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回到北平的想法
这是在做梦吗?
要不是做梦,那自己不是在南京城内喝酒吗?为何会突然来到这个似乎很熟悉的山村。
但要是在做梦,怎么能感到如此真实的场景?
还似乎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前面有一条小河,小河的后面,就是自己似乎曾经住过的小山村。
河水浅浅的,清清的。一群村姑,正沐浴着温馨的春阳,在小河边浣纱洗衣。河岸一片葱绿,间有李白桃红,景色甚是宜人。
这肯定是在做梦,要不,我明明已经忘记了这个地方,怎么可能还会回来呢?汪广洋惊慌失措的只顾浏览四周熟悉的景色,并没把岸边的浣衣村姑们放在眼里。
试探着往前走了一步,想要走过河去,因为河既浅,自然没有桥,只能涉水而过。河床虽浅,但并不平整,虽有河水清凉的舒适感,却也走得并不那么平稳,一切都那么的真实。
正走着,的脚底在河底的卵石上一滑,没有防备的他猛然震了一下,差点没有摔在水中,引来了一阵善意的欢笑声。
抬头看去,眼前出现了一位明眸皓齿、如花似玉的女子。是母亲吗?好像是母亲,好年轻啊!低头看着自己的手脚,却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孩童,正站立在小河中央,呆呆的望着这一切。
转眼间,场景切换,自己已经在一处院落中央,虽是泥墙草顶,却也清爽干静。且四面果树相绕,鸡鸣犬吠之声不绝。
还是那么的熟悉。这种想法使他略微踌躇,犹豫了一下。还是慢慢的走进了屋子里面,马上就看到了一副不堪入目的场景。
男女相对,女子只是向后退,然后突然仰天倒将下去,倒在一张铺着厚厚的稻草、软和和的木床上。旁边有个贵胄公子,急不可待地宽衣解带,两人尽情地颠鸾倒凤着.......。
他就这样静静的看着,出奇的冷静中透露出一种愤怒,两个苟合的男女筋疲力尽地躺在枕边呢喃细语。一个男人从田间归来了。见这对厚颜无耻的男女还在亲热,气得他心都要炸了。正当他冲上去要揪那贱女人的那一刹那,他看到了那公子身上那一身绿色的衬领官服。他迟疑了。他知道如果稍有鲁莽,会意味着什么。
最后的场景,他不用看下去就知道,那个农夫从那个公子手里接过金银,然后抱着身边的幼子,无奈的在那个村落中继续生存下去。
但是这个小孩却沉默了,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他受到村内小孩的嘲笑,大人的嫌弃,村庄的不容。他那接受了钱财的父亲,也终于尝到了自己所种下的恶果。长年累月的被人鄙视,让他心情郁结,很快的就缠绵于病榻之上。
这个父亲病逝了没有多久。母亲回来了,默默的又住进了这间小屋中。原来从如花似玉变成了黄脸婆,只有这么短短的一点点时间。她只有被逐出家门的结局。
但是那个小孩从来都没有再给母亲说过一句话。一直到自己能走出山村那一天,就义无反顾的走了出去,再也没有回去,再也没有打听过那个山村的任何事情。
目睹着这一切都在发生,汪广洋极为不情愿的呆在那个地方,拼命的跑着,想离开那个山村,离开那个他一生都深恶痛绝的地方.......。
就这样跑着......跑着......。
在一片大汗淋漓中醒来,汪广洋发现自己正坐在一盆炭火前面,年纪已经不小了,江南的天气还不算寒冷,但是他依然耐不住那份清寒。
不过刚才坐的,的确距离火盆近了一些,不知道是被炭火烤的热汗淋淋,还是在梦中被惊吓出的一身冷汗,怎么样也分不清了。
怎么最近老是在梦中回到过去呢,难道是天年将尽吗?
已经六十过了花甲之年,这个岁数已经足以傲视很多曾经和自己一起拼搏过的同僚和伙伴们。
或许自己早就应该死了,要不是那些所谓放不下的名声,汪广洋自嘲的一笑,自从驸马都尉代替皇上来贺寿那一刻起,他就已经知道了皇帝对自己的不满已经达到了顶峰,恐怕就快要忍不住了吧。
忍不住了好啊!看来自己也快要解脱了!
汪广洋惬意的笑了笑,仿佛眼前出现了解脱哪一刻的情景,再也不用担心名声问题,再也不用装聋作哑,也再不用昧着良心做一些事情了。
这根本就不属于我的战争,不过是你丞相和皇帝之间的博弈而已,关我什么事情呢?双方都把自己看成一个工具,难道我还能看不出来吗?
胡惟庸看出来皇帝想要有个人来制衡相权,就选中了自己,而皇帝想要在关键的时候给胡惟庸以致命一击,也选中了自己。
但是偏偏就没有一个人关心自己到底愿不愿意做这个工具呢?真的让人想起就有些可笑,为什么偏偏就选中我呢?
你皇帝一言九鼎,既然说出来就没有人能够反抗,你胡惟庸手里有自己的把柄,以此来要挟自己,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做回真正的自己呢?
恐怕只有死了之后才能吧!汪广洋长叹了一声,慢慢的站起身来,有些佝偻的身躯似乎更加畏缩起来,摆动着仿佛不堪寒冷而颤抖的身子,往后面的书房走去。
时值洪武十一年十一月底,陈德病逝。
陈德,字至善,濠州人。出身农家,勇力过人。从朱元璋起兵,首隶麾下,灭汉陈友谅、平吴张士诚,皆有战功,累官至大都督府同知。又从徐达北伐,取山东,下河南、陕西。洪武三年十一月封临江侯。洪武十年还京。赐告还凤阳。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卒,追封杞国公。谥定襄。
几乎于此同时,皇帝命吏部臣擢官不拘资格。曰:“朝廷悬爵禄以待天下之士。而资格是为常流而设。若有贤才,岂能拘泥于此。今后庶官若有才能而居于下位的,当不次擢用,不拘资格。”
于是,李焕文、费震等分别由西安知府、宝钞提举擢拔户部侍郎、尚书。其余有九十五人,亦量才擢任为郎中、知府、知州等官。
朝堂之上换血行动正在悄然展开,皇帝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布置,同时,庞煌抵达北平。毛骧撤回所有调查驸马的暗卫,因为事情已经明朗,再查下去没有什么必要,而且皇上得到了传国玉玺,从表面上看,驸马都尉庞煌所受到的宠信如日中天,毛骧自思没有必要去碰这个霉头,所以索性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对北方蒙元情报收集的工作中。
庞煌回到北平的公主府,歇息了三日。期间和临安公主一起,按照老朱的交代,两人一起打开了那个锦盒,虽然庞煌并不算是那种循规蹈矩的人。但四周充满不知道谁是皇帝派出来的暗卫,他只能按照皇帝的意思去办,锦盒打开后。出乎预料的是,里面装着一块看上去一点规则都没有的破石头。
怪不得有些沉甸甸的。庞煌心里想到,仔细看。上面歪歪曲曲的刻着几个字,庞煌却是一个字也不认识。
临安公主嘲笑道:“这上面刻的是石鼓文字,还是清华义学的训导呢,连这个都不知道。”
说着将石块接了过来,仔细的辨认着上面的字迹,石鼓文本来就是一门生僻的字体,不是对于书法有一定造诣的人,一般读书人很少去研究,因为石鼓文的真迹太少了,大都被收藏起来,皇室之中最多,外面流传的大多是拓本。
临安公主出身皇室,而承教的宋濂又是大儒,当然对石鼓文有一定的了解,虽然说不上精通,但是辨认倒是没有问题。
“褪.......去.......身......上......衣、变......成......龙......中......皇!”
不知道详情的临安公主终于把石块上的字辨认清楚了,不由有些莫名其妙,但是庞煌的心里却好像掀起了惊涛骇浪。
.......难道这就是前一段在京师高层中流言蜚语的起源吗?
“这是什么意思?父皇为什么给你一块石头,还刻着这几个莫名其妙的字?”
“呵呵!”庞煌干笑了两声,害怕说出来惊吓到了临安公主,毕竟即将临盆,万一有了闪失就后悔莫及了。想了一下说道:“可能是父皇赐给咱们的石敢当吧!”
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用意从最初的压不祥,辟邪发展到驱风、防水,辟邪,止煞、消灾等多种功效。
这种解释似乎能说得过去,但是临安公主哪有那么好骗的,不由皱眉道:“哪有刻着这些字的石敢当,你当我不知道吗?”
“不是石敢当是什么,估计父皇知道你即将生产,所以赐给咱们用于辟邪吧。”庞煌淡淡的说道,遂掩饰着将锦盒底部的一封类似奏折的纸张悄悄的藏了起来。
待到哄好了因为怀孕而导致嗜睡的临安公主,庞煌回到自己的书房才打开观看。却是和自己所想象的不太一样。
开始还以为朱元璋要仿效之前的唐太宗,将弹劾自己的奏折送给自己表示信任的,但打开了却不是他心里想的那样。
那封奏折分明是通过通政司转呈给皇帝的一封奏折,是工部的一个小吏写的,那个小吏叫做袁桐,只是工部员外郎下面负责监工的书吏,当然没有资格直接奏报皇帝,所以通过通政司将奏折转送给皇帝。
奏折的内容和庞煌没有半点关系,只是说在修葺玄武湖老洲诸岛时,从岛上挖出此石,恐有不祥,特地献给皇帝圣裁等等。
好高明的手法,只是做个初一,剩下的十五就交给皇帝自己联想了。
只有自己的联想出来的结果,才是最真实的,设计这个局的人看来深知人性的弱点。而且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前车之鉴,这十个字显得更有针对性。
那么皇帝应该是看出来了。估计只要是个识字的人,而这个人又不傻。都能看出其中的意思,很简单的一个灯谜而已。
不过内容就有些骇人听闻了,那么皇帝既然看出来了,还把这块石头给自己,是什么意思呢?
是表示自己的信任?送给自己让自己安心吗?
还是有其他意思呢?但不管是什么意思,庞煌都感到了一种极为不安定的因素,这块石头就像是一枚定时炸弹一般,随时就会把自己炸的尸骨无存。
这个时代,最不能让人相信的职业。那就是做皇帝。
就算是没有穿越的身份,庞煌经过这么多年的从政生涯,也看清了这一点,皇帝这个职业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朝三暮四,自己打脸。
远的不说,就拿最近的邸报上的消息看,明明朱元璋对于宦官干政深痛欲绝,甚至不让太监识字。用来钳制太监的发展和皇朝的安全。
这个用意是好的,但是就在今年,湖广上里坪司侗族吴面儿造反,称刬平王。在派兵镇压过程中。太祖曾派宦官吴诚、吕玉视察,为宦官干预军事之始。
事情很明白,朝中将有大动作。而不适合领兵的人太多了,所以朝廷只是命令辰州卫指挥杨仲名前往平反。但是又对杨仲名不太放心,所以派了宦官去视察督军。
这也是在祭天大典前后发生的事情。庞煌回到京师看到邸报才知道详情,不由一阵郁闷,估计吴诚、吕玉这两个太监又立功了。
真不知道老朱到底怎么想的。这样的原则性问题都可以出尔反尔,再加上庞煌穿越前所了解的一些历史,他怎么能对于老朱这样的表示放心呢。
看来,有机会还是要征求一下刘伯温的意见,毕竟那老头跟着朱元璋的时间长,说不定能揣测出一点什么。
但是现在却没有时间去理会了,已经十二月,洪武十一年即将过去,而临安公主的肚子大到行动不便的地步,说的是十月怀胎,现在算起来已经九个月了,随时就要面临生产,庞煌哪里有空去理会一些虚无缥缈的事情呢?
怎么着也要等到自己的孩子出生后再说,还有,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b超、彩超之类的,孩子的性别还不知道,那种猜测中的等待,感觉真的很好。
庞煌决定,自己在一天,无论科学发展到什么地步,都不能允许那些可以鉴别未出生婴儿性别的机器造出来,因为那些机器的产生,不知道使多少为人父母者失去了等待的乐趣啊。
不过想着即将出生的孩子,又想起了朱元璋的交代,生了孩子无论男女,明年春天都要进京一趟了。而且看朱元璋的意思,庞煌揣测到,自己恐怕真的短时间内回不到北平来。要不然就不会还让自己率领五百亲卫一起回京了。
自己的基业可全部都在北平啊!包括清华义学、北平商会、北平银行、北平时报,更重要的还有自己发家的根本,火器制造局,那是朱元璋开始最看重的地方,现在火器制造局一直还在生产着火器,不过都封存下来,有的运往京师,有的就地储备。
防备严格的很,就连庞煌自己想检验一下,都要费很大的功夫。
朱元璋很重视火器,这一点毋庸质疑,但是现在却是不装备军队,只有少量的军队装备,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火器制造局生产,庞煌预计至少装备五万人的军队已经是绰绰有余了,但是现在估计实际用于装备军队的,不足五千吧。
这还是一个很胆大的数字,估计远远少于五千用火枪的士兵,老朱想干什么呢?
攘外必先安内?先把胡惟庸等人赶下台,把朝政大权一统在手之后,在大面积装备火器,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四处打仗,用胜利来彰显自己的举措正确吗?
庞煌暗自点点头,应该是这种想法。那么明年召自己回京是为什么呢?庞煌似乎有些明悟,估计朱元璋嫌北平一地的火器产量太小了,装备速度太慢,要扩大生产了。
真的如此,庞煌短暂的时间内,还真的回不来,那么自己的基业怎么办?自己不在,朝廷会不会暗中侵蚀自己的基业呢?
这个还真说不定,还有,刘忠虽然已经上书自辩,但是现在依然稳坐钓鱼台,自己走之后,刘忠还在任的话,会不会对自己的基业做一次清洗呢?
甚至是在朱元璋授意之下的清洗!这个谁也说不定。自己要趁早做好准备啊。
而且,自己还要做一些新奇的东西,再次吸引老朱的注意力,至少要达到让老朱不舍得动自己的效果,那样才可以自保。否则一旦老朱觉得已经把自己压榨的干干净净了,那么一个失去利用价值的驸马都尉,恐怕只能老死京师,不会再有别的出路了。
难啊!还要经常注意即将临盆的老婆,还要操心自己今后的去向,更要小心跟随自己多年的属下的安排,最终还要操心怎么讨好皇帝,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
庞煌在此时此刻,突然怀念起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涯来。真应了他名字中的那两个字“彷徨”。
ps:到月底了,大大们应该知道上班的苦逼一族月底是多么的难熬,请大家原谅,但是害虫保证每个月更新不会少于二十万字,每天五千作为保底,不定时爆发,成绩好了爆发,有推荐了爆发,呵呵,请大家理解害虫这个苦逼的上班一族吧,最后,还是请求大家的支持,什么票票都行,多投投,让害虫知道自己还存在,好吗?
要不是做梦,那自己不是在南京城内喝酒吗?为何会突然来到这个似乎很熟悉的山村。
但要是在做梦,怎么能感到如此真实的场景?
还似乎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前面有一条小河,小河的后面,就是自己似乎曾经住过的小山村。
河水浅浅的,清清的。一群村姑,正沐浴着温馨的春阳,在小河边浣纱洗衣。河岸一片葱绿,间有李白桃红,景色甚是宜人。
这肯定是在做梦,要不,我明明已经忘记了这个地方,怎么可能还会回来呢?汪广洋惊慌失措的只顾浏览四周熟悉的景色,并没把岸边的浣衣村姑们放在眼里。
试探着往前走了一步,想要走过河去,因为河既浅,自然没有桥,只能涉水而过。河床虽浅,但并不平整,虽有河水清凉的舒适感,却也走得并不那么平稳,一切都那么的真实。
正走着,的脚底在河底的卵石上一滑,没有防备的他猛然震了一下,差点没有摔在水中,引来了一阵善意的欢笑声。
抬头看去,眼前出现了一位明眸皓齿、如花似玉的女子。是母亲吗?好像是母亲,好年轻啊!低头看着自己的手脚,却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孩童,正站立在小河中央,呆呆的望着这一切。
转眼间,场景切换,自己已经在一处院落中央,虽是泥墙草顶,却也清爽干静。且四面果树相绕,鸡鸣犬吠之声不绝。
还是那么的熟悉。这种想法使他略微踌躇,犹豫了一下。还是慢慢的走进了屋子里面,马上就看到了一副不堪入目的场景。
男女相对,女子只是向后退,然后突然仰天倒将下去,倒在一张铺着厚厚的稻草、软和和的木床上。旁边有个贵胄公子,急不可待地宽衣解带,两人尽情地颠鸾倒凤着.......。
他就这样静静的看着,出奇的冷静中透露出一种愤怒,两个苟合的男女筋疲力尽地躺在枕边呢喃细语。一个男人从田间归来了。见这对厚颜无耻的男女还在亲热,气得他心都要炸了。正当他冲上去要揪那贱女人的那一刹那,他看到了那公子身上那一身绿色的衬领官服。他迟疑了。他知道如果稍有鲁莽,会意味着什么。
最后的场景,他不用看下去就知道,那个农夫从那个公子手里接过金银,然后抱着身边的幼子,无奈的在那个村落中继续生存下去。
但是这个小孩却沉默了,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他受到村内小孩的嘲笑,大人的嫌弃,村庄的不容。他那接受了钱财的父亲,也终于尝到了自己所种下的恶果。长年累月的被人鄙视,让他心情郁结,很快的就缠绵于病榻之上。
这个父亲病逝了没有多久。母亲回来了,默默的又住进了这间小屋中。原来从如花似玉变成了黄脸婆,只有这么短短的一点点时间。她只有被逐出家门的结局。
但是那个小孩从来都没有再给母亲说过一句话。一直到自己能走出山村那一天,就义无反顾的走了出去,再也没有回去,再也没有打听过那个山村的任何事情。
目睹着这一切都在发生,汪广洋极为不情愿的呆在那个地方,拼命的跑着,想离开那个山村,离开那个他一生都深恶痛绝的地方.......。
就这样跑着......跑着......。
在一片大汗淋漓中醒来,汪广洋发现自己正坐在一盆炭火前面,年纪已经不小了,江南的天气还不算寒冷,但是他依然耐不住那份清寒。
不过刚才坐的,的确距离火盆近了一些,不知道是被炭火烤的热汗淋淋,还是在梦中被惊吓出的一身冷汗,怎么样也分不清了。
怎么最近老是在梦中回到过去呢,难道是天年将尽吗?
已经六十过了花甲之年,这个岁数已经足以傲视很多曾经和自己一起拼搏过的同僚和伙伴们。
或许自己早就应该死了,要不是那些所谓放不下的名声,汪广洋自嘲的一笑,自从驸马都尉代替皇上来贺寿那一刻起,他就已经知道了皇帝对自己的不满已经达到了顶峰,恐怕就快要忍不住了吧。
忍不住了好啊!看来自己也快要解脱了!
汪广洋惬意的笑了笑,仿佛眼前出现了解脱哪一刻的情景,再也不用担心名声问题,再也不用装聋作哑,也再不用昧着良心做一些事情了。
这根本就不属于我的战争,不过是你丞相和皇帝之间的博弈而已,关我什么事情呢?双方都把自己看成一个工具,难道我还能看不出来吗?
胡惟庸看出来皇帝想要有个人来制衡相权,就选中了自己,而皇帝想要在关键的时候给胡惟庸以致命一击,也选中了自己。
但是偏偏就没有一个人关心自己到底愿不愿意做这个工具呢?真的让人想起就有些可笑,为什么偏偏就选中我呢?
你皇帝一言九鼎,既然说出来就没有人能够反抗,你胡惟庸手里有自己的把柄,以此来要挟自己,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做回真正的自己呢?
恐怕只有死了之后才能吧!汪广洋长叹了一声,慢慢的站起身来,有些佝偻的身躯似乎更加畏缩起来,摆动着仿佛不堪寒冷而颤抖的身子,往后面的书房走去。
时值洪武十一年十一月底,陈德病逝。
陈德,字至善,濠州人。出身农家,勇力过人。从朱元璋起兵,首隶麾下,灭汉陈友谅、平吴张士诚,皆有战功,累官至大都督府同知。又从徐达北伐,取山东,下河南、陕西。洪武三年十一月封临江侯。洪武十年还京。赐告还凤阳。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卒,追封杞国公。谥定襄。
几乎于此同时,皇帝命吏部臣擢官不拘资格。曰:“朝廷悬爵禄以待天下之士。而资格是为常流而设。若有贤才,岂能拘泥于此。今后庶官若有才能而居于下位的,当不次擢用,不拘资格。”
于是,李焕文、费震等分别由西安知府、宝钞提举擢拔户部侍郎、尚书。其余有九十五人,亦量才擢任为郎中、知府、知州等官。
朝堂之上换血行动正在悄然展开,皇帝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布置,同时,庞煌抵达北平。毛骧撤回所有调查驸马的暗卫,因为事情已经明朗,再查下去没有什么必要,而且皇上得到了传国玉玺,从表面上看,驸马都尉庞煌所受到的宠信如日中天,毛骧自思没有必要去碰这个霉头,所以索性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对北方蒙元情报收集的工作中。
庞煌回到北平的公主府,歇息了三日。期间和临安公主一起,按照老朱的交代,两人一起打开了那个锦盒,虽然庞煌并不算是那种循规蹈矩的人。但四周充满不知道谁是皇帝派出来的暗卫,他只能按照皇帝的意思去办,锦盒打开后。出乎预料的是,里面装着一块看上去一点规则都没有的破石头。
怪不得有些沉甸甸的。庞煌心里想到,仔细看。上面歪歪曲曲的刻着几个字,庞煌却是一个字也不认识。
临安公主嘲笑道:“这上面刻的是石鼓文字,还是清华义学的训导呢,连这个都不知道。”
说着将石块接了过来,仔细的辨认着上面的字迹,石鼓文本来就是一门生僻的字体,不是对于书法有一定造诣的人,一般读书人很少去研究,因为石鼓文的真迹太少了,大都被收藏起来,皇室之中最多,外面流传的大多是拓本。
临安公主出身皇室,而承教的宋濂又是大儒,当然对石鼓文有一定的了解,虽然说不上精通,但是辨认倒是没有问题。
“褪.......去.......身......上......衣、变......成......龙......中......皇!”
不知道详情的临安公主终于把石块上的字辨认清楚了,不由有些莫名其妙,但是庞煌的心里却好像掀起了惊涛骇浪。
.......难道这就是前一段在京师高层中流言蜚语的起源吗?
“这是什么意思?父皇为什么给你一块石头,还刻着这几个莫名其妙的字?”
“呵呵!”庞煌干笑了两声,害怕说出来惊吓到了临安公主,毕竟即将临盆,万一有了闪失就后悔莫及了。想了一下说道:“可能是父皇赐给咱们的石敢当吧!”
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用意从最初的压不祥,辟邪发展到驱风、防水,辟邪,止煞、消灾等多种功效。
这种解释似乎能说得过去,但是临安公主哪有那么好骗的,不由皱眉道:“哪有刻着这些字的石敢当,你当我不知道吗?”
“不是石敢当是什么,估计父皇知道你即将生产,所以赐给咱们用于辟邪吧。”庞煌淡淡的说道,遂掩饰着将锦盒底部的一封类似奏折的纸张悄悄的藏了起来。
待到哄好了因为怀孕而导致嗜睡的临安公主,庞煌回到自己的书房才打开观看。却是和自己所想象的不太一样。
开始还以为朱元璋要仿效之前的唐太宗,将弹劾自己的奏折送给自己表示信任的,但打开了却不是他心里想的那样。
那封奏折分明是通过通政司转呈给皇帝的一封奏折,是工部的一个小吏写的,那个小吏叫做袁桐,只是工部员外郎下面负责监工的书吏,当然没有资格直接奏报皇帝,所以通过通政司将奏折转送给皇帝。
奏折的内容和庞煌没有半点关系,只是说在修葺玄武湖老洲诸岛时,从岛上挖出此石,恐有不祥,特地献给皇帝圣裁等等。
好高明的手法,只是做个初一,剩下的十五就交给皇帝自己联想了。
只有自己的联想出来的结果,才是最真实的,设计这个局的人看来深知人性的弱点。而且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前车之鉴,这十个字显得更有针对性。
那么皇帝应该是看出来了。估计只要是个识字的人,而这个人又不傻。都能看出其中的意思,很简单的一个灯谜而已。
不过内容就有些骇人听闻了,那么皇帝既然看出来了,还把这块石头给自己,是什么意思呢?
是表示自己的信任?送给自己让自己安心吗?
还是有其他意思呢?但不管是什么意思,庞煌都感到了一种极为不安定的因素,这块石头就像是一枚定时炸弹一般,随时就会把自己炸的尸骨无存。
这个时代,最不能让人相信的职业。那就是做皇帝。
就算是没有穿越的身份,庞煌经过这么多年的从政生涯,也看清了这一点,皇帝这个职业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朝三暮四,自己打脸。
远的不说,就拿最近的邸报上的消息看,明明朱元璋对于宦官干政深痛欲绝,甚至不让太监识字。用来钳制太监的发展和皇朝的安全。
这个用意是好的,但是就在今年,湖广上里坪司侗族吴面儿造反,称刬平王。在派兵镇压过程中。太祖曾派宦官吴诚、吕玉视察,为宦官干预军事之始。
事情很明白,朝中将有大动作。而不适合领兵的人太多了,所以朝廷只是命令辰州卫指挥杨仲名前往平反。但是又对杨仲名不太放心,所以派了宦官去视察督军。
这也是在祭天大典前后发生的事情。庞煌回到京师看到邸报才知道详情,不由一阵郁闷,估计吴诚、吕玉这两个太监又立功了。
真不知道老朱到底怎么想的。这样的原则性问题都可以出尔反尔,再加上庞煌穿越前所了解的一些历史,他怎么能对于老朱这样的表示放心呢。
看来,有机会还是要征求一下刘伯温的意见,毕竟那老头跟着朱元璋的时间长,说不定能揣测出一点什么。
但是现在却没有时间去理会了,已经十二月,洪武十一年即将过去,而临安公主的肚子大到行动不便的地步,说的是十月怀胎,现在算起来已经九个月了,随时就要面临生产,庞煌哪里有空去理会一些虚无缥缈的事情呢?
怎么着也要等到自己的孩子出生后再说,还有,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b超、彩超之类的,孩子的性别还不知道,那种猜测中的等待,感觉真的很好。
庞煌决定,自己在一天,无论科学发展到什么地步,都不能允许那些可以鉴别未出生婴儿性别的机器造出来,因为那些机器的产生,不知道使多少为人父母者失去了等待的乐趣啊。
不过想着即将出生的孩子,又想起了朱元璋的交代,生了孩子无论男女,明年春天都要进京一趟了。而且看朱元璋的意思,庞煌揣测到,自己恐怕真的短时间内回不到北平来。要不然就不会还让自己率领五百亲卫一起回京了。
自己的基业可全部都在北平啊!包括清华义学、北平商会、北平银行、北平时报,更重要的还有自己发家的根本,火器制造局,那是朱元璋开始最看重的地方,现在火器制造局一直还在生产着火器,不过都封存下来,有的运往京师,有的就地储备。
防备严格的很,就连庞煌自己想检验一下,都要费很大的功夫。
朱元璋很重视火器,这一点毋庸质疑,但是现在却是不装备军队,只有少量的军队装备,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火器制造局生产,庞煌预计至少装备五万人的军队已经是绰绰有余了,但是现在估计实际用于装备军队的,不足五千吧。
这还是一个很胆大的数字,估计远远少于五千用火枪的士兵,老朱想干什么呢?
攘外必先安内?先把胡惟庸等人赶下台,把朝政大权一统在手之后,在大面积装备火器,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四处打仗,用胜利来彰显自己的举措正确吗?
庞煌暗自点点头,应该是这种想法。那么明年召自己回京是为什么呢?庞煌似乎有些明悟,估计朱元璋嫌北平一地的火器产量太小了,装备速度太慢,要扩大生产了。
真的如此,庞煌短暂的时间内,还真的回不来,那么自己的基业怎么办?自己不在,朝廷会不会暗中侵蚀自己的基业呢?
这个还真说不定,还有,刘忠虽然已经上书自辩,但是现在依然稳坐钓鱼台,自己走之后,刘忠还在任的话,会不会对自己的基业做一次清洗呢?
甚至是在朱元璋授意之下的清洗!这个谁也说不定。自己要趁早做好准备啊。
而且,自己还要做一些新奇的东西,再次吸引老朱的注意力,至少要达到让老朱不舍得动自己的效果,那样才可以自保。否则一旦老朱觉得已经把自己压榨的干干净净了,那么一个失去利用价值的驸马都尉,恐怕只能老死京师,不会再有别的出路了。
难啊!还要经常注意即将临盆的老婆,还要操心自己今后的去向,更要小心跟随自己多年的属下的安排,最终还要操心怎么讨好皇帝,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
庞煌在此时此刻,突然怀念起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涯来。真应了他名字中的那两个字“彷徨”。
ps:到月底了,大大们应该知道上班的苦逼一族月底是多么的难熬,请大家原谅,但是害虫保证每个月更新不会少于二十万字,每天五千作为保底,不定时爆发,成绩好了爆发,有推荐了爆发,呵呵,请大家理解害虫这个苦逼的上班一族吧,最后,还是请求大家的支持,什么票票都行,多投投,让害虫知道自己还存在,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