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一些琐事
庞煌最近很忙!
洪武七年马上就要结束了,北平府的事务,可不像是怀柔那样的小县城那么少,而且又在行中书省的眼皮底下,自然当不了甩手掌柜。
更何况,庞煌既然选择了从政,自然也要熟悉处理各种政务的手段,钱粮、刑狱和礼制、人事等等,他都要从头开始学起。
好在他身边多了黄子澄这个师爷,让他省了不少心,朝廷开始科举的rì子遥遥无期,黄子澄想要堂堂正正的做官,还要再等些时候。
不过这个人虽然心眼小了点,也比较迂腐,但是做人还是挺有骨气,当初庞煌将他强留下来,不过是不想黄子澄在哪里对怀柔县的政务指手画脚,面对书生的迂腐,怀柔县的重商习气,肯定是黄子澄看不惯的。
宋慎这个人的“无为”思想,正合怀柔的发展思路,并不需要官府插手太多,而庞煌也想做个示范田出来,试一试自己的改革成果,不想别人打扰。
留下黄子澄,庞煌想,反正始终也要给他点好处,不如给点甜头,让黄子澄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干活,于是承诺,三年之内,会举荐他进入京师,不说入翰林院吧,至少也可以举荐为给事中,为朝廷效力。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黄子澄虽然是一个官迷,但是却有自己的底限,他请庞煌做出承诺,一旦朝廷开始科举,就要立即放他回南京,至于庞煌的举荐承诺,被黄子澄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不但拒绝庞煌举荐自己,而且对于在北平府,庞煌想要自己担任某些基层官员,或者去清华义学教书的要求,全部都拒绝了,只愿意以幕僚的身份,在庞煌的身后,说是为了向驸马大人学习。
庞煌丝毫不在意那是不可能的,留一个这样的道学先生在自己身边,那还不被烦死。但很快,就被黄子澄处理rì常事务的能力打动,只要不牵涉到一些朝廷的具体事务,不牵涉到刑狱,在黄子澄手里,就像是吃豆腐那么简单。
倒是省了庞煌很多事情,但是遗憾的是,核心的一些东西,还是不能让黄子澄插手,甚至不会让他知道。
比如刘彪遣人回来禀报说,道衍和袁珙二人消失了,虽然太子当初请道衍去过东宫,还以佛事备咨询的名誉,留他在东宫别院居住过一段,但是高启被杀之后,道衍和袁珙二人,连夜为被斩成八段的高启收尸后,就神奇般的不见了。
等到刘彪他们醒悟过来,连忙赶往苏州,高启的故乡查看,但是新坟已立,人却不知道飘往何处而去。
道衍和袁珙二人,好像消失了一般,刘彪百般查探,只是知道道衍曾经在宁波一带出现过,从此就断绝了消息,没有完成任务的刘彪,不敢回来,只是派人回来禀报,自己却留在江南继续查访。
这种事情,肯定是不能让黄子澄知道,但是最适合站在幕后的柳若秋,却在怀柔无法分身,因为庞煌不在,柳若秋就可以说是庞煌在怀柔的代表,在北平商会没有组建起来之前,柳若秋时不方便过来的。
而且,在怀柔,柳若秋也还没有找到可以替代自己的人。
柳若秋不在,很多事情暂时只能由庞煌亲自cāo作,清华义学的搬迁也是势在必行,新的校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庞煌看好的那个位置,正好就是几百年后清华大学的所在地,庞煌曾经十分羡慕在在门前徘徊了很多圈,未曾想到,有这么一天,自己可以建设一所同样的大学。
至于规模,庞煌有信心让他比所谓的清华大学更大。
还有北平银行的实际cāo作,也正在进行中,店铺门面办公地点全部落实到位,甚至连人员也落实到位了,但迟迟还未发动,为什么?
人才啊,洪武七年,庞煌最想要的是什么?
除了人才,还是人才!!
当然,庞煌还在等待一个契机,那就是大明宝钞提举司已经建立,距离朱元璋下旨强制全国使用大明宝钞的rì子不远了,那时候才是财政界最乱的时候。
接着朱元璋的旨意,发一笔财,庞煌绝对不介意。
但是还是有好消息传来,张定边已经收宋宜光和何召侠入灵源寺,虽然没有做出任何表示,还要求两人随自己遁入佛门,但是庞煌意识到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特别对于宋宜光的能力,他还是比较相信,而对何召侠的任务,相信张定边会动心的。
但是从两人传回的消息中声称,张定边在山谷后有隐匿之地,常备粮食和兵器,可能别有所图,庞煌也是没有放在心上,估计只是张定边一种自保的手段,无论是谁得罪了天下最有权力的那个人,谁心里能安心下来。
于是传消息让他们耐心,缓缓图之不要心急,尽量获得张定边的信任即可。
随着庞煌驸马的名声传开,那些被放出去的学生,犹如吃了兴奋剂般的激动,好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的传来。
叶伯巨,这个正在山西平遥当县学训导的小官,被其中一个山西籍的学生轻易的找到,同时已经说动了叶伯巨,准备年底辞去训导之职,前来北平清华义学里教书。
现在只有十三岁的卓敬,十六岁的耿清,现在还叫齐德十一岁的齐泰,身边,都多了自己的派出去的学生为伴,不断的将他们的事情禀报给庞煌,而庞煌自然也不吝啬金钱,大力的鼓励学生亲近这些未来的实力派人士。
这些都是庞煌能够想起的一些名人,当然还有很多,第一批撒出去的学生,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将这些还未成名,甚至还未成年的所谓名人,尽量的引进清华义学,最不济也要和他们保持好良好的关系。
说不定用的着呢?庞煌心里想到。
当然撒出去的学生,也全然不是做这些事情,有部分学生,特别是山西移民出身的学生,对于生意商贾的渴望,胜过了科举的希望,对于这些人,庞煌当然支持他们做生意的,但是由于前面的话已经说出来了。
他们是不能再在北平做什么生意,只能在外地发展,于是有人想到了去山东发展对高丽、rì本、琉球的贸易,有的去了山西、陕西等地,发展针对西方的贸易,甚至有两个,在江南开起了酒楼。
其中一个正在南京,据回报说在秦淮河做起了皮肉生意。开始还害怕驸马怪责,但是传了几次消息之后,庞煌并没有多加干涉,反而有了鼓励的意思,于是也放开手脚,开始大干起来。
当然这五十六个人,都被赋予了同样的一个任务,各地有什么风吹草动,必须要第一时间向北平禀报,但凡有三次失职,就会被剔除这个队伍的序列之外,并且不会再有任何的支持。
有了这些人的努力,庞煌的视野就大了很多,再也不像是之前那么闭塞,从而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但是消息的延迟xìng,还是让人头痛的一个弊端,有时候消息辗转送来,什么事情都晚了,比如说,张定边要宋宜光和何召侠两人遁入空门,两人比较犹豫,想要请示庞煌,但是等消息到了庞煌手里,还没有回复呢?
那边在福建,果断的宋宜光已经说服了年纪还小,不想当和尚的何召侠,两人已经出家了。
庞煌回复,让他们斟酌而行的书信还没有到宋、何两人的手里,第二份消息传来,两人已经是和尚的身份了,让庞煌恼怒不已。
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大明疆域不小,南来北往,光是靠船、车、马而传递消息,少则半月,多则数月都有可能。
这样以来,更增加了庞煌出海贸易的决心,因为橡胶不出现,很多东西都无法实现,比如说电线,比如说车轮等等很多。
但是现在的大环境是朱元璋禁海,就连和高丽、琉球和rì本的官方贸易,也是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洪武三年于宁波、泉州、广州设立市舶提举司,以负责rì本、琉球及占城、暹罗、西洋诸国朝贡和贸易。由于rì本反复无常,独限制十年一朝贡、通市一次,每次人不能超过二百,舟不超过二艘,但是今年九月初九,朱元璋又罢宁波、泉州、广州三市舶提举司。
这等于全面禁海了,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朱元璋对海外感兴趣呢?
这一直是庞煌比较头疼的问题,这个君权至上的年代,朱元璋不开口,一切只能以走私的形式存在,但是要庞煌带头走私,心里还是有些犯怵,说不定哪天就逆了老朱的龙鳞,自己肯定完蛋,有前车之鉴欧阳伦在做表率,庞煌暂时还没有下这个决心。
该怎么办呢?
洪武七年马上就要结束了,北平府的事务,可不像是怀柔那样的小县城那么少,而且又在行中书省的眼皮底下,自然当不了甩手掌柜。
更何况,庞煌既然选择了从政,自然也要熟悉处理各种政务的手段,钱粮、刑狱和礼制、人事等等,他都要从头开始学起。
好在他身边多了黄子澄这个师爷,让他省了不少心,朝廷开始科举的rì子遥遥无期,黄子澄想要堂堂正正的做官,还要再等些时候。
不过这个人虽然心眼小了点,也比较迂腐,但是做人还是挺有骨气,当初庞煌将他强留下来,不过是不想黄子澄在哪里对怀柔县的政务指手画脚,面对书生的迂腐,怀柔县的重商习气,肯定是黄子澄看不惯的。
宋慎这个人的“无为”思想,正合怀柔的发展思路,并不需要官府插手太多,而庞煌也想做个示范田出来,试一试自己的改革成果,不想别人打扰。
留下黄子澄,庞煌想,反正始终也要给他点好处,不如给点甜头,让黄子澄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干活,于是承诺,三年之内,会举荐他进入京师,不说入翰林院吧,至少也可以举荐为给事中,为朝廷效力。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黄子澄虽然是一个官迷,但是却有自己的底限,他请庞煌做出承诺,一旦朝廷开始科举,就要立即放他回南京,至于庞煌的举荐承诺,被黄子澄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不但拒绝庞煌举荐自己,而且对于在北平府,庞煌想要自己担任某些基层官员,或者去清华义学教书的要求,全部都拒绝了,只愿意以幕僚的身份,在庞煌的身后,说是为了向驸马大人学习。
庞煌丝毫不在意那是不可能的,留一个这样的道学先生在自己身边,那还不被烦死。但很快,就被黄子澄处理rì常事务的能力打动,只要不牵涉到一些朝廷的具体事务,不牵涉到刑狱,在黄子澄手里,就像是吃豆腐那么简单。
倒是省了庞煌很多事情,但是遗憾的是,核心的一些东西,还是不能让黄子澄插手,甚至不会让他知道。
比如刘彪遣人回来禀报说,道衍和袁珙二人消失了,虽然太子当初请道衍去过东宫,还以佛事备咨询的名誉,留他在东宫别院居住过一段,但是高启被杀之后,道衍和袁珙二人,连夜为被斩成八段的高启收尸后,就神奇般的不见了。
等到刘彪他们醒悟过来,连忙赶往苏州,高启的故乡查看,但是新坟已立,人却不知道飘往何处而去。
道衍和袁珙二人,好像消失了一般,刘彪百般查探,只是知道道衍曾经在宁波一带出现过,从此就断绝了消息,没有完成任务的刘彪,不敢回来,只是派人回来禀报,自己却留在江南继续查访。
这种事情,肯定是不能让黄子澄知道,但是最适合站在幕后的柳若秋,却在怀柔无法分身,因为庞煌不在,柳若秋就可以说是庞煌在怀柔的代表,在北平商会没有组建起来之前,柳若秋时不方便过来的。
而且,在怀柔,柳若秋也还没有找到可以替代自己的人。
柳若秋不在,很多事情暂时只能由庞煌亲自cāo作,清华义学的搬迁也是势在必行,新的校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庞煌看好的那个位置,正好就是几百年后清华大学的所在地,庞煌曾经十分羡慕在在门前徘徊了很多圈,未曾想到,有这么一天,自己可以建设一所同样的大学。
至于规模,庞煌有信心让他比所谓的清华大学更大。
还有北平银行的实际cāo作,也正在进行中,店铺门面办公地点全部落实到位,甚至连人员也落实到位了,但迟迟还未发动,为什么?
人才啊,洪武七年,庞煌最想要的是什么?
除了人才,还是人才!!
当然,庞煌还在等待一个契机,那就是大明宝钞提举司已经建立,距离朱元璋下旨强制全国使用大明宝钞的rì子不远了,那时候才是财政界最乱的时候。
接着朱元璋的旨意,发一笔财,庞煌绝对不介意。
但是还是有好消息传来,张定边已经收宋宜光和何召侠入灵源寺,虽然没有做出任何表示,还要求两人随自己遁入佛门,但是庞煌意识到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特别对于宋宜光的能力,他还是比较相信,而对何召侠的任务,相信张定边会动心的。
但是从两人传回的消息中声称,张定边在山谷后有隐匿之地,常备粮食和兵器,可能别有所图,庞煌也是没有放在心上,估计只是张定边一种自保的手段,无论是谁得罪了天下最有权力的那个人,谁心里能安心下来。
于是传消息让他们耐心,缓缓图之不要心急,尽量获得张定边的信任即可。
随着庞煌驸马的名声传开,那些被放出去的学生,犹如吃了兴奋剂般的激动,好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的传来。
叶伯巨,这个正在山西平遥当县学训导的小官,被其中一个山西籍的学生轻易的找到,同时已经说动了叶伯巨,准备年底辞去训导之职,前来北平清华义学里教书。
现在只有十三岁的卓敬,十六岁的耿清,现在还叫齐德十一岁的齐泰,身边,都多了自己的派出去的学生为伴,不断的将他们的事情禀报给庞煌,而庞煌自然也不吝啬金钱,大力的鼓励学生亲近这些未来的实力派人士。
这些都是庞煌能够想起的一些名人,当然还有很多,第一批撒出去的学生,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将这些还未成名,甚至还未成年的所谓名人,尽量的引进清华义学,最不济也要和他们保持好良好的关系。
说不定用的着呢?庞煌心里想到。
当然撒出去的学生,也全然不是做这些事情,有部分学生,特别是山西移民出身的学生,对于生意商贾的渴望,胜过了科举的希望,对于这些人,庞煌当然支持他们做生意的,但是由于前面的话已经说出来了。
他们是不能再在北平做什么生意,只能在外地发展,于是有人想到了去山东发展对高丽、rì本、琉球的贸易,有的去了山西、陕西等地,发展针对西方的贸易,甚至有两个,在江南开起了酒楼。
其中一个正在南京,据回报说在秦淮河做起了皮肉生意。开始还害怕驸马怪责,但是传了几次消息之后,庞煌并没有多加干涉,反而有了鼓励的意思,于是也放开手脚,开始大干起来。
当然这五十六个人,都被赋予了同样的一个任务,各地有什么风吹草动,必须要第一时间向北平禀报,但凡有三次失职,就会被剔除这个队伍的序列之外,并且不会再有任何的支持。
有了这些人的努力,庞煌的视野就大了很多,再也不像是之前那么闭塞,从而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但是消息的延迟xìng,还是让人头痛的一个弊端,有时候消息辗转送来,什么事情都晚了,比如说,张定边要宋宜光和何召侠两人遁入空门,两人比较犹豫,想要请示庞煌,但是等消息到了庞煌手里,还没有回复呢?
那边在福建,果断的宋宜光已经说服了年纪还小,不想当和尚的何召侠,两人已经出家了。
庞煌回复,让他们斟酌而行的书信还没有到宋、何两人的手里,第二份消息传来,两人已经是和尚的身份了,让庞煌恼怒不已。
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大明疆域不小,南来北往,光是靠船、车、马而传递消息,少则半月,多则数月都有可能。
这样以来,更增加了庞煌出海贸易的决心,因为橡胶不出现,很多东西都无法实现,比如说电线,比如说车轮等等很多。
但是现在的大环境是朱元璋禁海,就连和高丽、琉球和rì本的官方贸易,也是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洪武三年于宁波、泉州、广州设立市舶提举司,以负责rì本、琉球及占城、暹罗、西洋诸国朝贡和贸易。由于rì本反复无常,独限制十年一朝贡、通市一次,每次人不能超过二百,舟不超过二艘,但是今年九月初九,朱元璋又罢宁波、泉州、广州三市舶提举司。
这等于全面禁海了,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朱元璋对海外感兴趣呢?
这一直是庞煌比较头疼的问题,这个君权至上的年代,朱元璋不开口,一切只能以走私的形式存在,但是要庞煌带头走私,心里还是有些犯怵,说不定哪天就逆了老朱的龙鳞,自己肯定完蛋,有前车之鉴欧阳伦在做表率,庞煌暂时还没有下这个决心。
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