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漂洋过海(十)
12月份的马达加斯加已经正式进入了雨季之中,在东岸人经营的新华港、塔城港、圣玛丽岛归化港、贝岛龙虾港等地,到处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瓢泼大雨种。== 无穷无尽的雨水从天空倾泻而下,灌满了河流、小溪和湖泊。
山间的喀斯特溶岩地形藏不住太多水,很快,汹涌浑浊的山洪便裹挟着大量枯枝落叶小树,甚至是哀鸣的动物,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出山谷,然后顺着东岸人多年以来不断加宽、加深的河道流向下游。山洪在衮衮进入椰树溪水库后,其势略微得到了减缓,但随着上游涌入的水量越来越大,最终在逼近警戒水位线后,椰树溪水库也只能无奈开闸放水,让这些多余的淡水资源冲进新华夏湾之中。
在这个时候,原本顺着河道修建起来的一溜水力磨坊、水力圆锯、水力刨床、水力锤等机械设备已经全部停止运作,工人们紧张地站在瞭望塔上,死死盯着汹涌的河水,以防它们一不小心就漫到岸上来。
狂风骤雨、电闪雷鸣、山洪暴发,大自然之威,在这一刻彰显得淋漓尽致。
不过在新华夏岛中央高原以西的热带草原地区,此时太阳却像个炽热的大火球般挂在空中,不断将灼热的阳光投射到大地上,炙烤着地面上的一切物体。皴裂的土地上烟尘弥漫、干渴无比,大群的动物拥挤在棉河两岸,争夺着水这种生命之源。有些小动物一不小心,就被棉河里的尼罗鳄(马达加斯加亚种)拖下水去。然后消失在翻腾的浪花内。
今天是1648年12月15日。对棉河港的东岸棉花种植园主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寻常的干热得要冒烟的日子而已。田间一群身着麻布衣服的科摩罗雇工(其实说农奴更确切一些)们正在辛勤劳作着,他们拿着铁锹,在烈日的暴晒下一段段挖掘着沟渠,而他们的儿女们,则在旁边放牧着山羊,同时不时巡视一下移栽过来的仙人掌篱笆墙——这是为了防止经常在附近乱窜的野猪而设置的。
这些阿拉伯人和班图黑人的混血人种,基本都是被东岸人通过暴力手段掳掠到岛上来的。他们的脚上带着长长的镣铐,居住在开辟出来的农田边草草搭建的地窝子里面。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来为东岸雇主们(好吧,其实是不支付工资的雇主)创造着效益。
东岸人是“仁慈”的农奴主,他们甚至允许这些农奴与原本的家人继续居住在一起,这明显使得他们的士气不至于太过低落。而在渡过了最初的情绪不稳定期后,这些农奴们很快就发现,除了自由受到限制外,他们的生活水平其实并未受到太多的影响,甚至还略有提升。
比如他们现在就可以吃到足量的玉米或红薯粥,偶尔活计重的时候还能吃一些廉价的腌鱼腌虾,要知道即便在食物丰富的热带地区。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填饱肚子的。如果热带地区的人民都能吃饱肚子的话,那么荷兰人在东印度地区的粮食贸易就不会大行其道了。那里一样有饥荒,而且严重程度一点不比温带地区轻多少。
在这样一种生活水平的对比下,这些人的怨气也消了不少,现在除了艰苦的工作不能适应以外,他们觉得一切都还好。再加上他们的雇主们自发联合起来,组成了监工队,有武器有盔甲还有马匹,轮换着监督农奴,因此这些此时多半都已拖家带口的农奴们暂时也就熄了不少逃跑的心思。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七个多月的时间内,以臭名昭著的奴隶贩子马万鹏为首的东岸捕奴队横扫新华夏地区附近的各个岛屿,捕捉了大量土人来到棉河流域进行售卖,以充作开发此地的劳动力。当然了,塔城煤矿、圣玛丽岛咖啡胡椒种植园、新华港剑麻咖啡种植园也是其大主顾,大量的斯瓦西里人被以一个惊人的廉价出售到了各大种植园,然后成了华夏东岸共和国法律意义上的农业雇工、实际意义上的农奴,为这些尚处于草创期的种植园发挥着自己的每一丝生命力。
除了这些开拓荒地的种植园主和农奴们外,从八月份开始,就陆陆续续有一些明人移民被安排到这里。这些人都是今年新来的移民,新华夏开拓队按照惯例“漂没”了大约三千多人,其中约五分之一(将近七百人)被安排到了棉河地区。
当然这些人都是自由民——无论是法律意义上还是实际意义上的自由民,他们在棉河北岸东岸共和国单方面划定的国境内修建房屋:都是一些泥墙,因为本地缺乏相应的建筑材料。这些土坯房在干旱少雨的棉河地区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至于像北面的新华港地区一场豪雨就能使其坍塌。当然在本地的砖窑厂修建起来、新移民的经济实力有所增强后,这些房屋最终都将被逐渐置换为坚固的砖瓦房屋。
新移民基本都是男性,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人是年轻女性(无子女的年老女性东岸人一般不会将其运来,除非恰好是某些青壮年移民的家属)。不过与本土相比“幸福”的是,新华夏地区从来就没担心过女人数量不足的问题,盖因本地的最高长官史钦杰始终为民着想,每年都花费巨资向与东岸人有长期合作关系的马斯喀特商人购买大量的波斯、俾路支女奴,然后平价出售给有需求的明人——如果你经济上存在困难的话,政府甚至会给你安排贷款。
在如今,从远东明国一路运来的移民中依旧是青壮年男性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例。在最初的时候,那个年代的东岸人以搜罗流民为主,当时运来的人口中以男性为主不足为奇;但到了东岸已能在远东大规模掳掠人口的现在,运来的人口中依然是青壮年男性占据多数,这不得不说是政策使然。
本土的执委会诸位委员们一直认为,从远东运男人过来更有助于国家的发展。毕竟运输吨位就那么多,多运一个女人就会少运一个男人,男人比女人更难创造价值,也更有助于穿越众血缘上的同族掌控国家,因此久而久之,从明国多运男人少运女人就成了基本国策。甚至于,一些激进分子甚至宣称,以后禁止从欧洲流入男性、只准流入女性,全部男性一律从明国运来,我们“草”出一个新民族来。无奈从欧洲流入的女人数量一直不是很凑手,因此这种豪言壮语始终未能彻底付诸实施。如今每年流入东岸的新移民中,依然有一定数量的白人男性,而明国移民中男女比例也大致维持在2:1到3:1之间,这个才是当前东岸移民政策的常态。
新华夏地区目前六个定居点共有人口约1.28万人,虽然每年开拓队都在持续截留人口、虽然每年本土都在往这里流放印第安人、虽然本地每年都在购买女奴,但恶劣的自然环境、肆虐的致命疾病和艰苦的开荒工作,依旧使得大批劳动力死于非命。尤其是那些流放过来的印第安人,几乎是来一批死一批,能有十分之一活下来就已经不错了。
据统计,1647年新华夏地区六乡镇的人口死亡率为13%,即便算上输入的移民数量(明人移民、流放犯人和外购女奴)和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全年人口增长率也才不过是1%,与本土20%的年增长率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1647年的数据如此,1648年也相差不离。因此,史钦杰在新华夏这么多年,所做的最多的事情几乎就是改造环境、增加人口,但结果似乎总与他的努力不太相称,每每想起这事,总不由得令人甚为苦恼。
而随着政府的有意引导,新华夏地区的种植园经济在这两年开始逐渐升温。毫无疑问,种植园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而这显然导致了奴隶贸易的盛行,大量的科摩罗人、斯瓦西里人被捉到新华夏岛上(据不完全统计可能有近六千人),为东岸人开辟荒地、规整种植园,一时使得本地的劳动力紧张的状况大为缓解。
而在尝到了武装捕奴的甜头后,如今新华夏地区越来越多的种植园主们倾向于扩大捕奴规模,加速本地经济的发展。不过这种声音在最近似乎被人强力压制了,因为新华夏开拓队的队长史钦杰似乎是个种族主义者,他对科摩罗人、斯瓦西里人这种阿拉伯人与黑人的混血人种抱有一种歧视的态度,并且他最近多次在非正式场合强调现有种植园所需的劳动力筹集完毕后,捕捉斯瓦西里人的行为应当予以停止,新华夏岛也不宜再引入肤色为黑色的人种。
因此,在这样一种风向下,东岸刚刚诞生的奴隶贩子群体顿时跳脚连连,却又无可奈何。其中为首的马万鹏更是心灰意冷,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将回本土养老,并将捕奴所获得的收入全部拿出来,用于修建体育场、剧院等文娱设施云云,一时间闹出了老大风波。
而史钦杰既然阻挠了各位奴隶贩子们将新华夏岛变成黑人乐园的梦想,那么他也不能不考虑到本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在他的请求下,本土如今开始用尽多种办法、加速往新华夏地区流放印第安人。这不,本土前往波斯的探险船队,这次就足足装运了两千多名克兰迪流放犯人,在1648年12月15日这一天悄然靠近了他们的目的地——新华夏岛棉河港。(未完待续。。)u
〖 懒人小说网:www.lrxsw.com 〗为您提供精彩的小说在线阅读,百度搜索 "懒人小说网"访问
山间的喀斯特溶岩地形藏不住太多水,很快,汹涌浑浊的山洪便裹挟着大量枯枝落叶小树,甚至是哀鸣的动物,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出山谷,然后顺着东岸人多年以来不断加宽、加深的河道流向下游。山洪在衮衮进入椰树溪水库后,其势略微得到了减缓,但随着上游涌入的水量越来越大,最终在逼近警戒水位线后,椰树溪水库也只能无奈开闸放水,让这些多余的淡水资源冲进新华夏湾之中。
在这个时候,原本顺着河道修建起来的一溜水力磨坊、水力圆锯、水力刨床、水力锤等机械设备已经全部停止运作,工人们紧张地站在瞭望塔上,死死盯着汹涌的河水,以防它们一不小心就漫到岸上来。
狂风骤雨、电闪雷鸣、山洪暴发,大自然之威,在这一刻彰显得淋漓尽致。
不过在新华夏岛中央高原以西的热带草原地区,此时太阳却像个炽热的大火球般挂在空中,不断将灼热的阳光投射到大地上,炙烤着地面上的一切物体。皴裂的土地上烟尘弥漫、干渴无比,大群的动物拥挤在棉河两岸,争夺着水这种生命之源。有些小动物一不小心,就被棉河里的尼罗鳄(马达加斯加亚种)拖下水去。然后消失在翻腾的浪花内。
今天是1648年12月15日。对棉河港的东岸棉花种植园主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寻常的干热得要冒烟的日子而已。田间一群身着麻布衣服的科摩罗雇工(其实说农奴更确切一些)们正在辛勤劳作着,他们拿着铁锹,在烈日的暴晒下一段段挖掘着沟渠,而他们的儿女们,则在旁边放牧着山羊,同时不时巡视一下移栽过来的仙人掌篱笆墙——这是为了防止经常在附近乱窜的野猪而设置的。
这些阿拉伯人和班图黑人的混血人种,基本都是被东岸人通过暴力手段掳掠到岛上来的。他们的脚上带着长长的镣铐,居住在开辟出来的农田边草草搭建的地窝子里面。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来为东岸雇主们(好吧,其实是不支付工资的雇主)创造着效益。
东岸人是“仁慈”的农奴主,他们甚至允许这些农奴与原本的家人继续居住在一起,这明显使得他们的士气不至于太过低落。而在渡过了最初的情绪不稳定期后,这些农奴们很快就发现,除了自由受到限制外,他们的生活水平其实并未受到太多的影响,甚至还略有提升。
比如他们现在就可以吃到足量的玉米或红薯粥,偶尔活计重的时候还能吃一些廉价的腌鱼腌虾,要知道即便在食物丰富的热带地区。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填饱肚子的。如果热带地区的人民都能吃饱肚子的话,那么荷兰人在东印度地区的粮食贸易就不会大行其道了。那里一样有饥荒,而且严重程度一点不比温带地区轻多少。
在这样一种生活水平的对比下,这些人的怨气也消了不少,现在除了艰苦的工作不能适应以外,他们觉得一切都还好。再加上他们的雇主们自发联合起来,组成了监工队,有武器有盔甲还有马匹,轮换着监督农奴,因此这些此时多半都已拖家带口的农奴们暂时也就熄了不少逃跑的心思。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七个多月的时间内,以臭名昭著的奴隶贩子马万鹏为首的东岸捕奴队横扫新华夏地区附近的各个岛屿,捕捉了大量土人来到棉河流域进行售卖,以充作开发此地的劳动力。当然了,塔城煤矿、圣玛丽岛咖啡胡椒种植园、新华港剑麻咖啡种植园也是其大主顾,大量的斯瓦西里人被以一个惊人的廉价出售到了各大种植园,然后成了华夏东岸共和国法律意义上的农业雇工、实际意义上的农奴,为这些尚处于草创期的种植园发挥着自己的每一丝生命力。
除了这些开拓荒地的种植园主和农奴们外,从八月份开始,就陆陆续续有一些明人移民被安排到这里。这些人都是今年新来的移民,新华夏开拓队按照惯例“漂没”了大约三千多人,其中约五分之一(将近七百人)被安排到了棉河地区。
当然这些人都是自由民——无论是法律意义上还是实际意义上的自由民,他们在棉河北岸东岸共和国单方面划定的国境内修建房屋:都是一些泥墙,因为本地缺乏相应的建筑材料。这些土坯房在干旱少雨的棉河地区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至于像北面的新华港地区一场豪雨就能使其坍塌。当然在本地的砖窑厂修建起来、新移民的经济实力有所增强后,这些房屋最终都将被逐渐置换为坚固的砖瓦房屋。
新移民基本都是男性,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人是年轻女性(无子女的年老女性东岸人一般不会将其运来,除非恰好是某些青壮年移民的家属)。不过与本土相比“幸福”的是,新华夏地区从来就没担心过女人数量不足的问题,盖因本地的最高长官史钦杰始终为民着想,每年都花费巨资向与东岸人有长期合作关系的马斯喀特商人购买大量的波斯、俾路支女奴,然后平价出售给有需求的明人——如果你经济上存在困难的话,政府甚至会给你安排贷款。
在如今,从远东明国一路运来的移民中依旧是青壮年男性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例。在最初的时候,那个年代的东岸人以搜罗流民为主,当时运来的人口中以男性为主不足为奇;但到了东岸已能在远东大规模掳掠人口的现在,运来的人口中依然是青壮年男性占据多数,这不得不说是政策使然。
本土的执委会诸位委员们一直认为,从远东运男人过来更有助于国家的发展。毕竟运输吨位就那么多,多运一个女人就会少运一个男人,男人比女人更难创造价值,也更有助于穿越众血缘上的同族掌控国家,因此久而久之,从明国多运男人少运女人就成了基本国策。甚至于,一些激进分子甚至宣称,以后禁止从欧洲流入男性、只准流入女性,全部男性一律从明国运来,我们“草”出一个新民族来。无奈从欧洲流入的女人数量一直不是很凑手,因此这种豪言壮语始终未能彻底付诸实施。如今每年流入东岸的新移民中,依然有一定数量的白人男性,而明国移民中男女比例也大致维持在2:1到3:1之间,这个才是当前东岸移民政策的常态。
新华夏地区目前六个定居点共有人口约1.28万人,虽然每年开拓队都在持续截留人口、虽然每年本土都在往这里流放印第安人、虽然本地每年都在购买女奴,但恶劣的自然环境、肆虐的致命疾病和艰苦的开荒工作,依旧使得大批劳动力死于非命。尤其是那些流放过来的印第安人,几乎是来一批死一批,能有十分之一活下来就已经不错了。
据统计,1647年新华夏地区六乡镇的人口死亡率为13%,即便算上输入的移民数量(明人移民、流放犯人和外购女奴)和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全年人口增长率也才不过是1%,与本土20%的年增长率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1647年的数据如此,1648年也相差不离。因此,史钦杰在新华夏这么多年,所做的最多的事情几乎就是改造环境、增加人口,但结果似乎总与他的努力不太相称,每每想起这事,总不由得令人甚为苦恼。
而随着政府的有意引导,新华夏地区的种植园经济在这两年开始逐渐升温。毫无疑问,种植园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而这显然导致了奴隶贸易的盛行,大量的科摩罗人、斯瓦西里人被捉到新华夏岛上(据不完全统计可能有近六千人),为东岸人开辟荒地、规整种植园,一时使得本地的劳动力紧张的状况大为缓解。
而在尝到了武装捕奴的甜头后,如今新华夏地区越来越多的种植园主们倾向于扩大捕奴规模,加速本地经济的发展。不过这种声音在最近似乎被人强力压制了,因为新华夏开拓队的队长史钦杰似乎是个种族主义者,他对科摩罗人、斯瓦西里人这种阿拉伯人与黑人的混血人种抱有一种歧视的态度,并且他最近多次在非正式场合强调现有种植园所需的劳动力筹集完毕后,捕捉斯瓦西里人的行为应当予以停止,新华夏岛也不宜再引入肤色为黑色的人种。
因此,在这样一种风向下,东岸刚刚诞生的奴隶贩子群体顿时跳脚连连,却又无可奈何。其中为首的马万鹏更是心灰意冷,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将回本土养老,并将捕奴所获得的收入全部拿出来,用于修建体育场、剧院等文娱设施云云,一时间闹出了老大风波。
而史钦杰既然阻挠了各位奴隶贩子们将新华夏岛变成黑人乐园的梦想,那么他也不能不考虑到本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在他的请求下,本土如今开始用尽多种办法、加速往新华夏地区流放印第安人。这不,本土前往波斯的探险船队,这次就足足装运了两千多名克兰迪流放犯人,在1648年12月15日这一天悄然靠近了他们的目的地——新华夏岛棉河港。(未完待续。。)u
〖 懒人小说网:www.lrxsw.com 〗为您提供精彩的小说在线阅读,百度搜索 "懒人小说网"访问