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山东大旱(二)
</script> 1665年6月12日,轻快的“北极星”号下锚碇泊在了掖县码头附近,然后派人上岸试图与登莱开拓队的人取得联系。
由于这里是山东新军第七师的防地,军阀地盘嘛,建设自然是搞得很一般的。不过好在丁明吾、丁大兴父子都是出身底层,对民间疾苦多有了解,再加上他们这个第七师额兵只有三千人,故对地方上的盘剥还不算太过分,总算能看得过眼,不似隔壁青州府的百姓那般疾苦。要知道,那个府可是驻扎了七八万清军,其中甚至还有上万满蒙八旗马队,这每年支应粮草、转运物资可是一项苦活,君不见青州府数十万百姓都快成“人干”了么?
“北极星”号轻巡洋舰的到来令梁向俭有些惊讶,因为之前本土已经派人过来宣读过他就任登莱开拓队队长的任命了(常开胜回国担任陆军部副部长,原副部长茅德胜调任南铁公司第三任总裁),这会还派人过来,不知道所为何事,难道本土对远东三个开拓队辖区有了新的指导方针?
丁震上尉很快便见到了新官上任的梁向俭,在向他表示了一番祝贺后,便将一些涉及外交、军事、人事、情报、经济等方面的文件转交给了梁向俭,因为这些按照规定是要由他本人亲启的,其中就包含了本土对明、顺、清等各方势力的最新态度。
移交完这些文件后,梁向俭也将一些报告、资料汇总、信件交由丁震上尉,由他们回程时带回本土,交由执委会诸公审阅。另外,一些从明清两国搜罗来的古董、文物、书籍、字画也将一并带回本土,至于说莫大帅和邵树德时代往回发过几次的库平银,对不起,没有了,现在山东大旱,大家都比较穷,而且也好几年没发动战争了,内部开支又浩大,因此“北极星”号这次是注定无法兼职运银船了。
“丁上尉,既然你们不急着走(其实风向也不对,毕竟该舰是一艘风帆战舰),那么这些时日里先帮我们巡视一下济南、莱州、青州三府的近海海域可否?放心,这里没有任何能威胁到你们的敌国船只,清国辽海水师在莫大帅时代被我军击灭后,至今尚未恢复,有你们在,他们不敢做什么的。当然了,不光你们会行动,黑水特遣舰队的四艘战舰也会出动的,大家各自负责一片防区罢了。”梁向俭拍了拍丁震上尉的左肩,笑着说道。随后,他又解释了一番其中的缘由。
原来,清国当年虽说迁界禁海,但执行得一直很不彻底。尤其是在与东岸人事实上议和,并展开了通商贸易之后,山东的迁界禁海政策就更是名存实亡了。再加上山东近海渔业资源丰富,民众自古有捕鱼、煮盐的传统,因此很多人开始悄悄出海打渔;更有甚者,有的胆大之徒甚至还铤而走险跑到东岸控制区展开贸易,清国官员也睁一眼闭一只眼,成了利益共同体,故济南、青州、莱州(莱州本来就不怎么归清廷管)三府沿海之处清国民众民间船只保养量开始大幅度增加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了。
而船只多了,自然百姓们的活动范围也就更宽广了,因为他们可以不仅仅被局限在陆地上了,尤其是在如今山东大旱、赤地千里的困难局面下,很多山东西四府的民众出海逃荒,其目的地嘛,主要还是东岸控制区,其次甚至还有去辽东的——你可别以为不可能,因为山东历史上灾害频繁,很多人出海逃荒,历史上康熙年间泛海偷渡去辽东并成功垦荒的就有十几万人,而死在路上或没能留下来的就更是不知凡几了;而等到乾隆四十一年,据后世葛剑雄的《简明中国移民史》记载,已经先后有180万山东人偷渡到辽东垦荒了,只不过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没有被纳入人口统计罢了。
这样规模的偷渡移民,除了说明山东灾害频繁(地震、旱灾、蝗灾、黄河决口等)、官府赈济不力以外,就只能说明山东人的闯劲了,而这无疑是东岸人喜欢看到的。无他,又多了很多自带干粮的移民了呢,治下的大片白地终于有人来填了,能不欢喜么?
也正是基于这种想法,登莱开拓队队长梁向俭便与海军协商,让他们将除了“加的斯岩石”号以外的其他大型战舰都调了过来,沿海巡视、接应山东西四府的逃荒移民,顺便震慑下清国,让其无法阻挠这些从海路离开的移民顺利抵达目的地。
丁震上尉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个任务,随后在稍稍补给了一些食水后,“北极星”号轻巡洋舰便离开了掖县码头,朝莱州湾一带巡逻而去。六月的辽海景色优美,碧空如洗、海面阒然,甲板上的气温刚刚好,阳光照在人身上微微有些暖意,也就船舱里有些闷热罢了。
“水温18度,先生,正是钓鱼的好天气。”有测完水温的水手笑着朝和蔼的军官打招呼:“东南风四级,我感觉巴塔哥尼亚近海的气温也就如此了,希望不会遇到清国人的船只,我不想用12磅舰炮去欺负他们那些小舢板。”
“不,中士,需要修正下你的小错误。”一名年纪有些偏大的壮年军官回应道:“清国平民的船只不在我们的攻击范围内,相反,我们应该护送他们平安抵达我们的控制区。当然如果清国海军的战船(如果有的话)妄图阻止这一切,那么我们可以开火,反正事后坚决不承认就是了。再说了,我听说清国已打算撕毁停火协议,大举南征,因此,向清国的武装船只开火,我们在道义上没有任何可被指摘之处,一切都是他们自找的。”
话说自从清廷定下南征统一全国的大计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江南、浙江、河南、湖广(半个)、河南、四川等地就接到了命令,开始暗中囤积粮草、整饬道路、修理兵甲、搜罗运输工具,部队的操练频率也大大加强,准备大战的态势相当明显,这自然引起了南方大明、大顺、大西、鲁王诸路人马的警惕,同时也让东岸人有些头疼——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之前在淮安府搞了一波四十五万移民,接着又断断续续在南边捞了几万疍民和广府移民,然后顺军方面又送来了三万名湖南明军战俘,这加起来就超过五十万人了。
再考虑到这些待运移民这几年间也有结婚生子的状况出现,故之前黑水开拓队方面估计所有移民要到1668年才能运光,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以东岸人的立场来说,在1668年之前,他们是不太希望中国大地上再启兵戈的。尤其是掌握大权的常开胜、梁向俭、廖逍遥、江志清、魏博秋等人,他们毕竟是穿一代,对中国还是有一些感情的,虽然屁股坐在中国的对立面,但内心深处总还是不希望这个国家打得过于惨烈、总还是希望他们多几年休养生息的时光的,不然这大陆上的人口怕是恢复起来很慢啊。
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他们对满清政权统一全国的雄兴壮志分外看不惯。鞑子就是鞑子,你瞎动弹个什么劲啊!史上金国和南宋的对峙局面不正是你们该学习的榜样么?搞什么一统全国,真以为我大东岸将士手里的枪是烧火棍么?因此,现在东岸上下也已经做好了准备,仆从军十个师(**团胡兴邦部三千人已改编为浙江新军第十二师)、挺身队五个大队、骑兵联队、第七混成营、八旗新军四个重步兵营、黑龙江保安团及各支炮兵部队,都已全数提高了战备等级,各级官兵一律回营,不得请假,平日里在营区内外操练,以做好万全准备。甚至于,就连朝鲜王国都接到了通知,御营厅拣选一万精兵操练不辍,随时听候调遣,就是为了在清廷大举南下时爆你菊花,狠狠教训一下这帮鞑子。
只不过,依如今的形势看来,部署在湖广前线江北大营的二十多万清军可能要暂缓南下了,因为山东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旱,人口众多的济南、青州、东昌、兖州四府夏粮绝收,朝廷的赈济又很不到位,一些地方甚至已经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
在进入六月份以后,旱情持续加剧,眼看秋粮也无法下种,注定要绝收一整年了。而且更令人恐惧的是,旱情已开始蔓延到了周边的胶东半岛、河北、河南、江南诸省与山东相邻的多个府数百万百姓;另外,山西太原府、平阳府、大同府、泽州等地许多州县也大面积干旱,农田歉收乃至绝收(这又影响了数百万人),令清廷上下倍感焦虑,以至于朝堂内外开始争论该不该在这个民生维艰的时刻发动倾国南征——而这种争论只要一起来,基本上就意味着这次攻势无果而终了,至少今年可能是没戏了。
阴暗点说,东岸人对这种局面其实还是持欢喜态度的。虽然梁向俭为了养活登莱二府控制区内的百姓已是愁白了不少头发,但自觉有能力应对这次干旱危机的他,却已经将目光转向了清廷控制区,想要帮清廷“义务赈灾”了。当然或许他赈灾的方式清廷不太喜欢,因为梁某人喜欢将人接到登州后再发粮食,而不是就地赈济。
不过考虑到逃荒的山东百姓手头可能没有太多余粮,也不易穿透青州府前线的满清军队封锁线,故最好的方式还是从海上赈济,即派遣人和船只前往济南、青州乃至河北的河间府一带近海,接应当地的灾民出海去登州安置。甚至于,如果可能的话,就地雇佣那些拥有渔船的清国渔民,让他们帮忙来回运人,兼且联络地方上不知道往哪逃荒的难民。而如果有清国官员或士绅阻挠的话,立刻来报,东岸舰船将护送一批规模不大的人马在近海登陆以做策应,也算是下了大本钱了。
如今“北极星”号轻巡洋舰就航行在莱州湾西侧,青州府与济南府交界的某处海域。站在前甲板上的丁震上尉用望远镜看去,只见视野远处出现了两个小黑点,他估摸着是两艘不大的清国渔船,说不好上面就载运着大量逃荒的灾民呢,因此立刻下令航海长调整航向,朝那两艘船的方向驶去。
轻快的“北极星”号很快就驶近了那两艘充其量十几吨的崭新渔船,丁震从甲板上就能清楚地看到,两艘船上各自载运了数十名衣衫褴褛、满面风尘之色的山东灾民,其中男女老幼都有,似乎是举家逃难。这会在看见载重量581吨的东岸战舰驶近后,略微有些不安,但大的惊慌却没有,因为纵然满清朝廷多番抹黑黄衣贼,但他们军纪良好、不残民以逞却是真的,山东西四府老一辈的人还没死呢,莫大帅打进济南府的英姿很多人还没忘了呢,在这件事上,你想抹黑怕也是事倍功半,效果不大。
“北极星”号很快放下了一艘交通艇,一名少尉军官与七八个水手划着小艇靠了过去。
“落帆、停下。”拿着燧发手枪的少尉军官跳上了其中一艘难民船,朗声下令道:“所有人转移到我方船只上,动作要快。船老大是谁,调头,返回你们的出发地,接应更多的人出来,一个壮丁给三两银子,老弱妇孺减半,当场支付,绝不拖欠。”
说完,少尉让人搬过来一个钱箱,指了指箱子里一摞摞的银币,说道:“想要挣更多钱的现在就可以回去了,接下来一些时日,我们都在这里巡弋,你们可以很轻易地找到我们。如果有什么困难也可以过来联系,我们甚至可以派遣一些人手上岸帮忙,不就是些乡勇团丁嘛,打他们就跟玩似的。”
由于这里是山东新军第七师的防地,军阀地盘嘛,建设自然是搞得很一般的。不过好在丁明吾、丁大兴父子都是出身底层,对民间疾苦多有了解,再加上他们这个第七师额兵只有三千人,故对地方上的盘剥还不算太过分,总算能看得过眼,不似隔壁青州府的百姓那般疾苦。要知道,那个府可是驻扎了七八万清军,其中甚至还有上万满蒙八旗马队,这每年支应粮草、转运物资可是一项苦活,君不见青州府数十万百姓都快成“人干”了么?
“北极星”号轻巡洋舰的到来令梁向俭有些惊讶,因为之前本土已经派人过来宣读过他就任登莱开拓队队长的任命了(常开胜回国担任陆军部副部长,原副部长茅德胜调任南铁公司第三任总裁),这会还派人过来,不知道所为何事,难道本土对远东三个开拓队辖区有了新的指导方针?
丁震上尉很快便见到了新官上任的梁向俭,在向他表示了一番祝贺后,便将一些涉及外交、军事、人事、情报、经济等方面的文件转交给了梁向俭,因为这些按照规定是要由他本人亲启的,其中就包含了本土对明、顺、清等各方势力的最新态度。
移交完这些文件后,梁向俭也将一些报告、资料汇总、信件交由丁震上尉,由他们回程时带回本土,交由执委会诸公审阅。另外,一些从明清两国搜罗来的古董、文物、书籍、字画也将一并带回本土,至于说莫大帅和邵树德时代往回发过几次的库平银,对不起,没有了,现在山东大旱,大家都比较穷,而且也好几年没发动战争了,内部开支又浩大,因此“北极星”号这次是注定无法兼职运银船了。
“丁上尉,既然你们不急着走(其实风向也不对,毕竟该舰是一艘风帆战舰),那么这些时日里先帮我们巡视一下济南、莱州、青州三府的近海海域可否?放心,这里没有任何能威胁到你们的敌国船只,清国辽海水师在莫大帅时代被我军击灭后,至今尚未恢复,有你们在,他们不敢做什么的。当然了,不光你们会行动,黑水特遣舰队的四艘战舰也会出动的,大家各自负责一片防区罢了。”梁向俭拍了拍丁震上尉的左肩,笑着说道。随后,他又解释了一番其中的缘由。
原来,清国当年虽说迁界禁海,但执行得一直很不彻底。尤其是在与东岸人事实上议和,并展开了通商贸易之后,山东的迁界禁海政策就更是名存实亡了。再加上山东近海渔业资源丰富,民众自古有捕鱼、煮盐的传统,因此很多人开始悄悄出海打渔;更有甚者,有的胆大之徒甚至还铤而走险跑到东岸控制区展开贸易,清国官员也睁一眼闭一只眼,成了利益共同体,故济南、青州、莱州(莱州本来就不怎么归清廷管)三府沿海之处清国民众民间船只保养量开始大幅度增加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了。
而船只多了,自然百姓们的活动范围也就更宽广了,因为他们可以不仅仅被局限在陆地上了,尤其是在如今山东大旱、赤地千里的困难局面下,很多山东西四府的民众出海逃荒,其目的地嘛,主要还是东岸控制区,其次甚至还有去辽东的——你可别以为不可能,因为山东历史上灾害频繁,很多人出海逃荒,历史上康熙年间泛海偷渡去辽东并成功垦荒的就有十几万人,而死在路上或没能留下来的就更是不知凡几了;而等到乾隆四十一年,据后世葛剑雄的《简明中国移民史》记载,已经先后有180万山东人偷渡到辽东垦荒了,只不过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没有被纳入人口统计罢了。
这样规模的偷渡移民,除了说明山东灾害频繁(地震、旱灾、蝗灾、黄河决口等)、官府赈济不力以外,就只能说明山东人的闯劲了,而这无疑是东岸人喜欢看到的。无他,又多了很多自带干粮的移民了呢,治下的大片白地终于有人来填了,能不欢喜么?
也正是基于这种想法,登莱开拓队队长梁向俭便与海军协商,让他们将除了“加的斯岩石”号以外的其他大型战舰都调了过来,沿海巡视、接应山东西四府的逃荒移民,顺便震慑下清国,让其无法阻挠这些从海路离开的移民顺利抵达目的地。
丁震上尉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个任务,随后在稍稍补给了一些食水后,“北极星”号轻巡洋舰便离开了掖县码头,朝莱州湾一带巡逻而去。六月的辽海景色优美,碧空如洗、海面阒然,甲板上的气温刚刚好,阳光照在人身上微微有些暖意,也就船舱里有些闷热罢了。
“水温18度,先生,正是钓鱼的好天气。”有测完水温的水手笑着朝和蔼的军官打招呼:“东南风四级,我感觉巴塔哥尼亚近海的气温也就如此了,希望不会遇到清国人的船只,我不想用12磅舰炮去欺负他们那些小舢板。”
“不,中士,需要修正下你的小错误。”一名年纪有些偏大的壮年军官回应道:“清国平民的船只不在我们的攻击范围内,相反,我们应该护送他们平安抵达我们的控制区。当然如果清国海军的战船(如果有的话)妄图阻止这一切,那么我们可以开火,反正事后坚决不承认就是了。再说了,我听说清国已打算撕毁停火协议,大举南征,因此,向清国的武装船只开火,我们在道义上没有任何可被指摘之处,一切都是他们自找的。”
话说自从清廷定下南征统一全国的大计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江南、浙江、河南、湖广(半个)、河南、四川等地就接到了命令,开始暗中囤积粮草、整饬道路、修理兵甲、搜罗运输工具,部队的操练频率也大大加强,准备大战的态势相当明显,这自然引起了南方大明、大顺、大西、鲁王诸路人马的警惕,同时也让东岸人有些头疼——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之前在淮安府搞了一波四十五万移民,接着又断断续续在南边捞了几万疍民和广府移民,然后顺军方面又送来了三万名湖南明军战俘,这加起来就超过五十万人了。
再考虑到这些待运移民这几年间也有结婚生子的状况出现,故之前黑水开拓队方面估计所有移民要到1668年才能运光,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以东岸人的立场来说,在1668年之前,他们是不太希望中国大地上再启兵戈的。尤其是掌握大权的常开胜、梁向俭、廖逍遥、江志清、魏博秋等人,他们毕竟是穿一代,对中国还是有一些感情的,虽然屁股坐在中国的对立面,但内心深处总还是不希望这个国家打得过于惨烈、总还是希望他们多几年休养生息的时光的,不然这大陆上的人口怕是恢复起来很慢啊。
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他们对满清政权统一全国的雄兴壮志分外看不惯。鞑子就是鞑子,你瞎动弹个什么劲啊!史上金国和南宋的对峙局面不正是你们该学习的榜样么?搞什么一统全国,真以为我大东岸将士手里的枪是烧火棍么?因此,现在东岸上下也已经做好了准备,仆从军十个师(**团胡兴邦部三千人已改编为浙江新军第十二师)、挺身队五个大队、骑兵联队、第七混成营、八旗新军四个重步兵营、黑龙江保安团及各支炮兵部队,都已全数提高了战备等级,各级官兵一律回营,不得请假,平日里在营区内外操练,以做好万全准备。甚至于,就连朝鲜王国都接到了通知,御营厅拣选一万精兵操练不辍,随时听候调遣,就是为了在清廷大举南下时爆你菊花,狠狠教训一下这帮鞑子。
只不过,依如今的形势看来,部署在湖广前线江北大营的二十多万清军可能要暂缓南下了,因为山东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旱,人口众多的济南、青州、东昌、兖州四府夏粮绝收,朝廷的赈济又很不到位,一些地方甚至已经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
在进入六月份以后,旱情持续加剧,眼看秋粮也无法下种,注定要绝收一整年了。而且更令人恐惧的是,旱情已开始蔓延到了周边的胶东半岛、河北、河南、江南诸省与山东相邻的多个府数百万百姓;另外,山西太原府、平阳府、大同府、泽州等地许多州县也大面积干旱,农田歉收乃至绝收(这又影响了数百万人),令清廷上下倍感焦虑,以至于朝堂内外开始争论该不该在这个民生维艰的时刻发动倾国南征——而这种争论只要一起来,基本上就意味着这次攻势无果而终了,至少今年可能是没戏了。
阴暗点说,东岸人对这种局面其实还是持欢喜态度的。虽然梁向俭为了养活登莱二府控制区内的百姓已是愁白了不少头发,但自觉有能力应对这次干旱危机的他,却已经将目光转向了清廷控制区,想要帮清廷“义务赈灾”了。当然或许他赈灾的方式清廷不太喜欢,因为梁某人喜欢将人接到登州后再发粮食,而不是就地赈济。
不过考虑到逃荒的山东百姓手头可能没有太多余粮,也不易穿透青州府前线的满清军队封锁线,故最好的方式还是从海上赈济,即派遣人和船只前往济南、青州乃至河北的河间府一带近海,接应当地的灾民出海去登州安置。甚至于,如果可能的话,就地雇佣那些拥有渔船的清国渔民,让他们帮忙来回运人,兼且联络地方上不知道往哪逃荒的难民。而如果有清国官员或士绅阻挠的话,立刻来报,东岸舰船将护送一批规模不大的人马在近海登陆以做策应,也算是下了大本钱了。
如今“北极星”号轻巡洋舰就航行在莱州湾西侧,青州府与济南府交界的某处海域。站在前甲板上的丁震上尉用望远镜看去,只见视野远处出现了两个小黑点,他估摸着是两艘不大的清国渔船,说不好上面就载运着大量逃荒的灾民呢,因此立刻下令航海长调整航向,朝那两艘船的方向驶去。
轻快的“北极星”号很快就驶近了那两艘充其量十几吨的崭新渔船,丁震从甲板上就能清楚地看到,两艘船上各自载运了数十名衣衫褴褛、满面风尘之色的山东灾民,其中男女老幼都有,似乎是举家逃难。这会在看见载重量581吨的东岸战舰驶近后,略微有些不安,但大的惊慌却没有,因为纵然满清朝廷多番抹黑黄衣贼,但他们军纪良好、不残民以逞却是真的,山东西四府老一辈的人还没死呢,莫大帅打进济南府的英姿很多人还没忘了呢,在这件事上,你想抹黑怕也是事倍功半,效果不大。
“北极星”号很快放下了一艘交通艇,一名少尉军官与七八个水手划着小艇靠了过去。
“落帆、停下。”拿着燧发手枪的少尉军官跳上了其中一艘难民船,朗声下令道:“所有人转移到我方船只上,动作要快。船老大是谁,调头,返回你们的出发地,接应更多的人出来,一个壮丁给三两银子,老弱妇孺减半,当场支付,绝不拖欠。”
说完,少尉让人搬过来一个钱箱,指了指箱子里一摞摞的银币,说道:“想要挣更多钱的现在就可以回去了,接下来一些时日,我们都在这里巡弋,你们可以很轻易地找到我们。如果有什么困难也可以过来联系,我们甚至可以派遣一些人手上岸帮忙,不就是些乡勇团丁嘛,打他们就跟玩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