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朱元璋的犹豫
()庞煌为了这次南京之行,做了很多准备。
诸如八月十三,献火器于紫禁城演武场,近距离的为皇帝表演狙击枪的定点使用,定向地雷的威力等等,还准备的有掷弹筒等等,却是不适合在皇宫内试验,只好作罢。
就算如此,也将一个庄严肃穆的皇宫搞得鸡飞狗跳,但是朱元璋却玩的不亦乐乎,大臣们劝谏了几次,但是面对着皇上要乘坐飞舟的条件,还是退让了,与其让皇上乘坐飞舟,还不如让皇帝在皇宫里闹腾一下,至少自己不用担惊受怕了。
朱元璋第二天早朝时,就正式宣布驸马都尉所造之物,名曰:“飞舟”!并表现出强烈想要乘坐的念头,但是大臣们哪里敢冒这个险啊,就连庞煌也不敢冒这个险。
自己乘坐还两腿抽筋呢,朱元璋乘坐,就算是不出任何问题,但是万一出现什么有失体统的举止,那可是犯了大错了,谁不知道皇帝是个极为要面子的人,万一让他丢了人,就算是有天大的功劳,那也是白搭。
大臣们苦苦的劝谏,总算是阻止了朱元璋的冲动,但是面对着朱元璋在紫禁城内天天玩那些火器,可是爱莫能助了,人家作为一个皇帝,当大臣的总不能老是给皇帝作对吧。
大臣们只能腹诽庞煌,甚至有些官吏,还将庞煌形容成一个弄臣,当然这些都是文臣,对于武将来说,驸马都尉的发明创造都是利国利民之举。
其实庞煌也有自己的用意,几天以来,他一直在给朱元璋灌输关于“斩首”的思想,看上去像是一直在为自己发明“飞舟”而邀功。但其实无时无刻的不让皇帝想起来,关于脱古思帖木儿被自己无意之间炸死的事情。
这种空降兵加特种部队的作战理论,的确吸引了朱元璋的注意力,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果,这个理论庞煌也不太懂,只是偶尔在网文和电视剧中见识过一点,但是结合朱元璋这个马背上得江山的皇帝之理论,逐渐的思路清晰起来。
说一句实在话,朱元璋也陷入了矛盾之中,提出这个思路之人是自己的女婿,换个人,如果是常茂、蓝玉或者是沐英提出这个理论,朱元璋马上就可以下旨开始实行了。
但是偏偏是自己的女婿提出这个问题,就目前的情况表明,最清楚其中理论的是庞煌,不派庞煌出面,害怕事倍功半,派庞煌去管这摊子事,庞煌偏偏是外戚,要说朱元璋没有一点点忌讳,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也是朱元璋陷入矛盾之中的主要原因,令皇帝比较纠结,并不是他不想这么做,第一害怕开了先例,以后收不住手,第二,大臣们的反对那是必然的,而且自己也曾经当众表过态度,不会让外戚干涉军事、政务。
而正是这个时候,庞煌在奉天殿上把印钞机械抬了出来,那等于说是大明宝钞的发行出了问题,而庞煌在北平,会让人很自然的想到北平布政司的责任,而布政使刘忠,又是胡惟庸极力举荐的,这一系列的事情连贯起来,胡惟庸肯定会针对庞煌。
而且前一段时间,中书省还在上奏朝廷,要求重开宝源、宝泉二局,开始铸造小钱,便于市面上流通,这证明市面上的铜钱现在已经不够用了,再结合李潜密折中所说的,北平人以小钞换铜钱的事情。
朱元璋第一时间就相信,大明宝钞的发行出了意外,而且和胡惟庸有联系,但现在毕竟还不到秋后算账的时候,皇帝还要利用胡惟庸干很多事情,暂时也不舍得动中书省,况且现在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来代替胡惟庸啊。
当初,他利用诛杀杨宪和胡惟庸为丞相为条件,换取了李善长退出朝堂,最近几年一直在利用胡惟庸打击李善长的亲信,但是现在却发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胡惟庸却没有人来制约了,不但继承了原本属于李善长的大批淮西勋贵做后盾,而且也在积极的发展着属于自己的势力。
于是朱元璋选择了把汪广洋召回,做了胡惟庸的拍档,希望左右丞相能够相互制约,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汪广洋的庸庸无为,更是助长了胡惟庸的气焰,上次关于刘伯温的事情,汪广洋竟然连替刘伯温说一句话的勇气都没有。
让朱元璋很是失望,失望的同时,不但要布置怎么制约胡惟庸,而且还要重用胡惟庸,为他办很多自己不方便处理的事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几rì后,朱元璋又召庞煌在御书房问对,关于特种作战的理论,朱元璋一直在思考着,越想越觉得是一个好办法。
大明现在军人众多,这都是抗击蒙元时的功臣,薄待不得,但是经过蒙元百余年的肆虐、掠夺,大明现在的rì子也不好过,以前打仗时,人多的确好办事。
但是现在正是修生养息之中,人多却显得有些粥少了。
虽然已经下令,士兵们开始屯田,但是产量很低,到现在三年了,甚至连当初屯田的成本还没有收回来。
这也是自从上次徐达大获全胜之后,大明没有趁机扩大战果,转而反而变成防御为主的最大原因,大明现在打不起仗了。
官员的俸禄已经很低了,皇宫的用度也降到了一个最低限度,自己裁撤了二十四监的很多不必要的职司,甚至有时候,皇后也开始为自己做起了龙袍。
中都那边的工程已经出于停滞状态,没有钱,自然也建设不起来了,朱元璋第一次动摇了自己迁都的念头,几次想要颁布这个决定,都被自己忍了下来,他从内心的最深处,还是希望能够把大明的国都建设在自己家乡的。
难啊,蒙元残兵的不时sāo扰,让大明每年都要浪费大批的军费在防御上,长城仍旧在建设中,这也需要大量的金钱作为支撑,户部发行的大明宝钞,现在是什么处境,朱元璋自己清楚,上次出巡临濠,他微服出访,也不完全是为了陪皇后逛街过过瘾,他也探访了一下宝钞在自己家乡的使用状况,结果令他担忧。
在自己的家乡就是如此,换成在其他地方呢?
而且北平的事情,一地可以代表全部,如此下去,如果大明宝钞的完全失败,会不会代表朝廷又将遇到一个比打仗还要困难的境地呢?
在这种朝堂内部还不算稳定又没有钱的情况下,庞煌的特种作战理论无疑成了最好的一个选择。今天召见庞煌,就是想要再落实一些详细的东西。
庞煌行礼之后垂手而立,朱元璋批复完手里的最后一份奏折,抬起头来,问道:“按照驸马之前所说,这所谓的特种部队,前期需要多少人手,才能够起到作用。”
“父皇,臣估计过,兵贵在jīng而不在于多,鉴于飞舟所能乘坐之人不多,且不宜多艘飞舟同时出行,每次三艘到四艘最为适宜,所以最多也就是每次触动十余人,臣以为,但是针对北方,所需之人不用太多。”
“三千人可以吗?最多也就五千人,这是朝廷的极限了,目前朝廷也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养兵。”
庞煌愕然,感情朱元璋还真的拿特种兵当大白菜了,三五千人,开什么玩笑啊!马上行礼回道:“皇上误会了,臣以为,前期三百人足矣!”
“三百人?”朱元璋狐疑的望了庞煌一眼,向他这种经过大阵仗的人,动则出兵就是十几二十万的,三百人能起到什么效果?
“不错!臣以为,三百人已经是极限了,父皇不要小看这三百人,他们所需的用度,说不定要比三千人还要高,但是皇上不必担心,只要皇上同意在北方展开互市,臣还有增设海关一途,可用互市的收入来养这三百特种兵,不用花费朝廷的银两。”
“如果只是三百人的话,这事就好办了一点!”朱元璋抚须说道,心里却仍然犹豫着这军权的给予问题。
如果只是三百人的话,好办,自己下旨赏赐给驸马都尉三百侍卫,那就可以了,但是总是需要个将领吧,这个将领分量轻了,控制不住庞煌,分量重了,只是率领三百人,害怕将领本身有怨言的同时,还要考虑朝堂之上大臣们能看出来的问题。
他本来对于庞煌的职位有些想法,这三百兵卒也有办法给庞煌,但是怎么才能收拢庞煌暂时还没有的野心呢?
现在没有野心,不代表以后不会有,就比如胡惟庸,之前自己怎么就没有看出来此人有这么大的权力yù望呢?
正所谓人不可貌相,虽然现在相信,但也要防患于未然,按照驸马的说法,只有提前预防才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可惜燕王还小,要不就可以让棣儿提前就藩了。想到这儿,朱元璋突然又想到一个问题,于是问道:
“海关是什么一个职司?”
诸如八月十三,献火器于紫禁城演武场,近距离的为皇帝表演狙击枪的定点使用,定向地雷的威力等等,还准备的有掷弹筒等等,却是不适合在皇宫内试验,只好作罢。
就算如此,也将一个庄严肃穆的皇宫搞得鸡飞狗跳,但是朱元璋却玩的不亦乐乎,大臣们劝谏了几次,但是面对着皇上要乘坐飞舟的条件,还是退让了,与其让皇上乘坐飞舟,还不如让皇帝在皇宫里闹腾一下,至少自己不用担惊受怕了。
朱元璋第二天早朝时,就正式宣布驸马都尉所造之物,名曰:“飞舟”!并表现出强烈想要乘坐的念头,但是大臣们哪里敢冒这个险啊,就连庞煌也不敢冒这个险。
自己乘坐还两腿抽筋呢,朱元璋乘坐,就算是不出任何问题,但是万一出现什么有失体统的举止,那可是犯了大错了,谁不知道皇帝是个极为要面子的人,万一让他丢了人,就算是有天大的功劳,那也是白搭。
大臣们苦苦的劝谏,总算是阻止了朱元璋的冲动,但是面对着朱元璋在紫禁城内天天玩那些火器,可是爱莫能助了,人家作为一个皇帝,当大臣的总不能老是给皇帝作对吧。
大臣们只能腹诽庞煌,甚至有些官吏,还将庞煌形容成一个弄臣,当然这些都是文臣,对于武将来说,驸马都尉的发明创造都是利国利民之举。
其实庞煌也有自己的用意,几天以来,他一直在给朱元璋灌输关于“斩首”的思想,看上去像是一直在为自己发明“飞舟”而邀功。但其实无时无刻的不让皇帝想起来,关于脱古思帖木儿被自己无意之间炸死的事情。
这种空降兵加特种部队的作战理论,的确吸引了朱元璋的注意力,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果,这个理论庞煌也不太懂,只是偶尔在网文和电视剧中见识过一点,但是结合朱元璋这个马背上得江山的皇帝之理论,逐渐的思路清晰起来。
说一句实在话,朱元璋也陷入了矛盾之中,提出这个思路之人是自己的女婿,换个人,如果是常茂、蓝玉或者是沐英提出这个理论,朱元璋马上就可以下旨开始实行了。
但是偏偏是自己的女婿提出这个问题,就目前的情况表明,最清楚其中理论的是庞煌,不派庞煌出面,害怕事倍功半,派庞煌去管这摊子事,庞煌偏偏是外戚,要说朱元璋没有一点点忌讳,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也是朱元璋陷入矛盾之中的主要原因,令皇帝比较纠结,并不是他不想这么做,第一害怕开了先例,以后收不住手,第二,大臣们的反对那是必然的,而且自己也曾经当众表过态度,不会让外戚干涉军事、政务。
而正是这个时候,庞煌在奉天殿上把印钞机械抬了出来,那等于说是大明宝钞的发行出了问题,而庞煌在北平,会让人很自然的想到北平布政司的责任,而布政使刘忠,又是胡惟庸极力举荐的,这一系列的事情连贯起来,胡惟庸肯定会针对庞煌。
而且前一段时间,中书省还在上奏朝廷,要求重开宝源、宝泉二局,开始铸造小钱,便于市面上流通,这证明市面上的铜钱现在已经不够用了,再结合李潜密折中所说的,北平人以小钞换铜钱的事情。
朱元璋第一时间就相信,大明宝钞的发行出了意外,而且和胡惟庸有联系,但现在毕竟还不到秋后算账的时候,皇帝还要利用胡惟庸干很多事情,暂时也不舍得动中书省,况且现在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来代替胡惟庸啊。
当初,他利用诛杀杨宪和胡惟庸为丞相为条件,换取了李善长退出朝堂,最近几年一直在利用胡惟庸打击李善长的亲信,但是现在却发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胡惟庸却没有人来制约了,不但继承了原本属于李善长的大批淮西勋贵做后盾,而且也在积极的发展着属于自己的势力。
于是朱元璋选择了把汪广洋召回,做了胡惟庸的拍档,希望左右丞相能够相互制约,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汪广洋的庸庸无为,更是助长了胡惟庸的气焰,上次关于刘伯温的事情,汪广洋竟然连替刘伯温说一句话的勇气都没有。
让朱元璋很是失望,失望的同时,不但要布置怎么制约胡惟庸,而且还要重用胡惟庸,为他办很多自己不方便处理的事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几rì后,朱元璋又召庞煌在御书房问对,关于特种作战的理论,朱元璋一直在思考着,越想越觉得是一个好办法。
大明现在军人众多,这都是抗击蒙元时的功臣,薄待不得,但是经过蒙元百余年的肆虐、掠夺,大明现在的rì子也不好过,以前打仗时,人多的确好办事。
但是现在正是修生养息之中,人多却显得有些粥少了。
虽然已经下令,士兵们开始屯田,但是产量很低,到现在三年了,甚至连当初屯田的成本还没有收回来。
这也是自从上次徐达大获全胜之后,大明没有趁机扩大战果,转而反而变成防御为主的最大原因,大明现在打不起仗了。
官员的俸禄已经很低了,皇宫的用度也降到了一个最低限度,自己裁撤了二十四监的很多不必要的职司,甚至有时候,皇后也开始为自己做起了龙袍。
中都那边的工程已经出于停滞状态,没有钱,自然也建设不起来了,朱元璋第一次动摇了自己迁都的念头,几次想要颁布这个决定,都被自己忍了下来,他从内心的最深处,还是希望能够把大明的国都建设在自己家乡的。
难啊,蒙元残兵的不时sāo扰,让大明每年都要浪费大批的军费在防御上,长城仍旧在建设中,这也需要大量的金钱作为支撑,户部发行的大明宝钞,现在是什么处境,朱元璋自己清楚,上次出巡临濠,他微服出访,也不完全是为了陪皇后逛街过过瘾,他也探访了一下宝钞在自己家乡的使用状况,结果令他担忧。
在自己的家乡就是如此,换成在其他地方呢?
而且北平的事情,一地可以代表全部,如此下去,如果大明宝钞的完全失败,会不会代表朝廷又将遇到一个比打仗还要困难的境地呢?
在这种朝堂内部还不算稳定又没有钱的情况下,庞煌的特种作战理论无疑成了最好的一个选择。今天召见庞煌,就是想要再落实一些详细的东西。
庞煌行礼之后垂手而立,朱元璋批复完手里的最后一份奏折,抬起头来,问道:“按照驸马之前所说,这所谓的特种部队,前期需要多少人手,才能够起到作用。”
“父皇,臣估计过,兵贵在jīng而不在于多,鉴于飞舟所能乘坐之人不多,且不宜多艘飞舟同时出行,每次三艘到四艘最为适宜,所以最多也就是每次触动十余人,臣以为,但是针对北方,所需之人不用太多。”
“三千人可以吗?最多也就五千人,这是朝廷的极限了,目前朝廷也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养兵。”
庞煌愕然,感情朱元璋还真的拿特种兵当大白菜了,三五千人,开什么玩笑啊!马上行礼回道:“皇上误会了,臣以为,前期三百人足矣!”
“三百人?”朱元璋狐疑的望了庞煌一眼,向他这种经过大阵仗的人,动则出兵就是十几二十万的,三百人能起到什么效果?
“不错!臣以为,三百人已经是极限了,父皇不要小看这三百人,他们所需的用度,说不定要比三千人还要高,但是皇上不必担心,只要皇上同意在北方展开互市,臣还有增设海关一途,可用互市的收入来养这三百特种兵,不用花费朝廷的银两。”
“如果只是三百人的话,这事就好办了一点!”朱元璋抚须说道,心里却仍然犹豫着这军权的给予问题。
如果只是三百人的话,好办,自己下旨赏赐给驸马都尉三百侍卫,那就可以了,但是总是需要个将领吧,这个将领分量轻了,控制不住庞煌,分量重了,只是率领三百人,害怕将领本身有怨言的同时,还要考虑朝堂之上大臣们能看出来的问题。
他本来对于庞煌的职位有些想法,这三百兵卒也有办法给庞煌,但是怎么才能收拢庞煌暂时还没有的野心呢?
现在没有野心,不代表以后不会有,就比如胡惟庸,之前自己怎么就没有看出来此人有这么大的权力yù望呢?
正所谓人不可貌相,虽然现在相信,但也要防患于未然,按照驸马的说法,只有提前预防才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可惜燕王还小,要不就可以让棣儿提前就藩了。想到这儿,朱元璋突然又想到一个问题,于是问道:
“海关是什么一个职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