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异动
结束了军议之后,朱大典便在自己的帐中就着灯光看书,这已经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只是,今天他却有些心烦意乱,只要一想起眼下的危局、朝中众臣的内讧扯皮、尤其是今日由刘承胤的行为所想到的某些武将只顾保存实力而听调不听宣的恶劣行径等等,他便感到阵阵的揪心,再一联想到自己所肩负的担子,更是有着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感到有愧于天子对自己的信任。
心情不好,看书自然也看不下去。勉强将案几上的书翻过几页之后,朱大典终于合上书本,叹了口气站了起来。正在这时,身边的家丁进来禀报,庞岳求见。
哦?朱大典感到有些意外,但很快意识到,刚刚才结束了军议,庞岳这么快便又来求见,定是有什么紧急事务,于是朝家丁吩咐道:“请定武伯进来说话。”
“是,老爷”
未几,庞岳走进了帐中,行过礼之后没等朱大典发问便主动说道:“启禀督师,末将军中的密探从前方传来一条紧急情报,随同清虏大军出征的岳州、武昌水师已经沿着湘江自湘阴县城南来,大概在今夜的晚些时候便会抵达万寿桥西北的铁嘴湾。”
得知这一消息,朱大典的神情更为严肃起来,走到帐中的地图旁找到了铁嘴湾的位置,大概在万寿桥西北四十余里,是湘江边上的重要码头之一。即便是步行,只要加快速度赶过去的话。用不了一天。
“清虏的水师有多少条大船,能载多少兵马?”朱大典用指关节在铁嘴湾的位置点了一点,朝庞岳问道。
“其具体数目尚未打探清楚,不过据密探回报,载上万余人马是没什么问题。”庞岳答道。他也是刚刚得到这条消息,清军的武昌水师和岳州水师原本留在湘阴县城休整,多半是得到了多铎的命令之后才开拔南来的。
其中,岳州水师由岳州绿营总兵马蛟麟亲自统率,这部水师是在原明军岳州水营的基础上收编了一些水贼扩编而来,战斗力稍弱。不过。由总兵李高升率领的武昌水师却是老资格的水师部队,有着常年在长江上作战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
“看来,奴帅多铎很快便会采取下一步行动!”朱大典拧起了眉头,“这两部水师再载上万余陆师,可以轻松绕过我军的阻拦直抵长沙城下。现长沙城内只有王允成一支水师,其战力老夫也有算耳闻,清剿水贼或是承载大军开拔之类的事宜倒是可以胜任,但要阻挡清虏水师恐怕就是强其所难了!”
庞岳在一旁听着,同时暗暗的佩服朱大典料事之准。他清楚地记得。在原来的历史上,王允成的水师在长沙附近的江面遭遇清军水师之后。没几个会合就被击溃了,根本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朱大典踱了两步,站定之后继续说道:“一旦清军水师与万余陆师一道进抵长沙城下,城中兵马虽然暂时守住城池是没问题的,但城中的王进才、曹志建各军先前便在清虏手下吃过败仗、军心未定,恐怕最多也就是据城防守而不敢出动出击。如此一来,我军的粮道便会被切断,虽然眼下军中粮草尚足,但只要再过几日定会难以为继。到那时再面对正面的数万清虏主力,形势必将更为危急,甚至不堪设想。”
朱大典不愧是曾经统率过大军的重臣,一番话便将眼前的形势分析得透彻明了,庞岳听完之后也是无比的佩服,点头道:“督师言之有理,一旦让这股清虏绕过万寿桥直抵长沙城下。战局必将进一步恶化。以督师之见,我军该如何应对?派出部分兵马提前去拦截或是全军回援长沙城?还是另取他途?”
在来到朱大典这里之前,庞岳便已经对此事有过思考,虽然他也知道现在派兵去拦截很不现实、时间上也来不及了。但还是先听听朱大典是怎么说的。
略作思索之后,朱大典很快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派兵拦截怕是来不及了。奴帅多铎在万寿桥顿足三日,定不会善罢甘休,眼下又有了如此好的时机,他又怎会视而不见。若是老夫没有猜错的话,当你营中的密探将情报传回之时,多铎过不了多久也会得到水师抵达铁嘴湾的消息。未防夜长梦多,他定会尽快尽快排出兵马前去与水师配合,说不定就在你我谈话的时候便已经出发了。更何况,我军缺乏水师,即便提前赶到湘江边上,也无力阻挡。再者,眼下又有哪支兵马可派?你与马进忠正率军与清虏主力对峙,兵力上很是吃紧,至于刘承胤,哼,老夫也不抱什么希望。”
看来,朱大典真的是让刘承胤气得不轻,直到现在说起来依然是余怒未消的样子。
听完朱大典的话,庞岳试探着问道:“那以督师之见,我军还是尽快回援长沙为上?”
“当前也只有如此了!”朱大典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不得不点下了头,“不过,如何稳妥地撤回长沙也正是我等需要细细考虑的。毕竟我军正面仍然有数万清虏在虎视眈眈,只要一着不慎,便会令清虏有机可乘。”
虽然庞岳也不甘心就此被清军逼得后撤,但眼下也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毕竟,在强大的实力面前,什么奇思妙计都显得有些无力。不过,一想到这段时间以来在长沙以北足足令清军损失了万余人马,庞岳心里多少又感到平衡了一些。一次性损失这么多,恐怕清军自入关以来还从未有过,这当头一棒足以让他们疼些日子了。
想清楚之后,庞岳向朱大典点头道:“末将也觉得这是目前唯一可取的办法了,一切任凭督师吩咐吧!”
“好吧!”朱大典说:“老夫将立刻召集众将前来一起商议。另外,你快些安排下去,让你军中的那个什么参谋司也尽快做好准备,争取连夜制定出一份关于回援长沙的文案出来,个中细节要尽可能详尽。天亮的时候便带过来给老夫看看。”
经过前几天的了解,朱大典也发现庞岳军中的那个参谋司是个办事效率不错的机构,于是便再次提了出来。不过,他可能不知道,关于撤退的预案,参谋司早就做出来了。以防到时候手忙脚乱,庞岳已经交代参谋司制定了针对各种最坏情况的应对方案。
当然,关于这一点庞岳是不会向朱大典说透的,因为这种事先考虑最坏情况的做法在当今这一时代的人们尤其是朱大典这种老臣看来,恐怕“自乱军心”的意味会比“未雨绸缪”更重。
“遵命!”庞岳领命之后告辞离去。
……
数里之外的清军大营,一支支点燃的火把、灯笼等将营地中的空地照得透亮。空地之上排列着一个个清兵方阵,从服色和旗号上看,其中包括了满洲镶蓝旗、孔有德部和河南总兵张应祥部的共万余人马。官兵身上的铠甲和手中的兵器在火光的映照下泛出星星点点的光辉,一张张面孔或是严肃或是狰狞。
多铎也披上了自己的鎏金铠甲,亲自给这些列队完毕的清军做了一番动员。眼下,他的心情相当不错,水师终于要来了!这也就意味着自己可以派出部分兵马从水路绕过眼前的明军直抵长沙城下,不用再顿足于此与明军展开不知何时才能有结果的厮杀。
至于长沙城内的明军实力,多铎丝毫没有放在心上,之前他便已经仔细看过关于湖广战事的各种战报并详细询问过参加过战斗的清军将领,对城中明军的实力了若指掌。在他看来,那些明军的战斗力比对面的这些明军差了不知有多少个档次,且已成惊弓之鸟。只要派出一支兵马绕过万寿桥,进抵长沙城下,庞岳就不得不回援。就算庞岳能够坚持不动如山,城中的那帮缩头乌龟一样的封疆大吏恐怕也不会让他如愿。
为了抓紧时间不给明军以任何机会,多铎没有做丝毫耽搁,召开了紧急军议之后便立刻组织了一万多兵马前去与水师会合。
简短的动员一结束,集合完毕的清军开始出发,在夜色中浩浩荡荡地朝着西北方向行进。
……
明军大营,身在万寿桥的湖广镇和常德镇参将以上将领在接到命令之后再一次齐聚中军大帐。
朱大典向众位将领通报了庞岳刚才向他汇报过的军情,表明自己打算让三镇兵马回援长沙,并询问起了众位将领的的意见。
得知清军水师即将抵达铁嘴湾的消息之后,湖广镇各将还好一些,毕竟先前已经得知了具体情况。马进忠和他手下的一干将领则多少有些吃惊和担忧,多年的战场经验让他们一听到这个消息便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
至于朱大典提出的关于撤退的打算,大家也没有什么意见,因为没有人能提出更好的稳妥之策来。见没有遇到反对的声音,朱大典又让大家讨论起了关于撤军的各项细节。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同朱大典预料的那样,当军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负责在西侧山丘上瞭望的官兵发来警讯:清军大营出现异动,有大股人马离开大营朝西北方向而去。
心情不好,看书自然也看不下去。勉强将案几上的书翻过几页之后,朱大典终于合上书本,叹了口气站了起来。正在这时,身边的家丁进来禀报,庞岳求见。
哦?朱大典感到有些意外,但很快意识到,刚刚才结束了军议,庞岳这么快便又来求见,定是有什么紧急事务,于是朝家丁吩咐道:“请定武伯进来说话。”
“是,老爷”
未几,庞岳走进了帐中,行过礼之后没等朱大典发问便主动说道:“启禀督师,末将军中的密探从前方传来一条紧急情报,随同清虏大军出征的岳州、武昌水师已经沿着湘江自湘阴县城南来,大概在今夜的晚些时候便会抵达万寿桥西北的铁嘴湾。”
得知这一消息,朱大典的神情更为严肃起来,走到帐中的地图旁找到了铁嘴湾的位置,大概在万寿桥西北四十余里,是湘江边上的重要码头之一。即便是步行,只要加快速度赶过去的话。用不了一天。
“清虏的水师有多少条大船,能载多少兵马?”朱大典用指关节在铁嘴湾的位置点了一点,朝庞岳问道。
“其具体数目尚未打探清楚,不过据密探回报,载上万余人马是没什么问题。”庞岳答道。他也是刚刚得到这条消息,清军的武昌水师和岳州水师原本留在湘阴县城休整,多半是得到了多铎的命令之后才开拔南来的。
其中,岳州水师由岳州绿营总兵马蛟麟亲自统率,这部水师是在原明军岳州水营的基础上收编了一些水贼扩编而来,战斗力稍弱。不过。由总兵李高升率领的武昌水师却是老资格的水师部队,有着常年在长江上作战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
“看来,奴帅多铎很快便会采取下一步行动!”朱大典拧起了眉头,“这两部水师再载上万余陆师,可以轻松绕过我军的阻拦直抵长沙城下。现长沙城内只有王允成一支水师,其战力老夫也有算耳闻,清剿水贼或是承载大军开拔之类的事宜倒是可以胜任,但要阻挡清虏水师恐怕就是强其所难了!”
庞岳在一旁听着,同时暗暗的佩服朱大典料事之准。他清楚地记得。在原来的历史上,王允成的水师在长沙附近的江面遭遇清军水师之后。没几个会合就被击溃了,根本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朱大典踱了两步,站定之后继续说道:“一旦清军水师与万余陆师一道进抵长沙城下,城中兵马虽然暂时守住城池是没问题的,但城中的王进才、曹志建各军先前便在清虏手下吃过败仗、军心未定,恐怕最多也就是据城防守而不敢出动出击。如此一来,我军的粮道便会被切断,虽然眼下军中粮草尚足,但只要再过几日定会难以为继。到那时再面对正面的数万清虏主力,形势必将更为危急,甚至不堪设想。”
朱大典不愧是曾经统率过大军的重臣,一番话便将眼前的形势分析得透彻明了,庞岳听完之后也是无比的佩服,点头道:“督师言之有理,一旦让这股清虏绕过万寿桥直抵长沙城下。战局必将进一步恶化。以督师之见,我军该如何应对?派出部分兵马提前去拦截或是全军回援长沙城?还是另取他途?”
在来到朱大典这里之前,庞岳便已经对此事有过思考,虽然他也知道现在派兵去拦截很不现实、时间上也来不及了。但还是先听听朱大典是怎么说的。
略作思索之后,朱大典很快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派兵拦截怕是来不及了。奴帅多铎在万寿桥顿足三日,定不会善罢甘休,眼下又有了如此好的时机,他又怎会视而不见。若是老夫没有猜错的话,当你营中的密探将情报传回之时,多铎过不了多久也会得到水师抵达铁嘴湾的消息。未防夜长梦多,他定会尽快尽快排出兵马前去与水师配合,说不定就在你我谈话的时候便已经出发了。更何况,我军缺乏水师,即便提前赶到湘江边上,也无力阻挡。再者,眼下又有哪支兵马可派?你与马进忠正率军与清虏主力对峙,兵力上很是吃紧,至于刘承胤,哼,老夫也不抱什么希望。”
看来,朱大典真的是让刘承胤气得不轻,直到现在说起来依然是余怒未消的样子。
听完朱大典的话,庞岳试探着问道:“那以督师之见,我军还是尽快回援长沙为上?”
“当前也只有如此了!”朱大典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不得不点下了头,“不过,如何稳妥地撤回长沙也正是我等需要细细考虑的。毕竟我军正面仍然有数万清虏在虎视眈眈,只要一着不慎,便会令清虏有机可乘。”
虽然庞岳也不甘心就此被清军逼得后撤,但眼下也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毕竟,在强大的实力面前,什么奇思妙计都显得有些无力。不过,一想到这段时间以来在长沙以北足足令清军损失了万余人马,庞岳心里多少又感到平衡了一些。一次性损失这么多,恐怕清军自入关以来还从未有过,这当头一棒足以让他们疼些日子了。
想清楚之后,庞岳向朱大典点头道:“末将也觉得这是目前唯一可取的办法了,一切任凭督师吩咐吧!”
“好吧!”朱大典说:“老夫将立刻召集众将前来一起商议。另外,你快些安排下去,让你军中的那个什么参谋司也尽快做好准备,争取连夜制定出一份关于回援长沙的文案出来,个中细节要尽可能详尽。天亮的时候便带过来给老夫看看。”
经过前几天的了解,朱大典也发现庞岳军中的那个参谋司是个办事效率不错的机构,于是便再次提了出来。不过,他可能不知道,关于撤退的预案,参谋司早就做出来了。以防到时候手忙脚乱,庞岳已经交代参谋司制定了针对各种最坏情况的应对方案。
当然,关于这一点庞岳是不会向朱大典说透的,因为这种事先考虑最坏情况的做法在当今这一时代的人们尤其是朱大典这种老臣看来,恐怕“自乱军心”的意味会比“未雨绸缪”更重。
“遵命!”庞岳领命之后告辞离去。
……
数里之外的清军大营,一支支点燃的火把、灯笼等将营地中的空地照得透亮。空地之上排列着一个个清兵方阵,从服色和旗号上看,其中包括了满洲镶蓝旗、孔有德部和河南总兵张应祥部的共万余人马。官兵身上的铠甲和手中的兵器在火光的映照下泛出星星点点的光辉,一张张面孔或是严肃或是狰狞。
多铎也披上了自己的鎏金铠甲,亲自给这些列队完毕的清军做了一番动员。眼下,他的心情相当不错,水师终于要来了!这也就意味着自己可以派出部分兵马从水路绕过眼前的明军直抵长沙城下,不用再顿足于此与明军展开不知何时才能有结果的厮杀。
至于长沙城内的明军实力,多铎丝毫没有放在心上,之前他便已经仔细看过关于湖广战事的各种战报并详细询问过参加过战斗的清军将领,对城中明军的实力了若指掌。在他看来,那些明军的战斗力比对面的这些明军差了不知有多少个档次,且已成惊弓之鸟。只要派出一支兵马绕过万寿桥,进抵长沙城下,庞岳就不得不回援。就算庞岳能够坚持不动如山,城中的那帮缩头乌龟一样的封疆大吏恐怕也不会让他如愿。
为了抓紧时间不给明军以任何机会,多铎没有做丝毫耽搁,召开了紧急军议之后便立刻组织了一万多兵马前去与水师会合。
简短的动员一结束,集合完毕的清军开始出发,在夜色中浩浩荡荡地朝着西北方向行进。
……
明军大营,身在万寿桥的湖广镇和常德镇参将以上将领在接到命令之后再一次齐聚中军大帐。
朱大典向众位将领通报了庞岳刚才向他汇报过的军情,表明自己打算让三镇兵马回援长沙,并询问起了众位将领的的意见。
得知清军水师即将抵达铁嘴湾的消息之后,湖广镇各将还好一些,毕竟先前已经得知了具体情况。马进忠和他手下的一干将领则多少有些吃惊和担忧,多年的战场经验让他们一听到这个消息便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
至于朱大典提出的关于撤退的打算,大家也没有什么意见,因为没有人能提出更好的稳妥之策来。见没有遇到反对的声音,朱大典又让大家讨论起了关于撤军的各项细节。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同朱大典预料的那样,当军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负责在西侧山丘上瞭望的官兵发来警讯:清军大营出现异动,有大股人马离开大营朝西北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