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臣权

238 梳理事情和宫中有变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而事情也要一件一件的去做。

    庞煌深知此时他不能慌乱,要先分出轻重缓急,才能做到举重若轻,有条不紊。也只有那样才不会犯什么错误。

    首先把事情排列一下,庞煌凝了一下心神,走到书房内,关照郑虎等人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要来打扰自己,然后就关上房门,坐在书桌旁,将最近发生的事情,无论巨细,全部都写了下来,在哪里仔细思量着孰轻孰重。

    辽东的战事,首先被排除在外,军方的事情别说朱元璋不会让他一个驸马都尉插手,就算是让插手,庞煌也觉得无力去顾及大局,看上去容易,自己不知榷场来霸占辽东的关隘是一回事,通过互市侵蚀辽东的诸部落又是一回事,但是轮到行军作战,甚至有着站在高处的大局观,庞煌自认为还是不行的,反正自己已经做了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没有必要再插手了。

    第二件事情,那就是毛骧一直在北方,会不会破坏自己的情报网络,这一点庞煌用心想了一下,还是摇摇头,自己的五百亲卫已经全部带回了南京,而北平经过自己多年的经营,毛骧能够进入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而且按照庞煌回南京之前的命令,所有的细作和间谍都进入了静默期,没有自己的硬币,谁也发动不起来,这个时候估计毛骧也会像自己一样头疼,找不到任何下手的借口和机会,所以暂时也不必理会。

    自己的这些棋子。都是为了燕王朱棣就藩之后,才会用的上的。现在用了,反而有些不好。

    第三件事请。还是老朱的私事,那就是老二朱樉现在生死不明,失陷在陕西和四川的交界处,这一点也是颇为难受,理会不理会都让人觉得浑身不舒服,总觉得事情要出什么自己预料不到的变数,但是怎么也想不到是什么变数。

    彭普贵的造反,自己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那应该根本就没有在历史上掀起浪花。那么这次秦王朱樉的失陷,到底透着神秘蹊跷呢?难道有人故意,还是由于自己的穿越,导致了彭普贵的壮大,这一点不可而知,也是庞煌想不透的,索性现在也不去想了。

    第四件事情,自己蔬菜大棚已经初见成效,其实做蔬菜大棚也只是权宜之计。为的是证明自己没有什么野心,乐得耕田,这一点还是要坚持下去,不过由齐泰在那里边读书。边学着一些新鲜事物,也就可以了。

    第五件事情,就是自己的处境。到底该怎么定位,难道真的就做这个大宗正府的宗正。一直等到别的亲王长大以后,然后等待着老朱一脚把自己踢开吗?

    宗正府的宗正一般都是由亲王担任的。这一点纵然是庞煌没有什么历史知识,也是心里十分清楚,他当不了多久的宗正,但是要是长久的在这个位置上呆下去,那么自己的一切都被消磨的干干净净,到时候从宗正的任上卸下来,就只能当一个闲散的驸马都尉了。

    庞煌和李祺、梅殷等人都不同,他不是士大夫出身,只是老朱原来布置的一个棋子,正好赶上了怀柔的那场大战,正好赶上火器大显神威,所以才引起朱元璋的一时兴趣,这几年来,都是靠着庞煌自己不断的发明小东西,来博得朱元璋的眼球,有朝一日朱元璋真的认为自己的利用价值没有了,那么一切都完了。

    自己必须要想好退路,怎么样才是比较好的退路。

    而柳苏就是一个关键,前年鉴于柳苏违反了军令,在亲卫执行任务时不能够团队合作,借着这个由头,庞煌将其调到了杭州临安公主的庄园去种田,其实庞煌那时就有了发展江南退路的想法。

    因为北平始终是不太平的,庞煌太摄于朱棣的淫威了,自认为就算作为穿越人物,也没有必要和朱棣叫板。

    何况,自己知道的历史,朱元璋分封的儿子们是没有军权的,但是看去年所分封的秦王和晋王,都是手握重兵,并且逐步在蚕食那些老将们的势力,比如说,陕西的兵马原来一直归冯胜节制的,但是秦王朱樉到了之后,冯胜却被调到大同一线,要是调到大同一线,能顺利的接收山西的驻兵指挥权也行,但是冯胜失望了。

    山西一带的兵权,却被晋王朱棡接收了,把原有在大同负责的傅友德也挤了出去。

    这样以来,冯胜、傅友德各领一军等于都拥挤在北平和山西的交界处,明着说是要配合徐达在辽东即将展开的战事,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如果辽东无战事,估计这两个将军会第一时间被调回南京,学前几年的徐达,被闲置起来,这些将军会怎么办呢?辽东收复之后,北方无战事,唯有云南梁王的事情,庞煌记得历史中是沐英和傅友德去的,那其他的人呢?

    北方的将军,可不简简单单只是傅友德、冯胜和徐达啊,大大小小几十个侯爷,另外几十个也是即将封侯的将军,难道就这样一点点的被朱元璋的儿子们蚕食吗?

    紧接着就是朱棣就藩的事情,朱棣就藩之后,估计也就李文忠和平安二人,可能会暂时在辽东,其他的人也要回来,马云、李旺在辽东驻守了这么多年,回来还能做什么,只能等死吗?

    所以,庞煌才不会去碰这个霉头,他把一些情报力量留在北平,甚至正在想着怎么把刘伯温也从北平撤回来,以免和朱棣碰撞上了,朱棣可是认识刘伯温的,而且做人的霸道,那也是历史上很出名的。

    万一让朱棣知道,就算是不汇报给朱元璋,估计也会利用这个把柄。把自己利用到死为止,太难受了。可能庞煌想的太严重了,但是不严重又有什么办法呢?生活在这么一个朝不保夕的时代。只能小心翼翼了。

    刘伯温有必要迁移回江南,不能回青田老家,也不能去临安公主的庄园,庞煌还在想办法呢?

    正好今天想到关于自己退路的问题,才又把刘伯温的事情提了出来,其实庞煌的目标是江南,让柳苏到杭州经营庄园的原因,就是为了收集所有的情报。

    柳苏跟着自己这么多年,自然知道哪些情报是自己想要的。哪些情报是自己关心的,而又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自己关心的,当然是倭寇的问题了,在北平,虽然也有倭寇的传言,但是不多,骚扰塘沽口的倭寇基本上没有,辽东虽然也有倭寇出现。但是那基本上是不毛之地,倭寇骚扰也没有用,所以高丽遭遇的倭寇要比大明北方多的太多了。

    而高丽的大将李成桂,也就是庞煌知道的朝鲜开国君主。就是靠抗击倭寇而在高丽威名赫赫,而执掌一方军权的。

    倭寇骚扰的地方,虽然大明沿海都有。但是就数江南最盛,江南最盛的地方。无非明州、杭州、温州、台州一线,庞煌之所以关心。就是几百年后流传于网上的一些传言,传言中,倭寇并不仅仅是日本那个矮子王国的海盗。

    有的论断上说,倭寇成因主要就是张士诚、方国珍的旧部,还有就是由于大明禁海说导致的商人走私集团等等。

    但是庞煌经过多年的收集情报,发觉到传言似乎有些不对,首先,大明建国不过十余年,由于常年的作战,所以对于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动荡,虽然江南是鱼米之乡,而且手工业发达,但是只是经过短暂的十余年休养生息,内需还没有满足,不可能有商人冒然走私来牟取暴利。

    就打个比方说,苏杭之地的生产的丝绸,还满足不了本地的消耗,再加上朱元璋本人对于苏杭之地的苛刻,洪武三年,“令五郡民无田产者在临濠开种”。采取移民屯垦的方式阻断无田农民的经商之路。

    五郡之地,也就是苏、松、嘉、湖、杭五郡之地,这里原来是地狭人稠,但是经过朱元璋征伐张士诚之后,满怀心里怨恨的又将田赋增加至最高,然后又把富户迁移到临濠种地,这还不算,还有闲散劳动力的话,仍旧迁移走,不让呆在这五郡之地。

    没有劳动力,江南这些手工业发达的地方怎么恢复生产,按照保守估计,恢复往日产量的作坊不到三成,这是柳苏报给庞煌的数字,是经过柳苏等人明察暗访得出的结果,以这样的产量还要去走私,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而且朱元璋并没有完全禁绝海上的贸易,这也是庞煌最近才知道的,朱元璋奉行顺其自然的外交政策,只要你承认大明是你的宗主国,那么朱元璋就积极地与推动与海外各国发展互市和朝贡。

    许多国家与大明建立了朝贡关系,进行朝贡贸易,贡期及每次人数各有不同。朱元璋欢迎各国使节、商人来大明贸易。允许朝贡船只附载货物与中国互市,并免征商税。

    因此,洪武初,出现了中外友好交往的盛况:海外诸番与大明往来,使臣不绝,商贾便之。后虽朝贡国家有所减少,但安南、占城、真腊、暹罗、大琉球等尚与大明保持着密切的朝贡关系。

    朱元璋也常派遣使节出使他国,更有外国商人来京者。

    洪武七年十二月,命刑部侍郎李浩及通事梁子名出使琉球国,赏赐其王察度大量物品:文绮二十匹、陶器一千件、铁釜十口。同时,命李浩以文绮百匹、纱罗各五十匹、陶器六万九千余件、铁釜九百九十口,就其国市马。洪武九年四月还国,市马四十匹,硫黄五千斤。洪武九年五月,日本人滕八郎以商至京,献弓马刀甲、硫黄之属。

    当然,这一切都和庞煌制造出火器,需要大量的硝石和硫磺有关系,琉球所出产的硫磺等物,纯度极高,是不可代替的火药原料,这一点也是朱元璋渴求的储备之一,所以最近数年关于对倭国和琉球等地的朝贡互市,愈加频繁起来。

    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沿海诸地仍旧有海盗的传闻不时报上京师,那就让庞煌有些奇怪了。

    肯定不可能是虚报军情。因为在苏杭等地统领兵马的,正是朱元璋的同村好友汤和。方国珍之子方鸣谦也作为副将跟随,庞煌认为至少汤和不会欺瞒老朱,因为汤和是最了解朱元璋为人的大将之一,在庞煌这个穿越者看来,几乎是唯一在朱元璋手下保持了善终的汤和,为人应该靠的住的。

    而且各地的伤亡数字也都报的有理有据,柳苏在来信中,也阐述了的确在杭州屡有倭寇出现,不过规模较小。一击便退,以哄抢为主,没有庞煌印象中厉害而已。

    所以庞煌对于倭寇的成因很是好奇,派遣柳苏去打前站,无非是打好根基,如果有可机会,庞煌想去江南一行,至于用什么理由,用什么作为借口。那只能随机应变了。

    而如今庞煌想到退路的时候,就想到了江南之地,看来,自己是要退一步的时候了。

    胡惟庸的事情。明显自己管不了,这可能也是一种历史的趋势,庞煌这样安慰着自己。没有丞相制度,大明不照样延续了近三百年了吗?自己何必要和一种趋势作对呢?

    而且现在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胡惟庸根本没有在原有历史轨迹中那样被抓,也暂时没有什么胡惟庸案件的重蹈覆辙。自己还能做什么呢?

    难不成还真的准备保护胡惟庸一直到死吗?那样一来,就不是穿越者了,而是犯贱者了。

    事情做到这一地步,唯一等待的就是观察变化的本质,而不是刻意去改变了。因为历史已经改变,如果自己在强加于历史上,那么就等于又把历史还原到起点上,自己不是白忙活了吗?

    既然要退到江南,那么事情又回到了原有的位置上,那就是怎么能成全柳苏和宋妍儿两人的事情呢?

    庞煌无计可施,看了看桌子上写满了的字条,每一张字条代表了一件事情,但基本上每件事都是互相有关联的。

    把字条一张一张放在烛光上烧着,看着其燃成灰烬,将记着柳苏和宋妍儿那张字条拿在手里,庞煌的考虑着,决定了。

    无论于情于理,都应该先办这件事情,从思想上,庞煌虽然自己娶了临安公主当初是懵懵懂懂,但是毕竟是自己正在彷徨失措时的作为,而且他和临安公主的结局还是不错的,而柳苏和宋妍儿不同。

    这两个人原来一个是闷罐子,一个是话匣子,一起相处能相处出好感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在庞煌的心目中,这就是典型的大明时代的自由恋爱,就算是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心愿吧。

    第二点,庞煌实在是不忍心看着柳苏伤心,熟知柳苏个性的他深知,柳苏虽然从自闭症里面暂时解脱出来,但毕竟时间太短,要是真的宋妍儿嫁给了梅殷,而柳苏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的话,估计他又会陷入到另外一个极端中间。

    再解脱出来,已经是不容易了,所以庞煌不敢去赌这一个万一,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万一做错了,不但会害了柳苏一辈子,恐怕自己和柳若秋两人也会产生一定的隔阂,那是庞煌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想到了这里,庞煌干脆的将字条放在烛火上燃烧掉,站起身来走出书房,正好看见郑虎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般的在院子里面兜圈子,看见自己出来,连忙迎了上来,躬身行礼,道:“大人,您可出来了?”

    “出了什么事情?”

    庞煌问道,由于自己的秘密不少,所以进了书房的时候,绝对不允许别人打扰他,这么多年已经成了一个习惯,所以纵然郑虎着急,也只能在外面兜圈子,而不敢前去敲门惊动庞煌,但是看见郑虎急成这个模样,庞煌觉得应该不是一件小事。

    “大人,刚才宫里传话过来,请您立即去宫里一趟,说是有要紧的事情!”

    “这么晚了,皇上还要召见吗?”

    庞煌抬头看了看已经发黄的天空,不由郁闷到,谁知郑虎摇摇头,说道:“是个宦官前来传旨的,传的是懿旨,说是皇后娘娘火速召见您进宫呢?”

    庞煌心里一跳,低声问道:“可曾问是什么事情?”

    郑虎也同样躬身不起,回道:“刚才送给了那穿懿旨的宦官两方上好的温玉,那太监说,好像是公主殿下那边出了什么事情,但是他是在外值班的,不知道内廷的详情,所以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但肯定是公主殿下惹了什么......。”

    庞煌一阵的无语,马皇后快要入夜了要召见自己进宫,那自然不是一件小事,那临安公主出了什么事情,让马皇后能失去了礼数呢?

    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只有赶快换上衣服,直奔皇城而去,边走边在思量,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却是一直没有往坏处去想,一直凭借腰牌进了内廷,才发现守卫变得森严很多,而且穿梭而行的,竟然有十余个御医,正在那里焦急的奔走着。

    这时,庞煌才隐隐感到有些不妙起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