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改天换日
()可时间一长,工人们觉得这样的工作实在是太单调了,偷懒耍滑的人也就多了起来。也难怪,好多人进格桑公司目的就是为了不种地,可现在领着工资照样当农民,有点想法也在所难免。
为了尽快完成今年的造林计划,汪副总没少批评当事人,可大家已经皮了,任汪副总怎么做思想工作,还是激不起工作的积极xìng来。见到这种情况,格桑心急如焚,恨不得把这些偷懒耍滑的家伙都赶回老家去,可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工程进度,没办法,他只有召集所有工人现场开会。
“弟兄们,这几天大家辛苦了,你们的辛苦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感谢大家能为子孙后代做点什么,因为我相信大家也不愿意看到多少年以后这里变成一片沙漠,你们来造林是在帮助我格桑,也是在为自己积德行善,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可是,我们扳着手指头算一算,现在已经是八月头上了,再有个四十来天就不能再植树了,可我们现在才完成了计划任务的多少呢?还不到计划的百分之十。有许多人不理解我,以为我是头脑发热了,以为我是哗众取宠了,你们也不想一想,在州城,我格桑还用的着靠这样的辛苦来吸引别人的眼球吗?我每年拿出上千万元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大家,为了子孙后代?这两天,我发现有些人干活时偷懒耍滑,消极怠工,我可以告诉你们,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受人尊敬的。我可以负责人地说,如果真心想干,你可以留下来,不想干的随时都可以走人,我照样发工资,但是,当你离开我的那一刻,你就永远和我的祥瑞集团没有任何瓜葛了……”格桑的话通过大喇叭传遍了大山南北,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格桑显得有些生气,他的讲话一完,汪副总就宣布了几条措施,把每天完成土石方的指标和工资收入直接挂钩,以前是按照施工小组核算,现在是包干到人,谁不好好干就别想拿到一分钱。没想到这样一来,工程进度立马就快了。一个月时间下来,三千多亩的沙棘林和枸杞林居然还真的就保质保量的出现在眼前了,第一年15%的造林计划提前完成了。格桑还把从山上挖下的土在山脚下堆成一块600亩的大平地,在上面盖起了一砖到顶的20间大瓦房,将来等绿化成功了,这些房子还可以成为接待旅游参观的招待所,现在权当是现场办公室。在这600多亩的土地上,格桑计划用作苗木培育基地,把松树苗和柏树苗培育出来——现在大城市都喜欢搞街道绿化,松柏树是最佳节水苗木。从东山脚下开始,格桑在半个山坡上全部种上了1000亩的枸杞树,再往上是1000沙棘林,为了更大程度上利用土地,格桑还特意要求工人们把树间距尽可能的放大——尤其是枸杞林,这种东西只要成活了,它的根系相当发达,可以肆意的向周围蔓延。树下面格桑又套种了串叶草,这是从国外引进的草种,在我国早在十七八年前就开始试种成功了,这种植物特别抗寒,只要种一茬,三五年之内保养好了就可以一茬一茬的像割韭菜一样收割。至于山腰以上种什么,格桑还没有想好,反正今年是来不及了,索xìng再等等吧。“如果能在山顶上种植冬虫夏草或藏红花那就太好了……”
西山的1000多亩地,格桑只是用枸杞载成了一米来宽的密密麻麻的树墙,里面则种成了苜蓿——按照格桑最初的想法,这里应该种成千亩油菜,可这又和国家的“退耕还林草”政策不符,只好作罢。不过种成苜蓿也不是不好,格桑计划在这里养鸡——高原山鸡和野马鸡,把家鸡和野鸡混养,既可以把野鸡更好的驯化,又能给家鸡增加一些个“野xìng”——将来绝对能卖个好价钱!如果时间长了,家鸡和野鸡能够杂交,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现代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对绿sè食品的需求也会提高,要是在这个没有大气污染的大山上开发一些不喂任何添加剂的肉类食品,其附加值绝对高。
“煤炭迟早有挖完的一天,不趁现在做点儿打算,等那一天真的到来了,就是哭都找不到调门。”望着汪副总他们,格桑说出了心里想了很久的话。“别人以为我格桑又发疯了,把白花花的银子往荒山上扔,可你知道吗,土地就是我们的妈,科学的劳动就是爹,只要你付出了,爹妈早晚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受穷的!”格桑尽量的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说服着大家,要知道,和这些文化不高的人打交道,你越是说得深奥,他们越觉得你跟他们就不是一类人,就不会死心塌地的跟着你干事业。这是格桑在煤矿的时候得出的经验,汪副总虽然也是大学生,但那些个技术员们都是一些考不上大学才来投奔他的,最要紧的是所有工程都得依靠这一千来号农民工。
“跟着你就是长学问。对了,工人们是不是该打发回去了?”汪副总到这里好长时间了,格桑不回家,他也不能回家。
“一个都不能走。我要他们继续为我修水利,平田整地。我们这里十年九旱,尤其是最近几年,夏天连一场像样的雨都不下,可山下的河水就这么白白流走,看着都让人心疼啊,我要搞个高原喷灌和滴灌工程,把山下的河水引上来浇树。”
“这差不多又得投个三四百万吧……”
“花就花点儿吧。你看,祁连山的雪线在一年一年的往上升,小时候山腰以上都是常年不化的雪,现在就剩下个白帽子了。雪山儿女要不自己保护生态环境,不久的将来,山下这条河迟早都是要干涸的;你再看,如今牧民的牛羊是一天比一天的多了,可草场就那么点,无度的放牧,最终的结局就是草原荒漠化……”格桑的担忧不无道理,牧民们在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下,最大限度的肆意放牧,根本就是超过了草场自身的承载能力。
“可就你一个人治理,全州的荒山有几千万亩,就是把全部的利润都扔进去也是杯水车薪啊。”汪副总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在这里植树造林,和当年的愚公移山差不多,前途并不是十分的乐观。
“只要我在这里治理环境见到了效益,老百姓都会跟着干的,我敢打包票,用不了十年,这里的荒山都会让老百姓自己承包去的。再过五年,我们就能见到效益,老百姓看见了效益还会不争着承包?我之所以种经济林,搞可持续发展,目的就是为老百姓趟出一条路来……”格桑显得很是自信。
是的,别说十年以后了,就听听格桑今天的描绘,也会叫人心动的。谁不想发家致富,谁钱多了害怕咬手呢?
为了尽快完成今年的造林计划,汪副总没少批评当事人,可大家已经皮了,任汪副总怎么做思想工作,还是激不起工作的积极xìng来。见到这种情况,格桑心急如焚,恨不得把这些偷懒耍滑的家伙都赶回老家去,可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工程进度,没办法,他只有召集所有工人现场开会。
“弟兄们,这几天大家辛苦了,你们的辛苦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感谢大家能为子孙后代做点什么,因为我相信大家也不愿意看到多少年以后这里变成一片沙漠,你们来造林是在帮助我格桑,也是在为自己积德行善,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可是,我们扳着手指头算一算,现在已经是八月头上了,再有个四十来天就不能再植树了,可我们现在才完成了计划任务的多少呢?还不到计划的百分之十。有许多人不理解我,以为我是头脑发热了,以为我是哗众取宠了,你们也不想一想,在州城,我格桑还用的着靠这样的辛苦来吸引别人的眼球吗?我每年拿出上千万元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大家,为了子孙后代?这两天,我发现有些人干活时偷懒耍滑,消极怠工,我可以告诉你们,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受人尊敬的。我可以负责人地说,如果真心想干,你可以留下来,不想干的随时都可以走人,我照样发工资,但是,当你离开我的那一刻,你就永远和我的祥瑞集团没有任何瓜葛了……”格桑的话通过大喇叭传遍了大山南北,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格桑显得有些生气,他的讲话一完,汪副总就宣布了几条措施,把每天完成土石方的指标和工资收入直接挂钩,以前是按照施工小组核算,现在是包干到人,谁不好好干就别想拿到一分钱。没想到这样一来,工程进度立马就快了。一个月时间下来,三千多亩的沙棘林和枸杞林居然还真的就保质保量的出现在眼前了,第一年15%的造林计划提前完成了。格桑还把从山上挖下的土在山脚下堆成一块600亩的大平地,在上面盖起了一砖到顶的20间大瓦房,将来等绿化成功了,这些房子还可以成为接待旅游参观的招待所,现在权当是现场办公室。在这600多亩的土地上,格桑计划用作苗木培育基地,把松树苗和柏树苗培育出来——现在大城市都喜欢搞街道绿化,松柏树是最佳节水苗木。从东山脚下开始,格桑在半个山坡上全部种上了1000亩的枸杞树,再往上是1000沙棘林,为了更大程度上利用土地,格桑还特意要求工人们把树间距尽可能的放大——尤其是枸杞林,这种东西只要成活了,它的根系相当发达,可以肆意的向周围蔓延。树下面格桑又套种了串叶草,这是从国外引进的草种,在我国早在十七八年前就开始试种成功了,这种植物特别抗寒,只要种一茬,三五年之内保养好了就可以一茬一茬的像割韭菜一样收割。至于山腰以上种什么,格桑还没有想好,反正今年是来不及了,索xìng再等等吧。“如果能在山顶上种植冬虫夏草或藏红花那就太好了……”
西山的1000多亩地,格桑只是用枸杞载成了一米来宽的密密麻麻的树墙,里面则种成了苜蓿——按照格桑最初的想法,这里应该种成千亩油菜,可这又和国家的“退耕还林草”政策不符,只好作罢。不过种成苜蓿也不是不好,格桑计划在这里养鸡——高原山鸡和野马鸡,把家鸡和野鸡混养,既可以把野鸡更好的驯化,又能给家鸡增加一些个“野xìng”——将来绝对能卖个好价钱!如果时间长了,家鸡和野鸡能够杂交,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现代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对绿sè食品的需求也会提高,要是在这个没有大气污染的大山上开发一些不喂任何添加剂的肉类食品,其附加值绝对高。
“煤炭迟早有挖完的一天,不趁现在做点儿打算,等那一天真的到来了,就是哭都找不到调门。”望着汪副总他们,格桑说出了心里想了很久的话。“别人以为我格桑又发疯了,把白花花的银子往荒山上扔,可你知道吗,土地就是我们的妈,科学的劳动就是爹,只要你付出了,爹妈早晚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受穷的!”格桑尽量的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说服着大家,要知道,和这些文化不高的人打交道,你越是说得深奥,他们越觉得你跟他们就不是一类人,就不会死心塌地的跟着你干事业。这是格桑在煤矿的时候得出的经验,汪副总虽然也是大学生,但那些个技术员们都是一些考不上大学才来投奔他的,最要紧的是所有工程都得依靠这一千来号农民工。
“跟着你就是长学问。对了,工人们是不是该打发回去了?”汪副总到这里好长时间了,格桑不回家,他也不能回家。
“一个都不能走。我要他们继续为我修水利,平田整地。我们这里十年九旱,尤其是最近几年,夏天连一场像样的雨都不下,可山下的河水就这么白白流走,看着都让人心疼啊,我要搞个高原喷灌和滴灌工程,把山下的河水引上来浇树。”
“这差不多又得投个三四百万吧……”
“花就花点儿吧。你看,祁连山的雪线在一年一年的往上升,小时候山腰以上都是常年不化的雪,现在就剩下个白帽子了。雪山儿女要不自己保护生态环境,不久的将来,山下这条河迟早都是要干涸的;你再看,如今牧民的牛羊是一天比一天的多了,可草场就那么点,无度的放牧,最终的结局就是草原荒漠化……”格桑的担忧不无道理,牧民们在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下,最大限度的肆意放牧,根本就是超过了草场自身的承载能力。
“可就你一个人治理,全州的荒山有几千万亩,就是把全部的利润都扔进去也是杯水车薪啊。”汪副总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在这里植树造林,和当年的愚公移山差不多,前途并不是十分的乐观。
“只要我在这里治理环境见到了效益,老百姓都会跟着干的,我敢打包票,用不了十年,这里的荒山都会让老百姓自己承包去的。再过五年,我们就能见到效益,老百姓看见了效益还会不争着承包?我之所以种经济林,搞可持续发展,目的就是为老百姓趟出一条路来……”格桑显得很是自信。
是的,别说十年以后了,就听听格桑今天的描绘,也会叫人心动的。谁不想发家致富,谁钱多了害怕咬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