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 赵庸南下剿匪
暂且不说沐英攻打乌撒府之战,肯定要比蓝玉的任务要轻松的太多了。因为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之一,所以配备的新式火器要让沐英省去了很多心思。
而身为元帅的傅有德,却是知道皇帝的心思,知道自己暂时不能立那么多功劳,攻伐云南的战争,只不过是皇帝在培养新鲜血液而已,自己如果露出太多的风头,恐怕会为此遭来杀身之祸。
所以,索性在后方晃悠悠的收听着两路大军的消息,并不着急的前去做些什么,而收复云南,也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所以可以暂时的搁置起来。
大明除了北方没有显现出苗头的纳哈出有不轨之心之外,在南方的广州,也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战斗之中。
南雄侯赵庸,也是最初跟随朱元璋的老人之一,因为私自纳妾,而对象是自己的奴婢,所以在封赏的时候,没有被封为公爵,只是为南雄侯而已。
其实抡起功劳,绝对不比傅友德差多少。遵照诏令,赵庸移军屯扎韶关之时,已是洪武十四年的五月间了。韶关在广州的北方,虽也属于广州,却由于是一道关隘,所以没有被叛军冲击到。赵庸出于整个战略上的考虑,将所率大军的主要力量,据守在韶关南边的英德、佛冈、龙门的要冲地带。
大明在广州府附近也布有重兵。总部设在从化境内的,是广州指挥使佥事范虎;总部设在韶关的,是南雄侯赵庸。他们虽然都是统帅着精锐的大军。但两人的地位却大不相同。
范虎心不在战,只在保存自己的实力。只有在战争的危险迫在他的头顶上了。他才出兵应付一下。平时,任凭广州府旷日持久地困在叛军的包围骚扰之下。他也按兵不动,整天挟妓嬉游,沉湎在花天酒地的生活中。
而赵庸就大不一样,他是合肥人,是跟着皇帝第一批出兵的老人,是开国功臣,他的援救广州府的任务,可说是镇压之战,保卫这一方水土。对他来说,具有更深切的使命感。何况他是抗蒙、驱逐蒙元的功劳才坐上现在的地位的,那时他才二十出点头,可说他是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开始打仗。军人的使命感根深蒂固于他精神中的思想,到了四十来岁年纪,就更是弥深弥坚了,所以他一心只想救广州府于水火。自移师韶关以来,他一直在寻找战机。在谋划开战的方略。
转眼就是盛暑的六月,日思夜想,心绪不宁的赵庸,常常心如烈日下的禾苗一般焦燥难耐。每当这时。他总是轻衣简从,悄悄离开闷热的帅府,到周边的营地里走走。跟一些陌生的部属闲聊。没有一定的对象,也没有一定的话题。但常常谈得十分轻快,十分投机。使他的烦恼淡释,有时甚至还意外地得到某种启迪。
这天黄昏时分,他喝了几杯解渴的淡酒,脸上带着微微的酒意,唤了一个贴身随从,趁兴之所至,一路穿过营地,顺着一条光亮的青石板路走了去。
渐渐夜幕四合,暗蓝色的天幕上,斜倚着一张弯月。这时清风悄起,将路边的小树摇出阵阵的凉爽。弯月的微光,将路径照出朦朦的光亮。
赵庸的心情一时轻松下来,胸怀中隐隐搏动着一种常年公务操劳不曾有过的轻松。他觉得这月色,这清风,这小路,如画如诗。他虽然不是个读书人,但自从做了侯爷之后,也曾有过种种儒雅的爱好,但为着建功立业,他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消磨在马背之上。
如今已过不惑之年,身子骨已欠硬朗,再不趁机打几次漂亮仗,还待何时啊!他伫立树边,让网状的亮点布满脸上身上,仰望着苍穹之上的月牙,在内心里发出这种人生的惊叹。许是过分的宁静,反倒更易显出喧哗。他那并不十分灵敏的听觉,却分明地听到了水声和人的欢笑声。
这热闹的声音吸引了他,也打动了他。他的双腿很自然地朝那方向移动了,没有什么打算,只是好奇。倒是随从慌了。因为已走得太远,又是黑夜。他追在后面,担心地喊:“大人,回吧!”“别担心,你快点走吧!”赵庸欢快地应着,双脚走得更快了。他还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
前面不远处是一条河,那吸引人的声音就是从河里传来的。这是一条小河,只是胥江的一条不出名的支流。河面不算宽,但看样子水不浅,无疑是上面急滩下的一个大洄水湾。在淡淡的月色辉映下,河面粼粼的波光中,浮动着欢声笑语的人影。
面对这群体月夜击水的壮阔场面,赵庸饶有兴味地想:这是些什么人呢?怎么在夜里来游水?而且有这么多人?他想,这决不是为冲凉,可那又是为了什么呢?
“赵侯爷!”岸上有人认出他了。那人很恭敬地向他行拱手礼。
“免礼,免礼!”赵庸见向他施礼的是位气宇轩昂的壮士,他正要寻人说话,觉得这正是谈话的好对象。便随意地点了点头,问道:“你们是那部分的,在做什么?”
那人谦恭地答道:“小的姓张名顺,原本属于驸马都尉庞煌大人的亲卫,这次随军前来协助大军探听情报,驸马大人知道广州乃是水乡,特地命我们在广州期间练习水战技巧,因此而惊扰了侯爷,还望侯爷恕罪。”
赵庸听了“驸马都尉”四字,在脑子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才想起在大军出发之前,皇帝的命令,让驸马都尉派遣三百亲卫跟着自己前来广州,开始还以为是监视自己,所以心里还有些不快,但没有想到他们在这里练习什么水战技巧呢?忍不住沉吟有声:“啊,驸马都尉的亲卫!”
赵庸被张顺他们的训练方法稍微触动了一下,便和他细谈起来。他知道了这是一支被驸马都尉庞煌训练过的亲卫们。其实一直是按照斥候的标准进行训练的,而张顺就是这支部队中的一个头目。此刻。他领着弟兄们在练游泳。
“弟兄们练得很起劲。都说:都说咱们汉人是些旱鸭子,骑马飞得起。下水就没能耐了。我们专练水上功夫,专门打他水战。”张顺激动地这么说。
赵庸正喜欢听这些话。朦胧中,他似乎得到某种启示,对出兵方面的启示。这些自然是他内心深处的细微思维活动,没有半点显示在他平静的脸上。
“怎么夜里也不休息?”他这样问。
张顺说:“大人有所不知,我们正是挑选夜晚练胆量。一当打仗,就没白天黑夜之分。况且水也十分吓人,特别是碰上深水区,总觉得水底下藏着什么鬼怪。夜里下水惯了。胆子也就大了,一打水战,夜晚也好,深水区也罢,就不怕了!”
赵庸听得直点头,说:“真有学问哩。”
得到李大人的夸奖,张顺感到很高兴,话也就多了。他说:“水里打仗,功夫不在于一个对一个的对杀。而在于想方设法破坏敌人的船只。对杀杀一个只一个。弄沉一只船,就可能消灭一大窝,我们想到这里,想到侯爷这次来剿匪。主要剿的就是水贼,所以对于水战又多用些心思。”
“哈哈哈……”赵庸被这一席话逗得大笑起来,“你们有什么本事去弄沉叛军的船呢?他们可是你们所说的水乡出身。自然比咱们会的要多了。”
张顺说:“练潜水,从水底下给船捅窟窿。”赵庸抚掌赞道:“好。好办法!不过,要在船底下捅窟窿。那潜水功夫可不儿戏呀!叛军也不可能不会。”
张顺说:“大人说得正是。所以我们才专门练成了潜水队。他们一个个水下功夫很深,不只潜得深,还潜得久。我们潜水队里的人,一般都一口气在水底钻一餐饭时辰的功夫。有几个功夫深的,一口气能在水底钻一个多时辰。而且,我们还准备刺探过军情之后,向侯爷建议,要将叛军引到内河里剿灭,如果是在海上,兄弟们恐怕有些吃不住。”
听得赵庸不住地点头称赞。而站在他身后的那位随从,更听入了神,禁不住发出一连串“啧啧”之声。
张顺兴犹未尽,又说:“打水战最碰硬的是逼近叛军的船的近战。这要练两项本领:一是划船要快;二是游水要快。船要勇于朝敌人的船冲;人要敢于从水里抢先登船。”
赵庸听得越来越有趣,越来越入神。似乎隐隐有一个事关重要军事行动的计划在他脑子里形成,而且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叫他振奋。他抑制不住地对张顺说:
“你们干得很好。有你们这种同仇敌忾的精神,就不愁把叛军剿灭。只是我是听你这么说,还没看到你们的真本领。”张顺浓眉一扬,兴致勃勃地说:“这个容易,都是现成的。我原也想让弟兄们演练给侯爷看看,就怕累了侯爷,才不敢提出来。”
赵庸连说:“不妨事,不妨事!”
就这会儿,张顺三两下将衣服掀掉,一个快起步,纵身一跳,跃入水中,好大一阵不见踪影。正在赵庸等得焦急的时候,在远远的人堆中,突然冒出一个人来。只听那人在高喊:“弟兄们,李大人看我们练功夫来了,他正站在岸边。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是骡子是马,该牵出来遛遛了。现在,我们把自己苦练出来的硬功夫,拿点出来给赵侯爷看看,好让赵侯爷放个心,弟兄们,好不好?”
“好呀!好呀!”
“头,你就发口令吧!”
一片热烈的响应声,压过哗哗的流水声,在夜空中激荡。这时,张顺踩着水,将上半身直立着,把两片鼓鼓的胸肌露在水面上,高挥着双手,喊道:“弟兄们,大伙都上岸。先由潜水队表演,接着是游水队,再是特攻队。好不好?”
“好!”回应声地动山摇。
只一会工夫,人群都上了对岸,河面恢复了平静。张顺也神速地出现在岸上了。
“潜水队。跳!”
张顺的口令刚落,一排人影应声入水。随着一片“乒乓”之声的消失。水面什么都不见了,惟有叠印着的波纹在相互拥挤地向四周荡漾开去。
蹲在这边岸上的赵庸。眼睛盯着水面,心里在默默数着数。直到数到五百多下了,水面仍然只有水底不时泛起的涟漪和冒出的气泡。他心里有点担心了:这些人钻到什么地方去了?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待数到六百多下的时候,水面开始旋出一个又一个的波涌,映着淡淡的月光,如同开出一大朵一大朵的白莲花。接着便有一个个黑色的头颅钻了出来。赵庸抑制不住地鼓掌,激起对岸一片热烈掌声的响应。
掌声刚落,张顺又举手发出口令:“游水队,跳!”
只见上百人的一列长队。一齐起跳,那入水的一片“嘭嘭”声过后,随着溅起水花的降落,顿时夜空中荡起一片热烈而雄壮的击水声。于是,河面被划出上百条银线,上百支利箭,哗哗地射将过来,眨眼工夫,排排浪涌。震耳地拍击着赵庸脚下的岸边。他还来不及细看,这上百条银线,又划向了对岸,而且在眨眼工夫中。他们一个个都站在岸上了。
赵庸想要鼓掌时,张顺的口令又发出了:“特攻队,跳!”
这一次更奇了。赵庸似乎并没听到水响。只觉得眼前有一条黑线闪了一下,二十来个人就消失在水底里了。水面平静得如同连一点微风的涟漪也没有。
这是最难耐的等待。不只是赵庸。就是对岸的士卒们,也都对深沉在水底的二十多名弟兄表示关切。
一切都平静下来了。没有鱼跃。没有虫啼,连对岸上百的人员,也都没有了咳喘之声。
难耐的沉静。赵庸真希望那特攻队的队员们一个个此刻能从深水处冒出来。他真不敢相信人的潜水能力会有如此之长。
这时,他身边突然出现水的激荡声。他只当是特攻队员们出水面了。可是举目一看,从水里爬上岸来的,竟是张顺。他摇晃着身子抖落一身水之后,说:
“大人,特攻队就快出水了。”
果然,这话刚说完,水面咕咕地相继冒出二十多个人来。赢来岸上一阵热烈的掌声。
“好!有本事!”赵庸不只使劲鼓掌,还高兴地吼起来了。
这一声吼,提醒了对岸的士卒,他们的总指挥南雄侯赵侯爷正在观赏他们的表演,都兴奋地喊着“侯爷!”纷纷从水中抢游到这边岸来,将赵庸团团围住了。
赵庸很高兴,他喜欢上这些驸马都尉的亲卫了。他含笑向大家挥手,说:“大伙辛苦了!很感谢大伙对朝廷的一片忠心。有你们这种苦练精神,不愁打不垮叛军。”
亲卫们跟着驸马都尉庞煌,不知道见过多少品级比较大的官员。但是现在面前站着的这个竟这么平易近人。没想到官越大还越和气。他们越发觉得有意思,都激动地挥着拳头喊:
“剿灭叛军!剿灭叛军!”
赵庸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这种场面。亲卫们的战斗热情,令他振奋。他想,有了这等士气,还愁不打胜仗!想到大伙都累了,便轻轻对张顺说:
“时辰不早了,让大伙回营歇息吧!”
张顺便朝大伙吩咐:“弟兄们,赵侯爷怕累着大伙,让先回营歇息。大伙回吧。”
目送着亲卫们鱼贯而行,渐渐消失在夜色中后,赵庸才准备回府。这时月牙儿已开始隐落,四处都是一片朦胧,惟留下清晰的河水的低吟。
“这种小河在广州府一带有多少条呢?”
正返身离去的赵庸突然这么说了句。弄不清他是自语,还是在问为他送行的张顺?
机灵的张顺回话了:“大人,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去探听明白,明天再向侯爷禀报。”
“好!我等着你的消息。”
赵庸大喜,一个大的方略开始清晰地在他脑子里出现了。
第二天早餐过后,赵庸就耐不住了,便唤中军来,要他去寻找驸马都尉的亲卫队伍。那中军回话:正有一个自称“张顺”的人吵着要见侯爷。
赵庸忙说:“正是此人,叫他快快进来。”
不一会,张顺进帐来了。昨晚夜色朦胧,不曾看得清楚,只觉得他长得健壮。现在见他长得虎背熊腰、浓眉大眼的,更是钟爱极了。张顺有了昨晚与赵庸的一段相处,也没有了局促、腼腆。他施礼毕,就说:
“侯爷,昨晚我连夜发布了侯爷的命令,大家想了想最近探查敌情的情况,综合了一下,这广州一带河流不少,单大一点的就有四五条。”
赵庸见张顺这等认真,更高兴了。便说:“别的不说,你先说流入珠江的有几条?”
张顺略作思考后回道:“两条,一条是堵河,一条是南河。”
赵庸又问:“哪条河的入口离广州府近?”
张顺回道:“那是南河。”
赵庸眼内来神了,紧接着问:“是不是从清远流入的那条河?”
“正是这条河。”
“这南河上游有几条河?”
“两条。”张顺渐渐觉出李大人打听这些的重要性了,所以也就尽量回答得详细些。“其中发源于英德和佛冈之间的清泥河山多水深。我上次去探查敌情的时候路过那里,还在河里冲过凉哩。”
“好!”赵庸兴奋得在紫檀木桌案上拍了一巴掌:“这清泥河好!”
而身为元帅的傅有德,却是知道皇帝的心思,知道自己暂时不能立那么多功劳,攻伐云南的战争,只不过是皇帝在培养新鲜血液而已,自己如果露出太多的风头,恐怕会为此遭来杀身之祸。
所以,索性在后方晃悠悠的收听着两路大军的消息,并不着急的前去做些什么,而收复云南,也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所以可以暂时的搁置起来。
大明除了北方没有显现出苗头的纳哈出有不轨之心之外,在南方的广州,也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战斗之中。
南雄侯赵庸,也是最初跟随朱元璋的老人之一,因为私自纳妾,而对象是自己的奴婢,所以在封赏的时候,没有被封为公爵,只是为南雄侯而已。
其实抡起功劳,绝对不比傅友德差多少。遵照诏令,赵庸移军屯扎韶关之时,已是洪武十四年的五月间了。韶关在广州的北方,虽也属于广州,却由于是一道关隘,所以没有被叛军冲击到。赵庸出于整个战略上的考虑,将所率大军的主要力量,据守在韶关南边的英德、佛冈、龙门的要冲地带。
大明在广州府附近也布有重兵。总部设在从化境内的,是广州指挥使佥事范虎;总部设在韶关的,是南雄侯赵庸。他们虽然都是统帅着精锐的大军。但两人的地位却大不相同。
范虎心不在战,只在保存自己的实力。只有在战争的危险迫在他的头顶上了。他才出兵应付一下。平时,任凭广州府旷日持久地困在叛军的包围骚扰之下。他也按兵不动,整天挟妓嬉游,沉湎在花天酒地的生活中。
而赵庸就大不一样,他是合肥人,是跟着皇帝第一批出兵的老人,是开国功臣,他的援救广州府的任务,可说是镇压之战,保卫这一方水土。对他来说,具有更深切的使命感。何况他是抗蒙、驱逐蒙元的功劳才坐上现在的地位的,那时他才二十出点头,可说他是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开始打仗。军人的使命感根深蒂固于他精神中的思想,到了四十来岁年纪,就更是弥深弥坚了,所以他一心只想救广州府于水火。自移师韶关以来,他一直在寻找战机。在谋划开战的方略。
转眼就是盛暑的六月,日思夜想,心绪不宁的赵庸,常常心如烈日下的禾苗一般焦燥难耐。每当这时。他总是轻衣简从,悄悄离开闷热的帅府,到周边的营地里走走。跟一些陌生的部属闲聊。没有一定的对象,也没有一定的话题。但常常谈得十分轻快,十分投机。使他的烦恼淡释,有时甚至还意外地得到某种启迪。
这天黄昏时分,他喝了几杯解渴的淡酒,脸上带着微微的酒意,唤了一个贴身随从,趁兴之所至,一路穿过营地,顺着一条光亮的青石板路走了去。
渐渐夜幕四合,暗蓝色的天幕上,斜倚着一张弯月。这时清风悄起,将路边的小树摇出阵阵的凉爽。弯月的微光,将路径照出朦朦的光亮。
赵庸的心情一时轻松下来,胸怀中隐隐搏动着一种常年公务操劳不曾有过的轻松。他觉得这月色,这清风,这小路,如画如诗。他虽然不是个读书人,但自从做了侯爷之后,也曾有过种种儒雅的爱好,但为着建功立业,他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消磨在马背之上。
如今已过不惑之年,身子骨已欠硬朗,再不趁机打几次漂亮仗,还待何时啊!他伫立树边,让网状的亮点布满脸上身上,仰望着苍穹之上的月牙,在内心里发出这种人生的惊叹。许是过分的宁静,反倒更易显出喧哗。他那并不十分灵敏的听觉,却分明地听到了水声和人的欢笑声。
这热闹的声音吸引了他,也打动了他。他的双腿很自然地朝那方向移动了,没有什么打算,只是好奇。倒是随从慌了。因为已走得太远,又是黑夜。他追在后面,担心地喊:“大人,回吧!”“别担心,你快点走吧!”赵庸欢快地应着,双脚走得更快了。他还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
前面不远处是一条河,那吸引人的声音就是从河里传来的。这是一条小河,只是胥江的一条不出名的支流。河面不算宽,但看样子水不浅,无疑是上面急滩下的一个大洄水湾。在淡淡的月色辉映下,河面粼粼的波光中,浮动着欢声笑语的人影。
面对这群体月夜击水的壮阔场面,赵庸饶有兴味地想:这是些什么人呢?怎么在夜里来游水?而且有这么多人?他想,这决不是为冲凉,可那又是为了什么呢?
“赵侯爷!”岸上有人认出他了。那人很恭敬地向他行拱手礼。
“免礼,免礼!”赵庸见向他施礼的是位气宇轩昂的壮士,他正要寻人说话,觉得这正是谈话的好对象。便随意地点了点头,问道:“你们是那部分的,在做什么?”
那人谦恭地答道:“小的姓张名顺,原本属于驸马都尉庞煌大人的亲卫,这次随军前来协助大军探听情报,驸马大人知道广州乃是水乡,特地命我们在广州期间练习水战技巧,因此而惊扰了侯爷,还望侯爷恕罪。”
赵庸听了“驸马都尉”四字,在脑子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才想起在大军出发之前,皇帝的命令,让驸马都尉派遣三百亲卫跟着自己前来广州,开始还以为是监视自己,所以心里还有些不快,但没有想到他们在这里练习什么水战技巧呢?忍不住沉吟有声:“啊,驸马都尉的亲卫!”
赵庸被张顺他们的训练方法稍微触动了一下,便和他细谈起来。他知道了这是一支被驸马都尉庞煌训练过的亲卫们。其实一直是按照斥候的标准进行训练的,而张顺就是这支部队中的一个头目。此刻。他领着弟兄们在练游泳。
“弟兄们练得很起劲。都说:都说咱们汉人是些旱鸭子,骑马飞得起。下水就没能耐了。我们专练水上功夫,专门打他水战。”张顺激动地这么说。
赵庸正喜欢听这些话。朦胧中,他似乎得到某种启示,对出兵方面的启示。这些自然是他内心深处的细微思维活动,没有半点显示在他平静的脸上。
“怎么夜里也不休息?”他这样问。
张顺说:“大人有所不知,我们正是挑选夜晚练胆量。一当打仗,就没白天黑夜之分。况且水也十分吓人,特别是碰上深水区,总觉得水底下藏着什么鬼怪。夜里下水惯了。胆子也就大了,一打水战,夜晚也好,深水区也罢,就不怕了!”
赵庸听得直点头,说:“真有学问哩。”
得到李大人的夸奖,张顺感到很高兴,话也就多了。他说:“水里打仗,功夫不在于一个对一个的对杀。而在于想方设法破坏敌人的船只。对杀杀一个只一个。弄沉一只船,就可能消灭一大窝,我们想到这里,想到侯爷这次来剿匪。主要剿的就是水贼,所以对于水战又多用些心思。”
“哈哈哈……”赵庸被这一席话逗得大笑起来,“你们有什么本事去弄沉叛军的船呢?他们可是你们所说的水乡出身。自然比咱们会的要多了。”
张顺说:“练潜水,从水底下给船捅窟窿。”赵庸抚掌赞道:“好。好办法!不过,要在船底下捅窟窿。那潜水功夫可不儿戏呀!叛军也不可能不会。”
张顺说:“大人说得正是。所以我们才专门练成了潜水队。他们一个个水下功夫很深,不只潜得深,还潜得久。我们潜水队里的人,一般都一口气在水底钻一餐饭时辰的功夫。有几个功夫深的,一口气能在水底钻一个多时辰。而且,我们还准备刺探过军情之后,向侯爷建议,要将叛军引到内河里剿灭,如果是在海上,兄弟们恐怕有些吃不住。”
听得赵庸不住地点头称赞。而站在他身后的那位随从,更听入了神,禁不住发出一连串“啧啧”之声。
张顺兴犹未尽,又说:“打水战最碰硬的是逼近叛军的船的近战。这要练两项本领:一是划船要快;二是游水要快。船要勇于朝敌人的船冲;人要敢于从水里抢先登船。”
赵庸听得越来越有趣,越来越入神。似乎隐隐有一个事关重要军事行动的计划在他脑子里形成,而且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叫他振奋。他抑制不住地对张顺说:
“你们干得很好。有你们这种同仇敌忾的精神,就不愁把叛军剿灭。只是我是听你这么说,还没看到你们的真本领。”张顺浓眉一扬,兴致勃勃地说:“这个容易,都是现成的。我原也想让弟兄们演练给侯爷看看,就怕累了侯爷,才不敢提出来。”
赵庸连说:“不妨事,不妨事!”
就这会儿,张顺三两下将衣服掀掉,一个快起步,纵身一跳,跃入水中,好大一阵不见踪影。正在赵庸等得焦急的时候,在远远的人堆中,突然冒出一个人来。只听那人在高喊:“弟兄们,李大人看我们练功夫来了,他正站在岸边。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是骡子是马,该牵出来遛遛了。现在,我们把自己苦练出来的硬功夫,拿点出来给赵侯爷看看,好让赵侯爷放个心,弟兄们,好不好?”
“好呀!好呀!”
“头,你就发口令吧!”
一片热烈的响应声,压过哗哗的流水声,在夜空中激荡。这时,张顺踩着水,将上半身直立着,把两片鼓鼓的胸肌露在水面上,高挥着双手,喊道:“弟兄们,大伙都上岸。先由潜水队表演,接着是游水队,再是特攻队。好不好?”
“好!”回应声地动山摇。
只一会工夫,人群都上了对岸,河面恢复了平静。张顺也神速地出现在岸上了。
“潜水队。跳!”
张顺的口令刚落,一排人影应声入水。随着一片“乒乓”之声的消失。水面什么都不见了,惟有叠印着的波纹在相互拥挤地向四周荡漾开去。
蹲在这边岸上的赵庸。眼睛盯着水面,心里在默默数着数。直到数到五百多下了,水面仍然只有水底不时泛起的涟漪和冒出的气泡。他心里有点担心了:这些人钻到什么地方去了?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待数到六百多下的时候,水面开始旋出一个又一个的波涌,映着淡淡的月光,如同开出一大朵一大朵的白莲花。接着便有一个个黑色的头颅钻了出来。赵庸抑制不住地鼓掌,激起对岸一片热烈掌声的响应。
掌声刚落,张顺又举手发出口令:“游水队,跳!”
只见上百人的一列长队。一齐起跳,那入水的一片“嘭嘭”声过后,随着溅起水花的降落,顿时夜空中荡起一片热烈而雄壮的击水声。于是,河面被划出上百条银线,上百支利箭,哗哗地射将过来,眨眼工夫,排排浪涌。震耳地拍击着赵庸脚下的岸边。他还来不及细看,这上百条银线,又划向了对岸,而且在眨眼工夫中。他们一个个都站在岸上了。
赵庸想要鼓掌时,张顺的口令又发出了:“特攻队,跳!”
这一次更奇了。赵庸似乎并没听到水响。只觉得眼前有一条黑线闪了一下,二十来个人就消失在水底里了。水面平静得如同连一点微风的涟漪也没有。
这是最难耐的等待。不只是赵庸。就是对岸的士卒们,也都对深沉在水底的二十多名弟兄表示关切。
一切都平静下来了。没有鱼跃。没有虫啼,连对岸上百的人员,也都没有了咳喘之声。
难耐的沉静。赵庸真希望那特攻队的队员们一个个此刻能从深水处冒出来。他真不敢相信人的潜水能力会有如此之长。
这时,他身边突然出现水的激荡声。他只当是特攻队员们出水面了。可是举目一看,从水里爬上岸来的,竟是张顺。他摇晃着身子抖落一身水之后,说:
“大人,特攻队就快出水了。”
果然,这话刚说完,水面咕咕地相继冒出二十多个人来。赢来岸上一阵热烈的掌声。
“好!有本事!”赵庸不只使劲鼓掌,还高兴地吼起来了。
这一声吼,提醒了对岸的士卒,他们的总指挥南雄侯赵侯爷正在观赏他们的表演,都兴奋地喊着“侯爷!”纷纷从水中抢游到这边岸来,将赵庸团团围住了。
赵庸很高兴,他喜欢上这些驸马都尉的亲卫了。他含笑向大家挥手,说:“大伙辛苦了!很感谢大伙对朝廷的一片忠心。有你们这种苦练精神,不愁打不垮叛军。”
亲卫们跟着驸马都尉庞煌,不知道见过多少品级比较大的官员。但是现在面前站着的这个竟这么平易近人。没想到官越大还越和气。他们越发觉得有意思,都激动地挥着拳头喊:
“剿灭叛军!剿灭叛军!”
赵庸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这种场面。亲卫们的战斗热情,令他振奋。他想,有了这等士气,还愁不打胜仗!想到大伙都累了,便轻轻对张顺说:
“时辰不早了,让大伙回营歇息吧!”
张顺便朝大伙吩咐:“弟兄们,赵侯爷怕累着大伙,让先回营歇息。大伙回吧。”
目送着亲卫们鱼贯而行,渐渐消失在夜色中后,赵庸才准备回府。这时月牙儿已开始隐落,四处都是一片朦胧,惟留下清晰的河水的低吟。
“这种小河在广州府一带有多少条呢?”
正返身离去的赵庸突然这么说了句。弄不清他是自语,还是在问为他送行的张顺?
机灵的张顺回话了:“大人,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去探听明白,明天再向侯爷禀报。”
“好!我等着你的消息。”
赵庸大喜,一个大的方略开始清晰地在他脑子里出现了。
第二天早餐过后,赵庸就耐不住了,便唤中军来,要他去寻找驸马都尉的亲卫队伍。那中军回话:正有一个自称“张顺”的人吵着要见侯爷。
赵庸忙说:“正是此人,叫他快快进来。”
不一会,张顺进帐来了。昨晚夜色朦胧,不曾看得清楚,只觉得他长得健壮。现在见他长得虎背熊腰、浓眉大眼的,更是钟爱极了。张顺有了昨晚与赵庸的一段相处,也没有了局促、腼腆。他施礼毕,就说:
“侯爷,昨晚我连夜发布了侯爷的命令,大家想了想最近探查敌情的情况,综合了一下,这广州一带河流不少,单大一点的就有四五条。”
赵庸见张顺这等认真,更高兴了。便说:“别的不说,你先说流入珠江的有几条?”
张顺略作思考后回道:“两条,一条是堵河,一条是南河。”
赵庸又问:“哪条河的入口离广州府近?”
张顺回道:“那是南河。”
赵庸眼内来神了,紧接着问:“是不是从清远流入的那条河?”
“正是这条河。”
“这南河上游有几条河?”
“两条。”张顺渐渐觉出李大人打听这些的重要性了,所以也就尽量回答得详细些。“其中发源于英德和佛冈之间的清泥河山多水深。我上次去探查敌情的时候路过那里,还在河里冲过凉哩。”
“好!”赵庸兴奋得在紫檀木桌案上拍了一巴掌:“这清泥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