匿谷中,转投老挝,但老挝亦无力助其复国,遂转送陈天平到明朝。确认了陈天平为陈氏后人,朱元璋感到有些意外,不过心里也暗暗高兴,遂以藩王之礼对待陈天平,为了安抚其心,还让礼部的任亨泰出使安南,责问胡氏父子究竟。
一想到这两件事,朱元璋就感到有一种兴奋。第一件事,说明了大明现在吏治还算可以,至少吴雪凡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而第二件事代表着,假以时rì,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军安南,真是想什么就有什么啊。
正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走来,打扰了朱元璋的沉思。不悦地横了那侍卫一眼。眼神中充满了那种被打断后的不愉。侍卫也不敢多看,忙说明道:“皇上,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大人求见。”
现在宫内的太监,在朱元璋的大力控制下,已经少了很多,平常也就是后宫之中见到一些,那是维持着后宫不方便进入男xìng的需要,而朱元璋已经有一年身边没有带过任何太监出行了,一般都是锦衣卫宿卫或者是女官随行。
朱元璋心里大喜。看来自己交给蒋瓛的任务完成了,他久已期待的大军事行动即将展开,大中华的一统局面将很快呈现在面前。但他没有将这内心的狂喜表现在脸上,冷静的宣蒋瓛进御花园觐见。
可是随着蒋瓛一脸jīng神的走进,还是忍不住的问道:“事情办得怎么样?”
蒋瓛奏道:“辽东和山东送来密报。rì本的足利义满和大内盛见达成一致。决定暂时联合,已经决定实行琉球方面的建议了。”
朱元璋看罢密报。轻快地走了几步,若有所思地在嘴里叨念着“德阳禅师”这个名字。走着走着。突然转身问道:“这个德阳禅师的来历查到了吗?张定边身边怎么突然出现了这号任务,有些耳熟啊。”
蒋瓛奏道:“德阳禅师自称是无暇大师的师弟,来历无人可知,就连琉球岛上无暇大师的徒弟们都不知道怎么凭空多了这么一个师叔。但是此人平常足不出户,连话也不多说,好像只给无暇大师一个人说话。所以无从查讫。”
“德阳禅师、德阳……。”朱元璋反复的重复了几句,突然身上一震,失声说出道:“难道是他?”
是谁,朱元璋当然没有说出口。但是要真的是那个德阳,朱元璋心里当然知道其无亲无故,平常也没有多少人见过他,当然很难查了,于是命侍卫去锦衣卫将关于德阳的卷宗调出来,交给蒋瓛,让蒋瓛再去查一遍。应该会很快分出真假。
安排了这一切之后,朱元璋才再次问蒋瓛,那rì本方面的情报。足利义满和燕王挂上钩了吗?
摇摇头,蒋瓛奏道:“这些倭寇天生狡诈,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他们自己的人。看来除了高丽之外,他们还未能和燕王联系,但李芳远和燕王之间又有协议。所以rì本人最终还是会找到燕王的。”
“那你用锦衣卫的通讯方式,替朕传谕方明谦。这次要打,就要把倭寇打痛……。”若有所思的想了想。随即道:“若是倭寇不上当,那就自己放一把火,把事情算在足利义满头上。”
蒋瓛心中一凌,也不知道皇上那里来的这般怒气,于是举手称是,经过这么多年掌管锦衣卫的经验,再加上行事除了皇帝心思之外的肆无忌惮,加上他超凡的控制力,很得朱元璋的信任,这也是一个好事。
但也不想和皇上谈这么yīn暗的话题,于是转而恭声奏问道:“皇上,最近一段时间,燕王在辽东地界上大肆招揽女真人,辽东都司的傅雍对于陛下坚守不出的决定颇有一些怨言,说再如此下去,辽东女真人早晚会倒向燕王,那样对于朵颜三卫组成的那个军有些不利。请示是否可以加强笼络。”
“女真人彪悍,却是头脑简单,但天生服从强者。朕考虑过了,笼络不起什么作用,朕就是再下旨优待,只要双方交战,朕的军队若败,他们依然会倒向胜者,若是不败,那么打他们,那些女真人也不会走的。顺其自然。”
蒋瓛躬身称是,心里却是纳闷皇上为什么说败,就算是辽东还有人jīng于用兵,可是谁又能胜过大明呢,难道皇上真的对于辽东有着极为自信的控制吗,如此以来,看来自己了解的情报还是太少了,看来皇上真的有除了锦衣卫之外的情报来源。
于是又回答了几个问题,就准备告退而出,他这次来的目的,就是像皇上禀报倭国最近的情报,还有张定边师弟的事情,现在有了思路,自然也不愿意长久的在皇上身边呆下去,因为他发现皇上今天有点怪怪的。
看到蒋瓛告退,朱元璋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走开,可是退至远处,蒋瓛又转了回来,重新想朱元璋禀报道:“陛下,火器制造局焦石报呈,关于驸马都尉庞煌改进火器以及所谓子弹之事已有眉目,请皇上给予查验。”
“哦,”这才把朱元璋今天的好心情全部激发出来,饶有兴趣的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情?”
这是朱元璋之所以十分冷静的原因之一,驸马都尉说呈献的火枪制造技术,虽然现在火枪和火炮都已经改进,但是子弹却只能停留在用硝纸包裹,因为大明当前的制造工艺,不可能大批量的生产金属子弹,这也就严重制约着火器的使用范围,因为这种纸包子弹,极为容易被天气、地域、运输等种种条件限制,并不是天下无敌的利器。
特别是在江南,受梅雨季节的影响,几乎各军中的子弹每个季节都要翻新一回,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和超出了他们的储存价值。
小小子弹,却关系到火器的发展,这也是朱元璋的心病,作为一个马上的皇帝,他很jīng准的看到了火枪的弊端,但是庞煌也只是按照另一个时空的经验对火器制造局提出了一个设想,关于用铜做子弹壳,并研制高能火药作为底火成了锦衣卫火器制造局近几年的努力方向。
朝廷对此支付了大量资金,终于有回报了,怎么能让朱元璋不高兴呢?连忙下旨:“朕明天就去看一下。”。)
他们需要一个什么样子的皇帝呢?他们需要一个好皇帝,天下也需要一个好皇帝。那什么是好皇帝呢?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先贤说过的话,真正做到这个就是一个好皇帝了,大臣们心想,但这句话已经被皇帝朱元璋批判过了,因此还差点没有把这位先贤赶出孔庙。所以这句话是不能说的。
那么就是从谏如流了,只要能听从大臣们的意见,那就是一个好皇帝,朱元璋独断独行的作风,早已经被朝廷的大臣们在心里被打入了黑名单。
要不迷恋于女sè,要仁政爱民,要礼贤下士,要做到国富民强……。
很多很多,几乎每一个大臣心中都有一条底限,每个人的标准也不相同,当然,无论是所谓的忠臣或者jiān臣,都想皇帝按照自己心中的标准去做这个皇帝。
但是如今不同了,朝堂之上绝大多数臣子们,都抛弃了自己心中的标准底限,心里共同升起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皇上做事能轻重分明,因为他们发现皇上好像净做些捡芝麻丢西瓜的事情。
现在大明最大的事情是什么?高丽半岛处于大明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之中,已经完全脱离了朝廷的控制,在洪武年间,高丽人像狗一样一次又一次的来京师露出那谄媚的笑。但是自从朱棣去了之后,再也看不到了。
也可以说自宋以来。高丽人第一次和大陆的界限如此分明,这使一向鼓吹教化的读书人感到由衷的气愤。面对这种情况,他们沉不住气了。
有的大臣上奏,要求立刻谕旨高丽,扶正李芳远的权知高丽国事之位,甚至可以将李芳远册封为高丽王,要求只有一个,就是高丽必须向朝廷表示恭顺之意,让大明作为宗主国能够达到宗主国的威严。
这是保守一派的说法,更有激进派的还在朝堂之上跪奏。要求朝廷立即兵发高丽,为朝廷、为大明除掉隐患,以正国人视听。
历数了恭让王瑶的罪状,指责其不该收容大明叛贼,要求皇帝下诏废除恭让王的王位等等,不过谁此刻也不敢说出,恭让王是皇帝派人送给李芳果的,以至于李芳果有了名目号令高丽民众。
大明军队现在的强大,以及上次北伐北平的胜利。使大臣们觉得大明军力天下第一,做这种事情应该是手到擒来,可皇上偏偏没有这么做。
没有任何调兵的迹象,甚至除了派出一个耿炳文前往辽东之外。什么也没有做。特别是大明渤海水师在鸭绿江遇袭,当皇上听后,只问了伤亡与否。当得到伤亡很小时,随即就将这件事束之高阁。只是命令立刻补充渤海水师,使其保持现在的编制。
同时。又命兵部押运数百艘废旧战船往高丽海峡以壮军威。同时给了方明谦一道密旨。谁也搞不明白,弄一些破船去怎么能壮大军威,这不是让那些蛮夷看笑话吗?
大臣们谁也不明白皇帝心中在想着什么,做皇帝不去考虑叛乱,反而将去注意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比如在朱棣图谋不轨的消息在京师上下扩散时,皇帝却下了一道诏书,命朱棣返回北平,并诏命礼部开始实行。
大家当时就惊呆了,皇上诏书上说,但凡大明在册之民,所有幼童必须在八岁进入蒙学启蒙。至十三岁为期五年的义务教育谁也不能缺少,按照规定送子女读书者,税赋减半,否则加倍。
进入蒙学是属于义务教育,全免费xìng质的,具体款项可以由当地官员自行筹措,可在税赋中拨出一部分,可由当地富户捐赠,捐赠款项达到一定数目后,可执行原来在苏州的做法,授予其国士勋章。
首期,由户部调出五十万宝钞作为启动资金,礼部侍郎黄子澄负责具体执行,二年之后由皇上派员验收。
大臣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看错了,在辽东有战事的情况下,朝廷应该是筹措资金、粮草准备应对叛乱,而皇上此时却将钱花在了所谓的教育上,当然了,作为读书人出身的大臣们不会觉得皇上这个诏命是错的,只是实行的时机不对而已。
为此,大臣们已经准备联合起来劝谏皇上,秦淮河上的画舫中成了大臣们商谈聚会的地方,而这一切,当然都逃不过朱元璋的锦衣卫窥视。
而此时的朱元璋却在御花园中漫步,在一座小桥边停住了。这里两边有假山,中间像一道裂缝,有风吹来,将他颔下的已经苍白的胡须吹得飘飘拂拂,使身着常服的朱元璋,平添了几分老态。
假山的参差、嶙峋隐约可见;四周树木的绿枝,像捉迷藏的顽皮孩子一样,,将头呀手呀探出来,溪里隐隐流动着汩汩的水流声。景sè如此之好,令朱元璋有些流连忘返,很久没有这么悠闲过了,最近疲于应付大臣们的劝谏,是他片刻也不得闲。
在小桥上来回走动着,享受着久违的惬意,不由想起前不久发生的两件事来了,那事让他记忆犹新,让他难以忘怀,也让他从心里面高兴。
一件事是朱元璋最近才听锦衣卫汇报说的。浙江布政使吴雪凡,今年因为政绩被委任为通政司通政使,上任不久,就听到百姓反映驸马都尉梅殷和公主从中都凤阳府回京时,沿途不分地域践踏良田,扰乱民安。
吴雪凡调查核实确有此事之后,即亲自来到公主府,当面对驸马都尉梅殷说:“你们回京时,一路打猎扰了民众,我要上朝去奏与皇上。皇上是一定不会原谅你的。”梅殷听罢,非常吃惊。立即进去告诉公主。公主自知有错,立即备酒菜出来。一面请吴雪凡喝酒,一面认错地说:“我们手下的人,一路确实扰了老百姓,这是很不对的。只是当时我确实不知道,没有及早制止,才出了这种错,现在我拿出五百贯钱,来赔偿老百姓们的损失,请千万不要用这点小事烦扰皇上了。”
吴雪凡见公主认了错。又合理地赔偿了,也就将这事妥善地了了。这事很快就在南京城中传开了,一些平rì娇纵的富贵子弟都悄悄说:这位通政使怎地了得,连公主、驸马他都能治了,我等岂能不加小心!
还有一件事,就是关于安南,也就是另一个时空中的越南部分地区,蒙元末年战乱时,安南趁机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蒙元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如嶅、庆远、渊、脱等五县。
洪武初年,朱元璋曾晓谕安南陈朝国王陈rì焜,令将五县之地返还思明土司。但陈朝此时由国相黎季犛掌权,他胁迫国王陈rì焜,称兵拒命。朱元璋以战争方息。重在安抚,不愿再起干戈。于是置之不理,安南从此处于半dú lì状态。
但是安南陈氏政权已趋式微。一直内讧不断。就在洪武二十七年,相国黎季犛又把陈rì焜杀掉,改立其子陈颙,没多久,再杀陈颙,次年,黎季犛干脆灭掉陈朝,大杀陈氏宗族,并自立为帝,定国号为大虞,改元圣元,自己也改姓胡,名一元,与其子胡汉苍共理朝政。
同时遣使奉表到大明,诡称陈氏宗族已绝,胡汉苍为陈明宗之外孙,因此暂时登基理政。当时正值所谓的靖难开始,朱元璋也暂时不想对付东南亚,于是对胡一元的请示未置可否。北伐结束,胡汉苍遣使者到南京朝贺,并再次讨封。
朱元璋命礼部讨论此事,皆认为事关重大,安南情况不明,不可听信一面之辞,复奏详加考察,还没有等有结果。在去年,一个名叫裴伯耆的安南陈氏旧臣突然来到南京,这个裴伯耆是一位申包胥式的人物,他心怀陈朝,不满胡氏的倒行逆施,于是来大明乞兵复国。裴伯耆所描述的安南,完全不同于胡氏父子两人的说法。
裴伯耆的忠心虽然颇为煽情,但并未打动朱元璋,因为这一时期大明的经营重点是北方,无意在南方构衅,何况安南究竟是陈氏还是胡氏掌权,只要是臣服于明朝,并无多大区别,而朱元璋巴不得那里再乱一些,好让北方之事稳定后秋后算账呢。因此仅命赐给裴伯耆衣食,对出兵复国却只字不提。
但在今年八月底,老挝宣慰使刀线歹派人送来了前安南国王陈rì烜之孙陈天平。陈天平当初在家国剧变时并未被杀,他曾一度招兵复仇,但很快为胡一元所败,从者四散。陈天平逃匿谷中,转投老挝,但老挝亦无力助其复国,遂转送陈天平到明朝。确认了陈天平为陈氏后人,朱元璋感到有些意外,不过心里也暗暗高兴,遂以藩王之礼对待陈天平,为了安抚其心,还让礼部的任亨泰出使安南,责问胡氏父子究竟。
一想到这两件事,朱元璋就感到有一种兴奋。第一件事,说明了大明现在吏治还算可以,至少吴雪凡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而第二件事代表着,假以时rì,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军安南,真是想什么就有什么啊。
正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走来,打扰了朱元璋的沉思。不悦地横了那侍卫一眼。眼神中充满了那种被打断后的不愉。侍卫也不敢多看,忙说明道:“皇上,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大人求见。”
现在宫内的太监,在朱元璋的大力控制下,已经少了很多,平常也就是后宫之中见到一些,那是维持着后宫不方便进入男xìng的需要,而朱元璋已经有一年身边没有带过任何太监出行了,一般都是锦衣卫宿卫或者是女官随行。
朱元璋心里大喜。看来自己交给蒋瓛的任务完成了,他久已期待的大军事行动即将展开,大中华的一统局面将很快呈现在面前。但他没有将这内心的狂喜表现在脸上,冷静的宣蒋瓛进御花园觐见。
可是随着蒋瓛一脸jīng神的走进,还是忍不住的问道:“事情办得怎么样?”
蒋瓛奏道:“辽东和山东送来密报。rì本的足利义满和大内盛见达成一致。决定暂时联合,已经决定实行琉球方面的建议了。”
朱元璋看罢密报。轻快地走了几步,若有所思地在嘴里叨念着“德阳禅师”这个名字。走着走着。突然转身问道:“这个德阳禅师的来历查到了吗?张定边身边怎么突然出现了这号任务,有些耳熟啊。”
蒋瓛奏道:“德阳禅师自称是无暇大师的师弟,来历无人可知,就连琉球岛上无暇大师的徒弟们都不知道怎么凭空多了这么一个师叔。但是此人平常足不出户,连话也不多说,好像只给无暇大师一个人说话。所以无从查讫。”
“德阳禅师、德阳……。”朱元璋反复的重复了几句,突然身上一震,失声说出道:“难道是他?”
是谁,朱元璋当然没有说出口。但是要真的是那个德阳,朱元璋心里当然知道其无亲无故,平常也没有多少人见过他,当然很难查了,于是命侍卫去锦衣卫将关于德阳的卷宗调出来,交给蒋瓛,让蒋瓛再去查一遍。应该会很快分出真假。
安排了这一切之后,朱元璋才再次问蒋瓛,那rì本方面的情报。足利义满和燕王挂上钩了吗?
摇摇头,蒋瓛奏道:“这些倭寇天生狡诈,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他们自己的人。看来除了高丽之外,他们还未能和燕王联系,但李芳远和燕王之间又有协议。所以rì本人最终还是会找到燕王的。”
“那你用锦衣卫的通讯方式,替朕传谕方明谦。这次要打,就要把倭寇打痛……。”若有所思的想了想。随即道:“若是倭寇不上当,那就自己放一把火,把事情算在足利义满头上。”
蒋瓛心中一凌,也不知道皇上那里来的这般怒气,于是举手称是,经过这么多年掌管锦衣卫的经验,再加上行事除了皇帝心思之外的肆无忌惮,加上他超凡的控制力,很得朱元璋的信任,这也是一个好事。
但也不想和皇上谈这么yīn暗的话题,于是转而恭声奏问道:“皇上,最近一段时间,燕王在辽东地界上大肆招揽女真人,辽东都司的傅雍对于陛下坚守不出的决定颇有一些怨言,说再如此下去,辽东女真人早晚会倒向燕王,那样对于朵颜三卫组成的那个军有些不利。请示是否可以加强笼络。”
“女真人彪悍,却是头脑简单,但天生服从强者。朕考虑过了,笼络不起什么作用,朕就是再下旨优待,只要双方交战,朕的军队若败,他们依然会倒向胜者,若是不败,那么打他们,那些女真人也不会走的。顺其自然。”
蒋瓛躬身称是,心里却是纳闷皇上为什么说败,就算是辽东还有人jīng于用兵,可是谁又能胜过大明呢,难道皇上真的对于辽东有着极为自信的控制吗,如此以来,看来自己了解的情报还是太少了,看来皇上真的有除了锦衣卫之外的情报来源。
于是又回答了几个问题,就准备告退而出,他这次来的目的,就是像皇上禀报倭国最近的情报,还有张定边师弟的事情,现在有了思路,自然也不愿意长久的在皇上身边呆下去,因为他发现皇上今天有点怪怪的。
看到蒋瓛告退,朱元璋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走开,可是退至远处,蒋瓛又转了回来,重新想朱元璋禀报道:“陛下,火器制造局焦石报呈,关于驸马都尉庞煌改进火器以及所谓子弹之事已有眉目,请皇上给予查验。”
“哦,”这才把朱元璋今天的好心情全部激发出来,饶有兴趣的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情?”
这是朱元璋之所以十分冷静的原因之一,驸马都尉说呈献的火枪制造技术,虽然现在火枪和火炮都已经改进,但是子弹却只能停留在用硝纸包裹,因为大明当前的制造工艺,不可能大批量的生产金属子弹,这也就严重制约着火器的使用范围,因为这种纸包子弹,极为容易被天气、地域、运输等种种条件限制,并不是天下无敌的利器。
特别是在江南,受梅雨季节的影响,几乎各军中的子弹每个季节都要翻新一回,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和超出了他们的储存价值。
小小子弹,却关系到火器的发展,这也是朱元璋的心病,作为一个马上的皇帝,他很jīng准的看到了火枪的弊端,但是庞煌也只是按照另一个时空的经验对火器制造局提出了一个设想,关于用铜做子弹壳,并研制高能火药作为底火成了锦衣卫火器制造局近几年的努力方向。
朝廷对此支付了大量资金,终于有回报了,怎么能让朱元璋不高兴呢?连忙下旨:“朕明天就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